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系统培训

合集下载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

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三、实施要求(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划,整合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做好校本研修,为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供有效支持。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教育部2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教育部2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

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

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三、实施要求(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

国培计划培训指南之: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指南

国培计划培训指南之: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指南

“国培计划”培训指南之: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南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指导各地扎实开展整校推进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指南。

一、目标任务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

主要任务如下:1.建立各地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工作机制。

2.建强各级培训团队,加强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课程资源及研修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3.建设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支持以校为本组织教师研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

4.组织实施整校推进绩效评估,开展校本应用考核。

二、实施流程(一)省级统筹规划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意见》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因地制宜,制订合理可行的本省(区、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规划,全面布局、统筹设计教师培训、资源建设、应用考核等工作,抓住重点,精准施策。

坚持分级负责,建立“省市统筹、区县负责、学校自主、全员参与”的运行责任机制,以区县推进为重点,落实整校推进。

坚持示范引领,建立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批跟进、注重实效的示范带动体系,保证推进有样板引领,实施有经验借鉴。

坚持分类指导,按照“注重创新、尊重差异、倾斜乡村、均衡推进”的原则,面向不同地区不同信息技术环境的学校,分类设计,精准指导。

(二)打造培训团队制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

积极发挥各级教研员以及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专家等的作用,同时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专兼结合,建强省、地(市)、县三级培训团队。

优先支持省级培训团队参加国家级培训,切实提升培训团队规划方案、组织教研、指导校本研修、开展校本应用考核等的能力。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标准(试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水平,为全面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水平标准》)。

一、总则(一)《水平标准》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展开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培训、应用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二)《水平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

其中,I.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水平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实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水平;II.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水平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对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水平。

本标准根据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学习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三、实施建议(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水平标准》作为增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水平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展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测评,建立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相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水平标准》作为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增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方式,增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展开相关研究,促动教师专业发展。

2024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总结模版(2篇)

2024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总结模版(2篇)

2024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总结模版一、培训背景和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也变得尤为重要。

2024年,我校组织了一次专门针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旨在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本次培训的目标是:1.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2.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3.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思维和创新意识;4.探索适合自身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和策略;5.能够独立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二、培训内容和方式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知识、教学策略、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培训方式采用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专家讲座、案例分析、讨论研究和教学演示等多种形式,使教师们既能够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知识,又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具体的教学技能。

具体的培训内容包括:1.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2.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策略和方法;3.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资源和平台选择;4.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5.信息技术教育的评价方法和工具。

三、培训效果及反馈通过本次培训,教师们对信息技术教育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也熟悉了一些常用的教学资源和平台。

参加培训的教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培训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操作性强,能够快速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一些教师表示,在培训中获得了新的教学思路和策略,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还有的教师表示,在培训中接触了一些新的教学资源和平台,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提高教学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虽然本次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首先,培训时间较短,涉及的内容较多。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

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一、总则(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

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三、实施要求(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培训方案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培训方案

01培训背景与目标Chapter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方式01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均衡02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031 2 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差不齐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不足缺乏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动力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培训目标与预期成果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培养教师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02培训内容与课程设置Chapter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基础知识多媒体技术应用03020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教学设计与实施信息化教学设计学习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设计相结合,包括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选择等。

信息化教学资源制作学习如何制作符合教学需求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试题等。

信息化教学环境搭建了解智慧教室、在线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特点与优势,学习如何搭建和使用。

学生学习评价与反馈学生作品评价与展示在线测评与数据分析个性化学习支持与辅导教育信息化资源应用教育信息化资源获取与整合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与交流教育信息化资源创新与应用03培训方式与时间安排Chapter线上学习平台使用指南平台注册与登录课程学习资源在线交流与答疑线下集中培训活动安排培训时间与地点培训内容与目标提前通知每次培训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方便教师安排时间并准时参加。

培训形式与流程案例分享鼓励教师分享自己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成功案例和经验,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分组讨论根据教师的学科背景和实际需求,进行分组讨论,探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问题解决方案。

