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文档-第十三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植物病害诊断与防治

植物病害诊断与防治

植物病害诊断与防治问题:概述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答: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有6种。

生物防治、农业防治、抗病性利用、植物检疫、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

一、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内容包括:(1)利用微生物防治。

常见的有应用真菌、细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如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真菌),苏云金杆菌各种变种制剂防治多种林业害虫(细菌),病毒粗提液防治蜀柏毒蛾、松毛虫、泡桐大袋蛾等(病毒),5406防治苗木立枯病(放线菌)微孢子虫防治舞毒蛾等的幼虫(原生动物),泰山 1号防治天牛(线虫)。

(2)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

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蝇,最常见有赤眼蜂、寄生蝇防治松毛虫等多种害虫,肿腿蜂防治天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

(3)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

这类天敌很多,主要为食虫、食鼠的脊椎动物和捕食性节肢动物两大类。

鸟类有山雀、灰喜雀、啄木鸟等捕食害虫的不同虫态。

鼠类天敌如黄鼬、猫头鹰、蛇等,节肢动物中捕食性天敌有瓢虫、螳螂、蚂蚁等昆虫外,还有蜘蛛和螨类。

利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学现象和某些生物学特性,以防治危害农业、仓储、建筑物和人群健康的生物的措施。

利用生物防治害虫,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公元304年左右晋代嵇含著《南方草木状》和公元 877年唐代刘恂著《岭表录异》都记载了利用一种蚊防治柑桔害虫的事例。

19世纪以来,生物防治在世界许多国家有了迅速发展。

生物防治的主要方法有:利用天敌防治,利用作物对病虫害的抗性防治,利用耕作方法防治,利用不育昆虫和遗传方法防治等。

利用天敌防治利用天敌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应用最为普遍。

每种害虫都有一种或几种天敌,能有效地抑制害虫的大量繁殖。

这种抑制作用是生态系统反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用这一生态学现象,可以建立新的生物种群之间的平衡关系。

目前用于生物防治的生物可分为三类:①捕食性生物,包括草蛉、瓢虫、步行虫、畸螯螨、钝绥螨、蜘蛛、蛙、蟾蜍、食蚊鱼、叉尾鱼以及许多食虫益鸟等;②寄生性生物,包括寄生蜂、寄生蝇等;③病原微生物,包括苏芸金杆菌、白僵菌等。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防治方法
对于病毒病的防治,主要是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控制虫害和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综合防治。其中,化学防治可使用病毒灵、菇类蛋白多糖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同时,为了防止病毒病的传播,应加强植物检疫和虫害的监测与控制。
诊断要点
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治
05
植物病害防治的未来发展
生物防治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
防治方法
对于稻瘟病的防治,主要是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和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综合防治。其中,化学防治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可使用三环唑、稻瘟净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稻瘟病的诊断和防治
诊断要点
霜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可发生在多种植物上,如黄瓜、番茄等蔬菜作物。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褪绿、黄化、卷曲、落叶等,叶背有时会出现灰色的霜状物。霜霉病的发生与高湿度、低温、少日照等环境条件有关。
综合防治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天敌和有益生物,实现植物病害的可持续控制。
单一防治手段难以取得长期、稳定的防治效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防治。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直接观察
将样本制成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病菌形态、结构以及植物组织病变情况。
显微镜检查
利用血清学、酶联免疫等生物化学技术,检测病菌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生物化学方法
采用PCR、基因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直接检测病原菌特异性基因片段,实现对病原菌的快速鉴定和分型。
分子生物学方法
诊断注意事项
03
植物病害的防治技术
通过国家法律手段,对植物及其产品进行病虫害的检验和防止其传播。
植物检疫
抗病品种选育
科学合理耕作
选育和繁殖具有较强抗病性的作物品种。

植物病理学中的病害诊断与防治

植物病理学中的病害诊断与防治

植物病理学中的病害诊断与防治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疾病的科学,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病害的准确诊断和有效防治对于保护农作物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方法,以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一、植物病害的诊断1. 病害症状观察植物受感染后会表现出一定的症状,如叶片变黄、萎蔫、干枯等。

