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涌水涌泥病害处治问题的探讨
基于高速公路隧道涌水突泥地质灾害探讨治理方法
基于高速公路隧道涌水突泥地质灾害探讨治理方法摘要: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大面积的兴建,不良地质隧道较高频率的出现在我们面前,涌水突泥是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工程地质灾害之一。
涌水突泥地质灾害出现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掌子面和初期支护刚建成的区域,这种地质灾害产生的后果非常严重,给高速公路隧道工程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若治理不善,将会影响周边地区人们的生产以及生活。
本文结合了厦成高速公路隧道涌水突泥灾害的工程实例,对涌水突泥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高速公路;地质灾害;隧道涌水突泥0.引言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迅速发展,其施工技术也不断提高,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施工,不良地质条件是施工中最大的制约因素[1]。
因此,加强对隧道涌水突泥的研究,对保障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施工成本,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涌水突泥灾害的发生简况(应介绍本隧道原设计地质情况及简单概述施工情况,如哪个端口进洞,采用什么施工方法,初支结构参数等)厦成高速公路东孚隧道,下穿厦深铁路东孚编组站,路线总长40.235km,路基宽度33.5m,施工方式利用“中继法顶进工艺”,从出口进洞,即由大里程向小里程施工,初支支护参数为S3。
隧址区岩层主要为石灰岩,占隧道围岩的70%左右,岩溶发育,尤其是地表浅部溶蚀洼地、落水洞、漏斗成片出现,再加上隧址区处于向斜地质构造,容易导致地下水汇集,且汇集的地下水形成岩溶水增大了隧道施工的难度。
2013年10月8日上午9:00**隧道左洞掌子面里程施工至ZK22+707。
在中导开挖过程中,ZK22+723线路左侧上台阶拱脚处发生涌水,引起线路左侧ZK22+723-ZK22+728段拱脚至拱顶范围初支变形。
现场监控量测显示2小时内拱顶变形为5mm,上、中导接头处变形为7mm,且涌水量持续较大。
本隧道因掌子面涌水引起初支结构变形。
(注:本隧道是否从出口进洞,即由大里程向小里程施工,否则掌子面和中导里程有问题)2013年11月12日,A2合同段天成山隧道左线掌子面施工至ZK22+663,掌子面均为砂土状全―强风化花岗岩,左侧出现涌水。
浅谈隧道涌水处治的原则及处治措施
浅谈隧道涌水处治的原则及处治措施发布时间:2021-12-16T07:25:08.789Z 来源:《时代建筑》2021年30期10月下作者:靳俊奇曾斌[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尤其是在新时代交通强国的背景下,交通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持续增加,为社会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
隧道工程作为交通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建设中,涌水问题会直接影响施工各个环节的顺利开展,存在着潜在风险因素。
下文中,将主要针对隧道涌水处治原则进行简要分析,以此来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靳俊奇曾斌贵州贵阳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尤其是在新时代交通强国的背景下,交通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持续增加,为社会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
隧道工程作为交通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建设中,涌水问题会直接影响施工各个环节的顺利开展,存在着潜在风险因素。
下文中,将主要针对隧道涌水处治原则进行简要分析,以此来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隧道涌水;处治原则;处治措施前言:隧道涌水现象是隧道工程建设中经常发生的重要问题,会直接影响施工工期、质量安全、成本控制等各个方面,并且该问题较为普遍,尤其是在喀斯特地貌环境下,有多发性、突发性等特点。
为确保施工期及运营期安全,必须对隧道涌水进行处治,制定有效的措施,为隧道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提高其安全性,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形成原因(一)补给水源涌水原因与水文地质环境之间有直接的联系,比如:水源补给条件、围岩存储条件等等。
隧道补给水源充足是隧道开挖涌水的前提,涌水补给水源包括地下河水、断层水、裂隙水、溶洞积水等,涌水会影响隧道施工的正常开展、恶化施工环境、降低围岩强度,严重影响隧道正常施工,对隧道施工的开展极其不利[1]。
(二)存储条件岩体受各种地质条件的影响,地质构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尤其是在向斜、背斜、断层等地质构造明显的段落,受地质构造影响,岩石可能会被拉伸、挤压,形成褶皱、断裂、错台、破碎等,阻水能力下降,当裂缝空间比较大,地下水在这一区域可以通畅的流动,是隧道开挖发生大规模涌水的潜在条件[2]。
隧道工程中的涌水问题与应对方法
隧道工程中的涌水问题与应对方法隧道工程是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一。
然而,在隧道建设中,涌水问题常常成为一大难题。
隧道中的涌水不仅会给工程进度造成延误,还会给人员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探索隧道工程中的涌水问题及其应对方法,对于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隧道工程中常见的涌水原因。
涌水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地下水位高,二是地质构造复杂。
对于地下水位高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地质勘察和水文分析来提前了解。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排水措施,例如井点降水、挡水墙等,以降低地下水位。
对于地质构造复杂的情况,我们需要在设计阶段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以确定可能存在的裂隙、断层等地质问题,从而在施工中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其次,针对涌水问题,隧道工程中有多种应对方法。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采用隔水帷幕。
隔水帷幕是通过注浆技术在隧道围岩周围形成一道密实的帷幕,阻止地下水进入隧道。
