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二讲 大气运动 限时检测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总复习限时训练模拟2:大气运动

高考地理总复习限时训练模拟2:大气运动

模拟2 大气运动(2018·山东青岛模拟)有气象专家研究表明,气温升高会导致风速减小。

下图为近几十年我国东部某地平均气温和平均风速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能正确表明专家观点的时段( )A.1962年~1963年B.1970年~1971年C.1989年~1990年D.2005年~2006年2.2014年~2017年之间,该地( )A.最高风速在2.0 m/s以下B.最低温度在12 ℃以上C.平均风速有所上升D.连续出现冷冬现象3.该地部分年份气温升高会导致风速减小,主要是由于( )A.地区之间温差变小B.雾霾天气增多C.大气逆辐射作用减弱D.地表植被增多(2018·山东日照模拟)研究发现,我国河西走廊西部某绿洲,昼夜气温均比周围戈壁荒漠低,夏季甚至低30 ℃。

蒸发量和沿海湿润地区相当,比荒漠戈壁少一半。

夏季,绿洲与绿洲沙漠过渡带之间形成小的热力环流——绿洲环流。

据此完成4~6题。

4.绿洲温度低是因为( )A.云层削弱了太阳辐射B.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C.林木削弱了太阳辐射D.地面反射和植物反射5.绿洲环流大气运动的特点( )A.绿洲气流白天上升,夜晚下沉B.过渡带气流白天上升,夜晚下沉C.绿洲气流全天上升,过渡带全天下沉D.绿洲气流全天下沉,过渡带全天上升6.绿洲蒸发量较小的原因是( )①过渡带气流阻碍沙漠干热空气的影响②绿洲垂直方向气流抑制了空气上下交换③气候干旱,地表水缺乏④温度低,空气容纳水汽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18·山东德州模拟)2018年初春,北京经历了一场四月雪,积雪初融之后某停车场空车位上出现了近千个“馒头”状的小雪堆。

该停车场上铺着方形的地砖,中间是凹下去的,露出土地,每个“雪馒头”都位于一块方砖的正中央。

读图完成7、8题。

7.北京这场“四月飞雪”是由于( )A.春季迅速增温导致的强对流天气B.强冷气团南下形成的冷锋天气C.暖湿气流北上形成的暖锋天气D.冷气团湿度增大而产生的明显降水8.“雪馒头”景观的出现说明( )A.洁净的雪不易融化,北京环境质量上升B.土地与砖地降温速度不同C.土地与砖地对地热传导速度不同D.土地与砖地升温速度不同(2018·山东济南模拟)林线、雪线的高度分布对人类活动具有很大影响,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

高考地理中图一轮复习限时训练 第1部分 第2章 第1讲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含解析

高考地理中图一轮复习限时训练 第1部分 第2章 第1讲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含解析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讲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2013·西安调研)读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回答1~3题。

1.图中曲线①②③④依次表示()。

A.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B.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C.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D.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2.对近地面气温高低影响最直接的是()。

A.①B.②C.③D.④3.④曲线表示的辐射量在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量大的原因主要是南极地区()。

A.地势高B.下垫面为冰川地面C.环境污染严重D.人口增加解析第1题,辐射量最大的为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到达地表被吸收,因此②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

选A。

第2题,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而地面辐射量的大小与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密切相关。

选B。

第3题,南极地区被大面积的冰川覆盖,冰川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很高。

选B。

答案 1.A 2.B 3.B(2013·北京东城期末测试)读图,回答4~5题。

4.M地的气温最可能是()。

A.3.4℃B.4.6℃C.5.3℃D.6.2℃5.图中表示上海市区与N地之间的环流形式正确的是()。

解析第4题,图中显示M地气温介于5℃和6℃之间,故选C。

第5题,本题考查城市与郊区间的热岛环流,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盛行上升气流,应选B。

答案 4.C 5.B(2013·山东烟台模拟)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2012年1月5日14时和6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