观察病害症状可以为病原菌的诊断提供线索。

例如,黄化病害可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而干枯病害可能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

2. 病原菌分离与鉴定通过从患病植物上分离病原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可以确认病害的病原菌。

常用的方法包括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通过鉴定病原菌,可以确定病害的防治措施。

3. 病害病程观察观察病害的病程可以了解病害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对于某些潜伏期长的病害,及时观察是很重要的。

通过了解病害病程,可以选择合适的防治时机和方法。

二、植物病害的防治1. 农艺防治调整种植结构和栽培管理,选择抗病优良品种,合理施肥和水分管理,加强田间管护等农艺措施可以减轻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农艺防治是植物病害防治的基础。

2. 防治剂应用化学防治剂是目前常用的防治病害的手段之一。

通过喷洒适量的药剂,可以达到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的目的。

但是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3.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然的敌害生物来控制害虫和病害,以减少农药的使用。

例如,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数量,在农田中种植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等。

生物防治不仅有效,而且对环境友好。

4. 遗传防治遗传防治通过培育抗病品种来控制病害发生。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研发抗病种质资源和转基因技术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性。

这是未来病害防治的重要方向之一。

结语植物病理学中的病害诊断与防治是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环节。

准确诊断病害和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保护农作物,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

通过农艺防治、防治剂应用、生物防治和遗传防治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植物病害的发生。

植物病理学的病害诊断与防治措施

植物病理学的病害诊断与防治措施

植物病理学的病害诊断与防治措施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与防治的科学。

在农业生产中,病害是导致作物减产、质量下降甚至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对于植物病害的准确诊断和科学防治措施的应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一、病害的诊断1. 病害症状的观察与描述病害诊断的第一步是对病害症状进行准确的观察与描述。

病害症状通常包括叶片变色、枯萎、腐烂等现象。

观察时要注意病害症状的发生部位、形态特征以及与正常植株的差异等因素。

2. 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病原微生物是引起植物病害的主要因素之一。

诊断病害时,需要将病部组织分离出来进行鉴定。

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种植分离、细菌培养和真菌培养等。

鉴定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试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3. 借助专业技术设备进行诊断为了提高病害诊断的准确性,可以借助专业的技术设备进行辅助检测。

例如,可以运用显微镜、PCR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技术手段进行病原微生物的鉴定与定量分析。

通过分析检测结果,可以确诊病害类型,为后续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二、病害的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天然的生物资源,通过引入或增殖或应用天敌、寄生菌、拮抗细菌等,控制或降低病原微生物数量从而达到减少病害发生的目的。

例如,引入杀虫菌、食草动物等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利用拮抗细菌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等。

2. 土壤改良与合理施肥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础,良好的土壤环境可以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通过有机肥的施用,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此外,合理施肥也可以为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3.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品种是植物病害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育种选育、遗传改良等方法,培育出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品种。

这些品种在病原菌的侵染下,可以表现出较低的发病率和较小的病害程度,从而减少了防治病害的成本和风险。

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一、知天、知地、知作物:做到三知方可入门。

二、知根、知茎、知叶、知果:做到四知方能知大局。

三、看尖、看叶、看花、看果、看茎、看根:做好六看方诊断。

四、扒根、抓叶、灼病而闻:可断定是病非病。

注:用防风打烧机烤“病害”部分,马上闻气味:酸味者是真菌病害,臭味者为细菌性病害,又酸又臭者是真、细菌混合性病害,烧焦羽毛味者病毒性病害,有青叶味是日灼、除草剂、缺水、冻害、高温等引起的不是病害。

概述: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和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即生病,寄主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称为病状。

病原物在病部的特征性表现称为病症。

(一)病状:主要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

1、变色植物生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颜色称为变色。

原因:由于叶绿素或叶绿体受到抑制或破坏,色素比例失调造成的。

变色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A褪绿和黄化:整个植株、整个叶片或其一部分均匀地变色,褪绿是由于叶绿素的减少造成的,变色规律:嫩绿、浅绿色、浅黄、黄、白、灰、红、褐、紫、黑、干枯死亡。

