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江苏非遗展示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1)
苏州中考艺术考察总结汇报
苏州中考艺术考察总结汇报艺术考察总结汇报近日,我校去苏州参观艺术考察活动,给我们带来了一次非常有意义和丰富的学习经验。
在此总结汇报中,我将会详细介绍我们的行程安排以及感受体会。
首先,我们参观了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是一座典型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它展示了苏州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风貌。
我们在博物馆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如中国古代绘画、陶瓷、雕塑、竹木制品等,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艺术之美。
我在这里看到了一幅古代山水画,作者以简约的线条和独特的构图,将自然山水的壮丽和雄奇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参观过程中,我们还参与了一些互动活动,亲身体验了陶艺制作和绘画技巧,这让我们更加了解了艺术的魅力和创作过程。
此外,我们还前往苏州园林进行考察。
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致的园林设计而闻名于世。
我们参观了著名的拙政园和留园,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在园林中,我们注意到园林设计注重以“小见大”和“虚拟与实际结合”的原则,通过小巧的构造和合理的布局,营造出了广阔的视觉效果和深远的意境。
我们还参与了一些园艺活动,如修剪盆景和种植花草,体验了园林美学的创作过程,学习了如何运用空间和材料来打造精致的景观。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苏州剧院,观看了一场优秀的戏曲表演。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音乐、唱腔、舞蹈和表演形式,展示了古代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
看着演员们在舞台上表演,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对戏曲艺术的热情和专业素养。
在表演过程中,演员们用精湛的唱腔和动作展现了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令人心旷神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次苏州艺术考察活动,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艺术的魅力和多样性。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一种心灵的抒发和文化的传承。
艺术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每一种表现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美感和内涵。
参观博物馆、园林和观看戏曲表演,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之美。
非遗考察教育报告范文
非遗考察教育报告范文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简称非遗)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变得愈发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对非遗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学校特开设了非遗考察教育。
在非遗考察教育中,我们学生有幸参观了本地区一些重要的非遗项目,比如传统蒸笼制作、传统剪纸、传统剪纸、传统绣球等。
通过实地考察和与非遗代表人物的交流,我们对这些传统手艺的历史渊源和技艺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们也亲身参与了这些非遗项目的制作过程,体验了传统工艺的魅力。
这些非遗项目不仅展示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激发了我们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责任感。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非遗项目正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危险。
年迈的传承人逐渐减少,而年轻人对传统手艺的兴趣似乎并不高。
这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必须发出呼吁,共同致力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我们期望政府、学校、社会各界能加大对非遗项目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鼓励年轻人参与到非遗的学习与实践中。
只有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才能确保非遗这一宝贵的文化财富得到充分的保护,被传承下去。
此外,非遗考察教育还为我们提供了锻炼自身能力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的机会。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需要收集、整理相关材料,撰写报告和展示。
这要求我们具备较强的收集和分析能力,培养了我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团队合作中,我们需要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展示团队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这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也使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要想保护和传承好非遗,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在这次非遗考察教育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非遗是我们珍贵的文化财富,它所蕴含的智慧和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才能使非遗发扬光大,为我们的社会提供更多的价值和意义。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发挥积极的作用,共同努力,非遗一定会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为我们的民族文化增光添彩。
宜兴青瓷非遗传承展示馆调研内容
·60·宜兴青瓷非遗传承展示馆调研内容张明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文化创意学院,江苏 无锡 214028)【摘 要】宜兴青瓷非遗传承展示馆是大众亲近和了解宜兴青瓷的一个重要的媒介。
笔者经过调研,发现目前的展示馆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宜兴青瓷的展示需要。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无锡道教音乐馆需要重新设计。
