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物理考点精炼复习2
201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相互作用(精)
201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相互作用(全国卷2)17. 在雷雨云下沿竖直方向的电场强度为410V/m.已知一半径为1mm 的雨滴在此电场中不会下落,取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m/2s ,水的密度为310kg/3m 。
这雨滴携带的电荷量的最小值约为A .2⨯910- C B. 4⨯910- C C. 6⨯910- C D. 8⨯910- C【答案】B【解析】带电雨滴在电场力和重力最用下保持静止,根据平衡条件电场力和重力必然等大反向mg=Eq ,则339944410 3.14103341010r mg q C E E ρπ--⨯⨯⨯====⨯。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电场力与平衡条件的结合。
(新课标卷)15.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1F 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1l ;改用大小为2F 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2l .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 、2121F F l l --B 、2121F F l l ++C 、2121F F l l +-D 、2121F F l l -+答案:C解析:根据胡克定律有:)(101l l k F -=,)(022l l k F -=,解得:k=2121F F l l +-。
(新课标卷)18.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060角的力1F 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030角的力2F 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1F 和2F 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1 B、212- D 、答案:B 解析:物体受重力mg 、支持力N 、摩擦力f 、已知力F 处于平衡,根据平衡条件,有)60sin (60cos 0101F mg F -=μ,)30sin (30cos 0202F mg F +=μ,联立解得:=μ2 (上海理综)7.如图,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根条形磁铁,磁铁中央正上方用绝缘弹簧悬挂一水平直导线,并与磁铁垂直。
2010年高考物理试题模块汇编(必修2)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全国卷1)18.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右图中虚线所示。
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A .1tan θB .12tan θC .tan θD .2tan θ【答案】D【解析】如图平抛的末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等于斜面倾角θ,根据有:gt v 0tan =θ。
则下落高度与水平射程之比为θtan 2122002===v gt t v gt x y ,D 正确。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平抛速度和位移的分解。
(全国卷1)25.(18分)如右图,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两个星球A 和B 在引力作用下都绕O 点做匀速周运动,星球A 和B 两者中心之间距离为L 。
已知A 、B 的中心和O 三点始终共线,A 和B 分别在O 的两侧。
引力常数为G 。
求两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在地月系统中,若忽略其它星球的影响,可以将月球和地球看成上述星球A 和B ,月球绕其轨道中心运行为的周期记为T1。
但在近似处理问题时,常常认为月球是绕地心做圆周运动的,这样算得的运行周期T2。
已知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5.98×1024kg 和 7.35 ×1022kg 。
求T2与T1两者平方之比。
(结果保留3位小数)【答案】⑴)(23m M G L T +=π⑵1.01【解析】 ⑴A 和B 绕O 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A 和B 的向心力相等。
且A 和B 和O 始终共线,说明A 和B 有相同的角速度和周期。
因此有R M r m 22ωω=,L R r =+,连立解得L M m m R +=,L M m Mr +=对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得L m M M T m L GMm +=22)2(π化简得)(23m M G L T +=π⑵将地月看成双星,由⑴得)(231m M G L T +=π将月球看作绕地心做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得L T m L GMm 22)2(π=化简得GM L T 322π= 所以两种周期的平方比值为01.11098.51035.71098.5)(242224212=⨯⨯+⨯=+=M M m T T(全国卷2)21.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
2010年高考模拟试题-理科综合(二)物理部分
2010年高考模拟试题-理科综合(二)物理部分2010年高考模拟试题理科综合(二)物理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4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选对得4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辐射出光子B.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故可以根据原子光谱来鉴别物质C.大量原子从n=5的激发态向低能态跃迁时,产生的光谱线数有15条D.氢原子光谱线的频率与氢原子能级的能量差无关14.如图示为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p-t图像,在气体由状态A变化到状态B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可能降低B.内能一定减小C.气体一定放热D.体积一定增加T 第1415.一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沿粗糙的斜面向上沿直线滑行,到达最高点后自行向下滑动,不计空气阻力,设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下列哪个图像能正确地表示物块在这一过程中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 )16.理论研究表明,无限大的均匀带电平面在周围空间会形成与平面垂直的匀强电场。
现有两块无限大的均匀绝缘带电平面,一块两面正电,一块两面负电。