成因如下:缺肥(N、P、K、Mg、Ca、S)、旱、涝、冻、日灼、缺多微素、氯危害、除草剂、药害、肥害、病害…..B非均匀变色:主要表现在叶片(反、正二面)、果面(阴、阳二面),由深绿、浅绿、黄绿、黄色、无色、白、红等色组成。

表现为:a)部位相间而形成不规则的杂色,不同颜色部位的轮廓是清楚的。

b)变色部位的轮廓不很清楚,就称作斑驳。

成因如下:缺多微素、病毒病、根腐病、冻、日灼、镁危害、除草剂、药害、肥害、病害…..2、坏死指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死亡。

原因:通常是由于病原物杀死或毒害植物,或是寄主植物的保护性局部自杀造成的。

表现: 坏死在叶片上常表现为坏死斑和叶枯。

坏死斑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因病害而不同,但轮廓都比较清楚。

有的坏死斑周围有一团变色环,称为晕环。

大部分病斑发生在叶片上,早期是褪绿或变色,后期逐渐变为坏死。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知识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知识

植保工作方针
早在5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田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综合防治定义与国际上常用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植物病害管理”(P1ant Disease Management,PDM)的内涵一致。开展病害综合防治或综合治理首先应规定治理的范围,在研究病害流行规律和危害损失基础上提出主治和兼治的病害对象,确定治理策略和经济阈值,发展病害监测技术、预测办法和防治决策模型.研究并应用关键防治技术。为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综合防治方案.不断提高治理水平,还要有适用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诊断
一、诊断的意义
认识自然是为了改造自然。认识病害,掌握病害发生规律的目的为了防治病害。植保工作者的职责是对有病植物作准确的诊断鉴定,然后提出合适的防治措施来控制病害,力求减少因病所造成的损失。植物医学不同于人体医学,服务的对象是植物,它的经历和受害程度,全凭植病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去调查与判断。及时准确的诊断,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可以挽救植物的生命和产量.如果诊断不当或失误(误诊),就会贻误时机,造成更大损失。
1、寄生植物引起的病害:在病植物体上或根际可以看到其寄生物,如寄生藻、菟丝子、独脚金等。 2、线虫病害:在植物根表、根内、根际土壤、茎或籽粒(虫瘿)中可见到有线虫寄生,或者发现有口针的线虫存在。线虫病的病状有:虫瘿或根结、胞囊、茎(芽、叶)坏死、植株矮化黄化、缺肥状。

