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第2章自测题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第1节感觉世界一、选择题1.人体皮肤感觉外界刺激的感觉神经末梢分布于(。
)A.角质层B.生发层C.真皮D.皮下组织2.人体皮肤最薄处是(。
)A.面部B.手掌C.大腿内侧D.眼皮3.甲、乙、丙三个脸盆依次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
你把左手浸入甲盆,右手浸入丙盆,过一会儿同时放进乙盆,这时双手的感觉是(。
)A.两手都感觉温B.左手感觉热、右手感觉冷C.左手感觉冷、右手感觉热D.两手都感觉冷4.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从生理学观点来看,这种现象说明(。
)A.人的嗅觉中枢不发达B.人的嗅觉中枢易适应C.人的嗅觉中枢易疲劳D.人的嗅觉中枢易破坏5.“XXXXXX三月不知肉味”中的“XXX”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A.嗅觉和听觉B.听觉和视觉C.听觉和味觉D.触觉和味觉6.著名作家XXX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通过“阅读”盲文研究了大量的知识,她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
)A.触觉B.味觉C.嗅觉D.心灵感应7.公安部门通常使用警犬缉毒,这是利用了狗(。
)A.目光敏锐B.动作矫捷C.味觉发达D.嗅觉发达8.当肌体受到损伤时,具有报警感化的感受器是(。
)A.触觉感受器B.冷觉感受器C.痛觉感受器D.热觉感受器9.形成感觉的部位是(。
)A.脊髓灰质B.大脑皮层C.觉得器官D.感受器10.下列哪项除外,都属于皮肤感受器(。
)A.热觉感受器B.冷觉感受器C.痛觉感受器D.味觉感受器11.下列觉得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
)A.XXXB.嗅觉C.触觉D.痛觉12.俗话说:“入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嗅”从生理学观点来看,这种现象说明(。
)A.人的嗅觉器官不发达B.人的嗅觉器官易适应C.人的嗅觉器官易疲劳D.人的嗅觉器官易破坏13.实施局部麻醉后的手术过程中,病人的感觉状况为(。
)A.痛觉和触觉完全消失B.痛觉存在,触觉消失C.触觉存在,痛觉消失D.痛觉与触觉都存在二、填空题1.皮肤的外层是__________:内层是__________。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测试题
科学测试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一、选择题(共34分,每题2分)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马路边的电线杆相对太阳是运动的B.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结论可能不同C.房屋相对于运动的汽车是静止的D.任何物体都可选作参照物2.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分子的运动 B.树木的生长C.月球绕地球转 D.空气的流动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在空中飞行的飞行员,伸手到窗外,竞轻易抓住了一颗敌人射来的高速飞行的子弹,这是因为这颗子弹( ).A.相对于飞机是静止的 B.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C.相对于飞机和地球是静止的 D.相对于宇宙是静止的4.足球守门员将足球踢飞后,感觉脚有点疼,使脚疼的原因是( ).A.运动员踢球的力 B.球给运动员的力C.运动员受地面对他向上的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6.一个大磁铁吸引了一个小铁钉,给铁钉一个力的作用,而铁钉对磁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钉对磁铁没有力的作用,因为铁钉没有磁性B.铁钉对磁铁有力的作用,但铁钉对磁铁的吸引力小于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力C.铁钉对磁铁有力的作用,且铁钉对磁铁的吸引力等于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力D.以上说法都不对7.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几倍,因此物体的质量就是物体的重力B.一吨棉花和一吨铁块相比,铁块受的重力大C.质量为9.8千克的物体,所受重力为1牛D.物体所受到的重力跟它所含的物质的多少成正比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 B.运动着的物体也可作参照物C.静止的、运动着的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D.没有选定参照物,就无法确定物体是否静止9.与在箱形电梯中的乘客处于相对运动的是( ).A.同在电梯中的乘客 B.同在电梯中的售票员C.该乘客乘坐的电梯 D.电梯所在的商店大楼10.两人各骑一辆自行车行驶,他们处于相对静止是指( ).A.两人以相同的速度相向行驶B.两人以相同的速度行驶,一人向北,一人向南C.两人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行驶D.只有在两人并肩同行时,他们才相对静止11.两辆汽车同时从武汉某车站出发开往宜昌车站,它们同沿高速公路行驶,而且它们从武汉到宜昌的平均速度相同,则它们( ).A .同时到达宜昌车站B .在途中每通过1千米路程,所用的时间都相等C .在途中每分钟通过的路程都相等D .经过沙市车站时的运动速度相同12.一个物体以速度v 1,通过一段路程的1/3,又以速度v 2通过后2/3的路程,则它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A .212123v v v v +B .221v v +C .2121t t v v ++D .21t t s + 13.下图中两物体M 、P 不存在相互作用力的是( ).A .图a 中物体P 吊在绳子M 静止B .图b 中,M 、P 为吊在丝线上的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小球C .图c 中,M 为磁铁,P 为一铁块D .图d 中,M 、P 为两个相互接触的放在水平面上的两木块14.下面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向上抛出去的石头,在上升过程中没有受重力作用B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的C .物体的重心一直在物体上D .地球附近的物体在没有支撑物的时候要落向地面,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的缘故15.炮弹射出炮口在空中飞行,若空气阻力可忽略,那么炮弹的受力情况是( ).A .炮弹在枪膛中受力,一旦飞出就不再受力B .炮弹在空中飞行时受到一个沿水平方向的推力C .炮弹离开枪口后,只受到重力作用D .炮弹将同时受重力和推力的作用16.