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本运动链为单元的并联机构拓扑结构设计_沈惠平

合集下载

含方位特征支链并联机构构型综合与结构优化

含方位特征支链并联机构构型综合与结构优化

含方位特征支链并联机构构型综合与结构优化朱伟;沈惠平;刘晓飞;戴志明;朱小蓉【摘要】含方位特征支链的并联机构是一类特殊结构的刚度好、承载大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首先,提出了含方位特征支链并联机构的构型组成原理,简化了该类机构的方位特征方程、自由度、耦合度等拓扑特征的计算公式,以及拓扑结构综合步骤;其次,根据方位特征方程,综合了2~5自由度方位特征支链以及无约束主动支链的拓扑结构型式,以4自由度并联机构为例,给出了该类机构结构综合的原则和方法.再次,根据方位特征支链中的驱动副数目(0、1、2)对机构进行分类,并给出具体结构设计案例.最后,针对部分机构存在的力学性能不好的问题,提出了支链结构优化和对称性结构优化2种拓扑结构优化方法及其相应案例.本文工作为含方位特征支链并联机构的拓扑结构综合提供了较系统的理论基础和设计方法.【期刊名称】《农业机械学报》【年(卷),期】2016(047)008【总页数】11页(P378-387,405)【关键词】并联机构;方位特征支链;拓扑结构【作者】朱伟;沈惠平;刘晓飞;戴志明;朱小蓉【作者单位】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常州213164;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常州213164;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常州213164;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常州213164;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常州2131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12一般而言,并联机构(PM)的每条支链对运动平台运动均会产生相应的驱动和约束。

但有一类特殊的非完全对称PM,其运动输出特征是由其中某一条支链决定的,即方位特征支链(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limb,POL),其他支链均为只提供驱动的无约束主动支链(自由度为3或6)。

所谓方位特征支链是指,其末端输出运动类型恰为机构动平台的方位输出类型[1],相比恰约束支链、满约束支链、被动支链、中间约束支链等概念[2-4],其物理意义更加明确,并可分为主动特征支链(提供驱动和约束)和从动特征支链(仅提供约束)。

典型并联机构拓扑结构特征分析

典型并联机构拓扑结构特征分析

典型并联机构拓扑结构特征分析沈惠平;曾氢菲;李菊;尹洪波;朱小蓉【期刊名称】《农业机械学报》【年(卷),期】2016(047)008【摘要】采用基于方位特征(POC)和有序单开链(SOc)的并联机构拓扑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对Omni-Wrist Ⅲ、PS+PRS+ PSS、3-RRR球面、2-SPS+1-RPR,以及实现Schoenflies运动的3种3T1R机构(H4、4-R//R//R⊥R//R、X4改进型)等7种具有较好实用价值的典型并联机构进行了拓扑结构具体分析,给出了它们的POC集、自由度、耦合度3个主要拓扑结构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这些机构拓扑结构、运动学及动力学的基本性能,为其拓扑结构优化、运动学与动力学研究,以及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揭示了一些有利于并联机构设计和应用参考的共性规律.【总页数】11页(P388-398)【作者】沈惠平;曾氢菲;李菊;尹洪波;朱小蓉【作者单位】常州大学现代机构学研究中心,常州213016;常州大学现代机构学研究中心,常州213016;常州大学现代机构学研究中心,常州213016;常州大学现代机构学研究中心,常州213016;常州大学现代机构学研究中心,常州213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12【相关文献】1.3-(R)RR平面并联机构的拓扑结构优化及其运动学性能改善 [J], 许可;沈惠平;邓嘉鸣;杨廷力2.基于POC方程的三平移并联机构拓扑结构设计 [J], 杜康;刘安心;张晓南;张筠松3.以基本运动链为单元的并联机构拓扑结构设计 [J], 沈惠平;孙驰宇;朱小蓉;孟庆梅;李菊4.基于结构降耦和运动解耦的并联机构拓扑结构优化及其性能改善 [J], 沈惠平;李菊;王振;孟庆梅;戴丽芳5.基于方位特征方程的3T-1R并联机构的拓扑结构综合 [J], 杨廷力;刘安心;沈惠平;杭鲁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T1R新型并联机构摆动力完全平衡及部分平衡优化的设计

1T1R新型并联机构摆动力完全平衡及部分平衡优化的设计

2023年第47卷第4期Journal of Mechanical Transmission1T1R新型并联机构摆动力完全平衡及部分平衡优化的设计汪林平沈惠平李菊聂亚彪陈炳伟(常州大学现代机构学研究中心,江苏常州213016)摘要应用有限位置法对一种空间1T1R新型并联机构进行摆动力完全平衡设计与部分平衡优化。

首先,根据并联机构拓扑结构设计理论,设计一种一平移一转动(1T1R)的新型并联机构,并进行拓扑分析和位置分析。

其次,进行树的划分,确定连枝构件,通过求得该机构包含的两个子运动链(SKC)的质量矩,最终求出机构总的质量矩。

然后,根据质量矩平衡条件,导出摆动力完全平衡方程组,求得各树枝构件的配重参数并进行完全平衡效果验证。

最后,考虑实用原则,进一步研究摆动力部分平衡优化,采用遗传算法,求得最优配重质量和配重位置,并将平衡前后进行对比,通过计算可知:机构质心轨迹在X、Y、Z方向上的波动分别减少了55.38%、26.17%、86.29%,摆动力在X、Y、Z方向上的波动分别减少了58.39%、67.11%、39.19%。

