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35四书大全论语集注大全卷一

合集下载

论语集解(一)

论语集解(一)

论语集解(一)论语集解[魏]何晏等撰(元盱郡覆宋本中华民国二十年故宫博物院影印)论语序叙曰:汉中垒校尉刘向(校,户教反;向,舒尚反。

)言:《鲁论语》二十篇,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也。

大子大傅夏侯胜、(大,并音泰。

)前将军萧望之、丞相韦贤及子玄成等传之。

《齐论语》二十二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颇多於《鲁论》。

琅邪王卿及胶东庸生、昌邑中尉王吉皆以教授。

故有《鲁论》、有《齐论》。

鲁共王时,尝欲以孔子宅为宫,坏,得《古文论语》。

(坏,音怪。

)《齐论》有《问王》、《知道》,多於《鲁论》二篇。

《古论》亦无此二篇,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以为一篇,有两《子张》,凡二十一篇,篇次不与《齐》、《鲁论》同。

安昌侯张禹本受《鲁论》,兼讲《齐》说,善者从之,号曰“张侯《论》”,为世所贵,包氏、周氏《章句》出焉。

《古论》唯博士孔安国为之训解,而世不传,至顺帝时,南郡大守马融亦为之训说。

汉末,大司农郑玄就《鲁论》篇章考之《齐》、《古》,为之注。

近故司空陈群、太常王肃、博士周生烈皆为《义说》。

【凤麟按:宋邢昺疏:“周生烈,燉煌人,《七录》云:字文逸,本姓唐,魏博士、侍中。

”】前世传授师说,虽有异同,不为训解。

中间为之训解,至于今多矣。

所见不同,互有得失。

今集诸家之善,记其姓名;有不安者,颇为改《易》,名曰《论语集解》。

光禄大夫关内侯臣孙邕、光禄大夫臣郑冲、散骑常侍中领军安乡亭侯臣曹羲、侍中臣荀顗、尚书驸马都尉关内侯臣何晏等上。

【凤麟按:《晋书》列传第三《郑冲传》:“初,冲与孙邕、曹羲、荀顗、何晏共集《论语》诸家训注之善者,记其姓名,因从其义,有不安者辄改易之,名曰《论语集解》。

成,奏之魏朝,于今传焉。

”则《论语集解》又非何氏一人之力也。

其《序》末已自标明,而今人独归功于何,以其驸马官贵欤?〇此为天禄琳琅丛书第一集,前有序目,今略。

今以清刘宝楠《论语正义》(同治陈立刊本)作校。

】——盱郡重刊廖氏善本——注者传略[孔安国]《史记·孔子世家》:“忠生武,武生延年及安国。

《论语》全文带拼音有注释(完整版)

《论语》全文带拼音有注释(完整版)

论语全文目录xuéér dì yī学而第一wéi zhèng dìèr为政第二bā yì dì sān八佾第三lǐ rén dì sì里仁第四gōng yě cháng dì wǔ公冶长第五yōng yě dì liù雍也第六shùér dì qī述而第七tài bó dì bā泰伯第八zǐ hǎn dì jiǔ子罕第九xiāng dǎng dì shí乡党第十xiān jìn dì shíyī先进第十一 yán yuān dì shíèr 颜渊第十二zǐ lù dì shí sān子路第十三xiàn wèn dì shí sì宪问第十四wèi líng gōng dì shí wǔ 卫灵公第十五jì shì dì shí liù季氏第十六yáng huò dì shí qī 阳货第十七wēi zǐ dì shí bā微子第十八zǐ zhāng dì shí jiǔ子张第十九yáo yuē dìèr shí尧曰第二十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集注 部分翻译(一)

《论语》集注  部分翻译(一)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回也不愚!”孔子说:“我整天与颜回谈学问,他在听的过程中毫无阻碍,非常顺畅,不问一句话,好象一个愚人。

回去之后,我省察他私下的言行,足以发挥所闻的义理。

颜回其实不傻啊!”➢回,孔子弟子,姓颜。

字子渊。

不违者,意不相背,有听受而无问难也。

不违:就是毫无阻碍之意;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只是听取和接受,而不会拿出一些话来反驳,或者是故意提出问题来刁难老师,或者是考考老师,他没有那种心,完全是顺受,顺畅无碍。

