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合集下载

以教研、科研课题为载体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教研、科研课题为载体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22卷第3期2008年6月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Ba i cheng Nor m al College Vo l .22,No .3June,2008 以教研、科研课题为载体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王晓玲(白城师范学院生物系,吉林白城137000) 摘要:笔者通过教研、科研课题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搭建平台;以教研、科研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以教研、科研课题作为载体,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所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课题;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 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3118(2008)0320089204收稿日期35作者简介王晓玲(6———),女,白城师范学院生物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物教学及科研工作。

创新能力一般被视为智慧的最高形式,它具有复杂的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创新思维处于最高层次,创新能力实质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此之外,创新能力还包括认识、情感、意志等许多因素。

创新能力意味着不因循守旧,不循规蹈矩,不固步自封。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几年来笔者将教研、科研课题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了可喜成果。

1 通过教研课题《生物专业“产学研”教学模式试验性研究》改革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1.1 以教室为中心,使学生获取知识场所、渠道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教室几乎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教师几乎是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唯一渠道,而“产学研”合作教育使学生在教室里学习的时间大幅度地减少,除了部分课程必须在教室里完成外,学生们很多时间是走出教室,去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电教室、实验室、野外、实验基地、种养业户、科研机构、产业机构等地摄取知识,掌握技能,增长才干、武装自己的头脑,以此实现学习的自由。

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我对 “ 密度” 节的教学思路 : 一 上课时 , 教师 首先给出情景 问题 :两个相 同的烧杯分别 装入相 同体积的水 和酒精 比较 , “ 哪一杯质量大 ?再让学生通过调节好 的天平观察现象 , ” 结果 天平向盛水 的一边倾斜 , 为什么?然后让学生共 同讨论并提
面盖 了一个光盘 , 倒过来 的时候大气对它有压强 , 、 水 牛奶不 会流 出来 , 这样学生就认 为是真的空的。原来所谓 的魔术只
科 学 探 究 的步 骤 , 考 问题 的方 法 也 得 到 了提 升 。 思 2将 一 些验 证 性 实 验 改 成 探 究性 实 验
趣 。因为这些印在课本上的实验不像 以前那样只能远观 , 而 是可以 自己操作 , 去掌控 、 改变它 , 这无疑会极 大地提高学生
的 学 习热 情 。
基于 以上形势 , 开展形象 、 生动的实验 , 发学 生 自己动 激 手解决 问题 的兴趣 , 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 也对活化知 识 和训练思维大有益处 。 据此 , 笔者认为 , 以实验为载体 , 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可
从 以下 几 方 面 着手 。
1 计 一 些 简便 易 行 的 探 究 性 实验 设
呢? 实践证 明让学生 自己参与到实验中更能够提起学生的学
习热情 。 教师演示实验 , 学生仍旧是个看客 , 而当学生主动参 与其中 , 过加 食盐 等各个细小的环节 , 通 体会到原本沉在水 里的鸡蛋 因为 自己的操作而逐渐浮起 的成功和喜悦 , 这样 的 经历是一般课堂很 难获得 的。 学生 自己动手不仅提高了当堂 课 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 , 而且还提高 了对后面几 堂课 的学 习兴
4实验 类 型 应 多样 化
上学期 ,胡老师为我们展示 了一 堂很特别的复习课 , 让 我们 知道原来复习课可 以这 么上 。复习内容 是 《 压强与浮 力 》上课之前 , , 他先为学生表演 了一个魔术——展示两 只空

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其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文章从以教材为例、以学生为本两方面分析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能力培养21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以教材为例,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注重培养其创新人格。

尤其在中学阶段,培养创新人格比训练创造技能更为重要。

因为我们知道,高中学生还未进入直接创造的黄金时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继承前人的创造成果,在继承学习中培养创造力和创新人格。

培养创新人格,实质上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使他们具有进取心、独立性、坚韧性、责任心、求异性等创新品格。

一句话,即培养学生日后成为创造型人才所必备的博大的人文精神。

中学语文课本中能培养学生上述品格的篇目很多,我们要在教学中注意渗透这些品格的教育。

如《石钟山记》中苏东坡黑夜驾舟寻访石钟山,大胆否定前人假说,探访自己认为的石钟山命名原因;《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所反映出的守旧必死,创新求活的观点。

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各种高尚人格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他们日后发挥创新能力、实现人生价值备下深厚的人格底蕴。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是以语文为载体的学生的人生导师。

二、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1.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

课堂上始终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太放任,也不过于严肃,形成积极、活泼、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

这种氛围中,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仓颉造字到汉字的规范化,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电的发明;从快马加急到互联网电邮的快速便捷无不彰显着创新的智慧,创新的力量。

人类需要创新,中国需要创新,教育需要创新,教育就是创新,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却发现学生创新能力的缺失。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我们教师的理念需要创新,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广大教师必须首先是个创新型的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试就如何做名创新型的教师谈点自己的体会,以期与大家商榷。

