导学案教学反思2

合集下载

学案导学教学反思

学案导学教学反思

学习“学案导学”后的教学反思乌伊岭区中学祁亚红我们学校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已经实施一段时间了,通过两个学期的“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我们逐步地改善了课堂教学结构,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课堂的学习气愤也与以往有了根本的不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以前相比也迥然不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得到大幅度上升。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较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

现在大多数教师的课堂都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

下面是我个人对《学案导学》的认识:一、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理念1、理顺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统一,体现启发性原则,使导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3、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

导学案的编写应该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

4、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借助导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

在这个定义中,我们不仅规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学习,也指出了学生知识获得的一般规律,就是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

二、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使教学理念发生根本变化1、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较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008——8.3.2摩擦力第二课时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008——8.3.2摩擦力第二课时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③皮带传动中,皮带与轮之间的摩擦力④汽车行驶时,空气与汽车之间的摩擦力;其中属于有益摩擦的是( )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拓展提升
1.在奥运会上,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是要在手上抹一些镁粉,而在杠上做回环运动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前者是增大摩擦,后者是减小摩擦
B前者是减小摩擦,后者是增大摩擦
在讲摩擦力的时候,学生对于摩擦力的方向不够明确,在演示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方向的时候我利用鞋刷演示,毛朝下,向前拉动鞋刷把,可以看到鞋刷向前移动,鞋刷的毛朝后弯,说明地面给鞋刷的摩擦力是向后的,新设计的实验比较直观易懂,但缺点是鞋刷较小,后排同学可能没有看清,之后再做,可在实物投影展示台上放大增加可视性。
本节课成功之处:
首先从实际生活中物理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景:滑冰和溜冰又怎样的本质区别?引入课题。重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明确提出“控制变量法”的物理研究方法,在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根据学生的猜想多设计了几个探究因素,除了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还有接触面积、速度等等。这对学生理解控制变量法是有好处的,再由学生在实验中利用控制变量法归纳出结论和规律,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导学案008——8.3.2摩擦力
题目
8.3.2摩擦力(第二课时)
课时
1
学校
星火
一中
教者
王影
年级
八年
学科
物理
设计
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
时间
2013年3月20日


目标Leabharlann 1、知识与技能知道日常中常见的摩擦现象.
知道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导学案教学反思范文

导学案教学反思范文

导学案(Teaching Plans)是一种教学工具,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它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设计的教学计划,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重要要素。

在教学过程中,导学案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进而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然而,导学案教学也并非完美无缺。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反思、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导入环节的反思导入环节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本次教学的主题和推导思路,是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发现导入环节时间较长,内容复杂,缺乏重点突出,学生没有很好地把握重点难点内容,更是导致了后续学习的不顺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了“引言式导入”,即引用名人或著名论述,针对学习主题或问题进行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例如,课堂上,我引用了爱因斯坦的“知识就像海洋,只有勇敢和开拓性的人才有可能到达彼岸”这句话,引发了学生的思考,然后再配合图片或视频,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主题。

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简洁明了,而且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课堂互动环节的反思课堂互动环节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使学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深度思考学习内容。

而在之前的教学中,我发现我对于课堂互动环节的组织及管理并不完善,导致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充分,参与度较低,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进行了相应的改进。

我制定了互动游戏的规则,规范了学生参与讨论和提出问题的行为方式,使互动环节更加流畅和有效。

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及学科知识设定了多元化的互动形式,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思维导图互动等,多角度探究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优化了课堂互动环节。

三、课后评估环节的反思教学评估是为了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是否对教师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反馈。

导学案教学反思

导学案教学反思

导学案教学反思一、引言本文将对教学中使用导学案的效果进行反思和评价。

导学案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旨在帮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提前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为课堂教学提供基础。

本文将从导学案的设计、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对今后的教学实践有所启示和改进。

二、导学案设计1. 目标明确:导学案的设计应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确保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时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2. 结构合理:导学案的结构应合理,包含导入、学习任务、自主探究、反思等环节,每个环节之间应有明确的衔接和过渡,使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进行学习。

3. 内容丰富:导学案的内容应丰富多样,既包括基础知识的讲解,也包括拓展知识和实践应用的任务,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学生学习情况1. 学习态度: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时的态度和行为,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导学案持积极态度,认真完成学习任务,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学习效果:通过课堂教学和作业情况的观察和评价,发现学生在使用导学案后,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较之前有所提升,学习效果明显。