➢私,谓燕居独处,非进见请问之时。

发,谓发明所言之理。

「私,谓燕居独处,非进见请问之时」:就是他独处的时候,他没有来上课,他回家了,这是燕居。

自己一个人在,他独处,这是讲他在私的时候,私下里,并不是向老师请问问题学习的时候。

「发,谓发明所言之理」。

也就是他能把孔子的教诲发明出来,把老师讲的义理发挥出来。

➢愚闻之师曰:“颜子深潜纯粹,其于圣人体段已具。

其闻夫子之言,默识心融,触处洞然,自有条理。

愚闻之师:我听我的老师说(延平先生李侗)颜子深潜纯粹,其于圣人体段已具:颜回能做到深潜纯粹,他内心的涵养功深,没有其它杂念;体段已具 : 圣人的行为模范, 已经具备其闻夫子之言:他在听孔子讲课(教诲)的时候默识心融,触处洞然,自有条理:把它记在心里去消化,反复在思惟老师讲的义理,慢慢的把它融化在内心,成为自己的观念。

运用起来,在日常生活中,处世待人接物,立刻就能想到用老师讲的教诲,对于眼前的境界洞然明白,能够很条理的分析、运用圣贤之道。

➢故终日言,但见其不违如愚人而已。

及退省其私,则见其日用动静语默之间,皆足以发明夫子之道,坦然由之而无疑,然后知其不愚也。

”虽然平时看他,老师讲的,他完全接受,像愚人一样他,但是回家,自学反省、跟同学交往,处世待人接物的时候,在日用平常,动静语默之间,全都是把孔夫子的教诲落实了,发扬,明(理解,清楚)夫子之道。

用得非常的自然,并没有造作,然后就可以知道他并不愚蠢。

论语正义卷一1~5

论语正义卷一1~5

論語正義卷一學而第一正義曰:釋文及皇、邢疏本皆有此題。

邢疏云:“自此至堯曰是魯論語二十篇之名及第次也。

當弟子論撰之時,以論語爲此書之大名,學而以下,爲當篇之小目。

第,順次也;一,數之始也。

言此篇於次當一也。

”案:古人以漆書竹簡約當一篇,即爲編列,以韋束之。

故孔子讀易,韋編三絕。

當孔子時,諸弟子撰記言行,各自成篇,不出一人之手,故有一語而前後篇再出也。

毛詩序疏引說文:“第,次也,從竹。

”今本說文脫。

“弟”字下云:“韋束之次弟也。

從古字之象。

”疑“弟”指韋束之次言,“第”則指竹簡言。

釋名釋書契云:“稱題亦有第,因其第次也。

”後漢安帝紀李賢注:“第謂有甲乙之次第。

”集解正義曰:陸德明經典釋文載論語舊題,止“集解”二字。

在學而第一之下。

自注:“一本作何晏集解。

”一本必六朝時人改題。

誤以集解爲何晏一人作也。

然釋文雖仍舊題,而云“何晏集孔安國”云云,其文兩見,則亦爲後世之誤說所惑也。

凡十六章正義曰:釋文舊有此題,其所據即集解本。

今皇、邢疏無凡幾章之題者,當由所見本已刪之也。

漢石經則每卷後有此題。

蓋昔章句家所記之數。

統計釋文各篇四百九十二章,趙岐孟子篇敘曰:“論四百八十六章”,較釋文少六章。

然釋文先進篇二十三章,依集解宜爲二十四章。

衛靈篇四十九章,依集解實爲四十三章。

又陽貨篇二十四章,漢石經作卄六章。

凡皆所據本異,故多寡迥殊。

今但依釋文以存集解之舊,其有離合錯誤,各記當篇之下。

至後世分析移併之故,言人人殊,既由臆造,則皆略焉。

又趙岐言章次大小各當其事,無所法也,明謂論語章次依事類敘,無所取法,與孟子篇章迥殊。

而皇疏妄有聯貫,翟氏灝考異已言其誤。

後之學者,亦有兹失,既非理所可取,則皆删佚,不敢更箸其說焉。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注】馬曰:“子者,男子之通稱,謂孔子也。

