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及对策

合集下载

如何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地下水位过低问题

如何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地下水位过低问题

如何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地下水位过低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地下水位过低的情况。

地下水位过低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如地基沉降、地下结构破坏等。

因此,解决地下水位过低问题对于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决地下水位过低问题的方法。

一、原因分析在解决地下水位过低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分析引起这个问题的原因。

地下水位过低可能是由于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降雨量减少等原因引起的。

了解地下水位过低的原因有助于我们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二、增加地下水补给量1. 收集雨水:合理利用降雨,通过收集和储存雨水来补充地下水。

可以建立集雨系统,将雨水引导到地下水库、一个大型的水池或者通过渗滤设备将雨水过滤后注入地下水层。

2. 水源引入:对于地下水位过低的地区,可以考虑引入外部水源进行补给。

例如,引导远处的水源通过管道输送到施工区域,将水源与地下水层相连接,提高地下水位。

三、调整地下水位1. 设置疏水渠:在施工区域附近设置疏水渠,引导地下水流入施工区域。

通过疏水渠的设置,可以调整地下水位,使其达到施工所需的水平。

2. 封堵渗漏点:在地下水位过低的地区,可能存在地下渗漏点导致水位下降。

我们可以通过修补破裂的管道、填塞渗漏点等措施来封堵漏水,提高地下水位。

四、节约用水在解决地下水位过低问题时,我们也应该注意节约用水。

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助于减轻对地下水的压力。

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节约水资源:1. 引入节水设备:安装节水器具、节水喷头等节水设备,减少用水量。

2. 宣传教育:加强水资源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节约用水的认识,从而减少浪费。

五、监测和管理在解决地下水位过低问题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地下水位的监测和管理。

定期进行地下水位的测量,及时获取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调整和处理。

此外,加强对地下水位的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规范,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六、结语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地下水位过低问题是一项关键任务。

科尔沁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措施

科尔沁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措施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水利事业发展中心 028000【内容摘要】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排在世界第109位,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是修复地下水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

为全面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遏制地下水超采,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近几年,科尔沁区紧抓国家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机遇,多举措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本文首先全面阐述了科尔沁区超采区现状,其次分析了科尔沁区超采区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最后针对科尔沁区超采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科尔沁区超采区治理的对策建议,目的是为了促进科尔沁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献计献策。

【关键词】科尔沁区;节水农业;现状;问题及对策一、科尔沁区及科尔沁区超采区现状(一)科尔沁区基本情况1.地形地貌科尔沁区地处西辽河平原区,除局部地区为相对高差 5-10m 的风积沙丘外,一般地形起伏不明显,地势平坦,辽阔无垠。

地形总体趋势为西南高、东北低。

全区平均海拔高程为180m,地面高程最高为 224.2m,最低为 143.5m。

科尔沁城区范围内地面高程约 173-191m,最高处位于城区东南端前坨子北部沙丘处,最低处位于城区东部建华砖厂一带。

科尔沁区地貌形态简单,表现为堆积类型的地貌景观,全区沙地广布、河流改道与洼地纵横交错为其主要地貌特征。

除吐尔基山处有基岩出露外,地表均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在河流两岸和丘间洼地多分布着冲积相的粉砂、细砂及少数砾石;部分丘间洼地还分布有河沼相的粘土、亚粘土、细砂及中砂;平原与阶地上部分布着大片风积砂层。

形成了沙丘、沙垅及沙沼。

科尔沁区地貌形态主要有低漫滩、冲积平原、流动半流动沙丘及固定沙丘四种类型。

2.环境气候科尔沁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气温适中。

年平均气温6.1°C,日照数3113小时,年平均降水量385.1毫米,春秋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13%-16%。

地下水位变化

地下水位变化

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地下水位的变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地下水位的变化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地质构造等。

地下水位的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我们有责任加以关注和研究。

地下水位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气候变化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气候变化导致了降水和蒸发的变化,进而对地下水位的充沛程度产生影响。

随着气候变暖,降水区域和降水量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将直接影响到地下水位的变化。

此外,气候变化还会导致蒸发速率的变化。

如果蒸发速率大于降水量,则地下水位会下降;相反,如果降水量大于蒸发速率,则地下水位会上升。

人类活动也是地下水位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工业、农业和城市化的发展对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有着深远的影响。

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甚至引起地下水资源枯竭。

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地下水资源衰竭的情况,这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此外,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也会污染地下水,降低其水质和可利用性。

地质构造对地下水位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地下水位的高低与地下岩石的渗透性和水储层的分布有关。

一些地区的地质构造条件不利于地下水的补给和存储,导致地下水位较低。

然而,一些地区的地质构造会形成大型的储水层,使地下水位较高。

地下水位的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地下水是维持湿地和河流水位的重要来源,湿地和河流是许多生物栖息地和饮水源。

地下水位的下降会导致湿地和河流的干涸,破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此外,地下水的变化还会对农业产生影响。

地下水的下降会导致灌溉困难和农作物的死亡,影响农业生产。

此外,地下水位的变化还会导致土壤的沉降和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人类安全和房屋建筑产生威胁。

鉴于地下水位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影响,我们有责任加以关注和研究。

论呼伦贝尔湿地保护现状及加强管理措施

论呼伦贝尔湿地保护现状及加强管理措施

论呼伦贝尔湿地保护现状及加强管理措施湿地保护现状管理措施通过对呼伦贝尔湿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论述,列举出呼伦贝尔市湿地保护的现状,提出保护呼伦贝尔湿地的管理措施。