1 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自己教学实践中,不要用自己的思维去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必须按照自己预期的思路与结果进行,如果结果不符就给予否定,实际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扩散与创新,实际上我们应以知识为客体,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在探讨问题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打破思维定势的思维方式的创新型品质,这种创新思维可能会引导学生寻找出正确答案,也可能会与实际问题有所偏颇,但是作为教师应该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充分的肯定,给以充分的启发,让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这要是一次创新思维的飞跃,这样才能保护学生思维创新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不要一棒子打死,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其结果就是学生必须墨守成规,不敢创新。

2 正确认识学生的创新能力2.1教师要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个科学的认识。

创新是人生来具有的一种潜能,对于学生这一特定群体来说,创新主要是指他们在教师的指引下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的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与掌握知识,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问厨情境中去的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

在这大家可能存在几个误区:2.2创造就是小发明,小制作,创新包含的内容很多,小发明、小创造只是一个方面,创新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具体体现在对一个问题的独特见的,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实验操作设计,灵活的数学处理技巧,巧妙地解题方法,新颖的作文构思,与众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等等,2.3认为创新是与基础知识相矛盾的,如果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势必会冲淡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其实不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以知识为载体,在基础知识的教学实践当中,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心理品质,没有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创新能力便是一潭死水,就如同鱼儿脱离了水一样,无法自由呼吸与畅游,反过来,创新能力又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教会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

教学计划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计划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计划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计划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分析教学计划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课程设置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从课程设置上予以重视。

在教学计划中,应该有一定比例的课程能够涵盖创新思维和方法的内容。

比如,在理科类课程中可以增加实验课程和科研训练课程,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科学研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人文社科类课程中,可以引入案例分析和团队合作等形式,让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在教学计划中,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例如,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和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培养创新能力,并且能够相互启发和借鉴。

三、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教学计划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学生对于创新能力的认识和培养。

在教学计划中,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评价,例如通过课堂参与、研究报告、团队项目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过程的评价,关注其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结果的评价。

总结:教学计划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评价体系,我们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教师们应该在教学计划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创新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为其创新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体会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体会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体会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全国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开发其创新潜力,提高其创新能力。

数学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能力的一门学科。

因此,如何改革数学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工作作为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经是从事数学教学者必须钻研的课题。

下面笔者谈一下以九年义务教材为载体,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做法和体会。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一)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反思,就是一件事情做过之后的再思考。

在解题后,若回顾一下解题过程中联系到的基础知识,寻求其他求解途径和方法,从对比中找到最优解答,并获得多方面的启示和收获,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不断进取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数学中的问题,最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产生好奇心理。

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索欲望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教学时,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探索时间,启发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遇到疑难问题,教师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究,独立思考,必要时给予适当指点,让其渡过难关,获取成功。

这样,学生就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创新精神的培养(一)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教育,要介绍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成就和数学在我国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也要介绍中外数学家刻苦钻研为数学发展作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还要使学生明白,创新是知识经济竞争中的制胜法宝,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很难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落后就要挨打,唤起学生的民族危机感,增强他们富民强国的责任感。

(二)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精神探索研究是发现数学规律的重要途径。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摘要:素质教育中,创新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是教师的教学目的,本文笔者阐述了如何从课堂、作业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学生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学生的发现、迁移和创造发明等能力,创新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那么广大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创造性地教和学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而学生只是听众,课堂成了教师演讲的殿堂,学生就象关在笼子里的鸟,养在鱼缸里的鱼,只能按教师设定的轨道活动,只能回答“对不对”、“是不是”一类的问题。

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创造个性完全被扼杀了。

因此,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敢于发展自己独特的观点,教师尊重学生们的各种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做好以下两方面:(一)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改变传统的上课模式,教师应该成为创新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的表性不应该扼杀,而应该报以热情的肯定、鼓励和积极的引导态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因此,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自身具备这种能力和素质,才能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次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不仅决定于教师对教材的挖掘程度,更决定于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教与学形成的和谐“共振”的程度,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应让学生有充分发挥自己见解的机会,给学生创设探索未知的时间与空间。

