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仪器标准精选(最新)

合集下载

光学仪器质量管理规范

光学仪器质量管理规范

光学仪器质量管理规范导语:光学仪器作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成果的准确性和生产效益的提升。

为确保光学仪器的质量稳定和性能可靠,制定和执行科学的质量管理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光学仪器质量管理规范为主题,探讨其在不同环节的要求和实施方法。

第一章:质量管理体系在光学仪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仪器质量的根本保证。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质量目标和政策:明确光学仪器质量管理的总体目标和方针,将质量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2. 组织架构:建立符合企业规模和特点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3. 质量手册:编制质量手册,详细记录质量管理体系的各项要求和相应的操作指南。

4. 流程管理:制定并改进光学仪器的生产和使用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质量控制点。

5. 内审和评审: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和评审,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6. 持续改进:设立质量改进项目和目标,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估等手段,不断优化和提升质量管理效果。

第二章:原材料和部件的选择与控制在光学仪器的生产过程中,正确选择和控制原材料和部件的质量是保证整个仪器质量的关键。

以下为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1. 供应商管理:建立供应商评价制度,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并与其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和质量要求。

2. 原材料检测:建立原材料的检测标准和方法,对进货的原材料进行全面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3. 部件质量控制:对光学仪器的关键部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检测、标定、标识等,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性能指标。

4. 不良品控制:建立不良品处理和控制制度,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和部件进行分类处置,并采取措施防止不良品进入生产环节。

第三章:生产和装配的质量控制光学仪器的生产和装配环节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要求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操作规范。

1. 工艺流程控制:确定生产和装配的工艺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规定每个环节的工序要求和质量验收标准。

光学偏光镜检验标准

光学偏光镜检验标准

光学偏光镜检验标准1. 引言光学偏光镜是一种常用的光学仪器,用于观察和分析材料的偏光特性。

为了确保光学偏光镜的质量和性能能够满足需求,制定和遵守适当的检验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光学偏光镜检验的标准和步骤,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

2. 功能要求光学偏光镜的功能要求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光学性能:光学偏光镜应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和偏振性能,能够过滤掉非偏振或没有意义的光线。

- 视野和放大倍数:光学偏光镜的视野应足够宽广,并具备合适的放大倍数,以便观察和分析样品的细节。

- 调焦和聚光能力:光学偏光镜应具备较为灵敏的调焦和聚光功能,以便准确观察不同深度或形态的样品。

3. 外观检查在进行光学偏光镜的外观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镜片:检查镜头是否清晰、均匀,无明显划痕或瑕疵。

- 外壳:检查外壳是否完整、无损伤,并确保各个连接点的紧固度。

- 调焦轮和聚光轮:检查调焦轮和聚光轮的灵敏度和平稳性,确保能够正常工作。

4. 光学性能检验光学性能是光学偏光镜检验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以下是对光学性能的要求和检验方法:- 透光性:使用标准透光度计或比色计,对光学偏光镜的透光性进行测量。

透光度值应在规定范围内。

- 偏振性能:使用线偏光器产生偏振光,并通过光学偏光镜观察偏振光的效果。

偏振光的通透性和过滤效果应符合要求。

5. 视野和放大倍数检验视野和放大倍数是评价光学偏光镜观察效果的重要指标。

以下是对视野和放大倍数的检验要求:- 视野:使用标准目标物进行观察,测量出视野的直径。

视野直径应满足标准要求。

- 放大倍数:使用标准放大倍数标样,通过测量样品物体和镜筒的比例关系,计算出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应符合标准要求。

6. 调焦和聚光能力检验调焦和聚光能力是光学偏光镜在不同观察条件下的重要性能之一。

以下是对调焦和聚光能力的检验方法:- 调焦能力:使用标准样品,在不同焦距下进行观察,记录调焦轮的操作灵敏度和观察效果。

- 聚光能力:使用标准聚光目标物,调整聚光轮进行观察,记录聚光的灵敏度和聚焦效果。

光学仪器的视场角检测标准

光学仪器的视场角检测标准

光学仪器的视场角检测标准一、视场角定义视场角是指光学仪器在一定距离下所能观察到的视野范围。

它是由仪器镜头的光学特性和仪器本身的设计参数所决定的。

视场角通常用角度来表示,它反映了光学仪器在水平方向上能够观察到的范围大小。

二、视场角检测标准对于光学仪器的视场角检测,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 仪器精度视场角的检测精度对于光学仪器的性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而言,检测精度应优于±0.1度,以保证仪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检测过程中,应采用高精度的激光干涉仪或光学测量系统进行测量,以获得准确的数据。

2. 测试环境视场角的测试环境应满足一定的条件,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测试环境应包括:安静、无尘、温度稳定、湿度适中等因素。

同时,测试场地应具备足够的空间和光照条件,以保证光学仪器的正常运作。

3. 测试方法视场角的测试方法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将光学仪器放置在测试台上,调整仪器位置使其镜头对准测试台上的标定板;(2)通过控制台操作,使标定板上的激光束依次经过仪器镜头的各个角度,并记录下激光束在镜头不同角度的位置;(3)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出仪器的视场角大小;(4)将测试结果与参考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仪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 参考标准在进行视场角检测时,需要参考一定的标准。

通常情况下,参考标准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这些标准规定了光学仪器视场角测试的环境条件、测试方法、数据处理等方面内容。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仪器类型和设计要求选择相应的参考标准。

三、结论光学仪器的视场角检测是评估其性能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视场角的准确测量和比较,可以判断出光学仪器的设计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

因此,建立完善的检测标准和采用合适的测试方法对于保证光学仪器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视场角检测技术也将不断改进和完善,为光学仪器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更为准确和可靠的依据。

光学仪器质量标准

光学仪器质量标准

光学仪器质量标准引言光学仪器作为现代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和产品质量。

为了保证光学仪器的质量和可靠性,制定一套完善的质量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光学仪器的设计、制造、检测和使用等方面展开论述,为光学仪器的质量标准提供一些建议。

一、光学仪器设计规范1. 光学系统设计要求光学系统的设计应该根据具体应用需求确定,包括要测量的物理量、精度要求、工作环境等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系统的光学路径、光学元件的参数、光路长度等因素,以保证光学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2. 光学元件选用规范选用光学元件应根据光学系统的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材料、尺寸和表面质量。

在选用光学元件时,应考虑到光的吸收、散射、透过率等因素,以保证光学系统的传输效率和精度。

二、光学仪器制造规程1. 制造工艺流程光学仪器的制造应按照严格的工艺流程进行,包括材料准备、元件加工、组装调试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应有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制造过程的精度和准确性。

2. 元件加工要求制造光学元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加工,包括光学元件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等参数。

加工过程中应采用合适的工艺设备和工艺方法,保证元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三、光学仪器检测标准1. 光学性能测试方法光学仪器的性能测试应该采用严格的测试方法和设备,包括光学系统的分辨率、焦距、像差等参数的测量。

测试过程中应注意测试环境的稳定和准确性,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2. 光学元件表面检测光学元件表面的检测是判断元件质量的重要指标。

应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如干涉仪、激光检测仪等,对元件的表面粗糙度、平整度、平行度等参数进行检测。

