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现状与挑战

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现状与挑战

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现状与挑战大学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许多学生在这个阶段面临着学习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等一系列心理挑战。

随着近年来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逐渐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也愈加受到重视。

然而,在实际服务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困境与挑战。

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探讨。

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现状1. 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近年来,中国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方面积极展开工作,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大部分高校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并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提供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此外,还通过网络平台、手机应用等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心理支持,增强了服务的可及性。

2. 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随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注程度的提高,各大高校齐心协力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例如,许多学校在新生入学时组织心理适应训练,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此外,学校还通过各类讲座、活动和宣传,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其自我调节能力和预防意识。

3. 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不少高校已经建立起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配备危机干预组,在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时,可以及时介入处理。

这种机制的建立不仅帮助学生尽快走出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校园安全隐患。

同时,部分学校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通过专业指导,提升学校内外联动。

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1. 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

随着课程难度加大、竞争激烈,很多学生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同时,自我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也会进一步加剧这种压力感。

有调查显示,不少学生因无法承受学业压力而产生逃课、休学等极端选择。

2. 人际关系困扰大学生活的新环境使学生面临各种人际关系挑战。

从宿舍生活到社团活动,人际交往必不可少。

然而,部分学生因为性格内向或社交技巧不足,容易感到孤独。

缺乏朋友支持会导致他们感到焦虑和抑郁,这种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可能进而影响学业与生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其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现状问题,需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

一、现状问题1.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多重压力,导致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

据统计,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逐年上升,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隐患。

2.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不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受到重视,但在具体实施上还存在不足。

有些学校虽然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却缺乏专业的咨询师,或者咨询师的服务范围过窄。

3.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不够一些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很多人认为心理健康问题离自己很远,因此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对策建议1.加大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力度学校应该加大对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高心理咨询服务的水平和专业性。

还应该适当提高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待遇,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心理学专业人才加入到大学心理咨询工作中来。

2.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应该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具体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开展多样性、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3.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非但要有心理咨询中心,还要有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站、心理健康课程设置、心理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服务,以满足不同学生心理健康需求。

4.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学校应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针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关怀和帮助。

5.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校应该加强对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师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能力,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是能够被解决和改善的,只要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相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高校学生心理现状分析与对策

高校学生心理现状分析与对策

高校学生心理现状分析与对策1. 引言1.1 高校学生心理现状分析与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高校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他们需要在学业、人际关系、就业等方面取得成功,同时还要面对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期望和压力。

这些压力和挑战给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导致一些学生出现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心理问题。

现在的高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压力大等问题。

他们往往因为种种原因感到焦虑、沮丧,甚至出现自卑、消极的情绪。

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后果。

为了帮助高校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和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

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体系,提供及时、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家庭也应当关注和支持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校形成良性互动,共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可以有效帮助高校学生更好地保持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现状分析高校学生心理现状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们的压力不断增加,从学业压力到就业压力,各种压力让他们感到焦虑和无助。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如网瘾、孤独感、自尊心脆弱等。

家庭环境对高校学生养成的心理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一些家庭过度溺爱或者过度忽视孩子的成长,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能力。

高校学生心理现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只有深入分析现状,找出问题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心理健康对策,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实现健康成长。

2.2 压力原因分析高校学生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压力:高校学生在追求学业成绩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课业繁重、考试压力大等问题。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建议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建议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1. 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和竞争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许多大学生在学业压力、社交压力、就业压力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导致他们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据统计,我国大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一些严重者甚至有自杀的倾向。

2.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够关注尽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一些方面仍存在不足。

一方面,一些学校未能充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关资源和力量也相对匮乏;一些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知和意识不够,导致他们在面临心理问题时缺乏有效的应对和帮助。

目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还比较传统,主要是以宣传教育为主,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一些学校仅仅是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发布宣传资料等方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更具体、更有效的措施。

