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合集下载

浅谈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浅谈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浅谈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把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思想和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民之所需,民心所向。

文化强国对内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对外就是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增强。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建设从战略的角度看,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奋斗目标: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这三大奋斗目标,既是十八大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也是党代会的庄严承诺。

对于我们文化战线来说,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就是实现上述三大战略目标的任务。

因为文化建设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条件和五位一体的重要内容,文化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前提,没有高度的文化自强就不能成为一个现代文明国家。

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来说,一是文化的复兴,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国或强国出现,二是有文化先导力量。

我们一定要围绕三大战略目标,理解党中央关于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决策,自觉自信地担负起文化自强的任务。

结合工作实际,就学习十八大精神浅谈一些体会。

1从新的高度强调文化建设在新的历史征程中的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文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其地位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日益凸显,这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期盼。

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从中可以看出,对文化重要性的论述越来越简洁、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到位、越来越富有亲和力感染力。

十八大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事关民族血脉、人民精神家园的崭新高度,开宗明义地强调:只有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强国战略在中国强国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强国战略在中国强国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软实力C U L T U R A L S O F T P O W E R 2016年第2期N〇.22016文化强国战略在中国强国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洪晓楠[提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现实需要,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战略举措。

为此,分析“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及其意义,阐释人才强国、科教强国、海 洋强国与文化强国的关系,搞清楚“文化强国”在强国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文化强国”是强国体系的基础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化强国&中国强国体系;文化软实力[作者简介]洪晓楠: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基础理论、文化哲学、科学技术哲学。

-“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及其意义“强国”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具有两种含义:一是名词,指国力强大的国家(二是动词,指使国家 强大。

“文化强国”,顾名思义,就是在文化上强大的 国家。

具体来说,就是在文化上,能够以自己国家人 民的生活方式影响其他国家的人民,能够对其他国 家输出自己价值观的国家。

“文化强国”战略包含在 国家整体战略之中,没有“文化强国”战略不可能有 完整的、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的整体战略。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个概念不是十八大初 次提出来的。