四、光学仪器使用规范1. 光学仪器的环境要求在使用光学仪器时,应保证其工作环境符合要求。

包括温度、湿度、光线等因素的控制,以避免环境对仪器性能产生影响。

2. 光学仪器的维护保养光学仪器的维护保养是保证其性能和寿命的关键。

应严格按照说明书和维护手册进行仪器的日常保养、清洁和校准,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医用光学和仪器标准清单

医用光学和仪器标准清单
2008-10-17
2010-06-01
SAC/TC103/SC 1
1441
YY/T0068.3-
二十五、医用光学和仪器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替代关系
(已发布尚未实施的标准适用)
归口单位
(一)光辐射安全
1375
GB 9706.20-
2000
医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诊断 和治疗激光设备 安全专用要求
2000-12-13
2001-05-01
SAC/TC103/SC 1
1376
YY9706.257-
2008-10-17
2010-06-01
SAC/TC103/SC 1
1407
YY0674-2008
眼科仪器验光头
2008-10-17
2010-06-01
SAC/TC103/SC 1
1408
YY0675-2008
眼科仪器同视机
2008-10-17
2010-06-01
SAC/TC103/SC 1
1409
2021-09-06
2022-09-01
YY/T0290.6-2009
SAC/TC103/SC 1
1400
YY0290.8-
2008
眼科光学人工
晶状体第8部 分:基本要求
2008-10-17
2010-06-01
SAC/TC103/SC 1
1401
YY0290.9-
2010
眼科光学人工晶
状体 第9部分: 多焦人工晶状体
SAC/TC103/SC 1
1412
YY0788-2010

光学测量标准规范最新版

光学测量标准规范最新版

光学测量标准规范最新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光学测量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一套科学、统一的光学测量标准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最新版的光学测量标准规范的主要内容: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利用光学原理进行的测量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距离、角度、形状、尺寸等的测量。

2.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光学测量中常见的专业术语和定义,如“波长”、“分辨率”、“精度”等,确保行业内术语的统一性。

3. 测量原理:详细描述了光学测量的基本原理,包括反射、折射、衍射等光学现象在测量中的应用。

4. 测量设备:规定了光学测量设备的基本要求,包括设备的精度、稳定性、操作性等,并提供了设备校准和维护的指导。

5. 测量方法:介绍了各种光学测量方法,如干涉测量、激光扫描测量、光学成像测量等,并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6. 数据记录和处理:规定了测量数据的记录格式、数据处理方法以及数据的存储和传输要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7. 环境条件:明确了进行光学测量时所需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并给出了环境条件对测量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及相应的调整方法。

8. 安全要求:强调了在进行光学测量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包括对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对设备的保护措施。

9. 质量控制:提出了光学测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再现性等质量指标。

10. 附录:提供了一些实用的附录信息,如光学测量设备的操作手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11. 修订记录:记录了本规范的修订历史,包括每次修订的日期、修订的内容和修订的原因。

本规范旨在为光学测量提供一个统一的参考标准,以提高测量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希望所有从事光学测量的专业人士能够遵循本规范,不断提高测量技术的水平。

光学仪器标准

光学仪器标准

光学仪器标准引言:光学仪器是一种用来检测、测量和分析光学信号的设备。

在各行业中,光学仪器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为了确保光学仪器的质量和性能达到标准,制定了一系列的光学仪器标准。

本文将从光学仪器标定、测试方法、安全规范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光学仪器标定标准光学仪器的标定是确保其准确度和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在标定光学仪器时,需要参照一系列的标准进行。

首先是光强度的标准。

光强度的标定需要使用一个稳定的、已知光强度的光源,进行标定光强度的测量装置。

其次是波长的标定。

波长的标定一般需要使用一个准确的波长标准装置,比如干涉仪或光栅光谱仪等。

最后是时间的标定。

时间标定通常使用高精度的时钟或者计时装置来测量光学仪器的响应时间。

二、光学仪器测试方法光学仪器的测试方法对于确保它们的性能和质量非常重要。

在进行测试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第一种是光学分辨率测试方法。

光学分辨率表示仪器可以分辨的最小角度或最小距离。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衍射法、干涉法和点扩散函数法等。

第二种是光学透射率测试方法。

透射率表示光信号通过光学系统的比例。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透射光谱法、反射光谱法和光电二极管法等。

第三种是光学相位差测试方法。

相位差表示不同波长的光通过物质后引起的光程差。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斯托克斯法和Zernike法等。

三、光学仪器安全规范光学仪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守一系列的安全规范,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首先是光学辐射安全规范。

对于涉及激光的光学仪器,需要遵守激光辐射的安全标准,如激光安全分类标准和辐射功率限制等。

其次是电气安全规范。

电气安全规范指导使用光学仪器时电气部分的安装和维护。

最后是化学品安全规范。

在一些实验室环境中,光学仪器需要与化学试剂一起使用,需要遵守化学品的安全操作规范,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四、光学仪器质量管理体系为了确保光学仪器的质量稳定和可靠,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对目视光学仪器的要求

对目视光学仪器的要求

对目视光学仪器的要求
视放大率应大于1;通过仪器后出射光束应为平行光束,即成像在无限远,使人眼相当观察无限远物体,处于自然放松无调节状态。

目视光学仪器是一类用于人眼直接观察的设备,例如望远镜、显微镜、瞄准镜等。

它们的设计和制造需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通光量大:确保足够的光线能够通过光学系统到达人眼,使得在
低光照条件下仍能获得清晰明亮的图像。

2.变形小:成像畸变越小越好,即仪器产生的几何失真要尽可能地
被校正,以提供真实的视觉效果。

3.视角放大作用:根据应用需求,具备一定的视角放大功能,使人
眼能看到原本无法看到或看不清楚的细节。

4.成像于无穷远:理想的目视光学仪器应将物像形成在无限远处,
这样当观察者眼睛聚焦到无穷远时,可以自然观看,减轻长时间使用下的眼睛疲劳。

5.像质优良:必须消除或者减小单色像差(如球差、彗差、像散、场
曲等)和色差(不同波长光线的焦距差异),确保成像清晰且色彩还原准确。

6.一致性与稳定性:所有像点的垂轴放大率应当是常数,意味着无
论物体位于视场的哪个位置,其放大倍率都保持一致,并且光学性能稳定可靠。

7.结构设计合理:考虑操作简便性、耐用性和环境适应性,比如防
尘防水、抗震抗冲击能力等。

8.视野范围:视场大小需符合实际用途,如天文观测、生物研究、
战术瞄准等领域各有不同的视场需求。

9.分辨率高:能够在单位面积内分辨出更多细节,决定着仪器能否
观察到更精细的结构。

以上几点构成了对目视光学仪器的基本和共同要求。

光学仪器制造行业标准

光学仪器制造行业标准

光学仪器制造行业标准光学仪器制造行业是现代科技进步的重要领域之一,其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还是医学,光学仪器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然而,要保证光学仪器的质量和性能稳定,制定适用的行业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在光学仪器制造行业中,标准起到了指导和规范作用。

它们确保了制造商按照统一的规则和要求进行生产,从而保证了光学仪器的性能和质量。

光学仪器制造行业标准涵盖了诸多方面,包括仪器的尺寸、光学性能、使用寿命和环境适应能力等等。

首先,标准对于光学仪器的尺寸要求十分严格。

尺寸是光学仪器设计和制造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仪器的使用效果。

例如,在镜头制造方面,标准规定了光学镜头的直径、厚度、曲率等基本参数。

这些参数的准确度和一致性对于镜头的成像效果至关重要,也是衡量镜头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其次,光学仪器的光学性能是制定标准时要重点关注的因素。

