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专题二十七 归纳内容要点、把握文章思路、概括中心意思
高三语文 怎样分析现代文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怎样分析现代文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一、问题描述怎样理清现代文的结构?怎样归纳文章要点?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二、复习范围1.论述类文章的结构(1)基本结构①引论,引论是文章的开头部分,是提出问题。
好的引论要简明新颖。
②本论,本论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分析问题,用论据来证明论点。
好的本论紧承引论,纵横展开,有理有据,严密紧凑。
③结论,结论是文章的结尾部分,与引论相呼应,是解决问题。
好的结论能深化论点,照应开头。
(2)论证结构①总分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有总说与分说的关系,论点在各层次的分论点当中体现,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点统领,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还可以先总后分再总。
如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分别从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和西方现代实验精神在科学中的重要性两个角度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
先分后总,结论水到渠成。
②并列式展开的各层次,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
或是分论点之间关系的并列表述;或是围绕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论证同一观点。
如钱钟书的《谈中国诗》,在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之后,接着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中国诗的特点:一是讲求篇幅短小;二是富于暗示性;三是“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四是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这四个方面的关系是并列的,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论述,使读者获得了对中国诗的丰富认识。
③层进式文本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可以是由表及里,从现象入手,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指明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林庚的《说“木叶”》,在提出中国诗歌大量用“木叶”而少用“树叶”的现象后进行分析,首先指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再进一步分析“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层层推进,从而论证了“‘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的观点。
④对比式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通过二者的对比,突出论证其中一方面的正确性。
概括中心思想的归纳总结
概括中心思想的归纳总结
中心思想的归纳总结:
中心思想是指一个文本或一个观点所要传达的核心内容或主旨。
它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力图表达和传达的重点观点,是整个文章或观点的精髓所在。
归纳总结中心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或观点的核心概念,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中心思想的归纳总结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理解文章或观点的内容。
通读全文,仔细了解其中的细节、论证和观点。
对于较长的文章,可以先阅读开头和结尾,再通过扫读中间部分,抓住关键句和关键词,帮助理解整个篇章的意义和主旨。
第二步,找出文章或观点的关键句。
关键句通常是作者在文章中用来表达中心思想的重要句子。
它们可以是文章的主题句、论点句或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关键句往往包含着作者的观点和意图,通过分析关键句,可以初步了解到整个文章或观点的中心思想。
第三步,抓住文章或观点的主旨信息。
主旨信息是整个文章或观点的核心概念,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最重要的内容。
通过归纳和总结关键句,理解其中的共同点和共同主题,可以找到文章或观点的主旨信息。
第四步,进行中心思想的归纳总结。
根据找到的关键句和主旨信息,对文章或观点的中心思想进行概括和总结。
可以使用简洁的表达方式,用自己的话语来概述文章或观点的主题和核心观点。
总而言之,中心思想的归纳总结是通过理解、分析和概括文章或观点的核心内容来把握其主旨和观点的过程。
通过归纳总结中心思想,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章的意义和针对观点的中心概念。
这种能力在阅读理解和文学分析等领域中非常重要,并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读内容。
论述类文本: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析版)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重难点精讲精练论述类文本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析版)知识点回顾1.“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点概述。
“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
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
“分析文章结构”,就是分析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所谓“要点”“中心”,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
它们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归纳内容要点”,是指针对阅读材料的整体内容或部分内容,用几句或--句简明的话扼要地表达出来,它是一种提炼和综合的过程,即在正确理解有关内容的本质后进行提炼说明。
它侧重考查考生对语段乃至整个文本进行总结与把握的能力。
“概括中心意思”,是把文章内容、主旨进行具体化的!阐发或概括,是一种“化零为整”的归纳整理过程。
文章的中心意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它侧重考查考生能否着眼文本整体驾驭文本,通过理清文本内部的相互关系来抓住文本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
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查形式。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高考论述类文本常考考点,可单独设题,也可将该考点与概括要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结合起来考查,呈现--种综合命题趋势。
从高考试题来看,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的层次。
题型以客观选择题为主。
2023 年高考仍会沿袭上述命题特点。
3.“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查着力点。
(1)直接考查全文或某段思路。
(2)文章观点(作者态度)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3)文章整体或部分结构的特点及安排理由。
(4)文章段落组织、材料选择的效果。
专项练习(2022·安徽六安·安徽省舒城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课时27 概括内容、把握中心
(2020·绍兴)(一)豪华保险柜 [日]星新一
①我投入几乎所有的财产,制作了一个无比豪华的 大保险柜。或许有人会说我是一个傻子。用同样的钱, 有人会买一辆汽车,把成倍的时间耗费在上班路上并为 此自鸣得意;也有人吊儿郎当却戴着镶钻的高级手表。 人嘛,一旦有了嗜好就会盲目花钱,而且从来都不会后 悔。在这一点上,我也一样。
④惬意的擦拭工作结束后,到了晚上,我在床上面 朝保险柜躺下,心满意足地入睡。这真是太有趣了!