1. 增加相关资源和力量学校应当增加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资源和力量,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通过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使得学校能够更好地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工作,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保障。

2.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和认知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认知的培养,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等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提高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素养,增强自我调节和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

3. 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学校应当倡导和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例如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搭建心理咨询平台等方式,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生动、有效,更符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建议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建议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建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广受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竞争的激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本文将分析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是多方面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

学业压力、职业规划、人际关系等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不足。

很多学校没有专门开设心理课程,也没有足够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教育资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相对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

针对以上问题,我有以下建议。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

学校应提供更多资源,聘请更多的心理咨询师,建设更完善的心理服务体系。

学校还应增加心理课程的设置,开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提供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

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可以选择不同的教育形式,包括讲座、培训班、沙盘游戏等,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还应加强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通过定期的心理健康检查和心理咨询,及早发现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

要想实现以上建议,还需要加强学校和社会的合作。

学校可以与心理教育机构、志愿者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支持,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加强学校和社会的合作,是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

希望通过共同努力,能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在健全组织制度,加强专业指导,提升教育理念等方面加强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建设,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开展,全方位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标签:大学生自助组织心理健康教育0 引言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例如,普遍加强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配备了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普遍开设了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课程、与心理健康保健相关的讲座;普遍建立了在校生的心理档案等。

但是,关于在校大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报道仍然层出不穷,多种测量数据和抽样调查普遍表明我国约有15%的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回访或主动干预。

许多高校在构建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中,开始重视和发挥大学生心理互助的作用,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相继涌现,丰富多彩的心理互助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笔者认为要发挥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应有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建设。

1 背景与意义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进行心理健康自我教育为目的,通过开展一系列心理自助和互助活动,促进参与者的心理素质向积极方面发展变化的各种结构形式的学生组织。

如高校普遍成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等。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步开始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建设,形成良好的学生心理自助和互助机制,不仅显得重要、迫切,而且具有重要意义。

1.1 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助人自助”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

“助人自助”包含两个方面意思: 其一是帮助别人学会自我帮助;其二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自己,促进自我成长。

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所开展的心理互助活动,实质上就是助人自助的过程。

大学生需要从同学中获得心理帮助,也有能力从心理上帮助同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改进建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改进建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改进建议引言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未来和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面临着种种压力和挑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然而,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度不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现状1. 缺乏宣传和认知度大部分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了解,甚至对其重要性抱有误解。

校园宣传不够到位,导致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2. 资源匮乏很多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缺乏足够的资源投入。

缺少专职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中心内部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限制了相关服务项目的展开和质量。

3. 心理压力过大现代高校教育存在竞争激烈、升学就业压力大等问题,导致不少大学生心理压力过大。

缺乏应对心理困境的能力和途径,使得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影响。

改进建议1. 提高宣传和认知度加强校园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组织一些宣传活动或讲座,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与重视程度。

2. 加大资源投入高校应增加专职心理咨询师数量,完善心理咨询中心设施。

同时,建设良好的心理咨询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全天候的在线支持。

3. 强化情感教育在课程设置中加入情感教育相关内容,并开设相关选修课程。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情感,并学会有效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

4. 建立同伴支持系统培养同学之间互相关爱、互相支持的氛围,鼓励大学生之间建立友谊和亲密关系。

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社团或组织来负责此项工作。

5. 加强家庭教育和社区支持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素质,鼓励家长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并提供支持。

同时,加强学校、社区与家庭之间的合作,形成全方位的支持体系。

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现实中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非常重要。

通过提高宣传和认知度、加大资源投入、加强情感教育、建立同伴支持系统以及加强家庭教育和社区支持等手段,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幸福感。

“互联网+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心理自助模式的探索

“互联网+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心理自助模式的探索

“互联网+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心理自助模式的探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助模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互联网+教育的视角出发,探索大学生心理自助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以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更好发展做出贡献。