同时引导学生大胆去猜想,去探索,去操作。

教师要服从于学生,教案要服从于课堂,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课堂上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上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 , 教师要遵循 以老师为主导 , 以学 创新精神为核心 的素质 教育 , 全面提高各级各 是 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应在
生为主体的原则, 重视 教学方法 , 鼓励学生 自主 类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 ” 创新人 才的竞 争 , 理论实践 中不断探索 , 于进取 , 勇 努力使创新教 。 就 学 习, 集体讨论 , 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即 在今 天的学校 、 堂上 , 课 只要我 们在语 文教学 育不断走向深入 , 走向成 功。
三、 研究教学方法 , 激发学 习兴趣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使他们感 习策略 , 我们在课堂上可 以采取 “ 小组合作学
结合教学教材 中的教学内容 ,以及根据小 到有 自豪感 , 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感 , 到增 习”的形式 ,让学生在小组内互 相讨论一 评 起 一 学生好胜的心理特征不失时机地诱发学生的学 强他们学好数学的 自信心 的作用。
的意愿和态度。心理学告诉我们 :创新精神是 情绪 , “ 更好地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 。 建立彼此 质教育。 由认识 、 情感 、 行为意向三种行为构成的。一个 尊重、 信任的相 融气氛 , 营造一个宽松 的心理环 四、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发展创新
能 力
人 的创新能力究竟能被开发 到什么程度 ,能否 境 , 才能使创新 的火花大量进发。 为社会做出创造性贡献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 有没有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精神乃是开发创新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渠道。
二、 教师要 时时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
好奇心是人们对不 了解的事物产生的一种 敏锐性和积极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变性实践 能力 ,
心总是通过新奇 、疑问等心理活动引导人们有 学中要充分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营造生动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利用数学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052-01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创造力。

这不仅是素质教育对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以下是我对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体会。

1 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利用定理证明与发现的联系激发学生思维。

在多种解题思路探求中开发学生智力,激励学生创新思维。

经过中考,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中考成功的保障,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综合、探索联想,创造性地解决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做好创新意识的引路人。

2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近年来,中考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使得中学教师回归课本知识体系,以达到“减负提质”之目的。

历年中考试题并不是课本知识内容的简单再现,而是取材于课本,加以变化提高而得到的。

从新型试题上分析,与以往相比,新试题较侧重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减少了对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的检查。

另外许多测试题的解法空间有所拓宽,目的是要考查学生的思维广度。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象以往那样只教会典型题的解法去套用。

2.1重新认识教材,创设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兴趣,进行创新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结合新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合新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合新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教育应着力培养动手能力强、思维独特、敢于创新的人才。

实施了多年的应试教育体系、教材结构与教育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要,教育教学观念更新势在必行。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的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

在诸多能力中,我们认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核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初中阶段目标中提到:在数学活动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美,培养创新的意识。

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的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人在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就如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结合新教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总结几点方法和感触,表述如下。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的思想,树立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出来的,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教育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

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由于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我们数学教师有责任通过教学造就一代有创新精神的人。

教师需要深刻地理解教材,高效地利用教材,把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事物和新观点引入课堂,并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他们的主动创新能力。

二、努力改变教学方式,创设具有创新理念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以求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互动,参与讨论。

同时我们教师要与学生为伍,与学生平等沟通与交流。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放手,相信学生能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让他们爱学习,主动学习,成为主动的知识探索者,让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营造一个充满创新意味的教学环境。

更新创新理念 提高创新能力

更新创新理念  提高创新能力

更新创新理念提高创新能力新课改下的教学是全面创新的教学,要求面向每个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其中一个及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改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一、教师要必须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为陪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条件教师创新教育理论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我认为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首先要有全面系统的理论素养。

如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基本理论、文章学、阅读学等专业理论,这些不仅可以为我们教学提供肥沃的土壤,而且还可以为我们打开崭新的视野。

其次要有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特别是现代高科技所带来的教育媒体的巨大变化,教育改革引入了新的工具,可以多方面的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如投影教学、广播录音教学、多媒体教学。

最后,还应不断摸索合乎校请情学情教情的理论,这样才能做到因校择教,因材施教,因人用教。

作为教师只有理论素养不行,还要具有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

我们必须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个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创新,使学生“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使其乐学。

二、突出学生主体性,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环境教师在拥有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后,就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使学生自己主观上也想创新,也敢于创新,从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第一,以教材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人格。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注重培养其创新人格,高中学生还未进入直接创造的黄金时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继承前人的创造成果,在继承学习中培养创造力和创新人格,培养学生日后成为创造型人才所必备的博大的人文精神。

第二,转变教育思想,提高创新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常是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