⑤“喂,起来。” ⑥一天晚上,我突然被人晃醒,睁眼一看,只见旁 边站着一个蒙面人,正拿着刀子威胁我。 ⑦“不要碰我的保险柜。”我不由得叫起来。
⑧任何人都不愿让人碰自己的心爱之物。可我回过 神来,才发现自己已经被五花大绑。我已经无能为力了。
(2020·广安)(二)偷车贼 ①纷纷扬扬的雪终于不下了。 ②天气干冷,夜色深沉。整个城市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③歌厅里面灯火辉煌,外面却是寂静一片。 ④他蹲在那里,观察了很久。当确信没有什么可疑 的迹象时,他站起身,假装很随意地走向歌厅门外的一 辆轿车。走到轿车旁边,他没有急于动手,而是再次警 惕地看了看周围,然后,手脚麻利地掏出工具干起活来。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0 字)
偷车贼雪夜偷车并送昏迷的小孩进医院。
2. 综观全文,第○10 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
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环境(景物)描写;突出了当时环境的恶劣,从侧面表
现了偷车贼送孩子的艰辛,烘托了善良的人性。
3. 请在第⑧段画横线处补写出偷车贼此时的心理 活动。
5. 作者在小说结尾交代“他便做了偷车贼”的原 因,有何用意?
暗示作者的写作意图(小说的主旨)——意在呼唤社 会需要善良。
专题二十七 归纳内容要点、把握文章思路、概括中心
专题二十七归纳内容要点、把握文章思路、概括中心专题二十七归纳内容要点、把握文章思路、概括中心意思(测试时间:120分钟)(一)1、阅读下文,请分别用八个字概括每个段落的要点,用一句话概括全文中心。
做简单的人(节选)刘艺1做简单的人就是让我们从冗繁忙乱的生活中,从复杂迷离的社会中走出来,让我们在蓝天白云的简炼中忘却烦恼,让我们对自己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然后心平气和地从一大堆琐事中理出头绪。
2做简单的人就是要抓住生活的核心,过一种高效率的生活,而不为生活繁琐刻板的一面所禁锢。
做简单的人不是对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而是分清主次,一针见血地深入实质精益求精。
从某种意义上讲,做简单的人正是善于从主体上把握事物的脉络。
3做简单的人就是不世故,不虚伪,不自欺欺人,不故作高深,不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作茧自缚。
做简单的人需要真诚,需要坦率,需要求实,需要勇气,需不断舍弃那些心灵的累赘和种种执迷,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以一种博大的心胸去容纳一切。
4做简单的人不是变得幼稚,更不是一种退化,而是在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后对生命作更高层次的回归。
做简单的人并不是要我们头脑简单,不做思考,而是要我们洗净心灵的积垢,保持心灵的简约与宁静,不为纷繁所扰。
简单的人不一定是旁引博证的哲人,却能是一个洞悉世界的智者。
认识世界不只靠博闻强记和繁琐的推证,而那些熟稔自然,超然顿悟的大师往往是有一颗简单纯朴之心的人。
5做简单的人是一种无所失落的选择,是对宇宙秩序与人类的深刻理解。
因为简单本身就是捷径、是轻松、是自由、如精神之箭。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地球!"简单有时就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所说的那样不可思议。
答:段落要点全文中心(限12字以内)(二)阅读雪凝的散文《向往长城》,完成2-3两题。
向往长城雪凝1我没去过长城。
我向往长城。
210年前,几个同学拿出登长城的照片给我看。
那架势昂首挺胸,自豪无比。
语文中考总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之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概括要点
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鉴于语文人文性的特点,在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情感与塑造人物形象的记叙文自然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纵观近两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部分省市选两篇文章,考查两种文体,有的省市则三种文体都考,但不管怎样选,基本上都有记叙文阅读。
而且在选材的内容与题型方面呈现了以下趋势:①阅读材料多来自课外,不仅注重记叙文类型的多样化,而且注重文章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
注重对阅读材料标题的理解与作用的品析、内容的概括与梳理、记叙要素的理解、词句的理解与品析、写作技巧的作用的品析等方面的考查,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②选文视野开阔,文化内涵丰富,内容涉及亲情、成长、家乡、品质、哲思等,体现人文性和时代性特点。
③题型更加灵活,特别是开放类试题,包括感言、感想、联想与想象、仿写、公益广告、自问自答等。
另外,题型还侧重与课文的结合。
④主观类试题及开放题的比例逐渐加大,适当考查知识积累,侧重考查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表达能力,突出个性化体验。
预计在2016年中考中,记叙文仍将是中考命题者的宠儿。
“信息的提炼与概括、内容的分析与探究、语言的理解与品析、情感的体验与感悟”依然是重中之重。
与国学教育相关的主题阅读有可能成为考卷新亮点。
第20讲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概括要点考点一:理清思路(1)把握线索①注意标题。
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
如《风筝》《羚羊木雕》等。
②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
③注意抒情议论句。
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
注意:有的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往往是时间线、地点线、事线、物线),一条暗线(一般是情感线)。
(2)疏理脉络注意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和情感变化的词句。
记叙性文字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来组织结构。
考点二:概括文段的要点,分析其作用(1)注意开头句(段)和结尾句(段)。
开头句(段):开篇点题,统领全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营造氛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结尾句(段):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总结全文,篇末点题,深化主题,引人深思,给人启迪,令人回味。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点解读在现代文阅读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中考阅读题每年都要考查的内容,也是广大考生备战中考的一大重点。