读图完成6~7题。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2大气运动规律命题点二大气运动教师用书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2大气运动规律命题点二大气运动教师用书

命题点二大气运动真题再研· 明技法典例2 (2023·湖南高考)大气污染受湿度、大气运动等因素影响。

我国某地某月7日8∶00至10日20∶00经历了一次较强的大气污染,PM2.5浓度变化大。

此期间该地空气垂直运动弱。

下图示意此期间该地相关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箭头表示对应时刻的近地面风向和风速,帕/秒是气象部门计量空气垂直运动速度的单位)。

据此完成(1)~(3)题。

(1)7日20∶00至9日20∶00,该地( B )A.不同高度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相同B.空气当中的水汽以向外输出为主C.垂直气流强弱与湿度大小变化一致D.下沉气流相对较强时近地面风速小(2)8日8∶00至10日20∶00,先后控制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A )A.冷锋、反气旋B.冷锋、气旋C.暖锋、反气旋D.暖锋、气旋(3)下列四个时刻,该地污染最严重的是( C )A.7日20∶00 B.8日20∶00C.9日20∶00 D.10日20∶00【命题解读】本题组以某区域经历较强大气污染期间气象要素的变化设置考查情境,重点考查信息获取与解读、科学探究与逻辑推理能力,体现高考考查的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

【思维点拨】核心知识· 精归纳1.图解大气运动的内在联系2.图解风力、风向的影响因素3.抓住主要因素分析区域的降水状况(1)大气运动对降水的影响①热力环流与降水形式对降水的影响城市风城市地区盛行上升气流,多凝结核,城市降水多于郊区,形成雨岛效应山谷风盆地和谷地地区,在夜晚,山谷盛行上升气流,形成夜雨湖陆风白天,湖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减少;夜晚,湖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多形式对降水的影响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信风带一般少雨;大陆东岸地区多雨西风带多雨极地东风带少雨(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暖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多,寒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少。

(5)天气系统与降水①受锋面、气旋影响,降水多。

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二大气运动__风课件

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二大气运动__风课件

专题二 大气运动——风
来自西伯利亚地区,所以对贵州省霜冻日数变化影响显著的关键地区是西伯 利亚,C正确;青藏高原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相比于西伯利亚而言,青 藏高原冷空气对贵州省影响相对较小,排除A;孟加拉湾会向贵州省输送一定 量暖湿空气(夏季风),对贵州省霜冻日数变化影响不大(影响霜冻的主要为冬 季风),B错误;与安第斯山脉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答案:4.D 5.B 6.C
专题二 大气运动——风
考点2 热力环流、大气环流、季风环流——风雨兴焉 考向1 热力环流
南风热岛,是指在偏南风的吹拂之下,当夜间周边地区处于普遍降温的 大背景下,该地区恒定在较高温度或者存在夜间温度逆升的现象,与周边地 区相比形成闭合的高温中心,这种现象就是“南风热岛”。下图为地处山东 丘陵北麓城市济南某日发生典型“南风热岛”的温度曲线变化图。
A.青藏高原
B.孟加拉湾
C.西伯利亚
D.安第斯山脉
专题二 大气运动——风
解析:第4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贵州省西部地区霜冻日数最多,结合中国 地形可知,贵州省西部地势高,气温低,易受霜冻影响,影响贵州霜冻日数 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条件,D正确;如果受纬度因素影响,贵州省霜冻日数 分布应该整体呈现南部地区数值小,北部地区数值大的特点,与图示信息不 符。A错误;如果受距海远近的影响,贵州省霜冻日数整体应呈现自东向西增 加的特点,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贵州省东部有少部分地区霜冻日数相对较多, 说明不是受距海远近的影响,B错误;与水源数量关系不大,排除C。故选D。 第5题,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初次结霜的时间向后推迟,春季出现的 最后一次结霜的时间提前,即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前,故选B。第6题,产 生霜冻的关键在于冷空气入侵的强度和时间,对于贵州省而言,冷空气主要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一讲 大气的运动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一讲  大气的运动

