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于象 感于目 会于心 - 南京市江宁区名师网
王龙溪全集(精心排版)
先师尝谓人曰,戒慎恐惧是本体,不睹不闻是工夫。戒慎恐惧若非本体,天本体 上便生障碍;不睹不闻若非工夫,于一切处尽成支离。盖工夫不离本体,本体即是工 夫。非有二也。
今人讲学,以神理为极精,开口便说性命,以日用饮食、声色财货为极粗,人面 前不肯出口,不知讲解得性命到入微处。一种意见,终日盘桓其中,只是口说。纵令 宛转归己,亦只是比拟卜度,与本来性命生机了无相干,终成俗学。若能于日用货色 上料理经纶,时时以天则应之,超脱得净,如明珠混泥沙而不污,乃见定力。极精的 是极粗的学问,极粗的是极精的学问。精精粗粗,其机甚微,非真实用工之人,不易 辨也。
4 / 81
在应感不得力,必待闭关静坐,养成无欲之体,始为了手,不惟蹉却见在功夫,未免 喜静厌动,与世间已无交涉,如何复经得世?
不曰目与口鼻,惟曰耳顺,何谓也?先生曰,目以精用,口鼻以气用,惟耳以神 用。目有开合,口有吐纳,鼻有呼吸,惟耳无出入。能与太虚同体,方能以虚应世, 随声所入,不听之以耳,而听之以神,更无好丑拣择,故谓之耳顺。
孔子有云,默而识之。此是千古学脉。虞庭谓之道心之微。学而非默,则涉于声 臭;诲人非默,则堕于言诠。故曰何有于我哉。非自谦之辞,乃真语也。若于此悟得 及,始可与语圣学。
知外无物,物外无知。如离了悦亲、信友、获上、治民,更无明善用力处。亦非 外了明善另有获上、治民、悦亲、信友之功也。
正心,先天之学也;诚意,后天之学也。吾人一切世情嗜欲,皆从意生。心本至 善,动于意,始有不善。若能在先天心体上立根,则意所动自无不善,一切世情嗜欲 自无所容,致知工夫自然易简省力,所谓后天而奉天时也。若在后天动意上立根,未 免有世情嗜欲之杂。才落牵缠,便费斩断,致知工夫转觉繁难,欲复先天心体,便有 许多费力处。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便是先天简易之学。原宪克伐怨 欲不行,便是后天繁难之学。不可不辨也。
文心雕龙隐秀篇原文及翻译赏析
文心雕龙隐秀篇原文及翻译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高中诗词、文言文集、古文杂谈、国学典籍、古文拼音、诗词赏析、古文作者、寓言诗词、小学诗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high school poetry, classical Chinese essays, ancient essays, Chinese classics, ancient pinyin, poetry appreciation, ancient writers, allegorical poetry, elementary school poetry,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文心雕龙隐秀篇原文及翻译赏析《隐秀》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篇,论述“隐秀”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和如何创造“隐秀”问题。
文学概论题库
强调文学活动是一种交往活动,这是马克思文学理论的()选择一项:a. 艺术活动论b. 艺术交往论c. 艺术反映论d. 艺术生产论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艺术交往论题目2未回答满分2.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选择一项:a. 抒情性象征b. 文学意境c. 文学典型d. 表意性象征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文学典型题目3未回答满分2.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艺术起源于劳动”理论的有力提倡者是()选择一项:a. 普列汉诺夫b. 马克思c. 恩格斯d. 列宁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普列汉诺夫题目4未回答满分4.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审美意象的思维中,抽象思维能够直接参与()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5未回答满分4.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审美意象总是以表达哲理和观念作为存在的目的和最高审美理想()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6未回答满分2.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象征意象的创造必须是()选择一项:a. 在抽象思维指导下进行b. 在形象思维指导下进行c. 在灵感思维指导下进行d. 在具象思维指导下进行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在抽象思维指导下进行题目7未回答满分3.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意境的两大因素包括()选择一项或多项:a. 物b. 形c. 情d. 神e. 景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情, 景题目8未回答满分3.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个阶段是()选择一项或多项:a. 共性与个性统一说b. 类型说c. 阶级论典型说d. 个性典型观e. 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类型说, 个性典型观, 马克思主义典型观题目9未回答满分2.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选择一项:a. 朦胧性b. 历史性c. 独创性d. 感染性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朦胧性题目10未回答满分3.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文学文本层面中的语言层是文学文本的第一层面,它是文学文本的具体语言构造,主要包括()选择一项或多项:a. 辞格b. 文法c. 语音d. 语体e. 衍意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语音, 文法, 辞格, 语体题目11未回答满分4.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叙事内容的基本成分就是讲故事()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江苏省南京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8分)1.初中生该具备哪些认知世界的体验?学校开展相关主题活动,你所在的小组积极参与,你帮助整理资料。