关键词并联机构拓扑分析有限位置法摆动力平衡总质量矩Balanc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Swing Force of the New Spatial 1T1R ParallelMechanismWang Linping Shen Huiping Li Ju Nie Yabiao Chen Bingwei(Research Center of Modern Mechanism, Changzhou University, Changzhou 213016, China)Abstract The finite position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complete balance design and partial balance optimization of swing force of a new spatial 1T1R parallel mechanism. Firstly, according to the topology design theory of parallel mechanism, a new type of translation rotation (1T1R) parallel mechanism is designed, and the topology and position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 Secondly, divide the tree, determine the connecting branch component, and finally calculate the total mass moment of the mechanism by obtaining the mass moment of the two sub kinematic chains (SKC) contained in the mechanism. Then, according to the mass moment balance condition, the complete balance equations of pendulum force are derived, the counterweight parameters of each branch member are obtained, and the complete balance effect is verified. Finally, considering the practical principle, further study the balance optimization of the pendulum force part, and use the genetic algorithm to obtain the optimal counterweight mass and counterweight position, and compare the balance before and after. The calculation shows that the fluctuation of the center of mass trajectory of the mechanism in the X, Y and Z directions is reduced by 55.38%, 26.17% and 86.29% respectively, and the fluctuation of the pendulum force in the X, Y and Z directions is reduced by 58.39%, 67.11% and 39.19% respectively.Key words Parallel mechanism Topology analysis Finite position method Pendulum dynamic bal⁃ance Total mass moment0 引言平面机构的摆动力平衡研究已经较为成熟,而空间机构的摆动力平衡研究还较少,主要是因为空间机构的结构和动力学特性更为复杂。

1T2R并联机构拓扑降耦设计与运动性能分析

1T2R并联机构拓扑降耦设计与运动性能分析

2021年5月农业机械学报第52卷第5期doi:10.6041/j.issn.1000-1298.2021.05.0411T2R并联机构拓扑降耦设计与运动性能分析沈惠平王达李菊孟庆梅(常州大学现代机构学研究中心,常州213016)摘要:根据基于方位特征(POC)方程的并联机构拓扑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了一种能实现一平移两转动(1T2R)的并联机构,分析了该机构的方位特征(POC)、自由度(DOF)及耦合度(/)等主要拓扑特性。

由于该机构仅含#个耦合度/=1的子运动链(SKC)#得不到符号式位置正解#为此对其进行拓扑降耦设计,得到了零耦合度(k=0)、具有符号式位置正解、但POC/DO F保持不变的1T2R并联机构,并推导出其符号式位置正解和位置反解#基于雅可比矩阵对机构的奇异性进行了分析,基于符号式位置正解对机构的工作空间进行了计算分析。

基于符号式位置正解的工作空间计算方法具有无需预估工作空间范围、计算量少、工作空间边界计算精确等优点关键词:并联机构;耦合度;符号式解;工作空间;奇异性中图分类号:TH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298(2021)05-0370-08Topological Coupling-reducing Design and Kinematic Performance Analysiffor1T2R Parallel MechanismSHEN Huiping WANG Do LI Ju MENG Qingmal(Research Center for Advanced Mechanism Theory#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zhou213016#China)Abstraci:According to th a topology design theow and method of parallel machanism(PM)based on position and or/nta/on characteristic(POC)equations#a PM which can real/a one-Wan—a/on and two-wtation(1T2R)was designed.Tha main top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 a PM,such os POC,deyreo of freedom(DOF)and coup/ng deyreo(/)were analyzed.It was shown that tha PM contained only one sub-kinema/c chain(SKC)and its coup/ng deyreo was one,but its symbolic diract position solutions could noJbeob ained.Only Jhe nume aical meJhods could be used o sol ee i s nume aical di aecJposi ion solutions.Therefore,the topology coup/ng-wducing design was carried out to obtain tha1T2R PM with zero coup/ng deyreo,symbolic diract position solutions but constant POC and DOF,bacauso zero coup/ng deyreo would benefit tha subsequent error analysis,trajectory planning,motion control and dynamic analysis of tha PM.Both tha symb/ic diract position solutions and inverse solutions were derived,and tha coiroctnes s of them were proved by example.Tha singulariPas of tha PM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a Jocab/n matrix,and soma casas of tha s/gulor positions of tha PM were given by tha graphs.Based on symbolic diract position solutions,tha workspace of tha PM was calculated and analyzed,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at obtained by tha/versa position solutions.At tha sama Wmo,F showed that tha w orkspace of tha PM was largo and tha shapa was reyulor.It was found that tha workspace based on symbolic diract position solutions had tha advantagos of less computation and occurata bounda aies.Key words:parallel mechanism;coup/ng deyreo;symbolic position solution;workspace;singularityo引言三自由度的一平移两转动(1T2R)并联机构具有制造方便、灵活、精度证等优点,目前仍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SONG等]#*运用基何代数的,了两转动(1T2R)并联机构;汪满新等⑵研究了:UP和UPR-SPR型等效运动的1T2R并联机构的收稿日期:2020—06—29修回日期:2020—08—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51975062)作者简介:沈惠平(1965—),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机构学及并联结构研究,E-mail:shp65@#26.cam第5期沈惠平等:1T2R并联机构拓扑降耦设计与运动性能分析371拓扑综合方法;房立丰等[3]以一平移两转动并联稳定平台为例,研究了少自由度并联稳定平台拓扑结构设计方法;ENHIQUE等[4]对3-CUP的1T2R并联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HUSSEU等[5]对3-CHC的1T2R并联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SUNG 等[6]对具有封闭型正解的1T2R并联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SUN等[7]研究了含有限运动与寄生运动的并联机构拓扑综合问题;CHEN等[8]研究了无寄生运动的3-PHHU的1T2R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和性能;GAN等[9]提出基于可重构原理可在一平移两转动(1T2H)运动与纯旋转(3H)两种工作运动模式之间实现可重构性;ALI等[10]利用高速艇的运动模拟器(HSB),提出了一种新型的1T2R并联机构;SAIUA等[11"12]分析了2—PRU+1-PHS的1T2H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奇异性和动力学问题;JOSE等[13]对具有实时力/位置控制的1T2R型康复医疗并联机器人进行了模拟实验;XH等[14]提出基于1T2H并联机构的两种新型S接刀头,以用作模块化加工单元;车林仙等[15]采用智能算法求解了一平移两转动2-PUR+1-PSR并联机构的尺度参数优化设计问题;CHONG等[16]研究了3-HCU的1T2H并联机构的运动学优化问题%LIU等[17]研究了具有解析解的1T2R并联机构的类型综合。