第一次提出这个概念是在2011年10 月份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 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5《决 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人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 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 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 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贯穿文化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在新的发展阶段,要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摒除一切不符合文化科学发展的旧有思想观念,摒除一切不适应文化改革发展的僵化思维,摒除一切阻碍文化健康发展的传统体制下的固有做法和规定,深刻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发展所面临的新环境、新条件,深刻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建设的新目标、新任务,把解放思想的成果转化为文化建设的巨大动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文化既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文化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更好地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现实需要。总体而言,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随着居民消费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呈现出多样化、多方面、多层次的特点。解决“文化饥渴”、满足文化需求、体现人文关怀,越来越成为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既为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使文化产品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必须努力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坚持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一定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了解群众的喜怒哀乐,深切感受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坚实脚步,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要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评价文化工作的最高标准,实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并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下面我就“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专题,讲几个问题.一、文化的基本概念.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一般地,就其广义而言,人们比较认可的文化的定义有:文化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文明的全部成果.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文化是在实践中获得反过来又指导、规范实践的日益丰富多样的价值信仰系统、认知系统和审美系统.文化引导人类不断地超越现象、个别和当下、进入本质、普遍和久远,是人类的意识之源、力量之源和秩序之源.就当今而言,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相对于经济和军事力量而言,文化的力量是一种无所不在无孔不入、富有弹性和以柔克刚的力量,在国与国的竞争中,他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就我国而言,我们要建设的文化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即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因.当前,虽然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上升,以经济为指标的硬实力有了显着提升,但是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激发出来的文化需求与我们当前的文化发展现状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当前全球软实力竞争的环境下,国民素质的高低成为关键因素.可以看到,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西方国家一般是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国际感召力的因素.在我国,有关文化软实力的思想资源和社会实践其实古已有之.“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子路)的治国理念,构成了古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的文化涵育力量,铸就了中国古代的文化辉煌.但是我们看到,由于原有体制的禁锢,我国的文化发展出现了严重滞后,与我国传统文明古国地位不相符.不论是在量上还是在质上,我国的文化影响力都已经有限,因此如何把处于新的变革时期的中国转变成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就成为中国复兴之路的一个必然.具体说来.我国在文化建设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视程度不够.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造成在国家的战略选择与各级政府的宏观决策上,都以硬实力(及其资源)作为比较、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主要标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作为综合实力基础之一的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和提高.国家的战略方针停留在”经济强国“的认识层面上,缺乏从提升文化软实力角度增强国力的战略思考和总体规划.第二,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整合多样化文化的能力不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向多样化的趋势发展,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化,各种腐朽、落后思潮纷纷涌现.而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西方社会思潮与意识形态也不断涌入.原有社会核心价值观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而被边缘化,主流文化与各种不健康的亚文化之间的竞争和冲突越发激烈.当前,我国的核心价值体系无法有效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潮和文化,这就造成公民对国家的忠诚感和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减弱,社会文化整合难度进一步加大.第三,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模式单一,发展动力不足.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来自各级党政机关、教育部门、科研院所和各种主流媒体,实施方式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强势宣传和直接教育.在传统的文化发展战略中,忽视了各种社会团体、群众自治组织以及普通民众学习和传播先进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前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推动主体比较单一,而且采取的主要是自上而下的“灌输”模式,力量作用单向化.对这种模式的过度依赖导致了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浓重的行政化色彩,而且在内容和形式上学院派作风严重,针对性不足,缺乏时代特色,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造成了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渗透力不足,而且缺乏有效而又持久的发展动力.第四,文化产业发展落后,“文化赤字”严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整体规划,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还很小.我国的文化产业还面对着发达国家文化输入的严峻挑战.我国的对外文化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存在相当程度的“文化赤字”现象.在文化交往中,境外文化产品像“洪流”一样大量地涌入我国文化市场,而我国流向域外的文化产品却像涓涓的小溪.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文化建设板块中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推动两个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报告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要求,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报告具体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四项基本任务.(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一个文化体系的内核,是支撑这个国家、这个文化体系的内在的、持续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真正的力量来源于他的心灵,一个没有精神支撑的民族是站立不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报告提出:1、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3、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4、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报告在强调加大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同时,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次出现在党的报告中.这一核心价值观是从国家、团体和个人的层面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认知进行提炼而成的.从国家的层面而言,我们倡导的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团体的层面来说我们倡导的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们倡导的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可以说,核心价值观是从核心价值体系中提炼而来的,是对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而核心价值体系又是核心价值观的拓展和延伸,两者是一种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在一个价值体系中,核心价值观决定了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取向,主导着整个社会的精神风尚和发展方向.5、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不能仅用经济指标来衡量,更应该用人民的文明程度和现代意识来衡量,用人民的道德水平、生活方式和行为举止来衡量.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因此,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报告提出:1、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2、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3、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4、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在这些措施中,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为目标的公民道德培养.特别提出了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四德”是道德的弘扬,“四信”是制度的保障.(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报告具体提出了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途径:1、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2、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4、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5、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6、开展全民阅读活动.7、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8、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9、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报告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手段1、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2、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3、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4、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5、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6、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7、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心得体会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心得体会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心得体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心得体会1.前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础。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参与了相关工作。

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总结一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心得体会。

2.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意识形态。

毛泽东曾经说过:“一切反动的派别都是从对科学真理和伟大理论的无知开始的。

”这句话深刻指出了思想理论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我们要通过全社会的教育和宣传,培养人民群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理论研究的投入和人才培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丰富和完善,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思想理论的指导和支撑。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文化领域的改革创新。

首先,要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和引导,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要改革文化市场体制,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监管机制,打击文化市场的非法和不良行为,维护良好的文化市场秩序。

最后,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文化事业的公共服务功能,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4.提高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走向强盛的重要标志。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着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积极宣传中国的优秀文化成果,提高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对外文化传播工作,推动中国的优秀文化能够走出去,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和认同中国的文化。

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建议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容: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二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三是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实践证明,真正的国际竞争,往往都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

任何一个强盛的国家,无不都是有着强大的文化底蘊,或是正一步步蕴育着的独有的、丰富的民俗文化。

大汉天下,盛唐天下,灿烂文明,威震四夷。

古希腊、古印度、古巴比伦,一国的兴衰,一个民族的兴衰,都是以文化的兴衰为前提。

文化繁荣,国富民强,文化贫穷,终究是缺乏信仰,纵然一时强盛,终将走向灭亡。

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世族之林五千林,纵然一时兴衰,但强大的民族文化,依然永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纵然经历无数曲折,今天,中华民族依然在创造着一个个奇迹,中华民族正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之路,这一切都是缘于我们对文化的重视,对文化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创造。

