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研究进展 论文

合集下载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传统的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不断深入的研究,中医药在糖尿病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进展。

1. 中医药理论与糖尿病中医药理论强调平衡和调整人体内外环境,追求整体健康观念,与糖尿病治疗的综合性要求相契合。

中医药研究聚焦于调节血糖、保护胰岛功能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

通过药物和针灸等治疗手段,中医药能够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减缓病情恶化。

2. 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药不仅能够降低血糖,还能改善胰岛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等。

例如,葛根、山药、苦瓜等传统中药在降低血糖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3. 中医药与西药的综合治疗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中医药与西药的综合治疗在糖尿病患者的康复中产生了显著效果。

中医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西药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增加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许多临床研究报告显示,中医药与西药的综合治疗能够更好地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有助于延缓疾病的进展。

4. 中医药研究的挑战与前景尽管中医药在糖尿病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

其中,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是中医药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此外,中药资源稀缺和药效成分复杂性也给研究带来了困难。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问题正在逐渐得到解决,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前景十分广阔。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中医药理论与糖尿病的综合性治疗相契合,中药在降低血糖、保护胰岛功能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综合治疗更是在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突破。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前景依然十分广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中医药对血糖调节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血糖调节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血糖调节的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们饮食结构的转变,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常见慢性病。

在糖尿病治疗中,除了西药的应用外,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疗法也备受关注。

中医药在血糖调节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中医药在血糖调节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理论与糖尿病中医药理论认为,糖尿病是由湿热郁闭、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原则是通过调理脾胃、滋补肝肾、清热化湿、活血化瘀等方法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调节血糖的目的。

二、中药对血糖的调节作用1. 苦瓜苦瓜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降血糖的功效。

研究表明,苦瓜中的某些物质可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从而调节血糖。

2. 五味子五味子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滋阴降火、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功效。

研究发现,五味子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和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

3.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糖尿病等作用。

研究发现,黄芪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可以抑制血糖升高的过程,具有降糖的效果。

4. 三七三七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活血化瘀、保护心血管等功效。

研究表明,三七中的活性成分可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和实现胰岛素敏感性的增加,从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5. 黄连黄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抗菌的作用。

研究发现,黄连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细胞应激等途径来改善胰岛细胞的功能,从而起到调节血糖的作用。

三、中医药对并发症的防治除了对血糖调节具有积极作用外,中医药还能够对糖尿病的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防治。

例如,中医药可以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进行干预,减轻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四、中医药与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中的独特作用越来越受到西医界的关注。

现在很多医院已经开设了中医药科,推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

中医药在预防糖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预防糖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预防糖病方面的研究进展中医药在预防糖尿病方面的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累了丰富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经验。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中医药在预防糖尿病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

本文将就中医药在预防糖尿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以期加深对中医药在糖尿病预防中的应用价值的认识。

一、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寻找有效的中药方剂,以及了解其治疗机制。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中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和代谢。

例如,一些中药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敏感性,调节血糖水平。

此外,还有一些中药可以抑制糖尿病的并发症的发展,如肾病、心血管疾病等。

二、中医养生在糖尿病预防中的应用中医养生注重平衡人体的阴阳,强调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生活方式的调整。

这些方法既可以起到疗效,也可以作为糖尿病的预防手段。

例如,中医强调饮食调理,推崇适当的饮食结构,避免或减少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纤维食物的摄入,这对于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非常有帮助。

三、针灸治疗糖尿病的研究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疗法之一,也在糖尿病的预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研究发现,通过针灸可以调节体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紊乱,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预防糖尿病的效果。

四、中医药辅助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不受控制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这些并发症方面也有研究进展。

例如,一些中药可以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减少尿蛋白的排泄,改善肾功能;而另一些中药可以调节血脂、降低血压,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预防糖尿病方面的研究进展是非常积极的。

通过探索中医药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药的优势和特点,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临床研究一、糖尿病的概述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受阻等原因导致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4.26亿,对全球卫生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传统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现状中医药是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深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中医药理论以人体的整体机能和病证的综合辨识为特点,强调对症治疗,兼顾调整人体机能平衡。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临床实践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防治体系,如饮食调理、药物治疗与针灸推拿等。

三、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一)降糖药物1.中药降糖类药物:中药中具有较好的降糖作用。

例如,绿茶中的儿茶素、枸杞中的多糖、姜黄中的姜黄素等都可以对血糖有有效的降低作用。

2. 中西药结合治疗:中西药结合治疗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中西药结合治疗的原则是治疗有方,药物配比合理。

