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下设备与车体接口双层隔振系统隔振参数研究

合集下载

双频隔振系统隔振性能参数影响性研究

双频隔振系统隔振性能参数影响性研究

电子测量直升机自1939年问世以来,因其垂直起降、灵活机动和低空低速特性,在抢险救援、侦查勘测和人员物资运输等领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新型旋翼机更大前飞速度、更高效率和更远航程的发展需求,出现了倾转式、复合式、停转式等新式高速机型。

但因受飞行状态和机体结构的影响,新型直升机易出现更大的振动问题,将对驾乘者和设备仪器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直升机减振技术一直是设计研究中的关键[1]。

与常规直升机相比,共轴高速直升机在高速、高机动飞行状态下,旋翼振动载荷和机体振动水平远高于常规机型。

为避免高速前飞时前行桨叶激波失速,需降低旋翼转速,这样必然会改变振动载荷的频率,从而改变机体振动响应的频率[2]。

以如图1所示的美国SB>1“挑战者”直升机为例,悬停状态时,其旋翼转速Ω为446 rpm;而高速前飞状态时,其旋翼转速Ω下降至360 rpm,此时直升机的振动主要有NΩ1和NΩ2(N为桨叶数)两个频率值。

主减结构是旋翼激振力传向机体的主要传递通道,通过安装弹性装置能够减小振动载荷的传递率[3],如图1所示。

上世纪60年代,Flannelly [4]提出了动力反共振理论(Dynamic Antivibration Isolator,DAVI),DAVI系统能有效降低直升机的振动水平。

随后,欧直的研究者[5]将DAVI 与聚焦式柔性圆盘结合形成了SARIB 隔振系统如图3所示,该系统兼顾了垂向和旋翼平面内振动载荷的隔振性能。

在国内,顾仲权等[6]提出了采用弹性轴承支撑结构的DAVI隔振器。

黄传跃等[7]提出了一种兼具柔性隔振和反共振隔振的新型隔振装置,在该装置中利用联合梁式结构替代了原有弹簧式结构。

邓旭东[8]提出了一种采用橡胶弹性扭管的新型隔振系统,并研究了各参数对隔振性能的影响性。

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主动式隔振逐渐应用于直升机中[9]。

主动式隔振通过自主调谐质量、刚度等,达到针对目标频率的振动控制[10];或通过作动器施加主动控制力,与外激力相互抵消达到隔振目的。

双层隔振系统有限元建模方法探讨

双层隔振系统有限元建模方法探讨

St u d y o n F i n i t e El e me n t Mo d e l i n g Me t h o d s o f T wo — St a g e Vi b r a t i o n I s o l a t i o n Sy s t e m
s e t t i n g e l e me n t tt a r i b u t e s , me s h g e n e r ti a o n , s t r e s s c o n c e n t r ti a o n i n s t ti a c s t r e n th g c a l c u l ti a o n a n d mo d e l i n g me t h o d s we r e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S t a t i o n o f S i c h u a nP r o v i n c e , S i e h u a n g C h e n g d u 6 1 0 0 3 1 , C h i n a ; 3 . B e i j i n g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P r e c i s e Me c h a n i c a l a n d E l e c t r i c a l C o n t r o l , B e i j i n g 1 0 0 0 0 0 , C h i n a )
s t u d i e d i n m o d e l i n g p u b l i c f r a me w o r k a n d d i e s e l g e n e r t a i o n s e t .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t a e q u i v l a e n t m o d e f o v i b r ti a o n i s o l a t o r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m e t h o d o f r a C c a n e l i m i n a t e l o c a l s t r e s s c o n c e n t r ti a o n . T h e s e t t i n g f o e l e en m t tt a r i b u t e s i s v e r y i m p o t r a n t m o d a l c l a c u l ti a o n . Mo d e l i n g m e t h o d s w i l l p r o v i d e r e f e r e ce n f o r in f i t e e l e m e n t mo d e l i n g na a l y s s i i n s i mi l r a s t r u c t u r l a t w o - s t a g e

内燃动力总成双层隔振系统弹性模态匹配方法

内燃动力总成双层隔振系统弹性模态匹配方法

第 43 卷第 4 期2023 年 8 月振动、测试与诊断Vol. 43 No. 4Aug.2023 Journal of Vibration,Measurement & Diagnosis内燃动力总成双层隔振系统弹性模态匹配方法∗宋世哲,董大伟,黄燕,闫兵,徐昉晖(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成都,610031)摘要为了评价机组和构架弹性振动模态间的耦合程度并指导其弹性模态匹配设计,提出了基于广义弹性力做功的柔性结构能量解耦法。

首先,基于某内燃动车动力总成双层隔振系统,建立多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来描述考虑弹性模态后的双层隔振系统动力学特征;其次,利用柔性能量解耦法量化机组和构架弹性模态间的振动耦合程度,获得不同弹性频率下的耦合频带宽度曲线。