这种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注浆材料和注浆技术,以确保帷幕的稳定性和密实度。
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地下水抽排法。
该方法通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设置井点并利用抽水设备将涌入的地下水抽出,从而降低水位,减少涌水问题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采用封堵法、围护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应对。
隧道工程中的涌水问题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水文、注浆等多个方面因素。
为了有效解决涌水问题,我们需要在工程设计前期加强勘察和分析工作,尽可能了解隧道施工地区的地质水文情况。
在隧道施工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应对方法,并在实施过程中加强监测和调整,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同时,还应加强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以提高施工人员的应对能力。
总之,隧道工程中的涌水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
只有充分认识到涌水问题的重要性,加强地质和水文分析,选择合适的应对方法,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调整,才能有效应对涌水问题,确保隧道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积累,相信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涌水问题,推动隧道工程的稳定发展。
隧洞工程涌水处理的对策和措施
隧洞工程涌水处理的对策和措施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建设和发展,我国各类大型隧洞的开发也越来越多,这给我国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但是隧洞工程中也时常有涌水现象发生,这一现象一旦发生对于我国交通运输的安全性以及人民生产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在隧洞开发之初我们就应该重视隧洞周边的地质环境,提前进行实地勘测,尽可能避开一些地质环境不太稳定的地方,此外在建成后也要进行日常的维护检测,如果存在问题提前进行处理做好预防工作。
但是如果因为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发生涌水现象我们也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本文中我们就将针对隧洞工程中涌水现象及其处理对策和措施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希望可以更好地保证隧洞工程的质量,提升我国城市建设的水平。
关键词:隧洞工程;涌水处理;对策;措施我国地质环境复杂,所以为了建设很多便民的公共工程,我国的隧洞开发成为一个重要的工程建设。
但是隧洞工程的质量如果不能保证的话,对于隧洞建设和各类工程建设以及正常运行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涌水现象一旦发生对于周边地质环境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不仅会造成设备损坏,施工效率降低,进而导致工程延续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威胁到建设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所以对于隧洞工程涌水现象的科学处理以及及时应对都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隧洞工程涌水现象的危害以及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隧洞工程涌水现象的危害隧洞工程建设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是非常普遍的,所以涌水现象一旦发生对于周边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都可能会完成一定的影响。
所以我们必须引起重视,但是很多人对于隧洞工程涌水现象的危害性了解是涌水现象是隧道工程中常见的而且危害系数极大的一种地质危害,隧道工程涌水现象在我国的各项隧道工程中都曾遇到过,由于涌水现象造成的事故给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主要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影响工期,威胁安全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渗水现象,工程施工人员为了不影响工期,往往会采取一些抽水或者排水的措施,比如利用水泵抽水,通常抽水排水的时间会根据渗水的量来决定。
隧道岩溶涌水突泥病害发展机理及处治方案探究
隧道岩溶涌水突泥病害发展机理及处治方案探究发表时间:2019-01-09T16:11:17.18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作者:吕和章[导读] 工程因素、地质因素等均可能成为岩溶隧道涌水突泥现象出现的原因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重庆 400037摘要:工程因素、地质因素等均可能成为岩溶隧道涌水突泥现象出现的原因,人们需要仔细地分析涌水突泥灾害的原因及其特征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较为可行的灾害防治方案,以最大可能地降低灾害发生时的危害。
因此,如何采取最合适的方式对隧道涌水突泥病害进行科学处治是文章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隧道岩溶涌水突泥病害;发展机理;处治方案探究1工程概况1.1隧道岩溶涌水突泥病害的发生过程某分离式特长隧道,位于A市至B市高速公路上,其中,左、右线长4707m,线间距40m。
动工建设时间为2000年3月1日,竣工时间是2003年11月。
瓦斯及煤、岩溶为主要隧道穿越的不良地质,并有石油、硫化氢和天然气等有害气体含于其中。
在营运后,人们已对隧道展开了数次病害处治。
特别是针对隧道病害,人们于2012年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整治,包括路面病害、隧道结构性病害、硫化氢有害气体等,此为最近的一次整治。
2014年8月19日22:10,有涌水突泥病害于左线隧道ZK37+187左边沉砂池上部预留孔出现,沉砂池已无法完全容纳涌出物,涌出物中包括泥沙、块石和含较多泥的岩溶水,隧道车道中固体涌出物约长50m;2014年8月22日21:00、2014年9月20日18:03,涌水突泥现象再次于隧道相同区域出现,且每次均比上次涌出更多量物质,类圆球状,呈长途搬运痕迹。
几次涌水突泥现象导致了公路通车中断,但并未使公路上车辆及人员受到损害。
本次隧道突泥涌水的特征有:①突发性。
涌水突泥突然发生,在严重时,会造成开裂内鼓、初支掉块,隧道安全会受到较大影响;②水量大。