例如,在口服降糖药的同时,可以采用黄芪、人参、党参、枸杞、贝母等滋阴补虚、增强体质的中药,以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二)辅助治疗糖尿病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生活习惯、保持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调理,以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在中医药中,还可以采用针灸、拔罐、艾灸等方式进行治疗。

针灸可以调整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功能,推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艾灸可以疏通经络,达到调理人体机能的目的。

四、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传统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研究与成果应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现代医学中,不断推出新型的药物和疗法。

如将中药制成微粒、胶囊、片剂等剂型,方便患者服用,提高药物的吸收和利用率;基于中医辩证治疗原则开发个性化的防治计划,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探索中医药生物分子的降糖作用机制,为新药的研发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中药防治糖尿病研究进展

中药防治糖尿病研究进展

中药防治糖尿病研究进展王晓丹(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摘要近年来中药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方面疗效凸显。

由于中药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能通过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改善糖尿病造成的多器官功能紊乱,因而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人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有着西医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本研究将近几年治疗糖尿病的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糖尿病中药有效成分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A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

据IDF统计,201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约有4.15亿,预测到2040年全球将有6.42亿人患糖尿病,2015年我国130万人死于糖尿病及并发症,研究糖尿病新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中药不良反应小、作用温和持久,可延缓并发症,成为治疗糖尿病新药研发的重要途径。

在糖尿病防控方面,发掘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成为研究热点,现就近几年中药治疗糖尿病研究综述如下。

1多糖(1)丹皮多糖:研究表明丹皮多糖能有效控制实验性高血糖,降低空腹血糖,改善糖耐量及血脂异常,其降糖机制可能与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胰岛素受体数目、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2)黄芪多糖:周云枫等研究表明黄芪多糖通过有效增加胰岛素受体、IRS-1、磷脂酰肌醇激酶表达水平,增加组织对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发挥降血糖作用。

(3)大黄多糖:王苑铭等研究表明大黄多糖能降糖、降脂、增加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浆中肝酯酶活性,防止DM 大鼠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4)当归多糖:李成军等研究显示当归多糖能明显降低T2DM大鼠血糖、糖基血红蛋白(HbAlc),改善T2DM大鼠血脂,表明其可能通过降血脂和胆固醇发挥防治DM作用。

(5)石斛多糖:罗傲霜等研究发现迭鞘石斛多糖能显著降低高糖小鼠空腹血糖,增加高糖大鼠糖耐量,降糖作用明显,而对正常小鼠空腹血糖和正常大鼠糖耐量无影响。

(6)黄精多糖:李友元等研究表明黄精多糖能降低DM小鼠血糖、HbAlc,且能提高血浆胰岛素及C肽水平,还可抑制自由基损伤,改善胰岛素分泌功能。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引言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中,不断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将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指出未来发展的方向。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原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原理是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畅通,恢复脏腑功能,从而达到调节血糖的目的。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一般采用综合调理的方法,包括饮食调控、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等。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中药治疗中药治疗糖尿病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核心内容。

目前已经有许多中药(如苦瓜、黄芪、葛根等)被发现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并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

研究表明,中药治疗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可以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减轻糖尿病相关的合并症。

饮食调控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强调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根据病情和体质特点,中医医生会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包括选择适当的食物以控制血糖,合理搭配食物以确保全面营养,规律进餐以维持血糖稳定等。

这些饮食调控的措施被证明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康复非常有益。

针灸和推拿针灸和推拿作为传统中医疗法的代表,也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研究表明,针灸和推拿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代谢,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降低血糖水平,减轻糖尿病症状。

针灸和推拿作为一种无药副作用的治疗方案,备受患者的喜爱。

未来研究方向尽管中医药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阐明,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其次,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需要更多的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治疗效果。

此外,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标准化、规范化也需要进一步推进,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进展,包括中药治疗、饮食调控、针灸和推拿等治疗方法。

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和机制,并推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人体内的血糖水平过高,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虽然现代药物治疗糖尿病效果显著,但长期使用会存在一些副作用,人们开始重新关注中草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价值。

本文将探讨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一、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优点中草药从古至今一直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与现代药物相比,其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经济实惠:由于大部分中草药来源广泛,生长周期短,且价格相对低廉,因此中草药治疗糖尿病具有经济实惠的特点;2. 形成对病人的综合治疗:许多中草药都是“多效合一”的,保护了肝、肾、心血管等器官,对于糖尿病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具有独到的优势;3. 疗效持久: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通常需要几周或几个月的持续治疗,与常规糖尿病药物相比,这等效应具有持久性。