研究表明:弹性模态间耦合的本质是振型间的反相振动能够减小模态等效质量,同相振动增加模态等效质量,从而改变系统固有特性;基于弹性振动耦合频带曲线图,根据隔振系统设计需求,确定机组和构架弹性模态频率间避免耦合的频带宽度,完成机组和构架的弹性模态匹配。

通过振动性能测试,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有效控制机组和构架间弹性振动耦合,且隔振性能良好。

该方法能够为同类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并为同类机型的弹性模态匹配提供参考。

关键词内燃动车;动力总成系统;弹性双层隔振系统;弹性模态匹配;设计方法中图分类号TB533+.2;O326;TH113.1引言内燃动车是非电气化线路的最佳交通工具,通常采用动力分散设计,将内燃动力总成双层隔振系统悬挂在车下。

这种设计能够减轻对线路的冲击,降低轮轨噪声,且具有编组灵活、空间利用率高等优势[1]。

然而,为保证车辆提速的需求,大量结构采用轻量化设计。

内燃动力总成轻量化设计使柴油发电机组(简称机组)和中间构架(简称构架)结构刚度下降,使机组和构架间的弹性模态频率靠近,激励更容易激发结构振动,引起振动耦合。

因此,在隔振设计中有必要重视机组和构架间的模态匹配问题。

汽车隔振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研究

汽车隔振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研究

汽车隔振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然而,汽车行驶中产生的震动和噪声对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都带来了不利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汽车隔振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研究汽车隔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汽车隔振技术的背景和原理。

汽车隔振技术是指通过采用各种隔振装置和方法来减少汽车震动和噪声的传递和产生,从而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隔振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吸振材料、弹性元件等来吸收和分散汽车震动的能量,减少其对车辆和乘客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汽车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汽车隔振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以下是汽车隔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的讨论:1. 主动隔振技术的发展:随着电子控制技术的进步,主动隔振技术逐渐成为汽车隔振领域的研究热点。

主动隔振技术通过传感器感知到车辆的震动情况,并通过控制系统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抑制震动的产生和传递。

这种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驾驶情况和道路状况自动调整隔振装置的参数,从而提高隔振效果和乘坐舒适度。

2. 材料科学的进展:隔振材料在汽车隔振技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新型的隔振材料不断涌现。

这些材料具有更好的隔振性能和耐久性,能够更有效地减少汽车震动和噪声的传递。

例如,聚合物基弹性材料和多孔金属材料等在汽车隔振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汽车提供了更加舒适和安静的乘坐环境。

3. 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发展:随着智能化和网络化技术的发展,隔振技术也呈现出智能化和网络化的趋势。

例如,隔振装置可以与车辆的控制系统相连,通过实时传输和处理车辆的震动数据,实现对隔振效果的自动调整和优化。

此外,隔振装置还可以与其他车辆的隔振装置进行通信,实现协同工作和集中管理,提高整个车队的隔振效果和乘坐舒适度。

4. 环保和节能的需求: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汽车隔振技术也面临着环保和节能的挑战。

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隔振特性与优化研究

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隔振特性与优化研究

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隔振特性与优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商用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商用车驾驶室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驾驶室悬置系统作为商用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隔振特性对驾驶室的舒适性和整车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隔振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对于提高商用车驾驶室的舒适性和整车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隔振特性,并通过优化方法改善其性能。

对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介绍,明确研究对象和范围。

分析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隔振特性,包括振动传递特性、隔振效率等方面,为后续的优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采用先进的仿真分析方法和实验手段,对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隔振特性进行定量评估,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基于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提出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优化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优化效果,为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提供指导。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隔振特性,而且可以为商用车的设计和制造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对于推动商用车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隔振理论基础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隔振特性对于提高驾驶员的舒适性和减少车辆振动对驾驶室内部构件的影响至关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隔振特性,并对其进行优化研究,首先需要建立其隔振理论基础。

隔振理论的核心在于通过合适的悬置系统设计和参数调整,减少或隔离来自车辆底盘的振动传递至驾驶室。

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通常由橡胶悬置、液压悬置或空气悬置等构成,这些悬置元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阻尼特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和衰减振动能量。

在隔振理论中,传递函数是一个关键概念,它描述了振动从输入端到输出端的传递关系。

对于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传递函数可以通过建立系统的力学模型,结合振动分析方法来求解。

通过分析传递函数的频率响应特性,可以了解悬置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隔振效果,从而指导悬置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汽车双层隔振系统的随机振动隔离及参数优化

