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绘画史的角度看“艺术的商品化”
插画的发展史
插画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讲,绘画艺术成了基础学科,插画成了应用学科。
纵观插画发展的历史,其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
特别是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式各样地商业信息,插画设计已成为现实社会不可替代的艺术形式。
因此,如何对现代插画的诸多知识加以深入的学习、思考和研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是我们此次学习的目的所在。
1.1插画的历史演变插画艺术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对你我看似平凡简单的插画,却是有很大的内涵。
从世界最古老的插画洞窟壁画到日本江户时代的民间版画浮世绘,无一不演示着插画的发展。
插画最先是在十九世纪初随着报刊、图书的变迁发展起来的。
而它真正的黄金时代则是本世纪五六十年代首先从美国开始的,当时刚从美术作品中分离出来的插图明显带有绘画色彩,而从事插图的作者也多半是职业画家,以后又受到抽象表现主义画派的影响,从具象转变为抽象。
直到70年代,插画又重新回到了写实风格。
中国最早的插画是以版画形式出现的,是随佛教文化的传入,为宣传教义而在经书中用“变相”图解经文。
目前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版画作品,唐肃宗时刊行的《陀罗尼经咒图》。
刊记确切年代的则是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的《金刚般若经》中的扉页画。
到了宋、金、元时期书籍插画有了长足的进步。
应用范围扩大到医药书、历史地理书、考古图录书、日用百科书等书籍中,并出现了彩色套印插画。
明清时期,可以说古代插画艺术大发展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刻书行业。
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插画的形式大体有以下几种:卷首附图、文中插图、上图下文或下图上文、内封面或扉页画和牌记等。
我国古代插画的历史演变,可以看作是版画的发展历史。
同时,也是民间年画史。
只不过民间年画更早地独立成为一种商品,它是商业插画的前身。
欧洲的插画历史与我国相似,最早也是运用于宗教读物之中。
后来,插画被广泛运用于自然科学书籍、文法书籍和经典作家文集等出版物之中。
社会发展到今天,插画被广泛地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从西方现代美术史看绘画形式创新的重要性研究
2020·11西方艺术由于发展时间较长,在世界艺术界是比较有名的。
很多国家在发展自己本国的艺术时都会或多或少借鉴西方艺术。
从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来看,其也经历了一个曲折并且漫长的过程。
在西方现代艺术刚起步的时候,主要是发展了印象主义,人们一般觉得印象艺术是其开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1]。
当这种艺术发展之后,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人们不再大量批评当时的艺术形式。
仔细查阅资料会发现20世纪后期到现在的这段时期,西方艺术的流派变化是比较大的。
很多的艺术流派通过各种方式去传达自身对艺术的理解,宣传自己流派的主要思想,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就是出自这个时期。
总体来说,西方的现代美术史是艺术形式的发展史,无论是体裁还是风格都必须围绕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一、基于形式主义的绘画形式其实,形式可以理解为艺术的一种展现方式,很多时候,人们关注的是艺术如何在形式上进行创新。
但是,艺术形式是变化的,某种艺术形式可能就存在于很短的时期。
大多数人认为结构主义与形式主义是紧密联系的[2]。
这种主义最先是在欧洲开始传播,随后在世界上不断扩展。
结构,具体来说,就是指在进行外观设计时需要遵循的规则,很多的雕塑像就体现了结构的运用。
在雕塑像中,比较著名的是史蒂文·温伯格,他的雕塑艺术非常精湛,作品深受大家喜爱。
通过分析他的作品,可以看出,艺术作品最关注的还是形式,而并非表面的一些枝叶。
在选择形式的时候,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例如根据艺术作品体现的主题,以及需要表达的意图等体现出作品的本质。
当然,很多时候,在评价艺术作品好坏的时候,都是根据外部的形态进行评判。
因此,外在的形态还是比较重要的,人们大多数情况下倾向于关注视觉的体验。
形式主义对外部形态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对线条的勾画、填涂的颜色等的有机组合上,美学艺术比较浓厚。
人们总是喜欢将形式主义与自然主义进行比较。
一般来说,自然主义体现的是展现自然的美,尤其是那种原生态的美,比较看重构成的元素[3]。
探讨艺术商品化背景下中国美术的发展
探讨艺术商品化背景下中国美术的发展作者:于洋来源:《美与时代·中》2021年第10期摘要:当代艺术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艺术思潮运动,当代艺术之父——杜尚身体力行地完成了对于艺术的颠覆和解禁。
在当代艺术的潮流下,国内外美术作品越来越趋向于商品化与大众化。
国内美术创作者应如何使中国当代美术染上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底色,并使其发展保持新鲜活力,体现时代精神,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
关键词:中国当代美术;传统艺术精髓;商品化;传统文化精神一、美术大众化与商品化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丰富,美术作品逐渐趋向大众化与商品化。
艺术大众化,就是将艺术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使艺术作品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艺术商品化是指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将艺术作品变为商品的过程。
