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测微目镜及透镜焦距的测量

合集下载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透镜是光学{兑器中最基本的元件,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对于了解光学仪器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是很有益的。

焦距则是透镜的一个重要的参数。

不论是单个透镜还是透镜组,不论是较简单的应用,还是复杂的应用都有测定焦距的问题。

这里介绍两种测焦距的常用方法。

学会测量透镜焦距,掌握透镜的成象规律,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各种光学仪器的功能和原理。

I.成像公式法透镜是重要的光学元件C目的〕电ij冉、注ajsk1、掌握光路调整的基本方法。

2、2、用共辄法、自准法测量凸透镜焦距,用自准法、物距、像距法测量凹透镜焦距。

3、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感性认识。

〔仪器〕光具座,凸透镜,凹透镜,光源,屏,平面反射镜等〔原理〕,i1、共辄法测西透镜焦距薄透镜的近轴光线成像公式为,SS'1+1-l f-.一一一〈21-1〉sr-f'J-,s+S'显然,只要测出物距S和像距SF,便可计算出透镜焦距f。

但由于透镜光心位置难于准确确定,误差较大。

消除这一系统误差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共辄法,亦称两次成像法,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如果物屏与像屏的相对位置D保持不变,而且D>4f,则在物屏与像屏间移动透镜,可得两次成像。

当透镜移至L1处,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实像AFB f$移至Lz处,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实像Aev,光路如图20-1所示。

由图可知,透镜在Ll处,台$i i i i-i is;+31'=7,只+EZE77才(豆1-2)透镜在Lz灶,有s《1.1工斗1vSL+否广7,瓦百+D二S1427JJ&〈21-3〉解上两式,简化得24-DLdz〈21-4〉?r--ZD一所以测得D和d,就可以算得凸透镜焦距f。

但必须满足D>4f的条件,否则像屏上不可能有两次成像。

这种方法不需要确切知道透镜光心在什么位置,只要保证在两次成像过程中,确定透镜位置的标线和透镜光心之间的偏离保持恒定。

2、自准法测凸、凹透镜焦距如图21一2所示,光源So置于透镜焦点川处,发出的光经过透镜后成为平行光,若在透镜后面放一块与透镜主光轴垂直的平面镜EM,平行光射于M 并沿原路反射回来,仍会聚于So上,即光源与光源的像都在透镜的焦点F处,透镜的光心。

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检举
日月水金火木土天海王
你想看这些星不是所有天文望远镜都可以看见的,比如拿一台1000一下的天文望远镜即使望远镜可以放大200-300倍那也不行看不是很清楚
你加增倍镜没有?
1:装好天文望远镜后不要加增倍镜
2:找月亮时加20mm的目镜
3:找准月亮对好焦距看看是否满意清晰度放大程度
放大率--指目视望远镜的物理量,即角度的放大率。它等于物镜焦距和目镜焦距之比。不少人提到天文望远镜时,首先考虑的就是放大倍率。其实,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不一样,地面天文观测的效果如何,除仪器的优劣外,还受地球大气的明晰度和宁静度的影响,受观测地的环境等诸因素的制约。而且,一架天文望远镜有几个不同焦距的目镜,也就是有几个不同的放大倍率可用。观测时,绝不是以最大倍率为最佳,而应以观测目标最清晰为准。分辨角--指望远镜能够分辨出的最小角距。目视观测时,望远镜的分辨角=140(角秒)/D(毫米),D为物镜的有效口径。 关于目镜接口尺寸:望远镜目镜的接口规格大致有3种:24.5毫米(0.965英寸),31.7毫米(1.25英寸),50.8毫米(2英寸)。24.5毫米主要用于小型的入门级望远镜上,31.7毫米是目前的主流尺寸。50.8毫米主要用在高档的大口径望远镜上。 口径:口径是指物镜的有效通光直径,常以符号“D”表示。物镜收集星光的能力跟它口径的平方成正比。因此,物镜口径越大,就越容易观测到更暗的天体。 分辨角和分辨本领:分辨角通常以角秒为单位,是指刚刚能被望远镜分辩开的天上两发光点之间的角距。目视观测时,望远镜的分辨角=140(角秒)/D(毫米),D为物镜的有效口径。望远镜的分辨本领由望远镜的分辨角的倒数来衡量,所以:望远镜口径越大,分辨本领越好。极限星等:“星等”是天体亮度的指标,常以符号“m”表示。星等的数值越小,星星就越亮;星等的数值越大,星星就越暗。星等相差一等,亮度相差2.512倍。极限星等是指用望远镜可以观测到最暗天体的星等。望远镜的目视极限星等可以用以下公式来粗略的估计:m=2.1+5logD 公式中D(口径)以毫米为单位。 注意:大城市里的光污染会严重的影响到极限星等的大小,所以最好的观测地点是远离都市光污染的郊外。

