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广场地铁站空间环境中标识系统的调查与分析
上海市人民广场空间感悟
上海市人民广场空间感悟人民广场作为上海市的中心地带,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地点。
它不仅是上海市政府的所在地,也是许多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文化娱乐的场所。
我曾在人民广场多次停留和观察,这里的空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民广场的空间感给人一种宏伟感。
广场的面积非常广阔,横跨南北,东西,形成了一个宽广的空间。
站在广场的中央,四周高楼林立,大片的空地给我一种开阔的感觉。
在这里,我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感变得微小,我和周围建筑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种宽广的空间感让人感受到了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繁荣和发展。
人民广场的空间还给人一种繁忙感。
每天都有大量的人们穿梭于广场之间,车水马龙。
广场上有几条主要的道路,人流和车流纵横交错,十分繁忙。
无论是上下班的上班族,还是外地游客,都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快节奏。
纵观整个广场的空间,人们熙熙攘攘的景象给人一种骚动感。
站在广场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感受到周围空间的忙碌和充实。
人民广场的空间还给了我一种自由感。
广场不仅仅是一个车水马龙的交通枢纽,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广场上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人们可以在这里漫步散步,欣赏花草树木的美丽。
广场的中央有一个大型音乐喷泉,经常可以看到人们围坐于其周围,欣赏音乐和水的交融。
绿地上还设有休闲椅子,人们可以静坐看着周围的人流车流走过,感受自由自在的时刻。
人民广场的空间还给我一种多元感。
广场上的建筑风格各异,有西方古典风格的大楼,也有现代化的商场和高楼。
这里集结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广场日夜不停地运转,各种活动也不断举行,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娱乐方式。
这种多元的空间感给人一种丰富多彩的感觉,让人们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归属。
人民广场是一个具有宏伟感、繁忙感、自由感和多元感的空间。
这里承载了上海市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人们生活和社交的场所。
在这个空间中,我可以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周围的繁忙。
上海市人民广场空间感悟
上海市人民广场空间感悟人民广场的整体布局相对简洁明了。
广场呈现出长方形的形状,周围建筑与广场形成了有机的环境联系。
整个广场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以人民大道为主要界线,北部以大世界为边界。
南部主要是人民公园和南京东路,而北部则包括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大剧院等文化设施。
这种布局的设置,既使广场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的形式,又能给人以清晰地活动空间和导引。
人民广场的建筑风格多样而富有特色。
广场上有许多建筑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楼和中外建筑群。
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楼是一座现代建筑,外立面使用了金属和玻璃等材料,呈现出现代化的特点。
中外建筑群包括了博物馆、大剧院等多个建筑物,其建筑风格各不相同,有中式的传统建筑,也有欧式的古典建筑,形成了一种建筑风格的多元化,给人以独特的观感。
人民广场的景观设计独具匠心。
广场上主要有人工湖、花坛、雕塑和纪念碑等多种景观元素。
人工湖是广场中最引人注目的景观之一,湖面宽阔,周围种植了大片的花草树木,形成了一个自然的环境。
花坛则以各种不同的花卉进行设计,使广场更加美丽多彩。
雕塑和纪念碑则展示了人民广场的历史与文化意义,给人一种庄重和崇高的氛围。
人民广场的活动组织也非常丰富多样。
广场上经常会举行各种活动,如音乐会、舞剧表演、集会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也能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每年的新年庆祝活动就十分盛大,有大型的晚会和烟花表演,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前来观赏。
这种多样化的活动安排,使人民广场成为了一个具有浓厚人文氛围的空间。
人民广场作为上海市的核心地区和交通枢纽,其空间感悟十分重要。
通过对人民广场整体布局、建筑风格、景观设计和活动组织的观察和探讨,可以发现人民广场具有简洁明了的布局、多样富有特色的建筑风格、独具匠心的景观设计和丰富多样的活动组织等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使人民广场呈现出一种和谐的形式,也使广场成为了一个兼具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空间。
上海市地铁一号线人民广场地铁车站设计
地铁车站和地铁人防43人民广场车站是上海市地铁一号线中最大的车站之一,东临西藏路,北接南京路,西面为人民公园,南为人民大道。
为全长368.9m 宽20m 的全地下二层车站,包括车站段、渡线段、11万伏地铁主变电站、人民大道过街道,并与香港名品街、上海规划展示厅相通,并预留了与地铁二号线、八号线站厅换乘的连通位置,总建筑面积为19224m 2。