【关键词】展示馆;调研;分析【中图分类号】F71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47(2019)01-0060-002虽然宜兴青瓷制作技艺已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学界对它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它的美、它的价值也还没有被大众所熟知。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探讨宜兴青瓷的传承和发展的路径,笔者对宜兴青瓷非遗传承展示馆进行了调研,现对调研内容进行分析。
一、宜兴青瓷非遗传承展示馆概述宜兴青瓷制作技艺已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宜兴青瓷非遗传承展示馆位于宜兴市湖㳇镇洑西村,2016年由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宜兴青瓷制作技艺”无锡市代表性传承人詹杏娣创办。
詹杏娣1956年出生于洑西村,1977年进入宜兴青瓷厂,从事青瓷艺术近四十年。
她历经宜兴青瓷厂、碧玉青瓷公司和自创工作室的各个艺术创作阶段,具备了全方位传承宜兴青瓷制作技艺的能力和水平。
宜兴青瓷非遗传承展示馆含展厅、艺术创作交流室、“非遗”传承工坊等几部分。
展厅集中展示了近150件宜兴青瓷作品,涵盖了艺术品瓷、工艺品瓷、文房用瓷等多种品类。
展示馆除青瓷艺术展示外,还具备:历史、文化展览;青瓷文化研究、传播;“非遗”技艺展示、传承;文化、艺术交流等功能。
在其展厅内设有“宜兴城市暨青瓷史考”专项展览,用详尽的资料和扎实的考证,介绍了中古以前的宜兴城市史,和在这个大背景下的宜兴青瓷史。
向参观者展示了一个新颖而丰满的宜兴城市之源,以及宜兴青瓷两千年的历史风貌。
二、宜兴青瓷非遗传承展示馆现存的问题(一)展馆的陈列设计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的宜兴青瓷非遗传承展示馆展示空间太狭窄、展示内容简单、展示形式单一。
参观非遗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非遗博物馆心得体会在我参观过程中,非遗博物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个非遗爱好者,我一直对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品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这次参观中,我不仅了解到了非遗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还深刻感受到了非遗的宝贵价值。
首先,博物馆的陈列设计非常精致,展示了许多传统非遗技艺的精华。
当我踏入博物馆大门时,我就被一件巨大的非遗传统手工艺品所吸引。
它神态逼真,色彩斑斓,仿佛变成活物一般。
在展览区域中,每个展品都有着所属地区的标识,以及相关历史介绍和创作背景。
这使得我能更好地理解非遗技艺的发展历程和地域特点。
其次,博物馆设置了许多互动展示和体验区。
我特别喜欢参与这些互动环节,因为它们让我更深入地体验到了非遗的魅力。
例如,在一个手工编织展台前,我亲手参与了编织一个传统手工艺品的过程。
通过和工艺师的指导和互动,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编织的复杂性和技巧,更加珍惜了每一件手工艺品背后的辛勤劳动。
此外,博物馆还设置了一些关于非遗技艺的传授和教育区域。
这些区域除了展示非遗技艺的工具、工序和成品外,还有专门的技艺演示和讲解。
工艺师们耐心地为参观者解答疑惑,讲解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并在现场展示了一些技艺手法和过程。
通过这些交流和学习,我对非遗技艺的独特之处和困难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期待将来能够参与到非遗的传承中。
参观非遗博物馆,不仅仅是了解非遗技艺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更是对非遗价值的重新认识。
非遗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品的制作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和记忆的传承。
它代表着过去的智慧和传统的珍贵,对于传承我们的文化根基至关重要。
通过参观博物馆,我深刻认识到非遗的宝贵之处,更加坚定了我对非遗传承的责任感。
非遗博物馆的参观给我带来了许多启迪和思考。
我意识到我们要珍惜和保护非遗,不仅仅是作为一种传统手艺的存在,更是为了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
同时,对于非遗的传承者和工艺师们来说,他们的努力和奉献是无法估量的。
他们通过对传统工艺的精准复刻和持续创新,为传统手艺焕发新的活力,让非遗在当代社会中绽放光芒。
非遗实习报告
一、前言为了深入了解和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我于2023年暑期参加了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的实习活动。
在为期一个月的实习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非遗项目的文化背景、制作技艺、传承现状以及保护与发展等问题,以下是我对此次实习的总结与感悟。
二、实习内容1. 项目考察实习期间,我跟随导师和团队成员前往多个非遗项目传承地,对剪纸、刺绣、泥塑、木雕等传统技艺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剪纸传承人李奶奶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剪纸的基本技巧,亲手制作了一幅剪纸作品。
在刺绣传承人王阿姨的家中,我了解了刺绣的历史、技法及传承现状。
2. 交流学习在实习期间,我与多位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他们对于非遗传承与发展的看法。
同时,我还参加了非遗保护中心举办的座谈会,与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策略。
3. 制作体验在实习期间,我有幸亲身体验了泥塑、木雕等传统技艺的制作过程。
在泥塑传承人赵师傅的指导下,我学会了泥塑的基本技巧,亲手制作了一个泥塑作品。
在木雕传承人陈师傅的指导下,我了解了木雕的历史、技法及传承现状。
4. 文献整理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非遗保护中心文献整理工作,对非遗项目的历史、文化背景、制作技艺等方面进行了资料收集和整理。
三、实习感悟1. 非遗传承的重要性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非遗传承的重要性。
非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保护非遗,就是保护我们的文化根脉,传承非遗,就是传承我们的民族精神。
2. 传承人的坚守在实习过程中,我见证了多位非遗传承人的坚守。
他们为了传承技艺,不惜付出艰辛努力,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同时,我也意识到传承人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非遗传承面临着严峻挑战。
3. 非遗保护与发展在实习期间,我了解到非遗保护与发展的多元化途径。
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都应积极参与非遗保护工作,共同为非遗传承贡献力量。
