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 模块一杆件的静力分析
模块1 杆件的静力分析
§2-3约束、约束力、力系和受力图的应用
光滑面约束实例:
§2-3 约束、约束力、力系和受力图的应用
光滑面的约束力:通过接触点,沿接触面在该点的公法 线,并为压力(指向物体),又称法向反力(正压力)。 公法线
G
A
FN
20
公切线
FN
节圆
FN
模块1
杆件的静力分析
本章主要学习
力、力偶的概念与性质,力的投影和力矩 的计算,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
§2-1 力的概念及其性质
一、力的概念
1.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这种作用 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产生变形。 2.力的效应: ①运动效应(外效应); ②变形效 F2 应。 F
1
A1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0
压力角
§2-3 约束、约束力、力系和受力图的应用
车轮与钢轨
凸轮与顶杆
两轮齿啮合
A
光滑点接触:
FNA FNA
A
O
G
B F NB
B
FNB
C FNC
滑道、导轨:约束力垂直于滑道、导轨。
A
O
B
FNB
3. 光滑铰链约束 (1) 光滑圆柱铰链 (中间铰链)约束 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上做出相同直径的孔并用一 个圆柱形销钉连接起来,即构成圆柱铰链(又称为中 间铰链)。
=
=
§2-2力矩、力偶与力的平移
(b)只要保持力偶矩的大小和转向不变,可以同时 改变力偶中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短,而不改变 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M
M
M
§2-2力矩、力偶与力的平移
机械基础第二章杠杆的静力分析
=
=
★力矩与力偶矩的区别:
共同点:
1.都使物体产生转动的效应; 2.两者量纲相同[力的单位]×[长度的单位]
不同点:
1.力矩与力的位置有关,力的位置不同,臂不同,力矩值 也不同。 2.力偶矩与矩心的位置无关,力偶在其作用平面内可任 移动或转动,而不改变该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
2.3
约束力、约束反力、力系和受力图应用
G
F N
• 分析图中的约束和约束反力?
• 气球受到人的约束
• 人对气球有一个向下的约束反力
气球
约束反力 人
被约束体
约束
2. 常见的约束类型
1. 柔性约束 2. 光滑面约束 3. 铰链约束 4. 固定端约束
1.柔性约束
定义:
忽略摩擦,把实际中的绳索、链条、胶带等看成十分柔软 又不可伸长的柔索,它限制了被约束体沿索向向外的运动。 用符号“FT”表示。
F
N G
• 静止放在桌面上的书
G
• 静止的电灯
• ★二力平衡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 • 力的平衡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
二力平衡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与联系
对象 比较 相同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一对相互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 F=-F′
F’
F
• 讨论: 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一个作用力和它的反作用力的合力等于零.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D、只有两个物体处于相对静止时,它们之间的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才相等.
• 性质二(二力平衡公理): 1. 定义: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叫二力平衡。 2. 条件: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 上,且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物体上。 3.特点: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为零。
机械基础通用类模块一杆件静力分析
课堂练习
1.1 力与力偶
2.两个共点力,大小都是50 N,如果要使这两个力 的合力也是50 N,这两个力之间的夹角应为( )
A.300 B.600 C.1200 D.1500
3.两个共点力的合力最大值为35 N,最小值为5 N, 则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 N和 N.若这两力的夹 角为900,则合力大小为 N.