注意点
最外一条封闭等压线以内是 高压中心或低压中心的范围
低压中心
大气的受热过程
例题:(限时检测2题 例题:(限时检测 题) :(限时检测 当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后,下图中热力过程明显增强的是( 当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后,下图中热力过程明显增强的是 C )
A.A1和B1 C.B1 和 C2
B.A2和B1 D.A2和C2
1.近地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长波辐射。 1.近地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长波辐射。 近地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长波辐射 2.物体温度最高时,它的辐射最强。即地面辐射最强时是地 2.物体温度最高时,它的辐射最强。即地面辐射最强时是地 物体温度最高时 面温度最高时(一般在午后1时左右) 面温度最高时(一般在午后1时左右);大气逆辐射最强时 是大气温度最高时(一般在午后2时左右)。 大气温度最高时(一般在午后2时左右) 3.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 3.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 辐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 辐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 能力增强 大气逆辐射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时 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时 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考点三
大气运动与气压时空分布 该要点是高考的热点内容, 该要点是高考的热点内容,考查知识点 和考查形式较多。复习时要充分利用示意图, 和考查形式较多。复习时要充分利用示意图,
(2)夏季风 夏季风
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地区 东亚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南亚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高纬内陆 低纬海洋 高纬内陆 低纬海洋 性质 干冷 暖湿 暖干 湿热 主要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 气压带、 气压带、风带 的季节移动

2021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 1 2《大气运动》限时规范训练

2021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 1 2《大气运动》限时规范训练

2021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 1 2《大气运动》限时规范训练 2021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1-2《大气运动》限时规范训练一、多项选择题(2021安徽江南十校联考)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

下图示意东亚195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状况。

读图,完成1~2题。

1.图()所示期间的东亚A.陆地表面温度高于海洋表面温度B.陆地表面和海洋表面温度继续上升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2.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a.夏季风逐年增强b.夏季风逐年减弱c、 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少,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量较多解析:1.选c。

2.选d。

第1题,根据图示指数变化,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第2题,图示1980年指数最小,夏季风最弱,锋面雨带北移最慢,雨带长期停留南方地区,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2021安徽示范高中联考三)气压系统分为两类,一类是始终与纬度气压带保持一致,终年存在。

称为永久性气压系统;另一类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主要限于低空且具有季节性,称为半永久性气压系统。

读北半球某月气压中心分布图,完成3~4题。

3.图中压力中心出现时间及P风向为()A.7月东南风b.7月西北风c、 1月的东南风D.1月的西北风4.图中ⅰ、ⅱ、ⅲ、ⅳ四个气压中心,属于永久性气压系统的是()a.ⅰ、ⅲc.ⅰ、ⅳb。

ⅱ、ⅳd。

ⅱ、ⅲ解析:3.选d。

4.选b。

第3题,根据陆地上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可判断为1月;根据p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地转偏向力右偏,可推导出p地吹西北风。

第4题,海洋上的高压和低压系统,始终与纬度气压带保持一致,终年存在,属于永久性气压系统。

(2021浙江嘉兴一中联考)读澳大利亚1月、7月等压线分布图,回答5~6题。

5.澳大利亚大陆1月和7月气压条件不同的原因是()① 地形② 海洋和陆地热性质的差异③ 气压带和风带的运动④ 洋流。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训【2】(第2讲)大气运动(含答案)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训【2】(第2讲)大气运动(含答案)

提能专训(二) 大气运动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2018·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某年10月23日,徐老师在手机上打开了“天气通”软件,看到其所居住的我国某城市的部分天气资料(如图)。