车站设计自1987年开始,1992年完成,并于1994年6月建成投入试运营。
本工程主要特点为:1.建筑: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内部建筑布置、客流走向合理,还利用线路上必须设置渡线段在站厅层形成的空间辟出人流专用通道,兼作人民大道过街道与上海市地下商业街(香港名品城)及地下车库迪美商城相通,使人流可从南京路在地下通至武胜路,起到实现人流疏散与换乘的目的。
充分重视车站室内外环境设计,在设计上努力使车站出入地面的建筑与公园的景观相协调,首次采用了下沉式出入口,使出入口与人民广场绿化环境相协调,并改善了人员进出时的局促感,又在风井设计中尽量将多个风井组合,减少地面风井数量,并做成雕塑造型,做到与地面公园景观相协调。
首次在上海地铁车站中设置中庭,在站厅中央顶部开一个长42m ,宽6m 的全封闭天棚,将公园景观引入封闭的车站建筑内,并通过楼板上中央孔洞及二边楼梯开孔,形成上、下通道,使地面、地下、站厅、站台形成一个共享空间,大大改善了车站内的封闭气氛,使公园的静和地铁的动巧妙结合。
车站装饰简洁明快,高雅大方,具有现代气息。
同时在站厅层设置了长80m 的大型不锈钢雕塑壁画《上海城市建筑神韵》,使旅客在市中心宽广的站厅领略到上海市建筑万国博览会的韵律,并与地面规划上海市地铁一号线人民广场地铁车站设计周涤生地下院30周年论文集44展示馆相呼应。
2.结构:设计在上海地铁中首次应用单层无内衬连续墙直接作为结构外墙,应用先进的计算理论,对施工各阶段进行模拟受力分析,按“先变形、后支撑”的原则,计入结构先期位移及支撑的弹性变形,实践证明计算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施工情况。
城市地下空间导向设计研究——以上海人民广场为例
城市地下空间导向设计研究———以上海人民广场为例管梦迪(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000)摘要:活动于地下空间的人们,在没有建筑物的参照,以及自然元素的缺乏,很容易迷失方向,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感受,这就使得地下空间中的导向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研究地下空间导向设计运用方法,结合上海人民商场地下公共空间,分析导向设计,为以后的地下商业空间导向设计总结经验。
关键词:上海;地下空间;导向设计中图分类号:TU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8)05-0110-02作者简介:管梦迪,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环艺设计。
地下空间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开发地下空间可以解决空间资源严重紧缺,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影响城市可持续化发展的问题。
众所周知,地下空间自身存在空间封闭、缺少自然元素和空间参照物等缺点,人们在这种环境下容易迷失方向,产生焦虑、恐慌等不良心理反应,一旦发生灾害事故,人们如果不能及时找到出口,将会造成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所以,关于地下空间的导向设计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在国外,关于地下空间导向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空间特性和标志物。
笔者以上海人民广场为例,分析其空间导向设计的利与弊。
1地下空间基本属性地下空间是一种特殊的空间类型,与地上空间相比,地下空间具有恒温、恒湿、隔热、隐蔽等优点,人们在地下空间可以回避严寒酷暑。
地下空间的建成不会对地面的美学造成影响,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地下内部空间特征,同时不会破坏地面绿化、占用地面土地,有利于生态保护。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缺点。
开发地下空间所需周期比较长、建设成本高、完工后再改建改造的可能性低,所以地下空间的开发需要成熟的技术理论指导。
地下空间是一个封闭性的空间,对外通信困难,环境阴暗潮湿,没有标志性建筑体量,不容易找到出入口,这些特点给人们生理和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总体而言,我们需要扬长避短,根据问题,找出解决策略,充分发挥地下空间的优势,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上海人民广场周边空间解读
改革开放以后(1978——) ——1985年:人民广场南面建造上海市电信大楼 ——1988年:兴建上海第一条地铁和广场地铁车站 ——1990年: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人民广场公园地区规划》,人民 大厦改建,上海市博物馆着手建设 ——1992年:人民广场综合改造工程动工,上海市人大常委办公大 楼拆除,重建新市政大楼 ——1993年:绿化工程全面启动 ——1995年:上海博物馆对外开放,人民广场地下商业街建成 ——1998年:上海大剧院落成 ——2000年:上海规划展览馆和上海美术馆落成
D
该区域整体规划始终无法摆脱历史遗留下来的格局,不同历史 时期对该地区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力,曲折的发展历程导致功 能布局较为混乱 预测——该地区进行大规模结构性重建可能性较小,只能分阶 段重建,不断改造和重新规划使结构更加合理
5
空间变化预感
市政区和文化区已规划较为完善,旅游区建筑多为历史优 秀建筑受保护,因此空间形式不会做太大改变
人民广场的历史变革说明人民广场产生发展并不是按照西方城 市广场规划建设的基本线索进行的,而是在开始时带有明显的殖民 地痕迹,后来表现出典型的“发展中”状态。 人口波动——时段性的政策导致该地区人口数量波动,,无论 是战争年代外地人口大量涌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职工支援边疆 和知青上山下乡的人口大量迁出,还是七十年代末开始的知青返城 的人口大量迁入,对城市主区环境和面貌的影响非常大。直至现在 该区域认识人口最为复杂的区域,居住环境较差。虽然90年代经过 几次人口外迁市人口密度有所下降,但仍居高不下。人口问题带来 的住房,出行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仍制约着周边城市建设。