光学性能包括光学分辨率、折射率、透过率等指标。

这些指标直接影响到光学仪器的成像效果和采集数据的准确性。

标准规定了光学性能的测试方法和要求,以确保不同厂家制造的光学仪器在性能上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光学仪器的使用寿命是用户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标准在制定过程中考虑了光学仪器的使用环境、材料选用和工艺要求等因素,以确保仪器能够在预定的使用寿命内正常工作。

标准也规定了一些可靠性测试和耐久性测试的方法,用于验证仪器在不同环境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此外,光学仪器制造行业标准还关注了光学仪器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光学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温度、湿度、震动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可能会对仪器的性能和准确性产生不良影响。

标准规定了光学仪器各项性能在不同环境下的测试要求,以确保仪器在各种条件下都能够正常工作。

光学仪器制造行业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它需要专家、工程师和相关行业从业者共同参与,通过实验研究和实际应用经验积累,形成适用的标准。

标准的制定不仅需要考虑技术可行性,还需要考虑制造成本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因素。

光学仪器标准精选(最新)

光学仪器标准精选(最新)

光学仪器标准精选(最新)G1146《GB/T1146-2009水准泡》G1185《GB/T1185-2006光学零件表面疵病》G1224《GB/T1224-1999几何光学术语符号》G2609《GB/T2609-2006显微镜物镜》G2831《GB/T2831-2009光学零件的面形偏差》G2985《GB/T2985-2008生物显微镜》G3161《GB/T3161-2003光学经纬仪》G4315.1《GB/T4315.1-2009光学传递函数第1部分:术语、符号》G4315.2《GB/T4315.2-2009光学传递函数第2部分:测量导则》G5702《GB/T5702-2003光源显色性评价方法》G7242《GB/T7242-2010透镜中心偏差》G7661《GB/T7661-2009光学零件气泡度》G7895《GB/T7895-2008人造光学石英晶体》G7896《GB/T7896-2008人造光学石英晶体试验方法》G9246《GB/T9246-2008显微镜目镜》G9247《GB/T9247-2008显微镜聚光镜》G9917.1《GB/T9917.1-2002照相镜头第1部分:变焦距镜头》G10050《GB/T10050-2009光学和光学仪器参考波长》G10156《GB/T10156-2009水准仪》G10810.1《GB10810.1-2005眼镜片第一部分:单光和多焦点镜片》G10810.2《GB10810.2-2006眼镜镜片第2部分:渐变焦镜片》G10810.3《GB10810.3-2006眼镜镜片及相关眼镜产品透射比规范及测量方法》G10987《GB/T10987-2009光学系统参数的测定》G10988《GB/T10988-2009光学系统杂(散)光测量方法》G11162《GB/T11162-2009光学分划零件通用技术条件》G11168《GB/T11168-2009光学系统像质测试方法》G11239.1《GB l1239.1-2005手术显微镜第1部分:要求和试验方法》G12085.1《GB/T12085.1-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1部分:术语、试验范围》G12085.2《GB/T12085.2-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2部分:低温、高温、湿热》G12085.3《GB/T12085.3-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3部分:机械作用力》G12085.4《GB/T12085.4-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4部分:盐雾》G12085.5《GB/T12085.5-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5部分:低温、低气压综合试验》G12085.6《GB/T12085.6-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6部分:砂尘》G12085.7《GB/T12085.7-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7部分:滴水、淋雨》G12085.8《GB/T12085.8-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8部分:高压、低压、浸没》G12085.9《GB/T12085.9-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9部分:太阳辐射》G12085.10《GB/T12085.10-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10部分:振动(正弦)与高温、低温综合试验》G12085.11《GB/T12085.11-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11部分:长霉》G12085.12《GB/T12085.12-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12部分:污染》G12085.13《GB/T12085.13-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13部分:冲击、碰撞或自由跌落与高温、低温综合试验》G12085.14《GB/T12085.14-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14部分:露、霜、冰》G12085.15《GB/T12085.15-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15部分:宽带随机振动(数字控制)与高温、低温综合试验》G12085.16《GB/T12085.16-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16部分:弹跳或恒加速度与高温、低温综合试验》G13323《GB/T13323-2009光学制图》G13742《GB/T13742-2009光学传递函数测量准确度》G13962《GB/T13962-2009光学仪器术语》G15488《GB/T15488-2010滤光玻璃》G15489.6《GB/T15489.6-2010滤光玻璃测试方法第6部分:荧光特性》G16492《GB/T16492-1996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要求》G16863《GB/T16863-1997晶体折射率的试验方法》G16864《GB/T16864-1997低温下晶体透射率的试验方法》G17117《GB/T17117-1997棱镜式双目望远镜》G17118《GB/T17118-1997伽利略式双目望远镜》G17341《GB17341-1998光学和光学仪器:焦度计》G18312《G18312-2001双目望远镜检验规则》G19863《GB/T19863-2005体视显微镜试验方法》G19864.1《GB/T19864.1-2005体视显微镜第1部分普及型体视显微镜》G19864.2《GB/T19864.2-2005体视显微镜第2部分高性能体视显微镜》G20732《GB/T20732-2006纤维直径光学分析仪》G22055.1《GB/T22055.1-2008显微镜物镜螺纹:RMS型物镜螺纹(4/5in×1/36in)》G22055.2《GB/T22055.2-2008显微镜物镜螺纹:M25×0.75mm型物镜螺纹》G22056《GB/T22056-2008显微镜物镜和目镜的标志》G22057.1《GB/T22057.1-2008显微镜相对机械参考平面的成像距离:筒长160mm》G22057.2《GB/T22057.2-2008显微镜相对机械参考平面的成像距离:无限远校正光学系统》G22058《GB/T22058-2008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的标志》G22059《GB/T22059-2008显微镜放大率》G22060《GB/T22060-2008显微镜镜筒滑块和镜筒槽的连接尺寸》G22061《GB/T22061-2008显微镜偏光显微术的参考系统》G22062《GB/T22062-2008显微镜目镜分划板》G22063《GB/T22063-2008显微镜C型接口》G22064《GB/T22064-2008显微镜35mm单反照相机镜头的接口》G22132《GB/T22132-2008显微镜可换目镜的直径》G24665《GB/T24665-2009偏光显微镜》G26331《GB/T26331-2010光学薄膜元