并联机构构型研究概述

并联机构构型研究概述

并联机构构型研究概述*曲云霞,李为民,范顺成,徐安平(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天津300130)摘要:并联机构是一种新型机构,具有传统串联机构无法比拟的优点,是串联机构的补充和扩展,对于机床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介绍了并联机构的由来、特点和应用,并详细介绍了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和解耦并联机构的构型发展,指出了并联机构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并联机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解耦并联机构中图分类号:THll2;TP242文献标识码:A机构的发明与发展同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促进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从三国时期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到捷克作家查培克笔下强壮的“Ro—bot”,无不体现着人类对新技术、新机构的幻想与渴望。

并联机构的出现,使得机器人的研究、机床的研究出现了新的热点,弥补了串联机构的不足。

由于并联机构结构刚度好、承载能力大、位置精度高等优点,吸引了国内外工程界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几十年来,人们对并联机构的研究如火如荼,不断致力于新型并联机构的研发。

1并联机构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关于并联机构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机构学、运动学、动力学、控制等领域,其应用领域主要有:并联机床、飞行模拟器、空问飞行对接机构、装配生产线、卫星天线换向装置、海军舰艇观测台、天文望远镜跟踪定位系统、动感娱乐平台以及医疗设备等。

并联机构学与运动学分析主要研究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奇异位形、工作空间等方面,是并联机器人控制和应用研究的基础。

另一方面是动力学。

动力学分析方法很多,主要有:拉格朗日(Lagrange)法、牛顿一欧拉(New—ton-Euler)法、高斯(Gauss)法、凯恩(Kane)法等。

由于并联机构复杂,目前有关并联机器人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机构学方面,而对于动力学的研究相对较少。

在应用方面,最早应用并联机器人的领域是机械制造业,如美国Giddings&Lewis公司于1994年9月在芝加哥IMTS国际博览会上首次展出了VARIAX型并联运动机床,引起轰动。

一种非完全对称新型Delta-CU并联机构的动力学分析

一种非完全对称新型Delta-CU并联机构的动力学分析

收稿日期:2019-02-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5062,514755050);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BE2015043)( 作者简介:李家宇(1991—),男,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生(通信联系人:沈惠平(1965—),E-mail:shp65@ 引用本文:李家宇,孟庆梅,邓嘉鸣,等.一种非完全对称新型Delta-CU并联机构的动力学分析*+常州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19,31(5):77-86.
中图分类号:TH 1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411(2019))5-0077-10
Dynamic Analysis of a Not-Fully- Symmetrical New Delta-CU Parallel Mechanism
LI Jiayu, MENG Qingmei, DENG Jiaming, SHEN Huiping
• 78 $
常州大学学报(自科学版)
2019 年
results from ADAMS. Key words: D'Alembert theorem; the principle of virtual work; dynamic mode; parallel mechanisms
并联机构的动力学研究主要包括机构的受力分析、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模态分析等内容。目前动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hangzhou Universit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a new type of three translational parallel mechanisms Delta-CU, the dynamic model of parallel mechanism Delta-CU was bullt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vir­ tual work. First, the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of the driving arm, the driven arm and the moving plat­ form were calculated. Secondly, the static equilibrium equation of the driving arm, the driven arm and the moving platform wer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Darren Bell theorem, which could calculate the cons8rain8forceof8hekinema8icpair.Then#8hedynamics modelof8he mechanism wases8ablished based8heprincipleofvir8ualworkandmodalanalysisof8hemechanism wascarriedou88oge88hena8ural frequency of different modes of vibration. Finally, a numerical example was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feasibili8y and correc8ness of8he es8ablished dynamic model by comparing wi8h8he vir8ual simula ion

一种求解复杂平面机构奇异位置的分析图解法

一种求解复杂平面机构奇异位置的分析图解法

一种求解复杂平面机构奇异位置的分析图解法
沈惠平;杨廷力;K.L.Ting
【期刊名称】《机械设计》
【年(卷),期】2001(18)5
【摘要】提出了复杂多环路平面机构奇异位置分析的一种简明的分析图解方法 ,即先将机构分解为基本运动链 ,再导出基本运动链的奇异性条件 ,后由其相应的奇异几何图形 ,解出其机构的奇异位置。

揭示了机构奇异性分析的三个重要结论。

还给出了任意复杂多环路平面机构可能产生奇异位置总数的上限计算公式。

最后举例说明了一个双环复杂机构的奇异位置求解过程。

【总页数】4页(P9-12)
【关键词】平面机构;基本运动链;奇异位置;分析图解法
【作者】沈惠平;杨廷力;K.L.Ting
【作者单位】江苏石油化工学院;金陵石油化工公司;Tennessee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112
【相关文献】
1.RRSS机构空间三位置综合中的平面图解法 [J], 金晓怡;金宇振
2.平面三环复杂机构位置分析的符号法求解 [J], 林光春;徐礼矩
3.平面机构位置分析中的图解法 [J], 董世方;张雷涛;岳桂杰
4.图解法求解平面四杆机构教学探究 [J], 于明;刘波
5.特殊位置平面机构运动分析图解法 [J], 靳玉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并联机构方位特征集的符号推导方法