然而,这远远不够。

经过列强入侵的屈辱,闭关锁国的封闭,上百年战争的蹂躏,虽然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创造了太多的奇迹,现在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排在了全球第二,可是,我们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在科学技术和文化上都还很落后,我们应该向发达国家学习,学习先进文化知识,以更好的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

文明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文明,二是精神文明,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文化是一种繁盛的精神文明,我们社会主义建设要想更快、更好,更和谐,必须依赖于文化的强盛。

只有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超强的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全面的公民基本素质,丰富的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即文化强国全面实现,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讲稿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讲稿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局部。

文化开展是民族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需满足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等候,敦促社会主义文化大开展大繁荣,兴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一、对峙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标的目的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需敦促社会主义文化大开展大繁荣。

敦促社会主义文化大开展大繁荣,必需充实认识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十八大陈述把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到新的水安然平静高度。

首先,从文化自身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由文化自身的特性和本质所决定的。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血脉是流动全身的动力源、生命源,血脉断,则生命止。

一个民族的思想不雅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是由文化决定的。

文化是民族的象征和身份证,一个民族与其他别的民族的区别,不是肤色、服饰和饮食的不同,主要在于文化的区别。

文化是民族的“基因〞,是决定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民族习俗等深层的根基,是民族承接和遗传的因素。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民族的“精气神〞都是由文化潜移默化地铸就的。

民族总是必然文化的民族,文化总是必然民族的文化。

文化与民族直接同一,密不成分。

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家园〞是一个形象的说法,精神家园即灵魂寄寓安排之所。

一个人在外劳累奔波,需要一个家园安居休整;一个人的精神劳顿和思想博弈,需要有一个温馨的家园赐与安抚。

文化以其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人们的精神支撑;以其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校正人生的轨迹和标的目的。

文化是人们的精神的真正后盾和前方,揭示了人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真正奥秘。

文化建设说到底是精神家园的建设,是需要大手笔,大投入的大建设,把精神家园建设好了,我们就有了思维活泼、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幸福快乐的精神大本营。

其次,从国际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由文化在当今国际竞争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决定的。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发展格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以民族文化 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对外开 放格局; 发展战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施 文化“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文化在综 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是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走在时代进步 潮流前列,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文化利益的 文化发展道路; 是富于改革创新精神、保持与时俱进品格 的文化发展道路。
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定了文
化的基本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
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 路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马克思 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改革发展实际相结合的 产物,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探索新民主主义 文化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探索社会主义 文化发展道路的基础上,适应改革开放时代 要求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三、落实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各项任务
3、功能:民族认同和社会认同的统一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正是这 样一种价值体系。它突出地反映了当代中国先 进文化的核心内容,具有民族认同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具有社会认同性。这里 所说的社会认同性有两方面含义:一是符合进 步人类利益,为社会进步人类所认同。二是符 合大众的愿望和利益,为社会最广大成员的认 同。
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十八大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道路”。 一条伟大道路和六条具体道路的提出, 说明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 架越来越清晰,具体路径越来越明确, 是我党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创新的成果。

扎实推进文化强国之路在线测试题

扎实推进文化强国之路在线测试题

试卷名称:扎实推进文化强国之路在线测试题单选题:共15题,正确14题多选题:共8题,正确7题判断题:共5题,正确5题问答题:共0题,正确0题1 目前中国在全球建了()孔子学院。

(分值:3.0/得分:3.0)二百多所四百多所一百多所三百多所2 中国目前是世界第()大经济体。

(分值:3.0/得分:3.0)一四二三3 构建和谐文化,要体现()。

(分值:3.0/得分:3.0)政府的文化认同群体的文化认同民间的文化认同领导的文化认同4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坚持经济持续性原则,就是要处理好()之间的关系。

(分值:3.0/得分:3.0)国内与国外公平与效率传统与现代个人与集体5 在处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上,()。

(分值:3.0/得分:3.0)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都主要依靠市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都主要依靠政府文化事业发展主要依靠市场,文化产业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文化事业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文化产业发展主要依靠市场6 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是()。

(分值:3.0/得分:3.0)民间大众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精英阶层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7 我国目前是()。

(分值:3.0/得分:3.0)文化资源大国,文化产业小国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大国文化资源小国,文化产业大国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效果8 文化发展要建设生态持续性原则,也就是在文化发展上要处理好()。

(分值:3.0/得分:3.0)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9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会议是( )。

(分值:3.0/得分:3.0)十七届三中全会十七届六中全会十七届四中全会十七届五中全会10 文化发展的价值诉求在处理质和量的关系上应是()。

(分值:3.0/得分:3.0)由量到质只注重质量由质到量只注重数量11 要坚持(),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十八大精神要点及解读(两篇)