据此回答1~2题。

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图示时段气温日较差先减小后增大B.据风向来看一个低压系统反复经过该城市C.10月21~22日该城市气压可能先下降后上升D.10月22日夜晚该城市正在经历锋线过境答案:C 解析:读图并计算分析可知,该城市该时段内的气温日较差经历了一个先减小、再增大、再减小、再增大的过程;据风向判断可能有连续两个低压中心自西南向东北经过该城市;结合风向可判断10月21~22日,有一个低压中心经过该城市,且该时段气温先升高后下降,故此期间气压先下降后上升;由于从22日到23日,风向没有明显的变化,只是由西北风转变为偏北风,而锋线两侧风向一般有明显变化,所以D选项错误。

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徐老师居住的城市可能是( )A.北京 B.成都 C.海口 D.上海答案:D 解析:结合图中该城市在10月中下旬的日出日落时间、气温和风向分析,该城市可能为上海。

(2018·衡水中学月考)读“北半球台风和船只相关位置示意图”,回答3~4题。

3.在台风前进过程中,处于①②③④位置的海上船只受台风影响危险性最大是( ) A.① B.②C.③ D.④答案:B 解析:北半球台风是逆时针的辐合气流,在台风前进的右前方,辐合气流方向与台风前进方向一致,叠加后的风速更大;另外,台风辐合气流会把船只推向台风行进路线的前方,会使船只更加接近台风中心,从而加大船只遇险的可能。

4.处于台风路线前方的船只需快速避开强台风,最佳的航行方向是( )A.a B.b C.c D.d答案:A 解析:台风前进速度快,在其前进方向上的船只难逃台风的破坏,所以,b、d两种方式最差;a、c两种方式都可以避开强台风,但a方向与台风吹拂的方向大体一致,避开速度快,而c方向与台风吹拂的方向相反,避开速度慢。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整合突破 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限时达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整合突破 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限时达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

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时间40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高考某某省4月选考)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实线为等压线)。

完成1~2题。

1.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成因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 )A.动力辐合上升B.热力辐合上升C.动力下沉辅散D.热力下沉辐散2.易形成这种大气物理状况的是( )A.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B.冬季晴朗夜晚的谷底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D.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解析:1.B 2.D [本题组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热力环流原理的掌握情况,总体难度不大。

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等温线向上凸出,说明该地气温较周边地区高,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上升,在近地面等压线向下凹,说明该处气压较周边地区低,是由于受低压系统控制,气流辐合上升所致,是热力原因造成的,故选B。

第2题,夏天内陆地区的湖泊气温较周边地区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A错。

冬季岩石降温快,气流沿山坡下沉,B错。

郊区与城市之间,由于城市热岛效应,郊区为高压,下沉气流,C错。

冬季暖流流经地区,气流上升,D对。

故选D。

](2020·某某河西一模)细颗粒物(PM2.5)的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X围的雾霾。

2016年12月,入冬以来最持久雾霾天气来临,全国多个城市达到严重污染。

下图是我国南方局部区域该时段某日海平面与相应5 000 m高空等气压差分布示意图(单位:hPa)。

据图完成3~5题。

3.此时,下列城市近地面气压最高的是( )A.某某B.某某C.某某D.某某解析:B [图示四个城市中某某近地面与 5 000米高空的气压差最大,说明某某近地面气压最高。

]4.此时,某某近地面的风向最有可能为( )A.偏东风B.偏西风C.偏南风D.偏北风解析:C [图示某某东南部气压差高于西北部,说明近地面气压某某东南部高于西北部;依据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可判断某某近地面风向为偏南风。

必修一第二章大气的运动测试

必修一第二章大气的运动测试

必修一第二章测试一、单选题1、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地理要素分布图,读图回答若图中数值表示气压值(单位:百帕),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气温将显著降低B、甲和乙之间有一冷锋天气系统C、乙地区可能正在下雨D、甲地吹东北风,乙地吹西南风2、(下图)闭合曲线为等压线,判定其正确的说法是A、为北半球的反气旋B、为南半球的锋面气旋C、图中可能降水的是甲、丁D、M地随后将经历冷锋过境3、如下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高空自东向西飞行,可判断出:A、飞机顺风飞行B、飞机逆风飞行C、飞机在西北风中飞行D、风从南侧吹来4、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A、对流层B、臭氧层C、平流层D、高层大气5、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2008年主题是“《蒙特利尔议定书》——国际合作保护全球利益”。

