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泸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泸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泸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四川)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建设会议精神,围绕“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总体定位和“奋力走在全省次级突破前列”的总体要求,不断强化基础,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行政区域及人口。

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2236.2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2133.1平方公里。

下设三区四县,36个乡、92个镇、14个街道办事处。

在36个乡中,少数民族乡有8个,其中苗族乡6个,彝族乡2个。

社区265个,行政村1346个。

年末全市按公安户籍登记总人口为508.42万人。

年末常住人口424.58万人(在本市居住半年以上),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83.8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40.78万人。

人口城镇化率43.29%,比上年提高1.56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53109人,出生率为10.45‰;死亡人口32649人,死亡率6.4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3‰。

表1:2013年泸州市户籍人口数及其构成单位:人、%指标年末数比重全市户籍总人口5084204 100.0其中:男性2633707 51.8女性2450497 48.2其中:18岁以下1107934 21.818-35岁1114330 21.935-60岁1977458 38.960岁以上884482 17.4各类经济实体发展良好。

年末全市工商注册登记实有内资非私营企业4696户,其中企业法人1471户;内资私营企业17563户(含分支机构),其中城镇私营企业11910户;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100户,其中法人企业37户。

个体工商户121440户,其中城镇个体73863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2071户。

经济总量较快增长。

经四川省统计局审定,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140.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

成都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成都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成都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成都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2014年4月26日2013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转型力度加大的宏观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坚持“稳中快进,领先发展”的工作基调,深入推进“五大兴市战略”,积极应对“4·20”芦山强烈地震和汛期暴雨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一、综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108.9亿元(见图1),比上年增长10.2%。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3.2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181.5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574.2亿元,增长8.8%。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63977元,增长9.3%。

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3.9∶45.9∶50.2。

全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税收收入665.7亿元,增长16.5%。

全年公共财政支出1162.6亿元,增长20.4%。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5.8万人,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再就业10.1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8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新增10.6万人。

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人数为222.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3.1%(见图2)。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9%,烟酒类与上年持平,衣着类上涨1.6%,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2%,居住类上涨3.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3.0%。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1.7%。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与上年持平。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1.2%。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下降1.8%。

二、农业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5%。

国家统计局发布2013年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发布2013年统计公报

现代审计与经济2014第1期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2013年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数据。

数据显示,2013年广东、北京、江苏分别以1.3826万亿元、1.2556万亿元和1.207万亿元位居前三位。

据悉,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每月、每季或每年)和一定区域内实体经济(即企业和个人)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是全面反映一定时期内金融体系对某一地区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

其统计口径和内涵与全国社会融资规模一致。

此次人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最多的前6个地区集中于东部六省市。

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负责人表示,地区社会融资规模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地实体经济从整个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支持。

建立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有利于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也有利于改善地区融资环境,增强金融与经济间的良性互动。

(来源:人民网)人行发布年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了《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公报显示,2013年中国经济全年实际增长7.7%,超过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

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

公报显示,去年各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始终维持在7.5%至7.8%的合理区间内,最高与最低增速的差值只有0.3个百分点,波动幅度明显收窄。

在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201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 )比上年上涨2.6%,涨幅与上年持平,低于预期目标。

过去一年我国产业、区域、城乡等经济结构均有所改善。

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达到46.1%。

与此同时,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201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311元,同比实际增长8.1%;农村和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7.7%和35%,分别比上年下降1.6个和1.2个百分点。

(来源:经济日报)国家统计局发布年统计公报财政部晒项行政审批“家底”承诺目录外项目不再实施继日前向社会晒出目前保留的18项行政审批项目,财政部近日又宣布再取消和下放3项行政审批项目,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再迈新步伐。

德阳市2013统计公报

德阳市2013统计公报

2013年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tǒngjì)公报德阳市统计局201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牢牢把握“科学(kēxué)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全面实施全省“三大发展战略”和全市“一三五八”发展战略,深化“四个年”活动,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一、综合人口。

年末总户数157.2万户(wàn hù),户籍总人口392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3.2万人,死亡人口2.7万人。