机械基础通用类模块一杆件静力分析
1.1 力与力偶
二、静力学的基本原理
公理2(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在作用着已知力系的刚体上加上或减去任何一个平衡力 系,并不改变物体的原有运动状态,即平衡力系等于零。 推论(力的可传性原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 作用线任意移动而不改变此力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同一平面内当各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时的力系称为平 面汇交力系;作用线相互平行时的力系称为平面平行力系; 作用线任意分布的力系称为平面任意力系。
F1
F1
F2 F2
机械基础通用类模块一杆件静力分析
1.1 力与力偶
二、静力学的基本原理
公理1(二力平衡公理)
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叫二力平衡。
课堂练习
1.1 力与力偶
1.关于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F1、F2与其合力F的关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的大小随F1、F2间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B.F的大小一定大于F1、F2中的最大者 C.F的大小随F1、F2间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D.F的大小不能小于F1、F2中的最小者
机械基础通用类模块一杆件静力分析
F2
F
F
2 1
F
2 2
2F1F 2
cos
机械基础通用类模块一杆件静力分析
机械基础2第二章 杆件的静力分析
第一节 受力图
对于变形体而言,二力平衡公理只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如在绳索两端施加一对等值、反向、共线的拉力时可以平衡,但受到 一对等值、反向、共线的压力时就不能平衡了(图2-3)。 只在两力作用下平衡的刚体称为二力体或二力构件。当构件为直 杆时称为二力杆,如图2-4所示。
相关链接
研究物体受力情况时,必须分清哪个是受力物体,哪个是施力物
体。
第一节 受力图
2.力的三要素及表示方法 在工程实践中,物体间机械作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重力、 压力、摩擦力等。力对物体的效应取决于力的三要素。 (1)力的大小[单位为牛顿,简称为牛(N),工程上常用千牛 (kN)作为力的单位]; (2)力的方向; (3)力的作用点。 力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力矢量。力的图示法 (图2-1):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线段的长度(按一定比例尺)表示 力的大小,线段的方位和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始点(或终点) 表示力的作用点。
3.力系的概念 (1)力系:同时作用于一物体上的一群力。 (2)平衡力系:如果某一力系作用到一原来平衡的物体上,而物 体仍然保持平衡,则此力系为平衡力系。 (3)等效力系: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的两个力系。等效力系可 相互替代。 (4)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和一个力系等效,那么这个力就称 为这个力系的合力,反之,力系中的各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由已知力系求合力的过程称为力的合成,反之为力的分解。
图2-8 三力平衡汇交
第一节 受力图
4.公理4 作用与反作用公理 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且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沿同一条直线,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想一想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中所讲的两个力与二力平衡公理中的两个
机械基础——静力分析基础.
FR F1 F2
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
力的三角形法则
5.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刚体受三力作用而平衡,若其中两力作用线汇交于 一点,则另一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同一点,且三力的作 用线共面。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是确定力的作用线的方法之一, 即若刚体在三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若已知其中两个 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 点,则第三力的作用 线也一定经过这点, 其指向再由二力平衡 原理来确定。
力偶性质:
(1)力偶不能合成为一个力。力偶只能和转向相反 的力偶平衡。 (2)力偶对其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恒等于力偶矩,值 等于力偶矩本身的大小,且与矩心位置无关。
(3)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如果它们的力偶矩大 小相等,转向相同,则这两个力偶等效。称为力偶的等 效条件。
二、基本公理
1.二力平衡公理
第二章 构件受力分析
第二章 构件受力分析
第一节 静力分析基础
一、基本概念
1.力的概念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单位是N(牛),或KN(千牛),1 KN=103N。
力是矢量
2 .力系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一群力称为力系。 如果物体在一力系作用下保持平衡状态,则 该力系称为平衡力系。 如果一个力与一个力系等效,则这个力称为该 力系的合力;而该力系中的每个力是合力的分力。
1.柔索约束
用柔软的皮带、绳索、 链条阻碍物体运动而构成的 约束叫柔体约束。约束反力 一定通过接触点,沿着柔体 中心线背离被约束物体的方 向的拉力,如右图中的力。
绳
T
G
G
2.光滑接触面约束
两物体直接接触,并可忽略接触处的摩擦所构成对物体运动 限制时,称为光滑接触面约束。 这种约束不能限制物体沿光滑接触面的公切线方向的运动或 离开光滑面,只能限制物体沿着接触面的公法线向光滑面内的运 动,所以光滑接触面约束反力是通过接触点,沿着接触面的公法 线指向被约束的物体,如下图所示,其约束反力均为压力,常用 FN表示。
机械基础第1章 静 力 分 析
2.力的三要素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大小、 方向和作用点3个要素决定的。 力是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单位为牛顿(N)或千牛(kN)。 力的3要素用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于 物体的作用点上,如图1.2所示,这种方法 叫做力的图示法。
矢量的长度按一定的比例表示力的 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 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通过作用点,沿着力的方向引出的 直线,称为力的作用线。 例如,小车受到100N的推力,可用 图1.2所示的有向线段来表示。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其效 果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使 物体变形。
如打乒乓时,乒乓球受力后运动状 态发生改变,这种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 变化的效应称为力的外效应;我们用力 拉弹簧,弹簧受力拉伸变形,这种使物 体产生变形的效应称为力的内效应。 不计变形的物体被看作刚体,对于 刚体,力的作用只改变其运动状态。
机械基础
第1篇 工 程 力 学
1.1
静力分析基础
1.2
平面汇交力系
1.3
力矩和力偶
1.4
平面任意力系
第1章 静 力 分 析
机械在工作时,组成它的各零部件 会受到外力的作用。 如图1.1所示,数控车床在车削工件 时车刀将受力,所以机械在设计和制造 过程中都必须考虑力学问题,对零部件 进行受力分析和计算是必需的。
图1.8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这个公理概括了自然界物体间相互作用 的关系,表明一切力都是成对出现的,即作 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
注意
不能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看作 一对平衡力,因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并 非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而是作用在两个 物体上;两力平衡条件中的两力是作用 在同一物体上。
1.1.3 约束与约束力
汽车机械基础--静力分析
1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几何法
B
1.1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
A
F1 F1 A
F2
C
F3
D
F1、F2、F3、F4 为平面共点力系:
表达式:R = F1 + F2 + F3 + F4
R
F4
E
F2
F4
F3
1.2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的图解条件 是:该力系的力多边形自行封闭。即力系中各力 的矢量和等于零。 矢量的表达式:R = F1+ F2+ F3+ ·+ Fn · · = ∑F = 0
A
A
B
A
B
P
受力分析——画受力图
在工程实际中,为了求出未知的约束反力,需要 根据已知力,应用平衡条件求解。为此,首先要确定 研究对象,并分析其受力情况,这个过程称为受力分 析。 为了清晰地表示物体的受力情况,需要把它从其 相联系的周围物体中分离出来,被分离出来的物体称 为分离体,然后在分离体上画出作用于其上的所有力 (包括主动力和约束反力),这种表示物体受力情况的 简明图形称为受力图。
推广到任意多个力F1、F2、 Fn 组成的平面共 点力系,可得:
Rx F1x F2 x F3 x Fnx Fx
根据合力投影定理得
Rx X1 X 2 X n X