一、呼伦贝尔湿地资源和湿地环境(一)湿地资源内蒙古呼伦贝尔湿地湿地区内分布有湖泊湿地、永久性河流湿地、草本沼泽湿地、灌丛沼泽湿地等类型湿地。

1.河流湿地。

为嫩江、诺敏河、辉河、伊敏河、海拉尔河、额尔古纳河、根河、得尔布干河、哈乌尔河,及其支流形成的水面。

2.草本沼泽湿地。

草本沼泽湿地分布于嫩江、诺敏河、辉河、伊敏河、海拉尔河、额尔古纳河、根河、得尔布干河、哈乌尔河两岸,由河漫流形成。

(二)湿地环境呼伦贝尔湿地由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构成。

1.自然环境。

湿地周围分布着大面积的草甸草原及零星林地,以河流为脉络发育成湿地。

大面积的沼泽湿地成为天然蓄水库,河流水质优良,无污染。

2.社会环境。

湿地区所涉及区域为农区、林区和牧区,生产活动频繁。

社会生产活动对湿地的威胁和破坏已显现,河流捕鱼、偷猎野生动物等破坏湿地资源行为时有发生。

二、呼伦贝尔湿地的生态功能呼伦贝尔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为:(一)维持生物多样性依赖该区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要地区和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

(二)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湿地区内的沼泽湿地分布于嫩江、诺敏河、辉河、伊敏河、海拉尔河、额尔古纳河、根河、得尔布干河、哈乌尔河两岸及达赉湖周边,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方面功能十分显著,在蓄水、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降解污染物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从而保障湖泊河流流域水质。

三、呼伦贝尔湿地保护现状、面临的主要干扰(一)湿地保护管理现状长期以来对湿地的开发利用重于保护,加之湿地多头管理,湿地开发利用呈现出一种无序状态。

另外,该地区属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生产力水平偏低,面临保护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较大。

水位下降问题整改实施方案

水位下降问题整改实施方案

水位下降问题整改实施方案一、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我国许多地区的水位出现了明显下降的情况。

水位下降不仅影响了地下水资源的供给,也对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有必要对水位下降问题进行整改,以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整改目标。

1. 确定水位下降的具体原因,找出主要影响因素;2. 制定可行的整改方案,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3. 提高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整改措施。

1. 开展水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全面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变化情况;2.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建立健全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地下水的监管和保护;3. 推广节水技术,提高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的利用效率,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5. 加大科研力度,推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技术的创新,提高水资源利用的科学性和效率。

四、整改效果评估。

1. 建立水位监测系统,定期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水位下降的情况;2. 加强对整改措施的效果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整改方案,确保整改效果的可持续性;3. 统计水资源利用情况,定期发布水资源利用报告,向社会公众公布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和整改效果。

五、整改方案的实施。

1. 制定整改方案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整改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责任人;2.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和社会资金,保障整改工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3.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水资源整改工作的实施。

六、总结。

水位下降问题的整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面、科学、有效的整改措施,才能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水位下降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好的水资源环境。

呼伦贝尔市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及对策

呼伦贝尔市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及对策

森林 生态 区 2 0 0 5 -2 0 1 0年降 水 量 , 除2 0 0 9年 略 多 , 其 他 年 份 均偏 少 ; 气温偏低或接近常年。 地 下水 位 除 2 0 0 6年 下降 , 其 他 年份 表现 为 逐年 上 升趋 势 , 但 升 幅 不大 , 为0 . 0 7 - 0 . 2 7 m 。 虽 然此 区 降水 量 偏 少 , 但 由 于森 林 具 有 强大 的 蓄 积 降水的能力 , 加之气温偏低 , 蒸发量较小 , 可 能 使 地 下 水 位
现 代农 业 科技
2 0 1 3年第 1 7期
农业 工程 学
呼伦贝尔市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及对策
宋卫士 杨淑 香
( 内蒙古 自治区呼伦 贝尔 市气象局 , 内蒙 古呼伦 贝尔 0 2 1 0 0 8 ) 摘要 去除人 为 干扰 因素较 大的 满 洲里 和 莫旗 2个监 测 点 , 分 析呼 伦 贝 尔市 1 0个 生 态监 测站 2 0 0 5 —2 0 1 0年 的地 下 水位 实时监 测数
资源 的蓄积哪 。
水 位呈下降 趋势 ; 2 0 0 8年 气 温 偏 高 , 降水量 略多 , 利 弊 抵 消. 地 下 水 位 基 本 无变 化 。 其 他 年份 气温 均 偏 低 , 降水 量 偏
少, 在气 候 条件 综 合 影响 下 , 地 下 水位 表现 为 略 有升 高 的 趋
呼 伦 贝尔 市 地 域 广 阔 , 以大兴安岭 为界 , 气 候 差 异 较 大, 生态 类 型复 杂 , 全 市 共设 地下 水 位 监测 站 点 1 2个 , 分 布
于农田、 草原 、 森林 各生 态 区 , 从2 o o 5 —2 0 1 0年 的 全市 地 下
水位 监 测数 据 分析 , 各生态 区地 下 水位 表现 为 : 草 原 生态 区 地 下水 位 平 均 以每 年 O . 0 8 m 的 速度 呈逐年 上升 趋 势 : 农田

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分布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分布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分布概况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分布规律内蒙古自治区面积约118.3万平方公里,其地下水分布受气候的影响,明显有由东向西、由南向北减少的分带性。

