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a)
08.实验八、 霍尔效应-100302005张一佳
-3
d= 0.0012 cm 3.00 -0.660 -0.0449 3.50 -0.770 -0.0449
2.00 -0.440 -0.0449
2.50 -0.550 -0.0449
V· cm/A· T
RH
V· cm/A· T
-0.0449
[结果报道]
1. 测得霍尔片样品在励磁电流IM=0.5A时,霍尔控制电流IS与霍尔电压UH的关系图如上图一,图线与 直线(图中的虚线部分)基本重叠,可见,实验基本上验证了霍尔元件在均匀磁场中,霍尔控制电流与霍 尔电压是呈线性关系的。 2. 测得霍尔片样品在霍尔控制电流IS=0.3mA时,磁场的励磁电流IM与霍尔电压UH的关系图如上图直 线(图中的虚线部分)基本重叠,可见,实验也基本验证了在霍尔控制电流值一定时,霍尔元件的霍尔电 压与磁感应强度呈线性关系的。 cm/A· T,霍尔系数为负值,所以样品属N型半导体。 3. 测得霍尔元件样品的霍尔系数实验值为: -0.045 V·
-0.135 -0.268 -0.398 -0.530 -0.663
0.200
0.300 0.400 0.500
[数据处理]
一、绘制UH-IS曲线 IS (mA) UH (mV)
2.00 -0.440
2.50 -0.550
3.00 -0.660
3.50 -0.770
[北科大]无机化学实验:8 醋酸解离常数的测定及稀释法配置准确浓度溶液的方法(实验报告)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八:醋酸解离常数的测定及稀释法配置准确浓度溶液的方法【班级】【日期】
【姓名】【学号】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醋酸解离常数的测定方法。
2. 掌握稀释法配置准确浓度溶液的方法。
3. 学会pH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稀释法配制准确浓度的溶液
稀释后溶液的浓度可由稀释定律c1V1 = c2V2求出。式中c1为稀释前溶液的浓度;c2为稀释后溶液的浓度;V1、V2分别为所取被稀释溶液的体积和稀释后溶液的体积。
根据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若c1只有二位有效数字,则得到的c2最多只有二位有效数字。同理,若c1是具有四位有效数字的准确浓度,若所取的体积V1或所配溶液的体积V2中有一个不准(即不具有四位有效数字),则所配溶液的浓度也不准确。为得到四位有效数字的c2,则c1、V1及V2必须要有四位有效数字。
为此必须有一个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并且标准溶液的体积V1必须用移液管吸取,稀释溶液的体积必须用容量瓶来确定。
2.醋酸解离常数的测定
醋酸HAc是一元弱酸,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HAc === H+ + Ac-
其标准平衡常数称解离常数Kθa,为:
[c (H3O+)/cθ][c(Ac-)/ cθ]
Kθa HAc(aq) = —————————————(3-10)
[c(HAc)/ cθ]
用pH计测出不同浓度HAc溶液的pH,则:
c(H+) = c(Ac-)
c平(HAc) = c初(HAc) - c(H+) ≈c初(HAc)
代入上式则可计算出Kθa HAc。
由pH计测出的pH,计算出的c(H+)只有二位有效数字,计算出的Kθa HAc 最多也只有二位有效数字。要得到有二位有效数字的Kθa,要求c初(HAc)至少也有二位有效数字。
【解析版】高考物理实验专题特训(8)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八: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
一.实验目的
(1)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
(2)分析伏安特性曲线变化规律。
二.实验器材
小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学生低压直流电源(或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坐标纸.铅笔。
三.实验步骤
(1)按图1连接电路,在闭合开关前变阻器滑片靠近图中所示A端.
(2)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读出十几组U.I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3)建立U一I坐标系,将所得几组U.I值在坐标上描出所对应点.
(4)用平滑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即为U一I图线.
四.数据处理
实验中,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改变灯泡两端电压时,尽量使灯泡电压变换有规律,然后再对应地读电流值.然后在根据所取电压.电流最大值,选取适当横纵坐标分度,描点画图,这样可以使所取点在坐标平面内分布尽量大而且点子分布疏密程度均匀一些.