由此往往导致:教师是“眉飞色舞”,学生是“雾里看花”;临考搞题海战术:日光加灯光,时间加汗水,很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强 学 生 的 基 础 性 学 习 , 要 提 高 学 生 的 发 展 性 学 习 和 创 造 性 学 又
的一 个重 要 目标 和一 条基 本 原 则 。课 堂 教学 , 再 是 课 程 的 传 地位 在 课 堂教 学 中将 逐渐 消 失 , 而 代 之 的是 教 师站 在 学生 中 不 取 递 和 接 受 过 程 ; 学 是 师 生 交 往 , 极 互 动 、 同发 展 的 过 程 , 教 积 共 不 间 , 学 生 平 等 对 话 与 交 流 ; 去 由 教 师 控 制 的 那 种 沉 闷 和 严 肃 与 过 再 是 教 师 教 、 生 学 的 过 程 。教 学 的 最 终 目 的 , 促 进 学 生 全 面 的 教 学 活 动 要 被 打 破 , 而 代 之 的 是 师 生 交 往 互 动 、 同 发 展 的 学 是 取 共 发 展 , 而培 养学 生 的创 新 意识 和实 践 能 力 , 学 生 今 后终 身 真诚 和激情 学 生学 习的灵感不 是在 静如止水 的 深思 中产生 , 从 为 而 学习 打下 基础 。 多是在 积极发 言 中, 相互辩 论 中突然 闪现 。学 生的 主体作 用被 压 抑 , 有 的 学 习 灵 感 有 时 就 会 消 逝 。 因 此 , 教 学 中 , 大 胆 放 本 在 我 1 创 造 条 件 . 造 创 新 思 维 能 力 的 氛 围 营 教育 本身 就 是 一 个 创 新 的 过 程 , 师 必 须 具 有 创 新 意 识 , 手 , 学 生 充 足 的 时 间 , 学 生 成 为 学 习 的 主 角 , 为 知 识 的 主 动 教 给 让 成 “ 老 创新 是一 个 民族 的灵 魂 , 一个 国家 兴 旺发 达 的 不竭 动力 。创 探索者 。我经 常告诉学 生 :课堂是 你们 的 , 师和 同学都 是你 们 是 新 意 识是 人 的一 种潜 在 的 、 特 的本 能 。只要 具 备 适 当的 条 件 的助手 , 独 想学到 更深 的知识就要 靠你们 自己。 这样 , 课堂 上 , ” 在 学 和环 境 , 这种 本能 就有 可 能显 现 出来 . 泽 民说过 :创 新 是一 个 生始终 处于 不断发 现问题 、 江 “ 解决 问题 的过程 中 , 节课 下 来学 生 一 民族 进 步的灵 魂 , 国家 兴 旺 发达 的不竭 动 力 。 素质 教 育 体 现 不但 学 到 了 自己感兴 趣 的知 识 , 是 ” 还使 自己 的 自主 性得 到 充分 发 了教 育 的本 质 和 发 展 趋 势 , 核 心 内 容 是 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能 挥 , 而 为 学 生 营 造 一 个 充 满 创 新 意 味 的 教 学 氛 围 。 其 从 德 国 教 育 家 戈 特 福 尔 德 ・海 纳 特 提 出 :教 师 凡 欲 促 进 他 的 “ 力 , 终 目的是造 就创 新 型人 才 。 最 罗杰 斯 提 出 : 有 利 于 创 造 活 动 的 一 般 条 件是 心 理 的 安 全 学 生 的创新 力 , 必 须 在 他 们 班 倡 导 一 种 合 作 、 主 的教 学 氛 “ 就 民 这也 有利 于集 体创新 力 的发 挥 。 因此 , ” 培养 学生 的创 新意 识 和心 理 的 自由” 。首 先 , 使 学 生积 极 主 动 地探 求 知 识 , 挥 创 围 , 要 发 造性 , 须克 服那 些课 堂 上 老 师是 主角 , 数学 生 是 配 角 , 多 与创 新 能力 , 必 少 大 教师 必须 首先 坚持 教学 民主 , 在课 堂 内营 造一 个 民 学生 是 观众 、 听众 的旧教 学 模 式 。 因为 这种 课 堂 教 学往 往 过 多 主 、 平等 、 满信任 的教 学氛 围 , 学 生产 生 自觉参 与 的欲望 , 充 让 毫 地发 挥 教师 的 主导作 用 , 制 了 学生 创 造性 思 维 的 发 展 。教 师 无 顾 忌 地 表 达 自 己 的 想 法 和 创 意 。 限 应 以训 练学 生创 新能 力 为 目的 。保 留学 生 自己 的空 间 , 重 学 尊 小 学 数学 的教 学 内容 很 多 与生 活 实际 有 着 密切 的联 系 , 新 生 的爱 好 、 性和 人 格 , 个 以平 等 、 宽容 、 善 的态 度对 待 学 生 , 友 使 知 识 的引入 , 应该 贴 近学 生 的生 活 实 际 , 揭示 知 识 的 应用 价 值 。 学生 在教 育 教学 过程 中能够 与 教 师一 起 参 与 到教 和 学 中 , 学 例 如 , 教学 “ 数减 法中连 续退 位” , 做 在 整 时 教师 可先创 设 一个 问题 习 的主人 , 成 一种 宽松 和谐 的 教育环 境 。只有 在这 种 氛 围 中 , 情 境 : 有一 个小 朋友 要买 一 支 6分 钱 的 铅 笔 , 形 “ 他身 边 没 有 带零 学生 才 能充 分发 挥 自己 的 聪 明才 智 和创 造 想 象 的能 力 ; 次 , 钱 , 么 办 ? 学 生 说 : 给 一 角 钱 去 找 。 教 师 又 说 : 他 也 没 有 角 其 怎 ” “ ” “ ” “ ” 让 班集 体 能集 思广 益 , 有利 于 学 生之 间的 多 向交 流 , 班 集 体 中 , 票 呢 ? 学 生 说 : 给 一 元 钱 去 找 。 老 师 抓 住 这 个 契 机 , 学 生 讨 在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强化创新的有效途径,养成创新的习惯。