涌水突泥来势猛、流程远、涌水量大,并且许多砂砾石会含于其中,使洞中设施有被淹没的可能;③高压性。
隧道涌水的处理原则及应对措施探究
隧道涌水的处理原则及应对措施探究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显著提升,致使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得以建造及应用,从而为人们的日常工作及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隧道工程作为我国交通工程建设及扩展交通运输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因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而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
在隧道工程项目中,涌水问题一直是持续困扰施工环节的重要问题,其不仅会存在于隧道施工的潜在风险因素中,更会因其突发性,而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对此,本文简要阐述了隧道涌水的处理原则,并针对隧道施工中的涌水现象,探讨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旨在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能够为隧道涌水处理工作的愈加完善,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隧道工程;涌水处理;处理原则;应对措施前言作为隧道工程建设中的多发性问题,隧道涌水现象受施工技术、地质勘探以及应急预案等方面的影响,而呈现出更为广泛且普遍的突发态势。
对此,应对隧道涌水问题做出处理,并依照处理原则,制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唯有如此,才能确保隧道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与安全,也才能为我国道路交通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愈加完善,做出相应的促进与推动。
1 隧道涌水的处治原则1.1 优先考量地质情况,做到先探后堵在进行隧道涌水处理前,应优先掌握好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构造,并依照前期所进行的地质勘探信息与本地区的水文地质资料,进行综合性的地质含水层特点分析。
随后,采用至少两种以上的探测技术,对该地质区域内的富水位置进行多次物理探测,以此对该区域内富水位置的构成形态与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做出细致的了解与确定。
1.2 以堵为主,可控引排在实施隧道涌水处理过程中,要对含水层、富水区域等所涉及的数据信息,以及生成因素等做出细致的罗列及分析,如涌水量的大小、成灾含水层对于涌水区域的静水作用压力、围岩的分布与受力情况等。
同时,采用以堵为主,可控引排的综合性治理方案来进行隧道涌水的处理。
通过此种处理方式,不仅能够确保隧道施工的质量与安全,更能為地下水资源提供出良好的保护措施。
浅谈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时涌水处治
浅谈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时涌水处治引言: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以往对岩溶水的处理方式会造成大量地下水的流失。
据统计,某些山岭隧道排水,导致居民、牲畜饮水紧张。
特别是当岩溶水CO3-等含量增高时,水的流通将给隧道结构带来极大的侵蚀作用,影响隧道的使用寿命。
岩溶堆積物因地下水的流动而坍塌下沉改变洞穴周边的应力分布形态,影响隧道的稳定。
因此,加强对告诉公路隧道施工涌水的处治意义重大。
一、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涌水产生的原因分析根据现场对高速公路隧道衬砌渗水、裂隙区域的裂缝发展、渗水流量、衬砌厚度及衬砌背后情况的调查,对涌水产生的原因初步勘定有以下几种可能。
第一,由于受新华夏构造体系与阳城山字形体系复台影响,隧道局部地段岩层直立或陡倾,围岩节理裂隙发育,不良结构面多,以及地下水渗流引起的围岩压力加大。
因此,对隧道的围岩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第二,隧道经过长期的使用,雨季时雨水顺岩层裂隙下渗,使岩体软化,强度降低。
岩体一经扰动,松弛范围迅速扩大,随之发生初支开裂和渗水。
第三,隧道开通后,车流密度以及超载车辆较多,导致拱圈加载超过设计要求产生裂缝及渗水。
二、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涌水处治措施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可根据岩溶水对隧道的不同影响及具体施工条件,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隧道内对岩溶水的处理,应视隧道所在的地质条件,岩溶发育分带水的性质和流量大小,采取大疏,小堵,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和地表地下综合治理的方法分别处理。
大概具体处理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隧道施工并未切断地下水的主天然通道对于这种情况,如果采用排的方法可使地下水流失,影响周围环境。
因此,可采用全堵的方法。
对于大股流的岩溶水可采用全断面超前帷幕注浆封堵法,注浆加固范围应为隧道开挖轮廓以外1~2倍洞径,注浆段长应取30 m左右,注浆孔孔径应为90~108 mm,注浆终止压力应为水压力的2~3倍,,浆液扩散半径为0.5~2.0m。
如隧道周边存在大面积湿渍或渗漏水现象,则应采取径向注浆进行封堵。
已建铁路隧道水病害问题的处治探讨
已建铁路隧道水病害问题的处治探讨摘要:已建铁路隧道水病害严重影响隧道的使用寿命。
本文结合已建侯月线铁路隧道水病害的处治成功实践,详细阐述了衬砌开槽引排法、注化学浆液法、注TGRM浆液法和速凝砂浆堵水,表面挂网及涂料加固法四种隧道渗漏水治理方法,可供同类工程施工参考。
关键词:铁路隧道,水病害,处治方法Abstract: already built railway tunnel water disease seriously affect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tunnel. This paper has built houma-yueshan line railway tunnel water treatment successful practice of the disease, and expounds the lining slot lead row method, note chemical grout method, note TGRM grout method and the speed of water of the mortar, hang nets and coating surface reinforcing four tunnel the leakage of management method for similar project construction reference.Keywords: railway tunnel, water diseases, treatment methods1工程概况侯月线自1995年开通运营以来,端氏隧道、樊庄隧道、寺西3号隧道、小腰1、2号隧道、杨家后隧道、云台山1、2号隧道、杨树庄1、2号隧道等10座隧道漏水情况非常严重,拱顶漏水直接流至接触网线上,影响了供电安全;有的流到线路上,造成翻浆冒泥,线路几何尺寸无法保持,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冬季结冰尤为严重,增加了维修工区的劳动强度,严重地段造成衬砌冻裂破损。
