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与电子技术2
电路与电子技术(第二版)李晓明主编习题3标准答案
3-2、题3-2图所示为一交流电路元件,已知 u2220si3 n1 (t)4V .
(3)元件为纯电容C=31.8μF时,求i、 I 并画出电压电流的相量图。
电压相量为:U 22/00o V
i
+
u
-
(3)纯电容元件
I j C U j 3 3 . 8 1 1 1 6 4 2 0 / 0 o 2 2 / 0 o A 9 0 .2
Q UsIi n 2o (0 3.9 2 o)
i
+
+
uR R
-
+
u
uL L
-
+
uC C5.(9 2o)63.18var
U 20 /0 2o0 V
I 4/3.2 9oA
3-8、题3-8图所示电路中,已知 U C1/0o V ,求 U 。
(1)元件为纯电阻R=100Ω时,求i、 I 并画出电压电流的相量图。
电压相量为:U 22/00o V (1)纯电阻元件
i
+
u
-
iu222s 0i3n1 t4 2.2 2 si3n1 tA 4 R 100
I U 22/00 o2./02oA R 100
3-2、题3-2图所示为一交流电路元件,已知 u2220si3 n1 (t)4V .
U ( 2 j 2 ) I U C ( 2 j 2 ) 0 . 5 ( j 0 . 5 ) 1 / 0 o
2 /9o 0 1 1 j2 2 .2/6 3 .4 3 o3 V
3-9、题3-9图所示电路中,已知U=220V,R1=10Ω,
XL103, R2=20Ω,试求I1、I2、I及平均功率。 I
30o
电工与电子技术第2章
+
−
i
t→∞结束暂态,进入新稳态
uR C
uC 变量值需标明时刻:
uC(0-)、uC(0+)、uC(∞)、uC (t)
例2:求uC(0+)、 iC(0+),设S动作前电路稳定
R2 4 = 12 × = 8V uC (0-) = U S 2+4 R1 + R 2
根据换路定则:uc ( 0 ) = uc ( 0 ) = 8 V
S V R uR
US = 0.5A i L( 0 + ) = i L( 0 − ) = R
uR ( 0 + ) = iL ( 0 + ) × R = 0.5 × 20 = 10V
u(0+ ) = − iL (0+ ) × R0 = 0.5 × 10 × 103 = −5000V
uL (0 + ) = u( 0 + ) − uR (0 + ) = −5000 − 10 = −5010V
RC电路的暂态响应
uC = U 0 e
−t / τ
τ=RC 越大, 暂态过程越长 一阶RC零输入电路的 暂态响应曲线 为RC放电过程
(t ≥ 0) (t>0) (t>0)
i C
U0
uR = −Βιβλιοθήκη 0e−t / τU 0 −t / τ i=− e R
t=0
R uR
0 i U0 uC − R − U 0
+
−
t=0-
换 路
t=0+
t
换路前后虽电路不同,但换路后 瞬间uC和iL保持不变。
0 暂态过程
换路定则只对uC和iL,其他电量都会发生突变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第三章习题解答
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两同频率的正弦电压,V t u V t u )60cos(4,)30sin(1021︒+=︒+-=ωω,求出它们的有效值和相位差。
解:将两正弦电压写成标准形式V t u )18030sin(101︒+︒+=ω V t u )9060sin(42︒+︒+=ω,其有效值为V U 07.72101==,V U 83.2242==︒=︒-︒=150,15021021ϕϕ或︒=-=∆6021ϕϕϕ已知相量21421321,,322,232A A A A A A j A j A ⋅=+=++=+=,试写出它们的极坐标表示式。
解: ︒∠=⋅=⎪⎪⎭⎫⎝⎛+=︒304421234301j ej A ︒∠=⎪⎪⎭⎫ ⎝⎛+=604232142j A312232(21)(1)45A A A j j =+=+++=+=∠︒ 412443060169016A A A j =⋅=⨯∠︒+︒=∠︒=已知两电流 A t i A t i )45314cos(5,)30314sin(221︒+=︒+=,若21i i i +=,求i 并画出相图。
解:A t i )9045314sin(52︒+︒+=,两电流的幅值相量为 1230m I A =∠︒,A I m︒∠=13552 总电流幅值相量为)135sin 135(cos 5)30sin 30(cos 221︒+︒+︒+︒=+=j j I I I mm m ︒∠=+-=++-=11285.453.480.1)2251(2253j jA t t i )112314sin(85.4)(︒+= 相量图如右图所示。
某二端元件,已知其两端的电压相量为V 120220︒∠=U,电流相量为A I ︒∠=305 ,f=50H Z ,试确定元件的种类,并确定参数值。
解:元件的阻抗为449044305120220j IU Z =︒∠=︒∠︒∠==元件是电感,44=L ω,H L 14.05024444=⨯==πω有一10μF 的电容,其端电压为V )60314sin(2220︒+=t u ,求流过电容的电流i 无功功率Q 和平均储能W C ,画出电压、电流的相量图。
电路与电子技术董毅第二章答案
电路与电子技术董毅第二章答案1、单选题:电阻元件的性能有()选项:A:记忆性B:惯性C:耗能性D:储能性答案:【耗能性】2、单选题:一个电热器从220V的电源吸取1000W的功率,若将此电热器接到110V的电源上,则吸收的功率为()选项:A:2000WB:1000WC:500WD:250W答案:【250W】3、单选题:220V、40W白炽灯正常发光(),消耗的电能为1KW·h。