(1)根据句意,写出“网络补充”中“嚼”字的读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结论一的横线处选填正确的释义(填序号)。
(3)发现并修改“网络搜索”结果①中的两个错别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网络搜索”的结果②属于无用信息,在搜索栏中增加以下哪个关键词可使结果与主题最.贴切。
()A.世界B.认知C.初中生(5)在“古诗中的体验” ①﹣⑥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6)仿照“名著中的体验”,结合初中36本名著,写出你的阅读体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回答“同学采访”中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结论二的空格处应填写下面哪组关联词,选择并写出理由。
让触景生情在表达与交流中有效发生
[摘要]“触景生情”是诗歌鉴赏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法。
见到景物,而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使作者有感而发。
“触景生情”延伸运用到语文教学中,能够使学生主动学习、真情表达、获得成长。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语文教材为载体,从“触”什么、怎样“触”、怎样表达“情”三个维度入手,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表达情感,让学生获得能力的提升与情感的充盈。
[关键词]语文教学;触景生情;情境;表达[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4)06-0031-03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不敢表达,也不知道怎么表达。
清代赵翼在《瓯北诗话·白香山诗》中提及:“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
”坦率、平易的人常常因景、事而生情、起意,这是诗家真谛,对学生来说亦是如此。
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主动参与、主动求知,就会“生情”,就会产生创作的欲望。
一、真实情境,让学生在“触摸”中表达真意所谓“触”,就是接触、触摸、感受的意思;“景”,不仅指景物,还包括情境、场景等。
“触景”方能“生情”。
如学校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每个学期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
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真实情境,学生在活动中展现各方面才能,收获体验,获得成长。
以这些体验和心得为素材来写作,往往就能写得生动。
我曾做过统计,在所执教的六年级的一个班里,每每作文题目中含有“活动”“事件”等词语时,大多数学生会不假思索地选择写五年级的那次篮球比赛。
可是,学生还参加过“螃蟹赛跑”“冬季义卖”“‘六一’会演”以及很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却在作文中鲜有提及。
五年级的那次篮球比赛,参与人数多,教师进行了赛前选拔、课余训练、赛中指导、赛后总结;未参赛的学生组成啦啦队加油鼓劲,全班拧成了一股绳。
这次活动持续时间长,又加上有教师的总结,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这次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对篮球赛进行了“触摸”:篮球队员“触摸”到的是打球时的心理、神态、动作的变化;啦啦队员“触摸”到的是紧张的气氛。
2019届语文讲义第七章古诗鉴赏 专题三 核心突破一 含答案
核心突破一从形象角度鉴赏-—因象悟境,入境始亲一、形象:景物、物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或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或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它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三类。
景物形象是最主要的。
1.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可以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有由多个景物形象(意象)组合成的意境.景物形象一般有:景物(季节、时令、地域),场面(农事、战争、离别等),色彩。
2.事物形象(物象)。
它是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形象,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
它不同于前面的景物形象。
从描写对象上看,物象是咏物诗中的主体形象,全诗主要描写该物的特点,而景物形象在其他诗中无主次之分;从作用上看,物象是作者用来寄托思想感情的象征性形象,景物形象在诗中主要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同一种事物,可以是景物形象,也可以是事物形象。
