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方案范文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方案范文项目背景随着信息科技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在教育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但是,许多教师缺乏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难以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程教学。
因此,有必要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其能够:1. 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灵活应用各种信息工具辅助课程设计及教学实践;2. 加强信息技术资源利用能力,能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及其他渠道获取教学素材,提高教学效果;3. 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学方式,改善学生研究体验。
项目实施方案阶段一:培训教师基础信息技术能力本阶段主要围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1.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2. 教学设计软件的使用;3. 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技能;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
培训形式为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四周为一期,每周组织一次线下教学和一次线上研究。
线下教学由专家授课和讲师辅导,线上研究可自由安排时间研究。
阶段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实践本阶段采取“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将教师所学知识与实际教学情境相结合,进行教学探究和实践。
实践内容包括:1. 多媒体教学设计与实践;2. 网络课程开发与实践;3. 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整合实践。
实践形式为每周布置一次任务或项目,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阶段三:成果汇报和分享本阶段旨在促进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彼此研究,共同提高。
教师需要提交教学成果汇报,并在项目结束后进行成果分享和总结交流。
项目预期成果1.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 推广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促进教育现代化;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和合作,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育规划课题申报书
编号:
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申请书
学科分类
教育学
课题名称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萍乡学院为例
申请人
罗晓娟
申请人单位
萍乡学院
详细通讯地址
萍乡学院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邮编
337055
电话(手机)
电子信箱
申报时间
2017年 5月 3日
计划完成时间2019年 6月
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说明
一、本申请书由课题申请人如实填写。
二、本表报送一式2份,其中1份原件,1份复印件。
本表所附活页须报送6份,每份单独装订。
三、本申请书一经审定,即行生效。
在执行过程中,如需修改申请书的某些内容,须经省教科规划办同意后方可更改。
四、由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资助的课题经费,须按有关财务制度及时办理手续,省教科规划办和课题申请人所在单位按有关规定负责检查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
五、省教科规划办和课题申请人所在单位按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负责检查课题的进展情况。
六、课题完成后,课题申请人须向省教科规划办履行课题鉴定、结题手续。
课题结题后,由省教科规划办发给统一印制的结题证书。
七、课题申请人仅限填报课题负责者一人。
八、课题申请人详细地址、邮编、电话一定要填写清楚,如有变动,请及时通知省教科规划办。
九、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详细地址:南昌市红角洲赣江南大道2888号,江西教育发展大厦第17楼,邮编330038,电话:,E—mail。
一、课题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五年承担的主要科研课题。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摘要】本文围绕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展开讨论。
在首先介绍了背景,说明了当前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给教学带来的挑战。
然后提出了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的问题,以及开展研究的重要意义。
接着,在详细探讨了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探索,实践案例的分析,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资源支持与管理方面的重要性。
在对教学改革效果进行了分析,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总结了经验并提出了建议。
通过本文的撰写,旨在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课程目标、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实践案例、评价体系、资源支持、管理、效果分析、发展方向、总结、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应对新技术和新需求方面逐渐显得滞后。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高校开始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忽略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而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也亟需改革。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1.2 问题提出在当前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传统的基础课程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深,应用能力不足。
教师信息化发展规划
教师信息化发展规划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题。
在教育领域,教师信息化发展成为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师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引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师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能够更好地适应并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二、技术基础教师信息化发展规划需要建立在良好的技术基础上。
提供稳定的网络环境以及相关的设备和软件支持是实施教师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基础。
三、培训与教育教师在信息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提供培训和教育,教师可以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四、教师课程设计教师信息化发展规划需要重视教师课程设计的更新和改进。
教师应根据信息化教学的要求,设计创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在线教学平台在线教学平台是实现教师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重要工具。
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教学平台进行课程管理、实时互动和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教师信息化发展规划需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与反馈机制。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七、教师网络社区教师信息化发展规划应鼓励教师参与建设和加入教师网络社区。
通过交流和分享教学经验,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八、个性化学习教师信息化发展规划需要推进个性化学习的发展。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风格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九、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信息化发展规划应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提供学术研究和学习交流的机会,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十、家庭教育教师信息化发展规划对于家庭教育也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信息化手段,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可以形成紧密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十一、资源共享教师信息化发展规划需要重视资源共享的作用。