年末常住人口352.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1.6万人,城镇化率45.9%。

国民经济。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39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jì suàn),比上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6亿元,比上年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838.4亿元,增长11.4 %;第三产增加值362.9 亿元,增长9.9%。

三次产业比重为13.9:60.1:26。

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9573元。

非公有制经济(jīngjì)。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815.1亿元,增长12.4%。

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为58.4%,比上年增加1.4个百分点。

财政。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78.8亿元,比上年增长8.3%。

其中,公共财政预算(yù suàn)收入80.5亿元,增长6.5%。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9.7亿元,增长13.8%。

二、农业播种面积。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5.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zēngjiā)2630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30.1万公顷,增加6197公顷;油料作物播种面积7.3万公顷,增加1817公顷;蔬菜播种面积5.9万公顷,增加801公顷。

产量。

全年粮食总产量188万吨,比上年增加1.8万吨,增长1%。

油料(yóu liào)总产量19.7万吨,增长3.5%。

2013年四川省各县(市.区)经济简介

2013年四川省各县(市.区)经济简介

70.7 118.22 44.3 26.07 63 54.07 64.08 38.16 66.81 50.27 59 41.24 56.4 40.22 38 11.55 76.31
23743 21874 21500 21354 21972 22060 21477 20000 25381 27547 21127 21677 23485 22024 20691 19601 17500 22987 24088 24088 20830 15970 21446 20480 16940 23257 21865 19030 22627 23806 16784 21586 22620 21897 18241 21240 18050 19615 18280 22140 21629 22488 19077 21307 19276 21687 23738 18755 20515 18100 15181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固定投资 (亿元) 500.87 336.65 293.16 685.01 352.96 364.06 382.88 183.86 443.42 163.44 129 288.06 308.03 238 224 310.08 163.34 266.8 193.7 203.2 133.71 108 123.56 144.26 253.8 97 184.4 156 145.31 176.45 179.54 182 173.02 168.49 250.62 108.12 147.85 117.65 120 74.02 117 125.11 100.82 176.5 100.12 119.03 241.19 129 119 177.03 175.03 78

2013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转型力度逐步加大的宏观环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沉着应对“4.20”芦山强烈地震和特大洪灾等极端自然灾害等多重困难挑战,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奋力推进“两个跨越”,全省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经国家统计局审定,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26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25.6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3579.0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9256.1亿元,增长9.9%。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4%、62.3%和33.3%。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454元,增长9.6%。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8:51.7:34.5调整为13.0:51.7:35.3。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5689.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占GDP的59.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0.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59.1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9706.6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4624.2亿元,增长11.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2.8%,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8%,居住类价格上涨3.7%。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5%。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1.3%,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8%,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1%。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下降0.8%。

表1: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二、农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上年持平;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26.5万公顷,增长1.4%;中草药材播种面积10.4万公顷,增长2.2%;蔬菜播种面积127.6万公顷,增长2.4%。

2013年成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成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成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紧紧围绕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和实施“五大兴市战略”等决策部署,坚持“做大总量、提速转型、争先进位”的总体思路,加快建设全域城市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中西部综合实力一流城区”,实现了经济较快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

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全年全区GDP(地区生产总值)达60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2亿元,下降21.7%;第二产业增加值155.6亿元,增长2.9%;第三产业增加值448.7亿元,增长9%。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1%、11.6%、88.5%,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0.0%:25.8%:74.2%。

全区全口径财政总收入达到115.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56.7亿元。

民营经济较快发展。

全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94.1亿元,同比增长9.3%,占GDP比重达48.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0.7%。

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52.6亿元,增长8.7%;外资经济完成增加值16.8亿元,增长9%;港澳台经济完成增加值24.7亿元,增长16.1%。

其中:第二产业实现民营增加值69.8亿元,增长4.6%;第三产业实现民营增加值224.3亿元,增长11%。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农业生产继续呈现下降趋势。

2013年,农、林、牧、渔总产值0.38(现价)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0.19亿元。

