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体格检查ppt课件
诊断学体格检查PPT课件
诊断学体格检查PPT课件•绪论•一般检查•头部检查•颈部检查•胸部检查•腹部检查•四肢及脊柱检查01绪论诊断学概述诊断学的定义研究如何识别疾病的学科,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
诊断学的发展从经验医学到实验医学,再到现代医学的发展历程。
诊断学在医学中的地位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03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体格检查可以为实验室检查提供方向和依据,而实验室检查可以验证和补充体格检查的结果。
01体格检查的定义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方法,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身体检查。
02体格检查的意义可以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发现疾病的线索,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体格检查的重要性包括诊断学概述、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常见症状的体格检查、各个系统的体格检查等内容。
课件内容课件结构课件特点按照从总论到各论,从基本方法到具体应用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
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实用性强。
030201课件内容与结构02一般检查生命征观察测量身体温度,评估是否存在发热或低体温情况。
检查脉搏速率、节律和强度,反映心脏功能。
观察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评估呼吸系统状况。
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了解循环系统功能。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BMI 指数,评估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
身高与体重观察皮肤色泽、弹性和毛发状况,反映营养和健康状况。
皮肤与毛发检查骨骼发育、肌肉力量和肌张力,评估运动系统状况。
骨骼与肌肉发育与营养评估评估患者是否清醒、嗜睡、昏睡或昏迷。
意识清晰度检查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等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观察患者情感反应、行为举止和言语表达,评估精神状况。
情感与行为意识状态与精神状况检查表情变化分析患者面部表情的喜怒哀乐等变化,反映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
面容特征观察面部轮廓、肤色和五官特征,了解患者基本面容。
眼神交流观察眼神交流是否自然、自信或躲闪不定,评估患者的社交能力和信任感。
(精品) 诊断学查体 PPT课件
基本检查方法
视诊(inspection) 触诊(palpation) 叩诊(percussion) 听诊(auscultation) 嗅诊(olfactory examination)
5
触诊
浅部触诊法(light palpation):1-2cm 深部触诊法(deep palpation) :4-5cm
26
强迫体位 -2
(5)强迫蹲位:患者在活动过程中,因呼吸困难和心悸而停 止活动并采用蹲踞位或膝胸位以缓解症状。见于先天性发 绀型心脏病。 (6)强迫停立位:在步行时心前区疼痛突然发作,患者常被 迫立刻站住,并以右手按抚心前部位,待症状稍缓解后, 才继续行走。见于心绞痛。 (7)辗转体位:患者辗转反侧,坐卧不安。见于胆石症、胆 道蛔虫症、肾绞痛等。 (8)角弓反张位:患者颈及脊背肌肉强直,出现头向后仰, 胸腹前凸,背过伸,躯干呈弓形。见于破伤风及小儿脑膜 炎。
24
体位 (position)
患者身体所处的状态。 1.自主体位(active position)身体活动自如,不受
限制。见于正常人、轻症和疾病早期患者。 2.被动体位(passive position)患者不能自己调整或
变换身体的位置。见于轻度衰竭或意识丧失者。 3.强迫体位(compulsive position)患者为减轻痛
