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0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室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等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年9月10目是我国第35个教师节,教师节的意义在于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尊师重道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教师时学生的约束力是教学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保障。今年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盾量的意见》,其中第14条指出,要“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坚决维护教师合法权益”。这一意见从国家层面维护了尊师重道的传统。那么,值得探讨的是,我国应当如何明确和保障教师享有合理合法的教育惩戒权?
发达国家在教育惩戒权上做出了细致规定,比美国规定中小学教师享有搜查扣押权、预防干预权、校内训导权、离校停学权等;日本对严令禁止的体罚行为、被许可的惩戒行为以及合法的正当防卫行为进行了清晰界定: 韩国通过《学校生活规定预示案》规定教师能够给予违纪学生一定程度的体罚,并对体罚的对象、方式、程度做了细致的限制性规定。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1届11月教学质量测评文科数学试卷
三棱锥的侧面积为: .
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
故选D.
点睛:三视图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
(1)由几何体的直观图求三视图.注意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的观察方向,注意看到的部分用实线表示,不能看到的部分用虚线表示.
(2)由几何体的部分视图画出剩余的部分视图.先根据已知的一部分三视图,还原、推测直观图的可能形式,然后再找其剩下部分三视图的可能形式.当然作为选择题,也可将选项逐项代入,再看看给出的部分三视图是否符合.
15.传说中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是由“定海神针”变形得来的.这定海神针在弯形时永远保持为圆柱体,其底面半径原为 且以每秒 等速率缩短,而长度以每秒 等速率增长.已知神针的底面半径只能从 缩到 为止,且知在这段变形过程中,当底面半径为 时其体积最大.假设孙悟空将神针体积最小时定形成金箍棒,则此时金箍棒的底面半径为__________ .
4.C
【解析】
4位同学各自在第22题和第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的等可能结果有16种,而4位同学选择在同一道题作答的等可能结果有2种,从而4位同学选择同一道题作答的概率为 ,故第22题和第23题都有同学选答的概率为 .
故选C.
5.A
【详解】
.
故选A.
6.D
【解析】
由三视图可知,几何体为下面一个直三棱柱,上面一个三棱锥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3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答案
汉'&轶三代'都是动宾结构( !!'#答案$*
#解析$&意暇甚'的&暇'%形容词%意为&悠闲*从容'( !#'#答案$(
#解析$&都感到非常满意'理解错误(原文是&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意思是 说&至于评论人物%能秉公直言%我接连任用他所推荐的人%多数都能合我的心意'( !%'#答案$!!"我本性刚烈%如碰到挫折%恐怕承受不起忧愤之情%从而导致疾病甚至有死亡的危险(!&抑挫' &不胜'&毙'各!分%大意!分" !#"每看到古代的贤臣辅助国家%忠义的臣子以死为国效命%我何尝不想与他们相见%然而只能掩卷叹息!&览'&徇'&废书'各!分%大意!分" !&'#答案$任用贤能)要广泛地征求百姓的意见)不要有忌讳)远离小人)不斤斤计较于文牍细节% 不受制于世俗之见)不挑别人的小毛病(!每点!分%任答%点即可得%分" 参考译文
湖北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
语文试题及答案
本试题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祝考试顺利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对于“过去之事、眼前之事、将来之事”,新闻和文学都有自己不同的表现方式。然而,在当今商业化的趋势下,各类叙事成了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新闻报道也进入了叙事的时代——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新闻故事化”时代。虽然“新闻故事化”未必不好,但新闻叙事和文学叙事有着本质的区别。
有人曾戏言:文学是“人学”,新闻是“事学”。就文本而言,新闻与文学是两个不同类别的人文学科。新闻反映的是客观事实,而文学表达的是主观情感。从叙事内容来看,文学叙事的基础是“母题”,新闻叙事的基础是“事实”。韦斯坦因认为文学叙事的母题数量和结构相对稳定,主要可以归结为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三项二元组合结构,由此对应的基本题材就是战争、爱情与世俗生活,绝大部分文学作品的叙事主题都是由此产生的变体。
文学叙事主题大多以情感发展为主线。通过性格、感情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文学叙事的母题不论生与死、爱与恨还是美与丑,都带有强烈的感情判断色彩。文学作品在安排情节时需要理性地建立大家的常识性认识,但感性是文学打动人的核心因素,文学叙事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感性叙事能否充分激发读者的代入感和感情共鸣。文学叙事作品中的“事”一般而言是虚构的,亚里士多德说:“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而新闻作品所叙之事,依据新闻的本质,则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即事实。因此,新闻叙事应具有客观真实的特点。新闻叙事要求叙事者从理性的态度出发,诉诸受众的内容以信息为主,