如柳,在贺知章的《咏柳》中是物象,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则是景物形象。
3.人物形象.它大致有两类:一是主观形象(作者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自己);二是客观形象(作者描写或刻画的人物)。
每首诗都有抒情主人公形象,但不一定有客观的人物形象.诗中客观的人物形象只是抒情主人公抒情达意的途径之一。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的周瑜,风流倜傥,指挥若定,是词中的人物形象,而那中年失意、壮志未酬而又略显旷达的苏轼,就是主观形象。
结合课本知识填空.《琵琶行》一诗中的客观人物形象是琵琶女,其形象特征是:年老色衰、沦落江湖.主观人物形象是作者(白居易),其形象特征是:怀才不遇、沦落江湖、忧愁痛苦。
2《怜悯是人的天性》测试题-(含解析)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2《怜悯是人的天性》测试题-(含解析)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4.2《怜悯是人的天性》(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恰当的一项是()①中国女子柔道选手在人声鼎沸的赛场上能做到充耳不闻、心静如水,而一旦发力,就令对手不寒而栗。
②如果有人需要你的帮助,你是无动于衷,还是伸出援手?对于有良知的人来说,应该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③总有一些人自以为道德高尚、怙恶不悛,不按法律办事,依照自己的道德规范维护所谓的“正义",最终害人又害己。
④他体会过患病无钱医治的滋味,感受过被免掉三四千块钱医药费的幸福瞬间,所以他对窘境中的病人能感同身受。
⑤阅读写景抒情的散文,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设身处地,感受作者心灵的颤动,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
⑥面对公交车上正在抢劫的歹徒,春节回家探亲的军人小礼明目张胆,挺身而出,制伏了凶悍的歹徒。
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②⑤D.③④⑥【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①“充耳不闻”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多用为贬义。
语境中误用为形容选手比赛时非常专心,没有听到赛场上的人声,曲解词义,使用错误。
②“无动于衷"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
由语境“需要你的帮助”可知,使用正确。
③“怙恶不悛"指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本句形容那些不按法律办事的人,使用对象错误。
④“感同身受”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使用正确。
⑤“设身处地",指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
语境中强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应为“身临其境”。
⑥“明目张胆"形容公开地、无所顾忌地做坏事,含贬义,此处用于形容军人小礼的英勇行为,褒贬失当。
故选B。
2.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①就是研读世界文学②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③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④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⑥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⑥最重要的途径之一A.②①⑥④⑤③B.④①③⑥⑤②C.④⑤②①③⑥D.②⑥①⑤③④【答案】D【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临于池,酌于理,师于物,得于心,悟于象的意思
临于池,酌于理,师于物,得于心,悟于象的意
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池塘边学习,理解其中的道理,从自然和生活中学习,用心去体会,通过感悟和想象来加深理解。
这句话涉及到的是一种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强调从自然和生活中学,用心去体验和感受,通过不断的感悟和想象来深化理解,以达到学习的目的。
具体来说,"临于池"可以理解为在实践中学习,比如在池塘边观察和学习有关水、生态等方面的知识。
"酌于理"则是指通过思考和理解来深入探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师于物"是说要从自然界和生活中学习,观察和借鉴自然和事物的特点和规律。
"得于心"是指通过内心的感受和理解来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悟于象"则是指通过观察和想象来感悟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这种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强调的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结合,注重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和经验,通过深入思考和感悟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理论试题