二、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糖尿病的中草药治疗在传统中医学上已经有着长久的历史,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和药物研发的进步,中草药糖尿病治疗的研究也在不断加强。

下面将列举几种常见中药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效果:1. 黄芪:中药名四季参,黄芪能够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和储存,降低血糖,调节免疫系统功能,还能够保护肝脏和肾脏,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2. 苦瓜:苦瓜是一种常见的绿色蔬菜,不仅能够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还可以抑制糖的吸收和转化,减缓血糖的升高,同时具有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功效;3. 金银花: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解热镇痛、降压利尿等多种功效,其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不仅能够抑制糖的吸收,还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4. 桑叶:桑叶最常被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其具有明显的“降糖效果”,帮助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并且具有防止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的作用。

三、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前景随着影响糖尿病治疗的药物的限制和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医生开始关注传统中药的治疗能力。

浅谈糖尿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浅谈糖尿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浅谈糖尿病的中医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转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传统中医学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医学体系,对糖尿病的防治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浅谈糖尿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首先,中医学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气虚、阴液亏损导致的。

在中医的治疗中,主要通过调节脾胃功能和补气养阴来治疗糖尿病。

例如,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熟地黄等,可以调理脾胃,增加体力,提高机体对糖的利用能力。

此外,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多有肝胆湿热和脾胃热盛的病理特点,因此还可以用龟板、金钱草、山楂等清热解毒、去湿化痰的药物治疗糖尿病。

其次,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讲究阴阳调和。

糖尿病被视为一种“阴盛阳衰”的证候,因此在治疗糖尿病时,中医不仅注重对症治疗,还注重调整体质,提高机体自身的防御能力。

例如,中医常用的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整体状况。

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脾胃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饮食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根据中医的理论,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食用过甜过油的食物,多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此外,中医还提倡采用“宜”、“忌”进行饮食调理,例如糖尿病患者宜多吃一些凉性食物,如绿豆、苦瓜等,而忌多吃一些温热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最后,中医药学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还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药有多种成分和复方,可以配伍使用,从多个方面调节机体的功能,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此外,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多样,可以通过口服、外用、针灸等不同方式进行,提高治疗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传统中医学在糖尿病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进展。

中医对于糖尿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多样化,注重整体调理,与西医的单一药物治疗相比,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然而,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中医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求出更有效的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中医药在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中的临床效果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中的临床效果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中的临床效果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研究方案:中医药在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中的临床效果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一、研究背景与目的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流行病,其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考察中医药在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中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提供新的观点和方法。

二、研究方案1. 研究对象的选取与分组:选取一定数量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中医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

2. 方案实施:(1) 实验组治疗方案:采用中药治疗疗程为3个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选取适当的中药进行治疗。

中药方剂包括降糖、调脾胃、滋阴降火等,具体用药剂量参照中医药诊疗指南。

(2) 对照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疗程为3个月,包括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注射等。

(3) 治疗评价:按照糖尿病相关指标(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定期检测并评估治疗效果。

3. 数据采集与分析:(1) 数据采集:定期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病程等)进行记录。

收集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指标(如血糖、血脂、血压等),并在疗程结束后收集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

(2) 数据分析: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本信息和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考察中医药在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中的临床效果。

三、创新和发展1.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通过文献综述,系统总结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及其并发症防治中的研究成果,包括中药的分类、方剂的选择和用药机制。

2. 提出新观点和方法:结合临床实际,提出中医药在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中的新观点和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的整体思维和辨证施治的原则在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

四、数据整理和分析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使用统计学方法(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对结果进行分析。

中医药对抗糖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抗糖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抗糖病的研究进展中医药对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液中的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给社会和个人健康带来了巨大负担。

传统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药物治疗经验在糖尿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对中医药的深入研究,我们对中医药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一、中医药的治疗原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方法。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病机主要包括脾胃虚弱、肾阴虚以及燥热等。

中医药治疗主要依靠调整身体内部平衡,调整脾胃、肾脏功能,清热利湿、补益气血,通过药物的作用来改善人体的代谢功能,达到抑制血糖升高的目的。

二、中医药的糖尿病治疗药物1. 中药汤剂中药汤剂是最常见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通过配伍多种中草药,煮制成颗粒、粉剂或者丸剂等形式,患者可以口服。