D
空间变化缘由和影响
虽然人民广场在建国以后已经做过修整和重新划分,但直至90年代才有 较大规模较正式的改造和建设,包括地下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及几处主要建 筑和广场绿化。广场的使用功能在市政广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文化商业设施, 道路和公交系统有较大调整,成为名符其实的城市中心广场。规划建设主要 针对南侧广场和北侧公园及周边设施。但并没有结构性的重新规划,而是在 原有基础上建设主要建筑。
上海市人民广场空间感悟
上海市人民广场空间感悟上海市人民广场是上海市的中心地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整个广场布局宏大,空间感十分丰富。
无论是站在广场中央,还是漫步在广场周边,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浦江文化特色和现代化城市氛围。
站在上海市人民广场中央,可以感受到宽阔的空间感。
广场中央有一座高耸的纪念碑,周围是开阔的绿地和平坦的地面,这种空间设计让人有一种宽广气势的感觉。
广场四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这种现代都市的繁华景象与广场中央的宁静空旷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现代都市的忙碌和广场中央的宁静相得益彰。
站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享受到现代都市的繁华和忙碌,也能够感受到闹市中的一丝宁静和清净。
在广场的周边,可以感受到多样的空间体验。
广场的周边布满了各种商业建筑、购物中心和文化景点,这些建筑在空间布局上各具特色,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不同的空间体验。
从高楼大厦的现代外观到古典建筑的历史沧桑,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与融合。
广场周围还有许多街道和小巷,这些地方虽然空间狭小,但却能让人们感受到别样的文化氛围。
在这些小巷中,人们可以享受到传统的上海美食和老城厢的风情,感受到另一种空间的魅力。
在人民广场附近的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等文化场所,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空间感受。
在博物馆内,人们可以感受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在大剧院里,人们可以感受到现代文化艺术的魅力。
这些文化场所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空间感受,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城市文化的底蕴和艺术的魅力。
上海市人民广场是一个空间感很丰富的地方。
站在广场中央,人们可以感受到宽广和宁静;走在广场周边,人们可以感受到多样的空间体验;而在广场附近的文化场所,人们可以感受到城市文化的魅力和艺术的魅力。
这些空间感受让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享受城市的现代化,也能够感受到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上海市人民广场的空间感悟,不仅是对城市空间的感受,也是对城市文化的感悟,是对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的感悟。
地下公共空间的寻路实验和空间导向研究_以上海市人民广场为例
RESEARCHES IN DESIGN1 地下公共空间寻路研究的必要性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开发逐步得到重视。
地下公共空间往往比较封闭,没有外部形态,缺少自然元素。
人在地下空间中容易失去方向感,迷路、迷向的可能性较大,也容易产生压迫、紧张、恐慌等心理感受。
这使人们在地下空间中感到不安全,产生一种压抑、恐慌和紧张的感觉。
在遇到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还有可能带来疏散的混乱,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
而功能交混的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中遇到迷路可能性也大大增加,这对人们的空间认知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寻路研究应是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中需要考虑的一部分内容,舒适的地下公共空间应是一个良好的寻路系统,成功的寻路设计对于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塑造也具有促进作用。
随着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开发,有必要从人的行为入手对它进行空间认知和寻路方面的研究。
目前国内地下公共空间中人们的空间认知、寻路和行为研究很不充分, 寻路设计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拓展。
2 空间认知和寻路广义的空间认知是指一系列空间问题的解决,如在行进中测定位置、察觉街道系统、寻路、选择指路信息、定向等。
[1]作为空间认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寻路指到达目的地的过程。
Arthur和Passini(1992)认为寻路就是到达空间目的地的能力。
[2]成功的寻路过程包括知道你在哪,知道你的目的地所在,清楚并可以按照最佳路径抵达目的地,能够在到达之前认出目的地,而且可以倒转这一过程找到回去的路。