互动环节设置互动环节,如问答、小组讨论等,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分组讨论与案例分享会培训时间进度表培训时间安排培训进度跟踪培训成果展示04培训师资与团队建设Chapter专家讲座及指导团队介绍优秀骨干教师经验分享选拔本校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表现优秀的骨干教师,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

优秀骨干教师将展示自己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家校沟通等方面的实践成果。

2022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2022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从教师平均年龄上看,我校教师总体年龄集中在中轻年,平均年龄 45 岁。从信息技 术应用上看,我校起步较早。2017 年,电脑办公已成教师常态,电子白板走进各班教室辅 助教学;我校也是第一批电子白板使用校,我校大多数教师都能规范使用办公软件,制作 编辑 ppt、并在 ppt 上进行教学复备;对电子白板书写、保存、拖移、涂改等功能的使用。 部份教师能制作精美美篇,录制微视频、微课;一师一优课录制与剪辑。在疫情期间,老 师们在家都能有效选择适合学生和家长的腾讯课堂,钉钉平台等,上好每一节网课,涌现 出了一个个信息技术能手。 (三)学校先后获“安徽省普通话示范学校”、“宿州市文明校园”、“宿州市平安校园”、 “县先进单位”,“萧县文明单位”等诸多荣誉。
有/无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无 有 有 有 有 无 无 有
自我评价 (数值或比例) 移动/电信 200M
全覆盖 34 4 1 30 0 0 0 0
钉钉直播课堂
20.4% 85%
4 一般 支持
2.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校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种类,可多选(在下面中打“√”): A.多媒体教学环境:有投影仪、电视或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一体机的教学环境等, 无网络或网络条件一般,重点支持教师集体教。 B.混合学习环境:网络较好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网络教学环境、移动学习环境等, 重点支持学生集体学。 C.智慧学习环境:有智能教育设备支持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与差异化 学习。
2. 学科融合创新成果(典型教学案例包、资源包或课题研究报告等相关成果) 形成本校教学案例、微课、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课堂教学案例集,上报中心校。并对优
质课例进行推优。
【典型教学案例包要求】
教师提供一段典型教学案例包视频,案例包结构可以在以下 A、B 两种里任选一种: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优秀6篇)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优秀6篇)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优秀6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一我有幸参加了湘西州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

通过这次培训,给了我深深地震撼。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已不只停留在课本知识课件的制作上。

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更新陈旧的教学观念,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新科技,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的教与学活动中。

这几天的培训时间虽短,但我的收获颇多。

1、通过培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一改过去的“多媒体可有可无”的落后思想,我们需要积极采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特别是现在班班通的安装,可以说信息化教学已经正式启动。

相信这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证。

当然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面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发展。

那样才可以说是真正发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优点。

从而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辅助我们的教学,改变我们的教学策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2、通过培训学会了许多的信息技术实践操作知识。

老师给我们上了一些学以致用的信息化教程。

比如ps软件,它可以对一些图片进行处理,science word操作起来更加地方便,还介绍了一些软件可以进行微课录制,例如class6、0、goldwave,还有Adobe premiere对微课录制的声音和视频可以进行汇合。

也让我知道了微课录制是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做到了一对一教学的模式。

3、通过培训领略到优秀教师上展示课的风采。

这些上展示课的教师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教学方法让我耳目一新。

精美的课件,活跃地课堂教学气氛,教师扎实地基本功,让教学和信息技术融合演绎得有声有色。

特别是有一位来自二小的彭老师上的《天净沙秋思》这一课,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师铿锵有力地语言深深感染了我,听她的课简直就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使我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

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一名让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优秀教师。