公路隧道突水涌泥专项处治措施探析
用户•施工CONSUMERS & CONSTRUCTION-公路隧道突水涌泥专项处治措施探析■杨虎群中铁十八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天津300350摘要: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突水涌泥危险性极大,轻则影响施工进度,重则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发生突水涌泥后,如何更好的 处治,预防后续类似灾害显得尤为重要。
以杨林隧道突水涌泥的处治工程为例,通过采取超前小导管注浆与大管棚注浆相结合的处 治措施来加固围岩。
监测结果表明,该处治技术稳固可靠,供同类工程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公路隧道;突水涌泥;小导管注浆;大管棚注浆1隧道突水涌泥概况及区域地质结构1.1突水涌泥概况杨林隧道设计为分离式双向六车道,左线里程Z K19+740 ~ZK22+690,长度 2950m;右线里程 K19+74I1~K22+720,长度为2972m。
对杨林隧道右洞掌子面上台阶进行开挖施工,当开挖至掌子面Z K21+788处时,上台阶左拱脚处出现股状涌水,孔径约18c m,出水量约为8(>m'V h。
约3h后上台阶左侧拱脚处出现约3 ~ 4n Z的坍塌堆积物,现场决定安排喷浆回填处理。
事故发生后当天下午,扪关人员到现场查看。
刚看完 现场,再次突水涌泥,突泥涌至二衬台车后约28m,总量达 3800m\并将二衬台车及混凝土泵车填埋,Z K21+800-788 段上台阶基本被泥沙填满。
对此决定立即停止施工,工作人 员全部撤出洞外。
次日上午,再次出现大量突水涌泥,涌泥 量约2900m3,将ZK21+800-816段全部填满。
如图1所示。
1.2突水涌泥点地质情况杨林隧道出口右洞Z K21+788处围岩根据地质构造显示为镶嵌破碎结构,由强风化泥质夹砂岩、页岩、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组成,该地质结构富水性强,地下水丰富。
详 细地质构造见图2。
2突水涌泥处治方法与步骤2.1 针对 ZK21+800-ZK21+816 段对Z K21+800-Z K21+816上台阶隧道涌渣逐榀开挖,在开挖前向超前小导管注浆。
铁路隧道涌水涌泥病害处治问题的探讨
铁路隧道涌水涌泥病害处治问题的探讨摘要:结合尖山隧道涌水涌泥病害处理的成功实践,详细阐述了隧道的主要病害,分析了病害的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为解决铁路隧道涌水涌泥病害处理问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技术资料。
关键词:铁路隧道,涌水涌泥病害,处治措施。
1.工程概况尖山隧道进口里程DIK145+320(K463+171),出口里程D3K147+853(K465+704),全长2533m。
洞身线路设计为3‰的人字坡,变坡点里程为D3K146+500。
隧址属构造剥蚀及岩溶侵蚀丘陵区地貌,最大埋深拱顶以上约150m,最小埋深拱顶以上约10m。
本隧于2005年12月开工,施工中洞身揭示多处溶洞及一处暗河,受岩溶影响,部分地段为溶洞充填物,且在2007年、2008年雨季期间,受短时汇集于衬砌背后高压岩溶水影响,隧道内部分地段已施作的衬砌仰拱出现挤压破坏,隧底涌水、涌砂,边墙泄水孔出现大量涌水、涌砂现象。
本隧道围岩大部分地层为石炭系(C)和二迭系(P)碳酸盐岩,进出口两段穿过软质岩。
隧道穿越地层为:断层角砾岩(Fbr),砂岩、页岩夹泥灰岩(T3),灰岩、泥质灰岩偶夹页岩薄层(P1q),灰岩、泥质灰岩偶夹页岩薄层(C2-3ht),页岩(C1d2),泥质灰岩(C1d2),灰岩(C1d2)。
全隧预测涌水量Q=11400m3/d。
本隧III、IV、V级围岩长度分别为1345m、760m、428m,占全隧比例分别为53%、30%、17%。
其衬砌均采用曲墙带仰拱复合式衬砌。
施工中于D3K145+560~D3K145+575段右侧边墙揭示一处地下暗河及多处溶隙、充填溶洞。
2007年雨季期间由于受岩溶水作用,D3K145+920~+930、D3K146+008~+012及D3K146+403~+415段仰拱出现挤压破坏涌砂涌泥现象。
经补勘,本隧进口段(DIK145+320~D3K146+500上坡段)暴雨期间最大涌水量为31858.4m3/d。
隧道工程课题研究论文(五篇):隧道岩溶突水涌泥原因及处理策略、谈公路隧道防排水关键施工技术…
隧道工程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隧道岩溶突水涌泥原因及处理策略2、谈公路隧道防排水关键施工技术3、谈明挖隧道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措施4、谈隧道工程软弱围岩检测技术5、谈分离式偏压隧道施工过程仿真全文总字数:20325 字篇一:隧道岩溶突水涌泥原因及处理策略隧道岩溶突水涌泥原因及处理策略【摘要】隧道工程在受到复杂地质条件影响下,极容易导致隧道岩溶突水涌泥等问题的发生。
现阶段,要加强对隧道岩溶突水涌泥原因与形成机理的分析,并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提高隧道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本文首先对突水涌泥的危害、成因做出分析,并结合工程案例对该问题的处理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岩溶隧道;突水涌泥;原因;处理策略引言在进行铁路、公路等工程的建设期间,经常会遇到岩溶突水涌泥问题。
对于突水问题而言,主要是指水流量超过了0.1m3/s,涌泥指的是地下水中泥沙的含量大于50%。
一旦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突水涌泥问题,不仅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同时还会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因而,岩溶隧道建设前期要加强地质水文勘察,并积极做好风险评估,加强对突水涌泥等病害的防治效果。
1突水涌泥的影响因素与危害性分析1.1突水涌泥问题的影响因素一般来说,导致岩溶隧道施工期间发生突水涌泥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自然因素、技术因素。
对于自然因素而言,隧道所处的地质环境、埋深、长度以及地震、暴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突水涌泥问题的发生。
另外,技术因素主要是指勘察、设计、施工技术的不合理应用,可能会对岩溶隧道的突水涌泥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
1.2突水涌泥的危害性分析岩溶突水涌泥问题的发生,将对隧道的正常施工与后期运营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首先,岩溶隧道施工时,出现突发性突水涌泥现象的概率较高,由于突水量大,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因而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同时还存在着设备冲毁的危险。