通过建立开放共享的平台和机制,教师可以分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育经验,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方案
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教师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案。
一、概述教育信息化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和方式。
教师教育信息化旨在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资源,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基础设施建设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先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
这包括校园网络的建设、校园宽带的提速、教育设备的配置等。
只有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教师们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
三、平台建设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信息化平台。
这个平台包括在线教育平台、教师教研平台、在线资源平台等。
通过这些平台,教师们可以获取到最新的教学资源,进行互动交流和教学研讨。
四、教育内容建设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建设丰富多样的教育内容。
这些内容包括课件、教学视频、在线习题等。
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选择和使用这些教育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师培训与能力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教育思维。
因此,需要加强教师培训与能力提升。
可以通过开展培训课程、组织教育交流活动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
六、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分享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方案还可以通过案例分享的方式,向教师们展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可以邀请一些已经取得成果的教师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帮助其他教师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
七、在线作业与评价体系建设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建设在线作业和评价体系。
通过在线作业系统,教师可以布置作业、收集作业,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评价体系可以基于学生对在线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为教师提供参考和改进的方向。
八、教师个性化发展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方案应该重视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教学风格,可以鼓励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发挥个人特长和创造力。
九、教育资源共享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加强教育资源的共享。
数智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及提升路径
P UBLIC RELATIONS FORUM 数智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及提升路径文/王振环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多样化,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在数智时代背景下,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对改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结合对本校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展开的调研,本文首先从三个方面解读了数智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学手段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信息化和教学环境的信息化;继而从个人层面和学校层面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数智时代;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引言在数智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代表了科技发展的前沿,对于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课堂模式的多样化,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稳步推进。
与此同时,大学英语课程面临着课时减少、学生人数增多、实施分层教学、开设专门用途英语等现实条件和要求。
大学英语教师不仅着眼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还要解决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语言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综合应用能力[�]。
因此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顺应数字化时代变革,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手段,优化课程设计,提升教学能力。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特别是师范类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过程中,师资队伍的配套非常重要,也是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点,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本文从数智化时代背景出发,根据大学英语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首先厘清教学能力的基本内涵及构成要素,进一步解读数智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哪些信息化教学能力,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提升路径,希望具体做法能够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教改中。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情况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情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建设变得日益重要。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应对教学工作中的挑战,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包括教师对各种教育技术工具的熟练应用。
教师需要了解并掌握常用的教育软件、在线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设备等,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PPT制作课件,利用视频资源进行教学辅助,利用在线作业系统进行作业批改和评价等。
这些工具的灵活运用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也包括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认知和应用。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信息技术知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原则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实践中。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和在线课程学习最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了解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还需要教师具备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师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跟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积极参与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总的来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技术工具,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育需求,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只有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10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10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09.10•【字号】沪教委科[2010]52号•【施行日期】2010.09.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10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的通知(沪教委科〔2010〕52号)各有关高等学校、各区县教育局、各区县教师进修学院,其他有关单位: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上海市2010年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沪教委科〔2010〕22号),各高校、各区县开展了2010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的申报工作。