选项:A:20hB:45hC:25hD:40h答案:【25h】4、单选题:某电阻元件的额定数据为“1KΩ、2.5W”,正常使用时允许流过的最大电流为()选项:A:125mAB:250mAC:2.5mAD:50mA答案:【50mA】5、判断题:直流电路中,有电压的元件一定有电流。
()选项:答案:【错】6、单选题:电路中发生瞬态过程的条件是()。
选项:A:有电源,电路中有储能元件。
B:有换路,电路中有储能元件。
C:有换路,有电源。
D:有换路,电路中有耗能元件。
答案:【有换路,电路中有储能元件。
】7、单选题:图中电路换路前已达稳态,在t=0时断开开关S,则该电路()选项:A:电路有储能元件L,要产生过渡过程B:因为换路时元件L的电流储能不发生变化,所以该电路不产生过渡过程。
C:电路有储能元件且发生换路,要产生过渡过程D:其余选项都不对。
答案:【因为换路时元件L的电流储能不发生变化,所以该电路不产生过渡过程。
】8、单选题:图示电路的开关闭合后的时间常数等于()选项:A:1sB:4sC:0.5sD:2s答案:【2s】9、单选题:电容元件是()元件。
选项:A:其余答案都不对B:耗能元件C:线性元件D:储能元件答案:【储能元件】10、单选题:电路如下图所示,开关S在1处时电路已处于稳态,在t=0时刻发生换路,即开关S由1合到2,则换路后电感电流稳态值为()选项:A:-1AB:-0.5AC:1AD:0.5A答案:【0.5A】11、判断题:三要素法只能计算全响应,不能计算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电路与电子技术(第二版)李晓明主编习题4标准答案
4-5、题4-5图所示电路中, UI=30V,R=1k ,RL=2k ,稳压管的 、 图所示电路中, 图所示电路中 , 稳定电压为U 稳定电压为 Z=10V,稳定电流的范围:IZmax=20mA,IZmin=5mA, ,稳定电流的范围: , , 试分析当U 波动± 试分析当 i波动±10%时,电路能否正常工作?如果 i波动 时 电路能否正常工作?如果U ±30%,电路能否正常工作? ,电路能否正常工作? IO I 波动- (2)当 Ui波动-10%时 UI = 27 V ) 时 设稳压管稳压 则
4-5、题4-5图所示电路中, UI=30V,R=1k ,RL=2k ,稳压管的 、 图所示电路中, 图所示电路中 , 稳定电压为U 稳定电压为 Z=10V,稳定电流的范围:IZmax=20mA,IZmin=5mA, ,稳定电流的范围: , , 试分析当U 波动± 试分析当 i波动±10%时,电路能否正常工作?如果 i波动 时 电路能否正常工作?如果U ±30%,电路能否正常工作? ,电路能否正常工作? IO I 波动+ (1)当 Ui波动+10%时 UI = 33 V ) 时 设稳压管稳压 则
RS
+
+
uo
-
ICQ = β IBQ = 50 × 0.0447 ≈ 2.235 m A
us
ui
-
-
UCEQ = VCC − RCICQ = 15 − 2.235 × 3.2 = 7.848 V
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程(第2版)(202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
成书“互联网+教育”时代的背景下,历经教学改革,在积累了教学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第1 版教材的修订。
该教材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多次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对实验教学体系做了大幅度调整。遵循教学的发展规律, 重构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组织,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按照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教育目标理论将课程内容 分为认知、应用、创造三层次递进式教学,进行实验课程顶层设计。实验项目安排了基础与设计实验、进阶实验、 综合实验,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在每个实验项目教学中融入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科学家勇于探索科学技 术的元素。
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程(第2版) (202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
202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成书过程
03 教材目录 05 作者简介
目录
02 内容简介 04 教学资源
《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程(第2版)》是由吴霞、潘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22年7月29日出版的 iCourse·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三五”新形态教材。该书可作 为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电气类及仪器仪表类专业本、专科学生进行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电 工电子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在主编吴霞的主持下,编者多次研讨,开展师生期中教学检查访谈,听取了多届学生使用实验教材的建议, 收集统计了多轮次的实验教材使用调查问卷;经历了教学改革尝试,在第1版教材的基础上改编、修订完成了该书。