五.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中被测小灯泡灯丝电阻值较小,因此测量电路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本实验要作出U一I图线,要求测出一组包括零在内电流.电压值,故控制电路必须采用分压接法.
(3)为保护元件不被烧毁,电键闭合前变阻器滑片应位于图中A端.
(4)加在灯泡两端电压不要超过灯泡额定电压.
(5)连图线时曲线要平滑,不在图线上数据点应均匀分布在图线两侧,绝对不要画成折线。
六.误差分析
本实验所描绘小灯泡U一I特性曲线本身就包含了一定定性特征,所以误差分析不是本实验主要实验目。
本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量电路存在系统误差,即未考虑电压表分流,测得电流值比真实值大;其次还在着读数误差和作图时描点误差.
考点一实验原理与操作
实验八(第二部分、第十四周)
蓖麻花果枝
蓖麻花解剖
常见及重要植物
巴豆
一品红
乌桕
木薯
8、菊科(Asteraceae,Compositae) 、菊科( )
代表植物解剖 蒲公英 (Taraxacum mongolicum)
识别要点:草本;叶互生;头状花序有总苞; 识别要点:草本;叶互生;头状花序有总苞; 合瓣花冠;聚药雄蕊;雌蕊由2心皮合生 心皮合生, 合瓣花冠;聚药雄蕊;雌蕊由 心皮合生,子房 下位, 室 胚珠; 下位,1室,1胚珠;连萼瘦果。 胚珠 连萼瘦果。 常有冠毛。 常有冠毛。
2、含羞草科(Mimosaceae)识别要点:常为木本。稀草本。花 、 识别要点:常为木本。稀草本。 两性,辐射对称,花瓣镊合状排列,雄蕊多数;荚果。 两性,辐射对称,花瓣镊合状排列,雄蕊多数;荚果。 花程式: 花程式:* K(3-6)C3-5,(3-6)A∞(3-8)G1:1
合欢植株
合欢花解剖
3、苏木科(Caesalpiniaceae) 、苏木科 代表植物: 代表植物:紫荆 (Cercis decapetala)
识别要点:木本,花两侧对称,花瓣 识别要点:木本,花两侧对称,
上升式覆瓦状排列,雄蕊10,分离荚 上升式覆瓦状排列,雄蕊 , 果。 花程式: 花程式:↑ K(5)C5A10G1:1
紫荆花果
紫荆植株
常见及重要植物
云实植株
实验八人类皮纹的观察分析
ab
6、掌褶线类型
➢普通型 ➢通贯型 ➢过渡Ⅰ型 ➢过渡Ⅱ型 ➢悉尼手
7、指褶线
➢ 正常人除拇指只有一条 指褶线外,其余各指都有 二条指褶线。 ➢ 有些遗传病患者可能出 现指骨发育不良或缺陷, 导致指褶线改变。
如:先天愚型患儿由于
第五指指中节缺如,故其 小指只有一条指褶线。
皮纹检查的临床意义
➢是遗传病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
★如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皮纹改变:
➢A、斗形纹频率减少,而箕形 纹增多,特别是尺箕比例高; ➢B、指嵴纹总数较少; ➢C、小指呈单一指褶线; ➢D、轴三角远移,atd角增大, 平均超过60度; ➢E、50%患者为通贯手。
3、轴三叉和∠atd
➢是掌纹中重要的观察指标。 ➢第二、三、四、五指基部,分别有a、b、c、d
四个指三叉。
➢轴三叉(t):是指在腕横褶线远侧,大致在
环指直下,有一呈人字形的三叉点。 ➢从指三叉a和d分别引直线至t,所形成的夹角即
为∠atd。我国正常人的∠atd平均为41°。t的位置
移近掌心,则∠atd增大。 ∠atd﹤45 °为t,在45 °~56 °间以t’表示,﹥ 56 °以t”表示。
ຫໍສະໝຸດ Baidu
③斗形纹W
特点是有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三叉,
嵴纹走向是同心环
形(环形纹)或走
向同一侧(偏形 纹),此类斗形纹
高考物理试题讲解实验8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第八章实验八
知识巩固练习
1.某同学利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板的厚度.该螺旋测微器校零时的示数如图a所示,测量金属板厚度时的示数如图b所示.图a所示读数为______mm,图b所示读数为______mm,所测金属板的厚度为________mm.