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

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

透镜焦距的测量***(201*******)(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北京)摘要利用焦距仪和已知焦距的长焦透镜测量了待测凸透镜和凹透镜焦距.分别用共轭法和焦距仪法测量了同一凸透镜焦距,分别用自准法和焦距仪法测量了同一凹透镜焦距.实验测得凸透镜焦距为15.53cm(共轭法),15.62cm(焦距仪法),凹透镜焦距为-22.61cm(自准法),-22.67cm(焦距仪法).两种方法测得的透镜焦距均符合得较好.关键词凸透镜;凹透镜;焦距;焦距仪1.概述透镜是最基本的光学元件,根据光学仪器的使用要求,常需选择不同的透镜或透镜组.透镜的焦距是反映透镜特性的基本参数之一,它决定了透镜成像的规律.为了正确地使用光学仪器,必须熟练掌握透镜成像的一般规律,学会光路的调节技术和测量焦距的方法.1.1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薄透镜的成像规律2)学习简单光路的分析和调节技术3)学习几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1.2薄透镜成像规律透镜的厚度相对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可以忽略时,称为薄透镜.薄透镜的近轴光线成像公式为:其中:f为焦距,p为物距q为像距,y和y,分别为物的大小和像的大小,β为放大率.1.3基本实验操作1)等高共轴的调节[1]依次放置光源、物、凸透镜和光屏在同一直线上,并让它们相互靠近,用眼睛观察判断并调节物的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央大致在一条与光具座导轨平行的直线上,各光学元件的平面相互平行并垂直于导轨.用梅花形物屏做物,用标有“+”的屏做像屏.使物与像屏间的距离大于透镜焦距的4倍,固定物屏和像屏滑块的位置.移动透镜,使物在光屏上两次成像,若所成大像和小像的中心重合在像屏“+”的中心,说明系统已处于等高共轴状态,反之则不共轴,此时应根据两次成像的具体情况做如下调节:(1) 若所成“大像”的中心不在“+”的中心, 则左右或上下调节物屏,使“大像”中心落在像屏“+”的中心.(2)移动透镜使物在像屏上成一小像, 若小像中心不在“+”的中心,则左右或上下调节透镜使小像中心落在“+”的中心.(3) 重复(1)、(2)两步骤、反复将大像和小像中心都调在像屏“+”的中心,直到所成大像和小像中心都重合在像屏“+”的中心为止.2)凹透镜的使用本实验所使用的凹透镜刻度不在凹透镜中心平面上,故实验操作时记录凹透镜位置每组至少应记录两次,分别将凹透镜双面朝同一方向,记录平均值作为本组实验的凹透镜位置.2.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如果物屏与像屏的距离b保持不变,且b>4f,在物屏与像屏间移动凸透镜,可两次成像.当凸透镜移至O1处时,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实像,当凸透镜移至O2处时,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实像,由共轭关系结合焦距的高斯公式得:实验中测得a和b,就可测出焦距f.光路如上图所示:2.1实验数据记录物屏位置P=106.61cm,·像屏位置Q=2.30cm123456O1位置(cm)87.4587.3887.6087.4887.3887.50 O2位置(cm)21.1021.1821.1821.1021.0821.16 a=|O2-O1|(cm)66.3566.2066.4266.3866.3066.34 2.2实验数据处理计算得:=66.33cm,b=104.31cm,f=15.53cm其中:∆a=0.25cm,∆b=0.20cm∆f==0.09cm故f=15.53±0.09cm.3.焦距仪测量凸透镜焦距焦距仪光路图如右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得:,且故.3.1实验数据记录平行光管焦距f=550.000mm,玻罗版平行线距y=10.000mm123456y1’(mm) 5.725 5.708 5.700 5.712 5.720 5.720 y2’(mm) 2.860 2.876 2.869 2.889 2.882 2.865 y’=|y1’-y2’2.865 2.832 2.831 2.823 2.838 2.855 |(mm)3.2实验数据处理计算得:=2.841mm,f x==15.63cm∆y,===0.018mm[2][3]∆f x=f x×=0.11cm故f x=15.63±0.11cm4.自准法测量凹透镜焦距如右图,物屏上的箭矢AB经凸透镜L1后成虚像A,B,,图中O1F1=f1为L1的焦距.现将待测凹透镜L2置于L1与A1B1之间,此时,A,B,成为的L2虚物.若虚物A,B,正好在L2的焦平面上,则从L2出射的光将是平行光.若在L2后面垂直光轴放置一个平面反射镜,则最后必然在物屏上成实像A,,B,,.此时分别测出L2的位置及虚物的位置,则就是待测凹透镜的焦距f.[4]4.1实验数据记录物屏位置P=106.61cm,凸透镜位置O1=80.00cm12345666.0466.1066.1265.8966.0666.12凹透镜位置O2,(cm)凹透镜位置65.0065.1764.8664.9165.0665.14O2,,(cm)O2=(cm)65.5265.6465.4965.4065.5665.43虚物位置F(cm)42.7942.8642.9042.8643.0043.14 4.2实验数据处理计算得:=42.93(cm),=65.54(cm)f=-||=-22.61(cm)===0.11cm[2][3]===0.15cm[2][3]==0.18cm故f=-22.61±0.18cm5.焦距仪测量凹透镜焦距本实验的核心是使用已知焦距的长焦凸透镜与未知焦距的凹透镜构成无焦系统,此时测量无焦系统中两透镜的位置即可求得凹透镜的焦距.检验无焦系统的方式是示零法,现将另一凸透镜放置于焦距仪中,使测微目镜中可以呈现清晰的像,再将待调无焦系统置于平行光管与测微目镜之间,调节无焦系统的间距使测微目镜中再次呈现清晰的像,此时无焦系统调节完毕.装置如上图所示.5.1实验数据记录长焦凸透镜位置O1=60.00cm,长焦凸透镜焦距F=31.60cm凹透镜在左侧凹透镜在右侧12345651.6551.4651.4469.2869.5069.35凹透镜位置O2(cm)∆f=|O1-O2|(cm)8.358.548.569.289.509.35 5.2实验数据处理计算得:=8.93cmf=-(F-)=-22.67cm===0.27cm[2][3]==0.27cm故f=-22.67±0.27cm6.结论实验测得凸透镜焦距为15.53±0.09cm(共轭法),15.62±0.11cm(焦距仪法),凹透镜焦距为-22.61±0.18cm(自准法),-22.67±0.27cm(焦距仪法).两种方法测得的透镜焦距均符合得较好.参考文献[1] 徐龙海.透镜测焦实验中等高共轴的调节[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S2:67[2] 赵玉屏. 不确定度A类分量的t因子[J].物理通报,2000,11:32-33[3] 陆申龙,曹正东. 关于不确定度A类计算值与B类计算值可靠性的讨论[J].物理实验,1998,1:17-18[4] 任占梅.自准直法测量凹透镜焦距的实验技巧[J].内江科技,2005,2:42(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透镜组节点和焦距的测定

透镜组节点和焦距的测定
P
A S1
M
S
L
S2
B
P1
△x
x
P2
D
图 10-2
棱 脊
端面
棱角
图 10-3
将一块平玻璃板的上表面加工成两楔形板,端面与棱脊垂直,楔角 A 较小(一 般小于 1°)。从单色光源 M 发出的光波经透镜 L 会聚于狭缝 S,使 S 成为具有较 大亮度的线状光源。当狭缝 S 发出的光波投射到双棱镜 B 上时,经折射后,其波 前便分割成两部分,形成沿不同方向传播的两束干柱波。通过双棱镜观察这两束 光,就好象它们是由虚光源 S1 和 S 2 发出的一样,故在两束光源相互交叠区 P1 P2 内 产生干涉。如果双棱镜的棱脊和光源狭缝平行,且狭缝的宽度较小,便可在白屏 P 上观察到平行于狭缝的等间距干涉条纹。
7:三维平移底座 (SZ-01) 8:升降调整座(SZ-03) 9:二维平移底座 (SZ-02) 10:升降调整座(SZ-03) 11:普通底座(SZ-04)
1
2
S
3
4
Lo
56
7
Le
12
11
10
9
8
图 8-1
实验原理 开普勒望远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对观察物体不习惯,如观察正像,一是可 以使用伽利略望远镜,二是可以借助直角棱镜(保罗棱镜、正像棱镜) 直角棱镜原理图如图 8-2,正立的像转换为倒立的像。
将随各组合透镜或折射面的焦距和系统的空间特性而异。下面以两个薄透镜的组
合为例进行讨论。设两薄透镜的象方焦距分别为 f1′ 和 f2′ ,两透镜之间距离为 d,
则透镜组的象方焦距 f ′ 可由下式求出
f′=
f1′f2′ , f = − f ′ .
( f1′ + f2′) − d