一、大学生心理自助模式的现状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大学生的心理自助主要是通过校园心理咨询中心或者心理咨询师进行。

但是受限于咨询师资源的不足、咨询资讯的滞后等问题,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

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的心理健康信息,同时也能通过一些在线的心理咨询平台进行心理咨询,使心理咨询的范围更广,形式更多样化。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心理自助模式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互联网上的心理健康信息大多是断片化、片面化的,容易给大学生造成误导。

虽然有很多在线心理咨询平台,但是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一些不良的平台,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咨询质量无法保证。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应当从互联网+教育的视角出发,探索更加可行的大学生心理自助模式。

1.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率大学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度,让每个大学生都能够接触到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这样一来,大学生就能在互联网上更好地辨别有用的心理健康信息,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2. 建立权威的在线心理咨询平台我们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在线医疗平台的运作模式,建立起权威的在线心理咨询平台,引进更多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提供更加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这样一来,大学生在互联网上进行心理咨询时就能获得更好的帮助。

3. 增加自助式心理辅导工具和资源我们还可以开发一些自助式心理辅导工具和资源,比如心理健康的自测问卷、心理调理的音频等,让大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心理调节。

三、大学心理教育的具体实践1. 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率问题,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程,通过多种形式,如讲座、小组讨论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同学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对个人造成负面影响,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构成威胁。

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以下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教育体系中长期被忽视,导致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和教材资源。

大多数高校仅设置心理咨询中心,而缺乏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

大学生心理压力大。

当前大学生在学习、就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面临巨大的压力,但缺乏有效的心理调适能力,导致心理健康问题频发。

学校也缺少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科学评估和有效管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

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差异,但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一刀切的普及式教育,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加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投入。

高校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专业课程和教材资源。

政府和社会也应加大资金投入,支持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评估和管理。

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也应增加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在校内建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帮助。

实施差异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课程。

可以采取小班教学、个别辅导、心理测验等方式,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还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讲座、心理辅导工作坊、社团活动等,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资源投入、加强评估和管理、差异化教育等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只有全面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才能有效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改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改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改进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成为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1. 心理压力加大如今,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不断增加,导致许多学生心理压力过大。

由于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一些学生可能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问题。

2. 心理健康意识不足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意识相对薄弱,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状态缺乏觉察,他们可能无法及时寻求帮助或找到适当的渠道来解决问题。

心理问题的忽视可能导致问题不断累积,最终影响到学业和生活。

3. 教育资源不足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与需求相比存在不平衡。

很多高校在师资力量、设备设施等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心理咨询师数量不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全面等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改进措施1. 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意识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主题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学校还可以建立心理健康微信公众号或线上平台,定期发布有关心理健康的资讯和指导,帮助学生养成关注心理健康的习惯。

2. 完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学校应加大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师的培养与引进力度,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

同时,建立完备的心理咨询预约系统,方便学生及时获得帮助,通过心理咨询解决问题,预防心理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3. 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编制与推广,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

课程内容可以包括情绪管理、人际沟通、压力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帮助学生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与倡导学校应该利用校园广播、海报、校刊等宣传媒体,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与倡导。

学校领导和师生代表可以参与相关活动,并倡导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关注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1. 引言1.1 现状分析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并不容乐观。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心理压力和困扰。

现阶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不足,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服务。

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存在心理健康教育“知行不符”的现象。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只有深入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认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到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治理提供有力保障。

1.2 问题意识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压力的增加,大学生面临着诸如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困扰,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许多大学生存在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甚至有的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障碍。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也对社会稳定和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引发了人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足的问题意识。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式陈旧、师资力量匮乏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导致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频繁发生和严重后果,亟待加强和改进。

我们需要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加强对问题的意识和关注,共同努力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保障。

2. 正文2.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解决心理问题、构建健康人格、提升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一、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大学生时处于个性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在学业、人际关系、就业等方面面临着各种挑战,由此带来的心理压力也相当巨大。