并联机构方位特征集的符号推导方法

并联机构方位特征集的符号推导方法廖明;刘安心;沈惠平;杭鲁滨;方虎生;杨廷力【摘要】并联机构的方位特征集与其拓扑结构特征存在密切联系,方位特征集的程序化推导方法对于机构拓扑结构分析与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系统论述了拓扑结构多项式、方位关系组及方位特征集等基本概念,采用拓扑结构多项式表达并联机构的支路及运动副排列结构,通过方位关系组描述运动副轴线之间的方位关系.基于并联机构动平台的运动输出特性,提出了运动特征空间的概念,根据运动特征空间的相关性建立了2种消元规则,即串联消元规则和并联消元规则.这两种消元规则在拓扑结构多项式与方位关系组之间建立了一种“商”运算关系,并可进行迭代消元,其运算结果即为方位特征集.利用并联机构的字符串描述形式,对部分并联机构的方位特征集进行了基于符号的推导分析,其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消元规则的有效性.研究成果为面向计算机辅助的并联机构拓扑结构特征分析及类型综合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与方法基础.【期刊名称】《农业机械学报》【年(卷),期】2016(047)003【总页数】10页(P395-404)【关键词】并联机构;方位特征集;拓扑结构多项式;方位关系组【作者】廖明;刘安心;沈惠平;杭鲁滨;方虎生;杨廷力【作者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野战工程学院,南京 210007;解放军理工大学野战工程学院,南京 210007;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常州 213164;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 201620;解放军理工大学野战工程学院,南京 210007;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常州 2131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12并联机器人机构的拓扑结构是实现并联机构原始创新的出发点和先决条件,也是并联机构型综合的重要依据和基础[1]。

并联机构往往具有复杂的多环路拓扑结构,涉及多种运动副类型及复杂的排列结构和顺序,运动副轴线之间的方位关系多达6种[2]。

因此,并联机构拓扑结构特征分析是一项较为复杂的任务。

5-3型6-SPS并联机构位置分析的正逆解析解

5-3型6-SPS并联机构位置分析的正逆解析解

5-3型6-SPS并联机构位置分析的正逆解析解黄涛;沈惠平;余同柱;段锁林;杨廷力【摘要】应用基于序单开链的机构结构理论,分析计算出5-3型6-SPS并联机构的耦合度为0,直接通过依次求解各个基本运动链的位置求出了机构位置正解的解析表达式,无需复杂的数学推导;又通过求解位置反解及算例,验证了位置正解的准确性.该方法计算简易、几何意义明确,得到的位置正、逆解析式有利于实时控制及工作空间、误差分析等的理论求解与分析.【期刊名称】《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25)002【总页数】5页(P72-76)【关键词】六自由度;并联机构;位置正解【作者】黄涛;沈惠平;余同柱;段锁林;杨廷力【作者单位】常州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江苏常州213016;常州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江苏常州213016;常州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江苏常州213016;常州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江苏常州213016;常州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江苏常州213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1并联机构位置正解是研究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础。

在机构尺度综合、奇异位形分析、运动标定、输出误差分析和轨迹控制等方面,都需要获得机构的位置正解。

并联机器人位置反解容易, 而位置正解需要求解一组强耦合非线性方程组。

国内外学者采用数值法和封闭解析法[1]对位置正解进行了研究。

数值法的特点是数学模型比较简单,省去了烦琐的数学推导,但这种方法的计算量大、速度慢,可能得不到机构的所有位置解,典型的数值算法有 Newton-Raphson法、同伦连续法和齐次化法等[2];解析法的特点是数学推导、消元过程复杂,计算量大,包括矢量代数法、几何法、矩阵法等[3]。

本文采用基于耦合度分析的机构正解求解方法,即分析计算出5-3型6-SPS 六自由度并联机构的耦合度为0,直接应用几何法并利用直角坐标的形式求出其位置正向解析解的通用表达式,又通过求解机构位置反解,验证了全部正解的准确性。

一种新型低耦合度半对称2t1r并联机构的拓扑设计及运动学

一种新型低耦合度半对称2t1r并联机构的拓扑设计及运动学

14
机械传动
2020 年
综合出 9 种 2T1R 并联解耦机构,并对其输出特性进 行了研究;Mohan S 等[14]研究了一种 2T1R 平面机构, 主要用于下肢康复治疗;邓嘉鸣等[15]研究了一种无 伴随运动的 2T1R 并联机构,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运 动学分析。
关键词 2T1R 正解逆解 工作空间 转动能力 奇异性 运动仿真
Topology Design and Kinematics for a Novel Semi-symmetric 2T1R Parallel Mechanism with Low Coupling Degree
Ji Hao Shen Huiping Yang Tingli
Key words 2T1R Positive solution and inverse solution Workspace Rotational capacity Singulari⁃ ty Motion simulation
0 引言
少自由度的并联空间机构因结构简单、造价低、 控制容易等特点,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解更简单,构造更简单,能耗更少;杨廷力 等[7]196-207[8]39-42 利用单开链单元法综合出多种支路中含 有平面闭回路的 2T1R 型并联机构;Gogu G 等[9]提出 一 组 含 有 分 叉 的 空 间 运 动 的 2T1R 并 联 机 构 ; Hay Azulay 等[10]用约束自由度的方法将 3-PRRS 的 6 自由 度并联机构重构成含有 2T1R 在内的多种少自由度新 机 构 ; 张 彦 斌 等[11]设 计 了 一 种 新 型 的 2T1R 并 联 机 构,并 对其结构进行了优化,使其具有了更好的转 动性能;刘艳敏等[12]以少自由度冗余驱动并联机构 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此类型机构的综合方法,并优 选了部分 2T1R 新机型;屈淑维等[13]基于李群理论,

