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数学建模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申请评审书优秀名师资料完整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申请评审书优秀名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申请评审书课题编号清远市第一中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请、评审书课题名称:,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研究 ,, 课题负责人:,,,,郭智君,,,,, 负责人所在年级、学科:,,,,高二数学,,,, 填表日期: ,,,,2005年9月,,, 一、申报课题、负责人、课题组课题名称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研究主题词新课程标准高中数学建模研究负责人姓名郭智君性别男民族汉出生年月 1977(2中学数学中学最后学历本科最后学位学士专业职务研究专长二级教师数学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务研究专长学历学位中学数学二级教师罗燕红女 1979(11 中学数学本科学士课题组主要参加者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发表评奖成果名称著作者成果形式发表或出版刊物时间三、论证1(对研究课题的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
2、选择适当的数学建模问题,研究数学建模方法。
3、在实践中深化数学建模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二)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2)选择适当的数学建模问题,研究数学建模方法;(3)在实践中深化数学建模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2、难点:在实践中深化数学建模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目前,国内关于高中数学建模教学不够重视,虽然有一些研究成果,但此类课题的研究不够系统、条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够强,推广程度不够。
在2004年,我国普通高中实施数学新课程标准后,对数学建模教学有所重视,但成果不够突出。
试谈高中数学新课标下建模教学
试谈高中数学新课标下建模教学新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深层次生活的现实照顾,尽量把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和知识背景联系起来,下面是一篇关于高中数学新课标下建模教学探讨的,欢送阅读参考。
xx年4月出版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根据新标准对数学本质的论述,“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
”与这种现代理念相对应,在课程设置上,新标准将数学探究与建模列为与必修、选修课并置的局部,着重强调教学活动之外的数学探究与建模思想培养。
因此,可以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我国中学数学应用与建模开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高中数学教育正式走向根底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现代路线。
根据新标准的指导精神以及高中数学教学的总体规划,本文认为高中数学探究与建模的课程设计必须符合以下几个原那么:1.实用性原那么作为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探究与建模课程设计必须以实用性为根本原那么。
这里实用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以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题材进展课程设计,勿庸质疑,这是实用性原那么的最核心表达;其二是保持高中数学的承续作用,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学习提供数学探究和建模的初步训练,这要求课程设计的题材选取必须与高等教学体系和职业需求体系保持一致。
如果说,第一层含义表达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和开放性,那么第二层含义那么更多表达了数学应用的针对性。
2.适用性原那么适用性原那么表达的是数学训练的进阶过程,它要求高中数学探究与建模课程必须适应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体系的总体规划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首先,题材的选取不能过于专业,它必须以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搜寻能力为界进展设计。
这一点保证了数学探究与建模的可操作性,不至于沦为绚丽的空中楼阁或者“艰深”的天幕。
再者,题材的选取也不宜过于平淡,正如课程的名称所示,该课程设计必须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性。
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思想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适用性必须包容这样的指导精神,即学习的过程性和探索性。
“三新”背景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三新”背景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高中数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关注和推崇的创新教学方法。
数学建模教学通过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然而,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挑战,如教学资源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评价方式等。
因此,对于“三新”背景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实施意义。
本文旨在总结相关经验和问题,以期为数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三新”背景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三新”背景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方法逐渐受到重视和推广。
本文通过对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了相关经验和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数学建模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选择并分析感兴趣的问题,帮助他们建立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动机。
数学建模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和实践。
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资源,鼓励学生主动收集数据、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并通过实践来验证数学模型的有效性。
数学建模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合适的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个体学生的思考和贡献,鼓励个人创新和独立思考。
数学建模教学应该关注多个学科领域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与科学、工程、经济、社会等领域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数学建模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问题分析、模型建立、解决方案评估等方面。
[1]二、关注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创新数学建模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应该积极整合相关学科的资源,如物理、化学、生物、经济等,以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应用数学建模的内容。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有效实践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有效实践的研究摘要:本研究在数学建模的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研究数学建模作为校本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究适合高中生运用数学建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科技创新的能力与策略,力求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启发中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本研究获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省一等奖。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数学建模,有效实践一、基本概念数学建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数学模型是为了特定的目的根据现实世界的特定对象进行简化、分析、构想,然后运用合适的数学工具创建的一个数学结构。