”王曰:“時者,學者以時誦習之。

誦習以時,學無廢業,所以爲說懌。

”正義曰:“曰”者,皇疏引說文云:“開口吐舌謂之爲曰。

”邢疏引說文云:“曰,也。

四书章句集注

四书章句集注

四書章句集注大學章句序大學之書,古之大學所以教人之法也。

蓋自天降生民,則既莫不與之以仁義禮智之性矣。

然其氣質之稟或不能齊,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

一有聰明睿智能盡其性者出於其閒,則天必命之以為億兆之君師,使之治而教之,以復其性。

此伏羲、神農、黃帝、堯、舜,所以繼天立極,而司徒之職、典樂之官所由設也。

三代之隆,其法寖備,然後王宮、國都以及閭巷,莫不有學。

人生八歲,則自王公以下,至於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學,而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則自天子之元子、眾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與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學,而教之以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此又學校之教、大小之節所以分也。

夫以學校之設,其廣如此,教之之術,其次第節目之詳又如此,而其所以為教,則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餘,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倫之外,是以當世之人無不學。

其學焉者,無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職分之所當為,而各俛焉以盡其力。

此古昔盛時所以治隆於上,俗美於下,而非後世之所能及也!及周之衰,賢聖之君不作,學校之政不修,教化陵夷,風俗頹敗,時則有若孔子之聖,而不得君師之位以行其政教,於是獨取先王之法,誦而傳之以詔後世。

若曲禮、少儀、內則、弟子職諸篇,固小學之支流餘裔,而此篇者,則因小學之成功,以著大學之明法,外有以極其規模之大,而內有以盡其節目之詳者也。

三千之徒,蓋莫不聞其說,而曾氏之傳獨得其宗,於是作為傳義,以發其意。

及孟子沒而其傳泯焉,則其書雖存,而知者鮮矣!自是以來,俗儒記誦詞章之習,其功倍於小學而無用;異端虛無寂滅之教,其高過於大學而無實。

其他權謀術數,一切以就功名之說,與夫百家眾技之流,所以惑世誣民、充塞仁義者,又紛然雜出乎其閒。

使其君子不幸而不得聞大道之要,其小人不幸而不得蒙至治之澤,晦盲否塞,反覆沈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壞亂極矣!天運循環,無往不復。

宋德隆盛,治教休明。

於是河南程氏兩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傳。

四书章句集注原文简体字

四书章句集注原文简体字

四书章句集注原文简体字
大学之道,在明显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尔后有定,定尔后能静,静尔后能安,安尔后能虑,虑尔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第一章)
古之欲明显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修,身修尔后齐家,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

(第二章)
物格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修,身修尔后齐家,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

(第二章)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第三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腐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
谦。

(第三章)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第三章)君子
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三章)
君子有诸已尔后求诸人,无诸已尔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第十一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第十二章)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第十四章)
善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第十六章)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第十六章)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第十七章)。