一种新型两平移两转动并联机构的拓扑设计及其运动学性能分析

一种新型两平移两转动并联机构的拓扑设计及其运动学性能分析

2023年第47卷第12期Journal of Mechanical Transmission一种新型两平移两转动并联机构的拓扑设计及其运动学性能分析吉恩成沈惠平李菊(常州大学现代机构学研究中心,江苏常州213016)摘要首先,基于并联机构拓扑结构设计方法设计了两平移两转动(2T2R)并联机构,其耦合度为1,并计算了方位特征(Position Orientation Characteristics,POC)集、约束度和自由度;其次,分析了该机构的拓扑特征运动学,求解了该机构的位置正解与位置反解,验证了正解与反解的正确性;最后,基于位置反解对该机构的奇异性、工作空间进行分析计算,得到了机构可能发生的奇异位置,并求得了机构的最大可达空间。

这为机构的动力学和动平衡研究以及样机制造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并联机构耦合度奇异性方位特征运动学Topological Design and Kinemat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New ParallelMechanism with Two Translations and Two RotationsJi Encheng Shen Huiping Li Ju(Research Center of Modern Mechanism Theory, Changzhou University, Changzhou 213016, China)Abstract Firstly, based on the topological structure design method of the parallel mechanism, a two-translation and two-rotation (2T2R) parallel mechanism is designed. Its coupling degree is 1, and the position ori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POC) set, constraint degree and degree of freedom are calculated. Secondly, the to⁃pological characteristic kinematics of the mechanism is analyzed, and the forward and inverse position solutions of the mechanism are solved, which verifies the correctness of the forward and inverse solutions. Finally, based on the inverse position solution, the singularity and workspace of the mechanism are analyzed and calculated, the possible singular position of the mechanism is obtained, and the maximum reachable space of the mecha⁃nism is obtained, which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dynamics and dynamic balance research of the mechanism, as well as the manufacturing of the prototype.Key words Parallel mechanism Coupling degree Singularity Position ori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Kinematics0 引言目前,在自动化机加工的工厂当中,4自由度的两平移两转动(2T2R)并联机器人较为常见。

基于拓扑结构分析的求解6_SPS并联机构位置正解的研究_沈惠平

基于拓扑结构分析的求解6_SPS并联机构位置正解的研究_沈惠平

Research on Forward Position Solutions for 6-SPS Parallel Mechanisms Based on Topology Structure Analysis
SHEN Huiping YIN Hongbo WANG Zhen HUANG Tao DENG Jiaming YANG Tingli LI Ju
[37]
本文研究机构拓扑结构复杂性和位置正解求 解难易性的关系,提出按机构耦合度 k 值大小来分 类求解多回路并联机构位置正解全部实数解的一般 原理及方法,具体如下。 首先,对 39 种不同构型的 6-SPS 并联机构的 拓扑结构进行分析,并按耦合度值分为 k=0、1、2、 3 四类;分析得到了动平台边数、支链形式影响耦 合度 k 值大小的规律。 其次,对不同 k 值并联机构的位置正解问题, 指明了明确的求解方向,即:k=0 的机构可容易地 直接求解其解析正解,而不必用复杂的代数消元法 求解;对 k>0 的机构,通过虚设 k 个 SPS 型支链, 使之转化为 k=0 且具有解析正解的虚拟并联机构, 再基于杆长几何条件建立 k 个仅含一个变量的杆长 相容性方程,并采用 k 维搜索法求出实数解。 最后, 鉴于耦合度 k=1 的 6-SPS 机构占大多数, 以及目前国内外公开的或工业上已应用的绝大多数 并联机构的耦合度为 1 ,以六自由度球面 Stewart 机构为例, 给出了求解 k=1 的任意 6-DOF SPS 并联 机构位置正解全部实数解一维搜索法的具体步骤。 因复合球铰难以设计而难以实用化,本文还研究了 复合球铰的易制造一般结构的构造方法,且本文的 数值计算都是针对一般结构而导出计算公式,因而 更具一般性。 这种基于拓扑结构分析(以下简称拓扑分析)的 6-SPS 并联机构位置正解求解的一般数值法,求解 原理简单,几何意义明确,计算量小,具有较好的 普遍性、实用性。

用于并联运动结构的两平移一转动并联机构[发明专利]

用于并联运动结构的两平移一转动并联机构[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用于并联运动结构的两平移一转动并联机构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沈惠平,杨廷力
申请号:CN200610085230.8
申请日:20060606
公开号:CN1868664A
公开日:
2006112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用于虚拟轴数控机床、测量机及机器人等并联运动装备的三自由度二平移一转动并联机构,由动平台、静平台、第一条广义支路和第二条广义支路组成,第一条广义支路由一个移动副、垂直于该移动副且轴线相互平行的两个转动副和垂直于前两个转动副且轴线相互平行的另两个转动副串联而成;第二条广义支路由四个转动副和二个移动副的六杆平面回路与一个相互垂直的转动副串联而成。