它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之后,经过提炼概括,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转述文章全文或局部的主要内容。
此类试题的考查内容涉及以下方面:概括文意、段意或文章主旨;筛选并提取文章的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结论句;分析理解文章、文段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拟写内容提要、文章标题;理解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把握叙事内容,提炼文章线索,概括表达方式;理解、分析作者的主要观点或情感态度。
随着中考对考生能力的日益注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一考点的题型日趋丰富,不断推陈出新,且有了与其他考点相结合的特点。
常见题型有以下几种:一、归纳全文的内容要点:1.标题型,根据文章拟出题目;2.提炼型,概括文章主旨,提炼中心论点。
二、归纳局部的内容要点:1.归纳型,理清作者思路,划分文章层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事物特征,概括相关内容;2.合成型,概括相关信息,结合其他考点进行考查。
知识梳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现代文阅读中的重点。
这类归纳概括题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的综合判断或推理,它经常采用多角度提问的方式,要求考生针对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作出较为全面的内容归纳和概括。
“归纳内容要点”实质上就是在准确理解文章局部、整体的内容要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概括具体的内容;二是阐述抽象的内容;三是解说含蓄的内容。
针对“归纳内容要点”,中考主要考查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考查考生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二是结合层次分析,考查考生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三是考查考生对文章某段段意、某个词汇定义的归纳概括能力。
“概括中心意思”中的“中心意思”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二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8分析概括解题思路 Word版.doc
分析归纳概括题解题思路“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
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并且对这些部分作独立的研究;综合就是把部分结合成整体,再现事物各部分多种多样的、丰富的内在联系。
分析是细节性的、局部性的研究,只针对某一点进行独立研究;综合是整体性的、全局性的研究,既要忠于原文又要超越原文,进行通盘思考。
分析综合不是互相孤立、可以截然分开的,分析以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为前提,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的全面、深刻的认识。
一般思维是先综合后分析再综合。
“筛选文中的信息”。
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根据要求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时、地、言、事、理、情等信息,筛选出来对选项的表述加以正误的判断。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说的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要求考生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
这种考查经常采用多角度提问的方式,要求考生做出较为全面的内容归纳和概括。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指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注意是指所读文章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
文章中,作者的观点、看法、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显明,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题的难度也往往较大。
它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而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或概括。
“归纳概括”题常见出题方法。
一是以“找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义思的选项”的方式出现。
二是采用对某一问题提问的方式出现。
对第一种,究其各选项的出错方式,大致可归纳为“误用因果”、“事件杂糅”、“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和“词语误解”几种类型。
但不论是什么类型,只要认真读懂原文,理清脉络,深入思考,仔细辨析,从句间关系,条件限制,原文有无表述、表述是否恰当以及词语解释等方面人手,对照选项逐一筛选,最终就会做到去伪存真。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考点扫描“归纳内容要点”是指现代文阅读中的整体内容或其中某一部分要用几句简明的话扼要表达出来,即“化整为零”的分解剖析,它是一种提炼和综合的过程,即在正确理解有关内容的本质后进行提炼说明。
如果内容比较复杂,还需要把若干要点合并或归纳共同特点后再概括。
“概括中心意思”是把文章内容主旨化,是一种“化零为整”的归纳整理过程。
它需要运用题面提供的文字材料对作者用意、有关背景进行分析,对文章思路作合理的补充或完善,然后用自己的话对内容、主旨加以阐发或概括。
我们写文章总会有一个目的,不管什么体裁的文章,都会有自己的中心,都会有一个写作的目的。
或赞成什么,或批判什么;或宣传某种思想观点,或驳斥什么思想观点;或介绍什么事件,或传播什么知识,或抒发某种感情……总之,不管哪一种文体的文章,都要有一个主旨,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是文章的主脑,选材、组材、构思、行文个个都要围绕着它进行。
同时作者为了将这个中心意思表达得充分全面深刻,往往不只是从单一层面来表达,而是注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面来将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充分深刻全面。