雨花台区第四届及南京市第六届“优秀青年教师”评选(推荐)笔试试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青年朋友们,当风华正茂的您扬起理想风帆的时候、当热情似火的您奋起奔腾脚步的时候、当怀抱利器的您掀起人生一页的时候,能谨记先哲的告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说明:本卷中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第一卷:基础题(100分)20分)1、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所涉及的问题很广泛,但哲学的基本问题只有一个,即:()A、哲学本质上是世界观还是方法论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世界是不是可以认识的问题D、世界的本源是物质还是意识的问题2、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说:“守其故物而不能日新,虽其未消,亦槁而死。
”这句话告诉我们:(C)①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不能抱残守缺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事物的生命力③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④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小说《红楼梦》中,贾家有元、迎、探、惜四位小姐,其中一位被皇帝晋封为凤藻阁尚书,加封贤德妃。
她是:()A、贾元春B、贾迎春C、贾探春D、贾惜春4、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段“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论英雄的两位主角是:()A、曹操和袁绍B、曹操和刘备C、刘备和诸葛亮D、关羽和张飞5、小说《水浒传》中,梁山的首领晁盖在攻打曾头市时中箭身亡。
后来为晁盖报仇,杀死仇人史文恭的梁山好汉是:()A、林冲B、武松C、花荣D、卢俊义6、小说《西游记》中,沙和尚在保唐僧西天取经之前,在天宫担任:()A、天蓬元帅.B、弼马温C、卷帘大将D、托塔天王7、唐诗是我国文化长河中璀璨的明珠。
有一位诗人流传下来的诗很少,却被后人赋予极高的评价,被喻为“孤篇盖全唐”。
即:()A、王之涣的《登鹳雀楼》B、王勃的《滕王阁序》C、崔颢的《黄鹤楼》D、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8、“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前景诱人的空气发电技术人们将风力视为最洁净的发电技术之一,但是就风力发电而言,也有它的不足:在风力微弱的情况下,风车翼片无外力推动,就会静止不动,无法发出电能;另外,如果联网的风车群有部分不工作,只有几台运转就可能出现过载现象。
可是,通常电只能是发多少,消耗多少,无法存储。
虽然有一些存储方法,但成本昂贵,难以普及。
深夜,居民和企业用电均处于低峰,如果是核电站或热力电站,便可以将水压缩进位于高处的储水站。
当需要用电时将水排出,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
那么,风力发电能否也像别的发电方式那样,将空气存储起来,到需要时再使用呢?目前,德国技术人员找到了一种存储空气的新方法,即在地下建一座大型储气站,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进行存储。
需要时打开阀门,由高压空气推动涡轮机发电。
空气排放前,如果再用燃气加热,效率将更高。
早在1978年,德国下萨克森州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空气发电站,两个位于地下658米和800米的储气站是两个废弃的盐矿矿井。
这两个储气站的储气量为31万立方米,最大承受力为70巴,足够供功率290兆的发电机组工作3小时。
除此以外,在美国阿拉巴马州也有一个类似的电站,据说美国将要对其进行改造,并将建造一系列新型空气发电站。
目前,能源专家对空气发电前景看好,该技术除了能作为应急电站外,也是一种洁净能源的获取办法。
如果将其与风力发电机组合使用,它将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提供能源的新途径。
一个风力发电机群加上压缩空气电站,无论从技术、还是从经济角度看,均可以与油、燃气、煤或核能一比高下。
如我国的内蒙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建造风力发电机群,加上空气电站,将有取之不尽的能源。
为保证能提供充足的电能,一般在设计风力发电站时需考虑各种因素,如,建造一个50兆瓦的电站,并不是说由50台1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简单并联,这只是指在最佳风源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但如果风速降低,其功率可能只能达到25兆瓦,因此,建造时需要安装100台风力发电机,这样,即使在风速较低时仍能提供足够的电能。
2024年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试卷附解析
2024年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五千年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chéng)________现出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
要问这些突出的特性是怎么产生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读书重学的传统。
决决中华,一直以一个读书大国()学习强国的姿态挺立于世界文明最前列。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chéng)________ (2)姿________2. 在括号内填入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当今信息时代,使知识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
阅读是人了解社会的重要方式,也是人认识社会和自然界的重要方式。