艺术作品很早就有了商品的属性,而在当今时代,艺术作品的商品化更加明显,艺术市场的竞争压力也愈来愈大。
美术创作不断走向大众化与商品化,对于美术作品来说有利有弊。
通过美术形式的大众化与商品化,美术作品普遍被大众所接受和喜欢,使得更多人认识了美术这门艺术,了解了美术,打破了美术作品只为上层人服务的局限性,“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观点获得广泛支持和认可。
随着艺术形式不断创新,美术创作也拥有了新的活力,新的作品不断出现在美术舞台,带给人们新鲜感。
同时,这也调动了美术创作者本身的创作热情与表现欲,多方位地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进入多个领域进行宣传与发展。
尤其是艺术家打破了美术创作的界限,开始尝试着美术作品的跨界式发展,从而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实现了多方位、多形式的创新性发展。
日本当代艺术家村上隆便是典型的代表,他的美术作品中有日本本土文化、漫画和动画等元素,而且他的创作也与商业有跨界合作。
他的艺术成果涉及领域丰富,比如他曾为LV品牌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与理念。
村上隆这位艺术家就充分地展现了在当代艺术发展背景下,艺术家在边界领域的创新性发展。
日本的森万里子就利用视频、摄影、新媒体和装置等不同媒介来进行自我艺术表达。
艺术商品化
艺术商品化艺术是劳动生产,是人类精神财富。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使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应的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使社会对艺术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艺术也只有达到商品化,才能满足更高品位、更多形式的需求。
无论从社会的发展,还是从艺术自身的发展或者从艺术的社会作用来看,艺术商品化都是必然的结果。
而且从原始艺术到当代艺术中,更趋向商品化的艺术就更趋向成熟。
艺术商品化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它能促使艺术的发展,也能使人类更多也更容易的实现艺术的价值。
我们要正视艺术商品化可能出现,将要出现和已经出现的问题,各方面共同努力,保证艺术的商品化健康运行与艺术本身的健康发展。
艺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
“比现实有典型性”——就是艺术这种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性,决定了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而“用形象来反映现实”——艺术的这种功能决定了艺术的价值。
于是艺术这一社会意识形态成了人类精神的粮食。
从行为学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总是先去填饱肚子,接着定会去填饱头脑与心灵,然后再去填好肚子。
如此,一定的物质生活水平一般应有一定的精神文明水平相对应。
当今社会人类生活早已达到丰衣足食的水平,世界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仍在不断提高,于是对精神文化生活日益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艺术家犹如资本家拥有物质财富一样,拥有着精神财富。
非艺术家本身不但不具有这种财富,而且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重一日,那么交换是必然的。
有需有应才能形成交换,艺术家为什么愿意交换呢?因为只有交换,艺术家才能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用来填饱肚子或填好肚子或为艺术活动谋取更好的创造条件,进而创造更好的艺术。
当然这交换形式不是拿大米换书画那么简单。
在今天,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形式,艺术必然被商品化,这是社会发展,艺术发展的结果。
一、艺术也是一种劳动生产虽然人们知道艺术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但却不大与其他形式的劳动相提并论。
这是人们对金钱的错误否定,对劳动的狭义理解和对艺术的不深入思考所导致的。
油画作品的商品化现象浅议
于是从 10 年起, 59 就产生了他在教皇宫 直到现在,油画作品大都具有商品化倾向,只不过时代 马为教皇工作。
不同,表现的方式也不同。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多数画
一
系列伟大的壁域作品: 如西格纳士拉宫的《 雅典学院》 ;
巴个山那的弥撒》 英生道宫的 《 : 巴尔 家为教皇或皇家的宫廷服务。油画作品的商品化表现为 德利奥多洛宫的 《
选择方式和交流能力 。由于长期的封闭 ,历史和地理 的
动消耗,用市场价格波动来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在蒙古
族舞蹈文化市 场运 行中, 市场的调节作用 是不容忽视 的
因素造成的心理障碍,形进了保守的文化艺术心理 我
们习惯于用重义薄利的文化艺术观来批判文化艺术的商 品属性,用与世无争的玄思来否定求新创奇的现代开拓
作 第 一宫的壁 画后 ,拉斐尔受到教 皇的宠遇而成为罗 马上 就要求画家们不仅要重视画面效果 , 品的艺术性等等 ,
层社会的红人。许多贵族、银行家等显贵们纷纷来他的 而且还要求画家们必须注意作品的制作、材料的运用、 画室订购作品,因此拉斐尔的经济状况特别宽裕,这与 作品材料的寿命等技术性问题。由于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 他一系列优秀作品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不但是以 油画作品销售状况不佳,因而画家们作画时多注重画面 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艺 其优美而纯熟的技巧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而 效果 , 且更以其作品产量之高成为当时罕有的绘画巨匠… 。
种情况下 , 作为意识形态的油画艺术品也必然受 到影 响
作品,不仅在于它的艺术性、 构思、语言及技巧等方面
油画作品的商品化现象十分普遍。这时画家的赞助人消 的完美无缺,而且也包含着它在材料的运用、作品的制