其次,由于突水涌泥过程中会带走大量的泥沙,使得土体内部的空洞区域越来越大。
浅谈隧道工程涌水突泥成因及预防整治措施
浅谈隧道工程涌水突泥成因及预防整治措施摘要:隧道突水、涌泥为仅次于坍方的等地质灾害,对人员及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
本文对突泥、涌水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据不同成因,提出了预防和整治对策,为隧道涌水突泥灾害的分析、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字:隧道工程涌水突泥成因预防整治措施1 前言随着我国隧道、矿山、水利及其它地下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遇到的工程地质条件不断复杂,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有挑战性,特别是高压、富水区高埋深岩溶隧道面临高压突泥、涌水的危险,本人在工作过程中,多次遇到突泥涌水事故,结合工作经验,对突泥涌水成因进行详细地分析,提出相应措施,对隧道突泥、涌水灾害的防治具有很重大的意义。
2 成因分析隧道涌水的实质是地下水原有的输水网络或存储条件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失去平衡而导致失稳的现象,其影响因素众多且复杂,但隧道涌水主要是因为大量的压力水存在,即一是富水,水量大,二是水有压力,即水头在隧道开挖面上方,这是形成涌水的两个必要条件。
压力水来源主要有承压水层、断层裂隙水、溶洞积水、暗河、地表水经裂隙补充、煤系地层中的老窖水及矿山老积水等;突泥造成的主要不良地质为位于岩溶发育地区的溶洞以及围岩中软弱夹层和淤泥带、煤矿采空区和其他矿洞积存的淤泥带、富水断层破碎带。
突泥涌水聚集在岩层中积聚了一定能量,由于超前探测手段不及时,未进行有效的排放消除积聚的能量,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因为坚硬的不透水层逐步减少,当不透水层承压能力少于水头压力时,不透水层被破坏,大量的水在压力作用下短时间突出,就造成涌水;当水中夹杂大量软弱填充物时,就形成突泥。
当隧道施工时存在以上情况时,必须要高度重视,要探明开挖掌子面前方实际情况,制定专项方案才能施工。
3 整治措施3.1预防措施隧道突泥涌水爆发时速度特别快(本人施工的云南大五山引水隧道曾爆发三次突泥涌水事故,其速度为15m/s),一旦爆发,人员根本来不及撤离,会带来人员伤害及大量财产损失,因此对突泥涌水主要是预防为主。
铁路隧道涌水涌泥病害处治问题的探讨
铁路隧道涌水涌泥病害处治问题的探讨摘要:结合尖山隧道涌水涌泥病害处理的成功实践,详细阐述了隧道的主要病害,分析了病害的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为解决铁路隧道涌水涌泥病害处理问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技术资料。
关键词:铁路隧道,涌水涌泥病害,处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工程概况尖山隧道进口里程dik145+320(k463+171),出口里程d3k147+853(k465+704),全长2533m。
洞身线路设计为3‰的人字坡,变坡点里程为d3k146+500。
隧址属构造剥蚀及岩溶侵蚀丘陵区地貌,最大埋深拱顶以上约150m,最小埋深拱顶以上约10m。
本隧于2005年12月开工,施工中洞身揭示多处溶洞及一处暗河,受岩溶影响,部分地段为溶洞充填物,且在2007年、2008年雨季期间,受短时汇集于衬砌背后高压岩溶水影响,隧道内部分地段已施作的衬砌仰拱出现挤压破坏,隧底涌水、涌砂,边墙泄水孔出现大量涌水、涌砂现象。
本隧道围岩大部分地层为石炭系(c)和二迭系(p)碳酸盐岩,进出口两段穿过软质岩。
隧道穿越地层为:断层角砾岩(fbr),砂岩、页岩夹泥灰岩(t3),灰岩、泥质灰岩偶夹页岩薄层(p1q),灰岩、泥质灰岩偶夹页岩薄层(c2-3ht),页岩(c1d2),泥质灰岩(c1d2),灰岩(c1d2)。
全隧预测涌水量q=11400m3/d。
本隧iii、iv、v级围岩长度分别为1345m、760m、428m,占全隧比例分别为53%、30%、17%。
其衬砌均采用曲墙带仰拱复合式衬砌。
施工中于d3k145+560~d3k145+575段右侧边墙揭示一处地下暗河及多处溶隙、充填溶洞。
2007年雨季期间由于受岩溶水作用,d3k145+920~+930、d3k146+008~+012及d3k146+403~+415段仰拱出现挤压破坏涌砂涌泥现象。
经补勘,本隧进口段(dik145+320~d3k146+500上坡段)暴雨期间最大涌水量为31858.4m3/d。
公路隧道突泥涌水特征和灾害处治措施探讨
公路隧道突泥涌水特征和灾害处治措施探讨摘要:公路隧道建设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地质,隧道会经常发生突泥涌水现象,据统计这已经成为继隧道施工中塌方现象的又一较大地质病害,这样就会给整个隧道工程的实施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所以,怎样有效地解决公路隧道突泥涌水的灾害处治,已经逐渐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本文结合公路隧道实际状况对突泥涌水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对公路隧道突泥涌水的防治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公路隧道;突泥涌水;防治措施1 隧道突泥涌水的特征1.1公路隧道突泥涌水地层岩性只含有少量的石英岩,在裂隙中生成,大多数岩石都比较细碎,其隧道突泥,涌水量在某一出水点是较为分散的,大约在2800m3/d左右,突泥涌水部分呈现出股状型,伴有空洞形成。
1.2公路隧道突泥涌水地层岩性只含有少量的石英岩,在裂隙中生成,大多数岩石都比较细碎,其隧道涌水量在某一出水点是较为集中的,大约在4000m3/d左右,突泥涌水部分呈现出股状型,这时伴有较大水压和压力,突泥涌水的大概位置在墙左侧。
1.3公路隧道突泥涌水地层岩性只含有少量的石英岩,在裂隙中生成,大多数岩石的密度较高,完整性较好。
突泥涌水量大约在7000m3/d左右,最高出水点截止在12000m3/d,突泥涌水部分呈现出股状型或是喷射型,且无污浊现象,伴有较大水压和压力,突泥涌水的位置在墙左侧。
1.4公路隧道突泥涌水地层岩性含有少量的石英岩和炭质片岩,呈薄层状态,在裂隙中生成,大多数岩石都比较细碎,这种情况下炭质片岩在墙右侧的时候比较多,且岩石亮度提高,突泥涌水量大约在5000m3/d左右。
隧道突泥涌水量在某一出水点是较为分散的,突泥涌水部分呈现出股状型,在初期的时候突泥涌水中会掺杂少许碎石,但是水质无污浊现象,公路隧道拱形部分呈雨状以及线状型且伴有淌水或滴水。
2 涌水突泥成因分析涌水是隧道施工仅次于塌方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特别是在降雨量较大地区施工的隧道更为常见。
隧道岩溶涌水突泥病害发展机理及处治方案
隧道岩溶涌水突泥病害发展机理及处治方案摘要:此篇文章对岩溶隧道内出现的涌水实泥之类的情况进行了阐述,之处其会对交通运行造成影响,同时也可能导致人身受到伤害,财产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大家必须注重此昂面的防治工作。