2022年7月29日,《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程(第2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内容简介
该书分为三篇,共10章,第一篇为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了实验绪论、实验数据的误差分 析与处理、常用电子元器件、常用电工电子实验仪器仪表与工具、实验电路的调试及故障分析、NI Multisim 14.0的使用等;第二篇为电路与电子技术基本实验项目,包括电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与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共30个实验项目,涵盖了基础、设计与进阶实验,书中配有实验学习资料;第三篇为电路与电子技术综合实验项 目,包括10个电子系统设计综合实验项目。这些项目融合了电路、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的综合模块,从引导学生 综合、系统地运用所学知识与自主学习研究的目的出发,以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数字电路与数字电子技术 课后答案第二章
1.有一分立元件门电路如图P2.1 ( a )所示,歌输入端控制信号如图p2.1 ( b )所示.。请对应图( b )画出输出电压 的波形。
( a )
图P2.1
解:
2.对应图P2.2所示的电路及输入信号波形画出 、 、 、 的波形。
图P2.2 ( a )
解:
F1, F2, F3, F4为图P2.2A
(b) TTL非门的输出端不能并联,应换为集电极开路门。
(c)输入端所接电阻 ,相当于”0”,使 =1,必须使 ,如取
(d)输入端所接电阻 相当于”1”,使 ,必须使 ,如取 ,相当于”0”,这时
7.电路如图P2.7 ( a ) ~ ( f )所示,已知输入信号A,B波形如图P2.7 ( g )所示,试画出各个电路输入电压波形。
(b)
可用于TTL门电路,原因同上.
13.试说明下列各种门电路中有哪些输出端可以并联使用:
(1)具有推拉式输出端的TTL门电路;
(2) TTL电路的OC门;
(3) TTL电路的三态门;
(4)普通的CMOS门;
(5)漏极开路的CMOS门;
(6) CMOS电路的三态门.
解:
(1)具有推拉式输出端的TTL门电路输出端不能并联,否则在一个门截止,一个门导通的情况下会形成低阻通路,损坏器件。
(b)
这种扩展输入端的方法不适用于TTL电路因为当扩展端C、D、E均为低电平时,三个二极管均截止,或非门的一个对应输入端通过100K 电阻接地,此时 ,将输入信号A,B封锁,电路工作不正常。
12.试分析图P2.12(a),(b)电路的逻辑功能,写出y的逻辑表达式,图中门电路均为CMOS门电路,本电路能否用于TTL门电路,并说明原因。
电工与电子技术第二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22-1 在题图2-1中,已知112S U V =,28S U V =,12R =Ω,23R =Ω,36R =Ω。
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电流。
Us 2Us题图2-1解: 3,2b n == KCL 方程:123I I I += KVL 方程:11331S I R I R U += 22332S I R I R U += 解得:1235213,,399I A I A I A ==-= 2-2 在题图2-2中,已知110S U V =, 1S I A =,12R =Ω,23R =Ω,用支路电流法计算1I 和2I 。
IsUs题图2解:3,2b n == KCL 方程:12s I I I += KVL 方程:1122S I R I R U += 解得:12712,55I A I A ==2 -3用节点电压法求2-1各支路电流。
解:121212312882623611111133236s S abU U R R U V R R R ++===+=++++ 11126125323s abU U I A R --=== 2222682339S abU U I A R --===- 332613369ab U I A R ===2-4用节点电压法求2-2的电流1I 和2I 。
解:112101627.211115236sS abU I R U V R R ++====++111107.21.42s ab U U I A R --=== 227.2 2.43ab U I A R ===或211 1.41 2.4S I I I A =+=+= 2-5 在题图2-5中,已知110s U V =, 26S U V =, 2S I A =,12R =Ω,23R =Ω,36R =Ω,1S R =Ω,用节点电压法求电流1I 和2I 和3I 。