失败的寻路结果是方向感的丧失,人们在场所周围徘徊却找不到路,最严重的后果是火灾中人们无法找到逃生的路和出口以至于失去财产和生命。
地下公共空间的寻路实验和空间导向研究——以上海市人民广场为例米佳徐磊青汤众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收稿日期:2007-04-16摘要/ 通过现场调研,调查一定数量的被试在有明确标识引导和没有明确标识引导下人们的寻路行为,试图了解空间认知特点、空间特征差异的作用、方向感与转弯次数的关系等。
市民生活视角下的城市地铁站地下空间设计——以上海人民广场站为例
市民生活视角下的城市地铁站地下空间设计——以上海人民广场站为例刘力;徐蕾【摘要】地铁站作为城市、市民和地铁交通的连接点,是人们乘坐地铁的必经之地,而地铁站地下空间已经成为市民日常出行和生活的场所之一.文章针对城市大型地铁交通枢纽站,调研市民在地铁站地下空间中的不同行为类型,以人群行为和物质空间的构成与关系为研究主线,探讨交通人流影响下的地下生活空间设计,提出在满足交通和安全的基本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定位与设计,扩大非付费空间所占的比例,以及充实多元复合的功能设施等方式,提升和完善地铁站地下生活空间的设计和建设.【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8(000)010【总页数】2页(P172-173)【关键词】生活空间;地铁站地下空间;人流;行为类型【作者】刘力;徐蕾【作者单位】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引言纵观国内外发达城市,都面临着人口、交通、资源等等问题,在城市空间急剧膨胀的压力下,向地下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解决途径,也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根据中国各地方政府的规划,中国将于2020年有超过40个城市拥有地铁系统,在面对城市化进程和城市交通问题以及城市更新发展的诉求时,地铁的建设已经成为解决城市诸多问题的重要方式。
1 地铁站地下空间与市民生活毫无疑问,地下空间逐渐成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铁站是联系地铁与城市、市民的连接点,随着中国城市地铁快速建设的浪潮,地铁站在城市中不断植入,激发了周边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建设,依托地铁站开发和建设的地下空间也成为城市空间中非常具有活力的部分。
伴随着城市中地铁的建设并逐渐形成网络,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地铁作为出行工具。
而地铁站域的地下空间是联系地铁站点与周边区域、周边建筑的纽带,更是城市地上、地下空间整合设计中的触媒通道。
作为出入地铁站台的必经之路,它往往集聚了大量的人流,同时部分人群会较为固定,不受气候与非人行交通的干扰,尤其是在部分大型换乘站,经过精心的场所设计,已经成为市民出行过程中重要的生活空间。
论公共空间导向标识设计——以上海地铁站一号线为例--室内设计-毕业论文
论公共空间导向标识设计——以上海地铁一号线为例摘要公共空间中的导向标识系统是沟通人与空间重要媒介。
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拥堵,21世纪已经成为以大力发展地下交通为主要的交通方式,这就要求城市地铁的导向标识系统要更加完善,否则无法给人们带来便利,甚至会影响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本文以上海地铁一号线为例,对地铁站中的导向标识的概念,设计理论,设计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论述,试图通过分析上海地铁一号线标识系统的研究,来探析标识系统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的状况。
以期让上海地铁一号线的导向系统更加完善,也能切实让市民感受到其独特的风格特色,满足市民的需求,维护上海的整体形象。
【关键词】地铁;导向标识;系统设计;人性化Discussi on the design of public space oriented——Taking Shanghai Metro Line 1 as an example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ul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has always been a symbol of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Planning, public art environment presents, people on the pursuit of the visual world highly embodies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level of a region. This paper from the Suqian municipal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in city public art design. The city public art design for the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mage styl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not only carries the history of human civilization, but also improve the urban public environment, highlight the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pirit of the times.【Key words】Metro; guide sign; system design; humanization目录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特殊环境下地铁车站设计———上海市轨道交通8号线人民广场站结构设计