【答案】0.010(0.009或0.011也对) 6.870(6.869或6.871也对) 6.860(6.858~6.862) 【解析】依据螺旋测微器读数的基本原理,0.5 mm以上的值在主尺上读出,而在螺旋尺上要估读到0.001 mm,则图a读数为0.010 mm,图b读数为6.870 mm,故金属板的厚度d=6.870 mm-0.010 mm=6.860 mm.
2.如图所示为某次实验中两电表的示数情况.则:
电流表A的示数为_______A,电压表V的示数为______V.
【答案】0.37.5
3.(2019年河南二模)为了测量某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R x的电阻率,提供的器材有:A.电流表G,内阻R g=120 Ω,满偏电流I g=6 mA
B.电压表V,量程为6 V
C.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
D.电阻箱R0(0~99.99 Ω)
E.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5 Ω)
F.电池组E(电动势为6 V,内阻约为0.05 Ω)
G.一个开关S和导线若干
乙
(1)用多用电表粗测电阻丝的阻值,当用“×10”挡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大,应该换用________(填“×1”或“×100”)挡.进行一系列正确操作后,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甲所示.
(2)把电流表G 与电阻箱并联改装成量程为0.6 A 的电流表使用,则电阻箱的阻值应调为R 0=________Ω.(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012高考版实验八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1)若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 E,则发生故障的是________(填“待 测金属丝”“滑动变阻器”或“电键”).
(2)若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为零, 该同学利用多用电表检查故障. 先将选择开关旋至________挡(填“欧姆×100”“直流电压10 V” 或“直流电流2.5 mA”),再将________(填“红”或“黑”)表笔固 定在a接线柱,把另一支表笔依次接b、c、d接线柱.若只有 滑动变阻器断路,则多用电表的示数依次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实验八 测量金属的电阻率
答案(1)如图 ⑵③改变金属夹的位置 ⑶10.6(10.5) 电流表与电阻箱 ⑷0.200mm 金属丝的电阻率 9.99×107Ω·m(9.89×10-7Ω·m)
【解析】本题以创新型实验的形式考查了电 阻率的测量,解答时首先要看明白实验的原理, 对利用图象获取信息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五、实验步骤
实验八 测量金属的电阻率
1.求导线横截面积S,在准备好的金属丝上三个不同位置用螺旋测微器各 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
2.将金属丝两端固定在接线柱上悬空挂直,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
路的金属丝长度(即有效长度),反复测量三次,求出平均值l.
3.按照原理图(如图实-7-1所示)连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 实验电路. 4.把滑动变阻器调到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检查无误后, 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值和
实验8-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铁及络合物组成的测定
实验八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及络合物组成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掌握邻二氮菲法测定铁的原理
3、学习分光光度法测定络合物组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邻二氮菲(phen)和Fe2+在pH3~9的溶液中,生成一种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Fe(phen) 2+,其lgK=21.3,ε508=1.1 × 104L·mol-1·cm-1,铁含量在0.1~2μg·mL-1范围内遵守3