同时因地下水储存地质条件与岩性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性。

内蒙古自治区多年降水量从东部的鄂伦春自治旗一带486毫米向西至额济纳旗减至37毫米,蒸发量相应由1000毫米增至3000毫米以上。

从东到西跨越半湿润、半干旱、干旱三个气候带。

在自然景观上从森林草原向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过渡。

地下水沿此方向逐渐减少,含水层逐渐变薄,地下水资源逐渐贫乏。

干旱、半干旱地下水水质特征逐渐明显,如大陆盐化逐渐加重,地下水中Cl、SO4、Na离子与F、NO3含量逐渐增加,水质逐渐变坏等。

地下水储存条件,因含水层岩性不同可分为以松散岩类为主的孔隙水、以碎屑岩类为主的裂隙孔隙水、以碳酸岩类为主的裂隙溶洞水、以基岩为主的裂隙水。

它又可根据储水构造与地貌的不同,划分不同的类型。

初步可划为十种类型。

第一类为第四系断陷盆地地下水。

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西辽河平原与乌兰布和沙漠。

其特点是含水层厚度大,水量丰富,是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开发最有远景地区。

含水层主要是第四系冲洪积与冲湖积砂砾石与砂。

地下水水量、水质、水位埋藏有由山前向平原中部变小、变差、变浅的规律。

第二类为第四系断拗陷盆地地下水。

主要分布在自治区境内几大沙漠区。

如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漠、浑善达克沙漠。

其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湖积砂,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受气候影响,地下水补给能力由东向西减弱,地下水富水性也由东向西变差。

因湖积砂透水性好,降水易补给,使各沙漠下部都有较丰富的地下水,尚有由盆地边缘向盆地中部含水层变厚、水量变富的规律,水质一般都较好,矿化度小于1.0克/升。

局部洼地,水质较差,有的形成盐碱湖。

各沙漠区是自治区富水地段之一。

第三类是第四系河谷冲积平原地下水。

主要分布在额济纳河谷平原与大兴安岭东麓地段。

呼伦贝尔的生态问题及解决对策

呼伦贝尔的生态问题及解决对策

呼伦贝尔市的生态问题及解决对策一.基本概况呼伦贝尔市地处内蒙东部,总面积25.3万km2,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由东向西呈规律性分布,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旱草原3个地带。

除东部地区约占本区面积的10.5%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外,其余多为天然草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组成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的基本生态性特征。

呼伦贝尔市有林地面积1.90亿亩,森林覆盖率49%,林区的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黑桦、山杨、蒙古柞等。

呼伦贝尔市探查到的各类矿产达40余种,矿点370多处,其中57处矿点已探明,主要有煤炭、石油、铁、铜、铅、锌、水泥灰岩等。

野生植物资源也相当丰富,共有野生植物1 400多种,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达500种以上。

野生动物品种和数量繁多,受国家保护的一、二、三类野生动物和受自治区保护的野生动物品种有30余种,其中有些是珍稀兽类和禽类,全市313种鸟类中,受国家保护的鸟类有60多种,如丹顶鹤、白头鹤、白鹤、灰鹤、大天鹅和小天鹅等。

二.主要环境问题及分析(一)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呼伦贝尔市自开发以来,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最明显表现在土地沙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市土壤侵蚀面积达632万hm2,其中强度侵蚀面积近615万hm2。

坡耕地中有水土流失现象的1 417万hm2,中强度水土流失面积近617万hm2。

侵蚀强度在三级(土壤流失量大于2 500 t/(年•km2))以上,急需治理的耕地面积达3 418万hm2。

土壤养分流失和土层活化现象非常严重。

由于林地面积减少,生态屏障作用大大减弱,蓄水防洪能力降低,,许多河流水量已明显减少。

①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呼伦贝尔大草原正在遭受到严重的沙化侵袭,生态状况正呈严重恶化之势。

据最新监测显示,呼伦贝尔市沙化土地面积131万hm2,其中流动沙地2.8万hm2、半固定沙地9.1 万hm2、固定沙地74.9万hm2、露沙地43.7万hm2,同时,还有近111万hm2的土地具有明显沙化趋势。

内蒙古地下水研究报告

内蒙古地下水研究报告

内蒙古地下水研究报告
内蒙古地下水研究报告
摘要:
内蒙古地下水是该地区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农业、畜牧业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地下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压力和威胁。

因此,研究内蒙古地下水的情况、水质和可持续利用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本研究通过对内蒙古地下水的调查和采样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内蒙古地下水主要来源于降水和地表径流,其补给方式主要为河流入渗和地下渗漏。

不同地区的地下水补给方式和补给速度存在差异。

2. 内蒙古地下水水质较为复杂,不同地区和水层的水质差异较大。

部分地区的地下水中存在硝酸盐、重金属等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业和工业活动。

3. 内蒙古地下水资源存在可持续利用的风险。

当前地下水开采量和补给量之间的平衡存在问题,同时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基于以上结论,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内蒙古地下水监测和调查工作,掌握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变化和水质状况。

2. 建立健全的地下水管理制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合理调配地下水资源,防止过度开采。