四书之《论语》原文 译文

四书之《论语》原文 译文

论语目录《论语》简介学而第一学而第一,儒雅的君子风孝弟是实行仁道的根本花言巧语的人没有仁德度一日数次的反省功夫做人第一,学问第二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人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孝道可使民风淳朴温良恭俭让的风范继承父亲的遗志和与礼的辩证法怎样才算是好学?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境界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道德与政治为政第二诗与政治德治与法治人生的历程和滋味养生送死,孝不违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心是孝道的根本态度不是小问题大智若愚的颜回观察人的方法温故而知新做一个通才不要吹牛皮要团结不要分裂书呆子与空想家异端的问题不要不懂装懂做官的学问提拔正直的干部执政者要以身作则不做官也可以参与政治人不能不讲信用看过去知未来见义不为是胆小鬼是可忍,孰不可忍?仁德是礼乐的前提八佾第三不要铺张浪费温文尔雅的君子之争文献的重要性要有一颗虔诚的心问者不相亏凡事不必苛求理解的困难以心换心的领导艺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既往不咎的宽恕精神尽善尽美的追求领导者要有宽容的肚量里仁第四选一个好的小区居住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础有仁德才能够正确对待他人追求仁德,摈弃邪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从人的过错中识别人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真理读书人不以吃穿为追求天下事无可无不可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心怀唯利是图必然招来怨恨关键在于练好内功一以贯之的恕忠之道义与利的选择用坏人做你的镜子怎样对待父母的过错父母在世,不要远游记住父母的年纪为言过其行而感到羞耻严于律己总不会错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保持一定的距离公冶长第五孔子怎样选女婿?处世的艺术不要耍嘴皮子人贵有自知之明闻一知十的过人才智朽木不可雕也无欲则刚“恕”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政治家的君子之道久而敬之的交友艺术正确对待上台与下台三思而行想得太多了愚不可及的大智慧不念旧恶少怨恨伪君子的丑恶嘴脸豪侠、仁者与圣人之志自我批评的难得圣人与我们有什么不同雍也第六不迁怒,不贰过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该得的不要推辞不要搞“血统论”贵在坚持安贫乐道的典范切勿画地为牢,裹足不前不开后门,不拉关系不自夸,不居功口才可以免祸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正直是立身之本知之、好之与乐之因材施教,不要对牛谈琴有耕耘才有收获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君子可折不可陷,可欺不可罔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圣与仁的不同境界述而第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圣人的忧虑旷达的个人生活举一反三的教学法不要在丧事中大吃大喝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富可求吗?孔子是不是“发烧友”?富贵如浮云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是天才,敏以求之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要冒充内行闻过则喜节俭总比奢侈好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泰伯第八弃天下如敝屣一切以礼为标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锋芒毕露就是祸任重道远,死而后已是不是愚民政策?德行更比才能重读书不为稻粱谋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人才难得,也不在多子罕第九君子不言利博与专的问题宝剑锋从磨砺出循循善诱的艺术待贾而沽,不藏于椟逝者如斯夫!女色的魅力有多大?进退成败都在自己自强不息的楷模半途而废大有人在后生可畏正确听取他人言语匹夫不可夺志岁寒才知松柏后凋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乡党第十到哪个坡唱哪个歌圣人未能免俗公务活动与私交有别圣人穿不穿时装?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吃饭睡觉不说话先进第十一修身宜早不宜迟人各有所长鬼神生死之间饶饶者易缺不言则已,言必有中谁能升堂入室?过犹不及文人心态的不平对症下药不要盲从上级儒者的“清明上河图”颜渊第十二克己复礼,为仁由己仁的外用说话谨慎就是仁?君子不忧不惧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什么叫“明”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文与质的辩论税收问题爱恨生死的糊涂帐君臣父子,各就各位片言折狱的是与非政府公务员守则君子成人之美上梁不正下梁歪贪欲起盗心风吹草动的统治术闻人与达人先事后得及其它仁者爱人,智者知人交朋友不要自取其辱君子以文会友子路第十三以身作则,吃苦耐劳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名正言顺谁来种田地?学以致用表率的作用知足常乐实行富民政策一言兴邦,一方丧邦近者悦,远者来欲速则不达“直”也有讲究士的标准狂者与狷者恒心的重要性“和”与“同”的根本区别好恶不等于是非君子易事而难说泰而不骄刚毅木讷,近于仁德宪问第十四读书人不要怀恋温柔之情治世和乱世的言行有言者不必有德不要溺爱,不要愚忠贫富都作等闲看什么是完人?恰到好处看人看大节用人之妙大言不惭,为之也难为谁而学?思不出其位胸襟宽广而明察人才的品质更重要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不怨天,不尤人历史车轮不可阻挡知其不可而为之儒学的进修纲要卫灵公第十五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无为而治忠信笃敬走遍天下有道则仕,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言与不言的利和弊杀身以成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卖弄小聪明“名”的情结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不以言举人,不因人废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不忍则乱大谋众恶必察,众好必察有错不改,错上加错与其空想,不如学习君子谋道不谋食得之容易守成难小知与大受民之于仁,甚于水火当仁不让贞而不谅工作在前,享受在后有教无类道不同不相为谋辞达而已季氏第十六且看侵略者的逻辑礼乐征伐自谁出?朋友是有益不是有害?快乐有益不是有害?把握好说话的时机人生三戒该不该有所谓?天才、勤奋者与懒汉君子的九种思虑独善其身与用行舍藏富贵如浮云,美名传千世诗礼传家阳货第十七圣人的虚与委蛇人性的问题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割鸡可不可以用牛刀?仁的五条行为准则磨而不磷,涅而不缁六言六蔽诗的伟大作用不学诗如面壁面立礼乐到底是什么?色厉内荏,穿窬之盗好好先生是偷道德的贼道听途说,德之弃也患得患失,无所不至古今人物毛病谈天何言哉?不屑之教丧期要不要改革?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君子尚义不尚勇君子憎恶什么?女人是不是难处难缠?人过四十万事休?微子第十八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时代的病态孔子为什么要出国?追谁来指点迷津?到底该不该做官?穷达行藏各有志周公用人的经验?子张第十九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见危致命,见得思义君子不屑于雕虫小技能日日月月有进步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百工居肆,君子求学小人文过饰非君子有三变信任是前提大德不逾,小节不拘读书与做官的问题法外有情墙倒众人推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圣人无常师浅者见浅,深者见深圣人不可毁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尧曰第二十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尊五美,屏四恶立身处世的三个支点微子第十八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时代的病态孔子为什么要出国?谁来指点迷津?到底该不该做官?穷达行藏各有志周公用人的经验谈?子张第十九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见危致命,见得思义君子不屑于雕虫小技能日日月月有进步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百工居肆,君子求学小人文过饰非君子有三变信任是前提大德不逾,小节不拘读书与做官的问题法外有情墙倒众人推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圣人无常师浅者见浅,深者见深圣人不可毁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尧曰第二十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尊五美,屏四恶立身处世的三个支点------------------《论语》简介《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全文带拼音(完整版)