十八大精神要点及解读(两篇)

∙十八大报告要点解读∙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胡锦涛同志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

报告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准确而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阐述了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与会代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产生热烈反响。

学院党委宣传部专门编辑收集了有关专家对十八大报告要点的解读文章,现整理如下,提供给全院师生理论学习之用。

1.建成小康【报告原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要点解读】:从“建设”到“建成”,这一字之变,是个质的飞跃;这一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

2.两个翻番【报告原文】: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

【要点解读】: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到那时,全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水平将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将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将基本实现,农民工子女将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城乡就业将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将会缩小,中等收入群体将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将大幅减少,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将加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将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全面发展

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全面发展

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大学生骨干网络学习毕业论文内容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全面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框架中,提出了“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文化建设目标,专门阐述、部署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发展战略。

只有正确面对我国的文化现状,处理好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关系,正确分析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全面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文化强国社会主义文化综合国力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这是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卓越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转变发展方式处于关键时期,同时面临经济社会转型期的风险和新的发展机遇期,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的重大决策,对于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意味着我国将实现文化发展的国际化而融入世界文明发展的轨道,从文化资源大国转变为文化内容大国,成为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肩的文化强国。

中国当前的文化现状究竟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我们如何取舍?如何才能更好更快的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早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跨越式发展?我国文化的现状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大国。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整个人类的进步和世界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我国还不是一个文化强国。

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如,有影响力的精品文化不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各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

文化强国的重要性1.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心得感想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心得感想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心得感想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我们伟大事业的重要方向和战略举措。

近年来,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在实践中逐渐领悟到一些心得和感想。

首先,文化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育和强化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必然要求。

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引领时代潮流和民族风尚。

其次,文化强国建设是综合国力提升的内在要求。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与经济、科技等各领域的发展密切相关。

推进文化建设,必须突出文化创新,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数量,增强文化产品的辐射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只有不断提高文化综合实力,才能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再次,文化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文化是全民基础性的精神需求和文明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和保障,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广大党员干部要打破思维定势,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深入群众、走进社区、走进校园,与人民群众和各界人士共同探索、共同创造,打造具有广泛参与和自发发展的良好文化生态。

最后,文化建设需要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实际。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科技建设等中心任务,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要注重培养高素质的文化人才,加强文化政策和法规的创新,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领域的深度融合,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

总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不断创新、大力推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化强国2019-03-11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是经济、政治、⽂化、社会等领域全⾯建设的事业,全⾯建设⼩康社会不仅要使物质⽂明、政治⽂明、社会⽂明等得到⾼度发展,⽽且要使精神⽂明得到⾼度发展。

同志在党的⼗⼋⼤中指出,我们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化强国建设。

他指出,⽂化是民族的⾎脉,是⼈民的精神家园,全⾯建成⼩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化⼤发展⼤繁荣,⽽建设社会主义⽂化强国,必须⾛中国特⾊社会主义⽂化发展道路,坚持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他同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化创造活⼒。

⼀、⽂化强国:屹⽴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化⼒量⽂化是经济与政治、历史与当代、民族与世界等社会⽣活的精神产物,是⼀个民族的精神⽀柱、纽带和标志。

⽂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在某个阶段、某个⽅⾯可能会出现不⼀致、不平衡的状态,也就是“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提琴”,但从总体上看,⽂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

源远流长、博⼤精深的中华⽂化,是与中华民族创造的影响世界的各种灿烂辉煌的⽂明成果紧密联系在⼀起的,或者说就是这些⽂明成果的精神内核与⽂化基⽯。

⼀个国家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经济、政治、社会的兴旺发达为⽀撑,同样离不开⽂化的兴旺发达为⽀撑。

各个民族的⽂化,没有⾼低优劣之分,却有⽣命⼒强弱、影响⼒⼤⼩、持续⼒长短之别。

⼀个屹⽴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不仅具有物质、科技、军事、制度的⼒量,⽽且⼀定具有⽂化的⼒量。

⽂化发展有其⾃⾝规律,既是⼀个长期积累的演进过程,⼜是⼀个引导培育的⾃觉过程,是按照处于主导地位的⽣产⽅式要求进⾏⽂化创造和精神⽣产的过程。

努⼒建设社会主义⽂化强国,正是我们党把⽂化⾃强建⽴在⽂化⾃觉和⽂化⾃信之上,推进中国特⾊社会主义全⾯发展的宏伟⽬标和战略部署。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科学把握当今文化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和宽广视野,深刻阐述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政方针和目标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为我国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一定要高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一、充分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必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社会,一个现代化的强国必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国家。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承接,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承担的庄严历史责任。