3. 加强农业和工业活动的环境监管,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地下水质量。

4. 推广节水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地下水的利用效率。

5. 开展公众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识。

关键词:内蒙古地下水、水质、可持续利用、监测、管理措施。

呼伦贝尔市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及对策

呼伦贝尔市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及对策

作者简介宋卫士(1962-),男,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工程师,从事应用气象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13-06-29草原生态区满洲里18.9718.0817.30 5.23 5.23新右旗 4.46 4.56 4.22 4.60 4.70 4.700.240.04新左旗17.7716.5215.9315.4014.7414.06-3.710.62陈旗 3.14 3.31 2.90 3.00 2.96 2.55-0.590.10鄂温克 2.05 2.16 3.96 4.00 3.98 4.16 2.110.35平均 6.86 6.64 6.75 6.756.60 6.37-0.49-0.08农田生态区扎兰屯 3.47 3.84 4.15 3.903.99 3.810.340.06阿荣旗 1.85 1.17 2.02 3.20 2.00 2.160.310.05莫旗15.3514.7610.709.769.16--平均 2.66 2.51 3.09 3.553.00 2.990.330.05森林生态区鄂伦春 2.25 2.42 2.64 2.402.32 2.22-0.030额尔古纳9.369.699.559.809.7610.290.930.16根河 2.853.59 3.50 3.30 2.66 2.41-0.44-0.07牙克石 3.49 3.19 2.65 2.70 2.38 1.91-1.58-0.26平均4.49 4.72 4.59 4.554.284.21-0.28-0.05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05—2010年变化年平均变化生态区地点地下水位∥m表1全市各旗县2005要2010年平均地下水位注:表中变化一栏中正数表示地下水位下降,负数表示地下水位上升。

1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呼伦贝尔市地域广阔,以大兴安岭为界,气候差异较大,生态类型复杂,全市共设地下水位监测站点12个,分布于农田、草原、森林各生态区,从2005—2010年的全市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分析,各生态区地下水位表现为:草原生态区地下水位平均以每年0.08m 的速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农田生态区地下水位平均以每年0.05m 的速度呈逐年下降趋势;森林生态区地下水位平均以每年0.05m 的速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表1)。

内蒙古黄旗海盆地地下水补径排及动态变化研究

内蒙古黄旗海盆地地下水补径排及动态变化研究

内蒙古黄旗海盆地地下水补径排及动态变化研究作者:田滨丁楠王武熊海钦杨浩赵薇来源:《西部资源》2024年第02期[关键词]黄旗海;地下水监测;补给;径流;排泄;动态变化1 研究区概况1.1 自然地理研究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中南部,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363.9 mm,主要集中在每年六到八月份,多年平均蒸发量1745.3 mm,无霜期132 d,最大冻结深度1.91 m。

黄旗海作为内蒙古高原众多封闭型内陆湖泊之一,在反演干旱区气候变化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

研究区面积1178.26 km2。

地形地貌为盆地,东、西、南三面多山,丘陵起伏连绵,中部为辽阔的冲湖积平原。

总体地势以黄旗海为中心,四周外围高,相对高差200~400 m。

1.2 水文地质以黄旗海为中心,以周边山麓边沿为界线。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以下四类。

1.2.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黄旗海冲湖积平原内,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砂砾石及含砾中粗砂,由边缘向湖中心颗粒逐渐由大变小,含水层层数增多。

其厚度在5 m左右,地下水位埋深潜水多小于5 m,该含水层厚度小,在黄旗海南部和东部冲湖积物颗粒较细,单井涌水量小于500 m3/d。

在湖积平原的中部和近河谷地段厚度稍大,单井涌水量500~1000 m3/d。

1.2.2玄武岩孔洞裂隙水主要分布于熔岩台地之上,区域内,东、西部出露地表,中南部因断陷下沉隐伏于第四系含水层之下。

含水层岩性特征为气孔状玄武岩与致密块状玄武岩互层,在区域西北部地形高处的浅埋藏区,地下水分布不连续,水位、水量变化大。

含水层分布不稳定,富水性差异较大,一般情况下,水量贫乏,单井涌水量小于100 m3/d,在受构造影响的特殊部位,水量丰富,单井涌水量大于500 m3/d。

1.2.3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广泛分布于区域内,北部地表出露,向南隐伏于上更新世以后地层之下。

该含水层水量变化大,富水的条件主要取决于砂岩、砂砾岩中泥质含量的多少和胶结程度的好坏。

呼伦贝尔高原地下水氟分布特征及其开发利用建议

呼伦贝尔高原地下水氟分布特征及其开发利用建议

呼伦贝尔高原地下水氟分布特征及其开发利用建议呼伦贝尔高原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的高原地区,其地下水资源丰富,但是其中含有的氟元素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呼伦贝尔高原地下水氟分布特征及其开发利用建议。

一、呼伦贝尔高原地下水氟分布特征1.地下水氟含量高呼伦贝尔高原地下水中氟元素的含量普遍较高,其中一些地区的氟含量甚至超过了国家标准。

这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地质条件的影响,如地下水与含氟矿物质接触后溶解而成。

2.地下水氟分布不均呼伦贝尔高原地下水中氟元素的分布不均,不同地区的氟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例如,呼伦贝尔市区的地下水氟含量较高,而海拉尔市区的地下水氟含量较低。

3.地下水氟污染严重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呼伦贝尔高原地下水中氟元素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例如,一些地区的地下水中氟含量已经超过了国家标准,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二、呼伦贝尔高原地下水氟的开发利用建议1.加强地下水氟的监测和管理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应加强对呼伦贝尔高原地下水氟含量的监测和管理。

对于氟含量超标的地下水,应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保障人民的健康。

2.推广地下水氟的治理技术针对呼伦贝尔高原地下水氟污染问题,应推广一些有效的治理技术,如生物修复技术、化学沉淀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中氟元素的含量,保护地下水资源。

3.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为了保护呼伦贝尔高原地下水资源,应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提高人们对地下水氟污染问题的认识。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地下水资源。

4.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呼伦贝尔高原地下水资源丰富,可以用于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等方面。

但是,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地下水资源,避免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综上所述,呼伦贝尔高原地下水氟分布特征及其开发利用建议,需要我们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广有效的治理技术,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同时也要注意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过程中保护好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位上升的原因

地下水位上升的原因

地下水位上升的原因
地下水位上升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降雨量短时间增大、喀斯特地区地下河流向的改变、地震活动异常,这些都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属于自然原因。