失 了,取而代之 的是 艺术商人 的出现 和画廊 的兴起 。画
试述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样例5)
试述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样例5)第一篇:试述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试述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商品不是艺术作品在一切时代都具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属性,但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商品是艺术作品的必然属性。
艺术作品与其一般商品也具有共同性,它们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同时也都受到市场的影响。
艺术作品不是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产品,而是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产品,这是艺术作品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殊性,优秀的艺术家有更远大的生产目的,在生产过程中有自己特殊的规律,但是,艺术作品的价格与价值往往是背离的,因为艺术作品的价格不能由艺术创作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确定,也不能由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来确定,有时,艺术作品的价格还与艺术家的社会名声有关。
第二篇:商品的基本属性教案第一章生活中的消费者第一节商品一、商品及其基本属性设疑:(一)商品你见过哪些商品?你认为什么是商品?有用的就是商品?在商店里的才是商品?阳光空气等都有用是商品吗?为什么会进商店呢?农夫山泉饮料与四大水源的泉水哪个是商品?为什么?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金华火腿事件告诉我们什么呢?商品必须是能换核舟记的现代版告诉我们什么呢:核舟记老板的故事非卖品属于自己的,虽然是劳动产品但是必须是要用来交换的!陈光标卖空气告诉我们: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2、商品的产生原始社会早期——没有商品人们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共享劳动果实,且劳动产品很少所以没有商品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偶尔出现交换会有商品农业和畜牧业分离出现了牧民和种植民偶尔会以氏族为单位进行交换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商品正式出现有专门从事交换产品的劳动者所以会出现交换,交换频繁出现了,所以商品正式出现了思考,除了分工以外,什么是商品出现的关键性因素?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导致人们有可能以家庭为单位劳动才可能出现商品(二)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使用价值含义: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的特有属性(不能作为判断是否是商品的依据)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否相同?为什么?请举例说明不相同。
浅谈艺术商品化
浅谈艺术商品化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它反映当地社会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意识形态。
它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
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
商品泛指市场上买卖的物品。
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两重性。
商品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体现着不同的生产关系。
商品化专指原本不属于买卖流通和通过货币实行交换的事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转化或变异为可以进行买卖和货币等价交换。
艺术商品化就是将艺术品变为商品的过程。
通过交换人们才可以互通有无满足人们各方面的要求。
作为社会意识的形态的艺术,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的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上,是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
艺术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经济基础决定艺术,艺术反映经济基础,中间隔着许多环节,往往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直接和简单。
法国哲学家萨特曾说:只有为别人的只有通过别人才有艺术,为此艺术家们为不同需求的人们创作艺术有不同的风格而不是庸俗化正如中国美术史上从唐朝到清代的百花齐放从吴道子到郑板桥的人才辈出。
艺术的商品化使艺术不再是贵族王室的专利而正如刘禹锡的那首诗中写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艺术的商品化改变了我们。
使我们如今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我们可以不断的看到一部部新的电影出现,我们还可以欣赏到世界各地的电影,在不断丰富我们的生活洗礼我们的心灵的同时我们还可以从电影中了解历史也可以感受到世界各地目前的生活习惯和人生态度从而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
艺术的商品化可以使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音乐,使我们的生活不再单调。
