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第25课课后练习题-word文档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25课《散步》《诗两首》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25课《散步》《诗两首》习题

《散步》《诗两首》第一部分: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熬.过()嫩.芽()分歧.()粼粼..()⏹♓笑()❍◆浴()♎♋☐告()花♌♋⏹()2.“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决定”、“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等处可谓是大词小用、小题大作,《散步》的作者为什么这样说?(3分)3.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3分)4.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3分)5.“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分)6.《散步》中的景物描写共有两处,第一处的作用是,第二处的作用是。

(4分)7.《金色花》作者是文学家。

《纸船》选自,作者冰心是著名、。

(5分)8.体会下列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4分)⑴“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⑵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9.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3分)10.借纸船来抒情有什么好处?(3分)11.结合诗的意思,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词语:(3分)现代诗人刘大白《旧梦之群》一诗中这样赞美人生,他说:少年是()的/一件一件地创作壮年是()的/一座座地建筑老年是()的/一叶一叶地翻阅……三个不同的比喻,描绘出人生三部曲的各自旋律,乃是对人生深刻的总结与概括。

12.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表现出特定的内容。

(4分)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⑴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欢快的心情。

⑵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苦闷伤感的心情。

【名校课堂】2016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5短文两篇课后练习

【名校课堂】2016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5短文两篇课后练习

25短文两篇名校讲坛1.走近作品《山海经》的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其中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此外,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集释》。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2.文言知识梳理(1)古今异义①夸父与日逐走.(古义:跑;今义:行走)②欲得饮,饮于河.、渭(古义:专指黄河;今义:天然或人工的大水道)③地维.绝(古义:绳子;今义:连接,保持)④故水潦尘埃归.焉(古义:聚集;今义:回归)(2)词类活用①道.渴而死(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半路上)②北.饮大泽(方位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3)文言句式省略句①渴,欲得饮[即“(夸父)渴,欲得饮”]②怒而触不周之山[即“(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3.主题解说《夸父逐日》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共工怒触不周山》反映了远古部落间的斗争,塑造了一位勇敢、坚强、颇具挑战精神的共工形象,从神话角度向人们解释了天倾西北、河向东南流的自然现象的原因。

从侧面反映了远古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4.重点突破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提示:①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②夸父和共工都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5.难点攻克“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如何理解结尾的含义?提示:“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5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5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

第25课河中石兽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山门圮.于河()(2)阅十余岁.()(3)曳.铁钯()(4)湮.于沙上()(5)一讲学家设帐..寺中()(6)如是再啮.()(7)沿河求之,不亦颠.乎()(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2.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译文:(2)尔辈不能究物理。

译文:(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做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做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做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找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5.填空。

(1)本文作者纪昀,代文学家,作品有笔记体小说集。

(2)《河中石兽》一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是:二、课内阅读阅读《河中石兽》全文,回答6~10题。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寺临河干.()(2)竟.不可得()(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4)遂.反溯流逆上矣()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2)求之地中,不更颠乎?译文:8.讲学家是一个怎样的人?答:9.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答:10.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答:三、美文品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3题。

哀溺文永①之氓②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新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新版)

25课《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训练1.《夸父逐日》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山海经》解析:“夸父逐日”出自《山海经·海外北经》与《山海经·大荒北经》,夸父逐日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故事,相传在黄帝王朝的时代,夸父族其中一个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放到人们的心里面,于是就开始逐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把握诗歌内容的认知能力。

文学及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

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

2.《山海经》是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

答案:最早的地理书,主要记载传说中的地理。

解析:《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把握诗歌内容的认知能力。

文学及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

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

3.《夸父逐日》和《两小儿辩日》两篇短文的内容都与___________有关,都体现了古人的_________精神。

答案:太阳 | 探索解析:“逐日”“辩日”都是关于“太阳”的内容,都是关于“太阳”知识的探索。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把握诗歌内容的认知能力。

文学及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5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5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25 短文两篇随堂十分钟课时1基础达标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逐.走()手杖.()颛顼..()()潦.()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夸父与日逐走..()(2)入日..()(3)饮于河.、渭()(4)北.饮大泽()(5)弃.其杖()(6)化为邓林..()(7)怒而触.不周之山()(8)地维绝.()(9)故日月星辰移焉.()3.请将下列句子的省略部分补充完整。

(1)()未至,道渴而死。

(2)()弃其杖,()化为邓林。

(3)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未至,道渴而死。

(3)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4)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5.文学常识填空。

(1)《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本书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