植物病害的诊断、预测和防治

植物病害的诊断、预测和防治

(三)试验验证 就是通过一系列试验过程来确定病原。在试验 过程中遵循的一个重要法则就是柯赫氏法则 (Koch’s rule ),该法则是通过对致病性的测定来 确定某种生物是否是病原物,具体内容有四步: ①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 ②该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和纯培养; ③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与原 来相同的症状; ④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该生物的纯培养, 性状与原来记录的相同。 经过以上四步,简单地说就是经过两次症状观 察和两次分离培养,若前后结果相同,我们就可确 定所观察到的生物就是病原物。
(三)病原鉴定 经过以上步骤和分析,确认为非侵染性病害后,再通 过以下方法进一步确定和鉴定具体病因。 化学分析法就是对病株组织或病田土壤进行化学分析,测 定其成份和含量并与正常值进行比较,从而查明哪种成份 过多或过少,确定病原。 人工诱发法就是根据初步分析的可疑病因,人为提供类似 条件如低温、缺素或药害等,对植物进行处理,观察其是 否发病。 化学治疗法就是初步分析可疑病因,采取治疗措施如怀疑 缺某种元素,可以对植株进行喷洒、注射或浇灌营养液等 方法,观察症状能否减轻或恢复健康。 指示植物法就是根据可疑病因,选择对该病因敏感、症状 表现明显且稳定的植物作为指示植物,种植在发病环境中, 观察症状反应,一般用于果树植物缺素症鉴别。
5.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是一种体外扩增特异性DNA的技术,用于扩增 位于两段已知序列之间的DNA区段。首先从已知序 列合成两段寡聚核苷酸作为反应的引物,然后经 过DNA加热变性、引物退火和引物延伸三个过程重 复循环,在正常反应条件下,经30个循环可扩增 至百万倍。应用PCR扩增技术可将很少的病原微生 物核酸扩增放大,用于病害的早期诊断;也可产 生大量的核酸探针,用于病害的诊断。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四、加强栽培管理
改进栽培技术、合理调节环境因素、改善立地条件、调整 播期、优化水肥管理等都是重要的农业防治措施。 播种期、播种深度和种植密度:可达到人为避病的效果 水肥管理与病害消长关系密切,必须提倡合理施肥和灌水。 可减少因病造成的损失。
第五节 植物抗病品种的利用
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植物病害最经济、最有效的 途径。 抗病品种的防病效能很高:一旦推广使用了抗病 品种,就可以代替或减少杀菌剂的使用,大量节 省田间防治费用。 使用抗病品种不仅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 避免或减轻因使用农药而造成的残毒和环境污染 问题。
各地作物种类和自然条件不同,种植形式和 耕作方式也非常复杂,诸如轮作、间作、套 种、土地休闲和少耕免耕等具体措施对病害 的发生有影响。 例如,在北方冬麦区实行小麦行间套种玉米、 棉花后,土地不翻耕,杂草丛生,有利干传 毒昆虫灰飞虱繁殖滋生、小麦丛矮病逐年加 重。 辣椒间作玉米,在高温季节玉米为辣椒遮光
受病组织——表面消毒(0.1%升汞及70%乙 醇)——灭菌水洗3次——用灭菌水制备悬 液——用稀释法或划线法于牛肉蛋白胨培养
基上培养(25-28°C) —— 显微观察。
3.病毒病害的鉴定
病毒病的症状以花叶、矮缩、坏死为多见。无病征。 撕取表皮镜检时有时可见有内含体。在电镜下可见到 病毒粒体和内含体。 采取病株叶片用汁液摩擦接种或用蚜虫传毒接种可引 起发病; 用病汁液摩擦接种在指示植物或鉴别寄主上可见到特 殊症状出现。 用血清学诊断技术可快速作出正确的诊断。必要时作 进一步的鉴定试验。
三、保持田园卫生
清除田间的病株残体:收获后的清除措施.能有效地减少越冬或 越夏菌源数量。
拔除田间病株:摘除病叶和消灭发病中心,能阻止或延缓病害流 行。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3、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IMP(Intergated Pest Mangement): 对病原物、害虫、害鸟、害兽和杂草, 从经济的观点, 生态平衡的角度来防治。 采取各种防治措施, 达到预 期的经济效益。 化学药剂的使用和其他防治方法要避 免环境污染和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
4、植物病害的综合治理: 来源于IMP(Intergated Pest Mangement); 从农业生态
生两种完全不同的症状,如花叶和斑点、肿瘤和坏 死.首先要确认或排除一种病原物.然后对第二种作鉴 定。两种病毒或两种真菌复合侵染是常见的,可以采用 不同介体或不同鉴别寄主过筛的方法将其分开。
柯赫氏法则在鉴定侵染性病原物时是始终要遵守的准则。
(二)非侵染性病害
一是进行病害现场的观察和调查,并了解有关环境 条件的变化; 二是依据侵染性病害的持点和侵染性试验的结果,
尽量排除侵染性病害的可能;
三是进行治疗诊断。
从病植物上看不到任何病征.也分离不到病原物。
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的病害;没有逐步
传染扩散的现象等,大体上可考虑是非浸染性病
害。 除了植物遗传性疾病之外,主要是不良的环境因 素所致。不良的环境因素种类繁多,但大体上可 从发病范围、病害特点和病史几方面来分析。
有害生物除自然传播途径外,还可随人类的生产和贸易活动 而传播,这称为人为传播。 人为传播主要载体是被有害生物侵染或污染的种子、苗木、 农产品包装材料和运输工具等。 人类引种和调种的范围广、种类多、数量大,传带有害生物 的机率高,而且还因为种苗传带病原物和其它有害生物的效 率高。 种苗本来就是病原物的自然传播载体,有完善的传播机制, 人为传播又延长了传播距离,扩大了传播范围.带病种子苗 木传入新区后可直接进入田间,有利于病原物传染下一代植 物,迅速扩大蔓延。