臭氧绝大部分集中在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电离层6、美国铱卫星公司的一颗商用通信卫星与俄罗斯一颗已经报废的军用通信卫星于2009年2月10日在太空碰撞。

读右图判断两卫星碰撞位置位于大气层的A、对流层B、平流流C、臭氧层D、高层大气7、下图是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大气对流运动比较显著的层次是A、甲和乙B、乙和丁C、甲和丙D、甲和丁8、下表为CAl61航班某日飞行情况,表中时间都为当地时间。

据此回答10、被称为“地球生命保护伞”的大气成分是A、氧B、氮C、二氧化碳D、臭氧11、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12、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深秋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农民在田间地头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A、增强①辐射B、增强②辐射C、增强④辐射D、增强③辐射13、当今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我国将来可能会A、一月份0°C等温线将整体向南推移B、内蒙古草原将会变成亚寒带针叶林C、海南岛的陆地面积将会比现在小D、喜马拉雅山雪线降低14、若X轴表示时间,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a曲线代表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B、a曲线代表沿海赤潮发生频率的变化C、b曲线代表我国老年人口比例的变化D、b曲线代表广州郊区种植业产值比例的变化15、当法国的埃菲尔铁塔21米处的气温为15ºC时,其塔顶部321米高处的气温约为A、12ºB、13.2ºC、12.2ºD、6º16、在新疆大漠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白天大气的反射作用强②夜间大气逆辐射强③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④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⑤白天大气的吸收强A、①⑤B、③④C、③⑤D、②④17、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9版总复习二轮地理限时训练: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Word版含解析

2019版总复习二轮地理限时训练: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2018·山东济宁一模)冰雾是我国大兴安岭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俗称“冒白烟”,在冬季,当近地面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汽凝华成微小冰晶而形成。

为减轻冰雾带来的灾害,当地因地制宜设计了高效日光温室,保证喜温作物越冬生长。

温室前屋面上覆盖材料包括透明薄膜和草苫等保温材料两层。

图1为大兴安岭冰雾日变化示意图,图2为该日光温室景观图。

据此回答1~3题:1.一天中,冰雾高峰期出现在9时前后的原因是( )①降温最快②相对湿度大③气温最低④风速较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该日光温室前屋面的朝向是( )A.正南B.东南C.正北D.西南3.在冰雾出现时,为增强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当地农民掀起和盖上草苫的时间分别是( )A.14时前后、20时前后B.10时前后、15时前后C.日出前后、日落前后D.正午前后、日落前后解析:1.B 2.D 3.D 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冰雾出现在冬季气温很低时,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

所以冰雾形成于相对湿度较大时,且在气温最低的时候,故B正确。

第2题,读图可知,冰雾出现频率在13时~20时比较低,此时间段应是草苫掀开时间,此时太阳主要位于西南方位,为了获得较好的采光条件,日光温室前屋朝向西南效果比较好。

第3题,读图可得日落前后至次日正午前后冰雾出现频率比较高,说明此时间段气温较低,需盖上草苫;正午前后至日落前后冰雾出现频率很低,说明气温较高,应掀起草苫。

(2018·宁夏银川质检)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

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

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和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据此回答4~6题:4.图示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B.减小下渗,增强湿度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D.降低夜晚时庭院温度,便于纳凉5.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是( )A.利用厨房、卫生间做进风口B.房屋的朝向为东西向C.减小东西向墙面的长度D.在前后居室间墙上设窗或门洞6.与空调冷风相比大多数人更喜欢穿堂风,主要是因为穿堂风( )A.不消耗能源B.风频与人体自然频率接近C.风力恒定D.风向恒定解析:4.C 5.D 6.B 第4题,石质地面和普通地面的比热差异较大,增大了屋前屋后的昼夜温差,使得屋前屋后的热力环流增强,“穿堂风”得以增强。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五大规律 正确把握练习 专题检测(二) 大气运动规律 含解析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五大规律 正确把握练习 专题检测(二) 大气运动规律 含解析