比尔定律。其吸收曲线如图所示。显色前需用盐酸羟胺或抗坏血酸将Fe3+全部还原为Fe2+,
然后再加入邻二氮菲,并调节溶液酸度至适宜的显色酸度范围。有关反应如下:
2Fe3+ + 2NH2OH·HC1=2Fe2+ +N2↑+2H2O+4H++2C1-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含量,一般采用标准曲线法,即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在实验条件下依次测量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以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在同样实验条件下,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测得吸光度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值,即可计算试样中被测物质的质量浓度。
络合物组成的确定是研究络合反应平衡的基本问题之一。金属离子M和络合剂L形成络合物的反应为M + nL====MLn式中,n为络合物的配位数,可用摩尔比法(或称饱和法)进行测定,即配制一系列溶液,各溶液的金属离子浓度、酸度、温度等条件恒定,只改变配位体的浓度,在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对摩尔比cL/cM作图,如图1所示,将曲线的线性部分延长相交于一点,该点对应的cL/cM值即为配位数n。摩尔比法适用于稳定性较高的络合物组成的测定。
[应用]实验八、浮游植物数量(密度)和生物量的调查
实验八、浮游植物数量(密度)和生物量的调查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与单位水体叶绿素a(Chla)含量的测定,了解浮游植物数量和生物量的表示方法,并对不同粒径浮游植物加以比较。
2、学会使用采水瓶、水样固定、浓缩及浮游植物计数框的方法,掌握叶绿素a的测定方法。
二、原理:见《海洋生态学》第六章第一节。
生物量是指某一特定时间、某一特定范围内存在的有机体的量。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而初级生产水平与叶绿素a含量存在密切关系,因而往往用叶绿素a含量来表示浮游植物的生物量。
海洋生态系统的种类组成结构以及能流、物质流特征与初级生产者的粒径大小有密切关系。不同类型海区初级生产者的粒径组成存在很大差异,了解某一特定海区初级生产者的粒径组成,有助于深入研究海区的新生产力水平、营养平衡状态等结构、功能特征。
三、仪器与设备:
1、分光光度计2、显微镜3、浮游植物计数框4、采水瓶
5、电动吸引器6、离心沉淀器7、抽滤器8、微孔滤膜
9、核孔滤膜 10、冰箱 11、20μm孔径筛绢
四、药品与试剂:
丙硐、甲醛、路戈氏碘液、MgCO3等。
五、实验步骤:
1、采样:选择完站位后,以500mL、或1000mL采水瓶采取一定水层(也可几个水层比较)的水样。
2、水样处理:将所取水样分别以0.45μm微孔滤膜(叶绿素a总量)、2μm 核孔滤膜(>2μm孔径叶绿素a含量)以及先经20μm孔径筛绢过滤后再以2μm核孔滤膜(2~20μm孔径叶绿素a含量)过滤,以90%丙酮溶解滤膜后冰冻过夜。
3、数据测定:滤膜冰冻24小时后取出离心,取上清液于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a含量(方法见附页),将所得不同孔径叶绿素a含量及占叶绿素a总量比
实验八、异烟肼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疼痛反应与药物的镇痛作用
实验八、异烟肼半数致死量(LD50)
的测定
疼痛反应与药物的镇痛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
(A)1、治疗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A.LD50/ED50
B.ED50/LD50
C.LD95/ED5
D.ED5/LD95
(C)2、下列哪个参数可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A.最小有效量
B.半数有效量
C.治疗指数
D.半数致死量
(C)3、药物的半数致死量是指
A.抗生素杀死一半细菌的剂量
B.产生严重副作用的剂量
C.杀死半数动物的剂量
D.致死量的一半
(B)4、药物的ED50是指药物
A.引起动物死亡50%的剂量
B.引起50%动物阳性效应的剂量
C.引起50%动物中毒的剂量
D.达到50%有效血浓度的剂量
(B)5、A药的LD50值比B药大,说明