经学科组专家两轮评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共确定“上海高校优势学科布局结构与发展趋势研究--基于知识网络视角的分析”等18个项目为市级重点项目、“政府、社会与教育公平研究:公共政策的视角”等106个项目为市级项目、“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教师角色研究”等60个项目为规划项目。
同时,根据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将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设立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课题的通知》(沪委宣〔2009〕188号),本次确立的18项市级重点项目同时确立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课题。
现将各类项目名单(见附件)印发给你们,请通知有关单位及项目承担者与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联系,以便做好立项工作。
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地址:茶陵北路21号邮编:200032电话:64184439联系人:苏忱、劳南怡、熊立敏附件:1.2010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2010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市级项目3.2010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二○一○年九月十日附件1:2010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附件2:附件3:。
2023年教务处年度总结四篇
2023年教务处年度总结四篇教务处年度总结篇1主要工作成绩和存在问题:本年度本人能够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思想进步,清正廉洁,忠于职守,关心学院的各项建设和事业发展。
在院常规教学运行的管理工作中,本人坚持和贯彻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圆满地组织和完成了教学任务的落实、学生的学籍管理、考务的安排、选修课的管理、各项教学检查和统计总结、专项建设和评比等工作。
同时,在工作中结合院“全面质量管理年”和服务效能建设,重点推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强化和疏通了教务处和各系部的联系,通过改进和充实教学例会的会风和内涵,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
2、在教学管理的职能分工上,重点在考务和学籍管理两方面推进了二级管理。
3、通过工作流程的制定和服务规范的实施,教务处为师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本人在日常工作中能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学习先进的教学管理思想和经验,也十分注重和部门内外、学院内外的同事探讨教学管理方面的创新做法。
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践和近期的思考,对下面的工作推进也有了基本的思路和做法。
主要是:1、整合教学资源;2、建立完善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3、加强教务员的培训工作。
本年度本人同时承担并圆满完成了一百五十课时的教学任务。
本年度本人虽然参与了《高等数学》的教材编写,也参与了一项获得电子教育学会教学成果一等奖的课题,但是教科研的水平有待提高,成果有待展示。
希望新的一年在各项事业和工作中取得明显进步。
教务处年度总结篇2一、度工作总结1.创建成功酒店服务与管理省品牌专业;2.省技能大赛总分位居宿迁市第二,取得宿迁市唯一一个学生组一等奖;3.市技能大赛取得9个一等奖、13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4.全国文明风采杯大赛中,我校取得4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在宿迁市一枝独秀;5.全国信息化核心技能大赛取得一个一等奖、二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6.七名同学通过专转本考试,升入本科院校;7.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被评为联院重点专业;8.高水平通过省市三项规范视导;9.所在专业完成就业岗位、岗位能力、课程体系构建;10.完成各大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总结;11.完成各专业课程简表、实训简表,进一步规范课程设置;12.组建名师工作室,引领年青教师成长。
信息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信息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围绕信息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展开研究,以探讨如何借助信息化技术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和环境。
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平台、教育软件等工具,设计并开展全新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实现个性化和协作学习。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打破传统教育教学的时空限制,实现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使得学习资源得以共享和利用。
在教育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带来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还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需要具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熟练掌握教育软件、教学平台等工具的使用,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还需要具备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和实践信息化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学生则需要主动参与和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和利用的能力。
教育教学中,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信息化技术可以打破传统教育教学的地理限制,实现学习资源的全球共享。
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通过加强合作与交流,与其他院校建立起资源共享的平台,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机会。
其次是教育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更新。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培养具有实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关注产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及时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再次是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教育教学的评价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方法和手段。
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路径略谈
文化视野461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路径略谈赵丹丹 哈尔滨金融学院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以此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还存在相应的问题,本文从问题开始着手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路径,以此更好的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能力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8-0461-01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开始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使得人才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