把它们正交放置如甲图所示,单位面积所带电荷量相等(设电荷在相互作用时不移动),图甲中直线A 1B 1和A 2B 2分别为带正电平面和带负电平面与纸面正交的交线,O 为两交线的交点,则图乙中能正确反映等势面分布情况的是( ) 0 0 0 0 t t t t vv v v AB C D第15题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A.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B.它们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C.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与其质量成反比D.它们所受的向心力与其质量成反比19. 如图,a、b、c为电场中同一条水平方向的电场线上的三点,c为a、b的中点,a、b 两点电势分别为φa=5 V,φb=3 V,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电场在c点处的电势一定为4 V第19题B.a点处的场强E a一定大于b点处的场强EbC.正电荷从c点运动到b点电势能一定减少D.正电荷在c点受到的电场力一定由c指向b20.某交流电源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 =62sinl00πt(V),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交流电压表测该电源电压时,示数是6VB.用交流电压表测该电源电压时,示数是62VC.用此电源给电磁打点计时器供电时,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D.把标有“6V 3W”的小灯泡接在该电源上时,小灯泡将被烧毁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B.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C.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温度有关原子核中有92个质子、143个中子D.U2359234.(1)(8分)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所用的电源为学生电源,输出电压为6V的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重锤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图中纸带上的点痕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第34题械能守恒定律①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上C.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D.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打出一条纸带E.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问的距离;F.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步骤是,操作不当的步骤是②利用这个装置也可以测量重锤下落的加速度。
2010年高考备考第二轮物理专题辅导一(新课标)
【专题一】力与运动【考情分析】静力学和运动学是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也是高考的热点,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几乎年年都有这方面的考题。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是力学中经常遇到的三种力,其中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以弹簧为素材利用胡克定律进行分析和计算是高考的热点,其中涉及平衡条件的运用。
物体平衡状态是物体运动的基本形式,物体的平衡是静力学的基本知识。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是高中物理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高考必考的重点和热点。
在运动学中则经常出现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求解有关时间、速度和位移的实际问题,同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υ-t图像的物理意义经常出现在选择题中。
而借助打点计时器产生的纸带通过“逐差法”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和瞬时速度在实验试题中也必须重视。
纵观近几年各种形式的高考试题,涉及本部分知识的命题一般构思新颖、过程比较简单,大都为难度不高的基础题和中档题。
个别试题把平衡状态与运动学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以及电磁场等知识有机地结合,题目难度中等偏上,对考生的空间想像能力、物理过程和运动规律的综合分析能力,及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知识交汇】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核力等;而按照效果可分为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等等。
力的合成与分解则是对力及矢量进行等效处理的基本方法,在对力分解时要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
2.无论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都是接触作用力,即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可能产生摩擦力。
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是:物体间相互接触且要有相互挤压即有弹力,同时还要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物体间的接触面不光滑,以上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
3.物体的平衡有两类,即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而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一般可视为质点。
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有两种,即是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其基本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运动学特征:速度为零或速度不变;动力学特征: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平衡条件)。
2010届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
s
i
h n
-μmg(L1-hcot
α)=
mv12 C2
解得:vC=10 m/s.
(2)滑雪运动员从C点水平飞出到落到着陆雪道的过程中
做平抛运动,有:
x=vCt
y= 1 gt2 2
y =tan θ x 着陆位置与C点的距离s= x
cos 解得:s=18.75 m,t=1.5 s.
(3)着陆位置到D点的距离s′=13.875 m,滑雪运动员在着 陆雪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把平抛运动沿雪道和垂直雪道 分解,可得着落后的初速度v0=vCcos θ+gtsin θ
②解析后可以作出vA-t、vB-t 图象加以验证.
图1-5乙 根据v-t图象与t围成的面积等于位移可得,t=12 s时, Δs=[ 1 ×(16+4)×6+4×6] m=84 m.