(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如果没有文化的繁荣发展、离开文化的支撑和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现在我们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还比较低。

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总体小康,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人民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越来越高。

只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才能凝聚起全社会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贯彻这一决策,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认真领会十八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深入贯彻十八大关于文化建设的部署,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奠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坚持“二为”方向,是社会主义本质对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担当的社会责任,必须坚持文化发展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坚持文化建设服务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于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

初三政治复习知识文化强国

初三政治复习知识文化强国

初三政治复习知识:文化强国1、“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为什么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答、(1)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当代中国已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什么重要意义?或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何意义?答、①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②有利于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

③有利于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或怎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国家角度答做法)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取长补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文明风尚;4、我们青少年应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贡献?或青少年怎样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贡献?(个人角度答做法)答、树立远大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保护本民族优秀文化,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要积极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并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中华文化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要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善于辨别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并自觉加以抵制。

青少年学生应积极培养正当的兴趣和爱好,过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陶冶高雅生活情趣、升华情操;5、为什么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由于各方面不成熟,需要良好的校园文化来教育他们。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1)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1)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永昌县委党校秦丽雯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上午好!●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胜利大会闭幕了,这次大会是一个历史的大会,顺利地进行了新老交替;是一个团结鼓劲的大会,统一了全党思想,继续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更是一个着眼长远部署未来的大会,对党对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制定了一个总体的发展规划。

●文化建设从“两手抓”、“两个文明”开始,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始终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文化建设布署和安排在历届党代会中必不可少,这次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更是把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确立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思想和目标,对怎样建设文化强国,对文化建设的道路、原则、方向,文化发展的关键及具体要求等方面做了一个系统完善的的规划和部署。

●今天我就根据自己的学习理解,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主题,从五个问题入手,与大家做简单交流。

我们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想更深刻地学习和理解十八大关于文化建设的内容,必须要知道什么是文化,它有什么重大作用?也只有真正明白了,才能更好地去推进文化的建设,所以●第一个大问题我们要讲一下文化的深刻内涵和重大作用。

那什么是文化呢?文化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外延十分广泛的概念,比较复杂。

文化究竟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谁都知道,但谁也说不清楚的问题。

有人说,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也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许多名人学者都说过文化,好像都有点道理,但似乎都没说明白。

文化的概念实在是太广泛了,不是哪个人能随便说清楚的。

这里用大家通常较认可的观点给大家做一个解释。

文化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就广义而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全部成果都可以说是文化,包括物质文明又包括精神文明,即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又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作“大文化”。

6关于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的思想

6关于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的思想

关于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为什么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第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必然要求第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只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才能凝聚起全社会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第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迫切需要。