两广义支路端部构件分别固联在动、静平台上,位于动平台上两转动副轴线呈相互平行配置,位于静平台上三个移动副亦呈相互平行配置。

控制静平台上三个移动副的运动,就可控制动平台实现二维平移及一维转动输出。

该机构具有结构较简单、存在部分控制解耦性、易于精密加工等优点。

申请人:江苏工业学院
地址:213016 江苏省常州市白云路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3DOF弹性并联机构逆向运动和力学特性分析

3DOF弹性并联机构逆向运动和力学特性分析

3DOF弹性并联机构逆向运动和力学特性分析朱伟;耿林;许兆棠;沈惠平;刘晓飞【摘要】由于机构运动过程中构件存在弹性形变,导致机构末端执行器姿态难以保证正确姿态。

以3 UPS/PU并联机构为例设计一种3DOF弹性被动运动机构,采用闭合矢量法求出机构的运动逆解和速度方程。

将机构的平台和支链拆开,构建各构件的力和力矩静平衡方程,得到对应的27组方程,解出所有构件的约束力和约束力偶,并通过MATLAB仿真得到各条弹性支链的约束反力和力矩随动平台位姿变化而变化的曲线,为进一步研究弹性被动运动机构的逆向运动提供理论参考。

%Because of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member in the process of mechanism movement,it is difficult to guarantee the attitude of the end effector.In this paper,the 3UPS/PU parallel mechanism is used as an example to design a kind of 3DOF elastic passive motion mechanism,and the closed vector method is used to derive the inverse kinematics solution and the velocity equation of the mechanism.By disassembling the platform and branched chain of the mechanism to 27 groups dynamical equations were built,from which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bout forces and moments of all components were obtained. And through the MATLAB simulation,we get the curves of the constraint reaction force and torque with the change of the position and attitude of the elastic chain,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everse motion analysis of the elastic passive motion mechanism.【期刊名称】《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28)005【总页数】6页(P54-59)【关键词】并联机构;逆向运动;力学逆解;弹性机构【作者】朱伟;耿林;许兆棠;沈惠平;刘晓飞【作者单位】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常州 213016; 江苏省数字化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淮阴 223003;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常州 213016;江苏省数字化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淮阴 223003;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常州 213016;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常州 213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242并联机构由于具有刚度大、承载能力强、精度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诸如航空模拟平台、并联机床、并联机器人、高精度定位平台等领域。

基于SKC的新型3T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奇异性和工作空间分析

基于SKC的新型3T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奇异性和工作空间分析

2023年第47卷第7期Journal of Mechanical Transmission基于SKC的新型3T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奇异性和工作空间分析赵一楠1沈惠平2陆晨芳1黄晓萍1(1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1306)(2 常州大学现代机构学研究中心,江苏常州213016)摘要基于方位特征(POC)方程的并联机构拓扑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了一种可用于抓取的新型三平移(3T)并联机构。

首先,阐述了整个机构的设计过程并对机构的基本拓扑特征进行了分析计算,证明该机构包含两个耦合度κ为0的子运动链(SKC);接着,根据基于拓扑特征的并联机构运动学建模原理,以SKC为序,分别对机构的位置正、反解及其构型进行了求解与分析;然后,根据基于SKC的奇异性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该机构每个SKC内部发生第一和第二类奇异时对应的奇异位形;最后,分析并选取出该机构内部速度传递因数指标较优的任务工作空间。

研究为该机构后续的刚度、动力学分析及工程样机设计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并联机构子运动链耦合度速度传递因数工作空间Kinematics, Singularity and Workspace Analysis of a Novel 3T ParallelMechanism Based on SKCZhao Yi′nan1Shen Huiping2Lu Chenfang1Huang Xiaoping1(1 Nanj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 Nanjing 211306, China)(2 Research Center of Modern Mechanisms, Changzhou University, Changzhou 213016, China)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topological design of the parallel mechanism (PM) based on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characteristic (POC) equations, a novel three-translation (3T) parallel mechanism for grasping is proposed. Firstly, the design process of the entire PM is described and the main top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mechanism are analyzed. It is proved that the mechanism contains two sub-kinematics chains (SKCs)whose coupling degree equals 0.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kinematics modeling principle for parallel mecha⁃nism based on topological features, the direct kinematics problem (DKP) and inverse kinematics problem (IKP) of the mechanism are solved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SKC. Then, according to the singularity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SKC theory, the first and second kind of singular configurations in each SKC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task workspace with the optimal internal velocity transmission factors index of the mechanism is analyzed and se⁃lected. This study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tiffness, dynamics and engineering prototype design of the mecha⁃nism.Key words Parallel mechanism Sub-kinematics chain Coupling degree Velocity transmission fac⁃tor Workspace0 引言三平移(3T)并联机构因其具有有效工作空间大、动态性能好等优点,为国内外学者最早研究的一类并联机构。

一种变自由度单回路机构的变拓扑结构设计及拓扑分析

一种变自由度单回路机构的变拓扑结构设计及拓扑分析

2024年第48卷第2期Journal of Mechanical Transmission一种变自由度单回路机构的变拓扑结构设计及拓扑分析李霞沈惠平孟庆梅李菊杨廷力(常州大学现代机构学研究中心,江苏常州213164)摘要特殊单回路机构通过一些特殊位置后会发生自由度变化,从而使其拓扑学、运动学/动力学性能发生变化,并适用于不同的应用背景。

研究设计了一种由8个转动副(R)组成的单回路并联机构,它有3种运动模式,分别为2自由度、4自由度以及3自由度驱动,对应3个机构;然后,分析计算了3种运动模式下机构的方位特征集、自由度、耦合度3个主要拓扑特性,并分析了3种机构变拓扑结构的稳定性及可转变性;同时,对运动模式1、模式3下机构的位置正反解进行了分析。