四、教学效果1. 学习兴趣:通过导学案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 学习能力提升:通过导学案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3. 教学效率提高:通过导学案的使用,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高效。

五、反思与改进1. 导学案的设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完善导学案的设计,确保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学习任务的合理性,使导学案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和评价:今后应更加细致地观察和评价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时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

3. 教学效果的评价:今后应通过更多的评价手段和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教学方法。

2.雨说导学案2节附教学反思

2.雨说导学案2节附教学反思
2、《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它的变化。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
三、学生自由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教师设问,引导学生触摸诗篇
2、引导学生用联想法组合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在这样美丽的意境中,春雨对孩子们说了什么?
重读七八段理解“笑”的意义
明确:“笑”----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带来春天,是雨的使命。只有孩子们欢笑起来,才有真正意义的春天来临,才真正看到大地的希望。
五、合作探究
1、这首诗通篇都是雨说的话,这些话具体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
六、倾诉感动
雨,给我们带来了温馨,带来了快乐,带来了甜蜜。她教我们乐观的生活,她为我们奉献了一切。你想对雨说点什么?
七、教师小结,结束课堂




1.诗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意象(事物)?学生寻找,教师补充
2、这首诗通篇都是雨说的话,这些话具体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
3、雨是一个什么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事物寄托这种感情?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学习方法
诵读、联想、赏析、探究




一、导入
雨丝风片是春天最多彩的笔墨,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用笔赞美它:
好雨知时节--------渭城朝雨-------沾衣欲湿----------
天街小雨-------春潮带雨----------黄梅时节------------(学生背诵补充)这些咏雨的名篇已经融入大家的情感世界,今天我们再来欣赏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作名篇《雨说》,看看他又赋予了雨什么样的情致。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导学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导学案含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近鲁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包含《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四篇课文。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讲述的事情,了解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

2.本单元重点:(1)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

《少年闰土》通过描写听闰土讲“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故事,表达了“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好的故事》通过写“我”自身的现实处境,继而切入昏昏欲睡的梦境,最后又由梦中醒来,回到现实中,书写了一种对于美丽的梦的失落和追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两种人的不同表现和不同下场,赞美了鲁迅先生一心为人的高尚品格。

(2)借助相关资料,理解主要内容。

了解本单元的这四篇课文,都有可以借助的资料。

如,《少年闰土》一课为了看出闰土30年前后的变化可以给学生提供《故乡》中闰土30年后与鲁迅再次见面的一段文字。

《好的故事》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当时寂寞孤独的心情,可以给学生提供鲁迅当时关于《新青年》解散的一段文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可以给学生补充鲁迅先生的家人简介,《有的人》可以补充当时的写作背景等。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

文中的“我”是一个富家少爷,闰土是一个穷苦农民的儿子。

闰土常年生活在海边,见多识广。

而对于“我”这个每天生活在深宅大院的少爷来说,“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闰土的赞扬和无限羡慕以及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语言简洁、传神。

采用白描、对话、举事例等多种表现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呼之欲出。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 单元复习导学案及教学反思(第2课时)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 单元复习导学案及教学反思(第2课时)
C.如果 ,那么 D.如果 ,那么
5.计算:
(1) (2)





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全章复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注意了下面两个方面:第一,既加强基础,又提高能力和发展智力;第二,既全面复习,又突出重点。
(六)、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及有效数字
(1)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叫做科学记数法.
(2)对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称为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33=;( )2=;-52=;22的平方是;
2.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知识回顾
(五)、有理数的运算
(1)有理数加法法则:
(2)有理数减法法则:
(3)有理数乘法法则:
(4)有理数除法法则:
(5)有理数的乘方:
求的积的运算,叫做有理数的乘方。
即:an=aa…a(有n个a)
从运算上看式子an,可以读作;从结果上看式子an可以读作.
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1)(2)(3)
7.近似数0.4062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
8. 5.47×105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
【拓展训练】:
1. 3.4030×105保留两个有效数字是,精确到千位是。
2.用四舍五入法求30951的近似值(要求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结果是。
3.已知 =3, =4,且 ,求 的值。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 ,那么 B.如果 ,那么