汽车双层隔振系统的随机振动隔离及参数优化

The Ra do br to s lto nd Pa a e e p i ia i n n m Vi a i n I o a i n a r m t r O tm z to o ub e La e br to s l to y t m ft t m o ie fDo l y r Vi a i n I oa in S se o he Au o b l
有十分 重要 的意义 。汽车 行驶 时所遇 到 的振 动大多 是 随机 振动 , 这是 因为 汽车 行驶 时道路 是 不平 的 , 它
和 R z k 双层 隔 振 系 统 力 学 模 型 , 图 1 、b 1 ui a c 如 a1 、C
( 州轻 工 业 学院 机 电工程 学院 , 州 40 0 ) 郑 郑 50 2
摘 要 : 14车体 的垂 向振动作 为研究 对象 , 以 / 建立汽 车双层 隔振系统 的垂 向振 动模型 , 出在 白噪声输入情 导 况下系统随机响应方 差及最优 阻尼 比的解析式。分析隔振系统动力参数对响应方差 的影 响, 应用 MA L B软件对 TA 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进行 比较 , 优化得出系统 的最优阻尼 比等参数 。 关键词 : 振动与波 ; 汽车 ;双层隔振 ;响应方 差 ; 最优阻尼 比 中 图分 类 号 : 4 3 3 U 6 .3 文献标识码 : A
s o s a in e a d o tma a i g r t fte s se a ed rv d wih whi o s n u .T e i fu n e p n e v ra c n p i ld mp n ai o y tm r e e t t n ie i p t h n e c o h i e l o h r ns s i ii Sa ay e o t ae p r mee ft i y tm.T e ef c fv b a in ioa in o n te ta misb lt i n l z d f rmo i t a a tro h ss se y v h f to i r t s l t f e o o dfe e td u l a e i r to s lto y t m sc mp r d b a so i r n o b e l y rvb ain io ai n s se i o a e yme n fMAT f LAB s f r .T e mo tS — o t e h s U wa p ro mp n ai S o an d a d o t z d. e irda i g r t i bti e n p i e o mi Ke r s: i r to n v y wo d vb ai n a d wa e;a tmo l u o bi e;d u l i r to s lto y tm ;r s o s a in e; o b e vb ain io ai n s se e p n e v ra c te o tma a h p i ld mpi g r to n ai

车载电子设备的抗振设计

车载电子设备的抗振设计

车载电子设备的抗振设计张亚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4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81)摘要:针对振动和冲击对车载设备的危害,分析了车载电子设备机箱、机柜、印制板等的抗振措施,及隔振系统的选型和合理布局。

关键词:振动;固有频率;隔振器1引言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或车载装备也越来越普遍,电子设备频繁地受到振动、冲击、碰撞等机械环境的损害,这样就对车载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电子设备在振动和冲击环境下造成的危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设备在某个激振频率下发生振幅较大的共振;(2)长期的振动和冲击,易使电子设备产生疲劳破坏。

因而,对车载电子设备的抗振动冲击问题应加以足够重视。

车载电子设备的抗振设计主要采取下面二个措施:(1)加固设计提高电子设备结构上的薄弱环节,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固,提高设备的固有频率,使其容许的冲击应力和疲劳极限高于其实际响应值,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2)采用隔振缓冲系统对电子设备整机进行隔振缓冲设计,使外部激励通过隔振缓冲系统的减弱后,传递给设备的实际作用力,小于设备的许用值。

2电子设备的加固设计电子设备的加固设计应遵循层次结构和二倍频规则。

如:电子设备机柜,机架为主层次结构,插箱为次层结构,则安装在插箱内的印制板、电源模块等设备则为第三层次结构,按线性系统振动理论,下层次结构的一阶固有频率与其安装的上层次的一阶固有频率的比值β=fi+1/fi≥2,则其基础的激振力不放大,此时可将这两个层次结构视为刚性连接。

这就是倍频法则,在此情况下各层次结构可保证不发[CM(22)生局部共振。

但实际上实现所有层次结构频率比β≥2在工程上很难,一般取β≥1.5。

此时,局部共振的放大因子λ必须满足λ≤3的要求。

下面分别讨论这几个层次的刚性设计。

2.1机柜的刚性设计机柜是设备的承载体,一般包括上下围框和与之相联的四根立柱,立柱一般有铝型材立柱和钢型材及钢板折弯等形式,各分机通过钢质导轨与机架相连。

隔振装置隔振效果评价实例分析

隔振装置隔振效果评价实例分析

隔振装置隔振效果评价实例分析《怎么评价隔振装置的隔振效果?》一文发布后,有不少同行在问,怎么计算RMS值,怎么计算得到传递率随转速或时间的变化曲线?在这将以某品牌商用车作为隔振效果评价的实例。

之前文章中说到通常的隔振效果要求是15-20dB,这多半是针对乘用车而言,而在商用车中,可能很难达到这个要求。

在这个实例中,怠速工况就不满足这个要求。

1.试验目的通过本次试验,获得某型号商用车发动机悬置的隔振效果参数;获得该车驾驶室悬置的隔振效果参数。

2.测点描述在这仅以一个发动机悬置和一个驾驶室悬置为例进行说明。

发动机悬置两侧的测点号名称为发主和发被;驾驶室悬置两侧的测点号名称为悬主和悬被。

每个测点位置使用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名义灵敏度为100mv/g,如果主动侧的振动量级大,可以用灵敏度低一些的三向传感器,如50mv/g或25mv/g。