这些中药汤剂主要通过补益脾胃、利湿除热、滋阴降糖等功效来调节机体代谢功能,达到稳定血糖的目的。

2. 中药口服液中药口服液是一种较为方便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形式。

患者可以直接饮用,通过各种中草药的萃取物来发挥治疗作用。

一些口服液可以起到降血糖、减肥、保护心脑血管等作用,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效果。

3. 中药粉末中药粉末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另一种常见形式。

通过将中草药研磨成细粉,再将其加入食物中进行摄入,以达到抑制血糖升高的目的。

中药粉末的优势在于便携、易保存,可以适应不同的服用需求。

三、中医药的研究进展目前,对于中医药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中药中含有众多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对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黄芪中的黄芪苷具有降血糖、增加胰岛素释放的作用;苦瓜中的苦瓜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通过研究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可以进一步明确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药理机制。

2. 中药与西药的联合治疗中医药和西医药物在糖尿病治疗中有着互补的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中医药与西医药物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药治疗糖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病的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糖尿病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关注的慢性疾病之一。

传统中医药理论与治疗方法在糖尿病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展现出潜力和优势。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包括草药治疗、针灸治疗和中医辩证施治等方面。

一、草药治疗中草药作为传统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临床研究和实验室研究,一些具有明确作用机制的草药被证明对糖尿病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例如,苦瓜、黄芪、白芍等草药被发现能够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等病理状态。

此外,通过中草药的复方配伍应用,还能够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草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仍需更多临床研究来验证,并且在使用中需谨慎,以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药疗法的独特组成部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中。

针刺特定穴位能够调节机体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改善疾病状态。

多项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等。

例如,针刺足三里、足阳明胃经等穴位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缓解症状。

然而,针灸治疗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疗效也存在个体差异,需要更多科学研究来进一步探索其有效性以及适用范围。

三、中医辩证施治中医治疗疾病注重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中医辩证施治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根据中医理论,糖尿病可以分为阴虚、阳虚、痰湿等不同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病理特点,采取相应的中药配伍和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阴虚型糖尿病,可以采用滋阴清热的草药,如知母、黄芪等;对于痰湿型糖尿病,可以采用祛痰化湿的方法,如六一散等。

中医辩证施治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调整,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包括草药治疗、针灸治疗和中医辩证施治等方面。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仍需深入研究,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和科学研究,以便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潜力。

中药治疗糖尿病药理学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糖尿病药理学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糖尿病药理学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

目前,中药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中,其疗效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中药治疗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1.促进胰岛素分泌:一些中药可以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例如,桑叶、金银花等中药可以通过激活胰岛素分泌途径,增加胰岛素的释放,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2.抑制糖尿病发展:一些中药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糖化作用,可以延缓糖尿病的发展。

例如,苡仁、枸杞等中药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胰岛β细胞的破坏;山药、苦瓜等中药可以通过降低血糖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

3.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有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

中药能够通过改善血液循环、神经营养和保护心脏功能等方面来减轻并发症的症状。

例如,丹参、蒲公英等中药可以通过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保护心脏功能;酸枣仁、龙胆草等中药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和神经营养,改善糖尿病的神经病变。

近年来,一些中药的治疗机制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

例如,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糖作用,可以通过抑制胰岛素抵抗、促进葡萄糖的组织摄取以及抑制糖原分解等方面来改善糖尿病;参麦克菌素可以通过激活AMPK(5′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途径,增加葡萄糖的摄取和糖原的合成来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还有一些中药正在进行药理学研究,以进一步发掘其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潜力。

例如,苦瓜中的活性成分苦瓜素被发现具有抗糖尿病作用,可以通过调节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岛素抵抗来降低血糖水平。

另外,山慈菇、薏苡仁等中药也被发现具有降血糖作用,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总结起来,中药治疗糖尿病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研究表明,中药可以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调节血糖代谢等多个方面来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中药还能够改善糖尿病的并发症,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然而,目前糖尿病中药治疗的药理学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来明确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效果。

中药治疗糖尿病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糖尿病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糖尿病机制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全球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目前,西药治疗糖尿病取得了显著成果,但长期用药带来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也日益凸显。

中药治疗糖尿病因其疗效稳定、副作用小而受到广泛。

本文将围绕中药治疗糖尿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胰岛素抵抗:许多中药如黄连、黄芪、葛根等可通过调节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2)调节血糖代谢:中药如枸杞、麦冬、山药等可改善糖代谢,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降低血糖水平。

(3)抗炎作用: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一些中药如金银花、丹参、川芎等具有抗炎作用,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