Ry Y1 Y2 Yn Y
F F
0 , mA F 0 , mB F 0 A、B 的连线不和x 轴相垂直。
F
A
x
m F 0 , m F 0 , m F 0
B C
机械设计基础 第一章 受力图
4.受力图
恰当地选取研究对象,正确地画出 构件的受力图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 画受力图的具体步骤如下: 1.明确研究对象,画出分离体; 2.在分离体上画出全部主动力; 3.在分离体上画出全部约束反力。
4.受力图
例 1-1 一重为 G 的球体 A ,用绳子 BC 系在光滑的 铅垂墙壁上,试画出球体A的受力图。
3.约束和约束反力
中间铰链约束
3.约束和约束反力
固定铰链约束
3.约束和约束反力
可动铰支座
3.约束和约束反力
固定端约束及其反力FN
固定端约束特点:一杆插入固定面的力学模型,如车刀 与工件分别夹持在刀架和卡盘上,都是固定不动的。 约束反力:固定端既限制了非自由体的垂直与水平移动, 又限制了非自由体的转动,故此在平面问题中,可将固 定端约束的约束反力简化为一组正交的约束反力与一个 约束力偶。
衡条件求出约束反力。
3.约束和约束反力
(2)约束的基本类型
柔性约束 光滑面约束 固定铰链约束 可动支座 固定端约束
3.约束和约束反力
柔性约束及其反力FT
柔性约束特点:柔软易变 形,只能承受拉,不能承 受压。柔性约束只能限制 非自由体沿约束伸长方向 的运动而不能限制其它方 向的运动。 约束反力:只能是拉力, 作用在与非自由体的接触 点处,作用线沿柔索背离 非自由体。
4.受力图
4.受力图
4.受力图
B B
C W M GAB GC A M FNM
C
F FW
FNM’
GC
GAB FAXFAYA第1章构件静力分析基础
1.基本概念(力、刚体) 2.静力学公理 3.约束和约束反力 4.受力图
3.约束和约束反力
杆件的静力分析剖析
(a) 图1-13公理二的应用
(b)
第2章 杆件的静力分析
公理一与公理二的区别 : 公理一描述的是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公理二描述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力的平衡条件。
重力G和桌 面施加的 作用力F是 二力是平 衡力。
FN与F’N分别 作用于桌面和 球上,二力为 作用力与反作 用力 。
图1-14公理一与公理二的区别
第2章 杆件的静力分析
1.1.2 力的基本性质 1.刚体的概念 刚体是在力作用下形状和大小都保持不变的物体。简单的说, 刚体就是在讨论问题时可以忽略由于受力而引起的形状和大小改变 的理想模型。
工程力学中,受力不发生变形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刚体。
第2章 杆件的静力分析
2.静力学公理 (1)作用和反作用定律(公理一) 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且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其作用线沿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这个公理表明,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只要有作用力就必有反作用 力,而且同时存在,又同时消失。
图1-28 书本的受力
第2章 杆件的静力分析
§1.3 约束、约束力、力系和受力图
1.3.1 约束与约束力 1.自由体和非自由体 在工程实际中,有些物体可以在空间自由运动,获得 任何方向的位移,这些物体称为自由体。例如,在空间航 行的飞机、飞行的炮弹等。 另一些物体在空间的运动受到其他物体的限制,使其 在某些方向不能发生位移,这些物体称为非自由体。例如, 用绳索悬挂的重物、在轨道上行驶的机车。
矢量式FR= F1+ F2与代数式FR =F1+F2 :完全不同,不能混淆。 只有当二力共线时,其合力才等于二力的代数和。 力的合成与分解,如图1-18所示。
F1
F12 FR F2 F3
模块一:构件的静力分析
14
任务三 约束和约束反力
常见的几种类型的约束
光滑接触面约束实例
15
任务三 约束和约束反力
常见的几种类型的约束 3、光滑圆柱铰链约束
A B
N A B
16
任务三 约束和约束反力
常见的几种类型的约束
(1) 固定铰链支座:
N
Ny
Nx
17
任务三 约束和约束反力
常见的几种类型的约束
3、力——力是物体相互间的机械作用,其作用 结果使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
任务一构件静力分析的基本概念
力的效应
外效应—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应 内效应—引起物体变形的效应
力的三要素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确定力的必要因素
力的表示法 ——力是一矢量,用数学上的矢量 记号来表示,如图。
F
力的单位 ——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N) 1N= 1公斤•米/秒2 (kg •m/s2 )。
31
公理五 (刚化公理) 设变形体在已知力系作用下维持平衡状态,则
如将这个已变形但平衡的物体变成刚体(刚化), 其平衡不受影响。
10
任务三 约束和约束反力
基本概念:
1、自由体:可以任意运动(获得任意位移)的物体。 2、非自由体:不可能产生某方向的位移的物体。 3、约束: 由周围物体所构成的、限制非自由体
模块一: 构件的静力分析
机械基础
1
【模块描述】