数学建模解决的是一些非常实际的问题,它要求我们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然后加以解决。
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数学建模实际是对问题做一个数学模拟,将没用的信息排除,保留问题里的数学关系,然后形成某种数学结构。
二、数学建模与校本课程教育一个较为成功的数学建模与校本课程教育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情境导入,引起学生进行数学建模课题研究的兴趣。
有很多学生都会想着“数学”在创新实践中到底有什么用?其实,在研究性学习的课堂里可以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做法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还能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激发了学生学习与创新的兴趣,就能调动学生自主研究的积极性,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同时也可以改变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教育与科技创新活动中“生搬硬套”的模仿模式。
第二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在上个阶段我们提出了一些问题情境,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情境是这个阶段需要学习的。
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思想方法,我们可以必须用一定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
学生的良好创新思维绝不会自然产生,它建立在师生间对等、尊重的基础上,教师要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然后再由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设计数学模型。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建模与教学设想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数学建模与教学设想摘要:数学建模作为一种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数学素养的一种方式。
积极有效地开展数学建模教学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有着很好的作用。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必须首先通过观察分析、提炼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从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我们熟悉的数学模型,进而达到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建模意识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习惯。
关键词:数学建模数学思维建模类型从2009年起,内蒙古自治区开始启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在新课标的模式下,很多内容发生了改变。
而在新课程标准下更突出强调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的价值。
数学建模作为一种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数学素养的一种方式。
积极有效地开展数学建模教学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有着很好的作用。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高中数学新课程设计中“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
站在高中函数定义的思想下,建模过程中的分析方法可以分为:1)图像分析法:通过作图,根据图像中的数量关系分析来建立问题的数学模型。
2)关系分析法:通过寻找关键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建立的数学模型。
3)列表分析法:通过列表的方式来探索规律,从而建立问题的数学模型。
高中新课标要求下数学建模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新课标要求下数学建模教学策略研究高中新课标要求下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数学建模已经成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高中新课标要求中也明确提到了数学建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为了更好地满足这些要求,我们需要研究和探索适合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策略。
对于数学建模教学,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真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实际调查和研究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建模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数学建模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实际建模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一个项目。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同时,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数学建模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建模往往涉及到复杂的问题和不确定的因素,因此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创新性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同时,还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发现,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建模教学中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
数学建模是将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因此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解决一些数学建模中常见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提供一些数学建模的范例和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探究,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高中新课标要求下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要求,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关键 词 : 新课 程 改革 数 学 建模 文献标识码 : C 中 图分 类 号 : 9 02
进入新世纪后 , 培养学生的数 学创新精神和加强学生的数学 实践能力 , 成为数学教育改革 的灵魂 。数学教学的主要 目的也是 开发学 生的智力 , 发展学生 的能力 , 现代数学 教学论认为数学教 学是数学思维 活动的教学 , 师要 在教学活动 中, 教 根据学生的思
一
学思 想
在访谈 过程 中 , 许多高 中数学教师都有深刻的体会 , 那就是他 们 的教学风格很多都和他们毕业 的院校有很大 的关系 。在调研 中7 %的尝试研究式数学建模教学 的教师大多数在普通高校学习 期 间接受 过数学建模的教育 。因此普通 高等院校数学系在人才 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加大数学建模内容的教学 , 现在很多高等师范 院校数学系都在本科阶段开设《 数学模型》 这样一门课程 , 用以 培养 学生 的数 学建模教 学思想与数 学应用 能力 , 仅开设一 门 仅 《 数学模型》 课程是远远不够的 , 数学建模的思想 与数学系的各 门 专业课的关系都非 常紧密。这就对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数学系 的 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 中 , 不但要注意知识的 讲 解 , 且要 注意 对 学 生 进 行 数 学 建模 能力 与 数 学应 用 能 力 的 培 而
堕
No. 6
TI EDUC ME n0N
, hm e
.