全区粮食总产量377吨。

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如下:2013年比上年增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399.8公顷 -20.1其中:粮食播种面积 52.1公顷 -29.2蔬菜播种面积 347.7公顷 -18.5粮食总产量 377吨 -30.2蔬菜总产量 9617吨 -18.2生猪出栏 7932头 -38.1肉类总产量 734吨 -29.7其中:猪肉 535吨 -40.1牛奶产量 51吨 4.1禽蛋产量 119吨 -47.8全区全年农村用电量7960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0.3%;农用薄膜使用量1吨;农用化肥使用量(折纯)200吨。

2013年上半年四川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较快4页word文档

2013年上半年四川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较快4页word文档

2013年上半年四川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较快上半年,四川民族自治地方地区生产总值(GDP)759.5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6.5%,比去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1.1%,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

2013年,在全国、全省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宏观环境下,四川民族自治地方紧紧抓住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省委省政府支持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等重大机遇,着力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较快发展,呈现主要经济指标总量继续扩大、增幅高于全省的良好运行态势。

主要特征:经济总量扩大、增幅高于全省上半年,四川民族自治地方地区生产总值(GDP)759.5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6.5%,比去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1.1%,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

其中,藏区GDP177.8亿元,增长12.4%,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

在51个民族自治县(市)中,有31个县(市)经济增速高于全省,理县增速最高,达21.2%。

第二产业发展较快上半年,四川民族自治地方第一产业增加值109.2亿元,增长4.4%,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12.2亿元,增长15.8%,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38.1亿元,增长6.4%。

其中,藏区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5%、17.0%和9.6%,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4.8和1.2个百分点。

民族自治地方的51个县(市)中,有47个县(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37个县(市)第二产业增速高于全省,其中增速最高的壤塘县增长1.2倍;有30个县(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其中增速最高的若尔盖县增长13.0%,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6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加快发展上半年,四川民族自治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3%,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4个百分点,其中藏区工业经济发展加快,增长23.2%,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1.3个百分点。

2013年四川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

2013年四川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

2013年四川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四川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继2012年突破1.4万亿元大关之后,2013年再创新高,达15689.88亿元,比上年增加1615.11亿元。

在新形势下,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既有机遇,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推动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继2012年突破1.4万亿元大关之后,2013年再创新高,达15689.88亿元,比上年增加1615.11亿元,增长12.1%,比GDP增速快2.1个百分点;站GDP比重达到59.8%,比2012年提高0.8个百分点;对四川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8%,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7.1个百分点。

成就: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2.1%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再创新高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继2012年突破1.4万亿元大关之后,2013年再创新高,达15689.88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615.11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359.07亿元,增加38.79亿元;第二产业达到9706.59亿元,增加984.93亿元;第三产业达到4624.22亿元,增加591.39亿元。

非公有制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3年,各地经济开发区新型产业项目陆续投产,各类建设项目成批集中开工,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2013年,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1%,比GDP增速快2.1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6%,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增长13.4%和11.8%。

2013年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非公有制经济占比稳步提高四川非公有制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使得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步提高。

2013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9.8%,比2012年提高0.8个百分点。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7%,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71.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2013年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德阳市统计局201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全面实施全省“三大发展战略”和全市“一三五八”发展战略,深化“四个年”活动,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一、综合人口。

年末总户数157.2万户,户籍总人口392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3.2万人,死亡人口2.7万人。

年末常住人口352.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1.6万人,城镇化率45.9%。

国民经济。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39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6亿元,比上年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838.4亿元,增长11.4 %;第三产增加值362.9 亿元,增长9.9%。

三次产业比重为13.9:60.1:26。

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9573元。

非公有制经济。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815.1亿元,增长12.4%。

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为58.4%,比上年增加1.4个百分点。

财政。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78.8亿元,比上年增长8.3%。

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0.5亿元,增长6.5%。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9.7亿元,增长13.8%。

二、农业播种面积。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5.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630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30.1万公顷,增加6197公顷;油料作物播种面积7.3万公顷,增加1817公顷;蔬菜播种面积5.9万公顷,增加801公顷。