《论语》全文带拼音(完整版)

论语全文目录xuéér dìyī学而第一wéi zhèng dìèr为政第二bāyìdìsān八佾第三lǐrén dìsì里仁第四gōng yěcháng dìwǔ公冶长第五yōng yědìliù雍也第六shùér dìqī述而第七tài bódìbā泰伯第八zǐhǎn dìjiǔ子罕第九xiāng dǎng dìshí乡党第十xiān jìn dìshíyī先进第十一yán yuān dìshíèr 颜渊第十二zǐlùdìshísān子路第十三xiàn wèn dìshísì宪问第十四wèi líng gōng dìshíwǔ卫灵公第十五jìshìdìshíliù季氏第十六yáng huòdìshíqī阳货第十七wēi zǐdìshíbā微子第十八zǐzhāng dìshíjiǔ子张第十九yáo yuēdìèr shí尧曰第二十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yuēxuéér shíxízhībùyìyuèhūyǒu péng zìyuǎn fāng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lái búyìlèhūrén bùzhīér búyùn búyìjūn zǐhū来,不亦乐乎。

论语历代注考目录1

论语历代注考目录1
四书释地补1卷续补1卷又续补1卷三续补1卷清樊廷枚
四书解琐言4卷补编1卷清方祖范
四书地理考15卷清王瑬
四书释地辨证2卷清宋翔凤
四书纬4卷清常增
四书说苑11卷首1卷补遗1卷续遗1卷清孙应科
四书辨疑辨1卷清俞樾
清经解续编
羣經義證,武億羣經平議,兪樾
九經誤字,顧炎武
十三經詁答問,馮登府
經傳小記,劉台拱
鄭氏箋考徴,陳奐
论语历代注考目录
四库,续四库,四库存目,皇清经解,续经解,通志堂经解,清史稿,
四部备要,四部丛刊,丛书集成,续编,新编,
《叢書集成》初編目录
叢書集成初編
商務印書館輯民國二十四至二十七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
經義攷補正十二卷淸翁方綱撰據粤雅堂叢書本排印
通志堂經解目錄淸翁方綱訂據粤雅堂叢書本排印
論語集註箋義三卷,宋,趙悳撰景守山閣叢書本
鄕黨正義,金鶚
四库存目
朱子四書或問小註三十六卷不著撰者清康熙六十一年刻本經部第154冊
朱子四書語類五十二卷(清)周在廷輯清康熙十七年金陵大業堂刻本經部第155冊
四書輯釋四十三卷(元)倪士毅撰(元)程復心章圖(元)王元善通考明初刻本經部第155-156冊
四書輯釋四十三卷(元)王元善通考明初刻本經部第155-156冊
四書也足園初告六卷(明)王宇撰明萬曆四十三年聚星館刻本經部第01輯第07冊--345頁
四書明儒大全精義三十八卷(清)湯傳榘輯清康熙四十四年刻本經部第01輯第08冊--001頁
四書五經字考十一卷(清)毛錫縯輯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經部第01輯第09冊--001頁
十三經拾遺十六卷(清)王朝□撰清嘉慶五年尋孔顏樂處刻本經部第01輯第09冊--131頁
四书待问22卷元肃镒