摘要概括介绍轨道交通 8号线人民广场站结构设计特点,探讨邻近运营车站边进行深基坑设计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以及对构筑物所采取的保护性措施。
关键词地下连续墙位移控制保护措施1 车站概况上海市轨道交通8号线人民广场车站位于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的西藏中路上,界于南京西路与人民大道之间,紧贴1号线人民广场站,平行换乘,并能够与2号线人民公园站换乘。
人民广场站为地下二层岛式站,设有3个盾构工作井,其中北端头井紧贴1号线人民广场站北端头井,与2号线区间圆隧道相距约11m;南端头井位于人民大道与西藏中路交叉口上。
本车站为地下二层四跨结构,车站总长约为360m,宽约25~32m。
站台中心处底板埋深约为13.5m,车站顶板覆土约为1.0m。
由于运营需要,站内设置一条存车线。
车站埋置于饱和淤泥质软土层中,车站总平面图见图1。
本车站周围环境保护要求较高,东侧为西藏中路,南侧为人民大道,北侧为运营中2号线区间隧道,西侧为运营中1号线人民广场车站,施工时必须确保1号线的正常运营。
同时由于原1号线采用800厚单层地下连续墙侧墙,且墙缝接头采用的是普通锁口管接头,车站纵向刚度相对较差,且地下墙接头承受变形能力也较弱。
根据车站的使用功能及周围环境的情况,在车站位置选择时将两座车站紧贴平行设置,线路布置紧凑,换乘路线最短。
由于两座车站共用同一侧墙,在设计中必须考虑降低工程实施期间对西藏路和人民广场地区环境影响 ,尤其施工期间必须保证1号线人民广场车站的安全正常运营。
同时也必须考虑在车站建成后可能给原1号线车站带来的不利影响,故本车站设计和施工难度都较大。
现该车站土建结构已完成,情况良好,确保了1号线人民广场站的正常运营并最大程度减小了对西藏路和人民广场地区环境影响。
本文将车站结构设计情况以及对原1号线人民广场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性保护措施作一概括介绍。
2 车站范围内工程地质概述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车站范围内主要土层有②粉质粘土、③淤泥质粉质粘土、④淤泥质粘土、⑤1粘土、⑤3.4粉质粘土、⑦2层粉细砂。
地铁站中标识布置特征对寻路效率影响的虚拟研究
AJ ACDEMIC ARTICAL ISSUE实验组1“+”模式A1+通道:总长约200m,相同导向性标识牌9个,最小可选间距20m,最大200mA2+通道:总长约50m,导向性标识1个,距通道入口40m处有一辅助性导向标识,最小可选间距20m,最大50mB1+通道:总长约300m,导向性标识牌14个,最小可选间距15m,最大300m。
C2+通道:总长约100m,导向性标志牌9个,最小可选间距10m,最大可选间距100m。
A1+A2+B1+C2+实验组2“-”模式A1-A2-B1-C2-3 PLAY+组路线叠加示意(左),PLAY-组路线叠加示意(右)1 两个实验组的任务流线2 用“3DVEGA PRIME视景开发平台”制作出的虚拟实验场景(场景中标识牌未被被试人员点击时显示为模糊形态,被鼠标点击后才显示相应标识信息)AJ ACDEMIC ARTICAL ISSUE转折处的标识牌点击次数最多,足见其关键性。
在A1+场景中点击次数最多为:A1-17、A1-24、A1-36,在A2+场景中点击次数最多为:A2-35、A2-39。
在“play -”场景中,刚刚进入时视线所及面向的标识牌点击次数最多,足见其关键性。
在A1-场景中点击次数最多为:A1-17、A1-24,在A2-场景中点击次数最多为:A2-35。
在PLAY-场景中各个换乘通道入口处用线路色设置了醒目的换乘线路提示牌,转折处由于增设线路换乘标识色而降低标识牌点击率。
2) 由点击频率最高的60%~80%及80%~100%的数据可看出,入口、转折及出口3处的标识牌对游客起最重要的指导作用。
3) 面向行进方向的标识牌相对反向及侧向的标识牌作用重要很多(在近处没有正向标识牌的情况中,侧向标识牌作用突出)。
3.3 各实验场景被试走完的时间从被试走完场景所用的时间可看出:1) 从大厅的数据分析来看,线路标识色的设置将降低标识牌的点击率,有助于提高游客的行进速度。
上海人民广场的组织结构
上海人民广场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是指对于工作任务如何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
组织结构是表明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框架”。
组织结构是组织的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
组织结构是组织在职、责、权方面的动态结构体系,其本质是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种分工协作体系,组织结构必须随着组织的重大战略调整而调整。
管理者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正确考虑6个关键因素:工作专业化、部门化、命令链、控制跨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
上海人民广场位于上海黄浦区,成形于上海开埠以后,原来称上海跑马厅,是当时上层社会举行赛马等活动的场所。
广义上的人民广场主要是由一个开放式的广场、人民公园以及周边一些文化、旅游、商业建筑等组成。
人民广场是上海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交通枢纽、旅游中心,也是上海最为重要的地标之一。
人民广场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过去作为全市人民游行集会的场所,可容纳120多万人。
人民广场是上海的地理中心。
1950年11月,为了统一上海的平面坐标系统,当时的上海市地政局对全市进行了测量。
测量以国际饭店楼顶中心旗杆为原点,由此确定了上海城市平面坐标体系。
以上海为起点的312、318、320三条国家级干线公路(即“国道”),都将人民广场作为“0“公里起始处,这里也是204国道的终止点。
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改造人民广场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人民广场综合改造工程,从1988年5月地铁站开工以来,经过六年多的建设,于国庆45周年前夕向上海人民展露新姿。