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对物体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路程越大,速度越大B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 .路程增大时表示速度也增大D .路程与相关运动时间的比值对一个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而言是一个定值17.在远离地球的宇宙飞船上,下列测量能正常运行的是( ).A .用弹簧秤测一金属块的质量 B.用天平测一金属块的质量C .用刻度尺测笔记本的长度D .将烧杯中的水倒进量筒测体积二、填空题(共23分,每空1分)1.在物理学里,把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它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2.电影《闪闪的红星》主题歌中有句这样的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竹排江中游”是以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青山两岸走”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的。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含答案):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三节耳和听觉
第三节耳和听觉〔第一局部〕1、耳是人的____________器官,它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
2、耳廓的作用是___________,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振动,将声音传入___________。
3、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____________细胞。
当声音传至耳蜗,会引起耳蜗内的液体亦会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便把这种信息沿听神经传到____________,形成了听觉。
4、耳不仅有听觉的功能,还有____________的功能,耳中的前庭和半规管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5、形成听觉的部位是〔〕A、外耳B、中耳C、内耳D、大脑6、对声音有放大作用的部位是〔〕A、耳廓B、外耳道C、鼓膜D、听小骨7、内有听觉感受器的是〔〕A、前庭B、半规管C、耳蜗D、以上部位中都有8、内有头部位置感受器的有〔〕A、耳蜗B、前庭C、半规管D、B和C9、我们通常所说的晕车、晕船和航空病,就是内耳中感受头部位置的__________过于____________造成的。
10、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使____________张开,使鼓膜内外的__________________。
11、我们每个人都用两只耳听,我们便可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____________,来区分____________的方向和位置。
12、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谈谈完全“失聪〞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第二局部〕1、我们的眼睛是否可以看见所有的光?同样,我们的耳朵是否能听见所有的声音?2、声音的音调有高有低,音调的上下由什么决定?3、你认为可以控制噪声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4、发声体在振动,但我们没有听到声音,其原因是〔〕A、没有传播声音的媒介B、声音为超声波C、声音为次声波D、以上都有可能5、通常讲的“高声呼叫〞和“低声细语〞中的“高〞和“低〞指的是〔〕A、音调上下B、响度大小C、音色不同D、声速大小6、音乐会上,男中音在放声高唱,女高音在小声伴唱。
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综合测试卷(ps答案)
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属于生命运动的是 ( )A.风车的转动B.鸭跖草在水里生长C.举过头顶的杠铃D.流星划过天空 2.某同学进行“体质健康测试”的部分内容如下,其中单位不符合科学规定的是 ( ) A .握力40千克 B .身高170厘米 C .质量58千克 D .50米跑步速度8米/秒 3.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如图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 ) A .“歼-10”战斗机 B .地面上的房屋 C .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D .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4. 在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力的仪器是 ( )A . B. C. D.5.如图所示的四个力,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6.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7. 下列物体A 所受重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8. 小车受到大小为80牛、水平向左的拉力的作用,力的作用点在A 点,在下图所画的力的图示中,能正确表示小车受到上述拉力的是 ( )A A A AGG AB CD 第7题图G G9.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
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千米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千米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面科学概念中的()A.速度 B.时间 C.路程 D.质量10.牛顿第一定律是()A.由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到结论 B.由理论分析得到结论C.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合理分析、推理得到结论 D.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结论11.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推动同一个大箱子,两种不同的现象说明()A.压力小,摩擦小 B.利用滚动代替滑动可减小摩擦C.推力大,摩擦小 D.利用滑动代替滚动可减少摩擦12.如上图所示,某人用大小相同的力作用于弹簧,观察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什么因素有关?