除此以外人工因素、例如人工补水和灌溉等,也会对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地下水位上升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降雨量短时间增大、喀斯特地区地下河流向的改变、地震活动异常,这些都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属于自然原因。

除此以外人工因素、例如人工补水和灌溉等,也会对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导致地下水位变化的自然因素有哪些1、降雨量。

降雨量越大,渗入地下的水量就越大,地下水越丰富。

2、蒸发量。

在干旱道地区,浅层地下水也会因表层土壤水分的蒸发而损失。

地下水位越深,影响越小。

假如灌溉量过大,也会因此形成盐碱地。

3、温度。

在高寒和高纬度地区,当气温长时间低于0度时,表层地下水会凝固成冰,形成冻土。

1。

呼和浩特市承压地下水超采现状

呼和浩特市承压地下水超采现状

呼和浩特市承压地下水超采现状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内蒙古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工业和农业用水的增加,以及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呼和浩特市的地下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承压地下水超采现状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一、承压地下水资源现状呼和浩特市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是城市居民、工业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加上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水质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据呼和浩特市水利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已经超过每年1米以上,出现了地下水超采的现象。

二、超采地下水的影响1. 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超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这不仅会导致城市地表下陷,甚至会损害建筑物的安全,还会导致地面植被凋零,生态环境恶化。

2. 地下水水质恶化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水质很容易受到地表径流的污染,地下水水质的恶化也会危及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

3. 生态环境恶化地下水超采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植被凋零,这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也影响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呼和浩特市的人口逐渐增加,城镇建设面积扩大,城市居民、工业和农业用水量明显增加,导致对地下水的需求大幅度增加。

2. 技术设备滞后在一些农田灌溉和工业生产中,存在着老旧的设备和技术滞后的情况,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导致了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3. 水资源管理不善在一些地区,相关部门对水资源的管理不善,监管不力,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应对措施1. 提高技术水平通过引进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更新工业生产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

2. 加强监管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者要加大监管与执法力度,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遏制地下水超采现象的发生。

3. 推广水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宣传教育,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推动形成水资源节约型社会。

地下水位变化分析

地下水位变化分析

地下水位变化分析地下水位是指地下水埋藏的深度或者高度,是指示地下水资源状况和地下水运动规律的重要指标之一。

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地下水位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和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地下水位变化的原因地下水位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下水位变化的原因。

1.气候条件:降水量和蒸发蒸腾是影响地下水位的主要因素之一。

降水量的增加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而蒸发蒸腾的增加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2.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地下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例如,断裂带的存在可能导致地下水的渗漏和集中。

3.人类活动: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也是地下水位变化的重要原因。

过度抽取地下水将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进而影响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均有重要影响。

1.生态系统影响:地下水位的下降可能导致湿地和河流的干涸,进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一些湿地和湖泊是重要的鸟类迁徙站点,地下水位下降可能会影响鸟类的迁徙和生存。

2.农业影响:地下水是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之一。

若地下水位下降过快,灌溉水源可能不足,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3.地质灾害风险增加:地下水位下降可能导致地层的松散和沉降,增加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风险。

4.供水影响:地下水常被用作饮用水、工业用水和城市供水的重要来源。

当地下水位下降时,供水量可能会受到限制,甚至引发供水危机。

三、地下水位变化的监测与管理为了合理利用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监测地下水位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1.地下水位监测:通过设置水位观测井,利用测井工具等手段对地下水位进行实时监测,并建立地下水位监测网络。

2.水资源评估:通过对地下水位变化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潜力,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

3.水资源保护:建立科学的地下水位调控系统,合理安排地下水的利用量和时机,减少过度抽取地下水资源的现象。

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分布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分布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分布概况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分布规律内蒙古自治区面积约118.3万平方公里,其地下水分布受气候的影响,明显有由东向西、由南向北减少的分带性。

同时因地下水储存地质条件与岩性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性。

内蒙古自治区多年降水量从东部的鄂伦春自治旗一带486毫米向西至额济纳旗减至37毫米,蒸发量相应由1000毫米增至3000毫米以上。

从东到西跨越半湿润、半干旱、干旱三个气候带。

在自然景观上从森林草原向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过渡。

地下水沿此方向逐渐减少,含水层逐渐变薄,地下水资源逐渐贫乏。

干旱、半干旱地下水水质特征逐渐明显,如大陆盐化逐渐加重,地下水中Cl、SO4、Na离子与F、NO3含量逐渐增加,水质逐渐变坏等。

地下水储存条件,因含水层岩性不同可分为以松散岩类为主的孔隙水、以碎屑岩类为主的裂隙孔隙水、以碳酸岩类为主的裂隙溶洞水、以基岩为主的裂隙水。

它又可根据储水构造与地貌的不同,划分不同的类型。

初步可划为十种类型。

第一类为第四系断陷盆地地下水。

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西辽河平原与乌兰布和沙漠。

其特点是含水层厚度大,水量丰富,是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开发最有远景地区。

含水层主要是第四系冲洪积与冲湖积砂砾石与砂。

地下水水量、水质、水位埋藏有由山前向平原中部变小、变差、变浅的规律。

第二类为第四系断拗陷盆地地下水。

主要分布在自治区境内几大沙漠区。

如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漠、浑善达克沙漠。

其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湖积砂,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受气候影响,地下水补给能力由东向西减弱,地下水富水性也由东向西变差。