改造后的人民广场已成为融文化、绿化、美化为一体跨世纪的上海政治文化中心。
现在的人民广场和人民公园在解放前却是远近闻名的跑马厅。
1861年,当时跑马总会的董事,英国人霍格勾结英国驻沪领事向上海道台提出,要求划出一圈土地作为跑马的跑道。
上海人民广场地铁站空间形态及其人流交通组织的调查与研究
i ow fangem en d t el i hp bet tf sl af tan he r at ons i ween f hem .Fom nv t r i esi gat d an s ft t i i can be i an yl o he sat on e on t , con u clded: 1 he pasenge ̄ i ie t )t s ncl o n choo e t e i hch ar cl ert heide tn i s h ext w i e os o t r s siat on;2) 1way f 一 ow Sm o e efci cy t an 2w ay’ i l i r f en h - i Sn w r gem en , pe al n t nt i pace aran t es ci l i he i er s y or
K o d P eyW r s eopl Ss e’ quar ub es waysat n. pat o t i S o i f al
. l a ̄ gem en Fow an f
1 研 究 目的和 意 义
上 海 市 目前 已形 成 由1 条线 路 、2 2 1 8 座车 站 和 运 营里 程 达 4 0 m 的 “ 盖 中 心城 区、 连 接 2k 覆 市郊 新城 、贯 通 重要枢 纽 ”的城 市轨 道 交通 网络 系统 。 轨道 交 通现 日均客 流 量约 达4 8 7 万人 次 ,
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换乘状况有所考虑,合理组织人流,而不是事后通过设置栏杆对人流交 通进行组织;⑤在验票口处预 留的缓冲区域可根据推算相对应的 出口的人流量获得
合 适 的大 小和尺 寸 。 ・
关冀 词
人 民 广场地铁 站
上海市人民广场空间感悟
上海市人民广场空间感悟
上海市人民广场是上海市的地标和城市中心。
它是一个广场,周围被高楼大厦、商场和公园包围着。
我来到这里时,感觉到了一种空间感悟,深深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历史和未来。
广场上有许多高楼大厦,其中最高的是上海中心大厦。
这座大厦高达632米,是中国最高的建筑物之一。
在广场上,我不由自主地抬头仰望着这座高楼大厦,感觉到它的震撼和崇高。
这座大厦的建造代表着上海城市的发展和进步,也是中国的自豪。
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商场和购物中心,吸引着大量的消费者和游客。
这些商场都有着先进的设施和舒适的环境,给人一种高品质的消费感受。
在这些商场里,可以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和奢侈品,体验到现代消费文化的魅力。
除了商场和高楼大厦,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公共设施和公园,如上海美术馆、人民公园和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等。
这些公共设施向游客展示了上海的文化和历史,深深吸引着那些想要了解上海城市的游客。
在这里,可以看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领略地道的上海文化风情。
总的来说,上海市人民广场呈现出来的是一个现代、繁荣、多元和开放的城市形象。
这个广场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商业投资,不断发展和提升着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文化和历史,了解到它的未来发展。
上海市人民广场地铁站空间环境中标识系统的调查与分析
Ub nP ni G mes Ln s p a l n g・ a n ad c e r a n a
上海市人民广场地铁站空间环境中标识系统 的调 查与分析
I v s i a i n Si y t m o e e t i n a e n e tg ton o gn S s e f r P d s ra t P opl S S a e Su wa t ton i e qu r b y S a i n S a gh i h n a
复杂化 殛功 能复合化 方向发展 .其 空间内部 的寻 路也更 加困难 ,停顿 、徘徊 、迷路 等现象经 常发
生 , 别是在 紧急情 况下 ( 火灾 } 特 如 ,地铁 站一 方面存 在空 间拱小 的制约 ,另一方面 有着^流 景 大, ^ 密集 的特点 ,对安 全疏散和 寻路提 出7 更高 的要求。
李 睿 秦丹尼
L i 0l 丌
R DC N l i A
中 田分 熹 号 T 4 U2 g 2
文献 标 识码 B
1 研究背矗
要 的变 通 方式
发 展,一 方面 ,其所包 含的交通 方式由 单一性向
综 合性 、枢纽化 转变 另一方面 ,站点 的功能由 单 一的 交通 服 务建 筑向 与周 边建 筑设 施相 互联
民最主要 的交通 出行 方式。
sctsqu desr n s n s t t u o of J pe ti i ys o g em n P opl’ i e e ss or u qu sbwoysa in o e ft swel h pr lm s o l te obe os f te o e m pr e e u ur r r i h m ov m ntsgge t sor 1o si e o5 on
上海市人民广场空间感悟
上海市人民广场空间感悟
上海市人民广场是上海最繁华的地区之一,每天都吸引着无数的人们前来观赏和游玩。
站在这个繁忙的广场,我被周围的空间所深深吸引,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氛围和能量。
人民广场又给我带来了宽广的空间感。
尽管人民广场在横向空间上有限,但纵向空间
却是开阔无边。
当我仰望着广场中央的高塔和悬空的广告牌时,仿佛能够看到整个上海的
壮丽景象。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辽阔和开放。