加之当代大学生的自主能力相对较弱,对生活、学业和未来有着诸多的困惑和烦恼,因此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1.1.1 压力大大学生在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面对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方面期望和要求时,压力更是不小。

1.1.2 心理问题频发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信息的快速传播,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样化,如焦虑、抑郁、自卑、自闭等。

1.1.3 导致不良行为由于心理问题的困扰,一些大学生无法很好地应对现实生活,导致一些不良的行为,如沉迷网络、堕落等现象时有发生。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1.2.1 普及程度不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程度不够,导致很多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够充分。

1.2.2 效果不明显目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完善性,导致教育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1.2.3 缺乏系统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少系统性和连续性,只有点到为止,而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

二、对策建议2.1 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2.1.1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大学应增加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让学生在校期间学会一些自我调节方法和心理健康知识。

2.1.2 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学校组织各类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辅导等,以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2.1.3 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采用多种形式,如讲座、沙龙、心理剧等,从多个角度切入,以提升教育效果。

2.3 增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识2.3.1 增加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他们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辨识和应对能力。

2.3.2 增强学生心理健康认知学校要在课程教学中增加相关内容,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水平,让学生自觉关心和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高校学生心理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

高校学生心理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

高校学生心理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近年来,高校心理社团逐渐成为了校园活动的热门之一。

然而,在建设心理社团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心理社团存在的问题和管理对策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高校学生心理社团存在的问题1. 缺乏专业性大部分心理社团缺乏专业性,缺乏专业指导和人才支持。

在招新和日常活动中,社团成员主要是自行招募,无法对加入的同学的心理素质和水平进行评估,导致社团活动质量参差不齐。

2. 缺乏实践机会由于心理学专业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以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但大部分心理社团主要是开展讲座、论坛等形式固化的活动。

这些活动帮助加强了社员们的心理知识,但缺少实践成分,如何更好地培养社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是心理社团大问题之一。

3. 学术水平参差不齐心理社团在活动方案上缺乏深度和广度,学术水平参差不齐,且相互之间缺少联动合作。

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个分支缺少系统的专业讲座和知识体系,导致很多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过程并未得到很好的推进。

二、高校学生心理社团管理对策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可以围绕心理学专业与心理咨询机构或者临床心理医生进行合作,为心理社团提供最新的社团动态和相关专业指导,并为社团成员提供慕课学习系统,加强社员们学术水平的提高。

2. 增加实践与联动性心理社团可以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设置更多实践环节,如实习、实践外出考察等,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心理学实践的理解,增加社团的学术深度。

益智游戏、联谊会和其他形式的文娱活动可以增强社员们之间的合作意识,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3. 推广开放型讲座心理社团可以邀请一流的心理学家进行开放型讲座,宣传社团并向校内外推广,在学术研究合作中强化社团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4. 做好社团品牌营造每个心理社团都应该建立起专属于自己的品牌理念,要有自己的社团文化和社团形象。

做好社团市场的宣传和推广能够吸引校内优秀的心理学爱好者和参与者。

结语高校学生心理社团对于学生们心理健康的提高以及心理学专业的学习和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关注的焦点。

据统计,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焦虑、抑郁、自卑、人际关系问题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和生活,还会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压力和情绪,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现状问题1. 教育资源匮乏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相对匮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安排不足,师资力量不够,心理咨询服务也存在资源短缺的问题。

导致学生在心理健康问题面前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2. 学生心理压力大大学生面临着诸多的心理压力,包括学业压力、生活压力、社交压力等。

而由于缺乏有效的心理调适手段,许多大学生会选择逃避、消极应对,导致心理问题的逐渐恶化。

3. 缺乏自我调节能力现代社会中,心理健康问题开始呈现年轻化趋势,大学生作为人口中的一部分自然也受到了这一趋势的影响。

大学生往往缺乏应对心理问题的自我调节能力,面对心理困扰时难以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提升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通过教育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学习相应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还可以邀请心理学专家、临床心理医生等进行讲座和指导,为学生提供更专业、更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