如何认识与理解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如何认识与理解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王梦凡2014056698 广告外招艺术,通过对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社会、人和精神,从而来表达人性、情感和生活。
它是一种主观情绪的表达,是对心灵世界的探究,也是一种社会人文思想的抒发。
从艺术作品中更多表现出来的是复杂的社会意识形态问题。
然而,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后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计划经济已转型为市场经济,近些年掀起了一股艺术品投资的热潮,艺术作品商品化趋势与日俱增。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去重新思考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问题。
一首先,艺术作品是否具有商品属性呢?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
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产物。
”因此我们必须先认可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物。
它是具备着商品属性的。
因为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们的劳动产品,可以说它们是一种为获得社会财富而被生产出来的。
但与一般物质性商品相比,艺术作品又具备着精神、意识属性,它们承载着人类的精神思想,经过艺术家之手被创造出来,是具有被欣赏的艺术价值。
而如今的艺术脱离了以前单纯的形态,从影响人类的精神和思想感情转变为在商业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财富,艺术作品的商品化现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了,从而也面临着不少批判性问题。
比如著名批评家罗伯特▪休斯曾在皇家学院的演讲中猛烈抨击了高价买卖艺术品的行为。
就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机构也同会如此。
面对这样的情势,艺术家们是否需要重新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马克思与恩格斯二那么既然谈到艺术作品的商业化,就应该来探索一下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艺术作品走向了市场呢?(一)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其“崇高”的代表在创作者心中弱化,主旨转变为向市场商品化的“利益”行为。
过去的艺术创作者们所创造出来的作品,意旨在表达心目中的想法,由于当时社会的复杂与黑暗,并且有许多条条框框限制着人们,他们的内心想法不得公开,否则会面临着杀身之祸,因而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作品来隐喻,这是过去的艺术家们对内心精神的一种释放。
辩论艺术商品化利大
正方观点很多人有种感觉:一提到钱,什么都变俗了,仿佛商业就是赤裸裸的金钱至上,而艺术则成了养在深闺的纯洁公主,二者水火不容。
其实纵观艺术史,商业与艺术不仅不矛盾,还常常紧密相连,西欧文艺复兴的辉煌,明清小说戏剧的繁盛,都是有赖商业发展的推动。
而在今天,商业化大势所趋,商品流通和商业运作广泛参与社会包括艺术的各个领域,艺术与商业,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日渐模糊,那种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看法显然失于偏颇。
这里强调一点,我们谈商业化对艺术的影响,并不意味着商业统帅了艺术,艺术附庸于商业,因为这并不是商业化的真实含义与必然后果,也不是现实中的主流。
纵观商业化对艺术活动各环节的影响,我方确信:利大于弊。
一、商业化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保证和空间。
依靠商业营销的有力运作和全球拥趸的消费需求,J·K罗琳才能安心写作,把本来讲给女儿的故事《哈利波特》讲得如此长久动听。
更重要的是,商业化要求关注大众,不断创新,这拓宽了艺术的视野。
女子十二乐坊世界巡演,将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正体现了商业化开辟了艺术创作的新境界。
二、商业化推动了艺术传播与欣赏走向大众。
艺术欣赏是整个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也是艺术品实现潜在审美价值的根本途径。
而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艺术传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旧有的等级社会里,艺术秩序为少数人主导,艺术形式与欣赏权利都高下有别,而在商业化的今天,艺术不再有贵族与民间之别,当帕瓦罗蒂的美声、阿宝的民歌、周杰伦的说唱同时刻成CD放在架上时,我们看到商业化为社会大众打开了艺术认知的大门,艺术也得以更好的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三、商业化使大众对艺术有了话语权,从而提供了新的艺术评判机制。
艺术不是艺术家的孤芳自赏,只有在与欣赏者的互动中才能前进。
当商业化使艺术走出象牙塔,面对大众的评判时,艺术价值便不再由某个人说了算,那些精华将借助商业的翅膀飞得更高,而糟粕即使过分炒作、名噪一时,也只会昙花一现、骂名一片。
现代绘画视野下的艺术设计发展探析