传感器安装时,要求尽量靠近悬置位置,安装位置的刚度大,能真实反映实际的振动情况。

事先应清洁安装位置,可以用胶粘方式进行安装。

3.试验工况试验工况分为怠速工况、某档位下POT工况和WOT工况,每个工况采集3组数据。

由于分析方法POT和WOT完全相同,在这只给出怠速和POT的分析结果。

数据分析时,也只分析发动机悬置的隔振参数,不给出驾驶室的隔振参数。

4.采样参数我们知道采样频率越高,时域幅值越真实,对于关心时域幅值,一般采样频率大于10倍的分析频率。

在这,采样频率为2048Hz,怠速工况采样时间为34s;对于加速工况,要求采集完整的加速过程(从怠速到最高转速)。

5.时域信号怠速工况发动机悬置主/被动侧的时域信号如下图所示,主动侧的加速度幅值在±1.8g以内,被动侧的加速度幅值在±0.34g以内。

驾驶室悬置主动侧的加速度幅值在±0.34g以内,被动侧的加速度幅值在±0.26g以内,时域波形在这未给出。

POT工况发动机悬置主/被动侧的时域信号和转速信号如下图所示,主动侧的加速度幅值在±11g以内,被动侧的加速度幅值在±1.13g以内。

列车用柴油发电机组隔振系统隔振性能分析

列车用柴油发电机组隔振系统隔振性能分析
架 以及 各二 级 隔振 器 对 应 位 置 的 台架 上 , 以测试 柴 油机 运行 状态 下 的振动加 速度 响应 .
装 方式 和 位置 ; 范 乐 天 提 出 过一 种 将 撤 下 设 备
模块 且 弹性 吊装 的优 化设 计 结 构 _ 3 ; 吴会 超 通 过 对 比分析 刚性 与 弹 性 两 种 不 同 的连 接 方 式 得 出 ,
E- ma i l : t a n g q i n 4 7 @1 2 6. e o m.
大 连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第3 4卷
1 . 2 隔振性 能计算
2 号 4 g -
只考虑垂 向运动 时 , 机 组 双层 隔振 系 统 的运 动 微分方 程 为 :

) ㈩

要: 针对某型 出口动车采 用 的具有 双层 隔振 系统 的柴油 发 电机 组和 车体 间的隔 振问题 进行 了研
究, 首先建立 了机组双层 隔振 系统的振动传递模型和隔振性能评估表达式 , 然后按照柴油发 电机组在列 车上的安装方式 , 将其安装 在固定于地面的基础 台架上 , 对 3种不 同的隔振 刚度条件 进行 了隔振性 能试
机组通 过公 共 构 架 吊挂 在 车体 底 架 上 , 机组
与公 共构架 之 间 的连 接 属 于一 级 隔 振 ( 5个 隔 振
器) , 公共 构 架 与 车 体 问 的 连接 属 于 二 级 隔 振 ( 4 个 隔 振器 ) . 试 验 时 以基础 台架 代替 车 体 底 架 , 将 机 组悬 挂 于基 础 台架 上 , 安 装 方 式 和 隔振 器 分 布
验, 给出 了不 同刚度工况下 隔振性 能随机组转速的变化规律 , 其 结果可为机组隔振系统性 能研 究和设计 提供参 考. 关键词 : 出 口动车 ; 柴油发 电机组 ; 双层 隔振系统 ; 隔振性 能

基于柔性基础的多层隔振技术研究

基于柔性基础的多层隔振技术研究

力传 动系 统 向车体 的振 动 激 励传 递 率 , 足 了研 发 满
单位 பைடு நூலகம்产 品开 发在 此方 面 的相关 技术 要求 。
体 系统 分解 为 由三 级 质 量 与 车体 相 串 联 的 物 理 模
型 , 际结构 的简 化模 型见 图 2 分 析模 型见 图 3 实 , 。
1 分 析 模 型
箱、 离合器 以及 动力 系统 的其 它 附 件 装 置 以 整 体模 块 的形式 可 匹配应 用于 系列 车体 。
为有 效控 制动 力传 动系 统 的振动 激励 向车体传
图 2 动力 传 动 系 统 简 化 模 型
收 稿 日期 :2 0 — 12 ;修 回 日期 :2 0 — 30 0 70 — 8 0 70 — 9
维普资讯





2 0 年 第 2期 07
图 3中 , l 内燃机以及传动系统、 m是 附件等 与内燃
机 固连部分 的质量 , 由于 内燃机
为不 失一 般性 , 研 究从 理 论 角 度推 导 具 有 N 本 层 隔 振器 的一般 多层 隔振 系统 的 动力学分 析 过程 。
樊文欣 ,张保 成。 。 ,原 霞 ,杨桂 通。
(. 中北 大 学机 械 工程 与 自动化 学 院 ,山 西 太 原 1 0 0 5 ; .太原 理 工 大 学 应 用 力 学研 究 所 ,山 西 太原 301 2 000) 30 1 摘 要 :系统 研 究 了多层 隔振 系统 的 动 力 学分 析 和 求 解 方 法 , 过 隔振 系统 运 动 分析 、 虑 弹性 特 性 的基 础 运 动 通 考
2 1 隔振 系统 运动 分析 .
是系统振动 的激 励源 , 以, l 所 m

隔振原理的理论分析与应用

隔振原理的理论分析与应用

隔振原理的理论分析与应用一、引言隔振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减振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工程、航空、汽车等领域。