件环境适应性试验方法》G26332.1《GB/T26332.1-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光学薄膜第1部分:定义》G26596《GB/T26596-2011光学和光学仪器大地测量仪器术语》G26598《GB/T26598-2011光学仪器用透明导电薄膜规范》G26600《GB/T26600-2011显微镜光学显微术用浸液》G26601《GB/T26601-2011显微镜光谱滤光片》G27581《GB/T27581-2011电磁屏蔽膜化学镀铜溶液镍离子和铜离子含量测定方法》G27582《GB/T27582-2011光学功能薄膜等离子电视用电磁波屏蔽膜屏蔽效能测定方法》G27583《GB/T27583-2011光学功能薄膜反射眩光性能测试方法》G27584《GB/T27584-2011光学功能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受热后尺寸变化测定方法》G27663《GB/T27663-2011全站仪》GJ369A《GJB369A-1998军用光学仪器通用规范》GJ587A《GJB587A-2005光学仪器用非硫化硅橡胶密封腻子规范》GJ3288《GJB3288-1998军用光学仪器试验方法》GJ5250《GJB5250-2004动态目标光学特性测量通用要求》GJ5251《GJB5251-2004静态目标光学特性测量通用要求》GJ5463《GJB/J5463-2005K光学薄膜折射率和厚度测试仪检定规程》GJ5477《GJB5477-2005K微光夜视眼镜通用规范》GJ5490《GJB5490-2005K军用光纤瞄准镜通用规范》GJ5695《GJB5695-2006Z微光夜视观察镜通用规范》GJ5892K《GJB5892-2006K红外辐射率测量方法》WJ648《WJ648-1995光学仪器用有色合金压铸件规范》WJ649《WJ649-1995光学仪器用熔摩铸件规范》WJ650《WJ650-1995光学仪器用有色合金砂型铸件规范》WJ651《WJ651-1995光学仪器用有色合金金属型铸件规范》WJ741(合)《WJ741~751-1994光学仪器用胶试验方法》WJ741-1994光学仪器用胶清洁度试验方法WJ742-1994光学仪器用胶透过率试验方法WJ743-1994光学仪器用胶应力试验方法WJ744-1994光学仪器用胶拉伸强度试验方法WJ745-1994光学仪器用胶压缩剪切强度试验方法WJ746-1994光学仪器用胶冲击试验方法WJ747-1994光学仪器用胶高温试验方法WJ748-1994光学仪器用胶低温试验方法WJ749-1994光学仪器用胶浸水、低温、高温高湿试验方法WJ750-1994光学仪器用胶收缩率试验方法WJ751-1994光学仪器用胶耐溶剂试验方法WJ1065《WJ1065-2007光学测试仪器物镜系列》WJ1066《WJ1066-2007光学测试仪器目镜系列》WJ1068《WJ1068-2004平行光管系列》WJ1069《WJ1069-2004前置镜系列》WJ2694《WJ2694-2008光学仪器浸透处理铸件规范》J5450《JB/T5450-2007光学仪器用短牙螺纹》J5479《JB/T5479-1999荧光生物显微镜》J6178《JB/T6178-1992焦距仪》J6179《JB/T6179-1992光学零件镀膜分类符号及标注》J8226《JB/T8226.1~8-1999光学零件镀膜》J8231《JB/T8231-1999平面光栅摄谱仪基本参数系列》J8238《JB/T8238-1999光学仪器用齿纹》J8240《JB/T8240-1999光学仪器用目镜螺纹》J9311《JB/T9311-1999光学仪器产品型号命名方法》J9312《JB/T9312-1999光学零件包装》J9314《JB/T9314-1999大地测量仪器的包装》J9315《JB/T9315-1999大地测量仪器水准标尺》J9316《JB/T9316-1999大地测量仪器强制中心机构配合尺寸》J9318《JB/T9318-1999大地测量仪器目视读数的度盘分划》J9325《JB/T9325-1999分光光度计系列及其基本参数》J9333《JB/T9333-1999显微镜光学显微术通用浸油》J9334《JB/T9334-1999显微镜光谱滤光片基本规格》J9336《JB/T9336-1999大地测量仪器分划板》J9339《JB/T9339-1999测量显微镜》J9343《JB/T9346-1999测角仪(分光计)基本参数》》J9348.1《JB/T9348.1-1999光学仪器防霉、防雾、防锈试验方法》J9348.2《JB/T9348.2-1999光学仪器防霉、防雾、防锈技术要求》J9485《JB/T9485-2010光学加工机床型号编制方法》J9495.1《JB/T9495.1-1999光学晶体》J9495.4《JB/T9495.4-1999光学晶体应力双折射测量方法》J9495.6《JB/T9495.6-1999光学晶体光吸收系数测量方法》J9495.7《JB/T9495.7-1999光学晶体光学均匀性测量方法》J10077《JB/T10077-1999金相显微镜》J10556《JB/T10556-2006纤维直径光学分析仪》J10677《JB/T10677-2006投影机光源》SJ20830《SJ20830-2002铂硅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杜瓦组件通用规范》SJ20831《SJ20831-20024N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杜瓦组件参数测试方法》SJ20873《SJ20873-2003倾斜仪、水平仪通用规范》SJ20873/1《SJ20873/1-2003CW-14型高精度水平仪详细规范》Q2506《QB/T2506-2001光学树脂眼镜片》Y0065《YY0065-2007眼科仪器裂隙灯显微镜》Y0067《YY0067-2007微循环显微镜》JJG56《JJG56-2000工具显微镜》JJG77《JJG77-2006干涉显微镜》JJG191《JJG191-2002水平仪检定器》JJG211《JJG211-2005亮度计》JJG212《JJG212-2003色温表》JJG213《JJG213-2003分布(颜色)温度标准灯》JJG245《JJG245-2005光照度计》JJG246《JJG246-2005发光强度标准灯》JJG383《JJG383-2002光谱辐射亮度标准灯》JJG384《JJG384-2002光谱辐射照度标准灯》JJG414《JJG414-2003光学经纬仪》JJG425《JJG425-2003水准仪》JJG452《JJG452-2006黑白密度片》JJG453《JJG453-2002标准色板》JJG512《JJG512-2002白度计》JJG536《JJG536-1998旋光仪及旋光糖量计》JJG571《JJG571-2004读数、测量显微镜》JJG580《JJG580-2005焦度计》JJG595《JJG595-2002测色色差计》JJG625《JJG625-2001阿贝折射仪》JJG696《JJG696-2002镜向光泽度计和光择度板》JJG703《JJG703-2003光电测距仪》JJG754《JJG754-2005光学传递函数测量装置》JJG827《JJG827-1993分辨力板》JJG863《JJG863-2005V棱镜折射仪》JJG864《JJG864-1994旋光标准石英管》JJG866《JJG866-1994顶焦度标准镜片》JJG867《JJG867-1994光谱测色仪》JJG879《JJG879-2002紫外辐射照度计》JJG892《JJG892-2005验光机》JJG904《JJG904-1996读数显微镜》JJG920《JJG920-1996漫透射视觉密度计》JJG949《JJG949-2011经纬仪检定装置》JJG955《JJG955-2000光谱分析用测微密度计》JJG960《JJG960-2001水准仪检定装置》JJG976《JJG976-2010透射式烟度计检定规程》JJG981《JJG981-2003阿贝折射仪标准块》JJG1034《JJG1034-2008光谱光度计标准滤光器》JJG1064《JJG1064-2000坐标测量机校准规范》JJG2029《JJG2029-2006色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JJG2090《JJG2090-1994顶焦度计量器具》JJF1032《JJF1032-2005光学辐射计量名词及其定义》JJF1077《JJF1077-2002测微准直望远镜校准规范》JJF1078《JJF1078-2002光学测角比较仪》JJF1081《JJF1081-2002垂准仪校准规范》JJF1082《JJF1082-2002平板仪校准规范》JJF1092《JJF1092-2002光切显微镜校准规范》JJF1093《JJF1093-2002投影仪校准规范》JJF1150《JJF1150-2006光电探测器相对光谱响应度校准规范》JJF1302《JJF1302-2011光学经纬仪型式评价大纲》JJF1313《JJF1313-2011手持式测距仪型式评价大纲》JJF1322《JJF1322-2011水准仪型式评价大纲》JJF1323《JJF1323-2011电子经纬仪型式评价大纲》JJF1324《JJF1324-2011脉冲激光测距仪校准规范》JJF1402《JJF1402-2013生物显微镜校准规范》JJF2032《JJF2032-2005光照度计量器具》JJF2034《JJF2034-2005发光强度计量器具》JJF2069《JJF2069-2005镜向光泽度计量器具》JJF2083《JJF2083-2005光谱辐射亮度、光谱辐射照度计量器具》。