教学效果是由学生的参与程度来决定的,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就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的能力。

要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

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严肃活泼的课堂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关键词】创新能力有效途径学习兴趣在初中数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而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教师应积极努力为学生提供创新环境,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寻求事物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进一步发展。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心理学认为把学习兴趣定义为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索的倾向。

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因此,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1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如,在初一数学第一章节中加入了“丰富的图形世界”,从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物体出发,开辟了初中数学的一片新天地,一改旧教材中抽象的“字母表示数”,避开了教学的难点,使中小学知识的过渡变得自然、平和,消除了学生对中学数学的畏难心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要挖掘绚丽多姿而又深邃含蓄的数学美,给学生以美好的精神享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践行“育人为本”理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践行“育人为本”理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践行“育人为本”理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问题的提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开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开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开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二.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实施“育人为本,教育创新”我觉得学校的每个教师都要有“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最基本要求,不仅要求教师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做人。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其他任何一种方式所不能代替的。

一名优秀的教师,他将影响学生一生的做人、做事和做学问。

教师要爱岗敬业,关心和保护学生,多接触学生,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心理状态,以学生为本,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自身价值和思想感情,假设学生犯了错误不要采取强制的手法,并以耐心说服、示范引导的方式,感化他们的心灵。

要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学会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兴趣对智力起着促进作用,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它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正确状态”,从而促进智力的开展。

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

多媒体信息提供了多种外部刺激,如声音、图片、动画、文字等,他们具有直观形象、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量大的特点。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和学习内容以及教学需要,恰当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走进情境,更好地体验学习。

优美直观的情境,不但能有利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存储和建构,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发现、研究解决问题;既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又感受到学习综合实践的乐趣。

浅谈高校专业课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高校专业课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明确 教 学 目标 。合 理 安 排教 学 内容 。引 导 学 生对 专 业 课 的 学 习 兴 趣 传 统 专 业 课程 大纲 、教 学 目标 过 于 固 化 ,专 业 课 程 内容 较 为 枯 燥 。 这 对于 还 未 跨 入 社会 、还 未 切 身体 会 到 学 习 重 要性 的大 学 生 来 说 ,会 丧 失 对 课 程 学 习 的兴 趣 ;同时 ,这 也 限 制 了任 课 教 师 教 学个性 的发 展 。专 业课 有 很 强的 特色 性 ,与实 际应 用 紧 密相 关 。 专 业 课 的 教学 目标 是让 学 生 掌 握 该 专业 知 识 的 核 心 内 容 ,教 学 大 纲 及 内容 在 符 合 教 学 目标 的前 提 下必 须 考 虑 当 前 国 内外 行 业 的 发 展 状况 ,必 须 不 断 随社 会 的进 步 和发 展 而 时 时 调 整 和更 新 ,适 应 科学 发展 的需求 。但 是 由于受 学 时 等条 件 限制 ,不 可 能 面 面俱 到 , 必须 根 据 内容 的重 要 程 度 和 相关 性 对 教 学 内 容进 行 合 理 划 分并 有 所 侧 重 ,必 须 结 合 专 业 特 点 和 学 生 的 具 体 情 况 和 需 求 有 选 择 讲