四、结语此次非遗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升了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还让我对非遗传承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非遗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背景为了深入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现状,提高自身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我们艺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的全体同学在2023年暑期开展了为期两周的非遗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学习交流、亲手实践等方式,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非遗项目的文化背景、制作技艺、象征意义,并将其应用于今后的设计创作中。
二、实习内容1. 实地考察实习期间,我们先后参观了西安皮影戏博物馆、陕西剪纸艺术馆、陕西泥塑艺术馆等非遗项目基地。
在皮影戏博物馆,我们观看了传统皮影戏表演,了解了皮影戏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艺术价值。
在剪纸艺术馆,我们欣赏了剪纸大师的精湛技艺,学习了剪纸的基本技巧。
在泥塑艺术馆,我们了解了泥塑的历史演变、种类以及制作过程。
2. 学习交流在实习期间,我们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他们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各自非遗项目的制作技艺、传承故事以及面临的困境。
通过交流,我们深刻认识到非遗传承的重要性,以及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3. 亲手实践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们分组进行了亲手实践。
我们选择了剪纸、泥塑、皮影戏等非遗项目进行尝试。
在传承人的指导下,我们亲手制作了剪纸作品、泥塑作品以及皮影戏道具。
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了非遗制作的艰辛,也更加珍惜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三、实习收获1. 提高了对非遗文化的认识。
通过实习,我们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
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为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2. 学会了非遗制作的基本技艺。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剪纸、泥塑、皮影戏等非遗项目的制作技巧,为今后的设计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3. 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这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激发了创新思维。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尝试将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创产品。
非遗展厅情况汇报
非遗展厅情况汇报
近期,我们对非遗展厅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汇报和总结。
在此,我将向大家详
细介绍一下非遗展厅的情况。
首先,非遗展厅的面积为1000平方米,共分为四个展区,分别是传统手工艺
展区、传统表演艺术展区、传统节庆习俗展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区。
每个展区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丰富的展品,展示了我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传统手工艺展区,我们展示了木雕、剪纸、刺绣、陶瓷等多种传统手工艺品,通过展品的制作过程和历史渊源,向观众展示了我国悠久的手工艺传统和工艺技艺。
在传统表演艺术展区,观众可以欣赏到京剧、昆曲、评剧等传统表演艺术的精
彩演出,同时还可以了解到这些表演艺术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
在传统节庆习俗展区,我们通过模拟展示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庆
的习俗和民俗活动,让观众感受到传统节庆文化的独特魅力。
最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区,我们展示了各地非遗保护的成果和案例,向观众展示了我国非遗保护的现状和成就。
除了展品的展示,非遗展厅还设置了互动体验区,观众可以在这里亲身体验传
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参与传统节庆活动,感受传统表演艺术的魅力,增加了参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此外,我们还定期举办非遗文化讲座、传统手工艺体验班、传统表演艺术表演
等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参与,增加了非遗展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总的来说,非遗展厅的情况良好,展品丰富多彩,互动体验丰富多样,活动丰
富多彩,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丰富和完善非遗展厅的展品和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我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暑期社会实践感悟--苏州文化遗产考察--实践报告
苏州文化遗产考察---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摘要:改革开放30 年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然而,经济建设与古文化保护的矛盾也随之日益突出。
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大浪潮下,如何协调经济建设与古文化保护的关系,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促进古文化的保护与建设等问题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试以苏州地区文化遗迹实地调研结果为基础,对经济大发展背景下苏州古文化保护与建设的现状及其意义进行分析研究,并为之提出较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古文化保护与建设意义现状措施一、活动意义1.文物保护费精力又费经费,但对现在人类的生活没有实质的改变.那么文物保护是否应该存在答案是肯定的.文物是历史过往最有力最真实的凭证.文物所承载的是人类的历史,各个民族的精魂.对文物价值的尊重就是对历史的尊重.所以保护文物以便我们的子孙后代得以观瞻是文物保护的直接目标.而更深层次的意义是传承人类文明之光,弘扬民族精魂.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走出校门,我们才发现以往考虑的欠周全,对于调研活动的困难和艰辛估计不足,然而最终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利用走访、实地观察以及访谈等方式,最终获得了全面而丰富的信息。