新课改背景 中 下高 数学建模教学 的现状及对策
王朝 君 阮传 同
摘要 : 本文主要 对 当前高 中数 学建模教 学的现状进行分析 , 为依托 高等师 范院校提 高高 中教 师与师 范大学生的建模思想是解决 认
当前 问题 的 办 法 。
养。
新课标背景下数学建模能力的评价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数学建模能力的评价研究在新课标背景下,评价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关于数学建模能力评价研究的方向和思考点:1. 评价目标明确化:在评价数学建模能力时,需要明确评价的目标和标准。
这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评价指标、考核要求和评分标准来实现。
例如,评价学生在识别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和解释、给出正确结论等方面的能力。
2. 多维度评价:数学建模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力,综合考察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
评价应包括多个维度,如数学建模的全过程、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等。
3.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数学建模评价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定性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项目报告、解题思路等来评估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定量评价可以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在数学建模活动中的表现和能力水平。
4. 实际问题的应用性评价:数学建模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因此,评价应关注学生在实际问题应用中的能力和成果。
这可以通过评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性、实用性以及对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等来实现。
5. 个体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数学建模常常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因此评价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个体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可以通过对个体和团队报告、展示、讨论等进行评价来实现。
6. 反馈和指导: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打分和排名,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反馈和指导。
教师应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评价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需要明确评价目标和标准,多维度评价,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注重实际问题应用性评价,结合个体评价和集体评价,同时提供反馈和指导。
这些研究方向可以为数学建模能力的评价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新课标对数学建模的要求
新课标对数学建模的要求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数学建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
1.数学建模要立足于实际问题,通过数学的模型描述和分析实
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2.数学建模要注重学科交叉,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如物理、化学、经济等)相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3.数学建模要注重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模型和解决方法。
4.数学建模要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采集数据、建立模型、验证模型,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5.数学建模要注重团队合作,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6.数学建模要注重模型评价,教会学生对模型的评价和改进,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总之,数学建模要求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数学建模也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改革探索
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改革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中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创新。
数学建模教学作为数学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已经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成为了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热点。
本文将从数学建模教学的特点、意义和改革探索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数学建模教学的特点数学建模教学是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学方法和技术,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分析、求解和验证的一种教学方法。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针对性强:数学建模教学是通过实际问题进行学习,所以每个问题都有其所在领域的具体特点。
通过针对性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2. 实践性强:数学建模教学是通过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学生需要通过实地调查、收集数据、分析问题等一系列的活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跨学科性:数学建模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它要求学生能够整合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例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学等领域的知识都有可能涉及。
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数学建模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培养自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枯燥乏味,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而数学建模教学以实际问题为背景,使得数学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富有趣味。
3.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数学建模教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例如实地调查、数据处理、模型建立等活动,这有助于对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从理论到实践,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改革正在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 制定课程标准:随着数学建模教学的逐渐深入,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制定数学建模教学的课程标准,从而为数学建模教学提供了规范和指导。
2. 教学方法创新:不少学校开始尝试运用数学建模教学方法,例如分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等,逐步摆脱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实际中动手、动脑。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数学建模教学