专题检测(二)大气运动规律一、选择题2016年某季节,L市为了确保城市居民用水,向水库投放了9 600万个直径约为10 cm 的黑色塑料球,使水库表面完全被黑球覆盖(如图)。

完成1~2题。

1.推断L市投放黑色塑料球的季节及原因()A.春季受陆地冷高压控制,降水少,气候干旱B.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C.秋季受西风影响,大风日数多,蒸发旺盛D.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水库泥沙含量多2.水库中投放黑色塑料球后()A.水库中藻类的数量减少B.水库水质显著上升C.水库地区的水循环活跃D.水库水温明显下降解析:1.B 2.A第1题,从左图中可知L市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投放黑色塑料球可遮蔽阳光,减少水分蒸发。

第2题,水库中投放黑色塑料球后,水中藻类因失去光照而减少。

水库中水质不可能显著上升,对水库地区的水循环影响不大,水温不会明显下降。

2014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

科学家认为,一种叫做“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改变了南美洲风的正常路径。

下图为大气运动受阻塞前后正常路径与大气阻塞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当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控制巴西东南部的天气系统为()A.高压系统B.低压系统C.冷锋D.暖锋4.关于“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以及对南美洲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该气流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②巴西东南部干旱少雨③亚马孙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将大幅增加④南美洲“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对热带地区的影响较大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3.A 4.D第3题,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形成风。

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该气流不能按正常路径流向巴西东南部地区,说明东南部地区气压高,同时根据材料可知2014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高压控制区降水量少。

故A正确。

第4题,观察图中信息,该气流来自大西洋低纬海区,经亚马孙平原地区的热带雨林,性质湿热;该气流两种路径均位于低纬地区,对热带地区气候产生重大影响;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该气流不能按正常路径流向巴西东南部地区,而是沿阻塞路径影响亚马孙河上游地区,故此时巴西东南部干旱少雨;亚马孙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将大幅增加。

地理2.1.2《大气运动》同步检测(中图版必修一)

地理2.1.2《大气运动》同步检测(中图版必修一)

第二章第一节第2课时大气运动一、选择题1.关于大气水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向应与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B.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高空风向偏转到与等压线垂直C.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成直角D.地转偏向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2.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赤道与极地间的闭合环流是实际存在的B.副热带高压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高压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之间吹的是西北风D.大气环流分为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两部分【解析】高空空气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赤道与极地间的闭合环流实际并不存在,形成低纬、中纬、高纬三圈环流;副热带高压是由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

【答案】 1.A 2.C(2009年山东广饶一中)读下图,回答3~5题。

3.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a>b>c>dB.气压:d>a>b>c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4.若此图为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A.净化、增温B.净化、增湿C.降温、减湿D.减湿、减温5.图中阴影部分B表示水体,A、C表示裸地。

如果此时是南半球夏季,那么A、C两地的风向一般表现为()A.西南风和东南风B.东南风和东北风C.西南风和西北风D.东北风和西南风【解析】第3题,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a地气温低,气压高;b地气温高,气压低。

第4题,绿地有净化、降温和增湿作用。

第5题,水体与裸地热容量不同,气温变化快慢不同。

夏季,裸地升温快,气温比水体的高,气压低,风从B吹向A、C,南半球向左偏,分别形成东北风和西南风。

【答案】 3.D 4.B 5.D(2009年湖南联考)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专题二第二讲大气运动(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读沿某一理想大陆4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1月均温③地大于②④两地B.7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C.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D.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解析:②④位于沿海,受海洋影响大,③位于内陆受海洋影响小,故②④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