()A.方向 B.作用点 C.大小 D.大小和作用点13.关于g=9.8牛/千克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千克就是9.8牛 B.1牛等于9.8千克C.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D.质量为9.8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牛14.如图所示,一同学在实验时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6牛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0牛 B.3牛 C.6牛 D.12牛15.如图1所示,重为3N的贡柑,从树上落下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共6份)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测试卷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1.对外界的冷、热、触、痛的刺激产生感觉的是( )A. 皮肤B. 舌C. 脊髓D. 大脑2. 如图所示,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B. 放大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 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 看见勺子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反射现象3.电磁波家庭成员很多,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等,电磁波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关于电磁波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验钞机利用红外线来辨别钞票真伪 B. 手机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号C. 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遥控D. 微波炉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4.如图为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
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则()A.激光束的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减小B.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增大C.标尺上的光斑右移D.标尺上的光斑左移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此时的物距大于20 cmC.当物距是30 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6.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 B C D7.晚上,当你从路灯正下方经过并沿地面向前移动时,在相同时间里() A.人移动的距离大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B.人移动的距离小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C.人移动的距离等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8.如图所示,一束光由空气进入某种透明物质时,在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第8题图A.AO可能是入射光线B.OB可能是折射光线C .OC 必定是反射光线D .BO 必定是入射光线9.红光、绿光与另一种色光混合后生成白光,则另一种色光是( ) A. 黄光 B. 橙光 C. 紫光 D. 蓝光10.3D 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第1节感觉世界一、选择题1.人体皮肤感觉外界刺激的感觉神经末梢分布于( )A.角质层B.生发层C.真皮D.皮下组织2.人体皮肤最薄处是( )A.面部B.手掌C.大腿内侧D.眼皮3.甲、乙、丙三个脸盆依次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
你把左手浸入甲盆,右手浸入丙盆,过一会儿同时放进乙盆,这时双手的感觉是( )A.两手都感觉温B.左手感觉热、右手感觉冷C.左手感觉冷、右手感觉热D.两手都感觉冷4.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从生理学观点来看,这种现象说明( )A.人的嗅觉中枢不发达B.人的嗅觉中枢易适应C.人的嗅觉中枢易疲劳D.人的嗅觉中枢易破坏5.“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A.嗅觉和听觉B.听觉和视觉C.听觉和味觉D.触觉和味觉6.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通过“阅读”盲文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她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 )A.触觉B.味觉C.嗅觉D.心灵感应7.公安部门通常使用警犬缉毒,这是利用了狗( )A.目光敏锐B.动作敏捷C.味觉发达D.嗅觉发达8.当肌体受到损伤性刺激时,具有报警作用的感受器是( )A.触觉感受器B.冷觉感受器C.痛觉感受器D.热觉感受器9.形成感觉的部位是( )A.脊髓灰质B.大脑皮层C.感觉器官D.感受器10.下列哪项除外,都属于皮肤感受器( )A.热觉感受器B.冷觉感受器C.痛觉感受器D.味觉感受器11.下列感觉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 )A.冷觉B.嗅觉C.触觉D.痛觉12.俗话说:“入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嗅”从生理学观点来看,这种现象说明( )A.人的嗅觉器官不发达B.人的嗅觉器官易适应C.人的嗅觉器官易疲劳D.人的嗅觉器官易破坏13.实施局部麻醉后的手术过程中,病人的感觉状况为( )A.痛觉和触觉完全消失B.痛觉存在,触觉消失C.触觉存在,痛觉消失D.痛觉与触觉都存在二、填空题1.皮肤的外层是__________:内层是__________ 。
七年级科学下册 2 对环境的察觉自测题 浙教版(2021学年)
第2章七年级科学下册2 对环境的察觉自测题(新版)浙教版第3章第4章第5章编辑整理:第6章第7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尊敬的读者朋友们:第11章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科学下册2对环境的察觉自测题(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第12章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科学下册 2 对环境的察觉自测题(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3章第14章自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感觉形成的部位是(D)A。