阅读好书就像跟历代名贤圣哲促膝长谈,他们高尚的节操会对我们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大量阅读是________自我的必由之路。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 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的频率更新越来越快。
B. 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
C. 当今信息时代,更新的知识频率越来越快。
D. 当今信息时代,产生知识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
4.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完善B. 完美C. 改善D. 改进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语言文字的错误看起来无伤大雅,实际上既关系到民族语文的纯正性、规范性和严肃性,又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不能马虎。
________。
唐代苦吟派诗人贾岛和韩愈“推敲”用字的故事、吕不韦“悬书城头改一字赏千金”的典故,等等,无不启示我们,对语言文字应该保持应有的敬畏和认真。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在这方面我们要高度重视B. 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C. 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D. 今人在这方面不如古人6. 某班开展《三顾茅庐》课本剧表演活动。
高三语文:江苏省南京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和解析
南京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四十或五十年前,欧美大多数正统气候学家相信,气候在历史时代是稳定的。
这种见解,已为世界近数十年来收集的气象资料所否定。
在我国,古代作家如《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农丹》的作者张标和《广阳杂记》的作者刘献廷,均怀疑历史时代气候的恒定性;且提出各朝代气候变异的事例,记载于上述书籍中。
对我国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史的初步研究,可得出下列初步结论:(1)在近五千年中的最初二千年,即从仰韶文化到安阳殷墟,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左右。
一月温度大约比现在高3-5℃。
(2)在那以后,有一系列的上下摆动,其最低温度在公元前1000年、公元400年、1200年和1700年;摆动范围为1-2℃。
(3)在每一个四百至八百年的期间里,可以分出五十至一百年为周期的小循环,温度范围是0.5-1℃。
(4)上述循环中,任何最冷的时期,似乎都是从东亚太平洋海岸开始,寒冷波动向西传布到欧洲和非洲的大西洋海岸。
同时也有从北向南趋势。
我国气候在历史时代的波动与世界其他区域比较,可以明显看出,气候的波动是全世界性的,虽然最冷年和最暖年可以在不同的年代,但彼此是先后呼应的。
如十七世纪的寒冷,中国比欧洲早了五十年。
欧洲和中国气候息息相关是有理由的。
因为这两个区域的寒冷冬天,都受西伯利亚高气压的控制。
如西伯利亚的高气压向东扩展,中国北部西北风强,则中国严寒而欧洲温暖。
相反,如西伯利亚高气压倾向欧洲,欧洲东北风强,则北欧受灾而中国温和。
只有当西伯利亚高压足以控制全部欧亚时,两方就要同时出现严寒。
安徽省阜阳市郁文中学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预测题含解析
安徽省阜阳市郁文中学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预测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1.下列语段中加点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2017年初春的西湖,乍暖还寒。
立春节气已过,冬天却还想把春天紧攥在手里。
但四季轮回是亘.古不变的法则,就算冬天使出浑身解.数,终究遏.制不了一朵朵报春花绽放殷.红的笑脸。
A.gèn jiě yì yān B.gèn xiè è yānC.héng jiě è yīn D.héng xiè yì yīn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溃退遗嘱沉湎眼花瞭乱B.禁锢窒息躁热再接再厉C.泻气教诲崎岖诚皇诚恐D.骤雨缅怀娴熟殚精竭虑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战粟煞风景兴高采列自圆其说B.辐射马前足格物致知心无旁鹜C.枯燥化妆品浮想联翩金榜题名D.决择竞技场消声匿迹震耳欲聋4.选出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A.在一次大型电视诗歌朗诵会上,殷之光先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B.中国海监飞机和舰队对我钓鱼岛开展海空立体巡航的消息,让国人顿感振奋鼓舞....,扬眉吐气。
C.春日无锡的蠡湖像一幅优美的画卷,多姿多彩,令游人瞻前顾后....,流连忘返。
D.种种“现代元素”被嫁接进清明祭祀中,扮演着或标新立异....、或荒诞无稽的抢眼角色。
5.默写填空。
寄书长不达,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寒林空见日斜时。
心学大师 王守仁(生平)
心学大师王守仁(1472—1529)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
因曾筑室会稽山阳明洞(今浙江绍兴县东南20里处),自号阳明子、阳明山人,又曾创建阳明书院于越城,故世称阳明先生。
王守仁28岁中进士,历官庐陵知县、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吏部主事、左金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等,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敕封新建伯,著有《王文成公全集》38 卷。