植物病害诊断的技术与防治

植物病害诊断的技术与防治



水分失调


温度不适宜


光照不适宜
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诊断的技术与防治
中毒
(一)非传染性病害的识别
田 间

环 境

病 害 观
剖 检
条 件 调
原 鉴




植物病害诊断的技术与防治
(一)非传染性病害的识别
田间调查:病害发生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发病
田 快慢、田间分布、发病时期、寄主品种等。 间 病 病害田间分布状况:均匀发生、发病程度由轻 害 到重、没有发病中心。 观 察 病株表现:全株性(除高温日灼和药害外)。
作物病害诊断与防治
• 项目一 植物病害诊断的技术 • 项目二 农作物病害发生监测与预警技术 • 项目三 作物病害综合防控技术
植物病害诊断的技术与防治
项目一作物物病害诊断技术
植物病害诊断的技术与防治
一、植物病害诊断的方法与步骤
• (一)、植物病害诊断应具有的知识:病害、 病原、观察技能
• (二)、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与步骤 • 田间观察——症状——镜检——病原分离、
培养、接种。
植物病害诊断的技术与防治
植物病害诊断的技术与防治
植物病害诊断的技术与防治
植物病害诊断的技术与防治
植物病害诊断的技术与防治
植物病害诊断的技术与防治
植物病害诊断的技术与防治
植物病害诊断的植物病害诊断的技术与防治
植物病害诊断的技术与防治
二、诊断的一般程序
植物病害诊断的技术与防治
分离方法
病原菌分离的方法因材料不同而异, 植病实验室常见的方法有组织分离 法和稀释分离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组织分离法, 而稀释分离法主要用于病组织上产生 大量孢子的病原真菌的分离。