这让我们意识到进行社会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二、文化遗址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意义“失去文化的社会不可能成为和谐社会” ;没有众多的文物史迹,文明古国也就名存实亡,失去其传统的风采和内涵。
因此,古文化保护与建设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
1、历史研究——历史价值古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通过古文化,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借古明今,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科学研究——科学价值在历史科学研究进程中人们发现,历史古城、建筑、构筑物等有很深奥的科学道理,有的甚至是现在人们还不清楚的科学理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保护凝聚了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国古文化遗产,对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报告为进一步了解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认真总结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措施方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年9月14日至18日,由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牵头,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市文化局、市文联等有关部门人员,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调研。
调研组先后深入、、三县实地走访查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召开座谈会分别听取三县政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情况汇报,系统分析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本情况市民族众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大量的神话史诗、民间传说、诗歌、谚语、服饰、绘画、建筑、工艺、习俗以及民歌、舞蹈、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祖国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艳丽奇葩。
为抢救与保护、传承和开发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资源,我市各级党委、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关怀,文化等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年3月至年,全市各级政府和文化等相关部门对九县一区90余个乡镇的430余个自然村,组织开展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普查,共调查3100多人,拍摄录像资料3600分钟,拍摄图片资料3000余张,编纂成《思茅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共491项。
通过细致普查和精心编纂,年,我市第一批共向省级申报的项目220项,其中,保护区14个,传统文化之乡19个,传统文化传承人113人,其他民间文学、舞蹈、音乐等类74项,所申报的项目数量为全省各地(州)、市同期之最。
年,在国家、省、市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我市分别有国家级1项、省级14项、市级491项入列。
年,在国家、省公布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我市又分别有国家级4项,省级11项入列。
参观非遗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参观非遗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参观非遗社会实践,让我深刻领悟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独特魅力。
在这次活动中,我有幸亲身体验了多种非遗项目并与从事非遗传承工作的人们进行了交流,收获颇丰。
首先,通过参观非遗项目,我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代表着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智慧,也是我们民族的独特标识。
无论是传统手艺、传统乐器还是传统戏曲,都是通过世代相传而得以保留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这些非遗项目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传承。
其次,非遗项目在社会实践中的传承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与从事非遗传承工作的师傅和学徒进行交流,我了解到非遗项目的传承需要时间、耐心和毅力。
师傅们传授技艺的方式非常独特,他们注重实践和亲自示范,让学徒通过不断观察和模仿来掌握技术和技巧。
这种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界限,为非遗项目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参观非遗项目还让我深刻认识到非遗传承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社会变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转行或选择其他工作,导致非遗项目传承人数逐渐减少。
同时,部分非遗项目也面临着技艺传承不完整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并通过多种途径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总的来说,参观非遗社会实践让我深刻感受到非遗项目的丰富
内涵和独特魅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关注非遗项目的发展和保护,努力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自己的贡献。
暑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暑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注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着多民族和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国家,具有着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和奇特的民族风情,这些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但是,只有得到精心保护、处在良性循环状态的这些文化遗产才能激发人们的旅游愿望,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旅游需求。