总是最迅捷的体现在海报设计 中。具 体来说 , 现代绘 画的艺术 特性主要通过 以下几种方式体现在海报设计 中: 第一 , 通过对传 统视觉元 素的高度浓缩加工 , 以简洁形式呈现 出新的造 型 , 给人 以强烈视觉冲击力 ; 第二 , 通过超 现实主义等手法 以极度夸张 的 形式营造出奇 特 的心理 冲击效 果 , 给人 以广 阔的联想 空 间; 第 三, 通过对构成形式规则的运用 , 让现实物体 以处理化 的“ 形式 美” 体现着视觉主题 , 而对于矛盾 空间 , 则要充分 张扬 其合理部 分, 实现整体的和谐统一。来 自 日本 的福田繁雄 是世 界三大平 面设计 师之一 , 他之所以能够为世界赞誉有加 , 就在于他在立足 日本文化传统 的基 础上积 极吸 收借 鉴 了西方现代绘 画艺 术思 想, 把创作主题 以极富创意 的形式 表达 出来 。细品福 田繁雄 的 海报设计 , 会发现它们 不只是一个个 信息载体 , 而更是一件件艺 术品 , 无怪 乎他被世人称 为“ 平 面设计教父 ” 。他 的《 贝多 芬第 九交响曲》 海报系列作品堪称其丰碑之作 , 充分融合了现代绘画 艺术思想 。在这一 系列作品中 , 福 田以贝多芬头像 为基本形态 , 在其发部通过元素置换 , 极具想象 力地 把音符 、 鸟类 、 小 马等似 乎不相关 的事物吸纳进来 , 不仅使作 品趣味性大增 , 而且丰富 了 作品的主题 内涵 , 充分体现 了其艺术 功力 。 ( 2 ) 服装设计。进入现代 社会 以来 , 服装设计 一直就 是时 尚界 的一个主要象征 , 而服装设计 能够 引领 时尚界 的主要 原因 就在 于其不断吸收现代绘 画艺术 的精髓 , 特别是现代绘 画 中的 创作精神 、 技法 、 原则等。当下流行的非 主流前卫服装最能体现
浅谈对艺术及艺术史的理解
浅谈对艺术及艺术史的理解作者:牛学莹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3期摘要:艺术是人类生命意识派出的最高使者,是人类生命智慧的最高结晶。
艺术史是透过人类对不同时期的艺术图像、照片等遗存的形式,才窥见人类以艺术表达自身、再现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与意义,由此建构其内在联系,阐明人类进化的普遍进程。
以真实的图片资料及文字语言的描绘,给读者呈现出艺术作品的生动视觉效果和鲜活可视的历史场景。
艺术史的形成很大一部分主要依靠往昔的“原作”和史学家的记录,当然也离不开现当代的艺术。
关键词: ;艺术;艺术史绪论目前关于艺术及艺术史研究已经发展出丰富的研究模式,研究者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元角度解析美术的历史和风格形成的原因。
当然许多著名的学者如卡西尔等都曾谈论过:宗教、艺术和科学是构成人类文明的三个平行方面,艺术绝不单单是社会、政治、经济、科学等发展的产物他也在主动地塑造着人类文明,尤其是通过审美的方式生动地说明世界,改变着我们观看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由此塑造着我们的思维方式。
一、艺术是什么(一)初始阶段的艺术翻阅中国古籍,关于艺的概念在甲骨文中的本义种植,是人拿着植物种植在土上面,古代早期限于对“艺术”这一概念的技术层面。
“艺术”表示了一种可学的而非本能的技巧和特殊才能与劳动有关,之后慢慢泛指各种技艺。
中国最早的“艺”指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
艺术本身不是完全具象的,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绘画、雕塑、舞蹈、音乐等。
在人类初始的阶段,两块普通石头的偶然碰撞使人类开始了对简单形状的认识,逐渐尝试将石头做成刀子、斧子、鏟子等使用工具,更多的是对功能性的追求,艺术的萌芽源于生存。
(二)功能性的消失,由“技”而“道”玉器与金属的结合并加以雕刻发展成为漂亮的装饰物,早期的工具不再单纯用于劳动,以其为原形做成精美的艺术品,工具本身也是美的作品。
在艺术发展中“技”作为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是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道”是虚拟的存在,所谓“道可道,非常道。
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及时期特点
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及时期特点摘要:中国画的发展历史由来已久,源远流长,只有在纵观中国画发展历史和时代背景的前提下,才能理解中国画;中国画的发展也收到了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艺术的冲击与碰撞,寻找到中国画与现代艺术和西方艺术的结合点也是当前中国画家深思的问题。
中国画的发展需要大家努力学习充实自身,认真思考,在探索中寻找中国画未来的发展及出路。
关键词:中国画;发展;特点不论哪种艺术,它的发展都与时代和所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想要了解中国画的发展历史与特点,就要首先了解艺术史的动向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必然导致了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中国画面对与之相对的西方文化,必然收到了强大的考验与冲击,由此,便引发了我们对中国画尤其是水墨画问题的一些思考,艺术史离不开批判性艺术,或者说正是由于批判艺术的发展才能使艺术有了发展与延续。
中国画的历史也是如此,是由于艺术家和观赏者的批判,推动了中国画历史的繁荣发展。
一、中国画的起源中国画,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悠久历史的文化,其风格与传统延续了中国千年的历史。
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楚国的两幅帛画,其气韵生动,笔墨简洁,线条流畅,意境完美表达,确立了中国绘画艺术以线条形式的民族特色风格。
在传统风格与民族大众审美要求下,在时代的前进中不断发展、充实、突破、创新,造就出新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华夏民族之瑰宝,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史的奇葩。
中国绘画史历史悠长,早有史料记载伏羲氏画八卦、黄帝画制服、舜妹螺氏绘制影像等。
早期的绘画经过匠人的再造与雕刻,绘制于青铜器及瓷器上。
直到汉代出现纸之后,才由画家用毛笔进行纸上绘画,演变为现在的中国画。
二、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及特点1、原始的中国画古代原始岩画是中国画最早的记载,对分布于西北、西南,据说是当时的游牧民或少数的民族部落所画。
自然地理环境不同,所画岩画的内容大有不同,北人食肉勇悍,南人食蔬文雅,所以西北与西南的岩画各有特点。
西北岩画以刻凿为主,多画动物,如新疆天山岩画、内蒙古阴山岩画等。
绘画中商业审美的特点
绘画中商业审美的特点商业审美是指在商业领域中对于美的理解和追求。
在绘画中,商业审美具有以下特点:1. 注重商业价值:商业审美的核心是追求商业价值,即通过绘画作品传递某种商业信息或实现商业目标。
商业审美要考虑受众的需求和喜好,力求打动观众,引发共鸣,从而达到商业推广的效果。
2. 追求精致与独特:商业审美要求绘画作品具有精致的技艺和独特的创意。