(4)抗氧化应激:糖尿病进程中常伴有氧化应激反应,红景天、灵芝、三七等中药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可保护胰岛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5)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许多中药如苦瓜、桑叶、南瓜等含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成分,可减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血糖水平。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治疗糖尿病具有显著疗效。

一项纳入1000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中药复方消渴丸可有效降低血糖、提高生活质量,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另外,中药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也表现出明显优势,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然而,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如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且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尚需进一步评价。

目前,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尚未明确,这给中药的开发和质量控制带来了困难。

(2)作用机制不够深入:尽管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已有多种假说,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揭示其作用本质。

(3)临床研究质量有待提高:现有的临床研究仍存在设计不严谨、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受到一定质疑。

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

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

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定义为血糖水平升高的疾病,这有可能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导致。

传统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宝藏,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药物疗法、针灸和其他中医治疗手段,中医药在控制糖尿病症状、降低血糖、改善胰岛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研究进展中,最常见的中草药之一是苦瓜。

苦瓜被广泛认为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实验证实苦瓜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

同时,苦瓜还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调节血脂和抗氧化等功能,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此外,中医药还应用了一些其他的中草药来治疗糖尿病,例如山药、黄连、杞菊地黄丸等。

这些中草药具有不同的功效机制,包括促进胰岛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等。

许多临床试验表明,这些中草药可以显著降低血糖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并且在长期用药过程中也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另外,针灸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糖尿病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针灸可以调节患者的内分泌功能,改善胰岛素的分泌和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一些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减少胰岛素的副作用,如体重增加和低血糖发作。

通过针灸治疗,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症状控制和生活质量改善。

除了药物疗法和针灸,中医药还应用了其他的治疗手段来治疗糖尿病。

如艾灸疗法,艾灸能够刺激患者的穴位,以达到温通经络、调节气血、改善免疫功能的目的,从而起到调理糖尿病的作用。

另外,中医药还注重调理患者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通过合理的饮食安排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药物疗法、针灸和其他中医治疗手段,中医药可以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控制糖尿病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巨大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从现状和研究进展出发,探讨了中药、针灸、运动疗法和营养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研究发现,这些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控制血糖水平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结论部分展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同时指出未来研究应该更深入地探讨这些治疗方法的机制和有效性,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具有巨大潜力,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药, 针灸, 运动疗法, 营养疗法, 研究进展, 前景, 未来方向1. 引言1.1 糖尿病概述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常见的类型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自身免疫破坏胰岛素产生的胰岛β细胞而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需要外源性胰岛素补充治疗。

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多与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有关。

糖尿病患者常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和视力模糊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控制会导致许多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甚至威胁生命。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要性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性在于综合运用中西医的优势,充分发挥各种疗法的效果,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医注重治未病,强调调整体内阴阳平衡,促进自身康复能力;而西医则注重症状和病理学的分析,依托药物和手术治疗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能够综合利用中药、针灸、运动疗法和营养疗法等多种疗法,通过调理体内气血,改善机体代谢功能,减少并发症风险,延缓病情发展。

相较于单一治疗方式,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实现“阴阳调和,标本兼治”,更全面、更有效地治疗糖尿病,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获得更好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不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也是未来糖尿病治疗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研究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研究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研究自古以来,糖尿病一直是困扰人们的疾病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中医学逐渐形成了对糖尿病的深刻认识和独特治疗方法。

作为一名从事中医研究的学者,我深感自豪,并有意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

本文将主要从中医理论、治疗方法、临床实践等方面,详细探讨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研究。

一、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在中医学中,糖尿病被称为“消渴”,其病机主要涉及肺、胃、肾三脏。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倦过度等原因导致肺燥、胃热、肾虚,使人体水液代谢失常,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症状。

长期下去,病情不断发展,最终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衰竭。

二、中医治疗方法1. 辨证论治中医治疗糖尿病注重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主要辨证类型包括:肺燥型、胃热型、肾虚型等。

2.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糖尿病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不同辨证类型,中医师会选用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

如肺燥型糖尿病,可选用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的药物,如天花粉、麦冬等;胃热型糖尿病,可选用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药物,如黄连、知母等;肾虚型糖尿病,则可选用滋阴降火、补肾益精的药物,如生地黄、山茱萸等。

3.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糖尿病具有显著的疗效,主要选用肺经、胃经、肾经等穴位进行治疗。