第三,函数拟合法 。 这是一种在处理离散型数据时使用 最多的方法。( 1 ) 我们依据题 目所给出的初始数据 , 在直角 坐标系上描出相对应的各个点 ; ( 2) 依据各个点的分布情况 , 用圆滑 的曲线描绘出大致图形 ; ( 3 ) 根据图像大致拟合成相 应 的直 线或 圆锥 曲线 , 并通 过相 应 的关键 点 求解 出此 图像 的
数学模 型 中学数学建模教学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4 8 1 0( 2 0 1 4) 0 2 —0 l 1 8 —0 3
的调整 。 首先 , 应 当适 当缩 小 中学数 学 建模 教学 的选 题 范 围 , 通 常我 们考 虑 的是 函数 ( 构建 函数关 系 ) 、 不等 式组 、 数列 、
( 3 )数学 模 型根 据表 现特 性 的 不 同 ,考 虑 到数 学模 型 中是 否受到随机变量的影响, 把数学模型分为确定性模型和随机 性 模 型 。进入 2 l 世 纪 以后 ,由于数学 研 究和 数学模 型 在广 度和 深度 的不 断发 展 , 近 几年 来还 出现 了突变 性模 型和模 糊 性 模 型 、静态 模 型和 动态模 型 、线性 模 型及 非线 性模 型等 。 ( 4) 根 据数 学模 型 建模 目的 的不 同 ,分 为描述 模 型 、预 报 模型 、优 化模 型 、控 制模 型等 。 2 . 中 学数 学 建模教 学概 述
几何和求最值等几个方面。 其次, 在教学方法上也力求通过 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 ,增强其新颖性和趣味性。 2 .中学数学建模教学常用的方法 第一 , 理论 分析法 。 这是一种在 中学数 学建 模教学 中经常 用到的方法。它具体是指 : ( 1 ) 对所要建立模型的问题各种变 量与常量进行分析和界定范围; ( 2 ) 运用我们已经公认的, 如 数学、物理等学科中被普遍证明的原理、定理和推论 , 建立合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改革探索
虑 和 引 导 , 要 学 生 按 照 一 定 的 模 式 得 出 预 只
期 的 结 果就 行 , 忽视 学 生 学 习知 识 的应 用 价
术 而 用教 育 技 术 的现 象 , 乎 只要 运用 了教 似 育 技术就 是 现代教 学 , 否则 就 是传 统 教学 , 却 不 管运用 得是 否恰 当 、 是否 有 意 义. 在 现在 好
学 的 兴 趣 , 利 于 增 强 学 生 的 应 用 意 识 , 利 有 有 于扩展学 生 的数 学 视 野” L 20 。7 0 6年 出 版 的 ]
我 国中学数学课 程仍 是一 种 比较典 型的
学科 中心主 义的课程 . 这种 课 程 , 有跳 出灌 没
输式 教 学 的框 子 , 学生 作 为 一个 知识 的容 将
事业 的迅 速 发展 . 然而 随 着社 会 生 产力 日新
不会形 成 的” 2 0 . 0 3年 4月 出 版 发行 了普 通 高中《 数学课程 标准 》 实验 ) 把 “ ( , 发展 学生 数
学应用 意识” 为其基 本理 念之 一 , 进一 步 作 并
阐释 道 :数 学 正 从 幕 后 走 向 台 前 , 学 和 计 “ 数
是数 学知 识 , 要 的是 在 于培 养 学 生应 用数 重 学 的意识 ” “ 知识 的掌 握 到 知识 的应用 不 ,从 是一件简单 的 、 自然 而然 就能 实现 的事情 , 没 有充分 的、 意识 的训练 , 有 学生 的应 用意识 是
看, 国4 建 O多 年来 , 国 中学 数 学教 育 的发 我 展与 改革基本 上适应 了社 会主 义现代 化建设 的需要 , 为我 国造 就 了 大批 的政 治 、 济 、 经 文 化科 技人 才 , 为各 行 各业 培 养 了亿 万合 格 的 劳动者 , 推动 了我 国社 会 、 治 、 济 及 各项 政 经
新课标对数学建模的要求
新课标对数学建模的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建模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课标对数学建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数学建模的定义、要求以及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数学建模是指通过数学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更是对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新课标对数学建模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问题的提出和分析能力。
数学建模的第一步是确定问题,明确问题的背景和要求。
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和分析能力,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学模型所需的信息,并对问题进行合理的抽象和建模。
2. 模型的建立和求解能力。
数学建模的核心是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和技巧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解答。
3. 结果的解释和评价能力。
数学建模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解答,更重要的是对解答进行解释和评价。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模型的结果,解释结果的意义和限制,并对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
4. 技术工具的运用能力。
新课标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数学软件等工具进行数学建模。
学生需要具备运用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使用工具进行数据处理、模型构建和计算等操作。
数学建模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数学建模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思考、尝试和探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数学建模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数学建模,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建模还能够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应用。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建模,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应用。
新课标对数学建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问题的提出和分析、模型的建立和求解、结果的解释和评价以及技术工具的运用等方面具备较强的能力。
谈“数学建模”素养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培养
102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课堂漫议谈“数学建模”素养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培养张新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一初级中学 274000)摘要:数学建模就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数学建模是数学与生活的桥梁,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必经之途。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重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
数学建模作为联系实际应用和数学理论的天然纽带,已成为当今数学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
关键词:数学建模 课堂教学 实施策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而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就是数学建模,这是数学走向应用的必经之路,也是启迪学生数学心智,培养其数学兴趣的必经之途。
下面我通过“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这一单元复习课,谈一谈数学建模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及注意事项。
一、在课堂教学中的起始环节,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形成对数学模型的“转化”如图,某超市在一楼至二楼之间安装有电梯,天花板与地面平行。