王守仁是我国明代中叶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堪称有明思想界泰斗、心学的杰出代表,其学上承孟子,中继陆九渊,集我国心学之大成。
由他创立的阳明学派,与朱子学派分庭抗礼,成为明代中后期一个体系庞大、门徒众多、思想活跃、影响深远的新儒家学派,在我国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儒学世家王守仁出生于一个世代业儒的封建官僚地主家庭。
据钱德洪《阳明先生年谱》及《王文成公全书?世德纪》等史料记载:王家先世相传为东晋大书法家、右军将军王羲之,后世徙居余姚。
守仁的先祖王纲,字性常,文武兼资,善于识别人才,明太祖洪武年间因刘基举荐,拜兵部郎中,擢广东参议。
高祖王与准,字公度,自号辶豚石翁,早年闭门力学,尽读先世遗书,精通《礼》、《易》,著有《易微》数千言。
曾祖王杰,字世杰,自号槐里子,学者称为槐里先生,幼时即有志圣贤之学,年14尽通“四书”、“五经”以及两来诸位大儒的学说,后以明经贡太学,未得大用而殁,著有《易说》、《春秋说》、《周礼考正》、《槐里杂稿》数卷。
祖父王伦,字天叙,号竹轩,其家虽环堵萧然,而雅歌豪咏,胸次洒落,穷年口诵心惟,于书无所不观,尤其喜读《仪礼》、《左传》以及司马迁《史记》等,为文简古有法,赋诗援笔立就,所著有《竹轩稿》、《江湖杂稿》若干卷。
守仁的父亲王华(1446——1522),字德辉,号实庵,晚号海日翁,曾读书龙泉山中,学者称为龙山先生。
王华生性聪敏,刚会说话时,其父教他读诗,经耳便能随口吟诵。
年龄渐长,读书竟至过目不忘。
30岁那一年,松江提学张时敏测试其文,大加赞叹,并以状元及第相许。
诗经六义的理解
一、诗经六义的理解(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二)风、雅、颂、赋、比、兴。
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
郑樵云:“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具见《通志序》)《风》包括15部分,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称作“十五国风”共160篇。
《雅》分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宫廷乐歌,共105篇。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1)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包括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
“国风”保存了大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
这部分诗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其语言朴素、鲜明,富于形象性,形式上多是四言成句,隔句用韵,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
同时多处出现章节的复叠,有一唱三叹的艺术美感,是《诗经》的精华部分。
(2)“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
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
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朱熹《诗集传》曰:“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
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说又有正变之别。
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飨之乐也;正大雅,朝会之乐,受釐陈戒之辞也。
辞气不同,音节亦异。
故而大小雅之异乃在於其内容。
”(3)“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
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
”(《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4)“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浅议依托于课本剧的文言文的有效教学
本 剧 的 形 式 来 展 现 。 根 据 课 本 剧 的 定义 , 必 须 选 择 故 事 性
强的文言文 ,这样才 能把我们 的文言文演绎得更精彩 。
参考文献 :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教育部. 1 】 普通高中语 文课程 标准 ( 实验 )[ . s 北 ]
教 师 在 学 生准 备 前 做 好 适 时 地 指 导 ,不 能把 所 有 任 务 都推 给 学 生 来 完成 ,教 师 对全 盘 大 局 还要 有 一 定 把握 。 学 生在 演 的 过 程 中 ,无 形 之 间 解 决 了对 枯 燥 的 文 言 字 词 理 解 。每 个 人 都希 望 自己演 得 符 合 文本 ,这 就 需 要 每 个 同 学 花 时 间去 学 习 文本 ,弄 清 文 章 中 每个 字 、词 、句 的 意 思 。 这
京:人 民教育 出版社,2 0. 03
( 王文英
浙江省 台州市黄岩 区高桥 中学
38 2 1 05)
含丰 富 的想 象和情 感 ,常常 以抒情 的方式来 表现 ,而 且在 大 ” ,却 在 保 姆 怀 中 得 到温 暖 的 特 殊 成 长 经 历 , 加 之 以后
凝 练 与 和 谐 的 程 度 上 ,特 另 在 节 奏 的 鲜 明上 , 它 的 语 言 有 政治上被 国 民党 的 “ 危害 民国紧急 治罪 法 ”而逮 捕关押 , 别 于 散 文 的语 言 。 ” 这 就 要 求 在 教 学 诗 歌 时 , 既 要 深 刻 地 看 守所初春 的清晨 ,牢房 阴冷 ,铁窗 临风,晓雪 飞舞 ,诗 领 悟 其 内容 , 又 要 审 美 地 感 悟 其 艺 术 的 本 质 特 点 , 引 导 学 人 便 “ 以 物 迁 , 辞 以 情 发 ” , 因 冷 神 飞 , 睹 雪 思 人 , 情 生 品读 把 握 诗 歌 整 体 的美 学意 蕴 。