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报告

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报告

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报告BME8 鲍小凡 2008013215【实验目的】(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了解放大率等的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原理】 一、望远镜1、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无穷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经物镜后在物镜焦平面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利用目镜将此实像成像于无穷远处,使视角增大,利于人眼观察。

图1 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使用望远镜时,应先调目镜,看清分划板,再调镜筒长度。

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无视差(中间像落在分划板平面上)。

2、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记目视光学仪器所成的像对人眼的张角为ω’,物体直接对人眼的张角为ω,则视放大率:tan 'tan ωωΓ=由几何光路可知:0'''tan ,tan '''e e y y y f f f ωω===因此,望远镜的视放大率:0''T e f f Γ=实际测量望远镜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时,利用图二所示的光路图。

当物y 较近时,即物距:()100'1''e L f f f <+时,物镜所成的像会位于O e 右侧(实像)或左侧(虚像),经目镜后,即成缩小的实像y ’’,于是视放大率:00'''''T e e f f y f f y Γ===图2 测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图3、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当望远镜的被观测物位于有限远时,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可以通过移动目镜把像y ’’推远到与物y 在一个平面上来测量。

如图三。

此时:''tan ',tan y y L L ωω==于是可以得到望远镜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010''''''e T e L f f y y f L f +Γ==-可见,当物距L 1大于20倍物镜焦距时,它和无穷远时的视放大率差别很小。

实验二放大率法测量透镜焦距

实验二放大率法测量透镜焦距

实验二放大率法测量透镜焦距实验二放大率法测量透镜焦距一实验目的1. 掌握放大率法测正、负透镜焦距和顶焦距的基本原理。

2. 熟悉焦距仪的基本结构并掌握焦距和顶焦距的测量技术。

二测量原理和方法放大倍率法测量正透镜焦距的原理如实验图5所示。

待测物镜2置于平行光管物镜之前。

若平行光管物镜焦面处的玻罗板线对间距为y,则在待测透镜焦面上成象为0y′,如用测量显微镜3测得y′的象y″=βy′,β为测量显微物镜垂轴放大率),则0000由下式可求得待测物镜的焦距,, y , , , ff c , y式中f′--平行光管物镜焦距;y″--测微目镜测得的βy′值。

c00y 测量显微镜依次调焦到待测物镜焦面位置和物镜后表面顶点位置。

显微镜的轴向移动距离即是待测物镜的后顶焦距l’值。

f放大倍率法测量负透镜焦距的原理如实验图6所示,相应的焦距计算公式为,,,yy,,,,,,,fffccy,y必需指出,由于负透镜成虚像,用测量显微镜观测这个像时,显微镜的工作距离必需大于负透镜的焦距,否则看不到玻罗板上的刻线像。

基于上述原理测量透镜焦距的放大率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该方法所用设备简单,测量范围较大,测量精度较高而且操作简便。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测量望远物镜、照相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也可以用于生产中检验正、负透镜的焦距和定焦距。

21AAyB''000yyA'BBf'f'c图 5 正透镜焦距测量原理图1-平行光管分划板 2-被测透镜21AA'0'2ω'00y2ωyB'Bc-f'-f'图 6 负透镜焦距测量原理图1-平行光管分划板 2-被测透镜三实验仪器设备焦距仪(或光具座),高斯目镜,可调式平面反射镜,标准刻尺,被测正、负透镜。

焦距仪结构简图如图7所示,它主要由平行光管、透镜夹持器、测量显微镜及导轨f',550mm组成。

平行光管给出准确的焦距。

第3章第3节焦距和截距的测量

第3章第3节焦距和截距的测量

§3-3焦距和截距的测量一、 焦距的概念及它的一般要求1、 焦距的概念应用光学中提到的焦距是近轴区单色光,而实际上使用时是在血光照明下,充满全口径,所以存在单色象差和色差,因此,实用的焦平面是无限远物体,经透镜成象最清晰的,垂直光轴的平面,它 重点的距离为实用焦距。

对于航测相机则有暗箱焦距( 距)的概念。

2、 测量焦距主要应用的公式(间接测量)(1) 牛顿公式:xx'=ff'(2)高斯公式:(3)正切公式:f'=(4)横向放大率公式:3、 精度要求:f'=f(n、r、d)一般观察、瞄准仪器:,双瞄体视仪器:高精度测量仪器(航测相机):4、 使用仪器:1) 焦距仪:平行光管、读数显微镜,前置镜,透镜夹持器2) 经伟仪5、 注意事项:(1) 各光学系统(平行光管、显微镜、前置镜等)的瞄准线与被测透镜的光轴基本重合。

(2) 平行光管的焦距被测透镜焦距的(2~5)倍(3) 通过被测透镜的光束尽可能充满被测透镜的实际有效口径,观察系统也尽可能不切割被测透镜的成象光束(4) 被测件应和使用状态相同的条件下测量(5) 差D’>d(d=2mm)采用消视差法,D’<2mm,采用清晰度未能定焦。

(6) 为消除轴外象差的影响,平行光管分划板上刻有成对的一组刻线(又称波罗板),这些刻线对称于分划板中心,装配时使分划中心位于光轴上,最大刻线间隔小于有效视场。

§6-1放大率法1、 测量原理w=w'tgw= tgw'==2、 测量装置及方法1) 测量装置焦距仪C0D C0=D—测微目镜读数值 C0—仪器常数平行光管焦距f0'=550mm 分划板:三组刻线y0=13.75、5.50、2.75(mm)显微物镜放大倍率:、1x、5x测微目镜螺距:0.25mm 螺杆式测微目镜测微鼓轮分为100格,转一小格0.0025mm实际读数为:0.01mm 倍率K=2)测量方法(1) 调各系统光轴基本重合(2) 调测量显微镜,使清楚看清分划板上的象(清晰度 试清视差法),记录轨上刻度a1(3) 读取D(4) 计算f'=C0D(5) 显微镜看清透镜表面的象,记下导轨刻度a2S f'=a2-a13、 测量误差分析f'=C0D=实际生产中,平行光管焦距f0'不一定正好等于名义尺寸550mm,有时差±10mm,为保证表中C0,k是一起校的。