2
(二)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几率相当高,或出现于力 学综合题中,如2008年北京、山东理综卷第24题;或出现于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一类问题中,如2008年宁夏理 综卷第24题、天津理综卷第23题;或出现于此知识点的单独 命 题 中 , 如 2009 年 高 考 福 建 理 综 卷 第 20 题 、 广 东 物 理 卷 第 17(1)题、2008年全国理综卷Ⅰ第14题.对于这一知识点的复 习,除了要熟记两垂直方向上的分速度、分位移公式外,还 要特别理解和运用好速度偏转角公式、位移偏转角公式以及 两偏转角的关系式(即tan θ=2tan α).
影响,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37°=0.6,cos 37°= 0.8.求:
图1-7 (1)运动员在C点水平飞出时的速度大小. (2)运动员在着陆雪道CD上的着陆位置与C点的距离. (3)运动员滑过D点时的速度大小.
2010年高考物理二轮考点典型例题解析专题辅导2
2010年高考物理二轮考点典型例题解析专题辅导2[高三]高考二轮复习-02力和运动考点11.运动和力的关系,力是矢量,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是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1)力的基本特征:①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②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③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④力的独立性:力具有独立作用性,用牛顿第二定律表示时,则有合力产生的加速度等于几个分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2)力的分类:①按力的性质分类: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核力等②按力的效果分类:如拉力、推力、支持力、压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2.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和力的合成:一个力产生的效果如果能跟原来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出来。
分力与力的分解:如果几个力的作用效果跟原来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叫原来那个力的分力.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分解原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将一个已知力F进行分解,其解是不唯一的。
要得到唯一的解,必须另外考虑唯一性条件,常见的唯一性条件有:已知两个不平行分力的方向,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44.如图,将力F分解为F1 和F2 两个分力,若已知F1的大小及F与F2 间的夹角α,且α为锐角,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当F1 > F sin α时有两个解B.当F > F1 > F sin α时有两个解C.当F1 = F sin α时有唯一解D.当F1 < F sin α时无解考点12.万有引力定律。
重力,重心。
1.万有引力定律。
2. 重力,重心。
(1)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010届高考物理复习基础题选择题汇编(93题)
2010级高考物理复习基础题汇编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D 是斜面AC 的中点,AD 段和DC 段分别由两种不同的材料构成。
现有一小滑块(可视成质点)从斜面顶端A 处由静止开始滑下,恰能滑到AC 的底端C 处静止。
则关于滑决在斜面AC 上的运动精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滑块在AD 段运动的平均速率大于在DC 段运动的平均速率B .滑块在AD 段和DC 段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C .滑块在AD 段和DC 段运动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相等D .滑块在AD 段和DC 段运动运动中受到的摩擦力冲量相等 2.若在“神舟六号”飞船的太空实验室进行以下实验,其中不能顺利完成的是( )A .将金粉和铜粉混合B .将牛奶加入水中混合C .蒸发食盐水制取食盐晶体D .用漏斗、滤纸过滤除去水中的泥沙3.欲使在粗糙斜面上匀速下滑的物体静止,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在物体上叠放一重物B .对物体施一垂直于斜面的力C .对物体施一竖直向下的力D .增大斜面倾角4.下列说法正确的(BD )A .一质点受两个力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在同一段时间内的冲量一定相同B .一质点受两个力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在同一段时间内做的功或者都为0,或者大小相等符号相反C .在同样时间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大小不一定相等,但正负号一定相反D .在同样时间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大小不一定相等,正负号也不一定相反 5.如图所示,把一个真空罐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假设罐周围空气不流动,当罐的右侧刺破一个小孔时,此时罐所受合力( )A .方向向右B .方向向左C .大小为零D .无法判断6.一辆汽车在恒定的功率牵引下,在平直公路上由静止出发,经4min 的时间行驶1.8km ,则在4min 末汽车的速度( )A .等于7.5m/sB .大于7.5m/sC .等于15m/sD .15m/s7.弹性轻绳的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拴一个物体,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B 点,并对水平地面有压力,O 点的正下方A 处有一垂直于纸面的光滑杆,如图所示,OA 为弹性轻绳的自然长度现在用水平力使物体沿水平面运动,在这一过程中,物体所受水平面的摩擦力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A .先变大后变小B .先变小后变大C .保持不变D .条件不够充分,无法确定8.