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所有人应尽的义务。
实践主题:关注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实践地点:非遗馆(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艺博园(华夏工艺美术产业博览园)南大街(常州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实践时间:7月1号——7月3号实践地点简介:非遗馆、艺博园,都位于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市民广场,周边的环境清幽,景色优美。
目前非遗馆和艺博园同时对外开放,这里将会成为常州市工艺美术生产和文化遗产展示传承的积聚地。
非遗馆内有3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展示,馆内已有多种传统手艺在展示,如常州萝卜干、素火腿、大麻糕以及芝麻糖的制作工艺等。
艺博园的主体是创意企业,它的特色就是把工艺与产业相结合,展示的是艺术品,令人赏心悦目。
那里陈列着汪鹤鸣的烙画作品,宜兴徐悲鸿画院、常州画院、常州龙城书画院的画师的作品,画家刘伟光的作品等,又使那里成为一个原创艺术的基地,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南大街,是常州市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流来往,是此次实践的调查地点。
实践过程:第一天(7月1号)夏日清晨的风,让人感觉神清气爽。
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大家努力的工作,终于准备好了所需的资料。
队员们激动着,兴奋着……经过了大约1小时,我们到达了我们的实践基地---薛家镇。
刚下车,队员们就迫不及待的举起了手中的旗帜,“阳光小队”的标志在阳光的沐浴下更显的夺目。
经路人的指引,我们弯入一条大路,大家不由得停住脚步,路两旁都是一排排特制的木房子,一根根木头精致的叠在一起,木头散发出阵阵古典的气息,让人不由得陶醉在其中。
非遗文旅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非遗文旅项目逐渐兴起,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为了深入了解非遗文旅产业,提升自身实践能力,我们团队在暑假期间开展了一次非遗文旅社会实践调查。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报告。
二、实践背景1.非遗文旅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非遗文旅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据统计,2019年我国非遗文旅产业产值达到1.5万亿元,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近20%。
非遗文旅项目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丰富的体验形式和独特的市场定位,吸引了大量游客。
2.非遗传承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尽管非遗文旅产业发展迅速,但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如:非遗项目保护力度不足、传承人断层、市场定位模糊、产业链条不完善等。
三、实践内容1.调研地点选择本次社会实践调研地点选择在具有丰富非遗资源的地区,如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2.调研方法(1)文献资料收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非遗文旅产业的政策、发展现状、市场前景等。
(2)实地考察:参观非遗项目展示馆、博物馆、传承人工作室等,了解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情况。
(3)访谈:与非遗传承人、地方政府、旅游企业等相关人员访谈,了解他们对非遗文旅产业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3.实践过程(1)收集文献资料: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非遗文旅产业的政策、发展现状、市场前景等。
(2)实地考察:团队成员前往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参观非遗项目展示馆、博物馆、传承人工作室等,了解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情况。
(3)访谈:与非遗传承人、地方政府、旅游企业等相关人员访谈,了解他们对非遗文旅产业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四、实践成果1.了解非遗文旅产业发展现状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非遗文旅产业在政策支持、市场推广、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非遗项目保护力度不足、传承人断层、市场定位模糊、产业链条不完善等。
参观非遗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非遗博物馆心得体会在历史悠久的国度,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遗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民族智慧和人类精神的结晶。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非遗,非遗博物馆应运而生。
参观非遗博物馆是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的绝佳途径之一。
近日,我有幸在非遗博物馆展览中心进行参观,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些非遗所蕴含的文化力量。
以下是我这次参观的心得体会。
首先,参观非遗博物馆给我带来了一次文化的穿越之旅。
进入博物馆的大门,一幅幅生动而古老的图画和展品映入眼帘,仿佛将我带回到了祖辈们的时代。
精美的绣品、陈列着的古董器具、传世的字画等等展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
它们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个民族故事和智慧的传承。
通过观赏这些瑰宝,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和卓越的艺术成就。
其次,在非遗博物馆里,我也领略到了非遗的多样性和地域特色。
中国的非遗项目遍及各个省份和民族,每一项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技法。
在博物馆中,由各地非遗项目的展示区构成的展览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逐渐了解到,每一个地方的非遗项目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紧密相连。
例如,在苏绣展区,我看到了优美细腻的绣品,这些作品凝聚着江南水乡的柔情和女性的聪慧。
而在西安陶瓷展区,我欣赏到了精美的陶瓷器具,它们饱含着古都文化的艺术表达和沉淀。
通过参观非遗博物馆,我深化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对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此外,在博物馆中,我还领略到了非遗传承的重要性。