中小学老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

中小学老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
4.缩小城乡教师应用能力差距的主要措施
根据偏远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实际需求,多层次、多学科、多方式开展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教师培训改革,加强乡村教师信息化培训精准帮扶工作。鼓励城乡之间、信息技术示范校与偏远贫困地区学校之间的校际合作,发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示范校的引领作用,通过优质学校与乡村薄弱学校“结对子”、开展对口帮扶、建立“双师工作坊”等方式,利用智慧课堂、在线课堂、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采取线上实时互动、教师模仿名师网络录像实施教学,或者名师网络录像与当地教师辅导结合等模式开展教学。双方教师组成协同教研共同体,通过网络研修加强集体备课、研课交流,远程授课教师对乡村教师进行长期陪伴式培训,定向帮扶乡村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助力贫困、边远地区教学点及乡村学校开齐国家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引领性信息化教学创新培训主要措施
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与分层分类培训需求,采用国家研制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以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构建标准引领的培训体系。优化培训团队建设,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培训指导的针对性;激励开放建设,改善资源供给,提高研修资源的适用性;变革评价方式,充分利用新技术开展教师研修伴随式数据采集与过程性评价,提高测评助学精准性。
中小学老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规划书(2020-2022年)
单位 :
姓名:
联系电话:
(一)整校推进教师培训
1.整校推进安排
根据方案安排,到2022年,完成全县中小学教师每人不少于50学时(线上研修任务不少于25学时,线下实践活动不少于25学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构建起“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通过测评推动,培养培训,项目示范,骨干引领,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即: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批推进、注重实效的整校推进新路径,2020年试点学校、全县30%初中、小学教师完成研修任务;2021年30%初中、小学教师,50%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教师完成研修任务;2022年40%初中、小学教师,50%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教师完成研修任务 。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典型案例信息表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典型案例信息表
3.积级参加培训。
(1)2022年7月22日,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市组织的通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线上培训项目启动会》的学习,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以及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都给教学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召开校本研修动员大会,学校
管理团队解读学校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实施及考核方
信息化发展意识、完善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掌握校本研修组织推进
方法,切实提升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领导能力与指导能力。并制定了《小学信息技术2.0整校推进的实施方案》作为学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成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指导团队:以副校长为组长,教学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等为成员,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专项培训,提升培训指导团队成员信息化教学核心能力点分析与测评能力、信息化课堂教学诊断与指导能力、混合式研修活动设计能力和教
一、组建成管理团队和培训指导团队
1.成立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学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为了提高管理团队的领导力,管理团队成员认真研读《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项目启动会的通知》和县教育和科技局下发的相关文件,要求教师在线上学习相关培训讲座。通过学习,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成员明确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实施的安排与部署、树立教育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典型案例信息表
一、基本信息
推荐省份
案例名称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典型案例
实施主体
□省级□地市级□区县级☑校级
(在□内打பைடு நூலகம்,☑)
案例类别
□制度与机制建设
□在线教学培训
□校本应用考核
☑培训团队建设☑整校推进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30项微能力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30项微能力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30项微能力(3种不同环境中4方面能力维度下30项微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环境:
一.多媒体教学环境
二.混合学习环境
三.智慧环境
3种环境下4个维度:
i.学情分析:
A1-技术支持下的学情分析
B1-技术支持下的测验与练习
ii.教学设计: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A4-数字教育资源管理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C1-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
C2-创造真实学习情境
iii.学法指导: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A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A9-学生信息道德培养
A10-学生信息安全培养
B4-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
B5-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
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
B7-家校交流与合作
B8-公平管理技术资源
C3-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C4-支持学生创造学习与表达
C5-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iv.学业评价:
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A12-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A13-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B10-档案袋评价
C6-应用数据分析模型
C7-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

2024年度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课件

2024年度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课件

混合式学习模式探讨
01
混合式学习的概念与特点
阐述混合式学习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教育中的优势。
02
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详细介绍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原则、实施步骤及关键环节。
2024/3/23
03
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实践案例
分享成功的混合式学习实践案例,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24
05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
2024/3/23
28
06
信息技术素养提升与未来教
育展望
2024/3/23
29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评价标准
01
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 和教学软件的操作技能 ,如Word、Excel、 PowerPoint等。
2024/3/23
02
具备基本的网络素养, 包括信息检索、信息筛 选和信息整合能力。
03
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实 施,如多媒体教学、网 络教学等。
化学教学
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模拟化学实验过程,观察化学反应现象。同时,利用化学软件进行分子建模和计算,有助于 学生理解化学结构和性质。
生物教学
信息技术可以辅助生物实验教学,例如通过生物模拟软件让学生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此外,利用 在线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工具,学生可以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和蛋白质结构预测等高级生物实验。
2024/3/23
9
学科专用软件介绍
数学学科软件
介绍几何画板、MathType等数 学学科专用软件,能够辅助教师 进行数学公式编辑、几何图形绘
制等操作。
物理化学仿真软件
介绍Physics Simulation、 Chemistry Simulation等物理化 学仿真软件,能够模拟实验现象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和原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指南(试行)》,为指导和落实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与内容( 一)考核目标遵循成果导向、精准测评、以评促用的原则,通过校本应用考核,诊断信息化教学状况,引导基于课堂的实践与创新;检验校本研修效果,推动信息技术的常态应用,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水平。