请你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回答:身高2.29米的姚明,乘电梯会有碰头的危险吗?(参考数值:sin27°≈0.45,cos27°≈0.89,tan27°≈0.51)【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利用题目中的基本数量关系,结合实物图形,顺理成章地抽象出一个基本的直角三角形模型,进而通过对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回顾,引入本节课的课题——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二、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结构特点,从而完成对数学模型的“细化”活动一: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还要服务于生活。
学习了“测量物体的高度”一课后,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本城区的古塔进行了调查,并收集到相关的数据。
你能根据提供的数据,计算出古塔的大致高度吗?同学们在点C 处测得塔顶A 的仰角为27°,向前走80米,在点D 处测得A 的仰角为45°(C 、D 、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求塔AB 的高度。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数学建模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数学建模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不断更新与变革,与时俱进地跟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步伐。
数学建模作为一项重要的数学技能,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围绕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数学建模内容展开讨论,探究其在日常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数学建模在数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数学建模是一种将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方法。
在数学课程中,通过数学建模,学生不仅可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数学建模在数学课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其次,数学建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广泛的。
无论是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经济管理还是社会发展中,数学建模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
因此,通过学习数学建模,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还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再次,数学建模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数学建模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基础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数学建模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为了更好地推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数学建模教学,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首先,应该明确数学建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使之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社会需求相结合。
其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自主学习。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学校和家长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潜力。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发表时间:2016-12-22T16:47:51.75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12月总第213期作者:潘丽琴[导读] 初中数学对于初中阶段的孩子来说是较难的,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213022摘要: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进步,对教育界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当前,新课程与素质教育广泛地普及到了学校中,推动着我国教育的发展。
数学是初中阶段很重要的一门学科,被称为“思维的体操”,可见学好数学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有重要作用的。
但是实际的教学情况却并不如意,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学习效果不好。
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数学模型意识,将平面的知识变得立体起来,这样教学效果是很好的。
关键词:数学模型思想培养初中数学对于初中阶段的孩子来说是较难的,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知识形象化,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数学建模的思想。
初中数学中常见的建模方法为:对在实际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等量关系(不等关系)建立期方程模型(不等式模型),对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变量关系建立起函数模型,对那些涉及图形的知识建立起几何模型等等,这些内容是很重要的。
初中数学的建模教学是符合数学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通过对学生进行建模教学,能够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使学生的感官变得更加敏捷,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与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精神得到了更好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本文就在新课标下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进行了相关的探索,现将相关内容介绍如下:一、方程思想新课标要求:要能够依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方程模式,就要求我们能够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应用相关的数学语言把问题中的条件转化成方程(组),然后将列出的方程(组)解出来,得到结果。
试析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
一
玲
主 要 关 系 以 及 核 心 因素 , 建 立 数 学模 型 , 这 是 最 重 要 的一步 , 将决定模型是否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建 。 第三步 , 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 , 利用解方程 、 作图、 列 表等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从 而转化 为一般 的解数学 过程 , 求 得 数 学 结 果 。第 四步 , 将 得 到 的数 学 结 果 进 行代入验证 , 检 查 结 果 是 否 满 足 实 际 应 用 问题 , 若 满 足, 则所得结果 正确 , 若不 满足 , 则重新将 问题 进行 分析 , 求得正确结果 。
三、 数 学模 型 的培 养 方 法 1 . 教 师 正 确 引 导
初 中 阶段 , 学 生 接 触 的数 学 模 型 还 相 对 简 单 , 掌 握 的方法和规则还不够全而 ,很难 分析较难的实际 问题 , 无法 准确地转化抽象的数学符号 , 这就使得学 生 在 数 学 建 模 过 程 中 遇 到很 大 的 困难 。 因此 , 教 师 应 该帮助学生及时掌握数学规 则和各种 方法 ,在教学 过程 中适时渗入建模思想 ,引导学生将具体实际问 题转化为抽象 的数学思想 ,懂得 对遇 到的建模进行 归纳和总结 , 使学生拥有数学符号意识 , 主动对数学 模型进行判断和分析 ,从 而在后期 的学 习中能够更 加合理地进行建模。
四、 结 语