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有三种:
方法一:阳光聚焦法,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这个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和光心之间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
方法二:二倍焦距法,把凸透镜置于中间位置,两侧各有蜡烛、白屏.调节物距、像距,当蜡烛的烛焰长短与它的像长短相等时,量出物距的长度,再取它的一半,这个数值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方法三:放大镜法,把凸透镜放在课本上,让凸透镜逐渐远离课本上的字,字逐渐增大,在字模糊的时候停止移动凸透镜,凸透镜和课本之间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

望远镜与显微镜焦距测量实验

望远镜与显微镜焦距测量实验

望远镜和显微镜望远镜和显微镜都是助视光学仪器,是观察或测量时常用的仪器,它们有时也是其它一些光学仪器如分光计等的重要组件。

因此,了解它们的构造原理并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不仅有利于加深理解透镜成像的规律,更能为正确使用其它光学仪器打下基础。

1. 实验目的(1)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2) 了解视放大率等的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 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

2. 实验原理望远镜主要用于观察远处的目标,显微镜主要用于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它们的作用都是增大被观察物对人眼的张角,起着视角放大的作用。

两者的光学系统比较相似,都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体先通过物镜成一中间像,再通过目镜来观察。

两者对物体的放大能力都是通过视放大率来表示(在本实验中我们只关心放大率的大小,不考虑其符号)。

(1) 望远镜(Telescope ) ① 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基本的望远系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无焦系统,物镜L o 的像方焦点F o '与目镜L e 的物方焦点F e 重合,如图1。

无穷远物体发出的光经物镜后在物镜焦平面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利用目镜(短焦距)将此实像成像于无穷远处,使视角增大,利于人眼观察。

为了利于对远处物体的观测,望远镜物镜的焦距一般较长。

图1所示的望远镜,物镜与目镜均为会聚透镜,这种望远镜称为开普勒望远镜,其优点是可在物镜与目镜之间的中间像平面上安装分划板(其上有叉丝和刻尺)以供瞄准或测量。

普物实验装置中用到的望远镜如分光计上的望远镜、光杠杆系统中的望远镜等均为开普勒望远镜,在中间像平面上装有分划板。

实际上,为方便人眼观察,物体经望远镜后一般不是成像于无穷远,而是成虚像于人眼明视距离处;而且为实现对远近不同物体的观察,物镜与目镜的间距即镜筒长度可调,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可能会不重合。

使用望远镜时,观察者应先调目镜(这称为视度调节)看清分划板,使分划板成像于人眼明视距离处,再调节望远镜镜筒长度(这称为调焦),即改变物镜、目镜间距,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无视差(中间像落在分划板平面上)。

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5.5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对物体进行两次放大。

普通光学显微镜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经过凸透镜的两次成像。

第一次先经过物镜(凸透镜1)成像,这时候的物体应该在物镜(凸透镜1)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成的像应该是放大、倒立的实像。

而后以第一次成的物像作为“物体”,经过目镜的第二次成像。

由于我们观察的时候是在目镜的另外一侧,第二次成的像应该是一个虚像,这样像和物才在同一侧,因此第一次成的像应该在目镜(凸透镜2)的一倍焦距以内,这样经过第二次成像,第二次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2.望远镜: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目镜和物镜)组成,它的结构特点是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

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是:物镜的作用是得到远处物体的实像,由于物体离物镜非常远,所以物体上各点发射到物镜上的光线几乎是平行光束,这样的光线经过物镜汇聚后,就在物镜焦点以外,在离焦点很近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这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又位于目镜的焦点以内,所以目镜起了放大镜的作用,目镜把经过物镜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成了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这就是远处物体通过望远镜所成的虚像。

1.显微镜和望远镜本节内容属于凸透镜的应用,和眼镜地位一样,只要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和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特点,本节内容基本上就可以掌握。

在本节中,主要知识点是:显微镜、望远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显微镜、望远镜的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显微镜和望远镜上的应用。

2.中考题型分析本节内容在中考中也曾出现,但所占分值不高,一般都会和其他知识点(尤其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考题。

考题主要集中在显微镜或望远镜的应用上。

纵观历年考试,本节考点出现的概率不高,但也不能忽视。

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两大类;选择题出现的概率更高些。

本节在中考试卷中所占分值在0.5—1分之间。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一:显微镜◆典例一: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们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

清华大学物理实验A1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

清华大学物理实验A1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

清华大学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物理实验完整报告班级姓名学号结稿日期: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薄透镜的成像规律;2.学习简单光路的分析和调节技术(主要是共轴调节和消视差);3.学习几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薄透镜成像规律:薄透镜是指中央厚度d比透镜焦距f小很多的透镜。

分为凹透镜和凸透镜。

在近轴光线条件下,薄透镜的成像规律为:111=+f p q'y qβ==-y p式中,β为线放大率,其余各个物理量正负作如下规定:和都是从光心算起。

在本实验中,为了尽可能满足近轴本实验中采用薄透镜,因此p q条件,常采取两个措施:(1)在透镜前加一光阑以挡住边缘光线;(2)调节各元器件使之共轴。

以凸透镜为例,薄透镜成像规律如图1所示。

图1 凸透镜成像规律2.共轭法测凸透镜的焦距原理:如图2,使得物与屏距离4b f >并保持不变,令12O O 和间的距离为a ,物到像的距离为b ,则根据共轭关系,有12p q =和21p q =。

进而推得:224b a f b-=测量出a 和b 即可求得焦距f 。

图2 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3.焦距仪测凸透镜焦距原理:如下图3,由几何关系,知:0tan y fω=,'tan x y f ω=且0tan tan ωω=,所以,'x y f f y=。