(二)考核内容主要考核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与创新能力,考核范围包括《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规范》30项微能力。

每位教师参加考核的内容为个人选定的3项微能力(市直学校教师选4项)。

幼儿园、中职学校教师考核内容在上级部门出台相关规定前,暂时参照中小学教师。

二、考核对象参加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教师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含自治区级试点校教师)。

支教、走教、轮教、借调等教师在原报名单位参加考核。

三、考核时间每年分别于春、秋两季学期组织考核,具体时间根据自治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发布的考核公告确定。

四、方式与流程( 一)考核方式网络考评。

通过中小学教师培训公共服务系统,进入“钦州市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全员培训”项目,教师提交考核材料、学校组织校内考评、教育管理部门开展抽查审验等工作。

(二)考核流程1.教师按要求通过培训平台自主提交材料参加考核,学校组织校内考评,开展自评、互评和总评,根据校内考评结果向教育主管部门提交合格等级名单、优秀等级推荐名单。

2.市、县(区)教育局审验材料,对合格者予以确认并反馈学校及教师本人;按规定比例逐级上报优秀等级推荐名单。

3. 自治区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审验推荐材料,确定优秀名单。

五、考核规范(一)评定等级。

教师申报参加考核的各项微能力,均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予以评定。

(二)评判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

类别 教 学
方式
4
T1 信 息 技 术 引 发 的 教 育
教 学变革
技 术 素养 类
T2多媒体教学环境认知与 常用设备使用 T3学科资源检索与获取 T4素材的处理与加工 T5多媒体课件制作
T16网 络 学 习 空 间 的 构 建 与管理 T17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 T18 适 用 于 移 动 设 备 的 教
专 5