历 的事例 。我 在 《 工原 理 》课程 的讲授 中 ,将 各单 元操 作 的理论 化 基础 、 目的及 用途 与学生 生活 环境 中 的事 例 结合 ,有关 计算 也结合 生 活 常识 加 以检验 ,一方 面提 高 了学生 的学 习兴趣 ,另一方 面通 过 对 简 单 事例 的分 析 中让 学 生学 会 提 出问题 、思 考 问题 并 解决 问题 。 科研 工作亦 可看 作案 例 引入课 堂教学 中。科学 研究 恰恰是 对前 沿科 学技 术 的探 索 ,同时也是 对成熟 技术 的 应用 。在具 备 了一 定 的 专 业 知 识 基 础后 ,引导 学 生 结合 科 研 项 目来 深 化 专业 知识 的学 习 不 仅 更 直接 ,而且 可 以使课 堂 教学 更生 动 ,达 到 事半 功倍 的效 果 。 比如在讲 塔 设备 时 ,对 各部 件进 行分 解 ,明确其 作用 ,并举 例实 际 生 产 中出现 的 问题和 存在 的不 足 ,引导同学 们 思考 原 因 ,讨论并 找 出可 行 的解 决 办 法 ,使 同学 们 意识 到 生产 实 际 中 的发 明创 造 和技 术 创 新 并 不一 定 都 需要 高 深 的理论 和 复 杂 的工 艺 ,可 能 只 是螺 丝 位置 的改变 、部 件尺 寸的 改动等 等细小 的 问题 ,从而 激发 同学们 的 创新 意识 。另 外 ,老 师把 科研 工作 中的成 果 与体 会讲 给学生 ,加深 学生 对 专业 知 识 的理 解 ,真 正起 到理 论 与实 践相 结 合 的教 学效果 。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应 用, 思考 方 法 单 一 , 形 成 一 种 定 势, 如 何 解 决这 一 问题 呢 ? 就 教 师 而 言, 在 布 般 条件 是 心理 的安 全 和 心 理 的 自由 ” 置 习题 时. 必 须 经 学 生 适 当的 指 导 . 引 首先 , 要 使 学 生积 极 主 动 地 探 求 知 识 , 发挥创造性 . 必 须 导 学 生 不 就 题 论 题 , 可通 过 一 题 多 解 克服 那 些 课 堂 上 老 师 是 主 角 , 少数 学 生是 配 角 , 大 多 学 生是 观 培 养思维的 广阔性, 从 而对培养 学生 众、 听 众 的教 学模 式 。因 为这 种 课 堂教 学往 往 过 多地 发 挥 教 师 创 新 能力 起 潜 移 默 化 的 作 用 的 主 导作 用 。 限 制 了学 生创 造 性 思 维 的发 展 。 教 师应 以4 ) 1 l 练 学 例如 : 如图, p A 为oo 的切 线 , A 为切 点 , P BC 为 割 线 , 生 创 新 能 力 为 目的 。保 留学 生 自 己的 空 间 , 尊 重 学 生 的 爱好 、 AP C平分线 P F交 AC 于 F, 交 AB于 E。 个性和人格 , 以平 等 、 宽容、 友 善 的 态度 对 待 学生 . 使 学 生 在 教 问题 ( 1 ) 判 断A AE F的 形 状 : 育 教 学过 程 中能 够 与教 师 一起 参 与教 和 学 中 , 做 学 习的 主 人 。 完 成 问题 ( 1 ) 之后 。 教 师 还 可 以 引导 学 生 完 成 以 下 几 个 问 形成 一种 宽松 和 谐 的 教 育 环境 。只 有在 这 种 氛 围 中 , 学生 才 能 题 : 充 分 发挥 自己的 聪 明 才 智 和创 造 想 象的 能 力 问题 ( 2 ) 若割线 P BC过 点 0 , 判 断 △ AE F的形 状 ; 其次. 班集体 能集思广益 , 有 利 于 学 生 之 间 的 多向 交 流 . 问题 ( 3 ) 找 出图 中所 有 相 似 三 角 形 ; 在班集体 中, 取 长补 短 。课 堂教 学 中有 意 识 地 搞 好 合 作 教 学 , 问题 ( 4) 若 AC 为 直 径 , 且 P AB=6 0 o , AF 、 CF为 方 程 ) ( 2 + 使教师、 学 生 的 角 色 处 于 随 时 互换 的动 态 变化 中 , 设 计 集 体 讨 r ex + 8 x /3 = 0的 两根 : 论、 查缺互补、 分 组 操 作 等 内容 , 锻 炼 学 生 的合 作 能 力 。学生 在 ① 求 m 的值 : 轻松 环 境 下 , 畅所 欲 言 . 各抒 己见 , 学 生敢 于发 表 独 立 的见 解 , ②求t a n /F P c 的值 。 或修正他人的想法 . 或 将 几 个 想 法组 合 为 一 个 更佳 的 想 法 . 从 学 生 经 过 这 组 问题 的 解 决 , 再通过教 师的归纳, 点评 , 既 获 而在 学 习过程 中. 培 养 学 生 集体 创 新 能 力 得 此 类 问题 简洁 解 法 又会 对 思 维 的 创 新 有 了很 好 的 体 会 . 创 二、 积 极 营 造 创 新环 境 。 引 导 学 生大 胆 猜 想 质 疑 新 意 识得 到 提 高 。 巴甫洛夫说过 : “ 怀疑 , 是发 现的设 想, 是探 究的动力 . 是 四、 鼓 励 尝试 创 新 的 前提 。” 疑 是 思 维 的 启发 剂 , 有疑 才有 问题 , 才 能 常有 思 教 师 要 为 学 生提 供 尝 试 的 实践 机 会 .让 学 生 经 历 探 索数 考。 常有 创 新 。因此 。 教 师 应 当充 分 地鼓 励 学 生发 现 问题 。 提出 学 知 识 的过 程 , 在 尝 试 中反 思 、 比较 、 发现 、 体验 , 不断纠错扶 问题 , 讨 论 问题 、 解 决 问题 , 通过质疑 、 解疑 。 让 学 生 具 备 创 新 正 , 实现 对 知 识 的再 创 造 , 体 验 到 创 造 性 思 维 的 愉 悦 。例 如 在 思 维、 创 新 个性 、 创 新 能 力 。教 师 运 用 有 深 度 的 语 言 . 创 设 情 圆柱侧 面展 开 图一 解 中 : 境, 激 励 学 生 打 破 自己 的 思 维 定 势 。 从 独 特 的 角 度 提 出疑 问 B 鼓 励 学生 进行 批 判 性 质 疑 。让 学生 敢 于 对教 材 上 的 内容 质 疑 。 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 , 特 别 是 同 学 的观 点 . 由于 商 榷 余 地 较 大, 更要 敢 于 质疑 。能 够 打 破 常规 , 进行 批 判 性 质 疑 , 并且 勇 于 实践 、 验证 , 寻 求解决的途径 , 是 具 有创 新 意 识 的 学 生 必 备 的 素质 。 A A 三、 一 题 多变 多问 。 激 发 创 新 思 维 题 多 变 多 问的 训 练 是 促 进 学生 创 新 思 维 的重 要 途 径 之 要 求 出在 圆 柱侧 面上 点 A 到 点 B的 最 短 距 离时 ,如 果 能