如肺燥型糖尿病,可选用肺俞、胃俞等穴位;胃热型糖尿病,可选用曲池、内庭等穴位;肾虚型糖尿病,则可选用关元、气海等穴位。

4. 饮食治疗中医治疗糖尿病强调饮食调理,提倡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高糖等食物。

同时,根据患者体质,选用具有降糖作用的食物,如南瓜、苦瓜、玉米等。

5. 起居调摸中医治疗糖尿病还注重起居调摸,提倡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适当锻炼也是提高免疫力、改善病情的重要途径。

三、临床实践2. 患者女性,42岁,确诊为1型糖尿病。

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患者严格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病情得到稳定,血糖水平明显下降。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全球人口的健康。

传统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近年来也得到了更多科学验证和临床实践。

这篇文章将探讨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和相关的科学研究进展。

一、传统中医药理论对于糖尿病的解释1. 中医药将糖尿病归为“消渴”、“消渴已几”等范畴,并通过经络调理、脏腑平衡等方法来恢复身体内部平衡。

2. 中医药理论认为,肾主水津,胰脏主生化功能。

当肾阳虚或胰脏功能紊乱时,会导致体内水湿不排或生化失常等情况,从而引起体内湿毒和体内湿腻。

二、中医药治法及相应配伍原则1. 温补肾阳法:通过温阳补益的中药调理,以改善肾脏功能的衰退情况。

2. 清热化湿法:通过清热解毒和化湿排脂的中药组合,帮助排除体内湿毒和降低血液中脂肪含量。

3. 和胃理气法:通过草药配伍,既能提高胃口、消化吸收,又能改善患者的气虚状态。

三、实验研究证实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1. 中医药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并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

2. 中医药有助于减轻并发症风险:一些实验表明,中医药可以降低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神经损伤和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风险。

3. 中医药对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四、现代科学对中医药治疗机制的解析1. 调节胰岛素抵抗:多项研究发现,一些中草药具有降低细胞内脂肪含量、改善胰岛素信号通路等作用机制。

2. 抗氧化和减少炎症反应:中医药中许多成分被发现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从而减轻了机体对高血糖引起的损伤。

3. 激活AMPK通路:部分中草药被发现能够通过激活AMPK(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通路来调节血脂代谢等,从而改善糖尿病状态。

五、临床实践1. 中西医结合治疗: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表明,将传统中医药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并大幅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最近几年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研究进展 论文

最近几年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研究进展 论文

最近几年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研究进展论文作者:张家庆时间:2007-11-22 11:21:00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Ads by Google治疗糖尿病不需终身服用治糖尿病全新疗法,突破糖尿病治疗四大难题,指导患者走出糖尿病三大误区。

/zzgcdy中药保健食品源于华药神草先进现代中药研发技术平台:通过保健食品GMP认证:中药保健品,中药健康食品等治疗糖尿病,不再终生控糖中医新疗法治疗糖尿病,激活胰岛细胞自然降糖,同时控制和预防各种并发症/dy【摘要】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研究中主要以中药提取物或单体进行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工作。

这些药物主要有补气药、清热解毒药等,结果表明中医药对糖尿病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 补气药; 清热解毒药; 人参; 小檗碱自2000年以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研究又有不少进展,主要为以中药提取物或单体进行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研究。

不但国内有这类工作,国际上也有,而且科学性更强,得到了国际上的好评。

这些中药主要是补气药及清热解毒药。

1 补气药1.1 人参人参为补气药之首,是古方中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我国对此已有不少研究。

加拿大、韩国和英国等国学者在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年会上介绍了2型糖尿病加用韩国红参或西洋参的相关研究,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方法,交叉用药12周,中间有8周洗脱期。

结果表明西洋参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 HbA1c)0.5%,对照组可降低0.1%,红参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1,2]。

红参用于正常人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也能降低餐后血糖[3]。

此前,国外也进行过人参果的研究。

因人参的品种、用药部位(根茎、须、叶、果等)、提取方法及成分均不同,因而作用也可能不同,尤其是目前市场上的人参其有效成分可以相差很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近几年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研究进展论文作者:张家庆时间:2007-11-22 11:21:00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Ads by Google治疗糖尿病不需终身服用治糖尿病全新疗法,突破糖尿病治疗四大难题,指导患者走出糖尿病三大误区。

/zzgcdy中药保健食品源于华药神草先进现代中药研发技术平台:通过保健食品GMP认证:中药保健品,中药健康食品等治疗糖尿病,不再终生控糖中医新疗法治疗糖尿病,激活胰岛细胞自然降糖,同时控制和预防各种并发症/dy【摘要】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研究中主要以中药提取物或单体进行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工作。