光学加工执行标准

光学加工执行标准

光学加工执行标准《光学加工执行标准:点亮清晰世界的魔法指南》嘿,你知道吗?在光学的奇妙世界里,就如同超级英雄要有自己的超能力准则一样,光学加工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执行标准”,要是不遵循,那制造出来的光学产品可能就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还达不到效果哦!一、“精度至上:不能有丝毫偏差”在精度的领域里,可不能有一丁点儿的马虎呀!就像神枪手瞄准时不能有丝毫抖动一样,“精度至上:不能有丝毫偏差”!光学加工的精度,那可是决定了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呀!这就好比是在走钢丝,必须要稳稳当当,不能有一丝晃动。

每一个零部件的加工,都要精确到微米级别,不然出来的光学仪器看东西就像得了近视眼一样模糊。

比如说透镜的打磨,要是精度不够,那光线通过时就不能完美聚焦,就像你想看清楚远方的美景,却总是有层雾气挡在眼前,那多让人抓狂啊!二、“表面光洁:如同镜面般闪耀”哇哦,表面光洁这可太重要啦!“表面光洁:如同镜面般闪耀”!这就好像是光学产品的颜值担当呀,一个光滑如镜的表面,才能让光线愉快地在上面跳舞呢!想象一下,如果表面坑坑洼洼的,那光线照上去不就像在布满石头的路上跑步一样,跌跌撞撞的。

就拿反射镜来说吧,要是表面不够光洁,那反射出来的图像就会模糊不清,就像你在照哈哈镜一样,变形得厉害。

所以呀,为了让光学产品拥有绝佳的性能,一定要把表面打磨得如同镜面般闪耀才行!三、“材料精选:好材料成就好品质”嘿呀,材料的选择可不能马虎呀!“材料精选:好材料成就好品质”!这就好比盖房子,你得用坚固的砖头和优质的木材才能造出坚固的房子呀。

在光学加工中,材料就是一切的基础。

只有选用了高质量的光学材料,才能制造出性能卓越的光学产品。

比如说制造望远镜的镜片,要是材料不好,不仅看不清楚,还可能容易损坏。

这就像你穿着一双劣质的鞋子去爬山,没走几步就坏了,多扫兴啊!所以呀,一定要精选好材料,让光学产品拥有“金刚不坏之身”!四、“工艺精湛:每一步都是艺术”哇塞,工艺精湛这简直就是光学加工的灵魂呀!“工艺精湛:每一步都是艺术”!这就像一位大师在创作一幅绝世画作一样,每一笔都饱含着心血和智慧。

光学仪器质量管理规范

光学仪器质量管理规范

光学仪器质量管理规范光学仪器在各行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科学研究、医疗诊断,还是工业制造,光学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都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保证光学仪器的质量,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一套完善的光学仪器质量管理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一、仪器选择与采购在光学仪器的选择与采购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实际需要以及使用环境的因素,选择适合的仪器型号和规格。

同时,应该优先选择合法合规的厂家和供应商,确保光学仪器的质量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二、仪器运输与接收在光学仪器运输与接收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避免碰撞、震动等可能会影响仪器性能的因素。

在接收仪器时,要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仪器的完整性和功能正常。

三、仪器安装与调试在进行光学仪器的安装和调试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标准。

特别是对于大型光学仪器,应该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安装和调试,并确保仪器的位置、稳定性和工作环境符合要求。

四、仪器维护与保养光学仪器的维护与保养对于保证其长期稳定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应该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并定期进行仪器的清洁、校准和检测。

对于维护保养工作不熟悉的人员,应进行专业培训,并授权其进行相应的操作。

五、仪器使用与操作在使用光学仪器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使用规程和操作指南。

操作人员应熟悉仪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

对于禁止的操作或使用范围,要有明确的提示和警示,以防止误操作导致仪器损坏或人身伤害。

六、数据记录与分析在光学仪器的使用过程中,要正确记录和保存测量数据,并按照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估。

对于异常数据和结果,应及时进行验证和排除,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问题处理与质量反馈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仪器故障、测量不准确等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并进行相关记录。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质量反馈机制,向制造商或供应商提供及时、准确的问题反馈,以便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

八、仪器报废与淘汰在光学仪器使用寿命结束或性能无法满足要求时,应制定相应的报废和淘汰标准,确保废弃仪器的安全处理和环保要求。

光学仪器质量标准

光学仪器质量标准

光学仪器质量标准导言光学仪器作为现代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重要的工具,对其质量标准的要求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光学仪器的基本特性、材料选择、制造工艺、性能指标等多个方面,探讨光学仪器的质量标准,旨在为光学仪器的制造、使用和检测提供参考。

光学仪器的基本特性光学仪器作为用光学原理进行测量分析和观察的工具,其基本特性包括精度、分辨率、稳定性等。

其中,精度是评价光学仪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指示了仪器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

分辨率则是指光学仪器能够分辨出的最小物理量,通常与仪器的光学放大倍数和传感器分辨率有关。

稳定性则是指仪器的测量结果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要求仪器的零点漂移小、温度漂移小等。

光学仪器的材料选择光学仪器的材料选择直接影响到其质量和性能。

一般来说,光学仪器需要具备良好的光学性能、机械强度和耐腐蚀性。

常用的光学材料包括玻璃、晶体和塑料,根据使用环境和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例如,在高温环境下需要选择具有较高热稳定性的晶体材料,而在光学透明度要求较高的场合,可以选择具有低散射和高透光率的玻璃材料。

光学仪器的制造工艺光学仪器的制造工艺对其质量和性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常用的制造工艺包括磨削、抛光、涂膜等。

在磨削和抛光工艺中,需要控制好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避免出现加工痕迹、气泡等影响光学性能的缺陷。

涂膜工艺则是为了提高光学仪器的透光率和反射率,减少光学系统中的漫反射和多次反射。

光学仪器的性能指标光学仪器的性能指标是评价其质量优劣的重要准则。

其中,光学仪器的分辨率是指其能够分辨出的最小物理细节,通常与仪器的光学放大倍数和传感器分辨率有关。

光学仪器的灵敏度是指其能够感应到的最小变化量,常用于评估仪器的测量能力。

除此之外,光学仪器的信噪比、线性度、稳定性等性能指标也需要进行有效的衡量和测试。

光学仪器的标准化光学仪器的标准化是保证其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手段。

在制造环节,光学仪器需要符合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以保证其质量和性能达到规定的要求。

光学仪器质量管理规定

光学仪器质量管理规定

光学仪器质量管理规定概述:光学仪器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业制造、医疗卫生等诸多领域。

为了确保光学仪器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保障用户利益和人身安全,制定一系列的质量管理规范和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就光学仪器的质量管理进行一系列论述,包括设计与研发、生产与制造、测试与检验、售后服务等多个方面。