30
颜色(skin color) (掌握)
皮肤的颜色与毛细血管的分布、血液的充盈度、色素量的多少、 皮下脂肪的厚薄有关。
1、苍白(pallor) 2、发红 (redness) 3、发绀 (cyanosis) 4、黄染 (stained yellow) (1)黄疽 (2)胡萝卜素增高 (3)长期服用含有黄色素的药物 5、色素沉着 (pigmentation) 6、色素脱失 (1)白癜 (vitiligo) (2)白斑 (leukoplakia) (3)白化症(albinismus)
《全身体格检查》PPT课件
肺的听诊
按锁骨中线上、中、下部,腋前线及腋中 线的上、下部,左右两侧,共14个部位 听诊
自上而下、由外向内、两侧对比 每点至少听1-2个呼吸周期
20
心脏的检查
两步法。用示指及中指并拢,指腹确定心尖博动 的位置,用手掌的尺侧缘感觉震颤及心包摩擦感
心脏的叩诊从心尖博动外2-3厘米(左第五肋间) 开始,沿肋间由外向内,自下而上,叩出心脏的 相对浊音界并标记。叩右界,先从锁骨中线自上 而下,叩出肝上界,再上移一肋间(4肋间), 由外向内、由下至上叩出右心界,标记并记录。 总共7个点
临床诊断的基础 临床医生及医学生必备的基本功 评价和考核基本临床技能的重要组成
部分
3
规范体格检查的必要性
保证体检质量,不漏项目,结果准确 最大限度保证体检效率和速度 方便检查者操作 减少患者的不适和不必要的体位变动 有利于临床技能的培养、考核与交流
4
规范化体检的要求
7
体检的器械准备
必要的 体温表 血压计 听诊器 压舌板 电筒 叩诊锤 软尺、直尺 棉签 标记笔
选择性的 近视力表 检眼镜、检鼻镜 检耳镜 手套、胶布 滑润油 纱布垫 腹带 音叉 鹅颈灯
8Leabharlann 体检开始 检查者检查前洗手 病人多取卧位 检查者站在被检者的右侧 检查前检查者的自我介绍 检查前的简单交流,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卧位: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 头颈部 前、 侧胸壁(心肺) 患者取坐位 后背部(包括 肺、脊柱、肾区、骶部)卧位 腹部 四肢 肛门直肠 外生殖器 神经系统(最后站 立位)
坐位: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 上肢 头颈 部 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患 者取卧位 前、侧胸部(心肺) 腹部 下 肢 肛门直肠 外生殖器 神经系统 (最后站立位)
体格检查基本方法
思考题
6、从患者呼出的气味进行判 断,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多项选择) A.氨味见于尿毒症 B.刺激性大蒜味见于有机磷中毒 C.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腥臭味见于细菌性痢疾 E.肝臭味见于肝性脑病
再见!
(二)叩诊音 (percussion sound)
实音(flatness)——在叩击实质脏器时的音响。
如:心、肝、脾等。 病理情况:如大量胸腔积液、肺实变等。 浊音(dullness)——在叩击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 的实质脏器时出现。 正常见于:心、肝被肺边缘所覆盖的部分。 病理情况:如肺炎等。
----以嗅觉来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 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方法。
第五节 嗅 诊
一些特征性的气味及其临床意义:
酸性汗味:见于风湿热、或长期服用水 扬酸、阿斯匹林等解热镇痛药物的患者。 恶臭脓痰:见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 尿有浓氨味:见于膀胱炎。
第五节 嗅 诊
呼吸带有
1、刺激性蒜味:见于有机磷中毒。 2、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3、氨味:见于尿毒症。 4、肝腥味:见于肝性脑病。
(二)叩诊音 (percussion sound)
包括:清音 鼓音 浊音 实音 过清音
(二)叩诊音 (percussion sound)
清音(resonnace)——正常肺部叩诊音。
提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 鼓音(tympany)——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 空腔器官时出现。 正常见于:胃泡区、腹部等。 病理情况:如肺内空洞、气胸、气腹等。