(2)《共工触怒不周山》选自又名,是西汉淮南王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趣味语文6.结合语句,完成下面的填空。

执著的故事不老——补天,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

执著的人物不死——的勾践,的祖逖,面壁静修的达摩,程门立雪的杨时。

执著的佳句不朽——咬定青山不放松,千磨万击还坚劲,衣带渐宽终不悔,不到长城非好汉。

执著是坚持不懈,是锲而不舍,是一支永无休止符的进行曲。

课时2课内精读阅读《夸父逐日》,完成后面的问题。

1.故事中的夸父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你怎样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这件事?3.对“弃其杖,化为邓林”的结尾,你是如何理解的?阅读《共工怒触不周山》,完成后面的问题。

4.“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5.这则神话是古人对哪种自然现象的解释?6.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拓展阅读精卫填海发鸠之山,其上多枳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叫。

是炎帝之.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5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本文选自,作者是人。

答案: 《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清朝解析: 这种题目主要是靠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棹小舟__________ 曳铁钯__________ 湮__________ 啮__________ 溯流__________ 臆断__________答案: zhào|yè|yān|niè|sù|yì解析:注意“棹”的韵母是ao,不是uo,“啮”不要读成“齿”,“溯"的声母是s,不是sh。

3.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 .答案:河水的下游|顺流而下|埋没在河沙下|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河的上游|石性坚重,沙性松浮……遂反溯流逆上矣。

(意近即可)解析: 读懂文章,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每个自然段交代了一个观点。

4。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①山门圮于河ﻩﻩ__________②阅十余岁ﻩ__________③曳铁钯ﻩﻩ__________④湮于沙上ﻩﻩ__________⑤一讲学家设帐寺中ﻩ__________⑥如是再啮ﻩﻩﻩ__________⑦沿河求之,不亦颠乎ﻩﻩ__________⑧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__________答案:倒塌|多,余数|拖着|埋没|讲学,教书|侵蚀,冲刷|通“癫”,疯狂|依照解析: 学生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古今异义,如“讲学家”古意是讲学、教书的人,“如”在这里是依照、按照的意思。

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后辅导练习二十五

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后辅导练习二十五

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后辅导练习二十五➢第1题【单选题】下列材料中,不属于事实论证的一项是( )A、古登贝尔克将原来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一种新机器。

B、布歇内尔发现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

C、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的调查研究。

D、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面诗句与课文题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表达的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A、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材料中,不属于事实论证的一项是( )A、古登贝尔克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

B、布歇内尔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

C、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

D、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与这句话的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A、只有知识才能形成新创意。

B、只要是知识就一定能形成新创意。

C、如果有知识它就一定能形成新创意。

D、形成新创意需要知识作素材。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梵天寺木塔》中写钱帅心理的一个词是______,写匠师窘境的一个词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给加线的字注音根深蒂固______ 孜孜______不倦汲______ 取锲而不舍______驾驭______ 【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分别指出加线词所指代的内容。

钱帅登之______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______【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给下面加线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25课诗五首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一课一练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25课诗五首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一课一练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25课《诗五首》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一课一练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25课《诗五首》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一课一练第一部份:1.唐朝时“初唐四杰”指的是、、、。

(4分)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乐天”确实是。

(2分)3.《夜雨寄北》作者是朝诗人。

(2分)4.原文填空。

(4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名句是。

数声风笛离亭晚,。

何当共剪西窗烛,。

五、《伤仲永》中文题包括的情感是()(3分)A、痛心忱惜B、哀怜可惜C、哀怜痛心D、痛楚可惜六、方仲永什么缘故“泯然世人矣”?()(3分)A、十二三岁B、或以钱币乞之C、父利其然也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7、说明以下各句中的词语:(10分)⑴日扳仲永环谒于世人(日:)⑵忽啼求之(啼:)⑶父利其然也(利:)⑷稍稍客宾其父(宾客:)⑸或以钱币乞之(或:)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任:)⑺城阙辅三秦(辅:)⑻小廊回合曲阑斜(回合:)⑼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⑽病树前头万木春(春:)八、说明以下多义词:(3分)⑴自: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⑵书:即书诗四句()何尝识书具()⑶然:父利其然也()泯然世人矣()九、指出以下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2分)A、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C、泯然世人矣D、余闻之也久10、翻译以下句子:(4分)⑴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⑵今夫不受之天,固世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世人罢了耶?1一、对《伤仲永》一文有关内容明白得错误的选项是()(3分)A、方仲永从五岁起表现了超凡的才华,但到十二三岁却并非突出了,到二十岁左右时才能衰竭,与一般人没有不同了。