因此,在阅读文章时,我们不但要能整体感知文章的中心内容,还要能够知道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中心内容的。
这一“知道”的过程,就是对文章内容要点进行归纳整理的过程。
复习方略对这一考点,命题的重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面正确理解全文内容,并用精练简洁的语言按顺序概括段意或全文的中心思想、中心论点及分论点。
二是理解重要句子或作者的观点、判断、结论等产生的原因、条件,所涉及的材料或各种角度,然后分条概括出来。
三是分析文中叙述、说明、议论等不同表达的有关部分,并进行归纳。
四是对内涵丰富,语言精彩的语段或某项材料进行浓缩,突出要点。
因此,为应对这一考点,我们有如下的注意点。
1、注意段落构成,切分意义层次,准确归纳内容要点。
“归纳内容要点”,就是要你知道文章一个意义中心的内容,它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的。
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局部
-----分析综合
整体了解本考点
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重点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 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写 作意图的语句等。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文章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 间相互联系的能力,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结构层次的能力。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要求归纳某一片段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章的中心。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直接表述,有的间接表述;有的 集中,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的含蓄。要求能够筛选 和辨析,并加以分析概括。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对本考点的要求。 2、掌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 方法。 3、规范表达,力争高分。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1、了解本考点要求 文章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重点考查把握 段落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结构 层次的能力。 2、金题回顾 (2010江苏卷《谈静》)文章题为“谈静”,但最 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 分) (2011江苏卷《捧与挖》)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 思路。(4分) (2012江苏卷《笑的价值》)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 段的论述层次。(6分)
【参考答案】首先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 接着阐述妇女和儿童能看清人的本来面目的原因;最后 阐述妇女和儿童的嘲笑具有令人惧怕的力量。
【迁移训练】《“国学热”还能热多久》
第⑤段论述当前的“国学热”无法长期热下去, 请简要说明其思路。(6分) 【参考答案】①首先提出国学要能长期热下去, 必须与当代生活发生紧密联系;②再阐述国学 不可能像英语、电脑那样满足人们的经济和物 质需求;③然后指出当前的国学热也不能满足 当今的精神道德需求,因为只引起了少数人的 兴趣。(6分,顺序不能前后颠倒)
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指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或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等能力。
一、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或句子的含义词语和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正确理解文中词语、句子的含义,尤其是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是把握文章旨意的前提。
(一)考点剖析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所谓"重要概念",指的是那些与文段的整体内容或要传达的主要信息密切相关的概念。
对于这些重要概念的理解是理解整个文段内容的基础。
文中的重要概念包括:(1)与写作对象或文段主旨密切相关的概念:(2)在文中被临时赋予特殊含义或深层意义的概念:(3)反映具体语境的概念。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所谓"重要句子",指的是那些对文意表达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
文中的重要句子包括:(1)能点明主旨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2)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语句:(3)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4)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义的语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实质:一是将使用修辞手法形象化了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语言;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二)技巧点拨这里所说的语境不是单指平时我们所说的较为抽象的语言环境,而是包括文段内容的论述背景、词句所在的上下文等较为具体的语境。
从语境角度去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主要要学会联系上下文、联想文段背景、把握标点提示。
1.语境分析法(1)联系上下文在词句理解型题目中。
所考查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常常是对其本身的含义进行引申。
或是临时被赋予更为深刻的含义,这时必须通过将词语或句子放至整个文段中,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进行分析。
中考语文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 第27课时 归纳论点,把握论据,揣摩语言课件 新人教版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二页,共25页。