为了更好的培养应用型的人才高校需要不断的进行改进和创新,需要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强化,以此使得培养的人才更好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现状(一)认知有待更新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不能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本身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复杂,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也就给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根据调查显示,60%的教师缺乏实践能力方面的经验,仅仅具备理论方面的知识。
当前高校能够进行实践教学的教师严重不足,很多教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认识不足,教师对实践能力的认识不够,不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仅仅认为实践教学就是对理论的补充,其中50%的教师认为实践部分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二)知识结构有待完善当前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很好的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大部分是学术类型的博士,学历比较高,理论知识相对扎实,但是缺乏实践技能。
在实际教学中仅仅注重教材知识教学,过于看重理论知识,忽视实践能力教学,知识结构有待完善。
(三)缺乏培养平台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已经建立了师资进行培训的机制,也能够认识到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研究——以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为例
2021年4月第24卷第8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Apr.,2021Vol.24,No.81 研究背景在全国独立院校转设的大背景下,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有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产学研融合发展无疑是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在转设的必由之路。
该学院坐落于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徐州,有在校生近万人。
为学院定位,突出学院特点,发挥学院优势,实现学院服务和促进淮海经济区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本文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产、教、学、用”五位一体协同教学模式,从校企战略协同层面、科研知识协同层面、应用技术协同层面、师生组织协同层面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层面,阐述企业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如何利用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资源,在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知识转化间实现快速互动、共享与集成。
2 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教学模式概述2.1 “校”:校企战略协同学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机构的主力军要定位准确,人才培养目标清晰。
学院要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科学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完善校企协同创新。
为此,科文学院可以与当地企业进行战略联合培养模式,形成教学工厂,如采用“三明治”式的培养模式,即4年本科教学形成学工交替的“1+2+1”的教学方式。
第一年学生入校后可以以参观形式了解自己所选专业在企业就业中的人才需求,在感官上对本专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最后1年学生进入企业实操实习,快速掌握企业所需技术。
学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不仅在校大学生可以进入企业参观,同时学校也可以为企业在职职工提供终身学习的培训计划。
2.2 “产”:科研知识协同企业要将科研知识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目前,许多高校的科研项目转化成实际成果的比例比较小。
一些企业缺乏高科技人才,将高校科研与企业所需技术协同开发,是企业节约科研成本的一个良策。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拟立项名单
序号 课题名称 1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课个性化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与实践 2 应用型本科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3 应用背景下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 4 基于技术整合矩阵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5 基于双融合双导师制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6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定制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7 高等院校新闻传播教育“课程思政”的建设研究 8 新时代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9 基于立德树人的高校辅导员话语体系建设研究 10 地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11 转型背景下电工实验教学手段与方法创新研究 12 “双融式”机器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13 面向精准教学的大数据平台框架构建及实现路径研究 14 大数据时代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研究 15 “双元”转型背景下的高校“服装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研究 16 基于财务风险管控视角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 17 地方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18 基于手机APP的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 19 吉林省地方高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20 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三位一体”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21 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策略研究 22 吉林省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23 虚拟现实技术在空间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4 吉林省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提升研究 25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材建设研究 26 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贸单证业务〉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27 环境设计专业软装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 28 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研究 29 吉林省地方本科高校招生办法改革研究 30 职技高师汽车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室建设研究 31 智慧教室中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32 地方高校3D数字技术在传统雕塑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模式研究 33 基于新〈大纲〉的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慕课创新 研究 34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立项
指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可持续发展的调查研究
朱卓伟
16YB074
江苏师范大学
车辆工程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李顺才
16YB075
江苏师范大学
“互联网+”背景下师范生阅读能力调查暨测评系统开发
步进
16YB076
江苏师范大学
16YB077 16YB078 16YB079 16YB080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 院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 院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 院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 院