妙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妙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妙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者:汪定稳来源:《语数外学习·下旬》2013年第06期素质教育赋予小学数学教学的使命不单单是让小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指导他们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帮助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能力和生存与发展的能力。

学具操作便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既获得了直接的感性知识,建立了鲜明的表象,通过抽象、概括,获得数学知识,进而发展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

因此,运用学具教学既能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自觉地改革教学方法,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操作、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参与意识、创造精神和合作习惯等。

一、通过学具操作,把握时机,引导学生创新现代数学教学思想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认识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发展过程。

为此学具操作要着眼于引导学生好学,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诱导学习兴趣。

学具操作一般在学习新知识中进行,目的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

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和操作有机结合,使学生离开学具操作后,在头脑中能留下正确完整的表象,达到促进分析综合,帮助抽象概括的目的。

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而且通过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射线与角”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感悟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课前就让学生准备了用不同边长的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在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射线,什么是角以后,教师请学生带着问题玩自己制作的活动角,并提问:1.在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大?2.在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小?学生带着问题边活动边自由讨论。

通过操作讨论,学生发现活动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58-01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也是主要的教学形式,教师利用课堂这个大舞台开展创新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效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积极创设情境,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做铺垫,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思考的余地。

1.积极展开发散思维训练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多注意学生的反应,发挥学生思维中的有效因素,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独特见解,及时给予引导,增添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学时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取点拨式、诱导式等各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