非遗项目作为一种文化遗产,需要得到及时和有效的保护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博物馆不仅提供了展示这些非遗项目的舞台,还为传承者和从业者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在非遗博物馆里,我遇到了几位非遗传承人,他们精湛的技艺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我深受感动。
通过交流,我了解到他们在非遗传承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也明白了他们为保护和弘扬非遗所做出的努力。
这让我更加珍视和崇尚非遗的文化意义,并愿意将这种传统文化薪火传承下去。
非遗实践周心得体会
一、前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将非遗传承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积极开展非遗实践活动。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非遗实践周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我对非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践活动的几点心得体会。
二、非遗实践周活动概述非遗实践周活动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非遗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活动期间,我们参观了当地非遗展览馆,聆听了非遗传承人的讲座,亲身体验了非遗技艺,并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了交流。
三、非遗实践周心得体会1. 深刻认识非遗文化的重要性通过参观非遗展览馆,我了解到我国非遗文化的丰富性。
从传统音乐、舞蹈、戏剧到传统技艺、民间文学、传统医药,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次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传承。
2. 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化的责任在活动中,我了解到许多非遗项目面临传承困境。
一些传统技艺因市场需求减弱、传承人年龄增大等原因,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这使我意识到,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我们要积极参与到非遗传承中来,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下去。
3. 体验非遗技艺,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在非遗实践周活动中,我有幸亲身体验了传统剪纸、书法、陶瓷等技艺。
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些技艺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传承人的耐心和毅力。
通过亲身体验,我更加珍惜这些传统文化,也更加坚定了传承非遗文化的信念。
4. 加强文化交流,促进非遗传播在活动中,我与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们交流了各自了解的非遗文化。
通过交流,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了对非遗文化的认识。
我认为,加强文化交流是促进非遗传播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非遗文化。
5. 融入现代生活,创新非遗传承方式在非遗实践周活动中,我了解到一些非遗项目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创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非遗展示馆情况汇报
非遗展示馆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我是非遗展示馆的工作人员,今天我来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展示馆的情况。
首先,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展示馆。
我们的展示馆位于市中心,占地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是一个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传承和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展示馆。
我们的展示馆分为多个展区,分别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民间音乐舞蹈、传统戏曲艺术、传统节庆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展示馆内部装饰精美,环境优雅,展品陈列有序,深受游客喜爱。
其次,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展示馆的参观情况。
自从开馆以来,我们的展示馆每天都迎来大量的游客,尤其是假期和周末,更是人头攒动。
我们的展示馆不仅吸引了本地居民,还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前来参观。
许多游客在参观完展示馆后,对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再次,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展示馆的活动情况。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展示馆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非遗技艺展示、非遗传统工艺体验、非遗文化讲座等。
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还吸引了许多非遗传承人前来参与,他们通过这些活动向大家展示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后,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展示馆的未来规划。
我们将继续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不断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同时,我们还将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力度,积极开展非遗项目的调研和挖掘工作,为更多优秀的非遗项目提供展示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总之,我们的展示馆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我们也将继续努力,为更多的人展示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谢谢大家!。
非遗展示馆情况汇报
非遗展示馆情况汇报非遗展示馆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展示场所,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展示馆内收藏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技艺、民间艺术、传统节庆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展示馆不仅是一个展示非遗的场所,更是一个传播非遗文化的平台,通过展览、讲座、互动体验等形式,向公众传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展示馆的基本情况。