2. 增设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逐步增设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或机构,引入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临床心理医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还可以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心理健康问题,培养他们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意识。

3. 强化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训练营、心理健康素养培养班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提升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现状与挑战

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现状与挑战

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现状与挑战简介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当今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大学生面临各种挑战和困惑。

因此,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挑战。

现状分析1.心理健康服务意识提升:近年来,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尤其是在高校领域。

大学校园内建立了一系列心理咨询中心或机构,并开设了相关课程和活动。

2.资源配置不均衡:目前,虽然很多高校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但由于资源有限,一些贫困地区或小型院校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专业支持。

3.服务质量亟待提高:部分高校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导致学生在接受心理辅导时无法得到有效的帮助。

4.学生心理压力增加:大学生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职业发展困惑等多重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挑战分析1.资金支持不足:高校在心理健康服务上需投入大量资金,但往往面临经费不足的困扰,导致无法提供全面而优质的服务。

2.意识观念转变难度大:在传统观念中,普遍认为心理健康问题可以自行解决或忽视。

因此,在推广和普及心理健康服务方面仍然存在挑战。

3.师资和专业培养不足:目前,大部分高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员人才。

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需要时间和资源的投入,这也是一个现实挑战。

4.快速发展的科技与互联网:虽然科技与互联网为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了便利,如在线咨询平台等。

但同时也给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

应对策略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资金投入,并优化资源配置,为贫困地区和小型院校提供更多的支持。

2.提高师资培养与质量:加强大学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员的培养机制,改善教育体系和评估机制,提高专业人才素质。

3.强化宣传与倡导: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举办讲座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4.借助科技手段推进服务创新:发展在线咨询平台、移动应用等数字化工具,提供便利有效的心理服务。

高校学生心理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

高校学生心理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

高校学生心理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压力的增大,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许多高校纷纷成立了心理社团。

然而,这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心理社团的有效建设。

本文将探讨高校学生心理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首先,高校学生心理社团建设存在活动单一的问题。

现有的心理社团往往只注重举办一些心理讲座或工作坊,内容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和个性化。

这样一来,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降低,难以产生持久性的效果。

因此,高校应开设多样化的心理活动,如心理体验营、心理剧演出、心理游戏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

其次,学生心理社团建设的问题还表现在社团组织管理方面。

很多心理社团在组织管理上存在混乱、松散的现象。

缺乏有效的领导机制和组织结构,导致一些社团活动不够规范和系统。

因此,管理者应加强对心理社团的组织建设,明确社团目标和任务,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同时,建立健全的领导机制,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以确保社团的有序运行。

另一方面,学生心理社团存在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

目前,心理社团的成员主要是学生自愿加入,对于成员的素质要求相对较低。

一些成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因此,高校心理社团应进行严格的选拔和培训,确保成员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

此外,也可以邀请相关专业的教师或专家作为社团指导,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此外,高校学生心理社团还面临宣传推广不够的问题。

这些社团的活动范围和影响力相对较小,很多学生并不了解这些社团的存在和工作。

因此,高校应加强心理社团的宣传推广,通过广告栏、宣传册、展览等方式将社团的活动宣传给更多的学生。

同时,可以在新生入学时进行社团的介绍和宣讲,以提高学生对心理社团的认识和了解。

最后,学生心理社团建设还需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

高校心理社团应积极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学生工作部门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一些活动和项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①1. 引言1.1 背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面临着种种心理压力和挑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教育内容不够全面和深入,心理服务机构不够完善,教育活动缺乏有效性和参与度,师生心理交流不够密切等。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1.2 问题意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意义在于,我们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人际关系、未来压力等各方面的挑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缺乏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会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加剧,甚至可能引发一些不良事件,影响他们的学业和生活。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重大,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促进他们全面健康成长。