弹簧秤挂在升降机的顶板上,下端挂一质量为2kg 的物体 当升降机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时,弹簧秤的示数始终是16N .如果从升降机的速度为3m/s 时开始计时,则经过1s ,升降机的位移可能是(g 取10m/s 2)( )A .2mB .3mC .4mD .8m9.物体从粗糙斜面的底端,以平行于斜面的初速度v 0沿斜面向上 ( )A .斜面倾角越小,上升的高度越大B .斜面倾角越大,上升的高度越大C .物体质量越小,上升的高度越大D .物体质量越大,上升的高度越大10.如图所示,小球沿斜面向上运动,依次经过a 、b 、c 、d 到达最高点e ,已知ab = bd = 6m ,bc = 1m ,小球从a 到c 和从c 到d 所用的时间都是2s .设小球经b 、c 时的速度分别为v b 、v c ,则 ( )A .v b = 10m/sB .v c = 3m/sC .de =5mD .从d 到e 所用时间为4s11.如图,一轻杆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固定一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通过最高点时,由于球对杆有作用,使杆发生了微小形变,关于杆的形变量与球在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形变量越大,速度一定越大 B.形变量越大,速度一定越小C.形变是为零,速度一定不为零 D.速度为零,可能无形变12.如图所示,一小球沿竖直放置的光滑圆环形轨道做圆周运动,圆环的半径为R.关于小球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的线速度的方向时刻在变化,但总在圆周切线方向上B.小球的加速度的方向时刻在变化,但总是指向圆心的C.小球的线速度的大小总大于或等于RgD.小球通过轨道最低点的加速度的大小一定大于g13.如图所示为杂技“顶杆”表演,一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为M的竖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m的人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时,竿对“底人”的压力大小为()A.(M+m)g B.(M+m)g—ma C.(M+m)g+ma D.(M—m)g14.如右图所示,轻绳一端系在质量为m的物件A上,另一端系在一个套在粗糙竖直杆MN的圆环上.现用水平力F拉住绳子上一点O,使物件A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下降到虚线位置,但圆环仍保持在原来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环对杆的摩擦力F1和环对杆的压力F2的变化情况是()A.F1保持不变,F2逐渐增大B.F1逐渐增大,F2保持不变C.F1逐渐减小,F2保持不变D.F1保持不变,F2逐渐减小15.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物体分别自斜面AC和BC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滑至斜面底部C点时的动能分别为E1和E2,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功分别为W1和W2,则()A.E1>E2 W1<W2B.E1=E2 W1<W2C.E1<E2 W1>W2D.E1>E2 W1=W216.甲乙两球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向同方向运动,已知它们的动量分别P1=5kg.m/s,P2=7kg.m/s,甲从后面追上乙并发生碰撞,碰后乙球的动量变为10 kg.m/s,则二球质量m1与m2间的关系可能是下面的哪种?()A.m1=m2B.2m1=m2C.4m1=m2D.6m1=m217.如图10-1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支撑面上,有A、B两个小球。
2010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典型例题及练习共21专题精排word机械能守恒定律
2010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典型例题及练习五、机械能守恒定律一、知识点综述: 1. 在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 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1)系统在初状态的总机械能等于末状态的总机械能.即 E 1 = E 2 或 1/2mv 12 + mgh 1= 1/2mv 22 + mgh 2 (2)物体(或系统)减少的势能等于物体(或系统)增加的动能,反之亦然。
即 -ΔE P = ΔE K(3)若系统内只有A 、B 两个物体,则A 减少的机械能E A 等于B 增加的机械能ΔE B 即 -ΔE A = ΔE B 二、例题导航:例1、如图示,长为l 的轻质硬棒的底端和中点各固定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为使轻质硬棒能绕转轴O 转到最高点,则底端小球在如图示位置应具有的最小速度v= 。
解:系统的机械能守恒,ΔE P +ΔE K =0因为小球转到最高点的最小速度可以为0 ,所以,例 2. 如图所示,一固定的楔形木块,其斜面的倾角θ=30°,另一边与地面垂直,顶上有一定滑轮。
一柔软的细线跨过定滑轮,两端分别与物块A 和B 连结,A 的质量为4m ,B 的质量为m ,开始时将B 按在地面上不动,然后放开手,让A 沿斜面下滑而B 上升。
物块A 与斜面间无摩擦。
设当A 沿斜面下滑S 距离后,细线突然断了。
求物块B 上升离地的最大高度H. 解:对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4mgSsin θ – mgS = 1/2× 5 mv 2 ∴ v 2=2gS/5细线断后,B 做竖直上抛运动,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mgH= mgS+1/2× mv 2 ∴ H = 1.2 Sl mg l mg v m mv 22212122⋅+⋅=⎪⎭⎫⎝⎛+gl gl v 8.4524==∴例 3. 如图所示,半径为R 、圆心为O 的大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两个轻质小圆环套在大圆环上.一根轻质长绳穿过两个小圆环,它的两端都系上质量为m 的重物,忽略小圆环的大小。
2010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高考物理压轴大题详解
高考物理压轴大题详解1. (20分)如图12所示,PR 是一块长为L=4 m 的绝缘平板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整个空间有一个平行于 PR 的匀强电场E ,在板的右半部分有一个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B ,—个质量为 m=0 . 1 kg ,带电量为q=0. 5 C 的物体,从板的 P 端由静止开始在电场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进入磁场后 恰能做匀速运动。