第27课时┃ 归纳论点,把握论
据,揣摩语言
其实,他们应该去看看大海,看看海风刮起海浪澎湃的景象, 看看被礁石击成碎片的浪花不退缩的继续努力。海浪的品格,就是 无数次地被礁石击碎,又无数次地扑向礁石。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当心灵受到一次次打击时,他们应当如海浪一般继续去尝试,去拼 搏。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四页,共25页。
第27课时┃ 归纳论点,把握论
据,揣摩语言
但林肯并没有因此而恼怒,他平静地对大家说:“我非常感谢你使 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 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出 色。”
接着,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 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 (suīrán)我不是一个伟大的鞋匠,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 无人可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顿时,所有的嘲笑声变成 了一阵阵的掌声。林肯并没有因为步入权力的顶峰而以新贵自居,相反, 卑微的出身成了他体察民情、为民众为国家的利益而努力的基石,以自 己的身体力行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 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一个人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 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那么,他的人生轨迹岂能 美好?而如果你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四面楚歌, 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指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或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等能力。
一、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或句子的含义词语和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正确理解文中词语、句子的含义,尤其是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是把握文章旨意的前提。
(一)考点剖析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所谓"重要概念”,指的是那些与文段的整体内容或要传达的主要信息密切相关的概念。
对于这些重要概念的理解是理解整个文段内容的基础。
文中的重要概念包括:(1)与写作对象或文段主旨密切相关的概念:(2)在文中被临时赋予特殊含义或深层意义的概念:(3)反映具体语境的概念。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所谓"重要句子”,指的是那些对文意表达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
文中的重要句子包括:(1)能点明主旨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2)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语句:(3)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4)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义的语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实质:一是将使用修辞手法形象化了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语言;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二)技巧点拨这里所说的语境不是单指平时我们所说的较为抽象的语言环境,而是包括文段内容的论述背景、词句所在的上下文等较为具体的语境。
从语境角度去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主要要学会联系上下文、联想文段背景、把握标点提示。
1.语境分析法(1)联系上下文在词句理解型题目中。
所考查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常常是对其本身的含义进行引申。
或是临时被赋予更为深刻的含义,这时必须通过将词语或句子放至整个文段中,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进行分析。
(2)联想文段背景每一个文段都有自己的写作背景,因此在解答词句理解型题目时,可结合相关背景知识来判断词语或句子的含义,也就是所谓的"由事及义的联想”."事”是与词句理解相关的种种事实,了解这些事实有助于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
2021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河北)语文:议论文阅读与训练专题二十七论点归纳和思路结构
专题二十七论点归纳和思路结构,河北中考考点冲破)阅读议论文,首先要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找准文章的论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能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态度和观点;能准确把握文章的论点,明确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能够按照需要提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把握中心论点和分论点1.从内容上看,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的观点和主张(作者自己的主张;作者关于生活、人生、社会等问题或现象的一些看法);论点一般是正面的观点,作者的态度很明确;一般是一句话,不可能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但有可能是动宾短语、主谓短语。
2.从句式上看,是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
问句绝对不可能是中心论点。
一般有提示性的语言,如开头:“我以为”“咱们要”“我们应该”“可见”“由此可见”;结尾:“总之”“综上所述”等。
3.从位置上看,可以研究题目、文章的开头、中间的过渡句或段、文章的结尾。
(1)研究题目。
议论文的题目大致分两类:一类是论点型,题目本身就表明了中心论点,如《骄必败》;一类是论题型,标题只表明论述的对象、范围或问题,如《谈骨气》。
作者在文中就所“谈论”的对象、范围或问题主要表达的观点和主张才是中心论点。
(2)研究开头。