产量。

全年粮食总产量188万吨,比上年增加1.8万吨,增长1%。

油料总产量19.7万吨,增长3.5%。

蔬菜总产量203.4万吨,增长3.1%。

肉类总产量37.3万吨,增长3%;生猪出栏350万头,增长2.2%;出售和自宰家禽6096万只,增长3.2%。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90户,实现工业增加值70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2013年四川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2013年四川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2013年四川农村经济发展情况2013年,四川各地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把促进农民增收摆在“三农”工作的核心位置,以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局性抓手和综合性载体,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四川农村经济实现了粮食七连增、农民增收幅度再次超越城镇的良好态势。

一、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为确保2013年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四川进一步加大省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2013年,省财政落实惠农补贴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农业大县、新农村建设、扶贫解困、农村教育助学、农村社会保障、农民工培训、专合组织扶持、农业保险等各项补贴资金达到612.9亿元,为2013年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农、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一)粮食产量实现七连增,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较好1、全年粮食产量实现七连增。

虽然2013年小春粮食生产因受冬干春旱影响产量有所下降,但大春粮食作物栽播、生长及收获期除极少数地区外整体为难得的风调雨顺,大春粮食生产丰收,弥补了小春损失后,四川省2013年粮食生产仍然获得较好收成,实现了连续七年增产。

据国家统计局核定,2013年四川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704.9万亩,与上年持平;粮食单产5235公斤/公顷(345公斤/亩),每公顷比上年提高110公斤,增长2.1%;全年粮食产量3387.1万吨(677.5亿斤),比上年增产72.1万吨(14.4亿斤),增长2.2%(见图一),增幅排位全国第13位,比上年上升12位。

其中,小春粮食575.5万吨,减产12.1万吨,下降2.1%;大春粮食2811.6万吨,增产84.2万吨,增长3.1%。

图一:2007-2013年粮食产量增幅图(%)2、特色效益农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

在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的同时,特色优势农业发展较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油料生产实现七连增。

据统计,2013年四川省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898.2万亩,比上年增长1.4%;油料产量达到290.4万吨,比上年增产3.9万吨,增长1.4%,实现连续七年增产。

2013年四川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

2013年四川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
201.2
112.2
17932.26
2895.48
20
全省
23849.8
26260.77
8076.2
32516.25
5250.31
2013年四川省经济总量达到2626077亿全省人均gdp为3251625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各地级市来看成都绵阳和德阳gdp继续领先甘孜州gdp位列最末
2013年四川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
2013年四川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
时间:2014年03月05日
2013年,四川省经济总量达到26260.77亿,全省人均GDP为32516.25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各地级市来看,成都、绵阳和德阳GDP继续领先,甘孜州GDP位列最末;从人均GDP来看,四川仍只有攀枝花和成都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人均GDP分别为10506.07美元和10373.89美元,超越1万美元大关。其它地市人均GDP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巴中人均GDP最低,为2030.12美元。
1
成都
8138.94
9108.89
1417.78
64247.56
10373.89
2
2
绵阳
1346.42
1455.12
464.02
31358.99
5063.46
6
3
德阳
1280.2
1395.94
353.13
3宾
1242.76
1342.89
446
30109.64
4861.73
广元
468.66
518.8
253
20505.93
3311.04
19
18
雅安
398.05

2013年自贡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3年自贡经济与社会发展

自贡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面对复杂而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牢牢把握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的着力点,全力扩投资、稳产业、调结构、惠民生,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千亿元,成功进入“千亿俱乐部”。

一、综合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01.6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9.4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598.62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283.57亿元,增长11.5%。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6%、68.0%和28.4%。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746元,按照可比价计算增长10.2%。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4:59.8:27.8调整为11.9:59.8:28.3。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561.2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3.5%,占GDP的比重为56.0%,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27.2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3.5%,占GDP的比重为52.6%,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非公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6.1%。

二、农业全市粮食种植面积30.6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9.19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64万公顷,增加0.09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5.39万公顷,增加0.23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127.46万吨,增长4.4 %;油料产量5.39万吨,增长2.9%;蔬菜产量182.04万吨、增长7.5%。

畜牧业。

全年肉类总产量26.85万吨,比上年增长6.0%。

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7.55万吨,增长4.3%;生猪出栏228.02万头,增长2.0%;肉牛出栏3.68万头,增长2.6 %,肉羊出栏102.97万只,下降0.1%,家禽出栏2530.89万只,增长3.0%。