对岩溶隧道内出现的涌水现象的机理进行了相应的阐述,同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确保隧道能够在安全状态之下运营。
关键词:隧道;涌水突泥;地下水一、工程概况1.1隧道岩溶涌水突泥病害的发生过程此篇文章所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某特长隧道,其形式是分离式的,该隧道所处的位置是在A市到B市之间。
左右两线均有4707m的长度,两线之间具备40米的间距。
在隧道穿越的范畴内,不良地质有岩溶以及煤还有瓦斯,同时还存在硫化氢以及尸六之类的有害气体。
正式运营期间,多次对这一隧道进行了相关的病害处置。
尤其是在隧道病害方面,实施了全方位的整治,整治内容将硫化氢、路面以及结构性病害之类的内容囊括在其中。
这一隧道在2014年8月19日22:10之际,于左线隧道ZK37+ 187的位置出现了涌水突泥现象,具体的位置是在左侧沉砂池上留设了预留孔的位置,因此导致沉砂池满,在涌出的物质里面,不仅有块石还有你傻,同时还有不少含泥量较高的岩溶水,另外在2014年8月22日21:00以及2014年9月20日18:03这两个时间段,同样的位置依然出现了涌水突泥的情况,涌出物一次躲过一次,形状大概是圆球模样,且具备长途搬运的特征。
数次出现这一现象让该隧道无法通车,不过没有造成人员以及车辆的损害。
这一次出现涌水突泥情况主要具备下列特点:①突发性。
该现象属于突然出现的,一旦情况严重,将会有开裂内鼓之类的情况出现,进而大规模影响到隧道的安全;②水量大。
该现象来势汹汹,且具备较远的流程,所涌出的水量不小,加之有不少砂粒蕴藏其中,有很大的几率会把洞内的设施淹没掉;③高压性。
当出现涌水现象之际,可能会有不小的水压力出现。
1.2原设计和施工状况在这一隧道的东侧位置,有一个新增的泄水洞,这一洞口是在一座山的复式背斜东翼,此地是单斜底层,坡度大概是53~59"。
浅析隧道涌水原因及处理措施
浅析隧道涌水原因及处理措施摘要:本文结合某隧道涌水塌方段地质条件的调查、前期勘察及开挖揭示资料,对隧道涌水的成因机制进行研究。
根据地下水运动规律,根据本隧道的涌水特征选择止水法处理涌水。
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类似条件下隧道施工中的涌水处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涌水、止水法1、引言:隧道工程是一项技术复杂涉及学科众多的学科,目前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涌水地质灾害问题日趋突出,被勘察设计部门列为隧道修建过程中必须首先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
并且目前我国的公路和铁路隧道众多,据统计至今修成的公路隧道中约40%的隧道都存在着严重程度不等的渗透水和涌水问题,影响了公路运行。
尤其是在隧道的掘进过程中,有时会遭遇到特别大的涌水或突发的涌水状况,不仅非常影响工期,有时会造成人员的伤亡。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做好隧道修建过程中可能的涌水段的识别、涌水原因的分析以及提出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
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和学者都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和研究,这也成为了一项共同研究的重大课题。
2、形成原因:隧道断层带发生涌水的原因与隧道开挖区的水文地质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隧道周边的水源补给条件、周边围岩的存储条件、断层裂隙之间的联通条件等。
2.1补给水源隧道开挖时发生涌水的首要条件是隧道周围的补给水源较为充足,涌水的补给水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地表大气降水、老窑水、古矿洞水、地下暗河水、溶洞内积水、断层水、裂隙水。
在以上补给水源中地表大气降水、老窑水、古矿洞水、地下暗河水、溶洞内积水容易引发涌水,对隧道施工的正常进行威胁最大;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断层水、裂隙水是涌水最常见的补给水源。
涌水不仅恶化作业环境,影响隧道的正常施工,还会致使掌子面围岩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增加施工的难度。
2.2存储条件断层段岩体受反复地质运动的影响,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受两边岩体挤压和多次竖向拉伸作用影响,岩石破碎,透水能力强断,裂隙空间大,地下水在该区域运移通畅,储存空间广泛。
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值得反思的问题
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值得反思的问题
隧道突泥涌水事故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反思和探讨,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 监管不力:是否存在监管部门在隧道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疏漏,导致事故发生?监管部门是否存在行为不规范、执法不严、责任不落实等问题?
2. 工程设计与施工:事故的发生是否与隧道的设计缺陷、施工质量问题有关?设计单位和施工方是否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工程建设?
3. 应急救援能力:事故发生后,救援力量是否能够及时到达现场?救援过程中是否存在配合不力、应急预案不完善等问题?
4. 应急预警机制:是否有健全的隧道监测与预警机制?事故发生前是否有及时、准确的预警系统发布警示信息?
5. 岩土勘探与地质条件:在设计隧道时,是否充分考虑了岩土勘探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是否对地质条件进行了充分评估和风险预警?
6. 事故应急响应: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的组织与调度是否得当?应急响应是否及时、有效?是否存在指挥系统不畅、信息传递滞后等问题?
以上问题仅作为参考,具体还需要针对具体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并由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深入研究和反思,以便查明事故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隧道水害原因及治理探讨
确保整治效果的技术关键
(1) 摸准病根,对症治理 水是导致隧道发生水害的基本因素,但不是说有水必有水害。问题是要 抓住水的规律,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病根抓不准,方案不对 头,效果就不好。 (2) 合理选择防水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隧道水害整治材料有了很大的发展。50~60 年代 主要采用普通水泥砂浆; 70~80 年代有了特种水泥、 橡胶沥青、 橡胶水泥等; 90 年代引进了 R 材料、优止水等新型防水材料。防水材料种类的增多,使水 害整治材料的选择有了更大的余地。根据隧道水害的特点,合理的选择防水 材料,可做到施
4
1.