议论文的开头有四种形式:①开宗明义、开门见山亮出观点。
②通过一个故事引出中心论点。
③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按照自己的经历归纳出中心论点。
(3)研究过渡句。
过渡句起承先启后的作用,它总结了上文又引出了下文,起归纳作用,这样的句子也有可能是中心论点。
(4)研究结尾。
有的议论文的结尾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露中心。
需注意的是,若是前文已有明确的论点,那么结尾一般是结论,起深化论点的作用。
4.有的在文章中没有直接的句子点题,作者的观点包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要通过阅读、归纳、整理,然后归纳出中心论点。
一、记叙文复习——读懂文章内容,概括要点主旨
提炼文章中心是阅读记叙文重要的任务,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 面: ①从材料入手提炼中心
要分析文章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围绕什么来写的,共同 指向什么。写人的文章,要概括人物的品质或性格特点,再看作 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从中提炼中心;记事的文章,要分析文章, 要分析事件包含的意义,或者作者对事件的认识与态度。 ②善于抓住议论和抒情的语句
考试题型
★常规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按事件 的发展过程(情节)、人物活动变化概括 内容;理解 内容(材料)的内涵或作用,提炼文章的中心,揭示作 者的思想情感,概括或分析人 物形象等。
★变化题:文章给读者的启示。
文章的中心往往通过作者的议论和情感抒发表达出来。写人的 文章,要关注揭示人物品质、性格特征的词句;记事的文章,要关 注与事件本质意义相关的词句。这些揭示中心的词句可以称为 关键词句,阅读文章要善于捕捉这些关键词句。 ③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及标题
文章的中心往在开头和结尾部分彰显出来,尤其结尾,最能反映 作者的思想感情:“卒章显志”是文章常见的写作手法,作者常 常用明确的语言点明中心。有时,文章标题对全文内容、线索 以及中心都有一定的揭示作用。有些句子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 作用,对把握中心也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3.提炼文章中心
要读懂文章,在知道文章“写了什么”之后,还必须要弄明白作者为什么要 写这样的人和事,通过这些人和事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即理解、提炼作者的 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阅读中 我们往往把它称为“提炼文章中心”。
提炼文章中心,首先要理解文章所写内容(材料)的内涵 和作用。
1、有的内容(材料)内涵比较显豁,作者直接点明其意义; 2、有的比较含蓄,要联系全文,透过现象看实质; 这些内容(材料)的作用,要具体分析,包括情感态度、思路结构、 思想意义等方面的作用。分析时要有整体阅读的观念,联系全 文来看局部内容(材料)的意义或作用。
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概括要点作者: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22年第42期1.抓住“文眼”,把握文意。
作者为了表达主旨,往往用一些关键语句来突出主旨,布局谋篇,这些关键语句就是“文眼”。
“文眼”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中心点,也是文章结构的枢纽。
抓住了的“文眼”,散文的思想、感情、结构等也就不难理解和把握了。
2.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阅读散文要注意两条线:一条是叙述线索,是明线,可按照景物的转换、观察点的转移、事件的发展等展开;另一条是感情线索,是暗线,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态度、观点等。
明线和暗线都是作者行文思路的体现,理清这些思路,不仅有助于把握散文的结构,而且有助于概括散文的中心。
与稻田重逢◎谢枚琼儿时记忆里,散布在村子里的每一块稻田,都像家里的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名字。
村里人的心思似乎都扑在稻田里,唤起孩子的名字,一贯粗嗓门,而说到稻田呢,开口闭口则是“俺家的长丰大丘”“屋门口的三湾丘”……完全是一副温柔的声调。
老家地处丘陵地带,在起伏的版图上,稻田呈现出极不规则的形态,大小不一。
村民往往按其形状和所在地,给一丘丘稻田命名。
站在老屋门槛外,一抬眼就能看到长丰大丘。
长方形,显得规整,面积也不小,足有五亩三分,这样的大田在小村里可不多见。
大丘的上面就是椿树塘,只要塘里有水,这田里的收成就不愁了,所以叫它“长丰”还真不是没来由的。
一脚踩进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痒滋滋的感觉从足底直抵心里头。
长丰大丘以前可是谁家都想耕作的一块田。
包产到户时,爷爷抓阄分得了长丰大丘,高兴得不亚于中了头彩,一天里少不了要去田边转上几趟。
田是好田,种田的亦是好手。
爷爷在长丰大丘干得风生水起,一年两季里,稻子穗穗金黄饱满。
几年之后,村里对田地进行调整。
这次,长丰大丘被槐三爷家的后辈新初分去了,爷爷为此郁闷了好一阵子。
其实,爷爷已八十高龄,种不动长丰大丘了。
可他还是喜欢到田边去转悠转悠……自20世纪90年代起,村里的年轻人如新初,大都加入南下北上打工的行列。
概括题文章思路及内容概括中心思想概括
概括题:文章思路梳理及概括主要内容概括主要内容:一般概括题文章思路的梳理:精准概括题1.一般概括题:概括主要内容提问方式⑴.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⑵.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夏日原野上的追赶从上学开场,教师就不止一次地在黑板上写下“最有意义的事〞这样的作文题目。
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事呢?现在想来,那时写的几乎都是一些好人好事,什么捡钱包、让座位、扶老人过马路……这当然是有意义的。
然而,如果要把它们说成是我们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似乎也并不准确。
因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将会对我们产生恒久的影响,会成为我们一生中一直闪亮的灯塔,会影响到我们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
我常常在想,生命里最有意义的事,往往就静默于你的生命之中,然而却会在你生命的某一时刻,呈现出强烈的意义来。
那是一年夏天的事。
我在山里放羊。
山坡下有一块瓜地。
酷烈的阳光将西瓜熟透的气息一丝一丝地逼入我的体内。
看瓜的是一个老人,他一直闭着眼睛躺在一个草棚子下面。
我想他一定是睡着了。
这大夏天的正午,太阳把人身体里的力气一点点都蒸发了,连那把根扎了不知有多深的老树,都像在开水锅里煮过一般,叶子卷得扯都扯不开,他不睡着才怪呢!瓜地里的西瓜像一个个孩子一样顽皮地瞪着我,如果能抱着一个大西瓜狼吞虎咽一气,那该有多爽啊!我终于鼓足了勇气,一个猛子扎进瓜地摘下一个大西瓜,但就在这时,我的背后传来一声大喝,我抱上瓜就跑。