论语原文(无错版-据四库四书-论语注疏)

论语原文(无错版-据四库四书-论语注疏)

论语学而第一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四书大全 论语集注大全 论语集注序说

四书大全 论语集注大全 论语集注序说

四书大全论语集注大全论语集注序说論語集註序說史記世家曰(新安陳氏曰司馬遷史記有孔子世家朱子纂其要於此)孔子名丘字仲尼(新安陳氏曰孔子父禱於尼丘山而生孔子故以為名若字)其先宋人(孔子六世祖孔父嘉為宋督所殺紇遂遷于魯)父叔梁紇,母顔氏(名徵在)以魯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嵗十一月庚子生孔子於魯昌平鄉郰邑(郰側鳩反○新安倪氏曰孔子之生左氏春秋不書但於哀公十六年夏四月己丑書孔丘卒杜預註魯襄二十二年生至今七十三也公羊穀梁 皆於襄公二十一年書孔子生乃己酉嵗也與史記杜註皆不合)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及長為委吏料量平委吏本作季氏史索隱云一本作委吏與孟子合今從之為司職吏畜蕃息職見周禮牛人讀為樴義與杙同盖繫養犧牲之所此官即孟子所謂乗田(雲峯胡氏曰此以後多用論語證以經證史也此二事論語無所見則證之孟子亦以經證史也○周禮地官司徒上牛人掌養國之公牛以待國之政令凡祭祀共其享牛求牛以授職人而芻之注享牛前祭一日之牛也求牛禱於鬼神祈求福之牛也職讀為樴樴謂之杙可以繫牛樴人者謂牧人充人與芻牲之芻牛人擇於公牛之中而以授養之)適周問禮於老子(問何以問禮於老子朱子曰老子曽為柱下史故知禮節文所以孔子問之聃雖知禮然其意以為不必盡行行之反以多事故欲絶㓕之)既反而弟子益進昭公二十五年甲申孔子年三十五而昭公奔齊魯亂於是適齊為髙昭子家臣以通乎景公有聞韶問政二事公欲封以尼谿之田晏嬰不可公惑之有季孟吾老之語(問齊景公欲封孔子田楚昭王欲封孔子地晏嬰子西不可使無晏嬰子西則夫子還受之否朱子曰既仕其國則須有采地受之可也)孔子遂行反乎魯定公元年壬辰孔子年四十三而季氏彊僣其臣陽虎作亂專政故孔子不仕而退修詩書禮樂弟子彌衆九年庚子孔子年五十一公山不狃以費畔季氏召孔子欲往而卒不行有答子路東周語(朱子曰聖人欲往是當他召聖人之時有這些好意思来接聖人聖人當時亦接他好意思所以欲往然他這箇人終是不好底人所以終不可去如隂雨蔽翳重結不解忽然有一處略略開霽雲收霧歛見得青天白日這些自是好)定公以孔子為中都宰一年四方則之遂為司空又為大司寇十年辛丑相定公㑹齊侯于夾谷齊人歸魯侵地十二年癸卯使仲由為季氏宰墮三都收其甲兵孟氏不肯墮成圍之不克(問成既不墮夫子如何别無處置了便休朱子曰不久夫子亦去魯矣若使聖人久為之亦須别有箇道理)十四年乙巳孔子年五十六攝行相事誅少正卯與聞國政三月魯國大治齊人歸女樂以沮之季桓子受之郊又不致膰俎於大夫孔子行魯世家以此以上皆為十二年事(問設若魯亦致膰於大夫則夫子果止乎朱子曰也須去只是不若此之速必須别討一箇事故去○胡氏曰是時政在季氏夫子攝行相事而巳非為相也與聞國政而巳非為政也定公素不能立季孫既有所惑其不足與有為可知也故不容於不行)適衛主於子路妻兄顔濁鄒家孟子作顔讎由適陳過匡匡人以為陽虎而拘之有顔淵後及文王既沒之語既解還衛主蘧伯玉家見南子有矢子路及未見好徳之語去適宋司馬桓魋欲殺之有天生徳語及微服過宋事又去適陳主司城貞子家居三嵗而反于衛靈公不能用有三年有成之語晉趙氏家臣佛 