构件的静力分析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 处于平衡的规律。它是研究变形体力学, 建立构件承载能力计算,机械设计基础的 基本篇。本模块着重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静力分析基础;平面汇交力系,力矩与平 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摩擦与自锁。
机械基础杆件的静力分析
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的大
•图1-11书的受力
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
同一条直线上。
PPT文档演模板
机械基础杆件的静力分析
第1章 杆件的静力分析
• ①二力平衡条件只适用于刚体。 • ③对于变形体,如图1-12。受等值、反向、共 线的两压力作用下的绳索不能保持平衡。
PPT文档演模板
•图1-12 受压的绳索
•★线段的长短(按一定比 例尺)表示力的大小, •★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线段的始或末表示力的 作用点。 •★用黑体字母表示力矢量。 书写时可在字母上画一箭 头表示。
机械基础杆件的静力分析
第1章 杆件的静力分析
•1.1.2 力的基本性质 •1.刚体的概念 • 刚体是在力作用下形状和大小都保持不变的物体。简单的说, 刚体就是在讨论问题时可以忽略由于受力而引起的形状和大小改变 的理想模型。
• M=±Fd
(1-3)
• 力偶矩是代数量,一般规定:使物体逆时针转动
的力偶矩为正,反之为负。力偶矩的单位是N•m,读作
“牛米”。
机械基础杆件的静力分析
第1章 杆件的静力分析
PPT文档演模板
•4.力偶的性质 • 性质1:力偶中的两个力在其作用 面内任意坐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等于 零,如图1-23所示,因而力偶无合力, 也不能和一个力平衡,力偶只能用力偶 来平衡。
•图1-23力偶的投影
• ·性质2:力偶对其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恒为常数,且等于力偶矩, 与矩心的位置无关(图1-24)。
•○为力偶(F,F′)作用平面内
任意一点。
•M○(F,F′)=-F′·x+F(x+d) = -F′·x+Fx+Fd)
•
=+F·d
中职教育-《机械基础》课件:第1单元 杆件的静力分析(人民交通出版社).ppt
MO(F)=F·d 式中: MO(FR)—力F对O点之矩,N·m
F—作用力,N或kN; d—力臂,m或mm 合力矩定理: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 之矩,等于所有各力对于该点之 矩的代数和即: MO(FR)=MO(F1)+MO(F2)+…+MO(Fn)
Mo(F, F′) = ±F•d 或M= ±F•d 式中:Mo(F, F′) 或 M-----力偶矩,单位N•m或kN•m;
F-----作用力,单位N或kN; D-----力偶臂,单位m或mm。 对于力偶矩的正负,通常规定,在同一平面内,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力偶矩为正,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偶矩为负。
HIGHWAY SAFETY DRIVING CODE
受力图是画出分离体上所受的全部力,即主动力与 约束力。
画受力图的步骤: (1)选研究对象,取分离体。 (2)画上主动力。 (3)画出约束反力。 例1-2简支梁两端分别为固定铰支座和可动铰支座,
在C处作用一集中荷载F(图1-23 ),梁重不计,试画梁 AB的
受力图。 解:(1)取研究对象;画分离体图。 (2)在分离体上画所有主动力。 (3)在分离体上解除约束处按约束性质画出全部约
3)光滑圆柱铰链约束
圆柱铰链简称铰链,它由一个圆柱形销钉 插人两个物体的圆孔中而构成,如图1-19所示。 铰链约束只能限制两物体相对移动,不能限制其 相对转动。铰链约束具体有三种形式。
图1-17光滑接触面的约束
(1)固定铰支座 若相连的两个构件有一个固定在机架上,
则称为固定铰链支座,如图1-20所示。 (2)中间铰链 若相连的两个构件均无固定,则称为中间铰
机械基础第2版习题答案u1
第一单元杆件的静力分析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刚体受力后几何形状及尺寸均不发生任何变化的物体,称为刚体。
3.力矩力矩是力与力臂的乘积。
4.力偶在力学中,将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共线的平行力称为力偶。
5.约束对物体某些方向的运动起限制作用的周围物体,称为约束。
6.约束力约束对物体的作用力称为约束力。
7.固定端约束固定端约束是指将物体的一端完全固定,使物体既不能移动又不能转动的约束。
8.力系一个物体或构件上有多个力(一般指两个以上的力)作用时,则这些力就组成一个力系。
9.平面汇交力系在平面力系中,如果各个力的作用线都汇交于同一点时,则称为平面汇交力系。
二、填空题1.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有两种情形:一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这一效应称为力的运动效应;二是使物体发生变形,这一效应称为变形效应。
2.实践证明,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位置所决定,这三个因素称为力的三要素。
这三个要素中任何一个改变时,力的作用效果就会改变。
3.在静力学中,当研究物体的运动效应时,可将物体看成刚体;在材料力学研究时,当研究物体的变形效应时,就不能将物体看成刚体,而是看成“变形体”。