1.沁园春雪导学案2节 附教学反思

1.沁园春雪导学案2节 附教学反思
导学案设计
题目
1.沁园春雪
课时
2
学校
教者
年级
九年
学科
语文
设计
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
时间
2012-9、3-4




1、多样朗读加深理解词所描写的意境;
2、通过朗读更好的传递词的磅礴大气;
3、比较中理解词的知识并试着填词;


领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


2懂得诗用形象思维的特点,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体验。
3、提问:“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4、提问: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7、讨论: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7、提问: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8、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导学案教学反思

导学案教学反思

导学案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导学案是一种教学工具,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导学案教学进行反思,包括导学案设计的合理性、导学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导学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学案在课堂中的应用以及导学案的改进方向。

一、导学案设计的合理性1.1 导学案的目标明确:导学案应该明确指出学习目标,使学生清晰知道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有助于学生调整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效果。

1.2 导学案的内容有序:导学案中的内容应该有条理地组织,按照学习的逻辑顺序进行安排,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迷失方向。

1.3 导学案的难度适中:导学案的设计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难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挑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导学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学案通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主动地参预学习过程。

2.2 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导学案通过合理的引导和组织,匡助学生逐步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2.3 增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感:导学案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更有目标感和动力去学习。

三、导学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3.1 培养学生的自主思量能力:导学案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思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思量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3.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通过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学习和探索。

3.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导学案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导学案在课堂中的应用4.1 导学案的导入环节:导学案可以通过引入问题、展示实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4.2 导学案的学习活动:导学案可以设计各种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实验观察等,匡助学生主动参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导学案2节附教学反思

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导学案2节附教学反思
3.作文练习
课本上建议的是写一篇抒情文章。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时,应引导他们把握好“一个季节”“一种突出的感觉”等关键字眼,抓住特定景物的特征,写出真实而独特的体验。
学生有兴趣写诗歌、童话、剧本、文学评论等,都应该积极鼓励,只要写真实感受即可。有的学生暂时缺少感受,不应强迫他们无病呻吟。
四、活动评价
1.本次活动的评价内容有:
2.雨景(朱湘)
我心爱的雨景也多着呀:
春夜春梦时窗前的淅沥;
急雨点打上蕉叶的声音;
雾一般拂着人脸的雨丝;
从电光中泼下来的雷雨──
但将雨时的天我最爱了。
它虽然是灰色的却透明;
它蕴着一种无声的期待。
并且从云气中,不知哪里,
飘来了一声清脆的鸟啼。
3.雨(郁达夫)
周作人先生名其书斋曰“苦雨”,恰正与东坡的“喜雨亭”名相反。其实,北方的雨,却都可喜,因其难得之故。像今年那么的水灾,也并不是雨多的必然结果;我们应该责备治河的人,不事先预防,只晓得糊涂搪塞,虚糜国帑,一旦有事,就互相推诿,但救目前。人生万事,总得有个变换,方觉有趣;生之于死,喜之于悲,都是如此,推及天时,又何尝不然?无雨哪能见晴之可爱,没有夜也将看不出昼之光明。
(3)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应帮助学生树立起“过程重于结果”的意识,评价时,不仅关注最后的能力水平和表现,更要关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五、有关资料
(一)关于“雨”的诗文
1.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关于“雨”的知识
1.天天下雨的地方
大气中经常含有水汽,那是由海洋、河湖、土壤和植物等的水分蒸发而来的。当水汽到达饱和点时,空气变冷,在不同温度的影响下,会凝结成云、雾、雨、雪和雹等。

孔乙己第二课时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孔乙己第二课时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1.分析文章中咸亨酒店这一特定社会环境的作用。
2、理清情节,认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联系小说的写作背景, 从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环境和实际出发, 注意从整体上揣摩、品味语言的含义。
学习方法
讨论法 情境教学法