例如,求函数.厂(0):sino-coso一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可根据转化为有理分式函数、三角函数的有界性知识;解析几何中的斜率公式等等不同的知识点来求解.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思考不再单一,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并一题多解.既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鼓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主体意识强调人在主体地位、能力、价值等方面的自觉意识,其内涵注重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作用且集中体现了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特征.而提问题正是学生发挥主体意识、积极思考的开始,这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关键.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倡学生质疑问难,乐于刨根问底,善于各抒己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极为重要,不但帮助学生创造问题意识的情境,还可对质疑问难给予示范.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讲到新的知识点时,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出现不懂的问题时要尽量提问,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思考的能力.在讲解函数关系式这一知识时,我就通过作图的方式在黑板上画出图形,让学生经过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就会得到完整的数学概念,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应用.我认为对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应该学会灵活解答,除了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外,还可以根据小组讨论来共同解答.教师最后对讨论结果进行点评,这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作用的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 谈 一 些 想 法
230 ) 24 0
关 键 词 : 高 中数 学 创 设 情 境 自主 学 习 合 作 探 究
创新能 力
高 中数 学 教 学 大 纲 明 确 指 出 :在 数 学 教 学 中 要 注重 培 养 学 生 数 学 的提 出 问 题 、 析 问题 和 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 展 学 生 分 发 的 创 新 意识 和 应 用 意识 。 观我 国 中学 的 课 堂教 学 现 状 , 都 纵 大 存在教学模式单一 , 学方法过死 , 理论 、 实践 , 结 果 、 教 重 轻 重 轻 过 程 , 死 搬 硬 套 、 创 新 等 状 况 , 不 但 束 缚 了 学 生 的 创 重 少 这 新 意识 和创 新 能 力 , 且 不 利 于人 才 的培 养 。由此 可见 培 养 中 而 学 生 的创 新 意 识 和 创 新 能 力 ,不仅 是 当前 我 国高 中教 学 中 的 突 出缺 陷 , 而且 是 创 新 社 会对 创 造 性 人 才 的 呼唤 与 期 待 。 么 那 作 为课 改 第 一 线 的 教 师 ,我们 该 如 何 利 用 课 堂 这 个 主 阵 地 培 ( ) 思 维 的发 散 点 提 问 。 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能力 , 新 时 3在 是 期 对 人 才 的 要求 。创 新 能 力 的培 养 要 在 求 同 思 维 培 养 的 基 础 上 . 调 并 重 视 求 异 思 维 、 散 思 维 的 训 练 . 学 生 尽 量 提 出 强 发 让 多种 设 想 , 分 假 设 。 不 同 的方 向 自由地 探 索 和 寻 找 解 决 问 充 沿 题 的各 种答 案 。例 如 : 行 一 题 多 解 的 训练 , 富 学 生 的 数 学 进 丰 体验 , 对学 生 的 数 学 建 构 无 疑 是有 着 积 极 意 义 的 。一 题 多 解 , 就 是 “ 异 ” 即 以解 决 问题 为 中心 , 破 原 有 的 知识 圈 和 原有 求 . 突 的解 决 问题 的方 法 。 寻找 更 多 更新 的可 能 的 方 法 。 握 通 过一 把 题 多 解 的讨 论 , 发 学 生 从 多 角 度 多 层 次 去 观 察 思 考 问 题 , 启 多 问 几个 “ 是 怎 么想 的? “ 可 以 怎 样 想 ? 让 多 种 信 息互 相 交 你 ”还 ” 流 , 拓 学 生 的思 路 , 学 生 的 思 维得 到发 散 。让 学 生 展 开 想 开 使 象 的 翅 膀 , 找答 案 。这 样 既 训 练 了学 生 的 发 散 思 维 能 力 , 寻 更 培 养 了学 生 的创 新 意识 。 ( ) 知识 的聚 合 点 提 问 。 4在 聚合 点是 知 识 网 络 上 的交 点 或 纲 。 绕 聚合 点 提 问 , 能 突 出 重点 , 学 生理 清 线 索 , 围 更 使 系统 掌 握 知识 。 例 如 : 解 二 次 函数 时 , 住 聚合 点 提 问 : 元 二 次方 程 、 讲 抓 一 元 二 次 不 等 式 和 二 次 函数 之 间 的联 系 .让 学 生 找 到 三 者 之 间 的异 同点 . 样 很 自然 地 把 学 生 引 入 生 机 盎 然 的学 习 境 界 这 中 , 学生 积 极 的 思 考 、 论 、 使 讨 探究 . 而 沟 通 了拓 展 实践 能 力 呢 ? 创设 情 境 。 发学 生 的 创 新 热情 激 结 合 学 生 的 生 活 经 验 和 已 有 知识 。创 设 富 有 情 趣 和 意 义 的情 境 , 生 的思 维 容 易 被激 活 。设 置到 位 的 的情 境 在学生 的 学 头脑 里 留 下 的不 仅 仅是 表 象 , 且 有思 想 、 感 , 激发 学 生 学 而 情 能 习的 浓 厚兴 趣 , 起 他 们 主动 探 索 、 现新 知 的 欲望 和 热情 。 激 发 1 . 创设 游戏 情 境 . 学 生感 受 创 新 。 让 在 “ 数 函 数 的 图像 及 其 性 质 ” 课 堂 教 学 中 , 师可 以 指 的 教 设 置 这 样 的情 境 。 师 : 同 学们 拿 一 张 纸 来 对 折 。 察 一 下 折 一 次 为几 层 ? 请 观 折 两 次 呢 ?三 次 呢 ?2 0 年 5 8 , 国 登 山 队成 功 地 把圣 火 08 月 日 中 传 递 到 了珠 穆 朗玛 峰 峰顶 , 造 了 人类 奥 运 历 史 上 的奇 迹 。 创 如 果 一 张 纸 的 厚 度 是 01 米 , 叠 5 次 . 的 厚 度 能 否 超 过 珠 .毫 折 0 它 穆 朗 玛 峰 ?f 穆 朗 玛 峰 的 高度 为8 4 .3 ) 能 发 现折 纸 的 珠 844 米 你 次 数 与 纸叠 的层 数 之 间有 什 么 关 系 吗 ? 用 一个 看 似 简 单 的 折 纸 游 戏 , 学 生 动 手 操 着 、 究 , 让 探 得 出 认 为不 可 能 的 结 论 , 发 学 生 学 习 的兴 趣 。 引 出指 数 函数 激 为 的 概念 做 准 备 。
以 课 堂 教 学 为 载 体 , 养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培
尹 耀 祥
( 安市清河中学 , 苏 淮安 淮 江
摘 要 : 观 我 国 中 学 的课 堂 教 学现 状 . 都 存 在 着 教 纵 大 学模 式 单一 , 学 方 法 过 死 , 理 论 、 实 践 , 结 果 、 教 重 轻 重 轻过 程 , 重 死搬 硬 套 、 少创 新 等状 况 。 不但 严 重 束 缚 了学 生 的创 新 意 这 识 和创 新 能 力 . 且 不利 于人 才的 培 养 。 文 主要 就 如 何 利 用 而 本 课 堂教 学这 个 平 台 。 发 学 生 的 创 新 热 情 , 养 学 生的 创 新 能 激 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