4.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而且它们的大小相等、指方相反。
5.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作用于刚体上的任一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一个平衡力系,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6.如果刚体受到同一平面内互不平行的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则该三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一点,此定理称为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7.作用与反作用公理说明,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二者永远是同时存在,又同时消失。
8.在力学中,物体的转动中心称为矩心,矩心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称为力臂。
9.力矩是一个代数量,其正、负号表示力矩的转向,通常规定:力使物体产生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力矩为正;反之,力使物体产生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力矩为负。
机械基础(第1单元)
• 利用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可以推导出力的可传性原理,即作用于刚体上的 力,可沿其作用线移至刚体上任一点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 例如,假设刚体上A点作用一力F,如左下图所示,如果在力F的作用线 上任取一点B,在B点加一平衡力系(F1、F2),使F1=-F2=F,如中 间下图所示。根据加减平衡力系公理,这样做并不改变原力对刚体的作 用效果。此时,F2与F组成一对平衡力系,根据二力平衡公理,可将此 二力从力系中减去,则相当于将力F沿着它的作用线移至了B点,而且 力F不改变对刚体的作用效果。因此,对于刚体来说,力的可传性原理 成立。
• P= P有+ P无 • η= P有/ P
第三节 约束、约束力、力系和受力图的应用
• 一、约束与约束力
• ●凡是对一个物体的运动或运动 趋势起限制作用的其他物体,都 称为这个物体的约束。
• ●约束对物体的作用力称为约束 力。
• ●与约束力相对应,使物体产生 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称为主动 力(在工程上又称为载荷),如 物体的重力、风力、压力、零件 的载荷等。
第一节 力的概念与基本性质
• 四、力的基本性质 • 力的基本性质由静力学公理来说明。静力学公理是整个静力学的基础,
反映了力所遵循的客观规律,是进行构件受力分析、研究力系简化和力 系平衡的理论依据。 • 1.二力平衡公理 • 二力平衡公理(或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处 于平衡状态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而且它们 大小相等、指向相反,如下图所示。 • 二力平衡公理适用于刚体,对于变形体则不完全适用。
• 3.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其合力也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二 力矩
例1-2 已知力F的作用点A的坐标为(x,y),如图所示,试 求力F对坐标原点O的力矩。
活动二 力矩
2.力偶和力偶矩 力学上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共线的两个平行力称为力偶, 用符号(F,F′)表示。力偶中两力作用线间的垂直距离d称为 力偶臂。力偶中两个力所在的平面称为力偶作用面。 力偶只能使物体转动或改变物体转动的状态。当力偶中的力F越 大或力偶臂d越大时,力偶使物体转动的效应越强;反之,转动 越弱。
活动一 力
2.静力学的基本公理 公理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 是同时存在,两力的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沿着同一直 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活动二 力矩
1.力矩的概念和合力矩定理 在力学上以乘积Fr作为度量力F使物体绕O点转动强弱的物理量, 称为力F对O点之矩,简称力矩,单位为牛·米(N·m)或千 牛·米( kN·m)。 由力矩的定义知:
同一平面内各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的力系称为平面 汇交力系;作用线相互平行的力系称为平面平行力系; 作用线任意分布(既不完全交于一点,又不互相平行) 的力系称为平面任意力系。
活动一 力