【全国校级联考】湖北省武汉市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武汉市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理综
生物试题
―、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物质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B. RNA的生成需经历转录和翻译过程
C. ATP是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
D. NADPH是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
【答案】C
【解析】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A错误;RNA的生成需经历转录或RNA复制过程,B错误;ATP 是直接的能源物质,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因此ATP是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C正确;NADPH是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产物之一,D错误。
2.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载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被动运输不存在载体饱和现象
B. 水和氨基酸分子共用相同的载体进入细胞
C. 细胞膜上的载体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D. 温度可通过影响载体结构进而影响主动运输速率
【答案】D
【解析】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协助,存在载体饱和现象,A错误;水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也可以借助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氨基酸分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载体有特异性,因此协助水和氨基酸分子进入细胞的载体不同,B错误;细胞膜上的载体为蛋白质,C错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温度能够影响组成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的结构与运动,而载体属于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分子,因此温度可通过影响载体结构进而影响主动运输速率,D正确。
3.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制备纯净细胞膜的实验,选用美西螈胚胎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3届高三3月教学质量测评
语文
本试题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详细阐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批判和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自然观,这促进了其生态哲学思想的产生。在这一时期,马克思意识到了人对自然有一种依赖性。马克思认为,自然在人类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的活动都依赖于自然界。
在之后对费尔巴哈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中,马克思生态观慢慢地形成了。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从实践唯物主义的方向出发阐述了人和周围环境的关系,表达了“周围的环境是根据人类改变得到的”的观点,认为人类能够在实践中改变四周的环境。而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则认为人类最基础的活动是物质生产,人类在开展物质生产的过程中,第一要务是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内容。
马克思认为,要解决经济危机和生态环境危机,必须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也就是进行变革,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描述及对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研究,为后期的《资本论》一书中的生态思想奠定了基础。马克思认为“科学是一种生产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依靠科技可以帮助人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但也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所以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机密★启用前(新教材卷)
华大新高考联盟 2024 届高三 4月教学质量测评
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 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B项“文学作品通过虚构故事”错。原文说“文学叙事作品中的‘事’一般而言是虚构的”,“文学叙事作品”不等于“文学作品”,“一般而言是虚构的”并不意味着“通过虚构故事”。故选 B.
2. 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和推断的能力。
【解析】B项“所以叙事者可以不必在意读者”错,原文说“文学叙事主题通常具有较强的个人化特征,即叙事者对叙事文本传达或是否需要传达某个内容给读者并不在意”,可知,叙事者“不必在意”的不是“读者”,而是“对叙事文本传达或是否需要传达某个内容给读者”;同时,“文学叙事主题通常具有较强的个人化特征”与“叙事者可以不必在意读者”不构成因果关系。故选 B。