展示馆位于市中心地带,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设计理念。
展示馆共有七个展厅,分别展示不同类型的非遗项目,如传统手工艺品、传统戏曲、传统音乐等。
此外,展示馆还设有非遗传习所和互动体验区,供游客学习和体验非遗项目。
展示馆的展览情况。
展示馆每年举办多次非遗展览,内容涵盖了全国各地的非遗项目。
展览形式多样,既有静态展示,也有互动展览。
展览内容不断更新,每次展览都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参观。
同时,展示馆还定期举办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展示馆的教育活动。
为了普及非遗文化,展示馆还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如非遗工艺品DIY、非遗传统技艺表演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许多学校组织学生前来参与,增强了学生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同时,展示馆还与社区合作,开展非遗文化进社区活动,让更多的市民能够接触和了解非遗文化。
展示馆的未来规划。
展示馆将继续致力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未来将加大对非遗项目的调研和收集力度,不断丰富馆藏。
同时,展示馆还计划举办更多形式多样的非遗展览,吸引更多的观众。
此外,展示馆还将加强与学校和社区的合作,开展更多的非遗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承。
总结。
非遗展示馆作为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将继续发挥其作用,为公众提供一个了解非遗文化、体验非遗项目的平台。
展示馆将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展示馆能够成为非遗文化的窗口,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非遗文化。
非遗馆参观的感想
非遗馆参观的感想
非遗馆参观的感想
上周,我参观了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和宝贵文化遗产。
从非遗馆里我获得了很多感受,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切的认知。
首先是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钦佩,从非遗馆可以看到中国手工艺行业的发展历程,从一开始的简单的工艺,到现在具有的丰富多样性:有技艺精湛的刻刀,精致的手绘绣花,以及细腻的篆刻工艺,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高超技艺。
其次是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从非遗馆的布展可以看到,从古代到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过程就是中国文化的发展变化,折射出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不断向前进的精神。
最后,我对中国非遗文化的重视,从这次非遗馆之旅,我体会到非物质文化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文化遗产,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在诸多流行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蚀,更需要我们对它的珍惜和传承。
总之,参观非遗馆让我感受到了更多关于中国文化的精髓,让我更加珍惜传统文化,希望更多的民众可以站在保护传统文化的一边,一起把它们继续传承下去,以示尊重。
非遗博物馆调研报告
非遗博物馆调研报告非遗博物馆调研报告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简称非遗)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代表了一个民族或社会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为了保护和传承非遗,许多地方设立了非遗博物馆。
本次调研旨在对非遗博物馆进行了解与评估,以帮助加强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调研目的1. 了解非遗博物馆的建设和运营情况。
2. 评估非遗博物馆的保护和传承效果。
3. 寻找改进非遗博物馆的方法和建议。
调研方法1. 采访:与非遗博物馆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的采访,了解他们的工作经验和感受。
2. 观察:参观非遗博物馆的展览、藏品和活动,以了解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方式。
3. 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给游客和参观者,了解他们的评价和意见。
调研结果1. 建设与运营:• 大多数非遗博物馆都位于历史悠久、非遗资源丰富的地方,馆内建筑风格和展览设计也与当地文化相符。
• 非遗博物馆通常由当地政府出资建设,但经费不足是一个普遍问题,影响了博物馆的维护和更新。
• 非遗博物馆会定期举办展览、讲座和培训活动,以吸引更多的参观者和加强非遗的传承工作。
2. 保护与传承:• 非遗博物馆通过展览、视频、图文等形式向参观者介绍非遗的知识和技艺,加深了公众对非遗的认识和理解。
• 非遗博物馆会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展示和传授技艺,确保非遗技艺得到传承。
• 非遗博物馆还积极与学校和社区合作,开展非遗教育和推广活动。
3. 评价与建议:• 多数参观者对非遗博物馆给予积极评价,认为非遗博物馆的展示和传承工作非常重要且有趣。
• 提醒博物馆需要加强与社区、学校和媒体的合作,提高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 建议非遗博物馆加强数字化建设,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非遗的传播。
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非遗博物馆在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经费不足和合作不到位等问题仍然存在。
我们建议非遗博物馆加强与社区、学校和媒体的合作,提高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参观非遗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参观非遗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参观非遗社会实践心得体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许多传统的手艺和文化逐渐被遗忘。
我有幸参观了一次非遗社会实践,通过这次实践我深深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珍贵价值。
我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参观了传统技艺的传承人,并亲身体验了一些非遗项目,收获颇丰。