2.静力学的基本公理 公理1(二力平衡公理)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 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两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公理2(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在作用着已知力系的刚体 上加上或减去任意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始力系对刚体 的作用效果。 推论(力的可传性原理)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 用线任意移动而不改变此力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1)若将力F沿其作用线移动,则因为力的大小、方向和力臂都没有改变, 所以不会改变该力对某一矩心的力矩。 (2)力矩等于零的条件是:力等于零或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力臂等于零) 。
合力矩定理: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于平面内任一点之矩等于 所有分力对该点之矩的代数和。
活动二 力矩
例1-1 如图所示,一轮盘上C点受到拉力F的作用,试求该力 对轮盘O点的矩。
目录
模块一 杆件的静力分析 一
力与力偶
二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简图 三
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项目一 力与力偶
➢ 项目索引:力与力偶是物体间相互 作用的两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 也就是说,不论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 作用多么复杂,归根到底是一个力的 作用,或是一个力偶的作用,再或者 是力和力偶的组合作用。所以力和力 偶是静力学的两个基本要素。
2.平面受力时的平衡方程
各力偶合成后得一力偶 力合成后,刚体受到一合力矢FR和一力偶矩M的作用。若使刚体处于 平衡,则必须满足作用于刚体上的合力矢FR=0,合力偶矩M=0,即 称为构件的受力平衡方程。
例1-7 平面刚架在C点受一水平力P,如图所示。设P=20 kN,不计刚架自重,求固定铰链支座A和活动铰链支座B 处的约束反力。
活动二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例1-4 如图所示的三铰拱桥,由左、右两半拱铰接而成。 设各半拱自重不计,在半拱AC上作用有载荷F,试分别画 出半拱AC和BC的受力图。
解(1)如图1 19(a)所示,画半拱BC的受力图。
①以半拱BC为研究对象并画出分离体。
②半拱BC上没有主动力,不用画出。 ③半拱BC只在B、C处受到铰链的约束反力FB和 FC的作用。根据光滑铰链的性质,这两个约束 反力必定分别通过铰链B、C的中心,又因为半 拱BC只在FB和FC两个力的作用下平衡,则根据 二力平衡公理,这两个力必定在同一直线上 ,且等值、反向。由此可确定FB和FC的作用线应沿B和C的连线。一 般情况下,可先按受拉方向画出。
活动一 力
1.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这种作用的结果是使物 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使物体产生变形。力既然是 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所以,力不能脱离周围物体 而存在。
一般情况下,构件受力后产生的变形,相对构件的几 何尺寸而言是微小的,对研究构件整体平衡或运动影 响甚微,可忽略不计,这时可近似认为构件受力时不 产生变形,我们把在受力情况下保持形状和大小不变 的物体称为刚体。这样在研究构件平衡问题时,略去 与平衡无关或关系甚少的因素,可使问题的研究得到 简化。静力分析所研究的物体仅限于刚体。
平面受力时的解析表示法是以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为基础建立起来 的。 力的投影是代数量,其正负号规定如下:当a到b(a′到b′)的方 向与x 轴(y轴)的正方向一致时,力在x轴(y轴)上的投影Fx(Fy) 取正值;反之取负值。
相反,若已知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Fx、Fy,则力F 的大小和它与x轴所夹的锐角α分别为
知识归纳
1.力与力偶的基本概念。 2.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会画其受力简图。 3.平面受力体系的解析方法及体系平衡方程的运用。
活动一 力
1.力的概念 实践证明: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变化,都是由于
其他物体对该物体施加了力的作用。力对物体的作用 效果取决于力的三要素: (1)力的大小; (2)力的方向; (3)力的作用点。 在力学中会用到两种量:标量和矢量。力是一个既有 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
活动一 力
1.力的概念
当一刚体上同时作用着若干力时,我们把这些力统称 为力系;若一个力系对物体的作用使物体处于平衡状 态,则此力系称为平衡力系;各力的作用线均在同一 平面内的力系称为平面力系。如无特别说明,本书中 讨论的均是平面力系。
活动一 约束和约束反力
1.常见的约束类型 (1)光滑接触表面约束。 (2)柔性约束。 (3)光滑铰链约束。
活动二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画受力图的步骤如下: (1)明确研究对象,画出分离体; (2)在分离体上画出全部主动力; (3)在分离体上画出全部约束反力。