Hale Waihona Puke 数学模 型按照 常规方法来讲 可分 为机理分析方 法和测试分析方法 。机理分析方法是指依据 客观事 物规律为参照物 , 并找出问题 反映出的 内在规律 , 以 此进行建立数学模 型的方法 。测试分析方法是指将 研 究 对 象 作 为一 个 黑 箱 进 行 操 作 ,对 相 关 的数 学 数 据进行测量 和分析 , 经过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制定 , 建 立正确 的数学模 型 ,以此可 以确保数学分析 的正确 性 和合 理 性 。
新课标对数学建模的要求
新课标对数学建模的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标对数学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
其中之一就是数学建模的能力培养。
数学建模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数学应用能力,对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以新课标对数学建模的要求为标题,来探讨一下数学建模在新课标中的重要性及相应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数学建模的基本能力。
数学建模是将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新课标强调数学建模的过程性和实践性。
数学建模不仅仅是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模型建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探索和研究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数学建模中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数学建模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一项数学建模任务,并通过交流与讨论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新课标要求数学建模的应用能力。
数学建模是将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注重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新课标对数学建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学建模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数学应用能力,对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数学建模的能力,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数学建模的过程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以及注重数学建模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下对中学数学建模教学定位论文
新课程下对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定位【摘要】准确地给中学数学建模教学定位,有利于指导数学教学以及更好地开展中学数学建模话动,而不至于陷入盲目极端地处理数学应用.【关键词】数学建模;定位;实施“中学数学建模”绝不是在“数学建模”前面加上“中学”二字,它与中学数学知识、中学生、中学数学教师、教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在中学阶段数学建模教学有着它的特殊性,从数学应用角度分析,数学应用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1)直接套用公式计算;(2)利用现成的数学模型对问题进行定量分析;(3)对已经经过加工提炼的,忽略次要因素,对保留下来的诸因素关系比较清楚的实际问题建立模型;(4)对原始的实际问题进行加工,提炼出数学模型,再分析数学模型求解.其中第四个层次属于典型的数学建模问题.作为数学建模教学的实施者,笔者认为,可以把中学数学建模定位在数学应用的第三层次.在中学阶段,学生建模能力的形成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教学方法训练的一种综合效果,建模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打基础,但是,过分强调基础会导致基础与实际应用的分裂.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中学阶段至少要让学生进行一次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适当进入第四层次,而这个分寸的把握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准确地给中学数学建模教学定位,有利于指导数学教学以及更好地开展中学数学建模话动,而不至于陷入盲目及极端地处理数学应用.具体地说,中学数学建模有如下特点:1.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中学数学建模好与劣的一个重要标准是问题选取的好与劣,或者说问题的选取是否具有创新之处.中学数学建模所解决的问题必须是个好问题,必须有所创新.当然,这个创新标准是相对的.由于中学生的知识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他们作出真正具有创新性的东西可能要求过高,这也与开设中学数学建模的初衷不相符,因此,学生在做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只要在某个方面有所突破就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比如,问题的选取有较好的生产、生活背景,所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或者具有一定的延拓性等.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与社会的接触面不同,知识水平和对问题的洞察力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只要学生特别感兴趣,即使是别人做过的题目,也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别人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做下去.比如,北京市第五中学的一些同学研究了“音乐对人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荣获北京市第六届高中数学知识应用竞赛的二等奖.而北京市十一学校的一些同学,开始研究不同类型的音乐对人的记忆力的影响等问题,虽然与前面所做的问题有些类同,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可以说也是一个好问题.中学数学建模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所涉及的背景应该是学生所了解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问题的选择应该避免涉及学生比较陌生的领域,或者学生平时无法接触的领域.2.问题解决用的主要是中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中学数学建模是学生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增强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但是,由于中学阶段所学习的知识的局限性与中学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原因,决定了中学数学建模所涉及的实际背景不能太复杂,所用到的主要是中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这些知识包括函数与数列、方程与不等式、线性规划、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线性方程组等比较初等的数学知识.但是,中学数学建模所用到的数学知识也不会呆板地局限在中学阶段.比如,北京市第五届数学知识应用竞赛一等奖论文《邮票面值的实际问题》就使用了层次分析法.应该注意的是,中学数学建模所涉及的知识必须以中学阶段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为主,不鼓励学生大量学习所谓的高等数学知识.这正是许多人对数学建模所运用数学知识存在误解的一个原因,即认为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时所用的数学知识越深越好,事实并非如此.实践证明,有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初等的数学知识照样能解决,而且在结果和精度上并不比运用高等数学知识差.比如,1996年,北大附中的三位中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就用初等的方法做了一个“洗衣机节水的优化模型”,获得了北京市“新苗特等奖”.3.使学生经历较为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由于中学数学建模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中学数学建模重在“建”,强调学生的参与和经历,强调使学生经历较为完整的数学建模.可以说,如果学生没有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就不能算参加了数学建模活动.在让学生体验数学建模过程方面,北京市第十五中学作出了典范,他们还对教学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体现数学建模过程的五种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的实施就是一个让学生逐步学习数学建模,经历数学建模,提高数学建模能力的过程.例如,北京市最近几年的沙尘暴有愈演愈烈之势,空气污染也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面对这种情况,同学们开始关注如何保护环境,并为保护环境出谋划策.北京通州二中的宋樱樱同学在《论树木的种植与环境保护》中探讨了北京市种植树木的合理性,而北京十五中的杨涛、杨超同学在《防护林的最佳布局》中讨论了怎样种植防护林才能达到最佳的防风效果.显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保护环境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方案,他们所做的数学建模,其解决过程不是唯一的,也不可能得出唯一的解,他们的做法也存在着继续讨论的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数学建模