小结
体格检查基本方法 —视、触、叩、听、嗅
1.掌握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诊断学-体格检查
观察四肢关节有无红肿、畸形、 压痛及活动受限等情况,以判断 是否存在关节炎、关节脱位或骨
折等疾病。
检查四肢关节活动时,应注意观 察有无异常活动及疼痛,以判断 是否存在关节韧带损伤、关节内
游离体等情况。
特殊检查如浮髌试验、抽屉试验 等,有助于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
半月板损伤等疾病。
下肢水肿与静脉曲张检查
触诊
心尖搏动及心前区异常搏动、震颤和心包摩擦感 等。
3
叩诊
心脏相对浊音界叩诊,可判断心脏大小及形状。 叩诊时需注意叩诊力度要适当,避免过重或过轻 影响结果准确性。
06
腹部检查
腹部外形与分区
腹部外形
观察腹部是否平坦、膨隆或凹陷,有无腹壁静脉曲张、胃肠 蠕动波等异常表现。
腹部分区
根据九分法或四分法,将腹部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便进行 详细的检查和描述。
诊断学的发展历史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 诊断学经历了从经验医学 到实证医学的发展历程。
体格检查的目的和意义
体格检查的定义
体格检查是医生通过视诊、触诊、 叩诊、听诊等手段,对患者身体 各部位进行检查,以了解患者身 体状况的过程。
体格检查的目的
发现患者存在的疾病或异常情况, 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观察下肢有无水肿,注意水肿的部位、 范围及程度,以判断是否存在心源性、 肝源性、肾源性或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疾
病。
检查下肢静脉曲张时,应注意观察下肢 静脉的充盈情况,有无迂曲、扩张及色 素沉着等表现,以判断是否存在下肢静
脉曲张。
特殊检查如Perthes试验、 Trendelenburg试验等,有助于诊断下 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动脉供血不足
08
脊柱与四肢检查
诊断学---体格检查基本方法[1]
(deep palpation)
深部滑行触诊法 双手触诊法 深压触诊法 冲击触诊法
浅部触诊法(light palpation)
适用于:体表浅在部位的病变。 如:检查浅表淋巴结、软组织、关节、
血管、腹部有无压痛、抵抗感某些肿 块等。
特点:不产生紧张或痛苦;可触及深度为1cm。
图示
如:阑尾压痛点 (McBurney 点 ) 、 胆囊压痛点 (Murphy征)。
冲击触诊法(浮沉触诊法) (bollottement)
适用于:大量腹水 时肝、脾难以触及 者。
避免用力过猛。
(二)触诊注意事项
医生动作要轻柔、手要温暖。 尽量让病人放松,不增加病人的痛苦。 医生、病人的位置要适宜。 动手、动眼、动脑。
观察和全面的体检后,根据结果提出对 健康或疾病的临床判断。
图示
❖ 丰富的医学知识 ❖ 反复的临床实践经验 ❖ 鉴别、综合、分析
熟练运用 结果可靠
(一)体格检查常用器具
(二)注意事项
1、态度端正、仪表端庄。要具有高度 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医德修养。
2、和蔼、耐心、关心、体贴病人,以 求信赖。
3、注意医疗保护制度。 4、检查时医生应站在病人右侧,面向
过清音(hyperresonance):
临床上见于:肺组织含气量增多、 弹性减弱时。
如肺气肿
第四节 听 诊(auscultation)
----用听觉听取身体各部发出的声音而判 断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方法。
第四节 听 诊(auscultation)
(一)听诊方法
直接听诊法(direct auscultation) 间接听诊法(indirect auscultation)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嗅诊
诊断学--检体诊断(基本方法一般检查) ppt课件
5
体格检查时注意事项
以卧位患者为例:一般情况和生命征→头颈部→前、 侧胸部(心、肺)→(患者取坐位)后背部(包括肺、脊 柱、肾区、骶部)→(卧位)腹部→上肢、下肢→肛门 直肠→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最后站立位)。 以坐位患者为例:一般情况和生命征→上肢→头颈部 →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患者取卧 位)前胸部、侧胸部(心、肺)→腹部→下肢→肛门直 肠→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最后站立位)。