这些药物主要有补气药、清热解毒药等,结果表明中医药对糖尿病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 补气药; 清热解毒药; 人参; 小檗碱自2000年以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研究又有不少进展,主要为以中药提取物或单体进行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研究。

不但国内有这类工作,国际上也有,而且科学性更强,得到了国际上的好评。

这些中药主要是补气药及清热解毒药。

1 补气药1.1 人参人参为补气药之首,是古方中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我国对此已有不少研究。

加拿大、韩国和英国等国学者在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年会上介绍了2型糖尿病加用韩国红参或西洋参的相关研究,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方法,交叉用药12周,中间有8周洗脱期。

结果表明西洋参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 HbA1c)0.5%,对照组可降低0.1%,红参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1,2]。

红参用于正常人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也能降低餐后血糖[3]。

此前,国外也进行过人参果的研究。

因人参的品种、用药部位(根茎、须、叶、果等)、提取方法及成分均不同,因而作用也可能不同,尤其是目前市场上的人参其有效成分可以相差很大。

因此2003年ADA主席Kaufman虽对人参有助于糖尿病治疗予以积极评价,认为将来很可能普遍应用,但也指出,目前人参作为药品尚未规范化,尚不能广泛应用。

2007年,国内有1篇人参对糖尿病作用的综述[4],认为其作用机制有:抑制食欲和肠道葡萄糖与脂肪的吸收;影响糖脂代谢通路,增加能量消耗;调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 γ, PPARγ)活性和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抗胰岛β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和抗炎作用等。

这些作用几乎涉及多数糖尿病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由此可见人参研究工作的复杂性,但这么多作用又体现了中医中药治疗的整体性,而不是像化学药品作用那么狭窄和专一。

上海瑞金医院作了人参主要皂苷Rb1对3T3L1脂肪细胞分化作用的研究,是近年国内较好的相关研究[5,6]。

结果证明人参皂苷Rb1可增加PPARγ2与C/EBPα的基因表达及其mRNA和蛋白,明显促进脂肪细胞分化,使基础和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转运增加,同时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4, GLUT4)表达亦增加。

这至少部分阐明了人参皂苷抗糖尿病及其对胰岛素的增敏作用。

1.2 甘草醇提物甘草是常用补气药,乙醇、乙酰乙酯及丙酮的甘草提取物用GAL 4PPARγ嵌合体测定,可发现有PPARγ配体结合活性。

甘草中有此活性的化合物为某些类黄酮,计有glycycoumarin(甘草豆素)、glycyrin(甘草灵)、dehydroglyasperin C及dehydroglyasperin D。

其醇提物对糖尿病KK Ay小鼠可降血糖;对高脂饲料肥胖C57BL 小鼠可减少腹内脂肪组织重量;对自发高血压大鼠可降低血压。

因此,甘草醇提物更适用于治疗代谢综合征,其水提物并无此作用[7]。

1.3 黄芪多糖黄芪是很重要的补气药。

我们于1998年曾证明它能减轻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使动物产生的胰岛素抵抗。

其成分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 APS)能使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血糖逐步降低,减轻胰岛素抵抗。

研究表明APS可促进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及细胞分化,增加其PPARγmRNA的表达,作用与罗格列酮类似,但与小檗碱不同[8,9]。

APS可预防NOD小鼠1型糖尿病,有人曾用芯片技术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在APS组中5.47%(63/1 152)的检测基因表达有明显差异,上调基因28条,下调基因35条,其中17条与免疫有关。

认为APS 可能纠正Th1和Th2型细胞和(或)细胞因子的免疫失衡状态,抑制胰岛细胞的凋亡,减轻氧自由基对β细胞的毒性作用[10,11]。

2 清热解毒药近年对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认为慢性炎症起重要作用,与中医用清热解毒药来防治糖尿病不谋而合。

2.1 小檗碱小檗碱亦称黄连素,在临床上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已有多年,但其降糖作用较弱,且常有便秘等不良反应,因而应用较少。

1997年,我们在整体动物实验中证明其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近年国内外该方面的研究较多,国内主要有上海瑞金医院所作的相关研究[12~15],包括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方面,如通过给实验大鼠腹腔注射胰岛素,证明小檗碱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清游离脂肪酸及高脂大鼠的血糖,但对严重高血糖则无降糖作用[12]。