2013年一季度四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00元

2013年一季度四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00元

2013年一季度四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00元第一篇:2013年一季度四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00元2013年一季度四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00元2013-04-244月22日,四川省统计局发布了今年一季度四川经济数据。

一季度四川地区生产总值(GDP)5437.0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继续保持高于全国、领先经济大省的追赶跨越式发展势头。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3.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3100.7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823.3亿元,增长8.4%。

四川省统计局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熊建中表示,经济增速小幅回落的重要原因是主动调控,预计上半年四川经济增速有望回升。

过去五年间,四川经济快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3.6%,比全国同时期平均水平高4.3个百分点。

这也是四川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

与去年一季度相比,四川经济增速有所下滑,GDP增速同比下降了2.9个百分点。

“和过去五年同一时期相比,四川经济增速确实有所回落,但这与全国经济发展形势保持了一致,进入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期。

”熊建中同时表示,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下滑其中重要原因是主动调控。

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

”熊建中表示,第一产业的占比明显降低,产业结构调整比较明显。

熊建中同时指出,“高耗能行业电力消耗占工业用电的比例下降到约40%,而去年同期占比达到50%。

可以说结构调整非常显著。

”此外,一季度,四川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00 元,同比增长9.1%。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606元,增长12.6%,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

第二篇:20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局:去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79元2012年01月21日02:34新京报本报讯(记者蒋彦鑫沈玮青)近2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缓步扩大。

2013年四川经济发展形势综述

2013年四川经济发展形势综述

2013年四川经济发展形势综述2013年,四川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四川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260.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

一、基本态势2013年四川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260.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25.61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3579.03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9256.13亿元,增长9.9%。

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粮食、油料产量实现七连增。

其中,粮食产量3387.1万吨,比上年增长2.2%;油料产量290.5万吨,增长1.4%。

主要畜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出栏肉猪7314.1万头,增长2.0%;出栏牛264.7万头,增长4.2%;出栏羊1583.6万只,增长1.3%。

二、工业平稳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1%,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

主要特点:新增企业拉动有力。

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68户,实现工业增加值231.3亿元,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15.7%。

重点支柱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大。

计算机通信设备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1%,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23.6%,对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12.1%、12.4%和8.6%。

外贸出口企业增长较快。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687.1亿元,比上年增长30.7%。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24.8%,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13.7个百分点。

工业内部结构有所改善。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四川省工业的比重为13.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四川省的17.2%,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四川省的25.8%,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传统资源型产业占13.2%,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4年2月24日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路,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探索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综合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0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311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3.73%,比上年末提高1.16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1640万人,出生率为12.08‰;死亡人口972万人,死亡率为7.16‰;自然增长率为4.92‰。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为2.89亿人,其中流动人口[3]为2.45亿人。

表1 2013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单位:万人指标年末数比重%全国总人口136072 100.0其中:城镇73111 53.73乡村62961 46.27其中:男性69728 51.2女性66344 48.8其中:0-15岁[4](含不满16周岁)23875 17.516-59岁(含不满60周岁)91954 67.660周岁及以上20243 14.9其中:65周岁及以上13161 9.7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56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就业持续增加。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77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8240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略低于上年末的4.09%。

2013年四川省自贡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四川省自贡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四川省自贡经济运行情况2013年,面对复杂而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自贡市牢牢把握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的着力点,全力扩投资、稳产业、调结构、惠民生,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千亿元,成功进入“千亿俱乐部”。

经省统计局审定,2013年自贡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01.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3%,比四川省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增速列四川省第2位。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9.4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98.62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3.57亿元,增长11.5%。

一、全年经济运行特点全年经济运行主要呈现出“两快两稳三升两缓”的特点。

即投资、建筑业保持了较快增长,农业和服务业保持了稳定增长,消费、财税、物价有所回升,工业和居民收入有所放缓。

一是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全年自贡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1.61亿元,增长22.2%,增速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列四川省第11位,川南第4位。

分类别看,基本建设投资增长31.3%,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1%,房地产投资增长23.9%;分产业看,一产业投资增长4.2%,二产业投资增长22.2%,三产业投资增长24.1%。