式中f 为平行光管武警的焦距,为给出值。

'y 为用测微目镜测得的同一对平行线的像的距离,x f 为待测凸透镜的焦距。

图3 焦距仪光路图4.自准法测凹透镜焦距原理:如图4,物屏上的箭矢AB 经过凸透镜1L 后成实像''A B ,图中111O F f 为1L 的焦距。

现将待测凹透镜2L 置于1L 与''A B 之间,此时''A B 成为2L 的虚物。

若虚物''A B 正好在2L 的焦平面上,则从2L 出射的光将是平行光。

自组望远镜和显微镜

自组望远镜和显微镜

自组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内容及要求:1、自组一台聚焦于无穷远处的望远镜选取光学器件自组一台聚焦于无穷远处的望远镜。

提示:聚焦于无穷远处的望远镜要求分划板与物镜之间的距离等于物镜的焦距。

2、用自组的聚焦于无穷远处的望远镜测量另一凸透镜的焦距提示:该望远镜是一聚焦于无穷远处的望远镜,用其观察物体时,入射光要求是平行光,否则是看不清物的。

3、用自组的聚焦于无穷远的望远镜测量凹透镜焦距提示:可在上一实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操作。

4、自组显微镜根据显微镜原理,在所给的光学元件中要选出焦距最短的凸透镜作为物镜,另一短焦距凸透镜作为目镜。

在实验中可通过改变物屏与物镜位置的办法来改变显微镜的放大率。

本内容为自组与观察性实验,不要求定量的测量。

提供的主要器材有:凸透镜、凹透镜、物屏、像屏(分划板)、光具座、直尺、支架等提示要点:1、理解薄透镜的成像规律。

近轴光线条件下,薄透镜成像公式。

2、了解放大镜、望远镜及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3、会用简单的方法估计凸透镜的焦距。

4、理解视差概念,知道如何才能消除视差。

光学实验中经常要准确地测量像的大小、位置等,在调整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消视差。

视差产生的原因:若分划板与被测物体(或像)不共面时,随眼睛的晃动(观察位置稍微改变),分划板与被测物体(或像)之间会有相对移动,难以准确测量。

若像与分划板之间有视差时,说明两者不共面,应稍稍调节像或分划板的位置,并同时微微晃动眼睛,直到像与分划板之间无相对移动即无视差,此时可准确读数。

实验报告要求:1、写明本实验的目的和意义;2、阐述实验的基本原理、设计思路和研究过程;3、记下所用仪器、材料的规格或型号、数量等;4、记录实验的全过程,包括实验步骤、各种实验现象和数据处理等;5、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6、得出实验结论,并提出改进意见。

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

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

透镜焦距得测量***(201*******)(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北京)摘要利用焦距仪与已知焦距得长焦透镜测量了待测凸透镜与凹透镜焦距。

分别用共轭法与焦距仪法测量了同一凸透镜焦距,分别用自准法与焦距仪法测量了同一凹透镜焦距。

实验测得凸透镜焦距为15.53cm(共轭法),15。

62cm(焦距仪法),凹透镜焦距为-22。

61cm(自准法),-22。

67cm(焦距仪法)。

两种方法测得得透镜焦距均符合得较好.关键词凸透镜;凹透镜;焦距;焦距仪1.概述透镜就是最基本得光学元件,根据光学仪器得使用要求,常需选择不同得透镜或透镜组、透镜得焦距就是反映透镜特性得基本参数之一,它决定了透镜成像得规律、为了正确地使用光学仪器,必须熟练掌握透镜成像得一般规律,学会光路得调节技术与测量焦距得方法.1.1实验目得1)加深理解薄透镜得成像规律2)学习简单光路得分析与调节技术3)学习几种测量透镜焦距得方法1.2薄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得厚度相对透镜表面得曲率半径可以忽略时,称为薄透镜.薄透镜得近轴光线成像公式为:1 f =1p+1qβ=y′y=−qp其中:f为焦距,p为物距q为像距,y与y,分别为物得大小与像得大小,β为放大率。

1、3基本实验操作1)等高共轴得调节[1]依次放置光源、物、凸透镜与光屏在同一直线上,并让它们相互靠近,用眼睛观察判断并调节物得中心,透镜中心与光屏中央大致在一条与光具座导轨平行得直线上,各光学元件得平面相互平行并垂直于导轨、用梅花形物屏做物,用标有“+”得屏做像屏、使物与像屏间得距离大于透镜焦距得4倍,固定物屏与像屏滑块得位置。

移动透镜,使物在光屏上两次成像,若所成大像与小像得中心重合在像屏“+”得中心,说明系统已处于等高共轴状态,反之则不共轴,此时应根据两次成像得具体情况做如下调节:(1) 若所成“大像”得中心不在“+"得中心, 则左右或上下调节物屏,使“大像”中心落在像屏“+”得中心。

(2)移动透镜使物在像屏上成一小像, 若小像中心不在“+”得中心,则左右或上下调节透镜使小像中心落在“+"得中心.(3) 重复(1)、(2)两步骤、反复将大像与小像中心都调在像屏“+”得中心,直到所成大像与小像中心都重合在像屏“+"得中心为止。

望远镜测微目镜及透镜焦距的测量

望远镜测微目镜及透镜焦距的测量

长春工程学院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报告望远镜测微目镜及透镜焦距的测量院系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望远镜测微目镜及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原理:薄透镜是透镜中最基本的一种,其厚度较自身两折射球面的曲率半径及焦距要小得多,厚度可忽略不计,在近轴条件下,物距u 、像距υ、焦距f 满足高斯公式:f v u 111=+-符号规定:距离自参考点(薄透镜的光心)量起,与光线进行方向一致时为正反之为负。

实验仪器:带标尺的光具座一台,凸透镜一块,凹透镜一块,带箭矢物光孔电源一台,平面 反射镜一块,光屏一个,光学元件底座和支架各6个。

实验方法:一、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 1、粗调 2、细调二、凸透镜焦距的测定用物像法、自准法、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

1、自准法 2、物像法 3、共轭法三、凹透镜焦距的测定 1、物像法2、自准法实验题目时 间地 点环 境实 验 类 别指 导 教 师成 绩望远镜测微目镜及透镜焦距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透镜成像的原理及成像规律;2、学会光学系统共轴调节,了解视差原理的实际应用;3、掌握薄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会用左、右逼近法确定像最清晰的位置,测量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距;4、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各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对实验数据进行不确 定度处理,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二、实验仪器带标尺的光具座一台,凸透镜一块,凹透镜一块,带箭矢物光孔电源一台,平面反射镜一块,光屏一个,光学元件底座和支架各6个。