仅有学业成绩的优秀是不够的,只有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意义不容忽视,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关注。

1.3 研究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普遍存在着压力大、焦虑情绪高、心理问题多等现象。

而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研究分析不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况,总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本研究还旨在呼吁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和支持,促进全社会共同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共同致力于构建和谐快乐的校园环境。

通过本次研究,希望能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现状与挑战

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现状与挑战

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现状与挑战大学生心理健康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人们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的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1. 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存在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学业竞争加剧,心理健康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出普遍性。

焦虑、抑郁、自卑、人际关系问题等多种心理问题成为大学生常见的困扰。

据统计,我国大学生中约有30%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2. 心理咨询服务的发展与局限近年来,高校纷纷设立心理咨询中心,提供面对面咨询和心理教育培训。

这些举措使得大学生能够更方便地接受专业帮助,但由于资源有限,仍然无法满足需求。

此外,由于文化观念和社会认知的限制,一些大学生仍对心理咨询持怀疑态度,导致心理服务利用率不高。

3. 网络与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成为社交媒体平台的重要用户群体。

然而,社交媒体环境下存在信息过载、网络暴力、虚假焦虑等诸多负面影响。

大量时间花在社交媒体上可能导致人际关系贫乏、自尊心脆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二部分:挑战分析1. 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量巨大随着课业压力和就业竞争激烈程度加剧以及社会关注度增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量持续攀升。

然而,目前能够提供的心理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众多求助者的需求。

缺乏足够数量的专业人员和资源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2. 心理咨询方式与手段亟待创新当前主要依赖传统的面对面咨询方式使得服务范围受限,并且耗费时间成本较高。

同时,线下咨询往往需要保密性以及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无法满足个性化、灵活化需求。

因此,探索线上咨询平台建设、舆论引导等创新手段势在必行。

3. 提供多元化服务需求加强除了面对精神疾病患者外,大学生群体有其特殊性,既包括正常情感波动也包括日常压力积累等问题。

因此,在提供个案咨询以外,中长期计划、课程以及活动也需要广泛而深入地开展。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建议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建议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两个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探讨。

一、现状分析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压力大: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多方面的压力,而他们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导致心理压力过大。

2. 情感困扰: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情感经历丰富而复杂,他们对于友情、爱情等情感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相对较弱,容易陷入情感困扰之中。

3. 孤独感重:在学习生活中,大学生往往有一定的孤独感,特别是远离家乡的留守生、外地生源。

这种孤独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4. 心理问题突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逐渐增多,这些问题给大学生的学业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困扰。

二、对策建议鉴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现状,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大学需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宣传,让每一位大学生都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

2. 建立心理辅导中心: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中心,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情感支持,及时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3. 配置专业人员:学校需要配备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团队,他们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和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提升心理调适能力。

4.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体育活动等,使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生活的过程中获得愉悦和满足感,从而缓解心理压力。

5. 合理安排课程:学校可以合理安排课程,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为他们创造学习和生活的平衡。

6. 建立互助机制:学校可以建立学生互助机制,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支持,让他们在情感上得到理解和关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和关注。

本文将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现状问题1. 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依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据统计数据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抑郁、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逐渐增多。

一些大学生由于学业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生活节奏快,导致心理问题日益严重,甚至出现自杀事件。

2. 教育资源匮乏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相对匮乏,教育部门和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教学质量不高。

学校内心理咨询师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需求。

3. 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不足大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心理健康知识,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对策措施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宣传栏等多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增加心理咨询师数量学校应该加大对心理咨询师的招聘力度,增加心理咨询师的数量,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体系,提供给学生更好的心理咨询服务。

学校应该支持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心理辅导工作。

学校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增加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提供给学生在线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机会,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活动,增加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了解和认识。