检查时嘱病人张口平静呼吸,或与病人谈话以 转移其注意力,尽量使腹肌松弛。 医师用右手并拢的二、三、四指平放在腹壁上, 以手指末端逐渐触向腹腔的脏器或包块,在被 触及的包块上作上下左右滑动触摸,如为肠管 或索条状包块,应向与包块长轴相垂直的方向 进行滑动触诊。 常用于腹腔深部包块和胃肠病变的检查。
用一个或两个并拢的手指逐渐深压腹壁被检查 部位,用于探测腹腔深在病变的部位或确定腹 腔压痛点,如阑尾压痛点、胆囊压痛点、输尿 管压痛点等。 反跳痛:在手指深压、暂停的基础上迅速将手 抬起,并询问病人是否感觉疼痛加重或察看面 部是否出现痛苦表情。
15
PPT课件
冲击触诊法(ballotteIhent)
检体诊断
1
PPT课件
概念
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是指医师运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于传统或简便的检查 工具,如体温表、血压计、叩诊锤、听诊器、检眼镜 等客观地了解和评估病人身体状况的一系列最基本的 检查方法。 检体诊断(physical diagnosis) 指医师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后对病人健康状况和疾病状 态提出的临床判断
18
PPT课件
叩诊方法
根据叩诊的目的和叩诊的手法不同分为 直接叩诊法 间接叩诊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第一章 基本方法
•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有五种:
• 视诊:视
• 触诊:触
• 叩诊:叩
• 听诊:听
• 嗅诊:嗅
• 基本原则:
1、危重病人先抢救后检查或边抢救边检查。
2、按一定顺序检查。
3、随时复查。
4、集中检查,分-开记录。
3
视诊
• 视诊是以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 注意事项:视诊时被检查部位应充分暴露、在自然光线
时。见于肺气肿。
• 注意事项 • 1、被检查者体位要舒适、叩诊部位肌肉要松驰否则影响叩诊音调与音响。 • 2、叩诊时应保持环境安静。 • 3、叩诊应以掌指关节和腕关节活动为主、避免肘关节的运动。 • 4、叩诊时除注意叩诊音的变化外还应结合手指所感受的局部组织振动的差异进行综合考虑
判断。
-
8
清音(resonante)
• 叩诊(percussion)是指检查者用手指叩击被检查者体表使之产
生音响,由于人体各种组织结构的密度、弹性各异而发生不同的 声音,借助叩击发出的不同音响来判断体内器官状况的检查方法。
• 方法 依叩诊的目的和手法不同,通常分为直接叩诊法和间接叩
诊法。
• 1、直接叩诊法 用并拢的中间三指的掌面直接轻轻拍击被检查
均较弱,如心脏叩诊音。
• (3)鼓音(tympany) 如同击鼓声,与清音相比音响更强,振动持续时间也较长,在叩击
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时出现,正常时见于左下胸胃泡区和腹部,病理情况可见于肺内空 洞、气胸、气腹等。
• (4)实音(flatness)叩击实质脏器心或肝所产生的音响,也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或肺实变等。 • (5)过清音(hyperresonance) 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可见于肺组织含气量增多、弹性减弱
• 当叩击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实质脏器
时可获得浊音,如心脏或肝脏被肺段边 缘覆盖的部位。
-
12
实音(flatness)
• 实音:为音调较浊音更高、音响更弱、
振动持续时间更短的叩诊音。
• 见于叩击无肺组织覆盖区域的心脏或肝
脏。病理情况下见于大量胸腔积液和肺 实变等。
-
13
听诊
• 直接听诊法:是用耳直接贴于被检查者体表某部位,
听取脏器运动时发出的音响,听到的声音一般较弱, 现已很少使用,仅在没有听诊器应急时采用。
• 间接听诊法:是借助听诊器进行听诊。为临床常用
方法,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身体任何部位。
• 注意事项:
• 1、保持环境温暖和安静,避免因外界及寒冷引起肌
-
10
过清音(hyperresonance)