摘要:阐述了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意义及一些相应的意见。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教学
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是人们参加社会活动,从事生产劳动,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知识必不可少的工具。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增设了“数学建模专题”,为我们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数学建模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加强数学建模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考虑和处理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造就具有探索新知识、新方法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代新人。
笔者在此借新课程实施的东风,来谈谈自己对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国内开展中学数学建模的教学现状
我国真正开展中学数学建模的时间并不长。
最早进行中学数学建模的城市是上海市;北京市在1993年成功举办了“北京市首届‘方正杯’中学生数学知识应用竞赛”;第七届全国数学建模教学与应用会议2000年在郑州召开;第十届国际数学建模教学与应用会议于2001年在北京举行。
教育部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数学建模纳入了内容标准中,这标志着数学建模正式进入我国高中数学,也是我国中学数学应用与建模发展的一
个重要里程碑。
各大师范院校也开设了“中学数学建模”课程,同时广大数学教师开始投身于中学数学建模的实践和研究中。
二、开展中学数学建模对学生的教育意义
数学来源于实践,反之又作用于实践。
从方法论角度来看,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从具体教学角度来看,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活动,因此开展数学建模对学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建模讨论的是问题和过程,强调的是问题,强调的是过程,强调的是不同的人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上手,因此有可能成为吸引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一个重要载体。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体现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要有解决问题的欲望,数学建模活动本身就是以问题为导向,以过程为目标的一个学习过程,因此,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起一个非常好的作用。
三、国内开展中学数学建模的局限性
加强数学建模教学是推进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途径,而且我国开展数学建模教学活动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种途径是有效的。
但目前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活动的开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普及面还比较窄
多数学校仅仅面向少数学生开设了数学建模或数学模型课程,有
些学校只是作为选修课开设,或者仅仅是个别学生选修,受益面太小。
有些学校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仅仅为了完成上级任务,也有些学校的领导只重视获奖荣誉而不重视这项活动的真正意义。
2.对中学数学建模的认识不充分
中学数学建模活动与现行数学教材、数学课堂脱节,中学数学建模应该与正常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与现行教材有机地结合,把中学数学建模放到正常教学中去。
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在于某堂课或某几堂课,而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并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自觉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提高数学能力与学习数学的能力。
3.教师的数学素养还有待于提高
数学建模的教学使得教学活动更加复杂,数学建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教师不能灵活自如地应对。
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是数学建模教学成败的关键。
因此,教师应该与学生共同成长,学会捕捉生活的数学信息,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与实际,并且指导现实生活。
4.课程教学改革有待深化
目前开设的数学课程还处在初级阶段,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尚未或者很少体现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方法。
在逐步改革的基础上,不断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内涵与方法有机地融入的数学课程,
把数学建模真正地融入数学课程。
5.数学建模的形式不该只局限于应用题
课标教材中可以添加数学建模这个章节的内容,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项目,让学生们在空闲的时间里多参与这种实践操作活动。
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书本上的数学应用题,而应该从数学应用题中拓展出更多的实际的数学应用问题。
6.有关数学建模教学和辅导的教材太少
教材为这种新型的教与学方式提供了载体,为数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因此组织专家尝试编写含有数学建模案例的中学数学建模方面的教材,提供更多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有关中学数学建模方面的学习资料。
数学建模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促使参与者更好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同时促进了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协调发展,必将在数学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于这种新型数学教育方式,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还应进一步探索,使之日臻完善,更好地服务于新一轮的数学教改,为国家培养更加优秀的全面发展的下一代。
参考文献:
[1]严士健,张奠宙,王尚志.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徐稼红.开设“中学数学建模”课程的实践与认识[j].数
学教育学报,2000.
[3]张硕,杨春宏.谈谈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阶段性与题目的层次性[j].数学教育学报,2000.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