三、实验原理薄透镜是透镜中最基本的一种,其厚度较自身两折射球面的曲率半径及焦距要小得多,厚度可忽略不计,在近轴条件下,物距u 、像距υ、焦距f 满足高斯公式:f v u 111=+-符号规定:距离自参考点(薄透镜的光心)量起,与光线进行方向一致时为正反之为负。

(一)凸透镜焦距的测定 1、自准法光路如上图所示,若物位于焦平面上,则由平面镜反射后成一与原物等大倒立的像于同一焦平面上。

2、物像法(选做)光路如上图所示,测出物距和像距后,代入透镜成像公式即可算出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三望远系统参数的测定

实验三望远系统参数的测定

实验三 望远系统参数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1. 深入了解望远镜的各种光学特性。

2. 掌握望远系统出射瞳孔的形状和位置、视场角、放大倍数、目镜视度和系统视差等基本参数的测量方法。

二. 实验原理望远镜的光学特性参数有:出瞳直径和出瞳距离、放大率和视场、视度和视差等。

现将测量望远镜参数的实验原理简述如下:1. 望远镜的出瞳直径和出瞳距离在几何光学中,把限制轴上点光束孔径的光阑称为孔径光阑;把限制光学仪器所能观察到的视场大小的光阑成为视场光阑。

把孔径光阑经过它的前方所有的光学系统部分所成的像称为入瞳,把孔径光阑经过它的后方所有的光学系统部分所成的像称为出瞳。

图7.1是最简单的开普勒望远镜成像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限制进入光学系统的轴上点光束孔径是物镜框,因此物镜框是孔径光阑。

限制望远镜所能观察到的视场大小的是分划板框,所以分划板是视场光阑。

由于孔径光阑的前方已没有其它光学系统,因此这个光学系统的入瞳就是孔径光阑本身(即物镜框)。

孔径光阑经过它后方所有光学系统(图中的分划板和目镜)所成的像就是出瞳。

出瞳到目镜最后一个表面上的距离就是出瞳距,用z l '来表示。

1-物镜 2-物镜框(孔径光阑、入瞳) 3-分划板 4-分划板框(视场光阑)5-目镜 6-目镜框 7-出瞳2. 望远镜的放大率通常望远镜的放大率是指视放大率,用Γ来表示。

所谓视放大率是指当人眼分别通过望远镜观察和直接观测同一物体时,在人眼视网膜上成像大小之比,即ωωtg tg y y ''==Γ- 式中 -y —直接观察物体时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高;'y —通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其像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高;'ω—通过望远镜观察时,物体的像对人眼的视角;ω—直接观察时,物体对人眼的视角;由几何光学得知望远系统放大率与入瞳直径D 、出瞳直径'D 有如下关系:''D D tg tg ==Γωω 3. 望远镜的视场望远镜的视场是指人眼通过该仪器所能见到的物空间的最大范围。

透镜焦距讲义

透镜焦距讲义

实验4.1 透镜焦距的测定透镜是组成各种光学仪器的基本光学元件,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学会光路的分析和调节技术,对于了解光学仪器的构造和正确使用是有益的。

另外,焦距是透镜的一个重要特性参量,在不同的使用场合要选择焦距合适的透镜或透镜组,为此就需要测定焦距。

测焦距的方法很多,应该根据不同的透镜、不同的精度要求和具体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

本实验仅介绍其中几种。

预习本次实验时,请同时学习本教程中的《4.0光学实验预备知识》。

4.1.1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薄透镜的成像规律;2.学习简单光路的分析和调节技术(主要是共轴调节和消视差);3.学习几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

4.1.2实验原理薄透镜成像规律薄透镜是指透镜中央厚度d 比透镜焦距f 小很多的透镜。

例如一个厚度d 约为4mm 而透镜焦距f 约为150mm 的透镜在我们的实验中就可以认为是薄透镜。

透镜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凸透镜(也称为正透镜或会聚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焦距越短,会聚本领越大;另一类是凹透镜(也称负透镜或发散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焦距越短,发散本领越大。

在近轴光线(靠近光轴并且与光轴的夹角很小的光线)条件下,薄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用下列公式(常称它为透镜成像公式)表示:qp f 111+=(4.1.1) pqy y -='=β(4.1.2)式中各量的意义及它们的符号规则如下:p 为物距,实物为正,虚物为负;q 为像距,实像为正,虚像为负;f 为焦距,凸透镜为正,凹透镜为负;y 和y '分别为物的大小和像的大小,从光轴算起,光轴之上为正,光轴之下为负; 为线放大率。

公式中各量的正负号由上述统一的符号规则决定,但是,不同的书可能采用不同的符号规则,因而使得各公式的形式也会不同。

对于薄透镜,公式中p 和q 都是从光心算起,对于厚透镜或一般光学系统,虽然式(1)和式(2)仍然成立,但对于p 、q 和f 的起算点另有规定。

实验中,为尽可能满足近轴光线的条件,常采取两个措施:(1)在透镜前加一光阑以挡住边缘光线,(2)调节各元件使之共轴。

清华大学物理实验A1透镜焦距地测量实验报告

清华大学物理实验A1透镜焦距地测量实验报告

清华大学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物理实验完整报告班级姓名学号结稿日期: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薄透镜的成像规律;2.学习简单光路的分析和调节技术(主要是共轴调节和消视差);3.学习几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薄透镜成像规律:薄透镜是指中央厚度d比透镜焦距f小很多的透镜。

分为凹透镜和凸透镜。

在近轴光线条件下,薄透镜的成像规律为:111fpqy'qyp式中,为线放大率,其余各个物理量正负作如下规定:物理量符号正负物距p实物虚物像距q实物虚物焦距f凸透镜凹透镜物的大小y光轴之上光轴之下像的大小光轴之上光轴之下y'本实验中采用薄透镜,因此p和q都是从光心算起。

在本实验中,为了尽可能满足近轴条件,常采取两个措施:(1)在透镜前加一光阑以挡住边缘光线;(2)调节各元器件使之共轴。

以凸透镜为例,薄透镜成像规律如图1所示。

图1凸透镜成像规律2.共轭法测凸透镜的焦距原理:如图2,使得物与屏距离b>4f并保持不变,令O和O间的距离为a,物到像的距离为12b,则根据共轭关系,有p1q2和p2q1。