赋理于象,理随象现
赋理于象,理随象现作者:潘双林来源:《新高考·高三语文》2012年第02期所谓哲理散文,就是表达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感悟出某种人生哲理的散文类型。
从形式上看,哲理散文可以分为两种:“以象明理型”和“逻辑说理型”。
对于中学生来说,前一种类型更易入手一些,我们就重点谈谈这类文章的写作。
《周易》中有这么一段话:“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
”这段话的意思说,当语言不能够完全表达圣人思想的时候,圣人就借助于“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赋理于象(或者说赋理于形),理随象现,是我国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宋代的哲理诗、禅门的开悟诗多属此类;这种手法在古代的散文中也不鲜见,比如庄子、孟子、墨子、韩非子的散文,都喜欢借助形象进行说理,庄子的《逍遥游》、韩非子的寓言故事、韩愈的《毛颖传》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现当代作家也不乏这样的优秀作品,比如鲁迅先生的《野草》、冰心先生的《谈生命》、丰子恺先生的《杨柳》、季羡林先生的《时间》、李国文先生的《淡之美》等。
我们可以先读一读冰心先生的文章。
谈生命冰心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
它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一路上它享受着它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它遇到峭岩前阻,它愤激地奔腾了起来,直到冲倒了这危崖它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它经过细细的平沙,看见了夹岸的红艳的桃花,它快乐而又羞怯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这时它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它向前走……终于有一天,它远远地望见大海,啊!它已到了行程的终结,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它,它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
它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它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它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悟”
江宁区铜山小学翟敦兵
“感”是人类所具有的生理,心理机能;“悟”,“觉”也,吾心曰“悟”。
“悟”乃人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也是对人生哲理,生命意义的多向体验。
由感而知、而觉、而悟、而渐悟到顿悟,到大彻大悟,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到高级,层层递进,永无止境的认识过程。
我们汉民族很早以前就有“悟”的生命哲学传统,知道“悟”是一种自然的与社会的生命现象。
“悟”已成为我们东方民族的一种特、别致的思维方式。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重感悟”是苏教版小语教材一贯倡导的教学思想,也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五重教学法”的核心内容。
“感悟”也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充分发挥学生能动作用,防止教师繁锁分析的根本途径。
“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一句,即引出学生读书感悟的路子。
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注重“神似”,讲究“空灵”、“留白”、“意在言外”。
近代钱钟书说:“学道学诗,非悟不进。
”读书感悟是学习语文的一条重要传统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敲出悟的“火花”,使其经久不息,越烧越旺,最终抵达“妙悟”的境界呢?笔者鉴于此,总结如下:
㈠创设情境,引导感悟。
要抓住阅读理解的重点,创设生动而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得到知识的吸收,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培养。
如:阅读《田忌赛马》,可让学生充当文中的人物,教者以记者的身份出现,对下列问题进行采访,以便引导理解内容,感悟事理:⑴请问田忌先生,第一场比赛结束了,对这场比赛的结果您有什么看法呢?⑵齐威王先生,祝您取得首场比赛的胜利,此刻您在想些什么呢?
⑶请问孙膑先生,看了首场比赛,您有什么想法,能谈谈吗?对第二场比赛也可这样引导。
学生如临赛场参加比赛,胜者叙述心中的喜悦,败者叙述心中的悔恨,这就能在情境中深切感悟课文的中心。
㈡凭借读书,引导感悟。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叶老还说:“教者的责任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
”这就启示我们,阅读教学要以“悟”为主要目的,致力于“启”,要以“读”为主要手段,着力于“导”:要让先生在读中悟境、读中悟情、读中悟法。
1、在轻读想像中领悟语言情境。
学生初接触课文,可引导轻声读,通过联想、想像等形象思维,构筑心理图像,使文中的景活现,事活化,人活脱,使语言文字变成活的画面,进而让学生谈所见,述所闻,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语言画面——语言文字”的心理转换中加强语言情境的感受。