3. 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解析】原文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文学叙事与新闻叙事在真实性和虚构方面的区别。A 项讲《祝福》中所叙述的事件和人物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体现了小说中的人物是“叙事者根据某种逻辑的创造”;B项体现了新闻叙事的真实性原则;C项讲大仲马作品中的人物“符合人物性格的自然发展和故事的逻辑性演进,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存在的可能性”,体现了文学叙事“具有艺术与逻辑上的合理性”;D项讲的是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语言特色,与真实性和虚构无关,不能支撑原文第二部分中的观点,故选 D。
4. 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和推断的能力。
2021届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11月语文教学质量测评试题答案
2021届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11月语文教学质量测评试题
答案
1.【答案】B
【命题意图】此题考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析】A 项与原文不符。他的理论认识比费孝通的理解更深一层"错,原文是:阎云翔对.差序格局"理论构造的认识值得借鉴。C项.说明权利中心屈服于信息权力制造出的去中心化的摧枯拉朽般的巨大力量"错,这是国家调整与公民关系的表现,而不是.屈服于"。D 项因果关系错误,不符合原文。.因此它不是一种生产与生活的工具"错,原文是.互联网在我国也就不仅是一种生产与生活的工具"。
2.【答案】C
【命题意图】此题考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解析】网民们只能通过破坏"错,原文:有时候,一些.不合常理"的点赞其实是网民以.戏谑"的方式来解构差序式的权力,通过破坏.权威与庶民"之间的传统情境和互动秩序,以获得网络社会中的.另类"话语权。
3.【答案】A
【命题意图】此题考察理解文本中重要内容的能力。
【解析】A 项微信中的这些微信群还是表达传统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特点,即以.己"为中心形成不同关系的圈子。B项证明公私维度中网民由私向公的意愿逐步增强。C项内容可证明网络中出现拥有信息权力的新阶层,是从权力维度考虑。D项内容可证明互联网促进了公民权利保护机制的完善和深化,侧重于权利维度。
4.【答案】差序格局是以自我为中心、按与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关系、具有等级化和弹性特点的社会格局。
或者:差序格局是以个人为中心,按亲疏关系和利益关系形成的人际圈子和社会构造。
【命题意图】此题考察对文本中重要概念的概括能力。
2020年高考数学专题+二++第二关++以不等式恒成立或有解问题为背景的填空题
2020年高考数学专题二 压轴填空题
第二关 以不等式恒成立或有解问题为背景的填空题
【名师综述】
含参数不等式的恒成立的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它往往以函数、数列、三角函数、解析几何为载体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解决这类问题,主要是运用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含参数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常根据不等式的结构特征,恰当地构造函数,等价转化为含参数的函数的最值讨论.
类型一 可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恒成立问题
典例1.【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数学(理)试题】已知定义在
上的奇函数满足:当时,,若不等式对任
意实数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
C. D .
【答案】A
【解析】当时,在上是增函数
对任意实数恒成立对任意实数恒成立
,故选A. 【名师指点】利用函数的性质将抽象不等式符号f 去掉,转化为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若实数范围内的二次不等式问题可结合开口方向和判别式处理;若给定区间的二次不等式恒成立或有解问题,可利用参变分离法或图象处理.
【举一反三】【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6届高三教学质量调测(二模)数学(理)试题】对任意x R ∈不等式22
2x x a a +-≥恒成立,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1,1-
【解析】设t a x =-||,则t a x ±=,2
222t at a x +±=,故原不等式转化为
)0(0222≥≥±+t at t t ,即022≥±+a t ,所以022≤-≥±t a ,即11≤≤-a .故应填答
R ()f x 0x ≥()3f x x =()()242f t f m mt ->+t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
语文
本试题卷共8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传统史学有许多优长之处,史论结合便是其中之一。《史记》的“太史公曰”,《资治通鉴》的“臣光曰”等,都是史论结合的代表。同时,在史书注释、书目提要中也都包含丰富的评论。这些史论结合的精彩之论代表了我国传统史学的理论积累,需要下功夫深入发掘和总结。
关于《史记》中的史论,我们比较熟知的是“太史公曰”。凡是研究过司马迁史学思想的人都知道,其史论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比如,他对当时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就非常关切。在《平准书》和《货殖列传》里,司马迁试图从经济发展中探寻社会发展的原因。在《货殖列传》中,他在分析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情况时说:“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这段论述一方面说明物质生产的历史有其自身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另一方面说明社会分工是由生产和交换的需要决定的,而社会生产的发展又是人们为满足物质需要而从事工作的结果。这些论点表明司马迁已经认识到物质生产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且力图以此为切入点探索社会发展的原因。这可以说是一种朴素的唯物史观。