运营隧道水害概况和成因分析 运营隧道水害概况和成因分析
据统计,截至 2000 年底我国运营的的铁路、公路隧道共 8600 座,总长度约
4370 多公里,其中水害约占 70%。我国运营隧道水害如此严重,主要有以下原 因: (1)设计问题 a.洞内渗漏水的不确定性导致防排水的针对性较差。 隧道设计中地质钻孔较少, 工程及水文地质资料不足, 对隧道通过的断层带、 破碎带的位置判断不准, 设计中大都套用定型图, 缺乏针对性的加强设计。 因此, 尽管隧道富水地层只是在部分地段,但处理不当也会对整座隧道带来危害。 b. 联拱隧道中墙顶部低凹成槽,形成汇水区域导致隧道漏水。 c.沉降缝沉降,使得防水板的拉裂。 d.无仰拱地段易出现路面渗水。 e.隧道断面变化处,如竖井、斜井以及人行通道等与正洞交叉处防水板的铺 设质量难以保证,使得隧道漏水。 (2)施工问题 a.防水板的固定使防水板的整体性被破坏。 b.二次衬砌浇注时盲管易被压瘪,使水流不畅。 c.喷射混凝土表面刺物易导致防水板穿孔。 d.防水板的搭接难以达到密贴,不渗水的效果。 e.洞内排水板因施工技术和防水板本身等原因致使悬挂起来困难且很难达 到与围岩密贴的要求。
隧道工程施工中涌水突泥灾害的处置探讨
分析研究与泥灾害的处置探讨
陈绳权
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摘 要: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涌水突泥灾害频发,但是如何处置这个问题对于施工人员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进行 施工处理技术的制定时要因地制宜,以实际勘察结果为依据,本文分析了隧道突泥涌水的特征,并且提出了治理涌水突泥的方法, 希望为解决隧道中的涌水突泥病害问题贡献一份力量。
2 隧道突泥涌水的特征
隧道突泥涌水的特征主要有以下 4 个方面。他们主要的 不同点是在裂缝中生成的岩石特性不同,以及涌水量不同的 体积以及涌水的现象不同,具体表现在:第一,在隧道突泥涌 水地层中,在裂缝中生成大多数不完整的岩石,岩性中石英岩 的成分只有少量的。股状型,并且形成空洞是突泥涌水的现 象,而且有一处大约在 2800m3/d 左右的分散的涌水量出水 点。第二,在裂缝中生成了大多数不完整的岩石。股状型,有 较大水压是突泥涌水特征,并且有一处大约在 4000m3/d 左右 的涌水量集中点。第三,在裂缝中生成大多数较完整的岩石, 岩性中石英岩的成分只有少量的,股状型或是喷射型,有较大 水压,没污浊是突泥涌水的现象,涌水量平均在 7000m3/d 左 右。第四,在裂隙中生成的岩石呈薄层状态,岩性中石英岩的 成分只有少量的,涌水量有一处约 5000m3/d 的分散出水点。 股状型,有少许碎石是突泥涌水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隧道涌水涌泥病害处治问题的探讨
摘要:结合尖山隧道涌水涌泥病害处理的成功实践,详细阐述了隧道的主要病害,分析了病害的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为解决铁路隧道涌水涌泥病害处理问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技术资料。
关键词:铁路隧道,涌水涌泥病害,处治措施。
1.工程概况
尖山隧道进口里程DIK145+320(K463+171),出口里程D3K147+853(K465+704),全长2533m。
洞身线路设计为3‰的人字坡,变坡点里程为D3K146+500。
隧址属构造剥蚀及岩溶侵蚀丘陵区地貌,最大埋深拱顶以上约150m,最小埋深拱顶以上约10m。
本隧于2005年12月开工,施工中洞身揭示多处溶洞及一处暗河,受岩溶影响,部分地段为溶洞充填物,且在2007年、2008年雨季期间,受短时汇集于衬砌背后高压岩溶水影响,隧道内部分地段已施作的衬砌仰拱出现挤压破坏,隧底涌水、涌砂,边墙泄水孔出现大量涌水、涌砂现象。
本隧道围岩大部分地层为石炭系(C)和二迭系(P)碳酸盐岩,进出口两段穿过软质岩。
隧道穿越地层为:断层角砾岩(Fbr),砂岩、页岩夹泥灰岩(T3),灰岩、泥质灰岩偶夹页岩薄层(P1q),灰岩、泥质灰岩偶夹页岩薄层(C2-3ht),页岩(C1d2),泥质灰岩(C1d2),灰岩(C1d2)。
全隧预测涌水量Q=11400m3/d。
本隧III、IV、V级围岩长度分别为1345m、760m、428m,占全隧比例分别为53%、30%、17%。
其衬砌均采用曲墙带仰拱复合式衬砌。
施工中于D3K145+560~D3K145+575段右侧边墙揭示一处地下暗河及多处溶隙、充填溶洞。
2007年雨季期间由于受岩溶水作用,D3K145+920~+930、D3K146+008~+012及D3K146+403~+415段仰拱出现挤压破坏涌砂涌泥现象。
经补勘,本隧进口段(DIK145+320~D3K146+500上坡段)暴雨期间最大涌水量为31858.4m3/d。
2.隧道存在主要病害
针对本隧岩溶管道贯通性好,遇强大暴雨时,短时间易在衬砌周边形成局部高压水,造成衬砌裂损破坏,发生突水、涌泥等灾害,为加强隧道岩溶涌水的排泄、疏导,同时降低衬砌周边突发水压,防止运营期间出现泥砂淤积道床,衬砌开裂、涌水、涌泥等安全事故。
对岩溶水采取设泄水洞”引排”为主的整治措施,确保运营安全及衬砌结构安全。
泄水洞洞口里程为XK145+280,全长1666m。