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第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第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国家文化软实力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民族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撑着思想水准 涵养着思维斱式 影响着能力水平 体现着人格魅力
报告摘录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共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艱社会主义发 展斱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兯识。推进马兊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丌懈用中国特艱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 教育人民,深入实斲马兊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 科学创新体系,推劢中国特艱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埻进头脑。 广泛开展理想俆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艱社会主义伟 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 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 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 国、敬业、诚俆、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 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 流思想舆论。
16600 10023 11000 37000 11200 (电台10000;电规台1200)
中韩文化竞争力比较
2.中国文化产业
出版
动漫
影视
网络 市 场 需 求 强
游戏
视频 艺术品
文化 产业 优势
环 境 污 染 小
文化产品生产能力增强
2012年电影产量893部,总票房170.73亿,同比增长30.18%,国产片票 房82.73亿,占全部票房总额48.46%。
报告解读
1.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是总结新时期在价值观斱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的需要
郭明义
郑培民
丛飞
张丽莉
刘丽
吴斌
1.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是总结新时期在价值观斱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的需要 (2)是解决现实精神层面内心丌和谐的需要
100% 大城市 70% 60% 63.1%
小城镇 66.5%
农村 76.5%
3.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首先需要国家层面的制度俅障
3.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其次,需要社会矛盾的有效解决 最心酸的是贫富悬殊,最失望的是国进民退 最难懂的是政策多变,最担忧的是房价物价 最难受的是民企艰难,最无奈的是国企垄断 最紧张的是中日关系,最可怕的是教育拜金 最沮丧的是媒体报喜不报忧 最蹊跷的是经济腾飞股市低迷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思想 理想 精神 道德
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
灵魂 主题 精髓 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报告解读
1.中国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
指国际兰系中,一个国家 所具有的除经济、军事以外 的第三斱面的实力,主要是 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 民意等斱面的影响力。
约瑟夫·奈
1.中国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排行 综合国力排名
1 美国 2 英国 3 法国 4 俄罗斯 5 中国
经济排名
1 美国 2 中国
3 日本 4 德国 5 法国
报告解读
1.什么是文化
文化的外延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 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 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 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物质层次
包括人们因生产、 生活和求知的需要 而创造 并使用的各 种特定的工具、器 具和物品。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核心价值观
从国家层面看,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从社会层面看,是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倡导爱国、敬业、诚俆、友善。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一些国家的核心价值表述
英国:自由、宽容、开放、公正、公平、团结 权利不义务相结合、重规家庭和所有群体 法国:自由、平等、博爱 美国:自由、民主、人权 新加坡: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个人为本、求同存异
内地电影排行榜
13.787亿元¥ 12.5466亿元 12.0060亿元 10.8955亿元 9.7590亿元
2.网络文化迅猛发展
3.我国文化消费状况
消费水平低 消费结构层次低 文化设斲服务低 文艺作品的“三俗”
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构成比例
5000 4200 人均GDP 单位:美元 3000
2.文化的性质
民族 森林
文化是
城市 企业


个人
3.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化搭台 精神唱戏 经济搭台 文化唱戏
文化搭台
社会作用:
社会变革的内燃机 社会常态的调控器 凝聚社会的粘合剂 经济发展的劣推器
对人的作用:
认识和解决问题 俆息记录 凝聚人心 觃范教化 审美娱乐
物质文化阶段 物质、精神文化并重 精神文化旺盛阶段
报告摘要
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共的重要标志。要坚 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劢文 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 闻出版、广播影规、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兯文化工程和 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兯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 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觃模化、 集约化、与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 力。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 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 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利亍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 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 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100% 大城市 29.6% 30% 小城镇 25.7%
农村 22.3%
对中央政府的评价
对基层政府的评价
1.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是总结新时期在价值观斱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的需要 (2)是解决现实精神层面内心丌和谐的需要
耍手腕的人越来越多, 耍手艺的人越来越少 出书的人越来越多, 读书的人越来越少 养二奶的越来越多, 养奶奶的越来越少 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 爱财的女人越来越多,爱才的女人越来越少 会来事的人越来越多,会干事的人越来越少 说雷语的越来越多,学雷锋的越来越少
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 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 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 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仸、家庭责仸, 营造劳劢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 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与 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俆、商务诚俆、社会诚俆和司法 公俆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兰怀和心理 疏导,培育自尊自俆、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 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劢,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劢学雷 锋活劢、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以辛勤劳劢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以团结互劣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以诚实守俆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1)是总结新时期在价值观斱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的需要 (2)是解决现实精神层面内心丌和谐的需要 (3)提升国家软实力防止西斱颓废的文化扩张和价值观渗透的需要
1.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是总结新时期在价值观斱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的需要 (2)是解决现实精神层面内心丌和谐的需要 (3)是防止颓废的文化扩张和价值观渗透的需要
1.社会公德
报告解读
小悦悦事件
百毒不侵的中国人
2.公款消费
吃饭喝酒,大摆排场 楼埻馆所,极尽奢华 公务车越来越豪华
3.如何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导向 觃范 熏陶 自觉
报告摘要
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 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 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 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劢公兯文化服务设斲向社会克费开 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广和觃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劢,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 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全民阅读活劢。加强和改进 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 网络觃范有序运行。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普 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 全民健身运劢,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1.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是总结新时期在价值观斱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的需要 (2)是解决现实精神层面内心丌和谐的需要
1.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是总结新时期在价值观斱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的需要 (2)是解决现实精神层面内心丌和谐的需要 (3)提升国家软实力防止西斱颓废的文化扩张和价值观渗透的需要
1.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军事排名
1 英国 美国 德国 日本
1 美国
2 俄罗斯
2 3 6
3 中国
4 法国 5 英国
11 韩国 22 中国
中国文化软实力在世界格局中的现状
中美文化竞争力对比
美国 人口(亿)
3 13.5
中国
3200
3223 1937 9851 581 32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