sR U题图2-5解:设上面的节点为a ,下面的节点为b 则12121231262236111111236s S S abU U I R R U V R R R +-+-===++++11112632S ab U U I A R --=== 2226603S ab U U I A R --===33616ab U I A R === 2-6在题图2-6中,已知10S U V =, 2S I A =,14R =Ω,22R =Ω,38R =Ω。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
(2)图(b):
I1 =
U 100 = = 4( mA) R 20k + 5k
U ab = I1 × 20k = 4 × 10 −3 × 20 × 10 3 = 80(V)
I2 = U 100 = = 5( mA) 5k + 15k 20k
U ac = I 2 × 5k = 5 × 10 −3 × 5 × 10 3 = 25(V)
a a + 6Ω 6Ω 6Ω U 6Ω 6Ω 6Ω 25A 6Ω c 题图 2-8 (b) 习题 2-8 电路图 (c) 6Ω 50A 6Ω 150V + 6Ω 150V + 6Ω c 150V + I + 150V 6Ω + a 300V 12Ω
24Ω
25A 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
解:化三个电流源为电压源,得图(b),再合并电压源如图(c),其中
12 120 (V) = 7 7 (电路的对称性)
1 60 U ad = U ab = (V) 2 7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章参考答案
第7页
ab 支路中电流
I1 =
U ab = 4
120
7 = 30 (A) 4 7
ad 支路中电流
I2 =
60 U ad 10 = 7 = (A) 6 6 7
10 (A) 7 30 10 30 − = (A) 7 7 7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章参考答案
第3页
10Ω上的电压为 I×10=2.3×10=23(V) 因此 Us=23+Uab=23+21=44(V)
a 10Ω I Us 10Ω b 题图 2-4 习题 2-4 电路图 题图 2-5 I2 I3 I1 20Ω b -100V 习题 2-5 电路图 15Ω c +300V I1 R2 RL + 150V R1 20mA a 5mA
电子技术II试题及答案
电子技术II一、单项选择题1.晶体管处于饱和状态时,它的集电极电流将( )。
A.随基极电流的增加而增加B.随基极电流的增加而减小C.与基极电流变化无关,只打算于Ucc和Rc2.NPN型硅晶体管各电极对地电位分别为Uc=9V,UB=0.7V,UE=0V,则该晶体管的工作状态是( )A.饱和B.正常放大C.截止3.当环境温度上升时,半导体的电阻将( )。
A.增大B.减小C.不变4.二极管的正极电位是-20V,负极电位是-10V,则该二极管处于( )。
A.反偏B.正偏C.不变5.在二极管特性的正向导通区,二极管相当于( )。
A.大电阻B.接通的开关C.断开的开关6.用直流电压表测量处于放大状态中的一只NPN型晶体管,各电极对地的电位分别是:U1 =2V,U2=6V,U3=2.7V,则该晶体管各脚的名称是( )。
A.1脚为C,2脚为B,3脚为EB.1脚为E,2脚为C,3脚为BC.1脚为B,2脚为E,3脚为CA.饱和状态B.放大状态C.截止状态7.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中的内容,当电源断掉后又接通,存储器中的内容〔〕。
A.全部转变B.全部为1C.不确定D.保持不变8.假设要组成输出电压可调、最大输出电流为3A的直流稳压电源,则应承受。
A.电容滤波稳压管稳压电路B. 电感滤波稳压管稳压电路C. 电容滤波串联型稳压电路D. 电感滤波串联型稳压电路9.欲使D触发器按Qn+1=n工作,应使输入D=〔〕。
A.0B.1C.QD.10.直流负反响是指( )。
A.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所引入的负反响B.只有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响C.在直流通路中的负反响11.一个8选一数据选择器的数据输入端有〔〕个。
A.1B.2C.3D.4E.812.选用差分放大电路的缘由是( )。
A.抑制温漂B. 提高输入电阻C.稳定放入倍数13.当规律函数有n个变量时,共有( )个变量取值组合?A. nB. 2nC. n2D. 2n14.以下各函数等式中无冒险现象的函数式有〔〕。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习题解答第3章习题解答
第3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习题解答3.1 已知正弦电压()V314sin 10q -=t u ,当0=t 时,V 5=u 。
求出有效值、频率、周期和初相,并画波形图。
周期和初相,并画波形图。
解 有效值为有效值为有效值为 V 07.7210==UHz 502314==pf ;s 02.01==fT将 0=t , V 5=u 代入,有代入,有 )sin(105q -=,求得初相°-=30q 。
波形图如下。
波形图如下3.2 正弦电流i 的波形如图3.1所示,写出瞬时值表达式。
所示,写出瞬时值表达式。
图3.1 习题3.2波形图波形图解 从波形见,电流i 的最大值是A 20,设i 的瞬时值表达式为的瞬时值表达式为A π2sin 20÷øöçèæ+=q t T i当 0=t 时,A =10i ,所以,所以 q sin 2010=,求得,求得 °=30q 或 6π=q 。