一、设计与研发设计与研发是光学仪器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仪器的使用环境、性能指标、工艺流程等因素,并根据需求制定相应的设计规范。

研发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实验验证和性能测试,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 材料选择与管控光学仪器中所使用的材料对仪器的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在材料选择上,应遵循科学、合理、经济的原则,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的材料,并建立健全的供应商管理体系,确保所采购的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2. 产品设计与改进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应关注用户的需求和体验,同时也要考虑到生产工艺的可行性。

设计团队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能力,对光学仪器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有深刻的了解。

此外,还需要与用户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不断改进产品的设计和性能。

二、生产与制造生产与制造是保证光学仪器质量稳定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严谨的生产工艺和先进的设备,以及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并具备稳定的性能。

1. 制造工艺管理制造工艺是光学仪器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环节。

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明确各个操作步骤和要求,并对每个操作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此外,还应对关键工艺点进行控制和监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稳定。

2. 质量控制措施质量控制是光学仪器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生产,对关键环节和关键工艺节点进行监控和控制。

同时,还应进行全面的检验和检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三、测试与检验测试与检验是光学仪器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用于验证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仪器仪表行业新发布的国际标准(ISO部分)

仪器仪表行业新发布的国际标准(ISO部分)
:
199 7
眼 科 光 学 一 连接 镜 一 搁置寿 命 的确 定 光 学 和 光 学 仪器 一 大 地 测 量仪 器 一 确度 精度 的场 地 程 序
15 0 1 2 8 5 7 一 1 : 1 9 9 7
17
15 0 1 2 8 5 7 一 2
:
19 97
第 一部 分 : 水 准 仪 一 光学 和 光学仪 器 大 地 测 量仪 器 一 确 度 精度 的场地 程 序
19 97 19 9 7
1 一般 要求 光 学 和 光 学 仪器 一 医用 内窥镜 和 某 些 附 件 一 : 求
15 0 8 6 0 0 一 3
:
光学 和光 学仪器

3 医 用 内窥 镜 和 某 些附 件 一 :
光 学 内窥 入

9
15 0 8 6 0 0 一 4
:
199 7
镜 的可视 直径 径 4 光 学 和 光 学 仪 器 一 医 用 内窥 镜 和 某 些 附件 一 : 大 直径 径
第 二 部分 : 经 纬 仪
18
15 0 1 2 8 5 7 一 3
:
19 97
光 学 和 光 学 仪 器 一 大 地 测量仪 器 一 确度 精 度 的场地 程 序
19
15 0 / T R 1 2 7 6 4
:
199 7
第 三部 分 : 光 电距 离表 ( E D M 仪表 ) 封 闭管 道 中流体 流 量的 测量 一 采 用 渡越 时 间 法超 声 流量 量 计 的方法 法 校准和 使用 流量计 不 确定度 的评 价 确 定度关 系 第一 部分 : 线性 不
匀 一
光学 和光 学仪 器
, ,

显 微镜 一 载 玻 片

光学仪器标准

光学仪器标准

光学仪器标准光学仪器是现代科学、工程和医疗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为了确保光学仪器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各行业在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都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规程和标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别探讨光学仪器的设计标准、生产标准以及使用标准。

一、光学仪器的设计标准光学仪器的设计标准涉及到光学元件的选用、结构设计、信噪比控制等方面。

首先,在选用光学元件时应遵循对光学性能和材料物理特性的要求,如折射率、透射率、散射率等指标。

其次,结构设计应符合仪器的使用环境和功能要求,保证仪器的结构稳定性和耐用性。

此外,光学仪器的信噪比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设计中需要合理选择传感器、检测器等元件,以实现噪声的最小化。

二、光学仪器的生产标准光学仪器的生产标准包括工艺控制、质量控制和产品测试等方面。

在工艺控制方面,生产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确保光学元件的制造精度和稳定性。

在质量控制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和品管,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此外,还需要对光学仪器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如波长范围、分辨率、放大倍率等性能指标的测试。

三、光学仪器的使用标准光学仪器的使用标准主要涉及操作规程、安全措施和维护保养等方面。

在操作规程方面,需要明确仪器的使用方法、使用条件以及使用限制,避免使用者因误操作而引起意外或仪器损坏。

在安全措施方面,需要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具,以确保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仪器的维护保养,例如清洁光学镜片、调整光路等,以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

四、光学仪器标准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光学仪器标准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未来的光学仪器标准将更加注重高精度、高分辨率和高性能,以满足各个行业对光学仪器的需求。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光学仪器标准也将与之相结合,为光学仪器的设计、生产和使用提供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的解决方案。

光学显微镜国标

光学显微镜国标

光学显微镜国标
摘要:
1.光学显微镜的概述
2.国标的意义和作用
3.光学显微镜国标的内容
4.光学显微镜国标的实施和影响
正文:
【光学显微镜的概述】
光学显微镜是一种使用光学原理,通过反射和折射来观察微小物体的仪器。

它是生物学、医学、化学、物理学等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科学家们观察到人眼无法直接看到的微观世界。

【国标的意义和作用】
在我国,国家标准(简称“国标”)是一种强制性的技术规范,用于规范和指导产品的生产、检验和使用。

对于光学显微镜来说,国标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光学显微镜国标的内容】
光学显微镜国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产品的分类和命名:国标对光学显微镜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包括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等,并规定了各类显微镜的命名规则。

2.技术要求:国标对光学显微镜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规定,包括分辨率、放大倍数、视场等。

3.检验方法:国标规定了光学显微镜的检验方法,包括光学性能检验、机械性能检验等。

4.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国标对光学显微镜的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光学显微镜国标的实施和影响】
光学显微镜国标的实施,对我国的光学显微镜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国标的实施规范了显微镜的生产和检验,提高了显微镜的质量。

另一方面,国标也为显微镜的使用者提供了选择和购买显微镜的依据,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光学仪器老化测试标准

光学仪器老化测试标准

光学仪器老化测试标准
光学仪器老化测试标准是指对光学仪器进行老化性能测试所需要遵守的规范和要求。

老化测试标准的制定旨在验证光学仪器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性能表现。

一般而言,光学仪器老化测试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测试目的和范围:明确测试的目的、测试的对象及测试的范围。

2.测试条件:规定测试时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3.测试方法:详细描述测试所需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包括
测试仪器、测试样品的准备和设置等。

4.测试参数和指标:指定进行测试时需要关注和记录的参数和
指标,如光学性能、机械性能、电气性能等。

5.测试周期和持续时间:规定进行测试的周期和持续时间,一
般包括长期老化测试和加速老化测试。

6.老化性能评估方法:制定判定老化性能是否合格的评估方法
和标准,如进行光学性能评估、故障率分析等。

7.测试结果与分析:将测试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确定光学仪
器的老化性能表现,并对测试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和解释。

不同类型的光学仪器可能有不同的老化测试标准,例如光学显微镜、激光器、光纤通信设备等,其老化测试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老化测试之前,需要根据具体的光学仪器类型选择相应的标准进行测试。

光学检测标准

光学检测标准

光学检测标准
光学检测是一种通过光学仪器对物体进行检测、测量和分析的方法。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光学检测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无损伤等优点,被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光学检测标准:
1. GB/T 24186-2009 光学平面度测量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光学平面度的定义、测量方法、仪器和测量不确定度等内容。