再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所发表的史论,一般都认为有两种形式:一是“臣光曰”,二是引前人的史论。其实除了这两种形式,司马光在书中还常常借历史人物之口来发表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史论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十分深刻。以“臣光曰”中关于治国用人方面的一些史论为例,司马光提出“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认为一个国家能否治理得好,关键在于能否选拔一批得力的人才,所以他在《资治通鉴》中非常注意并突出叙述了举贤用能的史实。在用人问题上,他主张用人唯贤,反对用人唯亲。怎样才算是“贤”呢?司马光认为必须以德为本、德才兼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关于用人方面的精彩之论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史论更是不胜枚举。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数学(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数学(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XXX2018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理科数学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x|x<1},B={x∈N lnx<1},则(CRA)∩B=()
A。{2} B。{1,2} C。{2,3} D。{1,2,3}
2.设复数z满足(z+i)/(2+i)=i,则z=()
A。2 B。5-1 C。2 D。1
3.①只有甲参加,乙和丙才会在一起吃饭;②甲只到自己
家附件的餐馆吃饭,那里距市中心有几公里远;③只有乙参加,丁才会去餐馆吃饭。若以上叙述都正确,则下列论断也一定正确的是()
A。甲不会与XXX一起在餐馆吃饭
B。丙不会与甲、XXX一起在餐馆吃饭
C。乙不会在市中心吃饭
D。XXX不会一起在市中心吃饭
4.在某校高三年级的高考全真模拟考试中,所有学生考试
成绩的取值X(单位:分)是服从正态分布N(502,144)的随机
变量,模拟“重点控制线”为490分(490分及490分以上都是
重点),若随机抽取该校一名高三考生,则这位同学的成绩不低于“重点控制线”的概率为()(附:若随机变量X服从正
态分布Nμ,σ^2,则P(μ-σ<X<μ+σ)=0.6826,P(μ-
2σ<X<μ+2σ)=0.9544,P(μ-3σ<X<μ+3σ)=0.9974)
A。0.6826 B。0.6587 C。0.8413 D。0.3413
2021年高考化学总复习: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
2021年高考化学总复习: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
1.(2019全国Ⅰ卷)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 2+/MV +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 阴极区,
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 2+2MV 2+
2H ++2MV +
C. 正极区,固氮酶催化剂,N 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 3
D. 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2.(2019全国Ⅲ卷)为提升电池循环效率和稳定性,科学家近期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Zn (3D −Zn )可以高效沉积ZnO 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3D −Zn —NiOOH 二次电池,结构如下图所示。电池反
应为Zn(s)+2NiOOH(s)+H 2O(l)−−−→←−−−放充电电
ZnO(s)+2Ni(OH)2(s)。
A. 三维多孔海绵状Zn 具有较高的表面积,所沉积的ZnO 分散度高
B.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Ni(OH)2(s)+OH −(aq)−e −NiOOH(s)+H 2O(l)
C.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s)+2OH −(aq)−2e −
ZnO(s)+H 2O(l)
D. 放电过程中OH −通过隔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3.(2018课标Ⅲ)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当电池放电时,O 2与Li +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 2O 2-x (x =0或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
B. 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5月名校高考预测卷(新教材版)语文试题(原卷版)
A.贾雷德·戴蒙德和史军都从植物的角度来解读人类发展史,认为植物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息息相关,角度新颖。
B.人类祖先为适应环境,由“摘果实”这个简单的动作开始,进而直立行走,到后来开展农业生产,都是历史的必然。
C.在不同时期成为粮食生产中心 地区,都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如文中提到的新月沃地,古希腊、古罗马和中国也是如此。
秋子之所以要跑到屋外的小院子里来,是因为感到小男孩的妈妈想同她的爸爸单独聊聊。这个孩子很淘气,就把他领了出来,他是她未婚夫最小的一个弟弟。
他搅着叶子。“它们在打仗呢!”他高兴得跟什么似的。
她把洗净的和服拧干Fra Baidu bibliotek晾了起来。
战争已经结束了,但是,她的未婚夫还没有回来。
“打!”小男孩一边使劲地搅着水,一边喊:“狠狠地打!”