当 s 2=t 时,A =20i ,所以,所以 ÷øöçèæ+´=6π2π2sin 2020T ,求得,求得 s 12=T 。
所以所以 A÷øöçèæ°+=306πsin 20t i。
3.3正弦电流()A 120 3cos 51°-=t i ,A )45 3sin(2°+=t i 。
求相位差,说明超前滞后关系。
关系。
解 若令参考正弦量初相位为零,则1i 的初相位°-=°-°=30120901q ,而2i 初相位°=452q ,其相位差其相位差 °-=°-°-=-=75453021q q j , 所以1i 滞后于2i °75 角,或2i 超前1i °75 角。
最新电工与电子技术第二版陶桓齐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练习题解答(6)1-3 一只额定电压为V 220,功率为100W 的白炽灯,在额定状态下工作时的电阻和电流各为多少?解:根据功率表达式 UI I R P 2L ==则此时流过白炽灯的电流和白炽灯中的电阻分别为A 45.0220100U P I ===Ω===48445.0100I P R 22L1-5 某一直流电源,其输出额定功率P N = 200W ,额定电压U N = 50V ,内阻R 0 = 0.5Ω,负载电阻R可以调节,其电路如图1-15所示。
试求: (1)额定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及负载电阻; (2)开路状态下的电源端电压;(3)电源短路状态下的电流。
解:(1)电路如解题图3所示,当S 闭合时,根据额定功率表达式N N N I U P = 则A 450200U P I N N N === 又根据额定电压表达式N N N I R U = 那么Ω===5.12450I U R N N N(2)根据全电路欧姆定律和开路状态下电源端电压等于电动势电压,所以V 5245.050I R U E U N 0N 0=⨯+=+== (3)电源电路短路时负载电阻为零,则短路电流为A 1045.052R E I 0S ===1-7 在题图1-7中,五个元件代表电源或负载。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通过实验测量得知V30U V 80U V 60U V 90U V 140U A10I A 6I A 4I 54321321=-==-====-=(1)试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电压的实际极性; (2)判断那些元件是电源?那些是负载?(3)计算各元件的功率,电源发出的功率和负载取用的功率是否平衡?E 解题图3题题1-721U U U21U 题题题4解:(1)各元件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元件电压的实际极性如解题图4所示。
(2)根据U 和I 的实际方向来判定,当U 和I 的实际方向相反时即为电源(注意,U 的实际方向指的是电位降落的方向,即从正极指向负极),否则为负载。
(完整版)电工和电子技术第二版陶桓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练习题解答(6)1-3 一只额定电压为V 220,功率为100W 的白炽灯,在额定状态下工作时的电阻和电流各为多少?解:根据功率表达式 UI I R P 2L ==则此时流过白炽灯的电流和白炽灯中的电阻分别为A 45.0220100U P I ===Ω===48445.0100I P R 22L1-5 某一直流电源,其输出额定功率P N = 200W ,额定电压U N = 50V ,内阻R 0 = 0.5Ω,负载电阻R可以调节,其电路如图1-15所示。
试求: (1)额定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及负载电阻; (2)开路状态下的电源端电压;(3)电源短路状态下的电流。
解:(1)电路如解题图3所示,当S 闭合时,根据额定功率表达式N N N I U P = 则A 450200U P I N N N === 又根据额定电压表达式N N N I R U = 那么Ω===5.12450I U R N N N(2)根据全电路欧姆定律和开路状态下电源端电压等于电动势电压,所以V 5245.050I R U E U N 0N 0=⨯+=+== (3)电源电路短路时负载电阻为零,则短路电流为A 1045.052R E I 0S ===1-7 在题图1-7中,五个元件代表电源或负载。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通过实验测量得知V30U V 80U V 60U V 90U V 140U A10I A 6I A 4I 54321321=-==-====-=(1)试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电压的实际极性; (2)判断那些元件是电源?那些是负载?(3)计算各元件的功率,电源发出的功率和负载取用的功率是否平衡?E 解题图3题题1-721U U U21U 题题题4解:(1)各元件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元件电压的实际极性如解题图4所示。
(2)根据U 和I 的实际方向来判定,当U 和I 的实际方向相反时即为电源(注意,U 的实际方向指的是电位降落的方向,即从正极指向负极),否则为负载。
电工学I——电路与电子技术(第二版)
3、适应性原则。考虑到“电工学”课程的教学对象包括各类理工专业的学生,则存在“授课对象的专业不同、 人才培养目标不同”等实际情况,以及多数院校都对“电工学”课程的教学学时进行了压缩,课程教学面临“内 容多,学时少”的矛盾,该教材涵盖了基本内容基础上,在各章节中部分选修内容以“*"标示,对不同的需求进 行教学内容选择。