人民广场展示着这座城市的
现代化和繁荣,给人一种豪迈和自由的感觉。
站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人与空间之间的互动
和融合,感受到了城市发展的力量和活力。
人民广场还给我带来了一种社交的空间感。
广场上的人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的在商谈,有的在休闲,有的在运动。
无论是商务人士、学生、游客还是居民,他们都在这个共同的
空间中交流和互动。
人民广场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集中展示窗口,各种活动和表演随处可见,让人充分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生机和活力。
人们在这个空间中交流、互动,从而形成
了一种社交的空间感。
人民广场不仅代表了城市的繁华和发展,也代表了人们彼此之间的
连接和互动。
中国地铁标识系统设计分析
中国地铁标识系统设计分析作者:王琦来源:《艺海》2009年第03期地铁的标识系统设计是完善地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乘客无效停留时间,对轨道交通功能的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对中国地铁标识系统设计做了一些调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对中国地铁的标识系统设计作一些分析:一、地铁标识系统设计标识是人类社会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非语言传达而以视觉图形及文字传达信息的工具,以为公众提供区别,辨认彼此事物,起到示意、指示、识别、警告、甚至命令的作用。
标识比语言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拥有更大的信息量,并能更迅速、更准确、更强烈地传达信息。
地铁标识系统设计就是针对地铁交通系统设计的标识设计,根本任务在于建立一套合理的视觉导向系统,并且提供统一的视觉形象和视觉符号,方便乘客出行。
根本目的就在于为乘客提供及时、合理的信息,通过可视化的文字、图形符号合理呈现在多个空间或者复杂相互转换的地方,明确标识出每个空间的身份,让观众无论身处何处,都能知道自己所在空间的名称,不至于使观众如闯迷宫。
当然,标识系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定的符号性。
二、地铁标识系统设计的主要构成元素地铁标识系统主要由图形、文字、色彩以及空间环境构成。
地铁标识系统图形又包括:地铁标志图形、指向标志图形、提示标志图形、引导标志图形、线路标识图形、咨询标识图形、禁止标志图形、服务图形等。
(一)地铁标识系统——图形1、地铁标志图形地铁标志图形在整个地铁识别系统中处于核心,地铁标志图形作为城市地铁的形象和符号,出现在城市每个角落。
城市地铁的标志图形从侧面展示了城市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同时也是城市实力的一种展示。
中国城市地铁标志设计的主要设计思路:北京地铁标志整个外形“G”代表北京地铁隧道,内部形态“D”代表地铁列车;上海地铁标志外形的“S”代表shang hai,里面“M”代表Metro(铁路);广州地铁标志的设计思路是:羊城拼音“Yangcheng的“Y”缩写,反映广州市徽“山羊”的图形,是一个抽象的“山羊”,具有明显的羊城地域特征,还有两条不断延伸的铁轨,体现了轨道行业的属性。
上海地铁系统调研
上海地铁系统调研一、视觉显示设计1、地铁一号线车厢内置路线图、地铁一号线车厢内置路线图可归类为标志设计范畴,符合视觉显示设计基本原则。
1:易理解:直接使用文字编码显示站台名称,兼用符号,形状编码,以三角形显示列车行驶方向。
2:清晰醒目:文字编码形-基分明,边界明显,兼具闭合性,简明性,整体性。
3:标志位于接近车顶的较高位置,可扩大视野,防遮挡。
4:对可换乘路线站台,使用颜色与形状的兼容性符合编码,提高醒目性。
不足:不具时效性,无法实时显示地铁位于哪个站台,建议改换LED显示路线(注:四号线等已应用),使用视敏度较高的红光做显示,到站时灯光闪烁,属于符合编码中亮度与文字(字母)两种代码的间接兼容,清晰醒目。
2、站台提示牌、包含一号线在内的主隧道地铁路线,站台提示牌具有单向可见性,即仅站位窗口便于观察,高峰时段近隧道窗口有很高几率无法获得站台牌视野,建议在隧道面墙壁加装光电显示站台牌,以与黑暗背景辨析度高的红光进行提示为佳。
(地铁站内广告,可用于显示站点;其他站点也可设置此类显示站台牌)3、进站口指示某些站点标识度不够,难以找到进站口,也很容易坐错方向。
如一号线外环路开往莘庄方向就很难找到进站口。
建议:在地铁进站口采用显眼的红色标识表明进站口。
二、听觉显示设计听觉显示系统具有全方位,迫听性,穿透性几大优势,不受照明条件限制十分符合频繁进出隧道照明不稳定的地铁系统。
1:听觉显示的信号强度问题,经亲身测试,当周围噪声环境变化时,信号源强度基本无变化,在高峰时段,噪声环境较强,出现明显的声音掩蔽效应,声信号可辨识度变低,建议使用传感系统结合模拟放大电路自动调节信号强度,以保证信号强度总高于掩蔽阀值5-11db。
2:言语可懂度问题,站台提示时有开门方向提示,英文提示中为:doors open on the right/left,仅结尾词不同,且right与left结尾音相同,均为t,且信号源原声轻度left,有同韵词混音可能,噪声环境下概率更高,建议:可考虑重新录音,分别用男女音表示开门方向为左右;而且每一个音节都选择重读,增大left与right 的区分度。
轨道交通站域公共空间功能研究——以上海人民广场站为例
轨道交通站域公共空间功能研究——以上海人民广场站为例宋丽峰;林涛
【期刊名称】《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9(038)005
【摘要】轨道交通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运营形式,其站域必须具备公共交通的服务功能;轨道交通每天都有很大的客流量,而且其站域是与外界联系的唯一纽带,因此轨道交通站域会承担一定的文化功能;由轨道交通的运营模式及其特性所决定了轨道交通站域公共空间必须具备商业功能.将上海人民广场站域分为内部节点圈层和外部场圈层两个空间,并分别从3个功能的角度分析了人民广场两个圈层的公共空间.探讨了轨道交通站域的公共空间对改善轨道交通周围环境以及传达城市文化底蕴方面应起到的作用.