当物体碰到板R 端的挡板后被弹回,若在碰撞瞬间撤去电场,物体返回时在磁场中仍做匀速运动,离开磁场后做匀减速运动停在 C 点,PC=L/4,物体与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取g=10m/s 23, 求:(1) 判断物体带电性质,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2) 物体与挡板碰撞前后的速度 v 1和v 2 (3) 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 (4) 电场强度E 的大小和方向2 (10分)如图2—14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有长L=2m 的木板C ,质量m c =5kg ,在其正中央并排放着两个小滑块A 和B , m A =1kg , m B =4kg ,开始时三物都静止.在 A 、B 间有少量塑胶炸药,爆炸后 A 以速度 6m /s 水平向左运动,A 、B 中任一块与挡板碰撞后,都粘在一起,不计摩擦和碰撞时间,求: (1) 当两滑块A 、B 都与挡板碰撞后,C 的速度是多大? (2)到A 、B 都与挡板碰撞为止, C 的位移为多少?3 (10分)为了测量小木板和斜面间的摩擦因数, 如图所示实验,在小木板上固定一个轻弹簧,弹簧下端吊一个光滑小球,弹簧长度方向与斜面平行,现将 木板连同弹簧、小球放在斜面上,用手固定木板时,弹簧示数为 簧示数为F 2,测得斜面斜角为0,则木板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 为多少?(斜面体固定在地面上)田2-詁 某同学设计F 1,放手后,木板沿斜面下滑,稳定后弹4•有一倾角为0的斜面,其底端固定一挡板M 另有三个木块 A 、B 和C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m m e =3 m ,它们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其中木块A 连接一轻弹簧放于斜面上,并通过轻弹簧与挡板 M 相连,如图所示.开始时,木块 A 静止在P 处,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 .木块B 在Q 点以初速度v 0向下运动,P 、Q 间的距离为L.已知木块B 在下滑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与木块 A 相碰后 立刻一起向下运动,但不粘连,它们到达一个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木块的R 点,求P 、R 间的距离L '的大小。
2010年高考物理试卷汇编(必修二).doc
2010年高考物理试卷汇编(必修二)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全国卷Ⅰ)18.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右图中虚线所示。
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A.B.C.D.【答案】D【解析】如图平抛的末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等于斜面倾角θ,有:。
则下落高度与水平射程之比为,D正确。
2、(全国卷Ⅰ)25.如右图,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个星球A和B在引力作用下都绕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星球A和B两者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
已知A、B的中心和O三点始终共线,A和B分别在O的两侧。
引力常数为G。
(1)求两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2)在地月系统中,若忽略其他星球的影响,可以将月球和地球看成上述星球A和B,月球绕其轨道中心运行的周期为T1。
但在近似处理问题时,常常认为月球是绕地心做圆周运动的,这样算得的运行周期记为T2。
已知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5.98×1024kg和7.35×1022kg。
求T2与T1两者平方之比。
(结果保留3位小数)【答案】⑴⑵1.01【解析】⑴A和B绕O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A和B的向心力相等。
且A和B和O始终共线,说明A和B有相同的角速度和周期。
则有:,,解得,对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得化简得⑵将地月看成双星,由⑴得将月球看作绕地心做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得化简得所以两种周期的平方比值为3、(全国卷Ⅱ)21.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
若某行星的平均密度为地球平均密度的一半,它的同步卫星距其表面的高度是其半径的2.5倍,则该行星的自转周期约为A.6小时 B. 12小时 C. 24小时 D. 36小时【答案】B【解析】地球的同步卫星的周期为T1=24小时,轨道半径为r1=7R1,密度ρ1。
某行星的同步卫星周期为T2,轨道半径为r2=3.5R2,密度ρ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高考物理总复习考点精炼(2)质点的运动本章知识网络高考命题展望本章对直线运动的考查很少直接考查,往往结合牛顿运动定律、图象等来进行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曲线运动中的平抛运动主要考查分解为水平和竖直方向上来解决问题;对直线运动这一章高考命题的趋势更加注重与实际问题的结合,考查考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情景、物理模型的能力;而曲线运动更主要是呈现综合性提高的特点,客观题的形式减小,而主观题的量加大,又主要和电场、磁场或复合场等结合在一起。
对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对直线运动的复习要加强加速度概念的理解,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把握和灵活应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曲线运动的复习要切实掌握解决匀变速曲线运动的方法,即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认识,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迁移。