隔振原理是通过采用合适的隔振材料、结构设计等手段,减少外界震动对设备造成的影响。

本文将对隔振原理进行理论分析,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案例。

二、隔振原理的理论分析1. 震动的传播在分析隔振原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震动在媒介中的传播方式。

震动可以通过几种方式传播,如固体传导、空气传导和液体传导等。

在实际应用中,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固体中的震动传播。

2. 隔振原理的基本概念隔振原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采用隔振材料和结构,将外界的震动隔离开来,使其无法传输到设备或结构中。

这样可以降低外界震动对设备的影响,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寿命。

3. 隔振材料的选择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隔振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隔振材料有橡胶、弹簧、减振垫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弹性和减振性能,可以有效地将外界震动传导减小。

4. 结构设计的考虑因素在隔振原理的应用中,结构设计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结构的刚度、质量分布等都会对隔振效果产生影响。

通常,我们会选择柔性结构或采用阻尼器、缓冲器等装置来减少震动传递。

5. 隔振原理的数学模型与计算方法隔振原理可以通过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和计算。

常见的模型有单自由度系统模型和多自由度系统模型。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计算,进而评估和优化隔振效果。

三、隔振原理的应用案例1. 工业设备的隔振工业设备常常受到地震、机械振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设备的正常运行受到限制。

通过采用隔振原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外界震动对设备的干扰,提高其稳定性和准确性。

在工业设备的隔振中,常见的应用案例有精密机械、涡轮机组、压缩机等。

通过合理的隔振设计和隔振材料的选择,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并减小因震动引起的故障率。

2. 建筑结构的隔振隔振原理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如高层建筑、大桥、地铁等结构,都可能因地震、风力等因素造成震动。

设计参数对双层隔振系统动态性能影响的研究

设计参数对双层隔振系统动态性能影响的研究
图 l 双层积极 隔振 系统模型
F g 1 Mo e ft o sa e a t e ioai n s se i. d lo w -t g c i s lt y tm v o
置对称 ;
() 5 仅考 虑垂 直方 向 的两 个 自由度 的运
动情 况 .
图 1中 , m2 m 为质 量 ; 、 2为 弹簧 刚度 ; - C 。 C 、 2为粘 性 阻 尼 系 数 ; 、 : 绝 对 位 为
统 的传递 率 曲线在共 振 区后 下 降得 比较快 , 于 高频 振 动 隔离 比较 有效 . 对 在工 程 实 际 中 ,
双层隔振系统应用 比较多 , 舰船设备 、 高速车辆等的隔振都采用的是 双层 隔振 系统 。 4. 国内外学者对双层隔振系统隔振效果和参数优化设计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 取得 了许多 成果 , 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L . 5 如关于设计参数对双层隔振系统动态性能影
应用 基础 与工程科学学报
免的随机因素的存在对隔振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讨论. 本文深入讨论质量比、 阻尼 比及固有频率比对双层隔振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规律 , 讨 论当物理参数——尤其是激振力频率具有随机变异时双层隔振 系统动态性能的变化规 律, 针对 目前隔振系统设计 中一些人存在的认识误 区进行说明.
利 的.
关键词 : 双层 隔振 ; 动态性能 ;设计 参数 ; 对数放大 因子 ;随机变异
隔振技术是振动控制中使用的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 对于单层隔振系统 , 只有选择合 适 的结构参数保证激励频率大于系统固有频率的 倍才能起到 隔振效果 , 隔振原理 已 其 写人一般的振动理论的教科书中. 大量的研究表明 , 单层隔振装置只适用于低频 区域 ( 通 常 < 0 z 的隔振问题 , 5H ) 而对于 lO z O H 以上 的高频区域的扰动 ( 如噪声 主要属于高频范 围) 隔离效果并不理想 , 而且隔振的频段也 比较窄 j同单层隔振系统相 比, . 双层隔振系

隔振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隔振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隔振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引言:隔振技术是一种将振动和噪声从源头隔离出来,减少其对周围环境和设备的影响的技术手段。

在工业生产中,各种机械设备和工艺过程会产生振动和噪声,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对人体健康、设备寿命和生产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隔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这些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实际案例,探讨隔振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案例一:汽车制造领域的车辆底盘振动隔绝在汽车制造过程中,车辆底盘的振动会影响乘坐舒适度、操控性能和车辆稳定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汽车制造商采用了隔振技术。

以一家汽车制造公司为例,他们在底盘设计中引入了隔振垫和减振弹簧技术。

隔振垫安装在底盘和车身之间,可以有效隔离底盘振动传输给车身,从而提高乘坐舒适度。

同时,减振弹簧技术可以降低底盘的共振频率,减少振动传递给车身的幅度,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和稳定性。

案例二:重型机械设备的振动控制在一些工业生产中,特别是涉及重型机械设备的行业,如钢铁、矿山和建筑等,振动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振动会导致设备的损坏、产量下降、工人受伤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家钢铁公司采用了隔振技术。