A.A药毒性比B药大
B.A药毒性比B药小
C.A药的效能比B药大
D.A药的效能比B药大
(C)6、B药比A药安全的依据是
A.B药的LD50比A药大
B.B药的LD50比A药小
C.B药的LD50/ED50比A药大
D.B药的LD50/ED50比A药小
(A)7、下列有关药物安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LD50/ED50的比值越大用药越安全
B.LD50越大,用药越安全
C.LD50/ED50的比值越小,用药越安全
D.以上都不对
(B)8、在半数致死量的实验中,各剂量组设置的要求是
A.任意设置
B.各组具有等比关系
C.各组具有等差关系
D.以上都不对
(B)9、在半数致死量的实验中,选择50%反应率作为指标的原因是
A.计算方便
B.此处斜率最大,剂量最准确,误差最小
C.无重要意义,任意选择的指标
D.此处斜率最小,剂量最准确,误差最小
实验八 戊巴比妥的鉴别及含量测定 实验九 维生素AD胶丸中维生素A的含量测定(三点校正法)
生素A含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原理
维生素A分子中具有多烯共轭体系结构,在 325~328 nm之间有选择性的吸收,可用分光光度法 测定含量。 由于维生素A制剂中含有稀释用油和维生素A原 料中混有的其它杂质,在紫外区也有吸收,干扰了 VA的测定,为了消除干扰,采用“三点校正法” 三点校正法: 在三个波长(328, 316, 340nm)处测定吸光度值A, → 计算A328(校正)=3.52(2A328 - A316 - A340) → 计算含量
波长(nm) 300 316 328 340 360 Ai Ai/A328 吸收度比值 比值差值 0.555 0.907 1.000 0.811 0.299
比值差值不超过±0.02 ,用A328 比值差值有一个或几个超过±0.02 , 先计算A328校正 在 ± 3.0% 用A328
若
A328校正 A328 用A328校正 100% 值 在 - 15% ~ - 3% A328 < - 15%或> + 3% 不能用本法测定含量
少许本品
(约绿豆大小)
逐滴滴入 1mL 10mL 振摇2min AgNO 3 Na2CO3 H2O 观察现象
二、实验内容
(一)鉴别
2.铜盐反应
(1)原理: 巴比妥类药物 + 吡啶→ 烯醇式异构体
实验八 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镉
实验八 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镉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单扫描示波极谱法的原理及其特点。
2. 掌握JP-303型示波极谱仪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
单扫描示波极谱法与经典直流极谱法有明显区别,在一个汞滴生成的最后时刻,此时汞滴的面积基本上保持不变(如图a ),在这一时段内,若将滴汞电极的电位从一个初始值迅速地线性变化至另一个值(如图b ),并用示波器观察电解电流随外加电位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或线性变位极谱法。单扫描示波极谱法中所得的电流随电极电位变化的曲线呈峰形(如图c )。
峰电流与被测物质浓度的关系可用Randles-Sevcik 方程式表示:
i p =kn 3/2D 1/2m 2/3t p 2/3v 1/2C
式中:n 为电极反应的电子转移数;m 为汞流速率(mg ·s-1);t p 为出现波峰的时间(s );v 为外加电压变化的速率(V ·s-1);i p 为峰电流(μA );k 为常数;D 为扩散系数(cm ·s-1)当介质溶液及其它条件相同时,i p =k ·C ,即峰电流与被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这是定量分析的依据;而峰电位为:E p =E1/2 + 1.1RT /n ,是定性分析的依据。
t t 0 E
E P (c) (a)汞滴表面积A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 (b)外加电压E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 (c)电解电流i 随外加电压E 变化的关系
三、仪器与试剂
1. JP-303型示波极谱仪(三电极系统)。
2. 1.0mol·L-1 NH3-NH4Cl;5.0×10-3 mol·L-1 Cd2+标准溶液。
实验八 蛋白质的结构
实验八、蛋白质的结构(3学时)
目的:了解分子三维结构的重要性,了解如何进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预测以及发现与自己的蛋白序列最适合的三维模型,学会运用结构浏览软件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进行观察。