5. 搭建学生心理互助平台学校可以搭建学生心理互助平台,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增加学生的心理支持系统,让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心理关怀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建设的现状及对策作者:何文秋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2009年第05期摘要: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在健全组织制度,加强专业指导,提升教育理念等方面加强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建设,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开展,全方位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关键词:大学生自助组织心理健康教育0 引言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例如,普遍加强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配备了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普遍开设了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课程、与心理健康保健相关的讲座;普遍建立了在校生的心理档案等。

但是,关于在校大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报道仍然层出不穷,多种测量数据和抽样调查普遍表明我国约有15%的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回访或主动干预。

许多高校在构建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中,开始重视和发挥大学生心理互助的作用,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相继涌现,丰富多彩的心理互助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笔者认为要发挥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应有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建设。

1 背景与意义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进行心理健康自我教育为目的,通过开展一系列心理自助和互助活动,促进参与者的心理素质向积极方面发展变化的各种结构形式的学生组织。

如高校普遍成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等。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步开始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建设,形成良好的学生心理自助和互助机制,不仅显得重要、迫切,而且具有重要意义。

1.1 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助人自助”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

“助人自助”包含两个方面意思: 其一是帮助别人学会自我帮助;其二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自己,促进自我成长。

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所开展的心理互助活动,实质上就是助人自助的过程。

大学生需要从同学中获得心理帮助,也有能力从心理上帮助同学。

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建设,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它可以使大学生在互助过程中学会关心别人、理解别人、尊重别人、激励别人,养成助人为乐的品格。

1.2 是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仍然存在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片面化、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个别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简单化、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单一化的倾向。

笔者认为今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突出在以下几方面加以强化: 全体性,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增强其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主体性,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独立性,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使他们学会自我调适、自我负责,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发展性,即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自觉发现与开发自身潜能,培养乐观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

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要以全体学生为对象,这不仅是教育对象的扩大,更是教育理念的进步,会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1.3 是大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台湾、香港等地学者的研究表明非专业系统对大学生的支持作用有时甚至超过了专业的帮助。

这是因为,一方面,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走向成熟,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他们能根据自己的知识与经历对人生和社会问题进行思考,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明显增强,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说明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心理自助和助人的能力基础;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社会阅历相对肤浅,独立生活经验欠缺,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时需要寻求心理帮助,一般来说,大学生试图解决心理问题时,倾向于先求诸己后求诸人。

而在必须寻求外界帮助时,首先倾向于向朋辈或家人求助,只有当问题诉诸情绪障碍并且较为严重时,才会寻求专业咨询帮助。

他们之所以首先选择同辈人作为求助对象,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成长经历和相似的兴趣爱好,容易沟通,更易获得理解、同情和支持。

国内外的研究都显示,大学生有这样一个信念:求助是无能和耻辱的象征,这提醒专业人员要把降低学生的求助耻辱感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而大学生自主组织开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心理健康周、进行心理测试等活动是改变学生求助行为的有效方式。

2 现状与问题当前,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已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和专业心理咨询不可或缺的补充,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建设普遍存在以下问题:2.1 心理自助组织建设不健全这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必要的管理:一方面表现为组织建设不健,体现在没有形成校、院系、班级相对稳定的三级自助组织网络;一方面表现为各级心理自助组织内部建设不规范,体现在各级心理自助组织建设目标不清,既没有明确的工作职责,也没有相关的工作制度;二是缺乏必要的指导:一方面表现为指导不力,造成负责人思想不统一,工作不协作,甚至导致无法开展正常的活动;一方面表现为指导不专业,体现在心理自助组织成员没有严格按照特殊的角色要求和一定的程序产生,如班级心理委员,有的学校是按一般班干部选举方式产生的,有的学校是由团支书或其他班干部兼任的,难以保证心理委员基本的素质;三是缺乏必要的支持,如活动场地、活动经费、宣传阵地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积极性。