B、方仲永刚开始做诗时,不仅才思敏捷,反映极快,而且他的诗在内容和文采上都有令人欣赏的地址。

C、方仲永的“邑人”都是十分重视人材的,从“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两句能够看出。

D、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儿童最后而成为一个一般人,其最全然的缘故是“不使学”,也确实是“受于人者不至也”。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短文两篇共工怒触不周山同步练习含解析(优秀范文5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短文两篇共工怒触不周山同步练习含解析(优秀范文5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短文两篇共工怒触不周山同步练习含解析(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短文两篇共工怒触不周山同步练习含解析25课《短文两篇共工怒触不周山》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训练1.选出下列句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伤仲永》选取自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的《临川先生文集》。

B.《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法国作家都德所写,主要通过肖像、语言、行动等描写,刻画了莫泊桑、屠格涅夫、福楼拜和左拉的性格特点。

C.《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D.《社戏》选自鲁迅的《呐喊》,描写“我”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生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答案:A 解析:这里A中《伤仲永》选取自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临川先生文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应用公文类(含奏议、赠序、铭文、祭文等)的认知能力。

文学及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

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

2.下面的古代应用公文类(含奏议、赠序、铭文、祭文等)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B.《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都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

D.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伟大的悲剧》一文中,记述了挪威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的悲壮覆没。

答案:C 解析:《社戏》是小说。

点评:在鲁迅作品集中,《朝花夕拾》是散文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是小说集,《野草》是散文诗集。

3.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横线上应填的选项是()葱岭脚下则是五颜六色的石头,紫红、黛青、黧黑、奶白、豆绿。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短文两篇》1 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战粟(lì)缩影sù遏制(è)B微薄(bó)折磨(zhé)赐予(cì)C 臻(zhēn)犀角(xī)冶熔(yé)D靡涯(mǐ)憎恨(zèng)栉比(zhì)2 下面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坦荡平原,有时崎岖险阻。

B 有志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C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

D 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

3 对下面语段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这就是我的一生,我发现人是值得活的。

如果有谁再给我一次生活的机会,我将欣然接受这难得的赐予。

A “这就是我的一生”中的“这”主要是指我在追求我的理想时却以失败告终,因此“我的一生是痛苦的一生。

”B“我将欣然接受”一句中表现了罗素对自己一生的追求无怨无悔,并将之作为一生中快乐的事。

C 此句是罗素自己一生的总结,这里有痛苦的回忆,有欢乐的畅想。

D罗素认为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上天赐予的。

因此我们不应该害怕困难与痛苦,而应该愉快地接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6题。

我所以..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爱情有时给我带来狂喜,这种狂喜竟.如此有力,以致使我常常....。

其次,爱倩可以摆..会为了体验几小时爱的喜悦,而宁愿牺牲生命中其他一切脱孤寂——身历那种可怕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的边缘,观察到冷酷无生命的无底深渊。

最后,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这正是我追寻的人生境界。

虽然它对一般人类生活也许太美好了,但这正是我透过爱情所得到的最终发现。

4 对文中加点词语含义或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所以”紧承首段,表明本段开始追寻原因。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5《河中石兽》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5《河中石兽》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25《河中石兽》操练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山门圮于河(pǐ)僧募金重修(mù)B.一寺临河干(gān)棹数小舟(zhào)C.对错木杮(fèi)湮于沙上(yān)D.如是再啮(chǐ)遂反溯流逆上矣(sù)2.解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二石兽并沉焉()(2)阅十余岁()(3)但知其一()(4)如其言()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尔辈不能究物理,对错木杮,岂能为暴升携之去?阅览下面的文字,完结第4~6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对错木杮,岂能为暴升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贱,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全国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门圮于河(坍毁)B.棹数小舟(划船)C.不亦颠乎(倒置,即本末倒置)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流)5.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的方位做出的定论是彻底不同的。

讲学家据此得出的终究定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河兵得出的终究定论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原文内容填空)6.下列语句翻译不妥的一项是()A.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寻觅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影。

人教课标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25-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人教课标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25-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短文两篇[学法导引]本文包含两篇文言文,表现的都是古人对大自然的探索。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文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最终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

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勇于探索,敢于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两小儿辩日》是选自《列子》的一则短文,写两小儿为太阳的离人远近争论不休,博学多识的孔子竟也无法决断的故事,以此说明人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无穷尽,同时,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物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学习时,要先借助工具书及文下的注释疏通字词,弄清文义,再进一步反复诵读,深入思考,把握神话故事的表现手法,及两则短文给予我们的启迪。