虽然他的大喝带给我极大的恐惧,但当我抱着瓜开场跑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
想想吧,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要追上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那简直就是龟兔赛跑!我抱着瓜回头看看那个追过来的老人,他腿脚不太利索,跑起来的样子很好笑。
我心里在笑他,他怎么就不想一想,他怎么可能追上我呢?夏日的田野是富有的,到处是绿色。
我就在这样的田野里像一只被追赶的兔子一样奔跑着,并不时回过头去看看那追赶我的老人。
他一瘸一拐地追着。
我跑一段,就停下来向他举举手中的西瓜,然后继续往前跑。
耳边的风掠过我的头发,像母亲手中的梳子梳过一样轻柔而舒适。
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概括要点作者: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20年第42期1.抓住“文眼”,把握主旨、文意。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重要特点是“形散神聚”。
散文的“眼”就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中心点、文章结构的枢纽点,也就是所谓“神聚”之处。
抓住了散文的“文眼”,犹如拿到了进入散文这座艺术宫殿的钥匙,散文的思想、感情、结构等也就不难理解和掌握了。
那么,怎么识别文眼呢?作者为了表达主旨,往往由一字或一句来突出主旨,布局谋篇。
这一字或一句就是文眼,考生抓住了文眼,就能将文章的主旨揭示出来,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文眼没有固定的位置,也不容易分辨。
但只要精于阅读,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文眼一定是富有表现力的、最有助于把握全篇思想和脉络的关键词句。
2.理清线索和脉络,把握思路、要点。
散文具有“形散”的特点,但在“散”的外在形式里有贯串全文的线索和明晰的脉络。
考生首先要认真阅读全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注意抓两条线:一是叙述线索,这是明线,可按景物的转换、观察点的转移,事情的发展等展开;二是作者的感情线索,这是暗线,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对人物态度的变化,对景物的喜好程度,对事情的判断等。
散文的线索多种多样,有以作者的认识和感情为线索的,有以事物为线索的,有以行踪为线索的,等等。
这种线索和脉络,就是作者的思路在文中的体现。
理清线索和脉络,不仅有助于考生领略散文精巧的结构,而且有助于把握文章的要点。
父亲的露珠◎李汉荣一每个夜晚,广阔的乡村和农业的原野,都变成了银光闪闪的作坊,人世安歇,上苍出场,叮叮当当,叮叮当当,上苍忙着制造一种透明的产品——露珠。
按照各取所需的原则,分配给所有的人家和所有的植物。
高大的树冠,细弱的草叶,谦卑的苔藓,羞怯的嫩芽,都领到了属于自己恰到好处的那一份。
那总是令人怜惜的苦菜花瘦小的手上,也戴着华美的戒指;那像无人认养的狗一样总是被人调侃的狗尾巴草的脖颈上,也挂着崭新的项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十七归纳内容要点、把握文章思路、概括中心意思(一)1、阅读下文,请分别用八个字概括每个段落的要点,用一句话概括全文中心。
做简单的人(节选)刘艺○1做简单的人就是让我们从冗繁忙乱的生活中,从复杂迷离的社会中走出来,让我们在蓝天白云的简炼中忘却烦恼,让我们对自己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然后心平气和地从一大堆琐事中理出头绪。
○2做简单的人就是要抓住生活的核心,过一种高效率的生活,而不为生活繁琐刻板的一面所禁锢。
做简单的人不是对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而是分清主次,一针见血地深入实质精益求精。
从某种意义上讲,做简单的人正是善于从主体上把握事物的脉络。
○3做简单的人就是不世故,不虚伪,不自欺欺人,不故作高深,不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作茧自缚。
做简单的人需要真诚,需要坦率,需要求实,需要勇气,需不断舍弃那些心灵的累赘和种种执迷,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以一种博大的心胸去容纳一切。
○4做简单的人不是变得幼稚,更不是一种退化,而是在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后对生命作更高层次的回归。
做简单的人并不是要我们头脑简单,不做思考,而是要我们洗净心灵的积垢,保持心灵的简约与宁静,不为纷繁所扰。
简单的人不一定是旁引博证的哲人,却能是一个洞悉世界的智者。
认识世界不只靠博闻强记和繁琐的推证,而那些熟稔自然,超然顿悟的大师往往是有一颗简单纯朴之心的人。
○5做简单的人是一种无所失落的选择,是对宇宙秩序与人类的深刻理解。
因为简单本身就是捷径、是轻松、是自由、如精神之箭。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地球!"简单有时就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所说的那样不可思议。
答:段落要点①②③④⑤全文中心(限12字以内)(二)阅读雪凝的散文《向往长城》,完成2-3两题。
向往长城雪凝○1我没去过长城。
我向往长城。
○210年前,几个同学拿出登长城的照片给我看。
那架势昂首挺胸,自豪无比。
我从紧围的人群中默默地走开了。
我说不出什么。
心里有一种痛。
○3因为向往长城,我成熟起来。
后来我想他们这些登上长城的当代英雄,真是太容易了。
撩开古代金戈铁马的岁月,你就看到,谁拥有长城谁就拥有中国。
胜者为王贩者为寇。
城在,尊严就在。
长城造就了英雄。
长城是一座举世无双的纪念碑,它是宇航员在太空惟一能目击到的人工景致。
长城虽是人工建造的,却承载着冥冥之中的天意。
它证实了普希金关于建立一座"非人工所能造的纪念碑"的想法。
今天,古老的长城仅仅是装饰品,是纪念品,不再具有实际意义。
而长城情结永不断。
长城心理学的意义象征着:“长城是一种挑战。
”我觉得自己还没有资格登长城。
而我的心里供奉着另一座坚实有力的精神长城。
○4赤壁之于苏东坡,草原之于契河夫,向日葵之于凡高,黄河之于冼星海。
这里的自然之景都有着深刻的精神接纳意义。
而长城之于中华民族,则是一种不倒的精神!○5我向往长城。
它让我忘记了风风雨雨,粲然地面对坎坎坷坷。
一次次较正我人生的标尺鸟瞰人生的高度提升了多少倍,使我走进了一个从生活到理想的境界。
长城,对我来说,富有血与肉的性格,我的灵魂里已有了神圣的依托。
长城,我梦中的长城!血液里的长城!○6我还未登上长城,我向往长城,要到达长城,我要先翻过这山,越过那海,也许更艰难然而,长城就在前头,长城在召唤着我,我努力着,奋斗着。
我盼望着有一天,带着青春的微笑,带着成功的喜悦去登长城。
2、概括第三段内容(不超过10个字)。
答:□□□□□□□□□□3、是什么促使作者"向往长城",请用相似的短句分条列出(总字数不超过30字)。
答:(二)4、阅读李耕先生的散文小品《山鸡》,简要概括其思想内容(字数不得超过25个)。
山的僻静一角,柔柔绵绵的芊芊草甸上,落下一只山鸡,亮着赤铜色光泽的羽毛及其长长的尾翎,在阳光下微微颤抖着,一看,便知是一只受了铳伤的公雉,这时我才感到,原先听到的一声铳响,是朝着这只无辜的山鸡的。
我真想走近这雉或把它抱起,并设法让这雉得救甚至疗好它的铳伤再放飞山野。