为基于这种变自由度单回路机构单元的可重构并联机构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变自由度单回路并联机构拓扑设计位置分析Variable Topology Structure Design and Topology Analysis of a Variable-degree-of-freedom Single-loop MechanismLi Xia Shen Huiping Meng Qingmei Li Ju Yang Tingli(Research Center for Advanced Mechanism, Changzhou University, Changzhou 213164, China)Abstract The degree of freedom of a special single-loop mechanism will change after passing through some special positions, which will lead to the change of its topology, kinematics/dynamics performance, and it is suitable for different application backgrounds. Firstly, a single-loop parallel mechanism composed of eight rotat⁃ing pairs (R) is studied and designed, which has three motion modes: two degrees of freedom, four degrees of freedom and three degrees of freedom 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 to three mechanisms. Then, the three main to⁃p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chanism, such as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characteristic, degree of freedom and coupling degree, are analyzed and calculated in three motion modes, and the stability and transferability of the topological structures of the three mechanisms are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the forward and inverse posi⁃tion solutions of the mechanism in motion modes 1 and 3 are analyzed. The work in 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of reconfigurable parallel mechanisms based on this single-loop mechanism unit with variable degrees of freedom.Key words Variable-degree-of-freedom Single-loop Parallel mechanism Topology design Posi⁃tion analysis0 引言变自由度机构是可重构机构(也称多模式机构)的一种,可以切换不同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DOF)的运动模式,而不需要重新组装和额外的致动器。