泄水洞排水系统含:泄水洞,检修通道,引水横通道,暗河段涵洞,集水孔,洞外横向排水沟,路基段侧沟改造等7部分工程。
2011年7月、8月由南宁铁路局洛湛铁路建设指挥部主持设计、施工、监理及工务段等相关单位,多次对洛湛线尖山隧道泄水洞涌砂、涌泥情况进行现场调查,从现场情况看,泄水洞达到了
设计预期目的,对正洞涌水、涌砂、涌泥达到了很好的引排效果,保证了正洞结构的安全及运营安全。
但目前该隧道正洞衬砌局部发育裂纹,正洞局部边墙泄水孔及避车洞墙脚仍出现涌砂涌泥现象,泄水洞内涌砂涌泥。
具体情况为:(1)正洞衬砌局部地段发育细小裂纹,裂纹宽度大部分为0.2mm左右,局部达1mm。
其中D3K146+030~+040段裂纹发展最严重,边墙、拱部发育6条裂纹,最大裂缝宽度3mm,裂纹基本稳定,裂缝并未继续延伸发展,裂缝宽度也没有发展,裂纹最大深度约5cm,见表1。
(2)局部边墙泄水孔及局部避车洞墙脚存在涌泥涌砂现象,且衬砌个别地方存在渗漏水现象,均分布于设泄水洞段落,见表2。
(3)泄水洞内涌砂涌泥,见表3。
坑底淤积较严重,最大淤积厚度约1m,易出现淤积倒灌入正洞的危害,影响正洞运营安全。
3.原因分析
从现场调查情况看,目前正洞内病害主要为局部地段衬砌出现裂纹,且裂纹主要分布于设有泄水洞的正洞段,裂纹目前基本稳定,无发展。
从泄水洞建成前后对照看,泄水洞建成前,雨季时正洞内涌水、涌泥涌砂严重,而泄水洞建成后,正洞内仅D3K146+770~+810段线路右侧泄水孔出现涌砂涌泥,造成该段水沟堵塞,总体上侧沟内水流较小,正洞内的涌水涌泥病害在泄水洞的引排作用下得到了很好解决。
隧道内衬砌产生裂纹原因主要为岩溶水通过地下岩溶管道时短时间内汇集而又未能及时排泄,因此在衬砌背后产生局部高水压,最终表现为局部衬砌出现开裂。
4.处治措施
为确保正洞结构及运营安全,结合泄水洞涌砂、涌泥出水点以及正洞病害情况,采用浅埋段地表加固截排水及在泄水洞内局部地段采取增设横向排水通道、集水孔等措施,进一步增强泄水洞对岩溶水的引排效果,其具体处治措施为:
(1)地表加固截排地表水。
隧道D3K145+890~D3K146+030段浅埋,拱顶以上最小埋深约10m,上覆红黏土层,D3K145+890~D3K146+000穿越岩层主要为断层角砾岩,D3K146+000~+030段开挖揭示为岩层接触带及溶蚀破碎带,岩体极破碎。
D3K145+910~+940及D3K145+996~D3K146+023段施工过程中出现隧道仰拱被挤压坏,涌泥涌水现象;该段地表线路附近出现多个陷坑,洞内衬砌局部地段出现水平裂缝。
为减小地表渗水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对D3K145+890~D3K146+030段地表进行加固处理。
D3K145+890~+900及D3K146+020~+030段线路两侧各8m范围采用地表注浆加固,注浆深度:在隧道范围内部分以隧道结构外缘线外50cm控制,在隧道范围外部分以隧道基底以下2m控制。
D3K145+900~D3K146+020段线路中线两侧由4m至8m范围(即
隧道边墙外约4m范围)采用地表注浆,注浆深度以隧道基底以下2m控制,D3K145+900~D3K146+000段线路两侧各4m范围地表采用M10浆砌片石进行铺砌,铺砌厚度为30cm,要求地表铺砌部分与注浆部分搭接宽度为100cm,且搭接范围铺砌厚度为50cm,D3K145+890~D3K146+030段注浆加固采用Φ75钢花管(壁厚4mm),间距为1.0m*1.0m,梅花型布置,注浆采用水泥浆,水灰比为1:1,注浆压力为1~2.5MPa,施工时应根据试注浆效果对注浆参数进行调整。
(2)增设横向排水通道。
泄水洞XK146+852处右侧(靠正洞侧)边墙底及XK146+854处左侧边墙底板涌水涌泥(2011年8月淤积最厚段落)且一直在流水,出水口较大,裂隙发育,用手摸下面均为基岩。
该两处对应正洞范围病害主要为:正洞内右侧边墙泄水孔水流含泥量较严重,易于沟底淤积;XK146+800处底板中部拱起,拱起5~10cm高,有水流出,该处对应正洞内出现病害为:正洞右侧拱腰出现线状漏水。
为加强对正洞周边岩溶水的引排效果,于泄水洞XK146+800及XK146+854靠正洞侧各增设1处引水横通道,见图1和图2。
横通道采用模筑衬砌,其净空尺寸同泄水洞,宽2.5m*高2.5m。
设置拱墙I12.6钢架及拱部超前小导管加强支护,钢架纵向间距1.2m/榀,拱部超前小导管采用Φ42钢花管,壁厚3.5mm,每2.4m一环,每环11根,每根长3m。
于引水横通道端头面设C20砼挡头墙,挡头墙厚50cm,并于挡头墙处设3m长Φ50集水钻孔,每处共设9孔,为使引水横通道能与隧底揭露溶隙连接,在隧底处理过程中,应对隧底下揭露溶隙进行清理、疏通,并向引水横通道一侧疏理,引水横通道内坑底揭示溶隙位置应预埋引水管,将水引至坑面,保证溶隙的排水通畅。
为保证引水横通道的截排水效果,以便能将岩溶水更好地引入泄水洞内,于横通道内设Φ50集水钻孔,集水钻孔长5m,每环设6孔(拱部2个,边墙每侧设1个,坑底设2个),每2m设一环。
为减小引水横通道开挖过程中对正洞的影响,开挖应采用控制爆破,其爆破震速不大于10cm/s,同时加强正洞观测,于正洞内在对应泄水洞开挖面里程前后20m范围布设监测点进行监测,必要时应在正洞的相应段落增设防护拱架。
施工前应对泄水洞涌砂涌泥的段落、部位等进行核查,施工中若揭露溶洞、溶槽,应采取防护措施,衬砌时预留岩溶水出水通道。
弃碴弃于泄水洞原弃碴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