该教材共十二章,由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三相交流电路、电 路的暂态分析、电路的暂态分析、放大电路分析、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稳压电源、触 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可编程逻辑器件、数模和模数转换组成。
成书过程
在重庆市精品课程建设和重庆大学平台课程建设项目的支持下,该课程组提出“强化实验教学,精品化理论 教学”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并把该改革理论贯彻于教材建设中,对原有教材进行了修订,从而编写了该教材。
该教具体修订及分工如下:
该教材内容共12章,第1~4章(孙韬、侯世英执笔)为电路分析基础部分内容;第5~8章(周静执笔)为模拟 电子技术基础部分内容;第9~12章(熊兰执笔)为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部分内容。与第一版本的教材相比,电路分 析基础部分在保持原有知识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将三相电路单列为一章,增加了安全用电的内容;在行文中引入 了“小故事”,介绍元件、理论的来龙去脉或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使该教材在理论分析中增添色彩。模 拟电子技术基础部分以器件的外特性为基础、以基本电路为中心,介绍各种常见的应用电子电路,并把模拟电子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贯穿其中;弱化了器件内部的工作原理及理论分析,降低了对分立元件电路的理论要求,强 调了集成运放的特性及其各种运用电路,包括运算电路、信号转换电路、有源滤波电路、比较电路、信号发生电 路等。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部分,考虑到与工程实践的结合,补充了关于常见集成块及其应用的内容,在组合逻辑 电路的设计中增加了关于竞争一冒险现象的阐述。在数模和模数转换部分,不仅介绍了DAC和ADC的基本原理,还 增加了集成DAC和ADC及其应用的内容。
北理工《电工与电子技术(2)》期末考试精选题汇总【含答案解析】 55
[试题分类]:试卷分类/期末考试/电工电子技术2(1)1. 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型半导体器件,工作时不需要从信号源索取电流。
【】答案:题型:判断题知识点:《电路和电子技术(下)》中5.5 绝缘栅场效应管难度:12.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中的互补是指:两只管子为不同类型,即一只为NPN 型,一只为PNP型;对称是指两只管子的特性参数相同。
【】答案:是题型:判断题知识点:《电路和电子技术(下)》中6.6 功率放大电路难度:23.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是不具有记忆功能,即输出变量的状态只取决于该时刻输入变量的状态,而与电路原来的输出状态无关。
【】答案:是题型:判断题知识点:《电路和电子技术(下)》中9.1 组合逻辑电路难度:14.在放大电路中,若信号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至输出端只有正向传输时,称为闭环放大电路;当放大环节和反馈环节共存,信号既有正向传输又有反向传输,称为开环放大电路。
【】答案:非题型:判断题知识点:《电路和电子技术(下)》中7.3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难度:25.单稳态触发器有稳态和暂稳态两个不同的工作状态,在触发脉冲的作用下,电路从稳态翻转到暂稳态,并保持一段时间后就自动返回到稳态。
【】答案:是题型:判断题知识点:《电路和电子技术(下)》中10.4 单稳态触发器难度:16.一个NPN管在电路中正常工作,现测得UBE >0、UBC>0、UCE>0,则此管工作区为【】。
A) 饱和区; B) 截止区;C) 放大区。
答案:题型:单选题知识点:《电路和电子技术(下)》中5.4 半导体三极管难度:17.单管放大电路中,当电源U CC 和集电极电阻R C 确定后,若基极电流I B 太大,会引起【 】。
A) 饱和失真; B) 截止失真; C) 交越失真。
答案: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电路和电子技术(下)》中6.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难度:18.有一甲类功率放大器,其输出变压器原先接8扬声器,有人把它错换成3.5的,其他条件不变,会出现什么情况【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第二章习题解答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求题图所示电路的等效电阻。