因湖积砂透水性好,降水易补给,使各沙漠下部都有较丰富的地下水,尚有由盆地边缘向盆地中部含水层变厚、水量变富的规律,水质一般都较好,矿化度小于1.0克/升。

局部洼地,水质较差,有的形成盐碱湖。

各沙漠区是自治区富水地段之一。

第三类是第四系河谷冲积平原地下水。

主要分布在额济纳河谷平原与大兴安岭东麓地段。

呼伦贝尔市水资源利用及水利情况

呼伦贝尔市水资源利用及水利情况

目录1概况 (4)1.1行政区划 (4)1.2气候条件 (4)1.3自然资源 (6)1.4社会经济 (7)2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9)2.1水资源 (9)2.2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12)2.3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2)2.4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3)3“十一五”期间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15)3.1工程建设情况 (15)3.2水利前期工作完成情况 (16)3.3水利建设投资完成情况 (16)4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18)3.1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重要意义 (18)3.2指导思想 (19)3.3规划原则 (19)3.4规划依据 (20)3.5规划任务与内容 (20)5防洪工程建设 (21)5.1防洪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5.2防洪工程规划情况 (21)5.3防洪工程建设目标及投资 (21)6农田草牧场灌溉发展规划 (28)6.1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8)6.2续建配套提高灌溉标准 (28)6.3新增灌溉面及发展目标 (29)6.4重点灌区建设 (30)6.5灌溉定额 (35)6.6灌溉工程投资 (35)6.7农田草牧场灌溉2020年发展目标 (36)7安全饮水工程 (37)7.1安全饮水现状 (37)7.2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目标 (37)7.3安全饮水工程2020年建设目标 (37)8水库、水闸除险加固规划 (38)8.1水库除险加固 (38)8.2水闸除险加固 (39)9水土保持 (41)9.1水土保持治理现状及及水土流失现状 (41)9.2水土保持治理目标及主要措施 (45)9.3水土保持2020年治理目标 (46)10国际界河护岸工程 (47)10.1界河、界湖现状 (47)10.2界河护岸工程现状 (48)10.3存在的问题 (48)10.4规划情况 (49)10.5护岸工程建设目标 (49)10.6护岸工程2020年建设目标 (50)11重点水利枢纽及小水电工程 (50)11.1重点水利枢纽工程 (51)11.2小水电工程 (51)11.3重点水利枢纽及小水电工程简介 (52)12各业需水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 (67)12.1各业需水量预测 (67)12.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73)13工程投资 (84)14水资源保护及管理 (86)14.1水资源保护 (86)14.2水资源管理 (100)1.概况1.1行政区划呼伦贝尔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土地面积253356km2。

如何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地下水位下降问题

如何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地下水位下降问题

如何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地下水位下降问题地下水位下降问题的解决方法地下水位下降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引发一系列的挑战,可能会导致土壤不稳定、基础设施受损,甚至影响工程的进度。

本文将讨论如何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地下水位下降问题,以确保施工工程能够按计划进行。

为了更好地组织内容,我们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全面的地下水位调查在开始施工前,进行全面的地下水位调查是至关重要的。

这项调查将提供关于地下水位的详细信息,包括水位深度、变化趋势以及可能的影响范围。

通过了解地下水位的情况,施工团队可以制定更有效的计划来解决潜在的问题。

二、采用合适的排水系统一旦了解了地下水位的情况,就可以选择合适的排水系统来控制水位。

这通常包括抽水井、排水沟和泵站等设施。

这些设施可以帮助维持合适的水位,确保施工区域保持干燥。

同时,排水系统还应具备应对急降水的能力,以防止地下水位再次上升。

三、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的监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通过安装水位监测设备,可以实时跟踪水位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来避免不必要的问题。

这些监测设备可以与自动化系统集成,以便在需要时触发排水设备的运行。

四、土壤加固和防水措施对于那些地下水位下降问题比较严重的施工场地,可能需要采用土壤加固和防水措施。

这包括使用特殊的土壤改良材料,如混凝土桩、土壤钉墙和防水膜,来稳固土壤和保持水位在可控范围内。

五、合理的施工计划在面对地下水位下降问题时,施工计划的合理调整也是至关重要的。

施工队应根据地下水位的情况,灵活调整施工进度和工艺,以最大程度地减小潜在风险。

这可能包括调整基础设施的建设顺序,以减少地下水对工程的不利影响。

六、紧急应对方案尽管进行了充分的计划和预防措施,但仍然有可能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如地下水位突然上升。

因此,施工团队应制定紧急应对方案,包括如何快速排水、加固施工区域以及保障工人的安全。

总结地下水位下降问题在施工中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挑战,但通过全面的地下水位调查、合适的排水系统、地下水位监测、土壤加固和防水措施、合理的施工计划以及紧急应对方案,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内蒙古地下水资源环境问题研究及对策

内蒙古地下水资源环境问题研究及对策

内蒙古地下水资源环境问题研究及对策——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王剑民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性水资源短缺问题显得非常突出。

据统计,全国有1/4的国土面积缺水,1/10地区的水资源仅能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108m3。

由于不合理开发水资源,导致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水源地枯竭、引发大面积的地面沉降、植被死亡、湿地消失等一系列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

地下水污染已经扩展到全国大部分城市,由于地下水质下降,造成300多个城市供水紧张,已经严重威胁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着力解决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防治自然和人为作用下的地下水环境破坏,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边疆,总土地面积118.3×104km2,占全国总面积12.3%,区内人口2378.6×104人,全区地下水资源为321.22×108m3/a。

从总体看,内蒙古地下水资源并不丰富,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水资源较贫乏,而且分布不均匀。

东部、东南部降水量大,地下水资源较丰富,而西部、北部降水量少,地下水资源较贫乏。

水资源的短缺及其不均匀性严重制约着自治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充分认识内蒙古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合理开发与利用地下水资源,积极探寻解决地下水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在自治区经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水文地质条件内蒙古自治区基本上属于高原型地貌,但内部各地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尽相同。