进而推得:f22 ba 4b测量出a和b即可求得焦距f。

图2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3.焦距仪测凸透镜焦距原理:如下图3,由几何关系,知:tan 0 yf,tany'f且tantan0,所以,y'ffxy。

3离,f为待测凸透镜的焦距。

x图3焦距仪光路图4.自准法测凹透镜焦距原理:如图4,物屏上的箭矢AB经过凸透镜L1后成实像A'B',图中O1F1f1为L1的焦距。

现将待测凹透镜L置于L1与A'B'之间,此时A'B'成为L2的虚物。

若虚物A'B'正好在L2 2的焦平面上,则从L出射的光将是平行光。

若在L2后面垂直于光轴放置一个平面镜,则该2平行光经反射并依次通过L和2L,最后必然在物屏上成实像A"B"。

透镜焦距的测量

透镜焦距的测量

实验5 透镜焦距的测量焦距是透镜(或透镜组)的主点到焦点的距离,是透镜(或透镜组)的重要参数之一。

测定透镜焦距的常用方法有平面镜法(自准法)和物距像距法。

对于凸透镜还可用移动透镜二次成像法(又称共轭法)。

应用这种方法,只需要测定透镜本身的位移,测法简单,测量的准确度较高。

实验目的⒈学会简单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⒉学习测量薄透镜焦距的几种方法。

(自准法、物距像距法、共轭法)⒊掌握简单光路的分析和调整方法。

实验原理一、透镜成像公式透镜分凸透镜、凹透镜。

⑴凸透镜具有使光束聚合的作用。

当一束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透镜后,将会聚到主光轴上,会聚点F称为透镜的焦点。

透镜光心O到焦点F的距离称为焦距(图5-1)。

图5-1透镜的焦点焦距(a)凸透镜(b)凹透镜(2)凹透镜具有使光束发散的作用,即一束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透过凹透镜后散开,把发散光的反向延长线与主光轴的交点F称为该透镜的交点。

透镜光心O到焦点F的距离称为它的焦距f (图5-1(b ))当透镜的厚度与焦距相比为很小时,这种透镜称为薄透镜。

在近轴光线的条件下,薄透镜(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规律可表示为111u fυ+= (5-1) 式中,u 为物距,υ为像距,f 为透镜的焦距。

u 、υ和f 均从透镜的光心O 点算起。

物距u 恒取正值,像距υ的正负由像的实虚决定。

实像时,υ为正;虚像时,υ为负。

凸透镜的f 取正值;凹透镜的f 取负值。

为了便于计算透镜焦距f ,式(5-1)可以改为u f u υυ=+ 5-2 只要测得物距u 和像距υ,便可算出透镜的焦距f 。

二、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原理⒈ 自准法见图5-2所示,若物体AB 恰好处于透镜 L 的焦平面上,则物上任一点发出的光线经透 镜L 后成为一束平行光,被平面镜M反射后仍 为平行光,再次通过透镜L后又在焦平面上成 像,像11B A 与物AB 等大倒立,物距即等于透 镜的焦距f 。

这种方法是利用实验装置(待测透镜)自身 产生的平行光束来调焦,所以叫做“自准法”, 也称为“自准直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工程学院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报告望远镜测微目镜及透镜焦距的测量院系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望远镜测微目镜及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原理:薄透镜是透镜中最基本的一种,其厚度较自身两折射球面的曲率半径及焦距要小得多,厚度可忽略不计,在近轴条件下,物距u 、像距υ、焦距f 满足高斯公式:f v u 111=+-符号规定:距离自参考点(薄透镜的光心)量起,与光线进行方向一致时为正反之为负。

实验仪器:带标尺的光具座一台,凸透镜一块,凹透镜一块,带箭矢物光孔电源一台,平面 反射镜一块,光屏一个,光学元件底座和支架各6个。

实验方法:一、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 1、粗调 2、细调二、凸透镜焦距的测定用物像法、自准法、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

1、自准法 2、物像法 3、共轭法三、凹透镜焦距的测定 1、物像法2、自准法实验题目时 间地 点环 境实 验 类 别指 导 教 师成 绩望远镜测微目镜及透镜焦距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透镜成像的原理及成像规律;2、学会光学系统共轴调节,了解视差原理的实际应用;3、掌握薄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会用左、右逼近法确定像最清晰的位置,测量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距;4、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各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对实验数据进行不确 定度处理,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二、实验仪器带标尺的光具座一台,凸透镜一块,凹透镜一块,带箭矢物光孔电源一台,平面反射镜一块,光屏一个,光学元件底座和支架各6个。

三、实验原理薄透镜是透镜中最基本的一种,其厚度较自身两折射球面的曲率半径及焦距要小得多,厚度可忽略不计,在近轴条件下,物距u 、像距υ、焦距f 满足高斯公式:f v u 111=+-符号规定:距离自参考点(薄透镜的光心)量起,与光线进行方向一致时为正反之为负。

(一)凸透镜焦距的测定 1、自准法光路如上图所示,若物位于焦平面上,则由平面镜反射后成一与原物等大倒立的像于同一焦平面上。

2、物像法(选做)光路如上图所示,测出物距和像距后,代入透镜成像公式即可算出凸透镜的焦距。

3、共轭法(贝塞尔法、位移法)物屏与像屏的相对位置l 保持不变,而且4lf>,当凸透镜在物屏与像屏之间移动时,可实现两次成像。

透镜在1x 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透镜在2x 位置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实验中,只要测量出光路图中的物屏与像屏的距离D 和透镜两 次成像移动的距离L ,代入下式就可算出透镜的焦距。

(二)凹透镜焦距的测定 1、物像法DL D f 422-=为了测量凹透镜的焦距,常用辅助凸透镜与之组成透镜组,使得到能用像屏接收 的实像。

其测量原理如下光路图所示实物AB 经凸透镜1L 成像于A ’B ’,在1L 和A ’B ’之间插入待测凹透镜2L ,就凹透镜 2L 而言,虚物A ’B ’又成像于A ”B ”。