另外,学习《夸父逐日》,还要注意体会其言简意丰、想像奇特的特点;学习《两小儿辩日》,要注意领悟其用对话表达人物情态性格、以及在对话中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语言交错使用的灵活写法。

[典题例析]例题一、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解析:表面看来,夸父追日的行为是以失败告终,但上古时代的神话是人类用来表达征服自然愿望的一种手段,此类神话的着眼点并不在于最终的成败,而是以此来表现那种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解答时可从此入手分析。

参考答案: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

例题二、从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解析:本题可从多角度思考,①从“孔子不能决”的角度,可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穷尽的;还可说明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儿的问题,能实事求是,表现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者风范;②从“两小儿”“辩斗”的角度,可认识到两小儿喜爱探索,精神可嘉,还可认识到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就不一致。

参考答案:略。

言之有理即可。

[课时训练]训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1-6题。

七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5《短文两篇》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七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5《短文两篇》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二、课外阅读 (一)后羿射日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 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 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选自《淮 南子·本经训》)
15.翻译下列句子。(6 分) (1)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到了尧统治的时候,十个太阳一起出来。(它们)烤焦了庄稼禾苗,晒死了树木花草,使百 姓没有可以吃的食物。 (2)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百姓都高高兴兴的,推举尧为天子。
一、课内阅读 (一)夸父逐日
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 分) 渭.水( wèi ) 道渴.而死( kě ) 逐.走( zhú) 9.翻译下列句子。(6 分) (1)未至,道渴而死。 (夸父)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口渴而死了。 (2)弃其杖,化为邓林。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10.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4 分)
6.重点句子翻译。(8 分)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2)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3)未至,道渴而死。 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4)弃其杖,化为邓林。 他遗弃的手杖,化为桃林。
(5)怒而触不周之山。 (共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 (6)天柱折,地维绝。 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7)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天向西北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移动。 (8)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
16.探究:这则神话侧重歌颂的是尧还是羿?请谈谈你的看法。(2 分) 提示: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 17.联系上文及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4 分) 材料一:《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 续之。”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 入月中为月精也。” 材料二:嫦娥是帝喾的女儿、后羿的妻子,美貌非凡。相传后羿是尧帝(也有人说是天帝) 手下的神射手。 (1)羿和嫦娥是什么关系?嫦娥是怎样奔月的? 夫妻关系。嫦娥偷吃了“不死之药”(长生不老之药)而成仙。 (2)材料二说:“相传后羿是尧帝(也有人说是天帝)手下的神射手。”你赞同这一看法吗? 请说明你的理由。 赞同。传说十个太阳被后羿射掉了九个,足见其不愧“神射手”这一美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第25课课后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夸父与日逐走(走:)
⑵北饮大泽(北:)
⑶道渴而死(道:)
⑷文首(文:)
⑸以堙于东海(以:)
⑹四极废(极:)
⑺杀黑龙以济冀州(济:)
2.理解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

⑵未至,道渴而死。

⑶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⑷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3.《夸父逐日》反映了远古我国劳动人民什么样的精神?
4.《女娲补天》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女性形象?
5.夸父、精卫、女娲这三个形象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说说理由。

二、同步解读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是炎帝之少女(是:)
⑵溺而不返(溺:)
7.文中有三个其,它们分别指代什么?
⑴其上多柘木()
⑵其状如乌()
⑶其鸣自詨()
8.这则神话表现了什么?
三、美文赏读
女娲创造了人类之后,许多年来平静无事,人类一直过着快乐的日子。

不料有一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忽然打起仗来了。

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从天上一直打到人间,战争的结果,火神胜利了,水神失败了。

失败的水神共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间了,就一头向不周山撞去。

这一撞不打紧,他自己倒没有撞死去闯出了天大的祸事。

原来那不周山,本来是矗立在西北的一根撑天的柱子,经共工这么一撞,把撑天的柱子撞断了,大地的一角也被他碰坏了,世界因此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灾难。

看吧,半边天空崩塌下来,天上露出了大窟窿,地面上也破裂成了纵一道横一道黑黝黝的深坑。

山林烧起了熊熊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而来,波浪滔天,使大地成了海洋。

同时,从燃着大火的山林里又窜出各种恶鸟猛兽,到处害人,人们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了。

女娲看见她的孩子们受到这么可怕的大灾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