据此可将全区地下水划分为大兴安岭山地、西辽河平原、内蒙古北部高原、阴山山地、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和阿拉善高原七个水文地质区。

1、地下水系统划分1自治区分内陆和外流两大水系。

外流水系进一步分为额尔古纳河、西辽河、海河、滦河、黄河水系;内陆水系分为阿拉善高原、阴山北部高原内陆水系。

根据本区地表水流域及地貌状态将自治区划分为8个地下水系统,25个亚系统,其地貌及水文特征见表1。

如何解决施工现场的地下水位过高问题

如何解决施工现场的地下水位过高问题

如何解决施工现场的地下水位过高问题在施工现场,地下水位过高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它可能导致地基不稳定、施工进度延误、施工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解决地下水位过高问题对于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分析地下水位过高的原因地下水位过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地质条件。

例如,地下水埋深浅、土壤渗透性强、降水量大等,都会导致地下水位升高;另一方面是施工活动。

施工作业中的排水不畅、降水措施不当等,也会导致地下水位升高。

二、合理设计水源和排水系统合理设计水源和排水系统是解决地下水位过高问题的基础。

在施工前,需要充分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确定合适的水源和排水方式。

可以采用的方法包括合理规划排水沟、建设抽水井等。

同时,应做好排水系统的维护和管护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排水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排水措施是解决地下水位过高问题的关键。

首先,需要制定完善的降水措施,及时安装排水设备,如泵站、管道等。

其次,在作业现场设置合理的排水沟和排水口,确保排水畅通。

同时,加强施工现场的巡视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排水设备故障,保证施工现场的排水效果。

四、采取土方开挖与排水联合施工技术针对地下水位过高的较严重情况,可以采取土方开挖与排水联合施工技术。

该技术通过合理设置开挖深度和步骤,配合排水设备的运用,达到降低地下水位的目的。

具体操作可以采用分段开挖、分层土方回填等方法,将开挖施工与排水相结合,有效控制地下水位的升高。

五、加强管理和监测加强管理和监测是解决地下水位过高问题的保障。

管理方面,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产生大量的废水;监测方面,可以设置地下水位监测设备,实时收集地下水位的数据,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在解决地下水位过高问题的同时,必须要注重环境保护。

施工现场产生的废水要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同时,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伦贝尔市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及对策
摘要去除人为干扰因素较大的满洲里和莫旗2个监测点,分析呼伦贝尔市10个生态监测站2005—2010年的地下水位实时监测数据,结果表明:草原生态区和森林生态区地下水位分别平均以每年0.08、0.05 m的速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农田生态区地下水位平均以每年0.05 m的速度呈逐年下降趋势;总体分析,呼伦贝尔市各生态区地下水位上升和下降趋势不明显,均在0.1 m以下。

指出了影响因素主要是气象因素和人为因素,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影响;对策;内蒙古呼伦贝尔
1 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呼伦贝尔市地域广阔,以大兴安岭为界,气候差异较大,生态类型复杂,全市共设地下水位监测站点12个,分布于农田、草原、森林各生态区,从2005—2010年的全市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分析,各生态区地下水位表现为:草原生态区地下水位平均以每年0.08 m的速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农田生态区地下水位平均以每年0.05 m的速度呈逐年下降趋势;森林生态区地下水位平均以每年0.05 m的速度呈逐年上升趋势。

2 气象因素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
草原生态区2005—2010年降水量除2008年略多外,其他年份都低于常年平均值;气温2007年、2008年偏高,其他年份全部偏低。

地下水位2007年下降0.11 m,2008年没有变化,其他年份升幅为0.15~0.23 m。

2007年草原生态区年平均气温偏高,与历年相比均偏高1.6 ℃,降水量偏少21.7%,阶段性干旱严重,是近6年气温和降水量波动最大的一年,也是对地下水蓄积最为不利的一年,不良的气候条件导致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2008年气温偏高,降水量略多,利弊抵消,地下水位基本无变化。

其他年份气温均偏低,降水量偏少,在气候条件综合影响下,地下水位表现为略有升高的趋势,但升幅较小。

农田生态区2005—2010年降水量,2006—2008年偏少,其他年份略多;气温2007年、2008年偏高,其他年份全部偏低或接近常年。

地下水位2007年、2008年分别下降了0.58、0.46 m,降幅较大,其他年份表现为上升趋势,其中2009年升幅较大,为0.55 m。

2007年、2008年农田生态区年平均气温与历年相比均偏高1.7、1.4 ℃,降水量偏少26.4%、2.7%,气候条件对地下水位的影响极为不利,导致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且降幅较大;其他年份气温均偏低,降水量除2006年偏少,其他年份略多,在气候条件综合影响下,地下水位表现为升高的趋势,其中2009年升幅较大,与2009年6月上旬农田生态区的低温多雨天气有关(气温偏低3 ℃,降水量偏多110%~189%,属异常偏多),利于地下水资源的蓄积[1]。

森林生态区2005—2010年降水量,除2009年略多,其他年份均偏少;气温偏低或接近常年。

地下水位除2006年下降,其他年份表现为逐年上升趋势,但升幅不大,为0.07~0.27 m。

虽然此区降水量偏少,但由于森林具有强大的蓄积降水的能力,加之气温偏低,蒸发量较小,可能使地下水位呈现逐年略有上升的趋势。

将各生态区2005—2010年的年平均地下水位与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数据作相关性分析,得出相关系数。

各生态区地下水位与气温的相关系数均大于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说明气温的影响要大于降水量;且年平均地下水位值与年平均气温呈正相关,气温升高,地下水位值越大,即水位下降。