绘画作品应该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细腻的线条和色彩处理,以及独特的构图和视角,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加作品的独特性和印象力。
3. 强调品牌形象:商业审美在绘画中强调品牌形象的表达和传递。
绘画作品需要准确地传达品牌的核心价值观、产品特点和服务理念,以帮助观众建立对品牌的认知和信任感。
通过绘画作品展示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4. 追求商业效果:商业审美注重绘画作品对观众的影响和效果。
绘画作品应该能够激发观众的购买欲望,引导观众采取行动,实现商业目标。
因此,商业审美在绘画中注重细节的处理,以及情感和心理的引导,以增加作品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5. 结合市场需求:商业审美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和趋势,了解目标受众的审美偏好和消费习惯。
绘画作品应该符合当前市场的潮流和趋势,满足受众的需求,增加作品的市场竞争力。
商业审美需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创新,以保持作品的时效性和竞争力。
6. 强调商业创新:商业审美要求绘画作品具有商业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绘画作品应该能够突破传统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方式,以独特和新颖的视角展示商业主题。
商业审美鼓励艺术家在绘画中融入商业元素和创新思维,以提升作品的商业价值和影响力。
商业审美在绘画中具有注重商业价值、追求精致与独特、强调品牌形象、追求商业效果、结合市场需求和强调商业创新等特点。
商业审美不仅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将艺术与商业相结合,通过绘画作品传递商业信息,实现商业目标。
商业审美在绘画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为商业界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艺术品是否是商品
、
“ 商 品 ”这 一 词 最 早 是 由马 克 思 提 出 的 。商 品是 用 于交 换 些 程 度上 还 必 须填 补 美 术馆 博 物 馆 空 白的 学术 梳 理 功能 。 早 在 的劳 动 产 品 ,是 资本 主义 社 会 的经 济细 胞 ,也 是 政治 经济 学 最基 1 0 0 多 年前 中 国就 有 了被 称 为 “ 画廊 ”的经 营 商 ,光 绪 二 十六 年 本 的 概 念 事 物 具 备 这 三 个 条 件 就 会 成 为 商 品 , 即有 用 有 特 性 有 ( 1 9 0 0 ) ,上海 朵 云轩 成立 ,这一 笺扇 商 号就 具有 西 方 的画廊 性
主 ,便 会有 买 者 ,也 会有 卖 者 ,买 者和 卖 者可 进 行交 换从 而 成 为 质 。现 代 意 义 上 的画 廊 则 与 画 家 有 固 定 的 签约 ,并 成 为 其 经 纪 商 品 。因而 商 品 从一 定 的表 面现 象 来看 ,它是 一 切进 行 交换 的 东 人 ,它将 经营 者 、 艺术 家和 收 藏家 连接 在 一起 ,并 为 这种 交流 提 西 ,从 内在 来 看 ,商 品是 进 行交 换 的那 些 有主 有特 性 的一 切 又特 供 一 个必 要 的空 间 。只 有 当这件 艺 术 是劳 动产 品并 且 达到 双方 共 性 的东 西 。但 大 家一 定要 注 意 为什 么我 们 在商 品 的定 义 中 间要加 同交换 的 意愿 ,在 一定 的场 合下 进行 交换 ,这 样才会 成 为商 品 。
定 的 范 围 内才 可 以 成 立 。
艺 从 咄 一
关 键 词 :商 品 பைடு நூலகம்商 品 化 ; 艺术 品
换 ,没 有 交换 这 个条 件 也不 能成 为 商 品。双 方 的意 愿 也很 重要 , 只 有 买者 想买 ,卖者 想卖 ,当 意愿达 到 共 同的 时候 才得 以实现 。
元代及明清时代绘画艺术鉴赏
浅谈元代及明清绘画艺术及其特点专业:石油工程班级:石工试点班姓名:范海龙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元代及明清时期的主要画家,和他们的主要作品,生平经历对各自的绘画特点形成的影响。
以及所在时代的大背景,文化氛围,对绘画风格进行分析,显示画家的风格,显示艺术魅力。
关键词:元代绘画明清绘画文人画风格艺术品位表现艺术正文:在中国美术史上,作为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元代绘画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标示着艺术已不再仅仅是模仿自然,而更加注重对自然本质的领悟和人的主体精神的自我表现,从而将水墨文人画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使文人画成为以后中国画画坛上的一支主流。
元代绘画代表有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黄公望(1269——1354)黄公望字子久,号大痴、一峰。
画史上称他是“元四家”之冠。
他幼年时极其聪敏,天资孤朗,善书法、通音律,能作散曲。
中年时做过小官,忤权贵,坐监数年,出狱后,浪迹江湖,寄情于山水。
绘画特点:五十左右时,专心于山水画,并且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其特点是:山川浑厚草木华滋。
他讲究以书入画,画中有书,着重骨法用笔,笔中见墨,不多作渲染,就能达到气清质实、平淡天真的艺术境界。
他的代表作品有《富春山居图》明、清两代摹本,约有数百本。
现存作品有《天地石壁图》、《九峰雪霁图》、《江山胜览图》、《天池石壁图》等。
晚年隐居于浙江富春山。
著有《写山水诀》传世。
王蒙(1308——1385)一作(1298——1385)王蒙字叔明(一作叔铭),是浙江湖州即今吴兴人。
他晚年居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又自称香光居士。
他的外祖父赵孟頫、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征,都是元代著名画家。
绘画特点:王蒙工书法,尤其擅长画山水,亦兼画人物。
他创造的“水晕墨章”,丰富了民族绘画的表现技法。
他的独特风格,表现在“元气磅礴”,用笔熟练,“纵横离奇,莫辨端倪”。
他常用皴(cun)法,有解索皴和毛皴两种,其特征,一是好用卷曲如蚯蚓的(笔,以用笔的多变和“繁”著称;一是用“淡墨钩石骨,纯以焦墨皴擦,使石中绝无余地,再加以破点,望之郁然深秀”。