[精选]第十三部分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名师编辑PPT课件--资料

[精选]第十三部分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名师编辑PPT课件--资料
除了植物遗传性疾病之外,主要是不良的环境因 素所致。不良的环境因素种类繁多,但大体上可 从发病范围、病害特点和病史几方面来分析。
下列几点可以帮助诊断其病因:
1.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发病时间仅几天, 大多是由于大气污染、三废污染或气候因素如冻 害、干热风、日灼所致。
2.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种发生,多为生长不宜或 有系统性的症状表现,多为遗传性障碍所致。
严重威胁的病虫草害。
世界各国检疫政策不同,设立检疫性有害生物的 形式也有所不同。我国国内植物检疫提出一套检 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实行针对性检疫。
五、植物检疫工作内容
1.进行危险性病虫草的调查和研究, 作出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2、颁布植物检疫条例; 3、划定疫区, 保护区, 有步骤地消灭危险
性病虫草。 4、认真进行检查、检疫; 5、加强南繁地区的检疫管理。
各地作物种类和自然条件不同,种植形式和耕作 方式也非常复杂,诸如轮作、间作、套种、土地 休闲和少耕免耕等具体措施对病害的发生有影响。
例如,在北方冬麦区实行小麦行间套种玉米、棉 花后,土地不翻耕,杂草丛生,有利干传毒昆虫 灰飞虱繁殖滋生、小麦丛矮病逐年加重。
辣椒间作玉米,在高温季节玉米为辣椒遮光降温,
(二)非侵染性病害
一是进行病害现场的观察和调查,并了解有关环境 条件的变化;
二是依据侵染性病害的持点和侵染性试验的结果, 尽量排除侵染性病害的可能;
三是进行治疗诊断。
一症状的病害;没有逐步
传染扩散的现象等,大体上可考虑是非浸染性病 害。
6.复合侵染的诊断
当一株植物上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物侵染时可能产 生两种完全不同的症状,如花叶和斑点、肿瘤和坏 死.首先要确认或排除一种病原物.然后对第二种作鉴 定。两种病毒或两种真菌复合侵染是常见的,可以采用 不同介体或不同鉴别寄主过筛的方法将其分开。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ppt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ppt
建立完善的植物检疫 体系
通过建立植物检疫实验室、加强植物 疫情监测和普查,提高植物检疫的准 确性和及时性。
要点二
加强对外检疫
加强对进境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严 格控制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和传播。
要点三
促进检疫技术创新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分子生物学、 生物信息学等,提高检疫的准确性和 效率。
加强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应用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 植物病害的诊断 • 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 • 不同植物病害的防治案例 • 未来植物病害防治的趋势 • 结论和建议
01
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植物病害的定义
植物病害定义
植物病害是指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生长异常和产 量下降,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线虫等生物因素以及不良 气候、土壤和环境条件等非生物因素。
合理耕作
进行轮作、深耕等措施,减少 病原物的积累和传播。
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增强植物的抗病能 力,减轻病害发生。
化学防治
化学药剂
使用化学药剂,如杀菌剂、杀虫剂等,直接杀死或抑制病原物。
施药方法
采用喷雾、熏蒸、拌种等不同的施药方法,有效控制病害的扩散。
生物防治
微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抗菌素、农用抗生素等, 防治植物病害。
采取生态控制措施
通过调整作物布局、改善水肥 管理、合理轮作等措施,改善 农田生态环境,抑制病害的发
生和传播。
加强农业防治
通过选用无病种子、种苗,合 理施肥、浇水等措施,预防和
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发展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 资源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化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复合侵染的诊断
当一株植物上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物侵染时可能产 生两种完全不同的症状,如花叶和斑点、肿瘤和坏 死.首先要确认或排除一种病原物.然后对第二种作鉴 定。两种病毒或两种真菌复合侵染是常见的,可以采用 不同介体或不同鉴别寄主过筛的方法将其分开。
柯赫氏法则在鉴定侵染性病原物时是始终要遵守的准则。
3.病毒病害的鉴定
病毒病的症状以花叶、矮缩、坏死为多见。无病征。 撕取表皮镜检时有时可见有内含体。在电镜下可见
到病毒粒体和内含体。 采取病株叶片用汁液摩擦接种或用蚜虫传毒接种可
引起发病; 用病汁液摩擦接种在指示植物或鉴别寄主上可见到
特殊症状出现。 用血清学诊断技术可快速作出正确的诊断。必要时
除了植物遗传性疾病之外,主要是不良的环境因 素所致。不良的环境因素种类繁多,但大体上可 从发病范围、病害特点和病史几方面来分析。
下列几点可以帮助诊断其病因:
