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上物理课件 第十五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磁共振成像
通过复习后,应该:
1.理解原子核在磁场中的旋进、核磁共振、弛豫过程和弛豫时间、核磁共振谱、化学位移和自旋耦合;
2.了解核磁共振谱的应用、磁共振成像的主要依据和基本方法、磁共振成像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15-1 解释下列名词:核磁矩、旋进、拉莫尔频率、磁化矢量、核磁共振、弛豫过程。
答: ①核磁矩:原子核有一定的正电荷,它像一个小陀螺一样,围绕着自身的轴线作自旋运动,原子核作自旋运动而具有磁矩,称为核磁矩,是一个矢量。②旋进:当原子核(如氢核)处在外磁场B0中时,它的核磁矩要受到外磁场的作用,在自身旋转的同时又以外磁场B0方向为轴旋转,使得它一方面绕本身的自旋轴旋转,另一方面自旋轴又绕外磁场的方向旋转,这种运动称为旋进。③拉莫尔频率:核磁矩在外磁场中旋进(即自旋轴绕外磁场旋转)的频率叫拉莫尔频率,其大小与外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成正比,也因原子核的种类不同而异。④磁化矢量:样品中大量的氢原子核在外磁场B0的作用下,处于低能态(即平行态)的氢核数远多于高能态(反平行态)的氢核数,这时氢核磁矩不能完全互相抵消,整个氢核系统在外磁场B0的方向(z轴方向)上,总的磁矩不等于零,这个总磁矩M称为磁化矢量。其大小随外磁场的增强而增大,但因各核磁矩的相位是随机的,它们在XY平面的横向分量互相抵消,合成的横向分量M xy等于零,这时M=M z,与B0同向。⑤核磁共振:如果在垂直于外磁场B0的方向上对旋进的氢核磁矩施加一射频磁场,当它的频率等于拉莫尔频率时,氢核磁矩可能吸收射频磁场的能量,从能量较低的“平行态”跃迁到能量较高的“反平行态”,在氢核磁矩与射频磁场之间发生共振吸收,这种现象称为核磁共振。⑥弛豫过程:由于受到射频磁场的作用,氢核发生共振吸收后,导致整个核系统的磁化矢量M偏离平衡状态,即偏离B0的方向,这时M xy≠0。在射频磁场消失后,核系统又以一定的时间释放在核磁共振时吸收的射频能量,氢核磁矩及其磁化矢量M要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即M xy =0,M z =M 0,这个恢复过程称为弛豫过程。
15-2 设在MRI系统中主磁场和梯度场之和的磁感应强度在1.500T~1.501T的范围,试估算氢核成像应施加的射频脉冲所包含的频谱范围(氢核的磁旋比为42.58MHz·T -1)。
解: 已知γ=42.58MHz·T -1,B=1.500T~1.501T,由拉莫尔公式f=γB/ 2π,可得f1 =42.58×1.500/6.28MHz=10.170MHz , f 2 =42.58×1.501/6.28MHz=10.177MHz 即射频脉冲的频谱范围为10.170MHz~10.177MHz。
15-3 在磁场为0.5T的核磁共振系统中,13C核的共振频率为853kHz,求13C的磁旋比。
解: 已知f=853kHz=853×10 -3 MHz,B=0.5T,根据拉莫尔公式f=γB/2π,可得13C的磁旋比γ为
γ=2πf/ B=6.28×853×10 -3 /0.5 MHz·T-1 ≈10.71MHz·T-1
15-4 什么是纵向弛豫和横向弛豫?它们分别对应于何种能量交换过程,并说明T1、T2的物理意义。
答: 横向弛豫过程:它是同种原子核之间相互交换能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核磁矩
矢量从方向一致到逐渐松散开来,它们之间的相位从一致过渡到不一致,恢复到射频磁场作用前的随机状态,在x y平面上的合成磁化矢量M xy(即横向磁化矢量)逐渐消失。T2是M xy 衰减到最大值的37%时所经历的时间,是横向磁化矢量衰减的时间常数,通常称为横向弛豫时间。
纵向弛豫过程:它是氢核与周围环境进行热交换的过程,纵向磁化矢量M z逐渐恢复到射频磁场作用前的状态,即由零恢复到最大值。T1是M z从零增长达到最大值的63%时所经历的时间,是纵向磁化矢量M z恢复的时间常数,通常叫做纵向弛豫时间。
15-5 在核磁共振成像中,利用氢核密度ρ、弛豫时间T 1 、T 2 三个参数的差别进行成像,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 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在人体组织中含有大量的水和碳水化合物,氢原子核的密度最大,由它得到的核磁共振的信号最强,灵敏度最高,与氢核相比,其他元素的核磁共振信号很弱,相差1000倍以上,因此氢核是人体磁共振成像的首选核种。②人体内各种组织的含水量不同,这就意味着人体内各组织的氢核密度不同,核磁共振信号的强弱有差异,利用这种差异,可以把不同组织区分开来。③人体不同组织以及同种器官正常组织与其肿瘤组织的弛豫时间T 1、T 2 不同,这就提供了利用T 1、T 2值建立人体组织分布图像以及从图中分辨出病变组织的可能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15-6 在核磁共振成像中,怎样用磁场值来标记受检体共振核的空间位置?
答: 为了用磁场值来标记受检体共振核的空间位置,一方面将受检体进行空间编码,把它化成一个六面体,分解为n x×n y×n z个正方体小体积元(即体素)。另一方面,在受检体所处的均匀静磁场B0的x、y、z三个坐标轴的方向,分别叠加一个大小随位置坐标而线性变化的梯度磁场G z、G y、G z,它们的方向均与静磁场B0一致。这样,沿着某一坐标轴方向的磁感应强度由小到大均匀地变化,坐标位置不同的体素,其磁场值不同。根据拉莫尔公式f=γB0 /2π,磁场值不同的体素,其磁共振的频率也不同。可见,通过在不同坐标轴方向上叠加不同梯度的线性变化的磁场,可以将核磁共振信号与空间位置联系起来,即核磁共振的频率与体素的坐标位置一一对应,从而用磁场值标记了受检体共振核的空间位置。
15-7 磁共振成像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答: 磁共振成像系统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①主磁体,是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关键部件,使受检体的氢核产生旋进运动,整个氢核系统在主磁体磁场的作用下,在它的方向上形成一个磁化矢量。②梯度磁场线圈,在x、y、z三个坐标轴方向上分别产生线性变化的梯度磁场,与主磁体磁场叠加,以实现核磁共振信号的空间编码。③发射和接收装置,发射部分通过发射线圈产生与主磁体磁场垂直的短而强的射频磁场,以脉冲的形式加于成像体,使它的氢核磁矩产生核磁共振。待射频脉冲过后,接收线圈中感应出核磁共振信号,经放大后送数据采集系统。④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由射频接收装置送来的磁共振模拟信号,经A/D转换,变为计算机可以接收的数字信号,通过数据采集,送计算机分析处理,得到断层像的数据,加于图像显示器,按成像参数的大小用不同的灰度等级,显示出欲观测的断层图像。
15-8 磁共振成像的主磁体有哪三种?它们各自有什么样的性能?
答: 有常导磁体、永久磁体、超导磁体。其中常导磁体,磁场一般可达0.2T,均匀度可达磁共振成像的基本要求,造价低,但耗电量大;永久磁体,磁场可达0.3T,设备简单,造价低,但均匀性差;超导磁体,磁场有0.5T、1.0T、1.5T、2.0T等,均匀性很好,但造价高,维护比较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