首先,我们参观了一位老师傅的传统木雕工作室。
进入工作室,我们不禁被那里独特的氛围所吸引。
工作室内散发出的木材的香气,使人心情愉悦。
老师傅亲切地向我们介绍了木雕的历史和传统工艺,在他的指导下,我们亲自动手制作了一件小木雕作品。
制作过程虽然简单,但却需要耐心和技巧。
在老师傅的耐心指导下,我慢慢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木雕技巧,感受到了木雕所蕴含的智慧和艺术。
接着,我们参观了一位传统面塑艺人的工作室。
面塑是一门古老的民间工艺,通过将面粉和水混合制成的糊状物质进行雕塑。
我们在工作室里见到了一些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令人惊叹于艺人们的巧妙手法。
面塑不仅需要细致的手工技巧,还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受到艺人的指导,亲自动手制作了一些简单的面塑作品。
虽然我们的作品远不及艺人们的水平,但是我们体验到了制作过程中的乐趣和满足感,也更加欣赏起了传统面塑的独特魅力。
除了手工艺品,我们还参观了非遗项目中的表演艺术。
比如京剧和皮影戏。
京剧作为中国的传统戏曲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我们亲眼见到了京剧表演者的精彩演出,欣赏到了他们高超的歌唱和表演技巧。
皮影戏则是中国独有的影子戏剧形式,通过手工制作的皮影人物在灯光的照射下进行表演。
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皮影技巧,并亲手制作了一些简单的皮影形象。
这些表演艺术形式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使我们对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参观非遗社会实践,让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非遗项目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文化和价值观。
通过传承和发展非遗项目,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还能够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推动经济的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赴江苏非遗展示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
为推进婺源非遗传承展示基地项目建设,2017年6月25-27日,婺源县文广新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群英、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揭凌峰等一行赴苏州、南京先后学习考察了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江苏省非遗馆(南京博物院5号馆),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考察点概况
1、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位于江苏省园博园内,2016年建成开馆,非遗馆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其中主展陈面积4500平方米。
展馆将苏州的非遗资源融入寻常百姓的生产生活之中,通过“光耀历史的一刻”、“市井生活的一天”、“岁时节令的一年”、“人生礼仪的一生”、“生态苏州的一城”五个主题厅来多方位、多视角地演绎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厅“一刻”,撷取了昆曲入选第一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香山帮走出国门、御窑金砖结缘天安门、宋锦惊艳APEC等4个瞬间来重温苏州非遗史上光耀世界的时刻。
“一天”将众多非遗融于苏州人日常生活的一天,绘就了一幅幅别有韵味的苏州市井风情画。
“一年”和“一生”,以春夏秋冬苏州的传统节俗为平台,以新生、婚俗、寿俗等人
生重要礼仪为背景,结合展示非遗各类项目。
“一城”,通过苏州市非遗保护工作大事记和苏州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
项目分布图,从“传承”及“传播”两个层面介绍苏州的非遗资源与保护工作。
2、南京市非遗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址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熙宅第。
甘熙宅第又名
“ 甘熙故居”,建于清嘉庆年间,民间俗称“ 九十九间半”、“ 甘家大院”,是清代著名文人、方志学家甘熙的故居,占地面积近万平米。
2010年1月,南京市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增设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立全国首家民俗、非遗“双博馆”,2012年6月建成开放。
南京市民俗、非遗“双博馆”在展陈上主要有《一脉文心、千古流传——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展示》、《金陵工巧——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展演》、《南邦巨族、江南甲姓——金陵甘氏家庭历史陈列》、《榴开百子、百年好合——南京育儿、婚嫁习俗展示》、《梨园雅韵》、《金陵十八坊》等六个专题陈列,既有静态的展示,又有动态的展演。
3、江苏省非遗馆(南京博物院5号馆内)
江苏省非遗馆是南京博物院二期改扩建工程中一院六
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综合博物馆内搭建非遗馆的一次创
新尝试,江苏省非遗馆主要包括江苏省非遗概览展厅(如意工坊)、民俗艺苑、老茶馆、剧场四个组成部分,是以活态为主、静态为辅,视频、音频等多种展览形式相结合主题展馆。
二、考察展馆建设亮点
1、苏州市非遗馆在建设理念上突破传统的一项目一展厅的陈展方式,以一刻、一天、一年、一生、一城为主线,以春、夏、秋、冬的传统节俗为平台,将诸多非遗项目串连起来,同时辅以众多的互动点播、投影、LED等多种现代科技的展陈方式和展现手段,如昆曲(戏台投影)、船拳(大型投影)、鼓吹堂(LED立体呈现)、轧神仙(观众互动)、微雕互动投影等等,给参观者留下很深的印象。
2、南京市非遗馆设在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明清三大景观之一的“甘熙宅第”内。
陈展内容上,既有静态的展示,又有动态的展演(昆曲、白局),观众可以在动静结合中体会老南京悠远的文化韵味。
在形式上,采用了一定的现代科技展示手段,并邀请民间艺术家、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绝活表演,这种互动式的参观体验,可让观众收获亲身参与的乐趣,更好的满足观众对民俗、非遗文化的求知、鉴赏、娱乐等需求。
3、江苏省非遗馆除以墙面图片加多媒体的形式对非遗项目和民俗展示、介绍的基础上,还设有手工技艺类非遗展台,由传承人现场展示制作步骤,另外在非遗剧场和老茶馆还定期有表演类非遗项目的演出,民俗艺苑开设一系列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文化体验活动等。
三、考察的几点启示和思考
1、婺源非遗传承展示基地布展理念上可借鉴苏州市非遗馆的做法,在布展理念上进行创新,挖掘婺源特色的文化内涵和主题,将展示的非遗项目点线串联起来。
2、非遗展示要坚持静态与活态相结合,借助现代科技展示手段将非遗项目直观的呈现给观众,同时兼顾非遗的互动性体验项目建设,通过体验的方式让观众得到提升。
3、非遗陈列一些具有观赏性特色项目展示要考虑传承人现场活态展示和文化体验互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