如我在教学《草原》第一自然段是,让学生反复轻读,边读边想像草原的天清鲜、明朗的样子,草原的地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景象。
然后再借助于学生语言把想像的画面描绘出来,有的学生说:“我仿佛呼吸到了草原的清鲜的空气”;有的说:“远处的羊群如白色的大花,好像骑者蒙古骏马,奔驰在的草原上,大声歌唱……”此时,学生们已融入文中,领悟到语言文字的美,并感受到千里草原的美。
2、在品读剖析中领悟语言技巧。
领悟语言内涵后,可让学生通过默读、轻读、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在语言形式与语言内涵结合的探究上,加深对语言思想的理解和语言情感的体会,以领悟语言规律。
例如在教学《林海》第二自然段,学生通过研读知道这些词语写出了岭的千姿百态,数量众多。
教师及时点拨,要求学生读出岭的“多”来,这是读的第一个层次,随后教师适时出示幻灯片。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的,矮的,长的,短的……”
让学生对比品读,从而明白词语中的“点儿”说明岭与岭之间的差别不大,山势平缓,线条柔美,表达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读好“点儿”,读出岭的“柔”,读出作者的“爱”。
3、在朗读体味中领悟语言情感。
在理解语言内涵、领悟语言技巧后,可引导借助朗读再现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显示语言文字所具有的内涵,传达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从而使语言的形象美、蕴含美、情感美、技巧美,借助于朗读是语气的选择、语速的变更、语调的起伏、语音的高低等充分战士出来,以使学生感悟语言美的朗读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如《丰碑》一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很深刻,特别是“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一句更是点睛之笔。
在教学是,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熟读精思,甚至读到催人泪下。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了的、冻僵了的军需处长上一座丰碑?”对这个重要的问题,学生们感悟得确实是很深刻了,有的说:“天太冷了,军需处长身上的雪很快变成了冰,而且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看起来真像一座高大而晶莹的纪念碑。
”还有的说:“特别是军需处长都把棉衣发给了战士们,自己一件也没留,这种精神太伟大了,我们不能忘记他,所以说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学生们深深被军需处长的精神所感动,读地比较有感情,感悟地也较为深刻了。
㈢运用比较,引导感悟。
比较是认识事务的重要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可抓住课文重点,创设比较情境,引导学生在相似、相关、相近知识的比较中理解和感悟。
如:《雨中》写孩子们帮助姑娘有这样三句话:⑴小男孩走到她身边说:“别着急,大姐姐,保证一个也不会少!”⑵他解下脖子上的红领巾,大声叫道:“萍萍,滔滔,苏瑞,来,咱们封锁交通!”⑶几个小伙伴立即站成一排,挥动着红领巾,向驶来的大卡车大声喊:“停一停!停一停!”在引导阅读感悟语言画面(出计献策)、语言内涵(乐于助人)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联系加点词语,结合语境,比较剖析,朗读品味,以使其明白:第一句听话的对象在小男孩身边,且说话的目的在于安慰,因此声音无需大,故用“说”:第二句听话的对象在他周围,且说话的目的在于号召,声音需大些,故用“大声叫道”;第三句听话的对象在远处卡车的驾驶室里,且说话的目的在于警示,声音需更大些,故用“大声喊”。
三句中的提示语与其语言的环境、对象、目的紧密相连,充分显示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清晰地反映出了词语间的细微差别。
这就使学生在品读剖析中领悟了提示语运用的技巧。
㈣借助想像,引导感悟。
可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引导想像,以创造形象,拓展背景,让学生在具体的画面中加深理解,得到感悟。
如:“他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去了,就从老板的立柜里拿出一小瓶墨水,一支笔尖生了锈的钢笔,摩平一张揉皱了的白纸,写起信来。
”(《凡卡》)这是作者的潜心之笔,墨水、钢笔、白纸是谁的?是老板的?不会。
因为老板决不会这么寒酸。
显然是凡卡的,那他为什么放在老板的立柜里呢?可见,这是凡卡的“杰作”,它包含了凡卡准备写信的丰富情境,可围绕“这些东西是谁的?是怎么来的?他为何放在老板的立柜里”等问题讨论,以“为了写这封信”为题引导想像叙述,从而让学生在具体画面中理解凡卡的“煞费苦心”,并与结尾“地址不祥”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深入理解凡卡的悲惨命运。
㈤运用发散思维,引导感悟。
可精心选择发散点,引导由点到面,大胆推测或想像,尽量列举或拓展,让学生在广阔的知识空间得到知识和情感的感悟。
如:《第一场雪》阅读后可这样引导:如果你就是作者,面对第一场雪,你会说些什么?学生有的说:啊,大雪,你给大地盖上了雪白的地毯,把大地装点得这么美丽,你给农民带来了希望,我赞美你。
有的说:大雪,你的来临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给孩子们带来了乐趣,更给农民带来了丰收的预兆,我赞美你。
有的说:大雪,你给大地带来了神奇,你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你给庄稼人带来了希望,我赞美你。
…
…这样,使学生在发散思维训练中,具体感受了面对第一场雪,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此文于2001年6月获区教育学会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