• 过清音: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的一种
音响,音调较清音低,音响较清音强。
• 正常儿童因胸壁薄可叩得相对过清音,
临床上常见于肺组织含气量增多,弹 性减弱的疾患,如肺气肿。
-
11
浊音(dullness)
• 浊音为音调较高,音响较弱,振动持续
时间较短的叩诊音,除音响外,扳指所 感觉到的振动亦弱。
– 深部滑行触诊法:该触诊法常用于腹腔深部包块和 胃肠病变的检查。
– 双手触诊法:用于肝、脾、肾和腹腔肿物的检查。 – 深压触诊法 – 冲击触诊法:一般用- 于大量腹水患者肝脾的触诊。5
触诊2
• 注意事项: • 1、检查者应位于被检查者右侧,面向被检查
者,随时注意观察触时被检查者的表情,检查 者的态度必须稳重、端庄。
• 清音:为频率约100—128次/秒,振动
持续时间较长的音响。是正常肺部的叩 诊音。
• 提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
常。
-
9
鼓音(tympany)
• 鼓音:其音响较清音强,振动持续时间
亦较长,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 时出现。
• 正常情况下见于左侧前下胸部的胃泡区
及腹部。病理情况下常见于肺内巨大空 洞,气胸和气腹等。
部位体表,借助拍击后的反响音及手指的振动感来判断该部深层 组织或器官的病变,常用于胸、腹部面积较广泛的病变。如大量 胸腔积液、积气及大片肺实变。
• 2、间接叩诊法 临床最常用的叩诊方法。其手法是:以左手中
指第二指节紧贴于被检部位,其余手指要稍微抬起勿与体表接触; 右手各指自然弯曲,以中指的指端垂直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节背 面。对每一叩诊部位应连续叩击2-3下,用力要均匀,使产生叩 诊音响基本一致,同时在相应部位左右对比以便正确判断叩诊音 的变化。
-
7
叩诊2
• 叩诊音
• 被叩击部位的组织或器官的弹性、含气量以及距离体表深浅不一,可产生不同的叩诊音,故
可将叩诊音分为清音、鼓音、浊音、实音和过清音5种。
• (1)清音:为正常肺部叩诊音,提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 • (2)浊音(dullness)当叩击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实质脏器时产生,叩击时音响和振动感
下进行,因黄疸及某些皮疹在灯光下不易辨认而常发生 漏诊。
• 视诊内容: • 一般状态和许多全身性的体征,如:年龄、发育、营养、
体型或体质、意识、表情、体位、姿势和步态等。
• 局部视诊:如:皮肤、黏膜、眼、耳、口、鼻、舌、头、
颈、胸、腹、肌肉、骨骼 、关节等外形。
• 特殊部位视诊须借助于某些仪器进行检查,如:耳镜、
诊断学
Diagnostics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临床教研室 李文月
-
1
第二篇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
是指医师运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于传统 或简便的工具,如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 叩诊锤、检眼镜等来客观地了解和评估病人 身体状况的一系列最基本的检查方法。许多 疾病通过体格检查再结合病史就可以作出临 床诊断。医师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后对健康状 况和疾病提出的临床判断称为检体诊断。
• 2、病人体位一般为仰卧屈膝,两腿略分开,
必要时可采用半坐位、立位和侧卧位,侧卧检 查时下腿应伸直,上腿略弯曲。
• 3、检查手法应注意轻柔,由浅而深,由轻到
重,手掌应保持温暖以免刺激病人而混淆检查 结果。检查时应遵循由远离病变部位开始,下 腹部检查时病人应先排尿,以免将充盈膀胱误 诊为包块。
-
6
叩诊
鼻镜、检眼镜及内窥镜等。
-
4
触诊
• 触诊:是医师通过手接触被检查部位是的感觉
来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分浅部触诊和深部触 诊两种方法。
• 浅部触诊法(1cm)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
节、软组织、浅部的动脉、静脉、表浅神经、 阴囊和精索等。
• 深部触诊法(2cm以上,有时可达4~5cm )
用于诊察腹内脏器大小和腹部异常包块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