一类新型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及其结构分析

一类新型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及其结构分析
文献[ 5 ]基于序单开链单元的并联机器人机
收稿日期 :2006 —06 —28 修回日期 :2008 —02 —0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0275070)
Technology ,2004 ,155/ 156 :1293Ο1296. [ 9 ] Chiu J B , Yu C C , Shen S H. Application of Soft
1 3 - ( U - U ⊥5R) 机构结构特性分析
1. 1 3 - ( U - U ⊥5 R) 结构组成及自由度计算 图 1 所示为 3 - ( U - U ⊥5R) 型六自由度并
联机构 ,由动平台 1 、静平台 0 及连接两平台的 3 条结构相同的混合链组成 ,如图 1a 所示 。为了更 好地表示出机构的实际结构 ,将图 1a 展开在同一 平面上 ,如图 1b 所示 。每条混合链包含 1 个由 5
选定静平台上的 6 个转动副并刚化之 , 根据
自由度公式 ,由于刚化后机构的自由度
F = ∑f - min ∑ξ =
3 ×7 - 3 ×3 + 6 ×2 = 0
满足主动副存在准则[10] ,因此选定的 6 个转动副 可同时作为主动副 。
1. J iangsu Polytechnic U niversit y , Changzho u , J iangsu ,213016 2. Sinopec J inling Pet rochemical Corporatio ns , Nanjing , 210037
3. J iangsu U niver sit y , Zhenjiang , J iangsu ,210007 Abstract : This paper analyzed t he st ruct ure and t heir characteristics of a class of six - DO F paral2 lel mechanisms. In detail s , t he analyses included t he calculatio n of mechanism DO F , motio n o utp ut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 co mplexit y of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 co upling analysis between inp ut and o utp ut , act uator choice. They can p rovide scientific fo undatio ns for t he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ana2 lyses and mechanical st ruct ure design as well as t 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 ns o n virt ual axis machine tools , coordinate measure machine (CMM) , parallel entertainment platform and ro bot s. Key words : parallel ro bot ; topological st ruct ure design ; hybrid chain ; st ruct ure analysi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5 年 12 月 doi: 10. 6041 / j. issn. 10001298. 2015. 12. 046
农 业 机 械 学 报
第 46 卷 第 12 期
以基本运动链为单元的并联机构拓扑结构设计
沈惠平 孙驰宇 朱小蓉 孟庆梅 李 菊
( 常州大学现代机构学研究中心 ,常州 213016 )
而 BKC 耦合度 k 的最大值即为机构的耦合度。 1. 2 基于 BKC 的机构组成原理新表达式 提出一种基于 BKC 的机构组成原理表达式, 为
v
PKM k[ F, v]= F - J in +
p k BKC k ( Δ1 , …, Δ2 , Δj ) ∑ j =1 ( 2)
式中
F - J in — — —含 F 个驱动副 pk — — —耦合度 为 k 的 BKC 数 目 ( p k = 1 , 省 略) BKC k ( Δ1 , …, — —由 约 束 度 分 别 为 Δ2 , Δj ) — …, Δ1 , Δ2 , Δj 的 SOC1 ,SOC2 ,…, SOC j 组 成 的 耦 合 度为 k 的 BKC 其基本思想是: 一个自由度为 F 、 基本回路为 v、
*
摘要: 研究了以基本运动链( BKC) 为单元的并联机构组成原理及其拓扑结构设计方法 。首先, 提出基于 BKC 的并 联机构组成原理表达式 ; 其次, 基于 BKC 的组成原理及其耦合度 k 的计算公式, 设计给出理论上满足 k = 0 ~ 3 且基 本回路 v = 1 ~ 5 的 53 种 BKC 基本类型及其解析表达式 ; 其中, 最常用的 6 种 BKC 基本类型能解析表示出 40 种 BKC 拓扑结构, 而这些 BKC 拓扑结构成为常用并联机构的基本组成单元 ; 最后, 提出一种直接以 BKC 为设计单元, 同时满足方位特征集( POC) 设计目标的并联机构拓扑结构设计的一般性实用方法 , 并以实例说明。 该方法无需综 合支链及其在动、 静平台之间的拓扑布置 , 仅含 3 个步骤, 操作简单, 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与已有的主要型综合理论 方法相比, 操作简单、 方便, 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普适性 。 关键词: 并联机构 中图分类号: TH112 方位特征集 基本运动链 拓扑结构设计 型综合 单开链 文献标识码: A 1298 ( 2015 ) 12033709 文章编号: 1000-
Abstract : The parallel mechanism composition theory and the design method for topology structure of the parallel mechanisms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basic kinematic chain ( BKC ) units. Firstly,a new expression for the parallel mechanism composition theory based on BKC was proposed,which had clear according to the composition theory and the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value physical meaning. Secondly, of the coupling degree k, 53 kinds of BKC with coupling degree k = 0 ~ 3 ,the basic loop v = 1 ~ 5 ,as well as their analytical expressions were presen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six mostly common types of basic BKCs and these basic BKCs can constitute 40 kinds of BKC topology structure which are the basic unit of parallel mechanism. A concept of virtual POC set of BKC topology structure was proposed and 40 kinds of BKC topology structure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13 kinds of virtual POC sets with the coupling degree k,which provided the composition unit,i. e. ,building block of a parallel mechanism, for designing the topology structure of parallel mechanisms. Finally,a general and practical method for topology structure design of parallel mechanism was presented with BKC as the composition units,and meeting the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 POC ) set as the design goal. Three examples were illustrated. The method had only three steps and no need to synthesize the branch chains and their topology structures between the base and the moving platform.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four main methods for type synthesis,this new method has better usability and universality. Key words: Parallel mechanism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set Type synthesis Singleopenchain Basic kinematic chain Topology structure design
2015年
引言
并联机构的拓扑结构设计一直是现代机构学的 热点和难点之一。机构拓扑结构设计的理论基础主 要包括: 机构的组成原理及机构的型综合方法 。 关于机构的组成原理, 国内外学者先后提出了 4 种机构组成原理及相应的机构拓扑结构学、 运动 [1 ] 学与动力学的理论体系 , 即德国学派在 19 世纪下 半叶提出的基于杆、 副单元的机构组成原理及其机 构学理论体系; 苏联学派在 20 世纪上半叶提出的基 于 Assur 组单元的机构组成原理及其机构学理论体 系; 美国学派在 20 世纪下半叶提出的基于回路单元 的机构组成原理及其机构学理论体系, 以及中国学 者在 21 世纪初提出的基于有序单开链单元 ( Singleopenchain, SOC ) 的机构组成原理及其机构学理论 体系。前 3 种机构组成原理能很好地分析平面机 但不能有效地分析空间并联机构 ; 而基于 SOC 构, 单元的机构组成原理, 能同时有效地分析任意平面 机构和空间并联机构的组成。 关于并联机构拓扑结构的设计方法, 目前主要 [2 - 5 ] 、 有 4 种, 即基于螺旋理论的方法 基于位移子群 、 的方 法 基于线性变换与进化形态学的方 [8 - 9 ] , 法 以及基于方位特征 (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对末端工作空间大小的影响
[17 ]
。 这些理论方法都
通 是以动平台的输出运动类型和数目为设计目标 , 、 过设计各种支链及其在动 静平台之间的拓扑布置, 来构造拓扑结构, 具有较好的系统性、 严密性, 但比 较抽象, 且设计过程与步骤较复杂, 特别是前三者方 法需要较好的数学基础, 一般工程技术人员较难理 解和掌握。 18] 文献[ 在对已有的自由度为 2 ~ 6 常用并联 机构进行拓扑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 归纳设计了 40 种 基本 运 动 链 ( Basic kinematic chain,BKC ) 拓 扑 结 构, 并按耦合度 k 分类; 同时, 提出了一种仅满足动 平台输出自由度数目要求且基于 BKC 的并联机构 型综合实用方法, 其中, 需要分析计算综合所得候选 机型的输出方位特征, 才能确定该机构可能的应用 场合。显然, 该方法相比于前几种型综合理论方法 , 综合步骤已经减少, 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但由于设计 实现的基 本 要 求 仅 仅 是 动 平 台 的 自 由 度 数 目, 而 POC 分析与计算, 需要一定的专门知识, 因此, 其普 适性和实用价值受到限制。 并联机构的基本功能是其动平台所实现的输 出运动类型 和 数 目 , 即方位特征集元素的类型和
10 - 16 ] characteristics,POC ) 和 SOC 的方法[1, , 而并联 G 机构综合的 F 方法考虑了支链中运动副排列顺序 [6 - 7 ]
数目 , 既包括自由 度 的 类 型 ( 转 动 、 移 动) , 又包括 了自 由 度 的 数 目 ( 转 动 和 移 动 的 数 目 之 和 ) 。 因 此, 满足机构的方位特征集要求 , 应该是并联机构 型综合方法 ( 理论的系统方法或实用的经验方法 ) 存在 和 使 用 的 前 提 。 而 前 几 种 型 综 合 理 论 方 [2 - 12 , 17] 法 都是在 这 一 前 提 下 而 建 立 的 , 因而具有 较好的使用普遍性 。 本文在基于 POC ( 数学工具 ) 和 SOC ( 组 成 单 将 元) 的并联机构拓扑结构设计理论的大框架下, 基于基本运动链 ( BKC ) 的机构组成原理推广至空 间并联机构, 提出一种直接以 BKC 为设计单元且满 足 POC 要求, 而无需通过综合支链及其拓扑布置的 并联机构拓扑结构设计的实用方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