16YB081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互联网+”时代师范大学教学供给侧改革模式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苏高职院校开放办学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教练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基于OBE模式的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观察、分析与评价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创新发展研究
邵理家
王娟芬 高祥生 甄兰平 王桉 顾平 郑珏 吴雨才 生佳根
陈建红
16YB021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下民办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戴国梅
16YB022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公民社会视阈下的创业法律教育创新研究
孙蕾
16YB023
河海大学
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优势学科群构建策略研究
谈小龙
16YB024
河海大学
“双一流”战略下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路径研究
曹红芳
16YB025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双创型与专业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研究
杨帅
16YB026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分析与能力结构研究
转型背景下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方式与途径研究——以湘南学院为例
转型背景下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方式与途径研究——以湘南学院为例发布时间:2021-07-30T14:51:38.57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月第10期作者:陈俊[导读] 对于高校而言,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决定着高校在当前教育大环境下的竞争力。
陈俊湘南学院湖南省郴州市 423000摘要:对于高校而言,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决定着高校在当前教育大环境下的竞争力。
因此在转型背景下,高校中的青年教师为了提升教学能力,开始由理论型向应用型方向转型。
本文主要以湘南学院为案例,阐述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并结合现状为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供提升路径,以促进湘南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转型;应用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湘南学院作为湖南省普通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高校,长期以来一直肩负着为湖南各高校实验新型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重任。
转型背景下,湘南学院为了体现青年教师的应用型特征,开始对校内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行进一步提升。
由此可见,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培养人才的基础,而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因此,湘南学院需要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予以重视,才能在转型背景下,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的实施。
1.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截止2020年,湘南学院本部共有专任教师1193人,教师等正职称人员309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人员973人以及博士学位教师429人。
近年来,为了搭建科学合理的教师人才梯队,湘南学院面向社会招收了大量青年教师。
但是,由于青年教师刚接触教育行业,且没有接受专业的教育理论学习,由此导致教学经验较为欠缺。
而在与学生交流方面,本来青年教师和学生年龄相近,更容易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
然而在此过程中,青年教师由于刚毕业,为了适应从学生角色到教师角色的转变,反而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进而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出现显著下滑。
青年教师往往拥有较高的学历以及较强的科研能力,但是青年教师对于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却相对陌生。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研究——以三明学院为例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7年5月May.,2017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研究———以三明学院为例温桂林(三明学院人事处,福建三明365004)【摘要】教师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双师型”教师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队伍的质量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推学校转型发展,三明学院立足区域发展环境和学校办学条件,适应学校转型发展需要,坚持观念先行,努力深化制度改革,从教师引进、培养、评价、管理、政策激励等方面入手,逐步建立了以师为本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有效保障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需求。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881(2017)02-0124-03教师是学校各项事业的建设主体,是大学使命与组织目标的具体承担者,有什么层次的大学教师,就有什么水平的高校;有什么类型的大学教师,就有什么类型的高校。
因此,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已然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时下转型发展的重要议题。
一、“双师型”教师培养校本体系的构建完整的师资培养体系,应该包含从资格准入、中期培养、考核评价到保障机制等一体化的制度。
(一)确立“双师型”教师认定制度由于“双师型”教师的涵义理解多样,各省、高校认定的标准不一,学院根据国家相关文件政策和福建省教育厅制订的“双师型”教师标准,结合学院办学层次和发展水平,确立了“双师型”教师认定制度。
一是厘定“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
学院将认定条件分为基本条件和资历条件,在资历条件方面充分考虑学科差异,不拘一格,促进教师多元化发展。
二是确立“双师型”教师认证程序。
“双师型”教师认定由教师个人申请,院部审核推荐,校职能部门审核,“双师型”教师认定委员会综合评定组成,力求对教师作出全方面位,科学的评价。
三是明确“双师型”教师的职责与待遇。
教育规划课题申报书
编号:江西 省教育科学规 划课题申 请 书教育学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一一以萍乡学院为例罗晓娟萍乡学院萍乡学院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337055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时间 计划完成时间 2017年5月3日 2019年6月学科分类课题名称 申请人 申请人单位 详细通讯地址 邮 编电话(手机) 电子信箱说明一、本申请书由课题申请人如实填写。
二、本表报送一式2份,其中1份原件,1份复印件。
本表所附活页须报送6份,每份单独装订。
三、本申请书一经审定,即行生效。
在执行过程中,如需修改申请书的某些内容,须经省教科规划办同意后方可更改。
四、由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资助的课题经费,须按有关财务制度及时办理手续,省教科规划办和课题申请人所在单位按有关规定负责检查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
五、省教科规划办和课题申请人所在单位按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负责检查课题的进展情况。
六、课题完成后,课题申请人须向省教科规划办履行课题鉴定、结题手续。
课题结题后,由省教科规划办发给统一印制的结题证书。
七、课题申请人仅限填报课题负责者一人。
八、课题申请人详细地址、邮编、电话一定要填写清楚,如有变动,请及时通知省教科规划办。
九、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详细地址:南昌市红角洲赣江南大道2888号,江西教育发展大厦第17楼,邮编330038,电话: 86765839, E— mail :。
境下实施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需要教师充分设计、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环境,不断优化教与学的方式,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任何现代教育技术都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即从知识的讲授者彻底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管理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服务者、学生学习的陪练者和监督者。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策略