解:标出电路中的各结点,电路可重画如下:(b)(a)(c)(d)6Ω7ΩΩaaabb bddcb(a)(d)(c)(b)6Ωb4Ω(a )图 R ab =8+3||[3+4||(7+5)]=8+3||(3+3)=8+2=10Ω (b )图 R ab =7||(4||4+10||10)=7||7=Ω(c )图 R ab =5||[4||4+6||(6||6+5)]=5||(2+6||8)=5||(2+=Ω(d )图 R ab =3||(4||4+4)=3||6=2Ω(串联的3Ω与6Ω电阻被导线短路)用电阻的丫-△的等效变换求题图所示电路的等效电阻。
解:为方便求解,将a 图中3个6Ω电阻和b 图中3个2Ω电阻进行等效变换,3个三角形连接的6Ω电阻与3个星形连接的2Ω电阻之间可进行等效变换,变换后电路如图所示。
(a ) R ab =2+(2+3)||(2+3)=Ω (b ) R ab =6||(3||6+3||6)=6||4=Ω将题图所示电路化成等效电流源电路。
bab a(b)(a)题2.2图(b)(a)题2.3图babΩ(a)(b)解:(a )两电源相串联,先将电流源变换成电压源,再将两串联的电压源变换成一个电压源,最后再变换成电流源;等效电路为(b )图中与12V 恒压源并联的6Ω电阻可除去(断开),与5A 恒流源串联的9V 电压源亦可除去(短接)。
两电源相并联,先将电压源变换成电流源,再将两并联的电流源变换成一个电流源,等效电路如下:将题图所示电路化成等效电压源电路。
解:(a )与10V 电压源并联的8Ω电阻除去(断开),将电流源变换成电压源,再将两串联的电压源变换成一个电压源,再变换成电流源,最后变换成电压源,等效电路如下:(b )图中与12V 恒压源并联的6Ω电阻可除去(断开),与2A 恒流源串联的4Ω亦可除去(短接),等效电路如下:(a)(b)题2.4图baabababab abbb用电源等效变换的方法,求题图中的电流I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解上面的六个方程得到 I G 的值
I G 0.126A
我们发现当支路数较多而只求一条支路的 电流时用支路电流法计算,极为繁复。
{end}
例2. 列写如图电路的支路电流方程(含理想电流源支路)。
a I1 R1 US + – c I2 1 R2 2 R4 R3 I3 b I5 I4 + 3U – b=5, n=3
E
再来列三个电压方 程,选图中的三个 回路
对回路abda 对回路acba
I1 a I 2
R1
d· G
·
IG
R2
c ·
R1 I1 RG I G R3 I 3 0
R3
I
R2 I 2 R4 I 4 RG I G 0
对回路dbcd
I 3 ·I 4 b
_
R4
R3 I 3 R4 I 4 E 0
解
数一数 : b=6, n=4
我们先来列3个结点 电流方程,选a、 b、 c三 d · 个结点 对结点a: 对结点b:
I1 · 2 R1 R2 IG
aI
G
c ·
I1 I 2 I G 0 I3 IG I 4 0
R3
I
· I3 b I 4
_
R4
对结点c: I 2 I 4 I 0
I
·
8V
·
2
· ·
a
b
·
a
2 I 3 4V 2 A I 1 2 1 2
4
3 A 2 1
I
·
·
b
{end}
b
2.4 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以各支路电流为
未知量,应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
电压定律分别对结点和回路列写电
路方程分析电路的方法。
举例说明:
I1 R1 + Us1 R2 Us2 + I3 I2 R3
例题2.3.2
试用等效变换的方法计算图中1 电阻上 的电流I。 2 a
·
·
·
6V
2A
3
6
4V
1
I
4
·
·
·
b
具体步骤如下
解
·
2 A 3
·
2A
·
2
·
a
4V 6
4
1
I
·
8V
2
2
4V
· · a ·
1
·b
I
4A
·
2
·
a
4V 2
1
I
4
4
·
·
b
·b
·
2A
4
·
1A
·
a
4 1
IS 解: KCL方程:
- I1- I2 + I3 = 0 - I3+ I4 – I5 = 0 R1 I1-R2I2 = US
(1) (2) (3)
KVL方程: R1 I1-R2I2 = US (3) I = I 5 S R2 I2+R3I3 + R4 I4 = 0 (4) - R4 I4+U = 0 (5)
·
U R0
a I
+
负载两端的电压
和电流没有发生
RLΒιβλιοθήκη R0E Is R0
U
改变。
·
b
当R0 》 L 时,这样的电源被称为理想电流源 R 也称恒流源。
U
U R0
·
a I
+
U O I S R0
U Is I R0
电 流 源
R0
E Is R0
U
RL
理 想 电 流 源
·
b
a I
+
U
RL
0
IS
I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 2.3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2.4 支路电流法 2.5 结点电压法 2.6 叠加原理 2.7 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 2.8 受控电源电路的分析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本章要求: 1.掌握用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原理 和戴维宁定理分析电路的方法; 2. 理解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3. 掌握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方法。
+ US X + US -
例4
2A +
2Ω
U
2Ω
+
-
2A
U = 4V U = 4V 不变!