以后进一步用HepG2细胞证实其降糖作用类似于二甲双胍,与曲格列酮不同[13,16]。

另有研究证实小檗碱能显著增加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转运和消耗,明显降低c Cb1相关蛋白(c Cb1associated protein, CAP) mRNA表达,但未能增强蛋白激酶B活性,因此其可能并非通过已知的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发挥功效[14]。

此外,还研究了小檗碱对脂肪细胞瘦素和抵抗素基因表达的影响,表明小檗碱能使此两种基因表达均减少,脂肪细胞瘦素分泌减少了44%[15]。

临床运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紊乱者116例。

小檗碱0.5 g,2次/d。

其中48例于治疗前后2次进行正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

研究表明小檗碱降血脂及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 BMI)的作用较安慰剂明显;小檗碱与安慰剂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体内稳定状态模式评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method insulin resistance, HOMA IR)及钳夹测的葡萄糖代谢清除率(glucose disposal rate, GDR)值方面,前者P值为0.062,后者为0.063,很可能更长期用药或扩大病例数后的效果会更明显。

2006年,澳大利亚、韩国及上海的学者运用正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证实小檗碱对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

他们报道用小檗碱处理3T3L1脂肪细胞及L6肌管,可增加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活性及GLUT4的位移,减少3T3L1脂肪细胞中的脂质积累[17]。

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s, TZDs)及二甲双胍的作用至少部分也是活化AMPK,由此而减少能量储存,增加产能。

临床应用小檗碱能明显降低血脂[18]。

动物实验及人肝癌细胞研究表明小檗碱可上调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的表达等,其机制与他汀类不同[19]。

此外,有人认为小檗碱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对肠上皮细胞二糖酶有抑制作用,其抑制蔗糖酶的ID50为1.830 mg/L,对麦芽糖酶也有抑制作用[20]。

国内还有研究表明小檗碱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促使3T3L1脂肪细胞的脏脂素(visfatin)基因及蛋白表达增加,这可能是小檗碱降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之一。

2.2 栀子苷山栀(或称栀子)是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其成分栀子苷(genipin)近年引起注意。

主要是因已知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 UCP2)基因敲除可改善肥胖和高血糖介导的β细胞功能紊乱,但目前还没有能抑制UCP2的药物。

Zhang[21]等认为栀子苷能抑制UCP2介导的质子漏出,逆转肥胖和高血糖引起的β细胞功能紊乱。

在分离的胰岛中加入栀子苷能增加胰岛素分泌,将来有可能作为新一类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2.3 黄芩苷黄芩与黄连是经常同时应用的清热解毒中药。

黄连素证明有作用后,人们对黄芩苷(baicalin)也产生了兴趣。

20世纪90年代已证明黄芩苷能抑制醛糖还原酶。

近年国外还研究了黄芩苷对老年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表明因年老上调的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 kappa B, NFκB)活性、NFκB靶基因、血红素加氧酶1(hemeoxygenase1, HO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及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 COX2)基因等都可用黄芩苷抑制。

黄芩苷抑制NFκB的级联反应是通过3个信号传导途径,而这些途径与糖脂代谢也有关。

黄芩苷对这些氧化还原(redox)失衡有抗氧化作用,而近年来认为这是引起并发症的主要机制之一[22]。

2.4 大黄素大黄是重要中药,素有将军之称,大黄素(emodin)为其成分之一,已有不少研究报道了大黄素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近年大黄素对3T3L1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和葡萄糖转运影响的研究表明,大黄素能促进PPARγ2 mRNA等的表达,认为是PPARγ的激动剂,其促葡萄糖转运能力高于曲格列酮,而促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能力则相对较弱。

对HepG2肝细胞的研究也表明大黄素能促进PPARγ、GLUT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HepG2肝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23]。

因此,大黄素用于糖尿病治疗是有希望的。

2.5 葛根素葛根属于解肌清热中药。

我们曾研究过葛根素抑制醛糖还原酶的作用。

毕会民等[24]对高脂饲料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用葛根素腹腔注射,用计算法可见胰岛素敏感指数改善,骨骼肌的超微结构也有改善。

2.6 桑叶总黄酮桑叶属于疏风清热中药,与之有关的桑白皮等中药早已发现有降糖作用,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α糖苷酶来实现,而桑叶的提取物亦有类似作用。

近年桑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大鼠小肠双糖酶抑制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桑叶总黄酮对蔗糖酶、麦芽糖酶、乳糖酶活性的抑制率依次为68.0%、47.1%及27.8%,效果与阿卡波糖相似[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