2.理清情节,认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就在这等级森严,势利冷漠的环境里,一个“笑”字引出了主人公孔乙己,孔乙己有什么可笑之处?他特殊在什么地方?
明确:(1)侧面描写。(2)科举制度造成了知识分子的两种命运:爬上去的就可以行凶作恶,作威作福;没有爬上去的,只得任人欺压、凌辱。孔乙己则是后一种人。他在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毒害下,精神上受到摧残,肉体上也成了残废,这有力说明了孔乙己的悲剧是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小说通过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控诉了腐朽的封建制度的罪恶。
“窃”与“偷”本是本义词,只是语言色彩不同,可孔乙己宁可承认“窃”,决不承认“偷”。在他看来“窃”比“偷”似乎高一等,何况他“窃”的是和读书人关系密切的“书”,这就更高了一等了。这种强词夺理,自我解嘲式的语言正是孔乙己所独有的。这反映了他“自命清高”(麻木不仁,迂腐不堪)的思想性格。
神态描写:当人们接着说道:“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层灰色”。
导 学 案 设 计
题 目
孔乙己
课时
1
学 校
教 者
年 级
九 年
学 科
语文
设计
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
时间
2012- 11. 6-




1.分析文章中咸亨酒店这一特定社会环境的作用。
2.理清情节,认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导学案教学反思

导学案教学反思

导学案教学反思河头中学于美娜导学案作为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形式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学案”导学是相对于传统的“教案”教学而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

所谓“学案”,是教师在充分了解了学生情况、教材、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把握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从学习者的角度为学生设计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导学材料。

回想一年来所听的一些的导学案的示范课,结合这次自己做课的体会,我对于导学案教学方式有了一些自己的感受:一、导学案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通过导学案的定义不难看出,导学案真正实现了教师对学生:“授之以渔”的目的,因为它改变了知识的传递,以前物理知识是经过教师的再加工后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导学案要求教师将知识整理后引导学生自己去吸收,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在听了几节导学案的研究课尤其是自己亲身尝试了导学案的教学方法后,我越发感受到:导学案的物理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十分高涨。

同时导学案通过教师进行学案问题的设置,让学生积极思考,处理重难点问题运用一些合作探究的方法,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去寻求问题的结论,并能让学生感受到探求答案的乐趣。

二、导学案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导学案的设计理念要从知识梳理型转变为问题探究型,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往讲课往往是将书上的知识点罗列在黑板上,对于重难点老师就在讲课过程中强调一下,学生对此记忆并不深刻,尤其是难点,教师只是总结出结论,致使学生并没有通过所谓的教学难点而掌握解决此难点方法的目的,而导学案通过自身问题的步步深入,引导学生掌握处理难点的方法。

三、导学案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导学案的设置往往从最简单的自主学习部分开始,这适宜基础较差的学生,之后再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这就锻炼了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如此一来,导学案就满足了教师分层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在同一节课上依据自身能力掌握到应有的知识,同时增强了教学的双向交流性。

学案导学教学反思

学案导学教学反思

学案导学教学反思导学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旨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自主学习。

作为教师,在使用导学教学模式时,我们需要制定学案,对课堂内容进行规划和指导。

然而,在实践中,我发现导学教学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本文中,我将对使用导学教学模式的经验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首先,我发现编写学案是导学教学中重要的一步。

学案的编写需要针对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以达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然而,在编写学案时,我注意到自己往往过于关注内容的完备性,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

在下一次教学中,我打算更加注重学案中的问题设置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思考和探索。

其次,我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即学案的难度设置。

学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调整。

然而,在过去的教学中,我有时候会过于追求学案的难度,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应用课堂内容。

对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关注,合理调整学案的难度,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我还发现导学教学中学案的设计应更加多样化。

学案的设计可以包括多种形式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之前我在设计学案时,常常使用相似的格式和活动形式,导致学生的学习体验较为单一。

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我希望今后能够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学习任务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欲望。

此外,我还需要更加注意学案的指导性。

学案应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而不仅仅是提供问题和作业。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有时会过于依赖学案,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过分约束。

为了更好地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我的改进计划是增加学生的思考空间,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

最后,我认识到反思对于教学的持续改进非常重要。

通过不断地反思和调整教学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因此,我计划将反思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并与同事进行交流和讨论,以寻求更多的教学经验和建议。

八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导学案附教学反思(2023最新人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导学案附教学反思(2023最新人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2023最新人教版)
本文档为八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实施教学。

导学案
本册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每章的导学案都包含研究目标、预内容、思考问题等方面。

教师可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巧妙设计教学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研究。