【总页数】9页(P522-530)
【作者】宋丽峰;林涛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200234;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2002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121;K902
【相关文献】
1.轨道交通站域商业空间使用绩效的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以上海核心城区10个站域为例 [J], 袁铭;庄宇;朱晓静
2.城市轨道交通站域公共空间重塑——以巴黎雷阿勒改造项目为例 [J], 牛韶斐;沈中伟
3.城市轨道交通站出入口公共空间功能的研究--以天津为例 [J], 丁芮
4.面向轨道交通站域协同发展的交通可达与空间使用绩效关系评价——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 [J], 张灵珠;庄宇;叶宇
5.基于多源大数据的轨道交通站域街道品质多维评价分析
——以成都市三环内地铁站域街道为例 [J], 胡昂;郭仲薇;牛韶斐;李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班社会《地铁里的标志》教案及反思
中班社会《地铁里的标志》教案及反思中班社会《地铁里的标志》教案及反思1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轨道交通图,学习统计出相应的站数。
2、通过活动,体验地铁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轨道交通图PPT;上海风景图若干(马戏城、上海南站、中国馆、东方明珠、人民广场);小兔、小猴、长颈鹿图片;数卡、幼儿操作底版每人一份活动过程:一、引趣——说说坐地铁的好处1、出示标志,这是什么标志?你坐过几号线?为什么要坐地铁?2、出租车也不慢为什么要坐地铁?还有什么原因要坐地铁?小结:坐地铁不堵车、又环保,能很快到你想去的地方,即便捷又环保。
二、讨论1、这是什么?(轨道交通图)一共有几条线?有几号线?除了数字还有什方法能区分这些轨道交通?2、一个个小圆圈是什么意思?(站头)交叉的地方也有,可是和它们不一样的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换乘?(小小圈是停下来的站,大大圈表示换乘站。
)3、是不是所有交叉地方都是换乘站?你们知道离我们幼儿园最近的地铁站叫什么名称?4、我知道你们都坐过地铁,现在我就要考考你们,上海有许多有名建筑,除了我们居住的地方以外,还有很多景点。
这是什么地方?(出示图片)坐几号线可以到?5、现在我要坐地铁逛上海,我从这站上车,去东方明珠,要坐几号线?坐几站?出发的第一个圆圈要数吗?6、第一站是出发的不数,谁来重新数一遍?现在我把它记录下来,坐地铁2号线用数字几表示?坐7站用数字7表示三、操作1、现在我有几位朋友也要逛了,第一位从这里出发(这是几号线)目的地到上海南站,能直接到吗?要换乘几号线?(7——3)要坐8站?还可以怎么换乘?(7——1)坐6站,哪个比较快呢?小结:如果你想早点到那个地方,数数哪个站少就能更快的去你想去的地方了。
2、我去上海南站接朋友了,它们是谁?(出示图片:长颈鹿、小猴、小兔)3、它们都想去同一个地方就是中华艺术宫,它们从不同站上了车,这些地铁都能帮助他们到达目的地吗?请你们帮他们想想办法好吗?4、帮助长颈鹿的怎么坐?(7号线直接到坐9站,不用换乘真的很方便,可以直接到)5、小猴呢?1——7坐6站,2——7怎么坐?怎么换?哪个比较方便呢?6、小兔呢?3——7坐13站,还可以怎么换?3——1——7小结:每个人的经验不同,想法也不一样,只要能到目的地,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