第一节直线运动考点跟踪解读考点1:参考系和质点.(能力级别:Ⅰ)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不同.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通常以研究问题方便、对运动的描述简单为原则,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3.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就叫质点.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不能以大小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在计算时间时,可以忽略它的长度而看成质点,但在计算这列火车通过黄河铁路大桥时,它的长度就不能忽略,也就不能看成质点了;研究乒乓球的直线运动过程,乒乓球就可以看成质点;但在研究乒乓球的旋转问题时,乒乓球就不能看成质点了。
象这种突出主要因素,排除无关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叫做理想化方法,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例题】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
但在某些条件下,在纬度较高地区上空飞行的飞机上,旅客可以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的奇妙现象。
这些条件是A.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B.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C.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D.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度不能太大〖解析〗以地球为参照物,当飞机沿地球自转方向飞行的速度大于地球运行的线速度时,将会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
所以答案选C。
变式练习:1.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
这三架电梯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下B.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上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上D.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考点2:位移和路程.(能力级别:Ⅱ)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改变的物理量.是从物体运动的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矢量.位移用一条从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位移由物体的初、末位置决定,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而路程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有关。
只有在直进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时间和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确定的点表示,时间是两时刻之间的一段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线段来表示。
【例题】如图所示,某质点沿半径为r 的半圆弧由a 点运动到b 点,则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A .0;0B .2r ,向东;π rC .r ,向东;π rD .2r ,向东;2r ,(江苏理综卷)〖解析〗位移是物体运动的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矢量,从a 到b 点的直线距离为2r ,方向向东,故AC 错;轨迹为物体的实际轨迹,故为1/2圆周,B 正确。
2.143考点31234.s -t 方向都与s 于质点55.v -t 的速度。
它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线跟与之对应的由时间所决定的线段以及两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向位移,在时间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向位移。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是一条平行与时间轴的直线。
如图所 示的图中画了四个质点的速度—时间图线,其中3与时间轴重合,即质点 3静止,质点1、2的速度为正值,但 v 1>v 2,质点4的速度为负值。
质点2在0~t 1时间内的位移为坐标轴上方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正值;质点4在0~t 1时间内的位移为坐标轴下方阴影部分的面积,为负值。
b 北东南西图A【例题】图(A )中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受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受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2-6(B )中,p 1、p 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 1、n 2分别是p 1、p 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 1、p 2之间的时间间隔,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 =340m/s .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B )可知,汽车在接受到p 1、p 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_________,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_.(上海高考卷)〖解析〗由图B 中看出Δt =1.0s 占30个小格,则每个小格表示的时间为1/30 s ,第一个脉冲与车相遇到返回有12个小格,相遇时刻在p 1n 1中间时刻。
由此得测速仪与车的距离s 1=21×12×301×340 m=68 m 。