内容:预测一个蛋白质序列的二级结构,从PDB站点检索并显示相应分子的三维结构,对蛋白质序列的三维结构进行猜测,观察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及其序列特性。
一、蛋白质序列的二级结构预测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预测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今,利用Hidden Markov Models and neural networks方法,一些相当好的网上服务器可以对你感兴趣的任意一个蛋白质序列的二级结构进行准确的预测(注意:如果你的蛋白质与现有数据库中的记录有足够的同源性,就可以认为其二级结构的预测有近80%的准确性。但是,记住这只是个预测,与其它的预测一样,它们的准确性与估计值是有出入的)。我们以PSIPRED为例(预测最准确的服务器之一)来进行蛋白质二级结构的预测。
1、将你感兴趣的蛋白质序列以FASTA格式存储于一个.txt文件中。(比如NP_360043)
2、进入由 Bioinformatics Unit of University College in London (UK)维护的蛋
白质结构预测服务器/psipred/ . 点击页面下方的
Click Here to Access the Server链接。
3、将你的E-mail address 填在新出现的输入表格页面的上部相应字段里(服务器将
结果以E-mail的形式返回给用户)。
实验八 用光栅测He-Ne激光波长
实验三<br>用光栅测 He-Ne 激光波长<br>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光的衍射和光栅分光作用基本原理的理解; 2.学会用透射光栅测定光波的波长及光栅常数; 3.学会利用透射光栅演示复色光谱。 二、实验仪器 He-Ne 激光,光栅,光具座。 三、实验原理<br>图 1 激光衍射示意图,θ 为衍射角 光栅上每厘米长度上含狭缝 3000 条以上,a 为缝宽,b 为缝距,令 d=a+b,称 为光 栅常数,利用波长为 λ 的单色平行光线垂直投射于光栅上,到达光栅表面的平面光波是 同 位相的, 它们被狭缝衍射后会聚在光屏上形成衍射图样, 如图 1 所示。 如果衍射角满足光 栅 方程:Kλ=dsinθ(K=0,± 1,±2……)通过测定 θ,即可算出波长值。 四、实验方法 a、在光具座上调节光栅与光屏至等高,分别用 He-Ne 激光器和 半导体激光作光源。 b、调节光栅使其与入射激光平行(以反射光与入射光重合为标准)。 c、调整光屏至光栅的距离 D,测量 10 组数据。 d、计算波长 e、求百分误差 计算 λ=± d/k sin(arctg L/D) (d=1/6000cm,k=1)<br>X % ( 标准 ) / 标准 100%<br>五、测量结果 改变 D 值 10 次(由 3.3cm 至 13cm),测量 L 值(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计算 λ,并 求百分误差。要求自绘表格,并作相应的误差处理。 六、讨论 能否用半导体激光能替代 He-Ne 激光进行“光栅测波长”的实验? 半导体激光波长在 6300A° -6500A° 之间,而没有一个标准值,故不能证明半导体激光的精确 度高于 He-Ne 激光,因此,在精密的科研工作中不宜使用半导体激光,而实验室运用半导 体激光则有显著优势,两种激光器的对比见表。 ①He-Ne 激光的波长平均值为(λ 1+λ 2+……λ n)/n=6393.6(A°)标准值为 6328A° 故百分误差 X%=|6393.6-6328|/6328×100%=1.04%<br><br>
实验八、巨噬细胞酸性磷酸酶显
甲基绿与细胞核中的DNA结合呈蓝绿 色,派若宁与核仁及胞质内的RNA结 合呈红色。
a
酸性磷酸酶显示实验原理
酸性磷酸酶能分解磷酸脂(常用β-甘油磷酸钠) 而释放出磷酸基。在pH5.0的环境中,磷酸 基能与铅盐(硝酸铅,捕捉剂)反应形成无色 的磷酸铅(微细沉淀,可在电镜下观察),再 经过与硫化铵作用,形成棕黑色的硫化铅沉淀 (可在光镜下观察),以此显示酸性磷酸酶在 细胞内的存在与分布。
2、收集巨噬细胞: 在第三天注射后3~4h,再向腹腔注射 生理盐水1ml,过3min后抽取腹腔液。
3、粘附:将腹腔液滴在预冷的载玻片上,每人2片,每片 2~3滴,将玻片水平放到冰箱内(4℃),让细胞自行铺 展、粘附30min。 将其中1片样品置湿盒内放50℃温箱中30min,使酶失活
4、固定:将玻片插入盛有10%中性福尔马林(已预冷)的 染色缸内,冰箱内4℃固定30min。
5、自来水漂洗5min,将水甩干。
a
6、加足量酸性磷酸酶作用液覆盖样品,放37℃ 水浴箱中反应30min。
7、自来水漂洗片刻。 9、在通风橱中加硫化铵反应10min。 10、自来水冲洗,甩干。 11、直接加PBS封片(或用1∶30的Giemsa染液