672012年Vol.27 No.9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高等教育收稿日期:2012-08-19作者简介:曾志刚(1980-),男,福建福州人,研究实习员,从事应用物理方向的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以本科教育为主,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在我国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下,面临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在地方经济飞速进步的大背景下,本科院校的发展必须面对学科建设这一重要问题,才能获得更多生存空间。
一、奠定良好的学科基础作为新时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一流学科、优势学科”作为发展目标,不断为学科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其一,加强对学科建设软环境的投入与支持,确保学科建设过程中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
选择具有典型性、前沿性的研究方向,通过广泛论证、深入调查分析及学术交流等手段,对该学科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分析,结合学校自身水平与学科建设状况,加大研究力度,优化研究人员队伍构成,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团队,开展具有特色化的科研项目研究。
其二,建设具有鲜明特色、影响力强的高水平学科建设平台,通过开放实验室、增强仪器设备的共享与利用效率等方式,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发挥合力作用,体现平台建设的职能,增强影响力与辐射范围。
其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快资源共享意识,满足优势互补需求,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平台作用。
通过构建高水平的现代化图书馆,强化图书馆的自动化集成建设与管理,有计划地引进外文文献,形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数据库。
二、争取更多项目经费支持当前,高校办学水平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由学科建设水平决定,而学科建设水平则以科研水平为重要体现形式。
在新时期,高校必须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全面强化研究力度,才能确保学科建设工作的稳步发展。
但也应认识到,开展科学的研究工作并非一项容易的事,将经历一个艰辛的过程,需要高校教师在做好基本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科研活动。
“数智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质量优化创新改革路径研究
P UBLIC RELATIONS FORUM “数智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质量优化创新改革路径研究文/赵玉阳摘要:当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要摆脱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增加商务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力。
混合式教学能够将传统教学与互联网教学有机结合,打造出符合新时代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同时融合数智化教学的优势,整合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全方位优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充分发挥数智化教学的优势,通过混合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工作。
本文首先分析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应用可行性,通过介绍“数智”赋能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施现状,最后对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质量优化创新改革路径进行了探究分析。
关键词:数智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创新改革路径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逐渐进入了数智化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也在不断改革,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构建混合式教学课堂,培养更多综合型人才,以满足国家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
混合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师生之间不仅可以在课堂上面对面交流,在课下可以通过数智化渠道进行互动,是教学形式上的一个重要创新。
在数智化商务英语教学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任课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以全新的教学理念、积极的教学态度迎接挑战,强化自身职业素养的同时,还要认清数智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提高我国商务英语课堂混合式教学水平。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应用可行性分析(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发展改革的必然趋势当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从出生开始,通过网络对互联网产品、多媒体都很熟悉,他们期待课堂教学能够智能化,扫除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52014年2月(中)科教导刊应用型本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李静郑自辉(厦门理工学院信息中心福建厦门361024)摘要文章以某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为研究的出发点,分析了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从政策引导、技术支持、发展模式三个层面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如何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深入详细的分析。
并且将这些策略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
研究表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应用型本科而言,它需要立足学校内涵和办学特色,以各方面的保障为基础,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转化,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才能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升办学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策略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Applicat ion-or iented Univer sity Teachers'Information Teaching AbilityLI Jing,ZHENG Zihui(Network Management Division,Xiamen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Xiamen,Fujian 361024)Abs tra ctThis paper takes status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oriented teaching ability as astarting point for research,analyzes information on teaching practical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process of capacity development.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institutions,from policy guidance,technical support,development mod-el applied at three levels of colleges information on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teachers to promot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depth detailed analysis.And apply these policies to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Studies show that: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ability is not done overnight to complete,it is application-oriented terms,it ne-eds to be based school connotation and school characteristics,in order to protect all aspects of the foundation,teachers take the initiative to promo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deeper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transformation,to create a good learning en-viron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 order to build a high level of faculty to enhance educational quality.Ke y words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information teaching ability;strategy;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专注于较高层次的技术教育的应用型本科以培养就业需求和素质养成为导向的实践性、创新型人才作为学生培养目标。