以中牟畔召孔子孔子欲往亦不果有答子路堅白語及荷蕢過門事(朱子曰夫子於公山氏之召却真箇要去做於佛之召但謂其不能凂我而已)將西見趙簡子至河而反又主蘧伯玉家靈公問陳不對而行復如陳據論語則絶糧當在此時季桓子卒遺言謂康子必召孔子其臣止之康子乃召冉求史記以論語歸與之歎為在此時又以孟子所記歎詞為主司城貞子時語疑不然盖語孟所記本皆此一時語而所記有異同耳孔子如蔡及葉有葉公問答子路不對沮溺耦耕荷蓧丈人等事史記云於是楚昭王使人聘孔子孔子將往拜禮而陳蔡大夫發徒圍之故孔子絶糧於陳蔡之間有愠見及告子貢一貫之語按是時陳蔡臣服於楚若楚王来聘孔子陳蔡大夫安敢圍之且據論語絶糧當在去衛如陳之時楚昭王將以書社地封孔子令尹子西不可乃止史記云書社地七百里恐無此理時則有接輿之歌扶又反失涉反(新安陳氏曰索隠云古者二十五家為里里各立社則書社者書其社之人名於籍蓋以七百里書社之人封孔子也故冉求云雖累千社而夫子不利是也饒氏云書社猶今人所謂書㑹也盖卿大夫所當得底地謂之采地如這箇却是君之所特與故謂之書社地言以此養其徒也便如齊王欲中國授孟子室養弟子以萬鍾相似)又反乎衛時靈公已卒衛君輒欲得孔子為政有魯衛兄弟及答子貢夷齊子路正名之語而冉求為季氏將與齊戰有功康子乃召孔子而孔子歸魯實哀公之十一年丁巳而孔子年六十八矣有對哀公及康子語(雲峯胡氏曰讀此者要看太史公書法又要看文公刪後書法如孔子在他國皆不書年若干惟他國反魯及在魯則歴歴書之豈以在他國則嵗月無所考故不書耶然去魯適陳太史公書曰是嵗魯哀公三年而孔子年六十矣又自楚反衛太史公書曰是嵗也孔子年六十三而魯哀公六年也文公皆刪之至孔子晚年歸魯文公乃特書曰實哀公之十一年丁巳而孔子年六十八矣言外慨歎之意於書法可見也)然魯終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問孔子當周衰時可以有為否朱子曰聖人無不可為之時也便若時節變聖人又自處之不同問孔子豈不知時君必不能用己曰聖人豈有逆料君能用我與否到得後来說不復夢見周公與吾已矣夫聖人自知其不可為矣)乃敘書傳禮記有杞宋損益從周等語刪詩正樂有語太師及樂正之語序易彖繫象說卦文言有假我數年之語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弟子顔回最賢蚤死後唯曽參得傳孔子之道十四年庚申魯西狩獲麟有莫我知之歎孔子作春秋有知我罪我等語論語請討陳恒事亦在是年明年辛酉子路死於衛十六年壬戌四月己丑孔子卒年七十三葬魯城北泗上弟子皆服心喪三年而去惟子貢廬於冡上凡六年孔子生鯉字伯魚先卒伯魚生伋字子思作中庸子思學於曽子而孟子受業子思之門人。