染色15min再封片)。
a
12、镜检
阳性标本细胞质中,出现许多棕色或棕黑色的 颗粒和斑块。
实验八教案(含答案)
第八课
教学内容:结构体变量和结构体数组处理类算法
教学目的:掌握结构体变量和结构体数组处理类算法的考题
教学内容:
一、结构体变量和结构体数组处理类算法的考题特点
1.此类算法主要以填空题和程序设计题为考查形式。
2.在填空和改错题中容易考到的知识:
(1)结构体变量的运算:C规定只有同类型的结构体变量才能整体赋值运算。
(2)结构体变量成员的运算:使用分量运算符访问最低一级成员,且成员的性质决定了整个结构体变量成员可以进行的运算。如成员是int型,则可以进行int型变量可以的运算;如成员是数组,则成员数组名仅带表成员数组的首地址,可带下标访问成员数组的元素。注意运算符优先级最高的四个运算符是:()、[]、. 、->,它们的结合方向是左结合。
(3)结构体数组:性质同普通数组,不同的是结构体数组的元素可以再包含多个不同类型的成员。
(4)指向结构体变量的指针:可以用形如:p->num或(*p).num的形式访问其指向结构体变量的成员。
(5)参数传递方式:结构体变量的值或结构体变量的地址,注意实参和形参的对应关系。
3.编程题中所涉及的算法有:修改、查找、排序,方法同普通数组的运算,但其处理的对象一般是结构体变量的成员,注意其表示方法。
三、课堂练习
第一套
1、程序填空题(在被调函数中修改并输出结构体变量的值)
程序通过定义学生结构体变量,存储了学生的学号、姓名和3门课的成绩。函数fun的功能是将形参a所指结构体变量中的数据赋给函数中的结构体变量b,并修改b中的学号和姓名,最后输出修改后的数据。例如:a所指变量中的学号、姓名、和三门课的成绩依次是:10001、"ZhangSan"、95、80、88,则修改后输出b中的数据应为:10002、"LiSi"、95、80、8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八(a ) 杨氏弹性模量的测量(用拉伸法) 实验目的
1.掌握用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的原理和方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2.训练正确调整测量系统的能力。
3.学习一种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逐差法。
实验仪器
杨氏模量测定仪,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钢卷尺,光杠杆及望远镜直横尺。 实验原理
胡克定律指出,在弹性限度内,弹性体的应力和应变成正比。设有一根长为L ,横截面积为S 的钢丝,在外力F 作用下伸长了L ∆,则
L
L E S F ∆= (2-8a -1) 式中的比例系数E 称为杨氏模量,单位为N ・m -
2。设实验中所用钢丝直径为d ,则24
1d s π=,将此公式代入上式整理以后得 L
d FL E ∆=24π (2-8a -2)
-8a -4) 实验内容
1. 杨氏模量测定仪的调整
(1)调节杨氏模量测定仪底脚螺丝,使立柱处于垂直状态;
(2)将钢丝上端夹住,下端穿过钢丝夹子和砝码相连;
(3)将光杠杆放在平台上,调节平台的上下位置,尽量使三足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2.光杠杆及望远镜直横尺的调节
(1)在杨氏模量测定仪前方约1米处放置望远镜直横尺,并使望远镜和光杠杆在同一个高度,并使光杠杆的镜面和标尺都与钢丝平行;
(2)调节望远镜,在望远镜中能看到平面镜中直尺的像;
(3)仔细调节望远镜的目镜,使望远镜内的十字线看起来清楚为止,调节平面镜、标尺的位置及望远镜的焦距,使人们能清楚地看到标尺刻度的像。
3.测量
(1)将砝码托盘挂在下端,再放上一个砝码成为本底砝码,拉直钢丝,然后记下此时望远镜中所对应的读数;
(2)顺次增加砝码1kg,直至将砝码全部加完为止,然后再依次减少1kg直至将砝码全部取完为止,分别记录下读数。注意加减砝码要轻放。由对应同一砝码值的两个读数求平均,然后再分组对数据应用逐差法进行处理;
(3)用钢卷尺测量钢丝长度L;
(4)用钢卷尺测量标尺到平面镜之间的距离D;
(5)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钢丝直径d ,变换位置测五次(注意不能用悬挂砝码的钢丝),求平均值;
(6)将光杠杆在纸上压出三个足印,用卡尺测量出h。
数据处理
自拟表格记录有关测量数据。钢丝直径测量五次求平均,并写出d的标准式。光杠杆的后脚到两个前脚连线的距离为h,钢丝长度L,标尺到平面镜的距离D都取单次测量分别写出标准式。计算钢丝的杨氏模量E,并用标准式表示。
思考题
1.本实验应注意哪些问题?
2.怎样调节光杠杆及望远镜等组成的系统,使在望远镜中能看到清晰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