教学反思
本文档还包含教学反思部分。

教学反思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和反思的过程。

本文档提供了每章的教学反思内容,旨在帮助教师回顾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挖掘
问题,进一步完善教学。

我们强调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希望每位教
师能够重视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结
八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导学案附教学反思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教学
参考资料。

教师们可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和反思,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希望教师们在实际教
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帮助
他们全面成长。

002——7.2弹力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002——7.2弹力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但在显示物体微小形变时,只使用了让学生站在桌面上,桌面发生弹性形变,没有使用将微小的形变放大处理,使学生没有学到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后有待改进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形变能产生力,这个力叫非弹性力
B.分子间的斥力与引力,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属于弹力
C.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形变就越小
D.弹簧测力计利用了物体的形变与力的关系
2.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的说法正确是()
A.弹簧测力 计根据弹簧受到外力越大,物体形变越大原理制成的
B.弹簧测力计一般都有量程,没有分度值
4.小华在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时,归纳一些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A.所测的力的大小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的最大值
B.弹簧测力计必须水平放置,进行物体受力的测量
C.并避免弹簧测力计指针、挂钩、与外壳摩擦
D.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位置
5.小明对弹力的认识有以下几种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二)、探究物体形变的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1、架高塑料尺,将不同的重物摆放在塑料尺上 ,观察塑料尺的弯曲程度;
2、(1)给弹簧施加不同的拉力,观察有何不同的现象;
(2)给弹簧施加不同的压力,观察有何不同的现象。
小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就越大。
3、在一段弹簧上分别挂1个、2个、3个钩码,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弹簧的长度和挂钩码后弹簧的总长度,注意 寻找其中的规律。
A.弹力仅仅是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力吸引力
B.在弹性限度以内,弹簧的长度越长,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C.锻炼身体用的弹簧拉力器挂满弹簧后,拉得越长,产生的弹力越小
D.在运动场上撑杆跳高运动员用的撑杆,利用了撑杆受力时所产生的弹性形变

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2节附教学反思

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2节附教学反思

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 学 习 过 程 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 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 今天, 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中, 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二、预习导学: 1、读准下列字的音: , 昏晕( . 静谧( . ) ) 树篱( . 遐想( . ) ) 栖息( .. 喧响( . ) )
编号:YW9—004

题 学 目 校 教
自我设计学案年设级计
课时
九 年 学 科
2
2、 《蝈蝈与蛐蛐》的作者是 3、 《夜》的作者是 学习研讨 朗读课文《蝈蝈与蛐蛐》 ,思考: 国诗人
国 。
主义诗人

4.外国诗两首

语文
(1)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 “大地的诗歌”? 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 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 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 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2) “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 。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 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这是诗人的联想, 将冬天的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的蝈蝈的 乐音。点出起伏不停,点明中心: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 的诗歌。 (3)作者借虫鸣来表达什么意思? 诗人创造蝈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济慈的创作思想,即诗应该
给人以安慰,并提高人们的思想。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 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 对待生活。
一、
情景导入
(4)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 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 精读品析 朗读课文《夜》 ,思考: 1.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 (以动写静)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静谧、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导学案教学反思

导学案教学反思

导学案教学反思一、引言导学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制定的一种教学辅助工具,用于引导学生预习、复习和巩固课堂内容。

本文将对我在教学中使用导学案的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情况1. 教学目标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有关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地球的倾斜度和季节变化等。

2. 导学案设计与实施我在备课过程中制定了一份导学案,包括预习问题、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

在课堂上,我首先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了地球运动的主题,并与学生共同探讨了一些问题。

然后,我根据导学案的提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个人思量,并通过提问和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他们逐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最后,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和实验活动,匡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三、教学效果评价1. 学生表现大部份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预讨论,能够理解和回答导学案中的问题。

他们对地球运动的原理和季节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然而,个别学生对抽象的概念理解较难点,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指导。

2. 教学效果通过使用导学案,学生的预习和课堂参预度明显提高。

他们在课后的作业中也能够独立思量和解答问题。

然而,由于时间有限,部份内容没有得到充分的讲解和练习,导致学生对某些概念理解不够深入。

四、反思与改进1. 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启示式教学方法的运用,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量和探索能力。

同时,我也会加强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

2. 教学资源我将积极寻觅和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摹拟实验等,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预度。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