s 2=21× 3.而且能将B 隔固定时间A C 考点41问题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平均速度①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公式 ts =v ,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它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②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特别提示:ts =v 是定义式,20tv v v +=是导出式,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题】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如果前一半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v 1,后一半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 v 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又是多少?〖解析〗设一半时间为t ,由平均速度公式可得:222121v v v v +=+==tt t ts υ;同样的,设一半位移为s ,则有21212122v v v v v v v+=+==ss s t s .变式练习:4.一列长为l 的队伍,行进速度为v 1,通讯员从队伍尾以速度v 2赶到排头,又立即以速度v 2返回队12a =t=∆∆υA B C D 度的方向和末速度的方向也没有必然的关系,而是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D 对.变式练习: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B .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大C .物体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一定越来越小D .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3.公式v t =v 0+at 、s =v 0t +at 2/2 、v t 2-v 02=2as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是速度公式:v t =v 0+at ;位移公式:s =v 0t +at 2/2,推论:v t 2-v 02=2as .另外,还有两个重要的结论:①平均速度公式:υ=20tυυ =2t υ,(2t υ表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②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
即:s N -s N-1=△s =aT 2。
公式涉及五个物理量v 0、v t 、s 、a 、t ,每一个公式各缺一个物理量,在解题中,题目不要求和不涉及哪个物理量,就选用缺少哪个物理量的公式,这样可少走弯路,找到最优解法。
而且,这些公式是矢量式,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来讲,通常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其它矢量取正或负数代入公式运算。
【例题】飞机的起飞过程是从静止出发,在直跑道上加速前进,等达到一定速度时离地,已知飞机加速前进的路程为1600 m ,所用的时间为40 s 。
假设这段运动为匀加速运动,用a 表示加速度,v 表示离地时的速度,则A .aB .aC .aD .a621t时的速度为A B C D4.v -t 速度。
t斜面BC 达B 间是t 0规律的是甲0 A0 B0 C0 D(上海高考物理卷)〖解析〗物体从A 经B 到C 的整个过程中,由于机械能守恒,故A 、C 两点物体应具有相等的速率,B 不正确;AB 和BC 两段上,物体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两段图线应围为直线,D 错;又AB 段加速度比BC 段加速度大,故前一段图线斜率应大一些,A 错C 对。
变式练习:7.一弹性小球自由下落,与弹性水平地板相碰后又竖直向上跳起,在下图中所示的四个v —t 图中,能够正确反映这一过程的是D .y -x 图线是位移——时间图线4.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越大B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C .物体的速度大,加速度也大D .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为零5.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线如图所示,初速度为v 0,末速度为v t ,则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v 0v tA .20tυυυ+=B .υ>20tυυ+C .υ<20tυυ+ D .无法比较6.一物体作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前2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前4s 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 .前4s 内的平均速度为2m /sD .后2s 内的加速度为—1.5m /s 27A .物体BCD 8A .B .C .D .9.物体物体B 末A 、B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10 A B C D 11.石块A 自塔顶自由下落h 1时,石块B 从离塔顶h 2处自由下落,后来两石块同时到达地面,由此可知塔高为A .h 1+h 2B .12214)(h h h +C .2121h h h +D .21221)(h h h h -+12.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t =0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2 m/s ,方向向东,当t =2 s 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 m/s ,方向仍向东。
则当t 为多少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2 m/sA .3 sB .5 sC .7 sD .9 s13.如图所示,AB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当它们相距s =7 m 时,A此时速度为为2 m/s 2A .6 sB .7 sC .8 sD .9 s14A .不变B .增大C .减小D 15小为2 m/s 2161718t 0=0.5 s 撞伤,而汽车仍保持匀减速运动到C 点停下,整个事故过程以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