他们在设备的基础上安装了减振装置,通过控制设备的振动传递,有效隔离了设备振动对周围环境和设备自身的影响。

这种隔振技术的应用大大减少了设备损坏,提高了生产效率,保护了工人的安全。

案例三:医疗设备的噪声控制在医疗领域,一些设备会产生噪声,给医护人员和患者带来不便。

为了提供一个安静的工作和治疗环境,一家医院引入了隔振技术。

他们对发生噪声的设备进行了隔振处理,使用减振材料包裹设备,并合理安装隔振装置,从而隔离了设备噪声的传播。

这种隔振技术的应用大大减少了医院噪声,提高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工作和治疗环境质量。

案例四:电子产品的振动控制在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如手机、电视等,振动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振动会影响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公司引入了隔振技术。

双层隔震系统的隔震性能分析

双层隔震系统的隔震性能分析

双层隔震系统的隔震性能分析摘要我国铁路实行全面提速以后,铁路列车的舒适性、安全性、可靠性分析便显得更为重要了,列车减震的要求更高了,本论文以唐车公司某出口内燃电传动车组机及辅助机组隔振方案为研究对象。

该动力包采用双层隔振系统,对上述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参数进行设计,同时对机组的振动特性进行计算分析,目的是在掌握系统的隔振特性基础上,对隔振器刚度进行优化设计,做到隔振效率与系统稳定性间的平衡。

柴油发电机组(以下简称机组)是由柴油机、发电机、空气冷却装置、滤清器、消音器、静液压泵组等集成的动力源,机组与公共构架共同组成柴油机车的动力包。

关键词:阿根廷米轨隔振系统隔振系统参数减振优化动力包引言随着我国铁路列车运行速度的提升,其内部的振动和噪声随之增加,而用于连接车内部件与车体的传统结构减振降噪性能欠佳,严重影响了列车的运行质量以及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甚至可能造成车内结构和设备的损坏,降低列车的使用寿命。

特别是在我国铁路实行全面提速以后,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成为提速的一大难题,对客车的减振降噪等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隔震器作为轨道交通车辆重要的元器件,具有良好的减少和消除振动的作用。

良好的隔振系统应该尽量减小支撑处动反力的大小,从而达到控制振动噪声的目的。

本文以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设计的内燃拖车动力包混合动力机车为为,简要分析双层隔震系统的隔震性能。

1 隔震器位置该动力包采用双层隔振系统,目的是对来自柴油发电机组的主要激振源进行隔离。

柴油发电机组和冷却单元(散热器)与框架之间的隔振器称为一级隔振器组[1],一级隔振器组由5个锥形隔振器组成(编号为:1-1,1-2,1-3,1-4,1-5);框架与车体底部连接的隔振器称为二级隔振器组,二级隔振器组由4个V型隔振器组成(编号为:2-1,2-2,2-3,2-4)。

各隔振器位置及编号如图1所示。

图1 各隔振器位置2 一级隔振器的刚度设计通过对动力包隔振器安装位置的分析,可知隔振器安装位置相对3个惯性轴都不对称,且1-1隔振器与其它隔振器在z向不在相同高度。

双级隔振器系统参数选择的研究

双级隔振器系统参数选择的研究

传递率 , 来衡量 = 三 =

式中
, 分别是隔振前及隔振后传到地基上的
, 单位 为 k 为 无量 纲系数 。 Ⅳ,
图 1 积极 隔振 的力学 模 型
F g 1 m ̄ h n c l∞0 e fa t e vb ai n i c a la d Io ci i r t v o
力的 幅值 ,
系统 的运 动微 分方程 为
收 稿 日期 : OOO .4 2 0.82 -
作 者简 介 束维 塬 (95 ) 15 .男 .山西 汾 阳^. 博士, 副教授 本 文编 校: 孙树 江
维普资讯
第l 期

I 。 —r
宋维源等:双级隔振 器系统参数选择 的研究

传 给地基 的 为
= =
通常情况 下,先 设定 m k 不变,通过修正 …一
m , , 来满 足 振 动 要 求 ,若 取 : 则确 定 k c ∞,
m2


:0 则 6 5 记 : 删, 后,2 ,t= : 一般取 {:,, 鲁 鼍 m m 1 , 2 C ; m = ∞导, . I m
20 0 2年
F b e.
2月
20 0 2
文 章编 号 }10 06 (02o一0 60 08 5220 )l0 4-3
双 级 隔振 器 系 统参 数 选 择 的研 究
宋维 源, 李忠 华
( 宁工程 技术 大学 力 学 与』 程 科学 系 辽 宁 阜 新 130 ) 辽 = 20 0
摘 要 : 研究双级隔振系统参数变化对龋振效果的影响.通过取级隔振器的隔振率分析,采用敷值计算比较和理论分析确定了两