1.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发病时间仅几天, 大多是由于大气污染、三废污染或气候因素如冻 害、干热风、日灼所致。
2.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种发生,多为生长不宜或 有系统性的症状表现,多为遗传性障碍所致。
大多数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 病状特征:斑点、腐烂、萎蔫、肿瘤大多数是细菌病害的 初期病斑水渍状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病斑上有菌脓外溢,
切片镜检有无喷菌现象是最简便易行又最可靠的诊断技术,要注 意制片方法与镜检要点。
用选择性培养基来分离细菌挑选出来再用于过敏反应的测定和接 种也是很常用的方法。
3、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IMP(Intergated Pest Mangement):
对病原物、害虫、害鸟、害兽和杂草, 从经济的观点, 生态平衡的角度来防治。 采取各种防治措施, 达到预期的经济效 益。 化学药剂的使用和其他防治方法要 避免环境污染和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
纯培养; (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
的病害; (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原来
的记录 (2) 相同。
四、植物病害的诊断要点
植物病害的诊断,首先要区分是属于侵染性 病害还是非侵染性病害。如果是侵染性病害, 再确定病原的大类型, 是真菌性病害、细菌 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等。
(一)侵染性病害的病害特征
特征是: 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发病中心);
在特定的品种或环境条件下,病害轻重不一.
大多有病征存在,且它们的症状也源自一定的特征。有些真菌和细菌病害以及所有的病毒病害和原生动 物的病害,在植物表面没有病征,但症状特点仍然 是明显的。
1.真菌病害的鉴定
对熟悉的病害可以通过镜检发病部位的子实 体,查对参考资料直接鉴定.
(二)非侵染性病害
一是进行病害现场的观察和调查,并了解有关环境 条件的变化;
二是依据侵染性病害的持点和侵染性试验的结果, 尽量排除侵染性病害的可能;
三是进行治疗诊断。
从病植物上看不到任何病征.也分离不到病原物。 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的病害;没有逐步
传染扩散的现象等,大体上可考虑是非浸染性病 害。
第十三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 防治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诊断
一、诊断的意义 凭借经验和知识对有病植物及时作准确的诊
断鉴定,然后提出合适的防治措施来控制病 害,力求减少因病所造成的损失。
二、诊断的程序
诊断的程序一般包括 (1)症状的识别与描述(有无病症?发生面积
和时间?区分两类病害.) ; (2)调查询问病史与有关档案; (3)采样检查(镜俭与剖检等); (4)专项检测; (5)逐步排除法得出适当结论。 一般性病害确症必须做到:症状吻合,病原
作进一步的鉴定试验。
4.线虫病害的鉴定
线虫病的病状有:虫瘿或根结、胞囊、茎(芽、 叶)坏死、植株矮化黄化、缺肥状。
在植物根表、根内、根际土壤、茎或籽粒(虫 瘿)中可见到有线虫寄生,或者发现有口针的 线虫存在。
5、寄生植物引起的病害
在病植物体上或根际可以看到其寄生物, 如寄生藻、菟丝子、独脚金等。
形态吻合。
三、柯赫氏法则(Koch’s Rule):一种新 病害的诊断和病原生物的鉴定
柯赫氏法则是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 如发现一种新的病害或疑难病害时,就需要用柯赫氏法则来
完成诊断与鉴定。 柯赫氏法则常用来诊断和鉴定侵染性病害,共4条操作步骤: (1)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 (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
但为避免发病部位腐生真菌子实体的干扰, 更可靠的方法是进行分离培养,按柯赫氏法 则进行鉴定,尤其是接种后看是否发生同样 病害是最基本的。
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
受病组织——表面消毒(0.1%升汞及70%乙 醇)——灭菌水洗3次——于PDA培养基上培 养(24-26℃) —— 病原显微观察。
2.细菌病害的鉴定
3.有明显的枯斑、灼伤,且多集中在某一部位 的叶或芽上,无既往病史,大多是由于使用农药 或化肥不当所致。 4.明显的缺素症状,多见于老叶或顶部新叶。
第二节、植物病害防治的总方针
一、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的概念
1、植物病害防治: 通过人为干预,改变植物病害三角中植物、病原和环境条件
的相互关系,减少病原物数量,削弱其致病性, 保持和提高 植物的抗病性,优化生态环境,减少病害所造成的损失, 以 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2、植物病害防治的历史衍变: 单一病害防治经验技术; 化学药剂的特别依赖; 注重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的综合防治技术。
革兰氏染色、血清学检验、噬菌体反应均是 细菌病害诊断和鉴定中常用的快速方法。
植原体病害 :植原体病害的特点是植株矮 缩、丛枝或扁枝,小叶与黄化,少数出现花 变叶或花变绿。
在电镜下才能看到植原体。 注射四环素以后,初期病害的症状可以隐退
消失或减轻。对青霉素不敏感。
病原细菌的分离培养:
受病组织——表面消毒(0.1%升汞及70%乙 醇)——灭菌水洗3次——用灭菌水制备悬液—— 用稀释法或划线法于牛肉蛋白胨培养基上培养 (25-28°C) —— 显微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