二是建筑业保持较快增长。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加快推进,自贡市的建筑业得到了加快发展,在今年工业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强。

自贡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总产值(含省外)增长28.3%,不含省外增长31.2%,建安工程投资增长28.4%。

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2.45亿元,增长28.2%,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11.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5个百分点。

三是农业生产基本稳定。

2013年自贡市实现农业增加值119.4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8%,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

受一季度持续干旱的影响,今年小春粮食总产量减产2.5%,但是进入二季度后,随着干旱状况的减除,大春实现满栽满插,大春粮食总产量增产5.3%。

2013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成都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2014年4月26日2013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转型力度加大的宏观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坚持“稳中快进,领先发展”的工作基调,深入推进“五大兴市战略”,积极应对“4•20”芦山强烈地震和汛期暴雨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一、综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9108.9亿元(见图1),比上年增长10.2%。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3.2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181.5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574.2亿元,增长8.8%。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63977元,增长9.3%。

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3.9:45.9:50.2。

全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税收收入665.7亿元,增长16.5%。

全年公共财政支出1162.6亿元,增长20.4%。

图1:2009-2013年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5.8万人,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再就业10.1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8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新增10.6万人。

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人数为222.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3.1%(见图2)。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9%,烟酒类与上年持平,衣着类上涨1.6%,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2%,居住类上涨3.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 3.0%。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1.7%。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与上年持平。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1.2%。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下降1.8%。

—2—图2:2009-2013年成都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二、农业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转型力度逐步加大的宏观环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沉着应对“4·20”芦山强烈地震和特大洪灾等极端自然灾害等多重困难挑战,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奋力推进“两个跨越”,全省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经国家统计局审定,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26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25.6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3579.0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9256.1亿元,增长9.9%。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4%、62.3%和33.3%。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454元,增长9.6%。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8:51.7:34.5调整为13.0:51.7:35.3。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5689.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占GDP 的59.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0.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59.1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9706.6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4624.2亿元,增长11.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CPI)比上年上涨2.8%,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8%,居住类价格上涨3.7%。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5%。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1.3%,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 1.8%,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1%。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下降0.8%。

二、农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上年持平;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26.5万公顷,增长1.4%;中草药材播种面积10.4万公顷,增长2.2%;蔬菜播种面积127.6万公顷,增长2.4%。

全年粮食总产量3387.1万吨,比上年增长2.2%,其中小春粮食减产2.1%;大春粮食增产3.1%。

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290.4万吨,增产1.4%;烟叶产量25.1万吨,减产8.7%;蔬菜产量3910.7万吨,增产3.9%;茶叶产量22.0万吨,增产4.9%;园林水果产量718.7万吨,增产4.9%;中草药材产量40.4万吨,减产2.3%。

全年生猪出栏7314.1万头,比上年增长2.0%;牛出栏264.7万头,增长4.2%;羊出栏1583.6万只,增长1.3%;家禽出栏增长2.9%;兔出栏增长3.4%。

禽蛋、牛奶产量分别下降0.8%和1.5%。

全年完成荒山荒 (沙)地造林20万公顷。

其中,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5.2万公顷,完成退耕还林工程1.9万公顷;年末实有森林管护面积17710千公顷。

年末全省共有湿地公园27个,其中省级湿地公园13个 (2013年新批建5个),国家湿地公园14个(2013年新批建4个)。

年末森林覆盖率35.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全年水产养殖面积19.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 2.6%;水产品产量126.1万吨,增长6.0%。

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64.7万公顷。

全年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60平方公里,累计77230平方公里。

新解决饮水困难人口292.6万人。

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243.2万千瓦,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937.2万千瓦,增长6.6%。

全年农村用电量163.5亿千瓦小时,增长4.8%。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15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7%。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163户。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1%。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1.2%,轻重工业的比为33.9:66.1。

七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5.9%,增长11.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687.1亿元,增长30.7%。