实验中,调整2L 及像屏至合适的位置,就可找 到透镜组所成的实像A ”B ”。

因此可把20A ’看为凹透镜的物距u ,20A ”看为凹透镜 的像距υ,则由成像公式可得:→由于u υ<,求出的凹透镜2L 的焦距f 为负值。

2、自准法(选做)实物AB 经凸透镜1L 成像于''AB ,在1L 和''AB 之间插入待测凹透镜2L 和平面反射 镜M ,移动凹透镜,当凹透镜与''AB 的间距等于凹透镜焦距f 时,经凹透镜折射后 的光线变成一组平行光线,该平行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凸透镜会聚于箭矢物平面成一 清晰的倒立实像,测出2O 到''AB 的距离,就得到凹透镜的焦距。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fv u 111=+-vu v u f -=.先利用水平尺将光具座导轨在实验桌上调节成水平,然后进行各光学元件同轴等高的粗调和细调,直到各光学元件的光轴共轴,并与光具座导轨平行为止。

1、粗调将箭矢物、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白屏等光学元件放在光具座上,使它们尽量靠拢,用眼睛观察,进行粗调(升降调节、水平位移调节),使各元件的中心大致在与导轨平行的同一直线上,并垂直于光具座导轨。

2、细调利用透镜二次成像法来判断是否共轴,并进一步调至共轴。

当物屏与像屏距离大于4f时,沿光轴移动凸透镜,将会成两次大小不同的实像。

若两个像的中心重合,表示已经共轴;若不重合,以小像的中心位置为参考(可作一记号),调节透镜(或物,一般调透镜)的高低或水平位移,使大像中心与小像的中心完全重合,调节技巧为大像追小像,如下图所示。

图(a)表明透镜位置偏低(或物偏高),这时应将透镜升高(或把物降低)。

而在图(b)情况,应将透镜降低(或将物升高)。

水平调节类似于上述情形。

当有两个透镜需要调整(如测凹透镜焦距)时,必须逐个进行上述调整,即先将一个透镜(凸)调好,记住像中心在屏上的位置,然后加上另一透镜(凹),再次观察成像的情况,对后一个透镜的位置上下、左右的调整,直至像中心仍旧保持在第一次成像时的中心位置上。

注意,已调至同轴等高状态的透镜在后续的调整、测量中绝对不允许再变动。

(二)凸透镜焦距的测定用物像法、自准法、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

1、自准法1)固定物屏,记录物屏的位置;2)移动凸透镜,并绕铅直轴略转动靠近透镜的平面镜,看到物屏上一个移动的像,用“左右逼近法”移动透镜使其成清晰的倒立实像于物平面上,记录此时透镜光心在光具座上的坐标位置x左与x右,重复测五次。

2、物像法(选做)1)先用粗略估计法测量待测凸透镜焦距,然后将物屏和像屏放在光具座上,使它们的距离略大于粗测焦距值的4倍,在两屏之间放入透镜,调节物屏、透镜和像屏共轴,并与主光轴垂直,记录物屏、像屏位置。

2)用“左右逼近法”移动透镜找出其成清晰倒立实像的范围坐标位置x左与x 右,重复测五次。

3、共轭法(同物像法1),固定屏的位置不动,用“左右逼近法”移动透镜测成放大像时透镜的坐标位置x左与x右及成小像时的坐标位置'x左与'x右, 重复测五次。

(三)凹透镜焦距的测定用物距像距法、自准法测量凹透镜焦距。

1、物像法1)利用共轭法中得到的清晰的小像作为凹透镜的物,记下小像的位置1px; 2)保持凸透镜1L的位置不变,将凹透镜2L放入1L与像屏之间,联合移动凹透镜和像屏,使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放大的、倒立的实像""AB,记下像屏的位置2px;3)用“左右逼近法”移动凹透镜测得像清晰时凹透镜的位置坐标2ox左与2ox 右,重复测五次。

2、自准法(选做)1)取凸透镜与箭矢物的间距略大于2f,然后固定凸透镜;2)用“左右逼近法”移动光屏测像的清晰位置坐标x左与x右,重复测五次并求取平均值;3)再放凹透镜和平面镜于凸透镜和光屏之间,用“左右逼近法”移动凹透镜,看到物平面上清晰的倒立实像时,记录凹透镜的坐标位置'x左与'x右,重复测五次求取平均值。

五、原始数据记录表格设计物距像距法记录表格(单位:厘米)测量次数 1 2 3 4 5X1物屏位置39.3 38.2 37.2 37.6 37.4X2透镜位置79.1 77.9 76.9 77.2 76.4X3像屏位置100.0 98.1 96.1 94.0 92.5u 39.8 39.7 39.7 39.6 39.0v 20.9 20.2 19.2 16.8 16.1u平均39.56v平均18.64六、数据处理物距像距法测定焦距22)(V U U V f -=∂∂u ,2222v U u Vf u Uf)()(∂∂+∂∂=cm u 05.0,=代入数据 1f =29.25cm七、实验误差分析1、 系统误差(1)景深、焦深、像差和色差,这些都会导致成像不清楚而导致的误差。

(2)凸透镜,平面镜的损坏2、偶然误差(1)人眼对清晰像位置判断不确定 (2)读取直尺上的数据所产生的误差 (3)底座没有固定好,而影响了读数3、计算及测量方法误差。

1、三种方法测量凸透镜焦距的绝对误差 1)自准法用刻度尺测出凸透镜到物屏间的距离x 即为凸透镜的焦距f 。

用这种方法测出的 凸透镜的焦距f 的误差为:1f x U U = (1)2)物像法111u fυ-+= ⇒ u f u υυ=-用这种方法测出的凸透镜的焦距f 误差为:cm i i 64.1851.168.162.192.209.205u v 511=++++==∑=cmi 56.3950.396.397.397.398.395v u 51i =++++==∑=cmU f f f )05.025.29(111±=±=()22222442u u f U f f U U U u u u υυυυ∂∂⎛⎫⎛⎫=+=+ ⎪ ⎪∂∂⎝⎭⎝⎭- (2) 3)共轭法224D L f D-=用这种方法测出的凸透镜的焦距f 的误差为:3222222222211216D L D L f f f L L U U U U U D L D D ⎛⎫∂∂⎛⎫⎛⎫⎛⎫=+=++ ⎪ ⎪ ⎪ ⎪∂∂⎝⎭⎝⎭⎝⎭⎝⎭ (3)2、三种方法的误差比较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各直接测量值x 、u 、υ、L 、D 的误差x U 、u U 、U υ、L U 、D U 在理论上可以认为是相同的,都记为x U ,则()()244220,04u x x f U U U u U u u υυυ<=+<<>- (4)3222222112142164x x D L f L L U U U U U D D ⎛⎫⎛⎫<=++< ⎪ ⎪⎝⎭⎝⎭(5) 比较(1)(4)(5)有:123f f f U U U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