理想电流源与任何电路的串联,对外都等效于该电流源。
IS X IS
+
_
等效为
U
_
2.3.3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两种电源模型:
a
I
E
U
等效
RL
b
U R0
·+
a
I
R0
E Is R0
U
RL
R0
U E IR0
IS
Va I2 R2
U ab Va Vb R3 I 3
Vb R4 I 4
Vb R5 I 5 U S 2
aV·V I
a 3
I3
Vb I4 R4
I4 I1 R I 2 R3 3 R1 R4 R2
b
b ·
I5
R5
+
U S1
O
Vb U S 2 I5 R5
-
· U Is I R0 U E IR0
b
一般不限于内阻 R0,只要一个电动势为E的理想 电压源和某个电阻R串联的电路,都可以化为一个电 E 流为 R的理想电流源和这个电阻并联的电路。
+ E _ IS
R
R
注意方向
注意:
E E I s R 或 IS R
1、等效只对外电路而言,对电源内部不等效; 2、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之间不存在等效变换。
Sb
a· I
1
I3
I2
R1
R2
R3
R4
I4
b · I
+
U S1
O
Sa S
·
S1
1 1 1 Gaa 结点a的自电导 Gaa 5 R1 R2 R3 1 1 1 R5 Gbb 结点b的自电导 Gbb R3 R4 R5 U S2 结点a、b间 1 Gab 的互电导 Gab Gab Gba
两个串联电阻上的电压分别为:
I
+ + U1 R1 + U 2 R2 -
R1 U1 R1I U R1 R2
R2 U 2 R2 I U R1 R2
U
-
2.1.2
电阻的并联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阻的并联也可以用一个电阻来 I 等效。 I · I + + I1 2
U
R1
R2
U
R
-
·
1 1 1 R R1 R2
E Is R0
b
理想电流源的特点:
1、无论负载或外电路如何变化,电流源输出的电流不变; 2、电源两端电压由外电路决定。 例如 + R=10Ω,U=20V
IS=2A U
R
-
R=1Ω, U=2V
理想电流源的短路与开路:
I
IS
U
+
(1) 短路:I= IS ,U=0 不允许开路 (2) 开路:
_
例1 求I及各元件的功率。
R2 I2+R3I3 + R4 I4 = 0 (4)
问:若电流源在中间支路,该如何列写方程?
a I1 R1 US + – c
R3 I3 b
I4
I2 R2 IS
R4
解: KCL方程:
- I1- I2 + I3 = 0
(1)
I 3+ I 4 + I s = 0
KVL方程:
(2)
R1 I1-R2I2 - Us=0
R2 I2+R3I3 - R4 I4 = 0
(3)
(4)
2.5 结点电压法
当电路中支路较多,结点较少时
可选其中一个结点作参考点,求出其
他结点相对于参考点的电压,进而
求出各支路电流。这种方法称为结点
电压法。
IS
I1
a·
I3
I2
R3
R2
I4
b · I
5
六条支路
R1
U S1
R4
R5
+
-
U S2
· o
以上图为例,共有三个结点,我们选取电源的 公共端作为参考点, 通过a、b两点的结点电流方 程,分别建立a、b两点的电压方程。
IS
先列结点的电流方程
a点
I1 I 2 I3 I S 0
a·
I1
I3
I2
R1
R2
R3
R4
I4
b ·
I5
R5
+
b点 I 4 I5 I3 I S 0 U S1 再看各支路 的伏安关系
O
U S2
·
Va I1R1 U S1
Va R2 I 2
Va U S1 I1 R1
6
5
R7 R5 3 6
R34 2
· 1 R
6
I
(a)
I
I7
· 1
R7 3
(b) I R
12
12
3V
R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