活动二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例1-3 如图所示,重量为G的球,用绳挂在光滑的铅直墙 上,画出此球的受力图。
活动三 物体受力偶作用的分析
同一平面内的任意一个力偶的合力偶就等于各力偶矩的代数 和,即
平面力偶系合成的结果是一个合力偶。要使物体保持平衡状 态,即无转动效应,则必须使合力偶矩等于零,此时说明物 体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偶矩和物体逆时针转动的力偶矩相等, 即平衡条件为
活动三 物体受力偶作用的分析
例1-5 梁AB上作用一力偶,力偶矩M=12 N·m,梁长L=300 mm, 如图所示,试画出支座A,B的约束反力并求出大小。
①以半拱AC为研究对象并画出分离体。
②画主动力F。
③画约束反力:铰链A处的反力FAx,FAy,进一步分析,由于拱AC受 三个力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根据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三力必汇交 于一点O,如图1 19(d)所示。于是便可确定A点的受力方向。铰 链C处可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画出FC′=-FC。
解(1)取刚架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图,如图所示。根据铰链支座的 性质,FB应垂直于支承面,FA的方向本属未定,但因刚架只受三个 力,而P与FB交于D点,故FA必沿AD作用。图中FA及FB的指向都是任 意假定的。
(2)选取坐标轴x、y如图所示,FA与x轴夹角为α。
(3)列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方程并求解
例1-8 简易起重机起重臂AB的A端安装于固定铰链支座, B端用水平绳索BC拉住,起重臂与水平成40°,起重臂在 B端装有滑轮,钢丝绳绕过滑轮把重量W=3 000 N的重 物吊起,钢丝绳绕过滑轮后与水平线成30°,如图所示。 设起重臂自重略去不计,求平衡时支座A和绳索BC的反力。
活动三 物体受力偶作用的分析
例1-6 如图所示,电动机通过联轴器与工作轴相连。联轴器 上4个螺栓A,B,C,D的孔心均匀地分布在直径D=150 mm的圆 周上。电动机轴传给联轴器的力偶矩M=2.5 kN·m。试求每一 螺栓所受的力为多少?
解 联轴器受有电动机传给的主动力偶矩M,工作 轴通过4个螺栓对联轴器产生阻碍转动的反力,若4 个螺栓的受力均匀,则有
活动一 约束和约束反力
位移不受限制的物体称为自由体。在空间的位移受到 一定的限制,为非自由体。
约束限制物体的运动,这种限制实际上还是通过力的 作用来实现的。因此,约束对物体的作用,就是力的 作用,这种力称为约束反力。我们把使物体产生运动 或运动趋势的力称为主动力。主动力往往是给定的或 是可测定的,例如重力、切削力等;约束反力是未知 的,往往需要和物体受到的其他已知力组成平衡力系, 通过平衡条件求得其大小和方向。
力偶矩是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所产生的力矩之和. 力偶对其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恒等于力偶矩,而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3)力偶的等效性:同一平面内的 两个力偶,只要力偶矩相等,则两 个力偶彼此等效。
活动二 力矩
根据力偶的等效性,可以得出两个推论。 推论1 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转而不改变它对物体的转动 效应,即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与它在作用面内的位置无关。 推论2 在保持力偶矩大小和力偶转向不变的情况下,可任意改 变力偶中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短,而不改变它对物体的转动 效应。
活动二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注意:只受两个力的作用而平衡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当构件为 杆形时,简称二力构件。它所受的两个力必定沿两力作用点的连线, 且等值、反向。图1 19所示的拱BC即为二力杆。两端用铰链与其他 物体相连且忽略自重的直杆也是二力杆。二力杆在工程实际中经常 遇到。
(2)如图1 19(c)所示,画半拱AC的受力图。
解 根据力偶的性质,力偶矩M与C点位置无关。 取梁AB为研究对象,受力图如图所示。B点约束反力FB垂直于支承面,A点 约束反力FA方向不定,但由于梁上作用有一主动力偶,而力偶只能由力偶 来平衡,所以两个约束反力必构成力偶。已知FB的方向,FB应与FA平行, 方向相反。又因M为顺时针转向,FA,FB构成的力偶应为逆时针转向。列 平衡方程 解得
活动一 力
2.静力学的基本公理
公理3(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 两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点仍在该点, 合力的大和方向由以这两个力为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 的对角线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