感觉器官B.皮肤C。
神经D。
大脑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B。
汽车上装消声器,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3.下列有关现象和分析正确的是(D)A.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B。
将闹钟放在密闭钟罩内,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D。
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解析】小提琴是靠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的,当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抽出钟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即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4。
2012年5月21日早晨,台州地区天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日偏食景象(如图所示)。
此时,小明同学将太阳光垂直照射在纸板一个很小的“△"形孔上,那么在地面形成的光斑是(A)(第4题)A。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测试
一、 选择题:1.下列都是光源的一组是( )A .电池和萤火虫B .电池和烛焰C .萤火虫和月亮D .萤火虫和烛焰2.在暗室中,绿光照在红纸上,我们看到红纸的颜色是( )A .黑色B .蓝色C .白色D .绿色3.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反射角( )A .增大B .不变C .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D .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4.做早操排纵队时,只要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人,队就直了。
可以解释此现象的是( )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漫反射D.光的直线传播5.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 、日食B 、小孔成像C 、影子D 、先闪电后打雷6.要使人的眼睛看到物体,其必要条件是( )A .物体是光源B .必须有光射入眼睛C .物体和眼睛在一条直线上D .只有白天才能看到物体7.一棵树在阳光照射下,它的影子从早晨到晚上变化情况是 ( )A 、先变长后变短B 、先变短后变长C 、逐渐变短D 、逐渐变长8.一束光与镜面成30°,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 )A 、60°B 、30°C 、120°D 、90°9.黑板表面都要做得比较粗糙,主要原因是 ( )A 、便于用粉笔写字B 、不使黑板发生反射C 、使黑板形成漫反射D 、便于黑板刷擦字迹10. 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下,由于阳光的照射常会看到树阴下的地面上有许多光斑,这些光斑的形状是( )A.树叶的形状B.各种形状C.圆形的D.树枝形状11. 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夹角时, 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夹角是( )A.30°B.60°C.90°D.120°12.电影院里不同的座位上的观众都能看清银幕上的画面,这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 )A .镜面反射B .漫反射C .可能是镜面反射也可能是漫反射D .不发生反射,是银幕本身发光13.一条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 )A .没有入射角和反射角B .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0°C .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90°D .入射角是0°,反射角是90°14.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照射,如图所示,人从侧面看去 ( )A .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 .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 .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 .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15.太阳光通过蓝色的玻璃片,屏上的颜色是( )A .白光B . 蓝色C .黑色D . 七色中缺蓝色16. 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B C D17.以下不能说明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是()A.小孔成像B.影子 C..月食D.筷子放到水里会“变弯”二、填空题:1.光在_____ 介质中是沿传播的,光年是的单位。
2020春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第二章综合(试卷和答案)解析版
2020春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第二章综合(试卷和答案)解析版一、选择题1.同窗三年,同学们互相非常熟悉了,甚至可以“闻其声,知其人”。
通过声音识别同学的主要依据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答案】C2.如图是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里所谓“镜子时刻”的场景。