基于FxLMS算法的双层隔振系统主动控制研究_揭伟俊

基于FxLMS算法的双层隔振系统主动控制研究_揭伟俊



x ( k) w( k)
其中: w ( k ) 为滤波器在 k 时刻的 N ˑ 1 阶 加 权 系 数 向 量,


x ( k) 为 N ˑ 1 阶参考信号向量。 在振动主动控制系统中 , 滤波器输出的控制信号不是所
{
-y ) + K1 ( x - y ) = f ㊆ + C2 x + K2 x + C1 ( x M2 x
[6 ]
d( k) -
H -1
∑ w ∑ s x( k - l - h)
h =0 l =0
令 x0 ( k ) =
∑s x( k - h) ,则有
h h =0 L -1
e( k) = d( k) -

∑ w x ( k - l)
l 0 h =0
= d( k) - w T ( k) x 0 ( k) ( 5)
揭伟俊, 翁雪涛, 李超博
( 海军工程大学 科研部, 武汉 430033 ) 摘要: 将 FxLMS 算法应用到双层隔振系统 , 推导了该算法的实现过程 , 并进行振动主动控制, 分析了步长和阶数对控 制效果的影响; 建立了双层隔振几何模型 , 并进行动力学分析, 基于 Simulink 完成双层隔振系统的振动主动控制仿真 过程; 仿真结果表明: 该算法收敛速度快, 权值收敛效果好, 稳态误差小; 运用 FxLMS 算法, 对多频线谱进行综合控 制, 控制效果良好; 在保证系统稳定收敛的情况下 , 步长和阶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明显 , 合理调节步长和阶数, 能明 显改进主动控制效果 。 关键词: 主动控制; FxLMS 算法; 双层隔振; Simulink 仿真 .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本文引用格式: 揭伟俊, 翁雪涛, 李超博. 基于 FxLMS 算法的双层隔振系统主动控制研究[J] 2016 ( 6 ) : 166 - 169. Citation format: JIE Weijun,WENG Xuetao,LI Chaobo. Research on Active Control of DoubleLayer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Based on FxLMS Algorithm[ J] . Journal of Ordnance Equipment Engineering, 2016 ( 6 ) : 166 - 169. 中图分类号: O3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 - 2304 ( 2016 ) 06 - 0166 - 04

车载光学平台双层隔振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车载光学平台双层隔振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过 程 中 尾 气 抽 排 对 车 载 精 密 光 学 系 统 的 强 迫 振 动 , 过 合 理 设 置 隔 振 系 统 上 下 层 的 质 量 、 度 、 尼 参 数 , 得 通 刚 阻 获 较 高 的输 出减振 比。 1 1 双 层 隔 振 系 统 垂 向 隔 振 设 计 .
由于强 激光 光路 对振 动与 变形 非常 敏感 , 微 的振动 对腔 镜产 生显 著 的影 响 , 后续 光路 整形 放大后 会 引 轻 经 起 光路失 调 , 严重 影 响光束 质 量 。尤 其 是车 载精 密光 学系 统 在 出光 过程 中 , 气 抽排 产 生 的 强 冲击 、 动 在垂 尾 振
量输 出的关键 , 因此 , 车 载光学 平 台进行 隔振系统 设计 、 真及 试验 , 于精 密光 学 系统 实现 车载工 作有着 重 对 仿 对
要 的 意 义 。 国 内外 许 多 专 家 、 者 在 双 层 隔 振 领 域 做 了 大 量 的 深 入 研 究 [ , 学 1 目前 在 动 力 机 组 如 潜 艇 柴 油 机 的
车 载 光 学 平 台 双 层 隔 振 系统 设 计 与 试 验 研 究
郭建增 , 刘铁根 , 池 伟 , 任晓明 陆秋海。 。 ,
( .天 津 大学 精 密 仪 器 与 光 电 工 程 学 院 ,天津 3 0 7 ; 1 0 0 2
2 .中 国船 舶 重 工 集 团公 司 第 七 一 八 研 究 所 ,河北 邯郸 0 6 2 ;3 5 0 7 .清 华 大 学 航 天航 空 学 院 ,北 京 l 0 8 ) 0 04

要 : 分 析 了 冲击 、 动 对 车 载 精 密 光 学 系 统 的影 响 , 出 了 光 学 平 台 的变 形 和 振 动是 影 响 车 载 精 密 振 指

隔振技术在地下停车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隔振技术在地下停车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隔振技术在地下停车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地下停车场是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有效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地下停车场在设计和运行中会面临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振动噪声。

隔振技术在地下停车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隔振技术是一种通过将结构与基础分离或使用特殊的隔振材料来降低振动传递的方法。

在地下停车场的设计中,隔振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方面,包括结构隔振、车辆振动控制和噪声减少等。

首先,结构隔振是地下停车场设计中应用隔振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地下停车场的结构通常由大量的混凝土和钢筋构成,当车辆进入或离开停车场时会产生较大的振动。

这些振动在没有隔振措施的情况下会传递到周围的建筑物或地下管道中,造成震动和噪声扰动。

采用结构隔振技术可以将地下停车场的结构与周围的建筑物或地面分离,减少振动的传递,从而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车辆振动控制是地下停车场设计中另一个需要考虑的方面。