答案:D2.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该季节盛行风向,正确的是()A.②吹向①B.④吹向⑤C.⑤吹向④D.④吹向②解析:从等压面上可以看出,在近地面陆地上气压高于海洋,故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答案:B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0°~10°N盛行下沉气流B.10°N~20°N盛行东南风C.20°N~30°N盛行西北风D.30°N~40°N盛行西南风解析:从甲图中可以看出,副热带高压带位于20°N~30°N,故30°N~40°N地区盛行西南风。

答案:D4.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解析:从甲乙两图气压带的位置可知,甲为北半球的冬季即1月份,乙图为北半球的夏季即7月份。

答案:B下图为某季节某一条纬线上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单位:百帕)。

据此完成5~7题。

5.图中四地对应的陆地表面的气压数值最低的是()A.P地B.Q地C.M地D.N地6.此季节,四地中不可能受副高影响的是()A.P地B.Q地C.M地D.N地7.此季节,四地中降水最丰富的是()A.P地B.Q地C.M地D.N地解析:M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最高,气压最低。

从图中可知,32°N,60°E附近的印度半岛处为低压,说明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M地位于青藏高原上,不可能受副高影响。

此季节N地受来自海洋上的夏季风影响,降水最多。

答案:5.C 6.C7.D8.(2010·北京高考)下图是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

由08时到20时,图中()A.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B.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解析: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应用。

通过作风向图可知①地吹西北风,由于等压线变密,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所以风力增强;②地08时位于低压槽,可能多阴雨;从图中可以看出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通过对比两幅图可以看出,低压左侧的冷锋移动速度快于右侧暖锋(冷锋移动速度通常快于暖锋)。

答案:C图Ⅰ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Ⅱ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9~10题。

9.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解析:甲乙两地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差,甲地气压差大,乙地气压差小,受热力环流的影响而形成,高空和近地面气压相反,那么只有当甲地近地面是高压,高空是低压,乙地近地面是低压,高空是高压。

答案:B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风向为东南风B.b为上升气流C.c的风向为西南风D.d为上升气流解析:受热力环流而形成的气压变化,乙地近地面气压低,是由于受热空气上升而形成,而甲地温度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a和c的风向由高压吹向低压,同时,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会发生变化,南北半球没有确定,因此a、c两地的风向既可能左偏也可能右偏。

答案:D下图是某地区2010年1月8日某时500百帕等压面分布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等压面上甲点的风向应是()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12.造成甲乙两地等压面高度不同的根本原因是()A.地势高低B.海陆性质C.纬度位置D.大气环流解析:由500百帕等压面分布图可以判断在甲的东侧是一个低压槽,受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甲地风向应为西北风。

甲乙两地等压面高度不同,主要与乙地为海拔高的青藏高原、甲地是海拔较低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有关,两地海拔不同,等压面高度不同。

答案:11.D12.A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52分)13.(2010·长沙调研)读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

(18分)(1)若A气压中心的形成与地形有关,则该地形可能是(2分)()A.低矮的山地B.凹陷的洼地C.低缓的平原D.宽敞的高原(2)从风向、风速、风的性质等方面比较说明甲、乙两地风的不同特点。

(8分)(3)图中B、C两处锋面中,实际存在的是锋面,说明判断的理由。

(8分)解析:(1)只受地形影响,A地形成一个局部气压较低的区域,应该是一个低矮的山地,所以A对。

(2)从风向、风速、风的性质等方面比较说明甲、乙两地风的不同特点,根据等压线的数值高低和疏密程度来分析,北半球的大气由高纬向低纬运动的气温低,从低纬向高纬运动的气温高。

(3)B和C两处,B处为低压槽,气流辐合,冷暖气流易形成锋面;C 处为高压脊,气流辐散,不会形成锋面。

答案:(1)A(2)从风向上看,甲地吹偏南风,乙地吹偏北风;从风速上看,甲地等压线稀疏,风力小,风速慢;乙地等压线密集,风力大,风速快;从性质上看,甲地风温暖湿润,乙地风寒冷干燥(3)B B锋面位于低压槽,在低压槽附近,气压低,气流向中心辐合,南北两侧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易形成锋面;而C锋面位于高压脊上,在高压脊附近,气压高于两侧,气流向外围辐散,没有气流相遇,不能形成锋面14.读某区域一月、七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分)(1)在图中分别标出c地一月和七月的盛行风向。