这也许是植物的被动“报复”。处理人类与植物的关系,人类一直是主动的一方。处理得当,植物就是人类进步的隐藏驱动者;处理不得当,植物凋零时,也会拉着人类“同归于尽”。
(摘编自《植物塑造了人类历史》)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的“蝴蝶效应”在文中指欧洲人对胡椒的追寻缔造了“大航海时代”。
B.小说起笔写秋子摘竹叶做竹叶舟,收笔写秋子看别人造房子,均显突兀,这是在刻意设置悬念,使小说笼罩着一层悬疑色彩。
华大新高考联盟(西工大附中、西安铁一中、郑州外国语学校、郑州一中、合肥一中、八中等)2023届高三高
华大新高考联盟(西工大附中、西安铁一中、郑州外国语学校、郑州一中、合肥一中、八中等)2023届高三高考预测
理科数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答案第251页,共22页
2020高考化学考点剖析 考点41 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原卷版)
考点41 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
1.(2019全国Ⅰ卷)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 2+/MV +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 阴极区,
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 2+2MV 2+
2H ++2MV +
C. 正极区,固氮酶催化剂,N 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 3
D. 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2.(2019全国Ⅲ卷)为提升电池循环效率和稳定性,科学家近期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Zn (3D −Zn )可以高效沉积ZnO 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3D −Zn —NiOOH 二次电池,结构如下图所示。电池反
应为Zn(s)+2NiOOH(s)+H 2O(l)−−−→←−−−放充电电
ZnO(s)+2Ni(OH)2(s)。
A. 三维多孔海绵状Zn 具有较高的表面积,所沉积的ZnO 分散度高
B.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Ni(OH)2(s)+OH −(aq)−e −NiOOH(s)+H 2O(l)
C.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s)+2OH −(aq)−2e −
ZnO(s)+H 2O(l)
D. 放电过程中OH −通过隔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3.(2018课标Ⅲ)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当电池放电时,O 2与Li +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 2O 2-x (x =0或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
B. 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
C.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Li +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
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汉到唐持续近千载的岁月中,古人创作了千姿百态的骆驼形象,它们的
形态,组合、驮载的物品等,暗示着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更新,像是一种符号,成为“丝绸之路”的象征。
汉代文物中骆驼并不多见,西安沙坡村出土的西汉骆驼,没有任何装饰,
比较写实,整体造型十分高大。在汉代动物塑像中,骆驼大都混同在各类动物之中,没有数量上的优势和变化多样的姿态,显然与其他大量动物等同起来,没有明显的特别含义。
北魏是表现骆驼形象的第一个高潮。洛阳北魏元邵墓骆驼,带鞍架,铺长毯,毯上有货展,袋的前后有扁壶、兽。这是一种崭新的形象,与货物的搭配,点明了骆驼用以载物的用途。从此,骆驼载货,特别是驮载丝绸成为极富特征的造型,它的象征意义也凸显出来。
十六国时期符坚遣吕光大举进军西域,回师东归时,载运战利品依靠庞大
的驼队,数量达二千余头。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秋灭北凉,尽有河西之地以后,中原朝廷与两域诸国的交往日益密切,骆驼正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文献记载吐谷浑“商胡二百四十人,驼骡六百头,杂彩丝绢以万计”出使北齐。骆驼在战争、商贸、文化交流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下出土的汉代和北朝时期的骆驼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文献史学研究中,