像这样多次反复成像所需要的平面镜至少()A.1块B.2块C.3块D.4块【答案】B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对其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甲图中,月食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B.乙图中,塔在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实像C.丙图中,放大镜把字“放大”是由于放大镜具有发散作用D.丁图中,近视眼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需要用凸透镜矫正【答案】A4.我国曾成功发射地球同步气象卫星,卫星发送回地面的红外云图是由卫星上设置的具有接受云层辐射热的红外线传感器完成的,云图上的黑点密集度由辐射红外线的云层温度高低决定,这是利用了红外线的()A.不可见性B.热效应C.穿透性D.化学效应【答案】B5.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B.桃花吸收红光C.桃花反射红光D.光的折射引起的色散【答案】C6.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不见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响度要低一些【答案】A7.下列关于超声波与次声波、红外线与紫外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可以鉴别钞票的真伪B.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也在吸收红外线C.“倒车防撞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探测障碍物与车之间距离的设备D.正常人可以看到红外线和紫外线,但听不到超声波与次声波【答案】D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1 页,共5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自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人类有多种感觉器官,能对周围世界产生各种感觉。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视觉产生在视网膜B. 痛觉对人体是一种有害的感觉C. 嗅觉产生在大脑D. 味蕾对固态物质的刺激比较敏感2. 下列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3. 下列关于声音的理解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B. 声音在水中传播最快C. 耳朵能听到声音,是由于声波激起人体的听神经产生了振动D.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可以大于或小于340米/秒4.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
这个实验用来探究()(第4题)A. 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C. 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5. 当阳光射入水中时,下列一定会发生变化的是()A. 光的方向B. 光的速度C. 光的方向和速度D. 光的颜色6. 透过蓝色透光的玻璃进行观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观察黄色物体,可以看到绿色B. 观察绿色物体,可以看到蓝色C. 观察红色物体,可以看到黑色D. 观察任何颜色物体,看到的都是蓝色7.在市区的学校为防止噪声对学生学习的影响,采取的措施最合适的是()A. 学生戴耳罩听课B. 禁止市区任何声音的发生C. 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 学校中的教室窗户安装真空玻璃8.2012年5月21日早晨,温州地区天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日偏食景象(如图)。
此时,小明同学将太阳光垂直照射在纸板一个很小的“△”形孔上,那么在地面形成的光斑是()(第8题)A. “”形B. “”C. “○”形D. “△”形9. 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
”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色散C. 光的反射D. 凸透镜成像10. 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魅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多媒体教室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制成的,投影仪的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B. 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C. 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D. 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1.“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玩游戏时的“手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
以下列出的“影”与科学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 手影——光的反射B. 皮影——光的直线传播C. 倒影——平面镜成像D. 摄影——凸透镜成像12. 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底片分别如下图中的甲和乙,则()(第12题)A. 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B. 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 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D. 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13.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位于某一位置时看不到硬币(如图甲所示)。
保持人位置不变,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看到硬币了(如图乙所示),这主要是由于()(第13题)A. 光的反射B. 光的折射C. 凸透镜成像D. 光的直线传播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像和虚像都能显示在光屏上B. 虚像能用眼睛看到,但不能显示在光屏上C. 实像和虚像都不能显示在光屏上D. 实像能用眼睛看到,但不能显示在光屏上15.如图是天文望远镜成像示意图。
来自远处的光经过物镜与目镜时,发生的光学现象是(B)(第15题)A. 物镜处反射,目镜处反射B. 物镜处折射,目镜处折射C. 物镜处反射,目镜处折射D. 物镜处折射,目镜处反射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6. 汽车已进入普通家庭,小明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发现,前窗玻璃大多是倾斜的,这是因为前窗玻璃倾斜时,根据成像特点,夜间车内乘客或其他物体所成的像在玻璃的前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线;而汽车前灯安装在离地面较近的车头位置,有利于司机更好地看清前方道路状况,这是因为在同一种物质中光。