但它,却扑腾着向灌木丛走去。
我默祷着并轻轻自语:我不是鸟笼,更不是鸟铳,我是愿意真诚帮助你的。
当我向雉走去时,这雉惊惊慌慌挣扎着举起沉重的翅膀,歪歪斜斜地飞走了,除了有血滴在这绿的草甸上,这雉的橙黄的眼,却直向我逼视,掷给了我许多的愤和仇。
作为人,我忽沉羞赧得脸红。
答:(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7题。
原始宗教与先秦文学郑杰文关于文学起源的动因,前人有“游戏说”、“情感说”、“巫术说”"、“模仿说”、“劳动说”等。
建国以来文学史研究界盛行“劳动说”等。
母庸臵疑,社会生产和生产力发展最终对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但这种影响往往是通过原始宗教和审美情感等中介作用表现出来。
考古学家、人类学家、民俗学家和宗教学家等都曾以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形形色色的自然崇拜及巫术仪式等原始宗教是原始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曾对原始人类观察,认真自然和社会,对人类的思维方式起过决定性影响。
所以。
商代及其以前的文学,基本处于原始宗教的笼罩之中。
原始文艺的审美情感和作用,主要通过原始宗教的形式表现出来。
且不说歌舞祭祀中的娱神歌辞,和与自然灾害和人体疾病斗争中出现的咒语,祷辞等上古韵文的产生与原始宗教密切相关,就连上古散文的产生,也多与原始宗教有直接联系,流传至今的诸多自然神话和人文神话,是有生物崇拜、无生物崇拜、祖先崇拜的曲折反映《山海经》中不少传说记载与图腾崇拜、无生物崇拜、有生物崇拜密切有关,甲骨卜辞是祭礼和占卜的记录,出土之金文族徽与某些传说记载结合起来考察,亦可看出先民图腾崇拜的遗迹等等。
就一定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是上古韵文,散文产生的直接动因之一。
理清原始宗教与古文学的密切关系,方可全面探讨上古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进而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上古文学的内容、形式及审美精神,把握上古文学发展的规律。
由于上古时代各部族所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其原始宗教信仰的内容和仪式等,也存在着种种文化差异。
其中,如炎帝族的原如崇拜对象多具"自然神"的特点,而黄帝族的原始崇拜对象却更有"人文神"的特征,因此,炎帝族及其后裔关注更多的是“天人关系”,而黄帝族及其后裔关注更多的是“人际关系”。
两族的原始宗教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不仅影响了其后国家形态的政权形式,也对先秦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主要产生于两周时期的一批可观的文学资料,不管是《诗经》《尚书》大部分篇章,《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以记事为主者,还是《论语》、《墨子》、《孟子》、《荀子》、《韩菲子》等以说理为主者,二者的共同特点,显然都着重于人类社会生活的记录和思想感情的表现,更多具有审美现实。
关注“人际关系”的特点,可大体归之于早期的写实文学。
而略与此同时或稍迟的另一批文学资料,如《老子》《庄子》等诸于之作,《离骚》《九歌》等韵文制作,以及产生较早而记录颇晚的齐地神话、仙话等,则更多向往“自然”,积极追踪“天人关系”的奥秘;往往多夸饰成分,风格奇异瑰丽,可大体归之于早期浪漫文学。
当然,由于两种原始宗教交流和相互渗透,在炎、黄两族后裔文化圈中产生的文学也存有“换位”现象,表现出原始宗教文化对先秦文学影响的复杂性。
研究原始宗教与先秦文学的关系,应按照历史学界“三重证法”作必要的资料准备,即认真利用出土的考古研究成果,努力挖掘先秦文献乃至汉魏文献中含有文学因素的先秦作品,并证以现当代民族学、民俗学之积极成果,深入辨析原始宗教对先秦文学起源的直接促进作用和间接影响;借助前人研究成果,进一步考察炎帝族、黄帝族之原始宗教内容的差异,研究他们在先秦文学发展中的双向影响,特别是对先秦两种主要文学风格形成的巨大影响,从而对我国的原始宗教(少数民族原始宗教除外)与先秦文学的关系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以展示先秦文学的本来面目,把握先秦文学展规律。
5、给第一段末尾空白处填上一个恰当的结句(不超过30字)。
答:。
6、第二段开头说“商代及其以前的文学,基本处于原始宗教的笼罩之中”,实际上谈的是宗教对先秦文学的制约和影响,请结合文章分条列出这种影响情况(均不得超过20字)答:(1);(2);(3);(4);(5)。
7、本文论述原始宗教与先秦文学是从哪三个方面展开的,请简要归纳(总字数限于90字)答:。
(五)阅读下文,完成文后8—10题。
比较大师(节选)任文京鲁迅和钱钟书都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把两位大师放在一起比较研究,在学术界还是第一次。
可能有人对此不以为然或特怀疑态度,但只要我们认真读完刘玉凯先生的《鲁迅钱钟书平行论》就会发现,这不是一本牵强附会的书。
作者的思维方式、学术格调及文笔风格都令人耳目一新。
平行论也称平行研究,本来并不局限于文学研究范围之内。
平行研究不必像影响研究那样通考考稽事实,追溯源流,探索影响,而是直接进行异同比较,从而进行价值判断和审美思考。
这种研究打破了时间、空间、质量、强度方面的限制,使处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具有不同地位和影响的作家作品,在具有可比性的前提下做平行的比较研究。
这里的平行不是平起平坐的意思,即平等并不意味着等同看待。
具体来说,鲁迅钱钟书的平行,并不意味着研究者将二人的文学成就,贡献视为旗鼓相当,当然也不是说钱钟书一定就处处低于鲁迅。
他们二人的文化地位不能代替,但是却具有可比性,最适于进行比较研究。
作者让两位大师跨越时空障碍进行精神对话,既可以读钱钟书解鲁迅,也可以读鲁迅证钱钟书,力求对文学的基本问题乃至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做理论上合理的阐释。
学术研究的本质是创新。
独立思考,不守成见,学术研究才会富有魅力。
在观念和方法上固守老一套没有出息,研究问题必须突破三重思维障碍,即作者的自述拘囿、前人的成果拘囿和世俗的习贯拘囿。
作者用别开生面的研究方法对鲁迅作品中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提出了新颖独特的见解。
……多年来,我们把鲁迅神化,政治化,“横眉冷对”成了鲁迅不变的形象,他的一言一语都被认为是大有深义,原来的游戏之作也成了“讨伐檄文”。
看来,学术研究中一些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常常不是缺少理论,而是缺少悟性和轻视常识。
我们对鲁迅作品的误读误解,怨不着鲁迅本人,只能怨我们头脑僵化,方法陈旧。
学术研究应该讲求“发凡张本”,以少见多,从而做到对读者有启发和联想的余地。
因为最好的研究应该是注重方法的探讨,提供一些比较普遍的范例或认识问题的必要原则,启发人们思索。
从这点上来说,作者研究方法的突破就显得格外具有意义,借用一位鲁迅研究专家的话说,作者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其价值要超过这部专著学术成就的本身”。
8、文中说“把两位大师放在一起比较研究,在学术界还是第一次”,对此作者所持的态度是□□□□为此,作者进行了具体分析,请分条概括这些分析(每条不超过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