2.2 心理自助组织活动不规范这主要表现为,一是在活动内容上,没有结合校情、没有从本校大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表面上搞得轰轰烈烈,但实际效果并不佳,体现在活动的贪大求全;二是在活动形式上,没有严格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甚至会出现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相悖的做法,体现在活动设计上没有遵循保密、安全等重要原则;三是在活动机制上,缺乏必要的督导,多数高校还没有形成一套运行有序的大学生心理自助和互助活动机制,对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开展的活动指导性不强,缺乏科学性。

2.3 心理自助组织定位不清晰这主要表现为,一是将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的建设等同于一般学生社团,有些高校没有按一定的严格程序筛选,而且上岗前没有进行过系统培训,因此其心理素质并不高,缺乏良好的沟通技能和助人能力;二是将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等同于学生会等一般学生组织,规定了很多岗位职责,要求他们做一些做不了的事情,这不仅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甚至结果适得其反,在同学中产生负面作用;三是将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等同于专业心理组织,事实上,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所能做的工作,只能是同学中一般心理问题的互助,不可能像专业心理咨询教师那样做到科学规范地去帮助同学解决心理问题,可是有些学校对学生定位过高,对自助组织造成较大压力。

3 对策与措施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大多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把学生仅仅看成是被动接受的个体,重少数轻全体、重治疗轻发展的医学化倾向,这不仅阻碍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而且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要使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就要切实确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相结合,建立学生心理自助与互助的工作机制,全面提高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

3.1 健全工作机制任何一项工作没有相对稳定、规范的运行机制和与之配套的制度保障,就不能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际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工作人员本身的心理素质、工作能力和方法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

在同学中开展心理互助工作是一件非常神圣的工作,必须严肃认真、科学规范,否则会适得其反,产生不良后果。

这就要求,一是要突出科学性、全体性,要在学校、学院和班级三个层次上都分别建立起学生心理自助和互助体系,形成全方位全覆盖的组织网络体系,要让成员明确每一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和每一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运行程序和相关制度,并且自觉遵守。

二是要突出规范性、专业性,要健全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的工作规章制度,保证学生心理自助组织的制度能充分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充分相信学生,为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创造良好的氛围和工作条件,保障学生心理互助活动能得到健康开展、取得良好效果;三是要突出自主性、公正性,组织成员的产生必须要有一定的筛选程序,一般要经过自愿报名、推荐、考察、测试、公示等环节,产生后要经过系统培训,考试合格才能上岗。

3.2 加强专业指导这就要求,一要建设一支心理健康教师专职队伍,以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专门机构为依托,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二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专业培训,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保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独特作用;三要加强专业教师、专职部门对学生自助组织的指导和监督。

这样,高校就形成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重点负责指导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负责指导学院心理健康分会,班级辅导员和班主任要负责指导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心理信息员的工作,这样三级网络工作机制既能保证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开展活动的正确导向,又能促进其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更加深入学生,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3.3 提升教育理念实践证明,通过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角色优势,在同学当中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对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主动寻求帮助的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人的行为总是受思想、观念支配的。

所以,我们必须要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一是要全员化,必须要高度重视学校心理文化建设,创造和谐的心理环境,心理文化是沉淀于师生员工思想深层次的、体现高校特色的、用以维系学校优良校风、学风和人才培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总和,它能使大学生心灵得到净化,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心态和美好的心理期待,同时有利于学生协调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和谐的心理氛围、团结互助的良好风气可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缓解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二是要日常化,必须要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日常工作、心理课程、科普讲座在大学生中全面普及,体现于入学教育、毕业教育,贯穿于大学四年,让大学生具备心理自助和助人的能力;三是课程化,以教师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与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开展的心理互助活动在工作目标、要求、具体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层次和深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课堂仍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有必要通过选修课、必修课来普及必要的心理学和心理卫生知识,以便学生认识自我身心特点,培养健全人格,增强心理保健意识,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这有利于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