艺术市场的艺术史论
艺术市场的艺术史论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创造性表达方式,不仅仅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和思想,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艺术市场作为艺术创作与艺术消费的重要环节,对于推动艺术发展、促进文化交流和经济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艺术市场的历史演变以及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一、艺术市场的起源和发展艺术市场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艺术品已经开始交易。
传统的艺术市场主要以贵族和富商为主要买家,他们通过艺术品的收藏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然而,在这个时期,艺术市场并不像现代艺术市场一样发达,交易规模较小且受限于时间和空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市场逐渐从贵族阶级扩展至广大市民群体。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尤其是意大利,成为艺术市场的重要中心。
著名艺术家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通过与赞助商和市民之间的艺术交易实现自身艺术事业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艺术市场逐渐形成了生产、交易和收藏三位一体的艺术生态系统。
二、现代艺术市场的特点与挑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艺术市场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挑战。
首先,随着艺术作品的多样化和多样性的增加,艺术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
不仅有传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品,还有影视作品、数字艺术等新兴艺术形式。
这种多样性给艺术市场的运作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其次,现代艺术市场的全球化程度不断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跨国交易,艺术品的买卖不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这种全球化趋势给艺术市场的规范化和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现代艺术市场也面临着艺术品鉴赏和估值难题。
由于艺术作品的价值常常是主观的,鉴赏和估值的标准也因人而异。
这种主观性使得艺术市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不仅给艺术市场的交易带来困扰,也阻碍了艺术作品的流通和交流。
三、艺术市场与艺术发展的关系艺术市场作为一个特殊的商业领域,与艺术发展密不可分。
艺术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激励他们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浅谈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1)
浅谈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班级:国物101学号:101216150姓名:***指导老师:魏琼靓浅谈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关键词:山水画历程摘要:山水画的艺术发展历程人们自古以来就有着亲近自然、追逐山水的欲望。
“高山流水,小桥人家”是古代人们所追逐的,便出现的山水诗;古人描绘山水,便出现了山水画;古人创造山水,便出现了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两者的创作一脉相成。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
一.起源(石器时代、殷、周、秦汉)山水画是中国画中的特有的画种之一,说到中国山水画起源得先从中国绘画说起。
早在旧石器时代,制陶工艺的出现使得绘画在陶器的装饰上得以表现;在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装饰图案代表新石器时代绘画的最高水平;原始岩画是中国绘画最早的遗存,原始岩画包含着人类的智慧和本性,反映了原始先民的朴素理想、信仰和生活;而到了秦汉,实现了全中国的统一,宫殿壁画的大量涌现,促进了绘画的发展。
这时虽未出现山水画,但出现了表现山水的图画,如东汉时期的山系平陆早园汉墓壁画《山水图》。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建筑物是“台”。
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型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在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囿台主要是满足上层社会阶级,他们用囿台狩猎、游玩、观察天象和气候以及祭祀。
而在秦汉园林则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离宫别馆与山水环境结合,范围大到方圆数百里。
其中最为有名的是“阿房宫”,它首先在苑囿中建立朝宫,实现了皇家园林里的游赏、居住、朝政等活动的兼容,促使了具有宫苑式的“园”的形成。
中国园林从汉起称“苑”。
其中以上林苑最为著名,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同时在汉文帝时期还出现了私家园林,《西京杂记》就记述了这个时期茂陵富人袁广汉所筑私园情况:“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内。
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绵数里。
”以山水为建筑要素亦在私家园林中建设。