2. GB/T 17336-1998 光学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光学表面粗糙度的定义、测量方法、仪器和测量不确定度等内容。

3. GB/T 17337-1998 光学表面形状和位置误差测量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光学表面形状和位置误差的定义、测量方法、仪器和测量不确定度等内容。

4. ISO 8501-1:2015 光学表面形貌测量--偏振光干涉法
该标准规定了偏振光干涉法的测量方法、仪器和测量不确定度等内容。

5. ISO 11146-1:2005 光学表面形貌测量--表面轮廓仪法
该标准规定了表面轮廓仪法的测量方法、仪器和测量不确定度等内容。

这些标准是光学检测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于保证光
学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仪器标准精选(最新)G1146《GB/T1146-2009水准泡》G1185《GB/T1185-2006光学零件表面疵病》G1224《GB/T1224-1999几何光学术语符号》G2609《GB/T2609-2006显微镜物镜》G2831《GB/T2831-2009光学零件的面形偏差》G2985《GB/T2985-2008生物显微镜》G3161《GB/T3161-2003光学经纬仪》G4315.1《GB/T4315.1-2009光学传递函数第1部分:术语、符号》G4315.2《GB/T4315.2-2009光学传递函数第2部分:测量导则》G5702《GB/T5702-2003光源显色性评价方法》G7242《GB/T7242-2010透镜中心偏差》G7661《GB/T7661-2009光学零件气泡度》G7895《GB/T7895-2008人造光学石英晶体》G7896《GB/T7896-2008人造光学石英晶体试验方法》G9246《GB/T9246-2008显微镜目镜》G9247《GB/T9247-2008显微镜聚光镜》G9917.1《GB/T9917.1-2002照相镜头第1部分:变焦距镜头》G10050《GB/T10050-2009光学和光学仪器参考波长》G10156《GB/T10156-2009水准仪》G10810.1《GB10810.1-2005眼镜片第一部分:单光和多焦点镜片》G10810.2《GB10810.2-2006眼镜镜片第2部分:渐变焦镜片》G10810.3《GB10810.3-2006眼镜镜片及相关眼镜产品透射比规范及测量方法》G10987《GB/T10987-2009光学系统参数的测定》G10988《GB/T10988-2009光学系统杂(散)光测量方法》G11162《GB/T11162-2009光学分划零件通用技术条件》G11168《GB/T11168-2009光学系统像质测试方法》G11239.1《GB l1239.1-2005手术显微镜第1部分:要求和试验方法》G12085.1《GB/T12085.1-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1部分:术语、试验范围》G12085.2《GB/T12085.2-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2部分:低温、高温、湿热》G12085.3《GB/T12085.3-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3部分:机械作用力》G12085.4《GB/T12085.4-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4部分:盐雾》G12085.5《GB/T12085.5-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5部分:低温、低气压综合试验》G12085.6《GB/T12085.6-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6部分:砂尘》G12085.7《GB/T12085.7-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7部分:滴水、淋雨》G12085.8《GB/T12085.8-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8部分:高压、低压、浸没》G12085.9《GB/T12085.9-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9部分:太阳辐射》G12085.10《GB/T12085.10-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10部分:振动(正弦)与高温、低温综合试验》G12085.11《GB/T12085.11-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11部分:长霉》G12085.12《GB/T12085.12-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12部分:污染》G12085.13《GB/T12085.13-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13部分:冲击、碰撞或自由跌落与高温、低温综合试验》G12085.14《GB/T12085.14-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14部分:露、霜、冰》G12085.15《GB/T12085.15-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15部分:宽带随机振动(数字控制)与高温、低温综合试验》G12085.16《GB/T12085.16-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16部分:弹跳或恒加速度与高温、低温综合试验》G13323《GB/T13323-2009光学制图》G13742《GB/T13742-2009光学传递函数测量准确度》G13962《GB/T13962-2009光学仪器术语》G15488《GB/T15488-2010滤光玻璃》G15489.6《GB/T15489.6-2010滤光玻璃测试方法第6部分:荧光特性》G16492《GB/T16492-1996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要求》G16863《GB/T16863-1997晶体折射率的试验方法》G16864《GB/T16864-1997低温下晶体透射率的试验方法》G17117《GB/T17117-1997棱镜式双目望远镜》G17118《GB/T17118-1997伽利略式双目望远镜》G17341《GB17341-1998光学和光学仪器:焦度计》G18312《G18312-2001双目望远镜检验规则》G19863《GB/T19863-2005体视显微镜试验方法》G19864.1《GB/T19864.1-2005体视显微镜第1部分普及型体视显微镜》G19864.2《GB/T19864.2-2005体视显微镜第2部分高性能体视显微镜》G20732《GB/T20732-2006纤维直径光学分析仪》G22055.1《GB/T22055.1-2008显微镜物镜螺纹:RMS型物镜螺纹(4/5in×1/36in)》G22055.2《GB/T22055.2-2008显微镜物镜螺纹:M25×0.75mm型物镜螺纹》G22056《GB/T22056-2008显微镜物镜和目镜的标志》G22057.1《GB/T22057.1-2008显微镜相对机械参考平面的成像距离:筒长160mm》G22057.2《GB/T22057.2-2008显微镜相对机械参考平面的成像距离:无限远校正光学系统》G22058《GB/T22058-2008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的标志》G22059《GB/T22059-2008显微镜放大率》G22060《GB/T22060-2008显微镜镜筒滑块和镜筒槽的连接尺寸》G22061《GB/T22061-2008显微镜偏光显微术的参考系统》G22062《GB/T22062-2008显微镜目镜分划板》G22063《GB/T22063-2008显微镜C型接口》G22064《GB/T22064-2008显微镜35mm单反照相机镜头的接口》G22132《GB/T22132-2008显微镜可换目镜的直径》G24665《GB/T24665-2009偏光显微镜》G26331《GB/T26331-2010光学薄膜元件环境适应性试验方法》G26332.1《GB/T26332.1-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光学薄膜第1部分:定义》G26596《GB/T26596-2011光学和光学仪器大地测量仪器术语》G26598《GB/T26598-2011光学仪器用透明导电薄膜规范》G26600《GB/T26600-2011显微镜光学显微术用