规模以上工业41个行业大类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增长。

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0.1%,汽车制造业增长30.0%,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4.4%,开采辅助活动增长11.7%,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13.4%,纺织业增长8.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20.0%,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17.7%,家具制造业增长9.5%,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长10.0%,金属制品业增长10.3%。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汽油产量比上年增长13.6%,天然气下降0.2%,发电量增长23.8%,铁矿石增长17.3%,成品钢材增长21.1%,水泥增长7.2%,白酒增长9.8%,化学药品原药增长1.3%,汽车增长101.8%,电子计算机整机增长34.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251.8亿元,增长13.1%。

实现利税总额3988.7亿元,增长2.3%。

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2168.4亿元,增长1.0%。

其中,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543.6亿元,下降2.5%;股份制企业1414.0亿元,下降3.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394.2亿元,增长28.3%。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000.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年末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916个,实现利税总额475.9亿元,增长15.3%。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9382.8万平方米,增长28.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294.2万平方米,增长16.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3667.4万平方米,增长18.3%。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6.7%。

其中,民间投资11507.3亿元,增长19.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75.4亿元,增长30.5%;第二产业投资7103.4亿元,增长8.8%,其中工业投资7051.0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投资13370.3亿元,增长20.8%。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853.0亿元,比上年增长18.0%。

商品房施工面积32165万平方米,增长7.7%。

商品房销售面积7312.8万平方米,增长13.3%。

五、国内贸易及旅游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3.9%。

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319.8亿元,增长13.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35.7亿元,增长14.9%。

全年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474.0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商品零售额5023.9亿元,增长15.9%。

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4.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3.4%,日用品类增长18.9%,化妆品类增长17.6%,金银珠宝类增长15.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1.0%,家具类增长23.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7.4%,汽车类增长17.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0.2%。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4.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1%;国内旅游收入3830.0亿元,增长18.6%。

接待入境旅游者209.6万人次,下降7.8%;实现旅游外汇收入7.6亿美元,下降4.3%。

全省累计出境游客总人数为74.2万人,增长10.4%。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877.4亿元,增长18.2%。

六、对外经济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2%。

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88家,累计批准10192家。

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103.6亿美元,增长5.0%。

落户四川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200家。

年末驻川外国领事机构10家。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金额36.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5%。

境外投资企业累计387家。

全年履约的国内省外投资项目9410个,实际到位国内省外资金8697.5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全年进出口总额64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2%。

其中,出口额419.5亿美元,增长9.1%;进口额226.4亿美元,增长9.5%。

全年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271.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4%,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2.1%;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272.4亿美元,增长14.3%,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2.2%。

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328.7亿美元,增长10.3%,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0.9%。

七、交通、通信和邮电全年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等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437.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1%;完成旅客周转量1923.6亿人公里,增长10.6%。

铁路营运里程3518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046公里;内河港口年集装箱吞吐能力26.2万标箱。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77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83.3亿元,增长15.1%;电信业务总量686.9亿元,增长10.8%。

年末拥有局用交换机容量 (含接入网)1407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4821万户。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314万户,比上年减少3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283万户,增加785万户。

电话普及率94.4%,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16.3%,移动电话普及率78.1%。

固定互联网用户835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数4333万户,光缆线路长度107.2万公里。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全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784.1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税收收入2103.5亿元,增长15.1%。

公共财政支出6194.3亿元,增长13.6%。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7667.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9%。

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22597.3亿元,增长16.3%。

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9542.7亿元,增长15.6%。

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9389.6亿元,增长12.3%。

年末共有保险公司72家,按业务性质分,有产险公司31家、寿险公司36家、养老险公司3家和健康险公司2家;按资本国别属性分,有中资公司57家,外资公司15家。

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914.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其中,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333.1亿元,增长16.8%;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81.6亿元,增长8.9%。

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314.6亿元,增长35.1%。

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174.4亿元,增长18.8%,人身险赔付支出140.3亿元,增长63.0%。

年末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03家,其中A股90家、H股公司15家(2家A+H两地上市公司)。

年末有证券公司4家、期货公司3家,证券期货经营机构300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3家。

年末有证券投资者账户765.0万户,全年累计实现证券交易额4.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7.1%;有期货投资者账户5.0万户,累计实现期货交易额15万亿元,增长9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