简述中国书画家群体及书画市场的演变
简述中国书画家群体及书画市场的演变写字和画画行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书画艺术和书画家的出现,只有当写字画画行为由自发阶段到自觉阶段,对美有了主观的追求后才产生书画艺术和书画家,同时也产生了书画美的朴素标准,进而出现书画鉴藏活动,有了书画鉴藏活动才会产生书画交易和市场,有了对同时期书画家作品的鉴藏和市场交易后才会出现职业书画家。
书法发展到汉代已有艺术自觉的萌芽,东汉是隶书发展的鼎盛时期,千碑千面,出现了很多被后世奉为经典的书作。
章草也受到书写者的追捧,东汉赵壹的《非草书》中就很好地描述了当时人们学习草书的狂热状态。
同时期也出现了为社会认可的书法家,如杜度、崔瑗、张芝、蔡邕等,还有第一篇书法理论文章《草书势》的出现。
此时期并没有出现书法收藏,也就没有书法交易,更谈不上书法市场了。
到魏晋时期,由于出现了人的自觉而产生了艺术的自觉。
另外字体的演变业已完成,至此中国书法中篆、隶、楷、行、草都发展完备,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尤其是书圣王羲之的行、草书风貌更是为后世书法树立了典范,影响至远。
据文献记载,东晋王羲之时代已有书法作伪牟利现象,而此风大盛却应自刘宋始。
宋明帝泰始六年虞龢《论书表》云:“新渝惠侯雅所爱重,悬金招买,不计贵贱。
而轻薄之徒锐意摹学,以茅屋漏汁染变纸色,加以劳辱,使类久书,真伪相糅,莫之能别。
故惠侯所蓄,多有非真……孝武亦纂集佳书,都鄙士人,多有献奉,真伪混杂。
”宋文帝时新渝惠侯刘义宗“爱重”羲之书,“悬金招买,不计贵贱”,孝武帝刘骏“纂集佳书”,从虞龢《表》中可知,所集乃前世名迹,不限于二王。
有了收藏需求便有了书法市场,市场需求大,名家书作供求矛盾突出,所以就出现伪作。
六朝时期皇家贵族为代表的士族阶层好古、好名以及当时书法盛行,好书者众而学书法帖时有短缺,所以贵族收集前人书法名迹也形成风气。
这时期收藏者收藏对象主要是以前代名家书法作品。
市场的出现并没有导致产生以卖字为生的职业书法家,而善书者都是当时贵族自我对书写美和文字美的追求,是在从政或从文之余的“游戏”,更没有文学的地位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绘画史的角度看“艺术的商品化”
“艺术的商品化”听来似乎不是对某种艺术形式的褒奖,尤其是当代的商品经济社会,艺术浮躁之弊害也多源于此。
常常见到国画写意画家在公开场合作画表演,丈二宣纸平铺,前后左右数十人围观,于是画者淋漓酣畅地一挥而就,一张作品即告完成。
有位外国朋友曾对我说:你们中国画真了不起,那么短时间就能完成,墨还没干就能两个人拉起展示,像变魔术一样。
我真是无言以对,不知是褒是贬,虽然我不谙绘事,但就生理而言,还是会脸红的。
如此心浮气躁的作秀,当然是要些变戏法儿的功力了。
中国五代之前的绘画大多是不落款的,即是五代、宋人的画,落款的也不甚多,当然这也给后人找了不少麻烦,要从笔墨、章法、布局去判断考证是哪位画家的作品,还不一定准确,还会有很多歧议。
宋代画院的待诏是伺候皇上的,其作品是“职务作品”,待诏有自己的奉禄,不是计件收费。
高兴了,许在山林竹石的缝隙处落个姓名,也是偶尔为之,非定例也。
元代是中国文人画开端造衅的年代,款识之风渐起,而款识题落的格式、位置也讲究起来,形成了书画相谐的整体美。
这里不是说元代以前的绘画不卖钱,绘画自有之,即有欣赏、装饰的功利性,有功利性就有商品价值。
但艺术的价值往往超过了人的价值。
换句话说,大抵是卖画不卖人的。
明清两代虽为中国画的鼎盛时期,流派纷呈,而“卖人”之风渐起。
明初的“浙派”本来是由一批职业画家构成,所谓职业画家,自然是以卖画为业而谋生,如戴进、吴伟及其传人。
“浙派”与“院体”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院体”之称,源于宋代的画院,但明代的画院画家却没有宋代画院待诏那么好福气,其待遇、创作环境都远不如宋代的画院,所以他们带着画院的风格,经过变通走向更广大的民间市场,可以说是先卖画,继而卖人的。
明中叶吴门文人画兴起,
其实所谓文人画,情况殊为复杂。
以“文沈唐仇”四家而论,文征明、沈周出身文人世家,多承宋元笔意,虽于仕途并不在意,却生活无忧,绘画中渗透着恬淡儒雅的文人气质。
唐寅出身商贾,仇英出身工匠。
唐善变通,逢迎时尚,于是生面别开,极受当时和后世的追捧。
仇英中年即不做漆工,而是出入豪门,临摹历代名家之作,也能自成一家。
唐、仇在士大夫文人的气质上是远不如文、沈的。
吴门四家的形成开创了以苏州为中心的吴门画派,风靡一时,画以名重,实质上卖人远重于卖画。
自此,古玩行兴起“卖名头”之说。
明晚期的徐渭一生倒霉到无可复加的程度,几度自杀未遂,苦不堪言。
而他的花鸟画不求物象形质的相似,而强调情感的抒发,画作纵横跌宕而少文人的闲雅之趣。
倒霉的徐渭可能从未想到,他的画风竟影响数百年而至今。
徐渭的画、戏曲与其说名重当时,勿宁说更名重后世——他死后倒是画与人俱卖的。
明末董其昌历来被推为当时的画坛领袖人物,当然有社会地位的原因,但也不能否认他崇尚笔墨气韵的理论,他所强调的“士气”,和拙中带秀的平淡,或是我们今天绘画艺术中“熟巧”“油滑”程式里最缺少的东西。
无论是董其昌为首的“松江派”,还是赵左的“苏松派”、沈士充的“云间派”,就画作而言,实难有高下之分,但无论当时还是后世,以卖人而论,谁都卖不过董其昌,何故?大纱帽也。
我历来不赞成将清代“扬州八怪”列为文人画之列,也曾与人有所争执。
八怪是先后寓居维扬的落拓文人不假,但为生活所迫,鬻画为生。
彼时明末笔墨气韵之追求已近末流,画坛生气殆失,八怪力求拓新,以生面示人,故一反常技,以不同流俗之风格而迎合标新立异的时尚,以反传统而创新流俗。
由于各人的风格特质过于突出,所以仿作滥于当时和后世,以郑板桥为例,今天能找来似与不似的画作近万幅,可称笑谈。
所以说八怪在当时及后世,大抵卖人重于卖画。
清末民初的“海上四任”及“岭南画派”,勿庸置疑是有着极强的商业目的,四任时居沪上的笔单润格(即不同尺寸画幅的价格)其实十分便宜;岭南高剑父、
高奇峰也是接应四方订单,其媚俗之画风倒也自成流派。
不过从另一角度来说,倒是老老实实卖画不卖人的。
当今擅绘事者可谓众矣,大有画家人人可做的态势,想来是太平盛世的景象。
自娱自乐,当然是好事,但都想卖钱却不那么容易了。
我有位新加坡的朋友,极喜中国画,我也常常寄些当代中国画家的作品集给他。
那些作品集的前几页总有些画家的生活照,或画室泼墨,或庭园小憩,背景的屋舍古雅华丽,园中花木扶疏,虽董文敏、文衡山而不能至也。
那位新加坡的朋友来信说:“你们中国的画家太阔了,这样的庭园就是新加坡的部长也置不起啊。
”抑或这也是人人想当画家的原因。
古人吃亏的是没有现在的各种宣传媒介,除了大纱帽,大抵是做不到先卖人的。
现在则费不了多大事,先卖人的办法有很多,当然也包括了“现场作画”之类。
无怪乎当前能冠以“大师”之称的几近百人,“著名画家”总在万数,有“家”之称者又何止十数万乎?
艺术还是安静些罢。
作者:赵珩
月雅书画中国网编辑整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