17.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
如图乙所示,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则我们看到光屏上只出现红光。
如图丙所示,在棱镜和白屏之间放一片绿玻璃片,则光屏上只出现____光。
(第17题)18. 茂名是美丽的海滨城市,到处都有天然湖或人造湖,湖中映着的岸边树木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所形成,湖岸边绽放有各种颜色的花朵,其中黄花(填“吸收”或“反射”)黄色光,湖边水中浸没的石块,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了,这是由于光的的缘故。
19.如图,小丽和小宇两同学用1根棉线、2只纸杯制作出“土电话”,通过“土电话”能实现门窗关闭后教室里外的通话。
(第19题)(1)“土电话”主要是通过传递声音的,说明固体能传声。
(2)小宇听“土电话”传过来的声音,能辨别出小丽的说话声音,表明“土电话”传声没有改变声音的。
20.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A的像重合,表明像与物的相同。
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第20题)21.如图所示是人眼球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当物体在很远的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它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__ __(填“前”“上”或“后”)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
下列哪种光学仪器成像原理与人眼球成像原理一样?____(填序号)①照相机②放大镜③投影仪④潜望镜(第21题)22. 如图所示是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到玻璃时界面上发生的现象,则入射光线是____,折射角的大小是,玻璃在界面的____(填“左”“右”“上”或“下”)边。
23.光电鼠标在电脑中应用非常广泛,其原理就是利用发光二极管照射移动表面(如图所示),并被反射回鼠标的光学感应器,用以记录移动动作,以此来捕捉移动位置的不同画面。
当鼠标移动时,感应器会连续拍摄鼠标垫表面所成的像,并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来比较各个影像,以决定移动的距离和方向。
产生的结果会传回计算机,而屏幕上的光标会根据这些结果来移动,图中光学感应器、透镜、发光二极管等元件固定在鼠标内。
(第23题)(1)当发光二极管的光照射在粗糙的鼠标垫上时会发生(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2)光学感应器上所成的像是(填“实像”或“虚像”)。
(3)将鼠标离开鼠标垫一定高度后悬空向前移动时,电脑显示器上的光标(填“会”或“不会”)移动。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24.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平面镜里的像。
要求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6米,试在图中准确画出:(1)平面镜的位置。
(2)被测者眼睛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右脚上(如图P)点的光路图。
(第24题),(第24题解)25. 如图所示,在练功房里,小红同学利用平面镜来帮助自己矫正舞蹈姿势。
画出她的脚上B点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后进入人眼A点的光路图。
,(第25题))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26. 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第26题)(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厘米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传播的。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
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 厘米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则∠AOB是该光路的(填“入射角”或“反射角”)。
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__ __(填“能”或“不能”)像光一样反射。
(3)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__ __(填“强”或“弱”)于玻璃板。
27.我国古人对光有一定的研究和描述,《墨经》中就提到了光学的知识。
对光的直线传播,北宋科学家沈括也做过精彩的描述,下图甲是他当时的实验研究描述图。
受此启发,小明也想研究像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于是他做了两个大小不同的纸筒,在外筒的前端开个小孔,在内筒的窗口插上半透明的塑料纸(作为纸屏),如下图乙。
(第27题)(1)图甲中楼塔的影子成像于室内的纸屏上面,该影子是____(填“实”或“虚”)像。
(2)在图乙中,保持纸屏到小孔的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小孔的前方,移动烛焰,记录烛焰到小孔的距离(L)和像的高度(H),测得数据如下表:烛焰到小孔的距离10 20 30 40 50小明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3)实验时,小明发现在烛焰移动的过程中,像的清晰度有所不同。
若想要获得更清晰的像,他应调节28. 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高与像距、物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究,他将5厘米长的发光体放在一个竖直支架上作为光源进行实验。
(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
②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填“大于”或“小于”)1;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填“大于”或“小于”)1。
③小华通过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又得出了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具体关系。
他的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