从培养目标和内涵上看,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学能力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逐渐从建网、建库、建队、建制等建设导向转向切实解决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深化课程改革和关注学生就业等实际问题的应用导向,从关注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到关注教育技术的关键性应用,推进技术进入教育的“关键”业务,最终转移到以“人”为中心,实现教育信息化。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为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所需要具备的信息化教学态度、信息化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技能以及信息化教学实施和信息化教学研发的理论与实践。
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要求,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校园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性不容置疑。
某应用型本科高校信息中心联合教师发展中心与教务处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与如何提高应用型本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开展了多次讨论和反思。
1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分析1.1基本情况学校现有680余名专任教师,年轻教师多,学历起点高,与企业实行“人才双聘”,师资结构有比较优势。
在信息化建设上,5年内累计投入近3000万元,校园网全面建设基本完成,无线校园投入使用,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环境普及情况良好,拥有多个期刊数据库资源和清华大学开发的网络教学资源库、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了电子校务门户网站(集成了十几个应用子系统),校园信息化建设有坚实的基础。
在管理上,该校2011年5月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多次开展新教工入职培训和网络教学、校园门户等平台的应用培训。
1.2现状分析我们从该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的调查为突破口,从教师受教育情况、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和态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实施信息化教学的技能,信息化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开发,对校本培训的看法与评价七个方面对影响专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从研究结果来看:(1)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4/5以上,90%以上受教育的形式为非师范类;年轻教师多,发展任务繁重;(2)多数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有积极认识,认可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一种教师资建设2014年2月(中)56科教导刊师的基本素质,还有部分教师已经在教学中使用了信息化教学手段,但是其中的一些教师对尝试的效果并不满意;(3)对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学理念的掌握情况要好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4)大多数教师具备了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能够利用简单的工具软件开展教学,但是信息的再加工能力较弱;(5)信息技术的基本工具的运用只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对信息资源的应用,或者是使用多媒体投影环境代替板书,而对研究性学习、Webquest 、PBL 等新的教学方法与新技术高度结合还不能够有效掌握,总体应用程度还处于浅层应用;(6)教学资源主要是来源于远程教育资源和互联网上下载,教师自己制作或再加工的比例小。
教师开发能力和资源意识欠缺,导致教学资源一方面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基本被闲置;(7)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得到绝大多数教师认可,但是他们认为培训模式和培训方法单一,培训时间短,作用难以发挥,而且培训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得不到保障。
少数教师认为培训计划有适当考虑专业特色,但不了解教师需求,内容组织不合理,对信息化教学帮助不大。
高层次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太少。
由调查的结果显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并不能较好地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向地方性的亲产业教学,没有真正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
而在引导教师处理教学与科研,工作和生活,教学与培训,信息化教学对教学工作量的影响等方面该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应用型本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策略2.1政策引导层面在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过程中,政策作为自上而下的应用推广策略,具有指示性的作用,有时甚至采取半强制性的推广策略来引导更多的教师关注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在评优、评职中纳入信息化教学的成分,把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发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对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资源开展教学提出一定工作量的要求。
将网上优质示范课程、精品课程项目建设制度化,并且对这类示范课程和精品课程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学校应加强各级教学组织的教学职能建设,提供足够的教学和培训资源,除此之外还出台本科教学信息化建设通知、网络教学平台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鼓励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和研究,引导和推动教师开展教学反思。
2.2技术支持层面信息化教学是基于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作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职能部门——教师发展中心应联合信息中心,利用技术手段,积极创设与人文有机结合的校园信息化教学环境。
(1)整合各业务系统数据,动态更新校园门户信息。
我们从降低校园门户的复杂性入手,将学校各业务系统进行整合,使校园门户与业务系统保持动态一致,实时更新。
实现了单点登录和协作学习功能,提高师生运用门户的积极性。
(2)利用Moodle ,建立教师教学反思与交流环境。
结合学习管理系统,对Moodle 平台进行二次开发,构建网络化授课平台与师生互动平台,组织名师沙龙,教授沙龙,以有效支持和及时反馈全体教师的个别化学习、协作学习与校本培训的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让教师专心教学本身。
尽量利用技术手段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优化信息化教学流程,实现课程资源的完整共享,使教师专心于课程内容本身的建设和产学研合作教育。
(4)加强数据挖掘和统计,推动信息化教学。
通过信息化系统的数据跟踪功能,对课程点击率和学生学习时长等数据进行挖掘、整理和统计,并予以公布,竞争态势使得教师无形中产生压力和动力,进而推动信息化教学。
(5)坚持不懈地开展培训和教学竞赛,打消教师顾虑。
广大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可能会存在许多顾虑,有技术层面的,也有理念层面的。
为打消这些顾虑,使他们乐于开展信息化教学,开展多层次、多类型、多角度的培训。
(6)打破技术壁垒,加强信息化应用的广度。
在信息化推广中,利用技术手段,引进竞争机制,开展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加强信息化应用的广度。
2.3发展模式层面教师是信息化教学的主体。
他们可以通过充分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带动更多的师生进行信息化教学,保证教师信息化教学更好更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