发展 T27网络研修社区与教师专业发展 类
四、课程建设要求
各地要根据《课程标准》,建设一批能够符合地方实 际,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需要的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培 训机构要注重与中小学合作,重点建设网络课程资源、典 型案例资源、微课程资源,加工生成性资源和校本特色资 源,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依据综合类课程主题开发的培训课程,其内容 重在帮助教师在整体教学流程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优化
3
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其中,“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 堂教学”系列课程重点关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讲授、启 发教学等;“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系列课程重点关 注网络和移动学习环境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二、课程目标
(一)“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系列课程的主要 目标是:通过培训,教师能够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 利用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等技术资源,有 效开展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优化 课堂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二)“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系列课程的主要 目标是:通过培训,教师能够在网络教学、移动学习等信 息化环境中,合理利用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 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 究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发展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unda
九、提交情境作品和相应的教学设计
需要上传教学设计(WORD或PDF文档,小于2M),填写情境作品简介。 上传情境作品(FLV格式,小于100M)点击 在弹出页面,如右图。
点击“选择文件上传”按钮选择要上传的情境作品
/sunda
九、提交情境作品和相应的教学设计
教师上传情境作品和相应的教学设计
获得测评等级后,在测评实施页面中选择是否需要申请免测,选择否则是 需要上传情境作品;
点击“下一步”按钮,进入情境作品上传页面;
/sunda
九、提交情境作品和相应的教学设计 情境作品和教学设计有关说明
注:若不完成弹出的个人信息则不能进入系统进行测评
/sunda
六、测评系统教师用户个人信息维护完善
进入系统后个人信息维护
进入系统后点击左侧菜单栏中的“个人中心”
进入“个人中心”若需修改密码两次密码 需输入一致; 若只修改个人信息,不修改密码则填写 密码处留空; 信息填写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保存。
/sunda
六、测评系统教师用户个人信息完善
申请修改所属学校
若用户需要更改所属学校,请点击“个人中心”页面最下方的“点击此处申请所属学校 变动”,填写所属学校变更申请信息。
进入申请页面后选择调整目标学校、申请原因。填写完成后点击下方的“申请”按钮。
此处申请信息由目标学校进行初审;跨县由市复审,区内由区管员复审; /sunda
六、测评系统教师用户个人信息维护完善
进入系统后若个人信息不完善系 统则会弹出完善个人信息页面 完善个人信息后点击页面中的 “提交”按钮提交所填信息。提 交后弹出状态信息
在选择所属学校时可以先选择所属区划来筛选学校信息。便于所属学校的选择。 选择我校时先选择“地市:马鞍山市”,再选择“县区:雨山区”,然后再选择“所属 学校:红星中学”
七、确定测评等级
在该页面中点击“开始测评”按钮,页面变成,如下图。 填写基本信息,完成后点击 下方的“进入信息技术应用 状态测评”按钮,页面变成, 如下图。
在页面中选择完成后,点击 页面下方的“提交并查看结 果”按钮
/sunda
七、确定测评等级
点击“确定”按钮,随后弹出诊断测评结果,如下图。
一、测评对象
2016年我校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工程培训合格的教师
(2016年,我校共计208人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培训,203人合格。所以,今年我校有203人须参加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具体测评名单已上传至红星中学官方 教师群,请参训自行查阅)
/sunda
七、确定测评等级
诊断测评
教师进入系统后进行测评前,若之前未进行诊断测评则必须先进行诊断测 评(去年培训的教师基本都有测评等级,无需进行此环节)。教师用户进 入系统后点击左侧菜单栏中的“测评实施”。
此时需要点击“诊断测评”按钮进行诊断测评。点击按钮后弹出页面,如下图。
/sunda
1. 情境作品不可以是微课,画面要清晰,画面不 能倒立,声音要清晰。(建议采用课堂实录的视频 形式录制情境作品,视频中必须出现本人形象,以 及运用信息技术上课的画面,例如使用PPT、运用 电子白板和开设翻转课堂等。) 2. 教学设计必须是情境作品中的相关课程内容, 两者不能脱节。
/sunda
至此诊断测评结束,请点击弹 出页面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如 下图。
http://wLeabharlann /sunda
八、发展测评方式
发展测评方式
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采用下列两种方式进行:
一、提交情境作品和相应的教学设计
二、符合有关免测条件的可申请免测
/sunda
九、提交情境作品和相应的教学设计
对情境作品的要求
/sunda
九、提交情境作品和相应的教学设计
1.发展测评情境作品一律以视频形式上传,统一用 flv格式,大小不超过100M。其它格式的视频可使 用格式工厂软件,对视频录像进行格式转换,将 mp4等格式转换为flv格式
FLV(Flash Video)流媒体格式是随着Flash MX的推 出而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兴的视频格式。FLV文件体积小 巧,清晰的FLV视频1分钟在1MB左右,一部电影在 100MB左右,再加上CPU占有率低、视频质量良好等 特点使其在网络上盛行。
2.教学设计以DOC、DOCX、PDF形式上传,大小 不超过10M。
/sunda
六、测评系统教师用户个人信息维护完善
教师用户登录系统
在系统登录页面输入用户名,密码,验证码,点击“登录”按钮登录系统。
注:教师首次登录系统时,若基本信息不完善(如所属学校信息、学段、学科等) 需要完善个人相关信息。
/sunda
/sunda
四、进入系统
进入系统方法: 直接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 http://36.7.69.142
/sunda
五、用户帐号及密码
使用2016年我校参加信息技术应用 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时的用户帐号和密码 用户帐号:本人手机号 (以官方教师群上测评名单中登记的手机号码为准) 初始密码:123456 (若之前更改过密码,请以更改后的密码为准)
二、发展测评时间节点
时间节点:
9月15日至9月30日提交作品(参评教师) 10月1日至10月31日评审(各级评审专家)
/sunda
三、系统使用环境 系统使用环境:
建议在谷歌浏览器(Chrome)下使用
或者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极速模式)、 IE11(及以上版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