3 地下水位变化对生态、农业的影响
由以上分析可知,2005—2010年间,呼伦贝尔市草原、森林生态区地下水位略有上升,间接地说明了地下水资源量略有增加,在草原生态区有助于根系较发达的沙生植物的生长,对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效遏止呼伦贝尔沙地扩张具一定的作用;在森林生态区地下水位上升,可使一些因地下水干涸导致死亡的树种重新成活,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森林生物的多样性。

农田生态区的地下水位下降与近年发展灌溉农业、大量开采地下水有关,如不对其加以限制,势必造成农田生态环境的恶化,最终影响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4 对策
4.1 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水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宣传力度,建立全民节水意识,充分发挥政府政策、指令作用,杜绝用任何借口以恶化水资源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2]。

4.2 充分利用人工增雨技术
开展规模化的科学作业是增加可调蓄水量的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新途径。

扩大人工增雨作业范围,积极与周边省市、地区联合作业,并加密作业次数,达到“秋雨春用”的效果,从而加大空中水资源的开发力度,逐步提高人工增雨作业能力和效益,缓解地下水资源的不足。

4.3 建设自然降水的调蓄工程,提高水资源的应变能力
大量的气候事实证明,呼伦贝尔市处于半干旱地区,降水年内分配高度集中,且降水年际变化大。

因此,全市原有的不少水库已不具备足够的调蓄能力,需要建设或改建小型水库等水利工程,对于调剂季节性或年际间降水余缺、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4.4 采取科学灌溉技术,大力节约农业用水
农业是用水大户,科学用水不仅潜力巨大,而且是解决农业需水的主要出路。

根据全市夏季多雨、秋季底墒较好、冬季耗水不多、春季少雨干旱的气候特点,推广应用合理的耕作制度、适宜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如:合理安排作物布局,选用抗旱、耐旱的作物品种;研制优化灌溉气象预测技术,改变传统的灌溉模式,在作物对水分最为敏感的需水期实施灌溉;改进粗放的漫灌方式,采用节水的喷灌、滴灌技术;适时施肥,以肥调水,充分发挥肥水的耦合效应;综合使用磨耙滚压等多种保墒措施,都可以减少水分消耗,提高水分利用率[2]。

4.5 加强水资源变化的监测研究,掌握水资源变化规律
水资源与降水的关系十分密切且时空变化都非常大。

加强对降水、江河径流、地下水位、土壤墒情以及植被的实时监测,提高各种时段的天气气候和水文预报准确率,是实施正确水资源调度的基础。

准确的监测预报可以改善水库调度,充分利用土壤水,减少水的浪费;可以及时部署防洪措施,减少洪灾损失。

但目前呼伦贝尔市降水观测站网的密度和观测方式尚不足以全面、准确地监测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的降水,更不足以评估其实际的降水资源分布情况[3]。

因此,必须完善呼伦贝尔市的大气探测系统,特别是南北山区的观测站密度布局。

4.6 建立和完善市、旗县两级旱涝预警系统
呼伦贝尔市为半干旱地区,旱涝变化具有准周期性、地域性、群发性的特点,春旱、春夏连旱发生频繁,在主汛期也因暴雨强度大、降水多出现洪涝现象。

这些特点给较准确预测不同时段的降水以及区域性干旱、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过程提供了可能。

这就要从水资源需求角度建立和完善市、旗县两级旱涝预警系统,为水资源调度和把握时机适时蓄水及防洪提供准确及时的服务[4-5]。

4.7 继续加强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理论研究
基于呼伦贝尔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开展未来10~50年气候变化的研究,这对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具有方向性、战略性的意义。

目前,由于人们对气候系统的认知还十分有限,对未来气候变化预测的准确性与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因此,融合地理、地质、生态、农牧业、水文等相关学科技术,探讨气候变化机理,并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机理,提高长期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影响预测的可靠性势在必行[6-10]。

4.8 完善水资源保护政策,加强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
探索和建立水权分配机制,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

强化市政府对水源地的垂直管理,在水源地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重点协调水、生态、环境、城建、林业、农业、气象、工业等机构的关系,形成节水、保水、洁水和增水的管理机制。

提升与水有关的管理机构的管理地位,共同管好人类的“生命之泉”,造福人民[11-12]。

5 参考文献
[1] 张文化,魏晓妹,李参刚.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石羊河流域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09,16(1):183-187.
[2] 陈文芳.中国典型地区地下水位控制管理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0.
[3] 赵西社,王维,王斌生.气候变化对咸阳市水资源的影响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C]//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北京:中国气象学会,2010:8.
[4] 张瑞兰.气候变化对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05(5):83-85.
[5] 汪生斌,梁志祥.谈格尔木市二期水源地保护工程方案[J].山西建筑,2011(32):123-124.
[6] 尚松浩,王义.冻融期地下水位变化情况下土壤水分运动的初步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1999,15(2):64-68.
[7] 郑丹,陈亚宁,薛燕.新疆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道输水对地下水变化的影响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4,27(2):216-220.
[8] 陈仁升,康尔泗,杨建平,等.黑河干流中游地区季平均地下水位变化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17(5):36-43.
[9] 徐海量,陈亚宁,杨戈.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对植被和地下水位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3,24(4):18-22.
[10] 陈亚宁,李卫红,徐海量,等.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位对植被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3,58(4):542-549.
[11] 王亚东.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前后区域地下水位变化的分析[J].节水灌溉,2002(1):15-11.
[12] 刘瑞国,王文.地下水位变化与降水的关系分析[J].地下水,2009,31(5):42-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