四书经典《论语》全文+翻译

四书经典《论语》全文+翻译

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

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评析】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

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

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

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

完整版四书经大全

完整版四书经大全

完整版四书经大全《四书经》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经典之一。

它由四本书组成,分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这四本书被认为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并对中国社会、教育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大学》《大学》是《四书经》中的第一本书,也是儒家经典中的开篇之作。

它主要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和方法。

《大学》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提倡以诚实守信、仁爱友善为基础的行为准则。

2. 《中庸》《中庸》是《四书经》中的第二本书,它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论著。

《中庸》强调的是中和之道,即均衡和谐的原则。

它主张人应当合理地处理各种事物的关系,避免过分偏向某一方面,以达到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的目标。

3. 《论语》《论语》是《四书经》中的第三本书,也是儒家经典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

它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论语》内容丰富,包括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教育理念、修养要求等。

通过阅读《论语》,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儒家的核心价值观。

4. 《孟子》《孟子》是《四书经》中的第四本书,它是儒家经典中的重要著作。

《孟子》主要阐述了人性善恶之辩和修身养性之道。

它强调人要努力修养自己的心性,追求仁爱、礼义和道德,以实现人的内在和谐和社会的和谐。

《四书经》是中国文化的宝库,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阅读并研究《四书经》可以帮助人们提升个人修养、拓展思维视野,同时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人类进步。

以上是《完整版四书经大全》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四书集注》- 《四书章句集注》- 陆逢祺. 《四书源流考》.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钱穆. 《四书通解》. 商务印书馆, 2003.。

论语正义卷一

论语正义卷一

论语正义卷一论语正义卷一学而第一正义曰:《释文》及皇、《邢疏》本皆有此题。

《邢疏》云:“自此至《尧曰》是《鲁论语》二十篇之名及第次也。

当弟子论撰之时,以论语爲此书之大名,《学而》以下,爲当篇之小目也。

第,顺次也;一,数之始也。

言此篇于次当第一也。

”案:古人以漆书竹简约当一篇,即爲编列,以韦束之。

故孔子读《易》,韦编三绝。

当孔子时,诸弟子撰记言行,各自成篇,不出一人之手,故有一语而前后篇再出也。

《毛诗序》疏引《说文》:“第,次也,从竹 。

”今本《说文》脱。

第字下云:“韦束之次第也。

从古字之象。

”疑“弟”指韦束之次言,“第”则指竹简言。

《释名·释书契》云:“称题亦有第,因其第次也。

”后汉安帝纪李贤注:“第谓有甲乙之次第。

”集解正义曰:陆德明经典释文载论语旧题止“集解”二字。

在“学而第一”之下。

自注:“一本作何晏集解。

”一本必六朝时人改题。

误以集解爲何晏一人作也。

然释文虽仍旧题,而云“何晏集孔安国”云云,其文两见,则亦爲后世之误说所惑也。

凡十六章正义曰:《释文》旧有此题,其所据即集解本。

今皇、邢《疏》无凡几章之题者,当由所见本已删之也。

《汉石经》则每卷后有此题。

盖昔章句家所记之数。

统计《释文》各篇四百九十二章,赵歧《孟子篇》叙曰:“《论》四百八十六章”,较《释文》少六章。

然《释文》《先进》篇二十三章,依《集解》宜爲二十四章。

《卫灵》篇四十九章,依集解实爲四十三章。

又《阳货》篇二十四章,《汉石经》作廿六章。

凡皆所据本异,故多寡迥殊。

今但依《释文》以存集解之旧,其有离合错误,各记当篇之下。

至后世分析移并之故,言人人殊,既有臆造,则皆略焉。

又赵歧言章次大小各当其事,无所法也。

明谓《论语》章次依事类叙,无所取法,与《孟子》篇章迥殊。

而皇《疏》妄有联贯,翟氏灏《考异》已言其误。

后之学者,亦有兹失。

既非理所可取,则皆删佚,不敢更箸其说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注〕马曰:“子者,男子之通称,谓孔子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