浸液》G26601《GB/T26601-2011显微镜光谱滤光片》G27581《GB/T27581-2011电磁屏蔽膜化学镀铜溶液镍离子和铜离子含量测定方法》G27582《GB/T27582-2011光学功能薄膜等离子电视用电磁波屏蔽膜屏蔽效能测定方法》G27583《GB/T27583-2011光学功能薄膜反射眩光性能测试方法》G27584《GB/T27584-2011光学功能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受热后尺寸变化测定方法》G27663《GB/T27663-2011全站仪》GJ369A《GJB369A-1998军用光学仪器通用规范》GJ587A《GJB587A-2005光学仪器用非硫化硅橡胶密封腻子规范》GJ3288《GJB3288-1998军用光学仪器试验方法》GJ5250《GJB5250-2004动态目标光学特性测量通用要求》GJ5251《GJB5251-2004静态目标光学特性测量通用要求》GJ5463《GJB/J5463-2005K光学薄膜折射率和厚度测试仪检定规程》GJ5477《GJB5477-2005K微光夜视眼镜通用规范》GJ5490《GJB5490-2005K军用光纤瞄准镜通用规范》GJ5695《GJB5695-2006Z微光夜视观察镜通用规范》GJ5892K《GJB5892-2006K红外辐射率测量方法》WJ648《WJ648-1995光学仪器用有色合金压铸件规范》WJ649《WJ649-1995光学仪器用熔摩铸件规范》WJ650《WJ650-1995光学仪器用有色合金砂型铸件规范》WJ651《WJ651-1995光学仪器用有色合金金属型铸件规范》WJ741(合)《WJ741~751-1994光学仪器用胶试验方法》WJ741-1994光学仪器用胶清洁度试验方法WJ742-1994光学仪器用胶透过率试验方法WJ743-1994光学仪器用胶应力试验方法WJ744-1994光学仪器用胶拉伸强度试验方法WJ745-1994光学仪器用胶压缩剪切强度试验方法WJ746-1994光学仪器用胶冲击试验方法WJ747-1994光学仪器用胶高温试验方法WJ748-1994光学仪器用胶低温试验方法WJ749-1994光学仪器用胶浸水、低温、高温高湿试验方法WJ750-1994光学仪器用胶收缩率试验方法WJ751-1994光学仪器用胶耐溶剂试验方法WJ1065《WJ1065-2007光学测试仪器物镜系列》WJ1066《WJ1066-2007光学测试仪器目镜系列》WJ1068《WJ1068-2004平行光管系列》WJ1069《WJ1069-2004前置镜系列》WJ2694《WJ2694-2008光学仪器浸透处理铸件规范》J5450《JB/T5450-2007光学仪器用短牙螺纹》J5479《JB/T5479-1999荧光生物显微镜》J6178《JB/T6178-1992焦距仪》J6179《JB/T6179-1992光学零件镀膜分类符号及标注》J8226《JB/T8226.1~8-1999光学零件镀膜》J8231《JB/T8231-1999平面光栅摄谱仪基本参数系列》J8238《JB/T8238-1999光学仪器用齿纹》J8240《JB/T8240-1999光学仪器用目镜螺纹》J9311《JB/T9311-1999光学仪器产品型号命名方法》J9312《JB/T9312-1999光学零件包装》J9314《JB/T9314-1999大地测量仪器的包装》J9315《JB/T9315-1999大地测量仪器水准标尺》J9316《JB/T9316-1999大地测量仪器强制中心机构配合尺寸》J9318《JB/T9318-1999大地测量仪器目视读数的度盘分划》J9325《JB/T9325-1999分光光度计系列及其基本参数》J9333《JB/T9333-1999显微镜光学显微术通用浸油》J9334《JB/T9334-1999显微镜光谱滤光片基本规格》J9336《JB/T9336-1999大地测量仪器分划板》J9339《JB/T9339-1999测量显微镜》J9343《JB/T9346-1999测角仪(分光计)基本参数》》J9348.1《JB/T9348.1-1999光学仪器防霉、防雾、防锈试验方法》J9348.2《JB/T9348.2-1999光学仪器防霉、防雾、防锈技术要求》J9485《JB/T9485-2010光学加工机床型号编制方法》J9495.1《JB/T9495.1-1999光学晶体》J9495.4《JB/T9495.4-1999光学晶体应力双折射测量方法》J9495.6《JB/T9495.6-1999光学晶体光吸收系数测量方法》J9495.7《JB/T9495.7-1999光学晶体光学均匀性测量方法》J10077《JB/T10077-1999金相显微镜》J10556《JB/T10556-2006纤维直径光学分析仪》J10677《JB/T10677-2006投影机光源》SJ20830《SJ20830-2002铂硅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杜瓦组件通用规范》SJ20831《SJ20831-20024N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杜瓦组件参数测试方法》SJ20873《SJ20873-2003倾斜仪、水平仪通用规范》SJ20873/1《SJ20873/1-2003CW-14型高精度水平仪详细规范》Q2506《QB/T2506-2001光学树脂眼镜片》Y0065《YY0065-2007眼科仪器裂隙灯显微镜》Y0067《YY0067-2007微循环显微镜》JJG56《JJG56-2000工具显微镜》JJG77《JJG77-2006干涉显微镜》JJG191《JJG191-2002水平仪检定器》JJG211《JJG211-2005亮度计》JJG212《JJG212-2003色温表》JJG213《JJG213-2003分布(颜色)温度标准灯》JJG245《JJG245-2005光照度计》JJG246《JJG246-2005发光强度标准灯》JJG383《JJG383-2002光谱辐射亮度标准灯》JJG384《JJG384-2002光谱辐射照度标准灯》JJG414《JJG414-2003光学经纬仪》JJG425《JJG425-2003水准仪》JJG452《JJG452-2006黑白密度片》JJG453《JJG453-2002标准色板》JJG512《JJG512-2002白度计》JJG536《JJG536-1998旋光仪及旋光糖量计》JJG571《JJG571-2004读数、测量显微镜》JJG580《JJG580-2005焦度计》JJG595《JJG595-2002测色色差计》JJG625《JJG625-2001阿贝折射仪》JJG696《JJG696-2002镜向光泽度计和光择度板》JJG703《JJG703-2003光电测距仪》JJG754《JJG754-2005光学传递函数测量装置》JJG827《JJG827-1993分辨力板》JJG863《JJG863-2005V棱镜折射仪》JJG864《JJG864-1994旋光标准石英管》JJG866《JJG866-1994顶焦度标准镜片》JJG867《JJG867-1994光谱测色仪》JJG879《JJG879-2002紫外辐射照度计》JJG892《JJG892-2005验光机》JJG904《JJG904-1996读数显微镜》JJG920《JJG920-1996漫透射视觉密度计》JJG949《JJG949-2011经纬仪检定装置》JJG955《JJG955-2000光谱分析用测微密度计》JJG960《JJG960-2001水准仪检定装置》JJG976《JJG976-2010透射式烟度计检定规程》JJG981《JJG981-2003阿贝折射仪标准块》JJG1034《JJG1034-2008光谱光度计标准滤光器》JJG1064《JJG1064-2000坐标测量机校准规范》JJG2029《JJG2029-2006色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JJG2090《JJG2090-1994顶焦度计量器具》JJF1032《JJF1032-2005光学辐射计量名词及其定义》JJF1077《JJF1077-2002测微准直望远镜校准规范》JJF1078《JJF1078-2002光学测角比较仪》JJF1081《JJF1081-2002垂准仪校准规范》JJF1082《JJF1082-2002平板仪校准规范》JJF1092《JJF1092-2002光切显微镜校准规范》JJF1093《JJF1093-2002投影仪校准规范》JJF1150《JJF1150-2006光电探测器相对光谱响应度校准规范》JJF1302《JJF1302-2011光学经纬仪型式评价大纲》JJF1313《JJF1313-2011手持式测距仪型式评价大纲》JJF1322《JJF1322-2011水准仪型式评价大纲》JJF1323《JJF1323-2011电子经纬仪型式评价大纲》JJF1324《JJF1324-2011脉冲激光测距仪校准规范》JJF1402《JJF1402-2013生物显微镜校准规范》JJF2032《JJF2032-2005光照度计量器具》JJF2034《JJF2034-2005发光强度计量器具》JJF2069《JJF2069-2005镜向光泽度计量器具》JJF2083《JJF2083-2005光谱辐射亮度、光谱辐射照度计量器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