被反复探讨的张赛通两城西域的事件,究竟对当时物质文化领域的影响有多大? 考古发现的实物并不支持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学说。如果从汉墓中井仓灶和大量器皿的组合对比北朝墓中包括骆驼在内的俑群组合,会明显发现汉代器物中极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北朝时期不仅外来物品增多,能够反映中西交通的骆驼六
起也是前代罕见。
隋唐墓葬中的骆驼更有时代新意。西安东郊出土的隋代骆驼,还继承了北
朝骆驼总体上质朴的风格(图一),但太原隋代斛律彻墓的两件相似的骆驼却不相同,追求骆驼体态高大健壮,突出昂首嘶鸣的状态,身上驮有丝绢、皮囊,囊端有虎头装饰,上面还坐了一个胡人(图二)。
如果说汉代丝绸之路是开拓视野,引发了各国之间希望接触的强烈愿望的话,那么到隋代这一理想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实践过程。考古发现的骆驼形象是对创造生存、运输奇迹的骆驼及其驮载物题材的更加重视。使其具有了明确的象征意义。
《摘编自齐东方《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骆驼》)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动物要具有特别的含义,必须满足数量可观和姿态多样两个条件。B.北魏骆驼的崭新形象,突出表现在骆驼具有载运货物的实际用途。
C.丝绸之路“兴盛”于汉代,缺乏考实古实物论据,只是一种无根据的学术猜想。
D.隋代墓葬中的骆驼身上有丝绢和胡人,足见丝绸之路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实践过程。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是个宏大的历史命题,本文的立论角度颇为独特,选取了“骆驼”这一形象,注重实物,论证有力。
B.文章以时间为序,论述了从汉到唐持续近千载的岁月中,骆驼在丝绸之路发展中的象征意义变化过程。
C.文中列举的苻坚、北魏太武帝以及吐谷浑等历史事件,强有力地论证了这段时期骆驼的商贸交通运输价值。
D.文章配有的图片是为了更直观地呈现骆驼形象的差异性,通过比较,有利于让读者更信服文中的观点。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朝是否有骆驼以及是否具有特别的含义,这些问题需要相关文物或考古实物等论据支持。
B.丝绸之路兴盛与“沙漠之舟”骆驼的兴起密切相关,重要原因就在小丝绸之路上有很多沙漠地带。
C.经济交往的强烈愿望促进了中原朝廷与西域诸国的联系,而骆驼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D.丝绸之路的研究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考古发现的骆驼形象是论述该问题的关键视角。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羊倌的年
朱华胜
太阳挂在山梁,洒下金色的光芒,有的树叶已经泛绿。老羊倌像往常一样,大年三十这一天,早早就把羊赶到山上,让羊吃个饱。他养着两只羊,一条大黑狗。他说,养多了我管不过来,养两只羊、一条狗做伴,我都七十三岁了。
他看着这对奔跑的羊和身边吐着舌头的大黑狗,心里乐开了花。自从儿子走了以后,每年过年乡政府都会给他送来过年的大米、肉、油,还有一个红包。特别是在城里工作的那个小石头,每年春节这个小子都要回来过年,给他带两条烟。这不昨晚又给他送了两条红烟来。想着,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包。凑近鼻孔,使劲闻了闻,好香。现在不能抽,回家再抽。自己是看山人,更要防火。虽然村里几年前就不要他看山了,说年纪大了。但他跑得动,坐不住。还是像往常一样,太阳出来他上山太阳西落他下山,日日坚持巡山。
有人说,老羊倌憨得很,自己守了一辈子的山,还把儿子也培养成一个守山人。谁都知道,守山人很穷,成天在山林里走着,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山林又不是他一家的,也不能给他家带来富裕,他这是何苦呢?像他这样一家人都守山的并不多见。
乌蒙山山连山。几年前,大小山谷里私挖乱采严重,不像现在管得严。有几个外地人来山上偷砍树木,老羊倌的儿子发觉了,在纠缠中,儿子不慎滚落石沟,抢救无效死亡。儿子死后的第七天,老羊倌赶着羊,背上斧头,向山里走去。这一走,就走到现在,就是十五个春秋。儿媳在儿子离去的第三个年头,在他的催促下,改嫁到邻村,逢年过节,都要领着孙女来看他。
知足吧,老羊倌自言自语,我活一天,就要巡山一天。他走到山顶,眼神里亮了起来。山那边还是山,山山相连,这是人赖以生存的山。山脚是溪水,水连着水,这都是咱们祖祖辈辈的命根子啊。山上生长着很多树和花,他闭上眼睛就能数出它们的名:青松、罗汉松、亮松、杜鹃等。
有村民说,老羊倌爱山林,那儿有他儿子的味道。儿子经化成一棵树,一年四季,与他相伴。
夕阳向晚,村子里传来零星鞭炮声。今天是大年三十,他决定早些下山。
春节的山村,喜气洋洋,村娃一群群,嬉闹追打。红灯笼、红年画、红对联。家家飘出肉香味,伴随袅袅炊烟,在村子上空弥漫,久久不散。
“爹!”“爷爷!”老羊倌定睛一看,那不是儿媳吗?那不是长高了出落得水灵灵的孙女吗?她们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