地下停车场中车辆的震动会引起停车构架的振动,产生噪声和不适感。

通过在停车场的地面及支撑结构上使用隔振材料或隔振器件,可以有效减少车辆振动的传递,提供更加舒适的停车环境和减少噪音污染。

此外,噪声减少也是地下停车场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

地下停车场中车辆的进出、起步、刹车等操作都会产生较大的噪音。

这些噪音不仅会对停车场内车辆驾驶员和乘客造成骚扰,还会扰动周围居民的生活。

隔振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和减少噪声的传递,提供更加安静的停车环境。

在实际应用中,地下停车场的隔振技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例如,在停车场的地下结构中采用隔振支座或减振器,可以有效减少地下停车场结构的振动传递。

此外,可以选择使用吸振材料或隔音板来减少车辆震动和噪音的传播。

还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将车辆出入口与周围的建筑物进行隔离,减少振动和噪声的传递。

除了在地下停车场设计中的应用,隔振技术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地铁隧道的设计中,隔振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列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音,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对 车体一设各主要 部件进行模态 匹配分析 , 结果表 明车体 一设备 隔振器 参数设计 能够 使设备部件 之间 以及与车体
间不发生耦合共振 。 关键词 : 振动与波 ; 高速列车 ; 车下设备 ; 双层隔振系统 ; 隔振参数 中图分类号 : T H 2 1 2 ; T H 2 1 3 . 3 文献标识码 : A D OI 编码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6 . 1 3 3 5 . 2 0 1 5 . 0 3 . 0 1 5
a n d v e if r i e d b y he t s t a t i c b a l nc a e c o n d i i t o n . h e T r e s u l t s s h o w ha t t t h e v i b r a t i o n i s o l a t i o n p ra a m e t e r s i n he t v i b r a t i o n i s o l a t i o n d e s i g n C n a me e t he t n e e d s o f he t b o d y - e q u i p me n t i s o l a t i o n. Fi n a l l y ,t he mo d a l ma t c h b e t we e n he t b o d y nd a he t ma i n e q u i p me n t c o mp o n e n t s wa s na a l y z e d . Re s u l t s o f t h e na a l y s i s s h o w ha t t he t r e i s n o c o u p l i n g r e s o n a n c e a mo n g he t e q u i p me n t
d y n m i a c s t i f f n e s s o f he t v i b r a t i o n i s o l a t o r s o f he t mo u n t i n g f r m e a , e q u i p me n t nd a f a n wa s c a l c u l a t e d . T h e s t a t i c e q u i l i b r i u m
日 Ⅳ G X u e - f e f ,】 厂 J i n - p e n g 一 ,Z Ⅳ G 一 6 D ,Z Ⅳ G L i — ai r n
( 1 . T a n g s h a n R a i l w a y V e h i c l e C o . L t d . ,T a n g s h a n 0 6 4 0 0 0 ,H e b e i C h i n a ; 2 . S o u t h we s t J i a o t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C h e n g d u 6 1 0 0 3 1 ,C h i n a )
第3 5 卷 第3 期 2 0 1 5 年6 月

NOI S E
声 与
AND




CONTR0L
、 , 0 _ l 3 5 NO . 3 J u n .2 01 5
VI BR n0N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 1 3 5 5 ( 2 0 1 5 ) 0 3 . 0 0 6 7 . 0 6
a d d i t i v e e q u i p me n t c o u p l e d r e s o n a n c e . I n hi t s p a p e r , a n E MU o f h a n g i n g e q u i p me n t wa s t a k e n a s n a o b j e c t f o r s t u d y . T h e
Ab s t r a c t: Re a s o n a b l e c h o i c e o f v i b r a t i o n i s o l a t i o n p a r a me t e r s i s v e r y i mp o r t a n t f o r a v o i d i n g t h e v e h i c l e ’ S b o d y a n d
车下设备 与车体 接 口双层 隔振 系统 隔振参数研 究
黄雪飞 ,于金朋 1 , 2 , 张丽博 , 张立民
( 1 . 唐 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 司,河北 唐山 0 6 3 0 3 5 ;
2 . 西 南交通 大 学 ,成都 6 1 0 0 3 1)
摘 要: 合 理的隔振参数选择对于有效避免车体及 附属设备 的耦合共振至关重 要。以某动车组车下 吊挂设备为研 究对 象 , 分 别计算得 出安装架 、 设备 和风机 的隔振器 动刚度值 , 并建立安装架 、 设备和风机 的静平 衡方程 , 得到隔振器 的静 刚度值 , 并对选取 的静 刚度 值进行 了静平 衡验证 , 结果表 明所 设计 的隔振参 数均能满足车体一 设备 的隔振 需求 。
S t u d y o n Vi b r a t i o n I s o l a t o r Pa r a me t e r s o f t h e Do u b l e . . 1 a y e r
Vi b r a t i o n I s o l a t i o n S y s t e m o f Bo d y ・ - e q u i p me n t EM U
e q u a t i o n s o f he t mo u n i t n g r a c k , he t e q u i t I me n t a n d he t f n a we r e e s t a b l i s h e d , nd a t h e i r s t a t i c s t i fn e s s v a l u e s we r e o b ai t n e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