3. 个别学生的辅导针对个别学生理解难点的问题,我将提前预判,并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匡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我会与他们进行更多的交流和互动,提供更多的示范和解释。

五、总结通过本次教学的反思和总结,我认识到导学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教学反思
导学案作为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形式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学案”导学是相对于传统的“教案”教学而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

所谓“学案”,是教师在充分了解了学生情况、教材、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把握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从学习者的角度为学生设计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导学材料。

十三周,我有幸得到机会,与青光中学的陈丽丽老师一同做课——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十四课《难忘九一八》,在做课过程中发现了自身许多的不足之处,得到了教研员与老师们的指导,同时也在陈丽丽老师身上学到许多东西,也对导学案教学有了一些更为系统的认识。

回想一年来所听的一些的导学案的示范课,结合这次自己做课的体会,我对于导学案教学方式有了一些自己的感受:
一、导学案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通过导学案的定义不难看出,导学案真正实现了教师对学生:“授之以渔”的目的,因为它改变了知识的传递,以前历史知识是经过教师的再加工后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导学案要求教师将知识整理后引导学生自己去吸收,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在听了几节导学案的研究课尤其是自己亲身尝试了导学案的教学方法后,我越发感受到:导学案的历史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十分高涨。

同时导学案通过教师进行学案问题的设置,让学
生积极思考,处理重难点问题运用一些合作探究的方法,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去寻求问题的结论,并能让学生感受到探求答案的乐趣。

二、导学案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导学案的设计理念要从知识梳理型转变为问题探究型,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往讲课往往是将书上的知识点罗列在黑板上,对于重难点老师就在讲课过程中强调一下,学生对此记忆并不深刻,尤其是难点,教师只是总结出结论,致使学生并没有通过所谓的教学难点而掌握解决此难点方法的目的,而导学案通过自身问题的步步深入,引导学生掌握处理难点的方法。

三、导学案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导学案的设置往往从最简单的自主学习部分开始,这适宜基础较差的学生,之后再针对基础史实进行深入探究,这就锻炼了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如此一来,导学案就满足了教师分层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在同一节课上依据自身能力掌握到应有的知识,同时增强了教学的双向交流性。

这次做课,也使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在讲课过程中,语言拖沓是对课本不熟悉的表现,作为年轻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对整体知识的把握,尤其是知识框架,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清晰、顺畅、自然,学生才能在脑海中留下一个清晰的印象,陈丽丽老师在这一点上做的就非常好,语言轻快、干脆,让人如沐春风。

当今历史教学中还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忽视对于所讲史实的前后
承接。

历史知识并不是一个个独立的模块,而是由时间串联起来的知识链条,因此要让学生将这个链条衔接起来,教师必须要给学生讲清楚历史知识的背景及其延伸结果,运用导学案教学更要注意这一点,在这次做课中,我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是运用得还不到位,例如对于九一八事件的背景的介绍就不是很完整。

除此之外,我认为在对知识点的落实上还有所欠缺,一节运用多媒体的历史课可谓是热热闹闹,可是在学生热热闹闹的学完之后,他们到底得到了多少知识点,这是教师应当关注的问题。

对于知识点的落实有多种方式,板书就是一种有效手段,而在这授课中我的板书就设计过于粗糙,这在导学案教学中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由于书上的知识需要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再探究、讨论,这就需要教师以板书等形式帮助学生回顾本课知识点并形成清晰脉络。

同时对于一些史料的运用也存在问题,例如西安事变的视频,对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各方情况交代的不是很明确;在试讲时我的导学案所运用的材料不是太长就是太难,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果大多数学生看不懂或看不完,影响了课堂效率,而后我又重新选择了一些学生易懂易会的材料,在正式授课时效果就好多了。

当然,对于导学案教学还需要注意许多问题,例如合作探究的问题就要设计的由易渐难;在组织学生讨论时要注意时间的把握……。

总之,导学案教学确实是一种高效的教学形式,也比较适合历史学科,但我认为应当注意不要盲从,而要应该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导学方式。

这次做课对于我而言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感谢教研员的指导,感
谢各位老师的对于我的肯定,也感谢大家对我提出那么多的宝贵意见。

作为年轻教师,在历史教育教学这条路上还要不断前行,特别是导学案教学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摸索与探求。

张树伟
201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