(2分)(2)c地一月和七月的降水量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6分)(3)说明e地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2分)(4)f、g两地同处回归线附近的沿海地区,但是其所处的自然带却不同。

请说明f、g两地的自然带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

(8分)解析:(1)一月和七月的风向根据等压线和全球气压带的分布规律来判断,在图中正确绘出。

(2)一月和七月由于风向的不同,其空气水分含量不一样,降水量不同。

(3)e地的气候类型与气候形成的因素有关,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因素,再加上该地为高原,因此形成的是热带草原气候。

(4)g和f同处回归线附近的沿海地区,g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f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g受信风带从海洋带来丰富的水汽,再加上地形抬升的影响,降水丰富,形成雨林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f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1)(2)七月降水量大于一月降水量。

一月盛行风来自内陆,干燥少雨(或一月盛行风来自内陆的干燥信风);七月盛行风来自海洋,湿润多雨。

(3)e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是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形成的。

(4)f地处荒漠带,g地处热带雨林带。

f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并受到寒流的影响,降水稀少,气候干旱;g地终年受到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或湿润信风),加之地形抬升的作用和暖流的影响,降水丰富。

15.读某季节某日地球上部分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表,完成下列问题。

(16分)(1)该日太阳直射纬线的纬度为。

(2分)(2)若该日甲地(20°N,50°E)的昼长为13时13分,则乙地(20°S,130°W)的昼长为。

(2分)(3)此日,科隆(50°56′N,6°57′E)与惠灵顿(41°17′S,174°46′E)两城市的昼长较长的是;正午太阳高度角较高的是。

科隆与惠灵顿两城市都位于盛行西风带中,其盛行风向分别为、。

(6分)(4)在此季节中,北半球的气压带分布规律为。

(4分)(5)在下图中,画出在此季节北半球某地海陆大气环流图。

(2分)解析:第(1)题,根据题目所给资料:90°N为极昼,且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

当北极地区出现极昼时,北极点的太阳高度整日不变并且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故该日太阳直射纬线的纬度为23°26′N。

第(2)题,甲地与乙地属于南北半球纬度位置相同的两地,甲地的夜长(24时—13时13分=10时47分)等于乙地的昼长。

第(3)题,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科隆比惠灵顿离北回归线近,所以科隆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中纬西风带在北半球为西南风,在南半球为西北风。

第(4)题,此季节(北半球夏季)亚欧大陆上的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形成了北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的亚速尔高压。

答案:(1)23°26′N(2)10时47分(3)科隆科隆西南风西北风(4)大陆上的热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形成高、低气压中心,并相间分布(5)略(顺时针)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1~2题。

1.假如气压变化只和气温有关,下面四个交点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A.(40°,130°)B.(40°,140°)C.(30°,120°)D.(30°,130°)解析:由于气压变化只与气温有关,因此四个交点中气压变化最小的点即为气温日较差最小的点;依次读出四个交点两个不同时刻的气压差,可得出(30°,120°)处的变化最小。

答案:C2.该时间段内,M点()①偏南风转西北风②风力减弱③天气晴朗④气温降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左图时刻,M点吹西南风,右图时刻,M点吹西北风;左图中M处的等压线密集,而右图中则较稀疏,即M处风力减弱;对比两图可知,M点经历了冷锋过境,会出现阴雨天气,③错误;冷锋过境后,M点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

答案:B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

分析回答3~4题。

3.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A.①地的较大B.②地的较大C.两地相当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解析:由图可知,②地的气压差异比①地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比①地大,风力也较①地大。

答案:B4.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此时的盛行风向为()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解析:该季节海洋上的气压较高,为北半球的夏半年;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的地区位于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此季节受来自南半球的由东南信风偏转而成的西南风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