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概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一原因则是幕表制方式的局限。所谓幕表制, 即演出前根本没有剧本,演出组织者只是提供 一个人物名单、出场次序、大致情节或主要台 词,便由演员自行排演,有时连必要的排练也 没有,或将故事梗概画成连环画,或缩写在纸 条上,张贴于后台,供演员上场前看上几眼。 至于到了台上怎么办,就全凭临场发挥了。显 然,根本无法保证艺术质量,也反映了戏剧文 学的薄弱。
对后期文明新戏的转变起直接影响作用的是郑正秋 组织的新民社。
新民社
郑正秋本名伯常(1883—1935),出生在上海一个潮州籍商 人的家庭。 辛亥革命前一年,即1910年11月,他21岁时,开始以正 秋的笔名,在于右任主办的《民立报》上发表戏剧评论,很 得于右任赏识,"惊为奇才"。1911年2月,《民立报》附刊 《民立画报》创刊时,便请郑正秋"主笔政",任该刊"记者", 就是撰稿人兼编辑。同年10月,《民立画报》停刊后,郑正 秋又任宋教仁主办的《民权报》附刊《民权画报》的"记者", 直到1913年5月。 1913年郑正秋拍摄电影《难夫难妻》后,组建新民剧社 搞新剧,虽然是由于不忍演员们生活无着,但也是因为他认 定新剧的发展潜力和社会功能。 从1913年到1926年离开舞台,把精力全部投入电影创作, 郑正秋从事新剧约13年,编演新剧剧目约500部左右。这些 剧目都是没有剧本,靠演员即兴表演、临场发挥的"幕表戏"。
三、“慨清政不纲,愤然弃轩
冕”
——汪笑侬的改良京剧 汪笑侬(1858 1918)原名德克金,又名德舜,后自称汪舜,字 仰天,号孝侬,满足人。出身官宦家庭,自幼聪明,22岁中举, 但他无意追求功名。其父给他捐一河南太康知县,因性情刚直,被 劾罢职。转而投身戏曲界。曾访汪桂芬告以志愿,桂芬答以“谈何 容易”。遂自励奋发,勤学苦练,终于登上舞台。并改名汪笑侬以 自勉。汪笑侬是一位集演、编、导为一身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除去 演出京剧传统剧目外,还在自编自演了许多新创剧目。也移植改变 了许多其它剧种的优秀剧目,在他新创或改变的剧本里,充满对当 时腐败政治和黑暗社会的有力抨击,有激励爱国痛悼沦亡的《哭祖 庙》、《煤山恨》,有揭露卖国求荣、讽刺投敌辱节的《桃花扇》、 《献地图》,有对当道者无情嘲笑的《受禅台》、《骂阎罗》、 《骂毛延寿》、《骂王朗》,有宣扬爱国主义的《博浪椎》,有匡 扶道德端正伦理的《马前泼水》、《孝妇羹》,有痛斥汉奸的《柳 如是》、《李香君》等等。同时汪笑侬还和上海新舞台的潘月樵、 夏月润兄弟等进步京剧演员一起,尝试编辑演抨击时政的“时装新 戏”,如《潘烈士投海》、《黑籍冤魂》等,他甚至借欧洲时事纺 演了鼓吹“非团结,用铁血主义,不足以自存的洋装戏《波兰亡国 惨》
们把学生演时事新 剧.ppt作为中国早期话
剧的先驱。
学生演剧.ppt
清末的戏曲改良运动.ppt
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宣传的驱动
“日本之变法,赖俚歌与小说之力”
“你看从前法国路易十四的时候,那人心风俗不是和中 国今日一样吗?幸亏有一个文人叫做福禄特尔的,做了 许多小说戏本,竟把一国的人从睡梦中唤起来了。” (《劫灰梦》)
中国新兴话剧萌芽于戊戌变法至辛亥革 命年间。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的影响下,伴随着传统戏曲的改良和文 明新戏的崛起,中国戏剧迈出了从古典 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第一步。
一、学生演剧与戏曲改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西方戏剧是涌入中国 之时,中国传统的戏曲也经历着变革思潮的冲 击,掀起一股戏曲改良的热潮,遂有了“时事 新戏”,已溶入了话剧的形式。1899年,上 海圣约翰书院的中国学生编演了一出名为《官 场丑史》的新戏,演出方式同传统经曲迥然不 同,其中一些情节是从传统戏曲中化用过来, 为后来以文人演剧活动奠定了基础。所以,人
春柳社的发起人为李叔同和曾孝谷。不久,欧 阳予倩、陆镜若也相继加入,并成为该社的主 要领导者。
春柳社(早期)
李叔同、欧阳予倩诸人创办的春柳社于1907年春, 在东京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的名剧《茶花女》的第三 幕,获得了在东京的中外人士的称赞。他们的演出 “全部用的是口语对话,没有朗诵,没有加唱,还 设有独白、旁白”。这种演出形态,可以说已是话 剧。不久,又演出了根据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 叔的小屋》改编的话剧《黑奴吁天录》。此剧在内 容上很有现实性,采用分幕方法以及对话的动作演 绎故事的特点,有接近生活真实的舞台形象,确立 了中国前所未有的新剧形态,即后来才定名的话剧 艺术形态。新民晚报-数字报纸.htm
“欧美学校,常有于休业时学生会演杂剧者。盖戏曲为 优美文学之一种,上流社会喜为之,不以为贱也。” (《饮冰室诗话》)
“采用西法,戏中有演说,可长人见识”(《论戏曲》)
“以改革恶俗,开通民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 想,为唯一之目的”,“以翠玉明珰,唤醒钧天之梦; 清歌妙舞,招还祖国之魂”(《<二十世纪大舞台>发 刊词》)
进化团
任天知和他领导的进化团,受日本新派剧的影 响,时值辛亥革命前夜,进化团以文明戏演出 鼓动革命,遂运动长江两岸,使文明戏乘势而 起。任天知在中国话剧史上功不可没,和他的 进化团一样,是中国话剧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流 星。在文明新戏高潮时期众多的剧团中,进化 团是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进化团是中国现代 戏剧史上第一个话剧职业剧团。
中国话剧有别于中国传统戏曲,它不以歌舞演故事,而 是以对话、形体动作和舞台布景创造真实的舞台视觉。 但在艺术精神上,同中国的传统戏曲乃至中国的文学艺 术建立了内在而深厚的联系。它把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 转化具有现代性和民族特色的中国戏剧样式,成为中华 民族文学艺术的组成部分。
第一节 中国话剧的起源
概说 中国戏剧
中国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 曲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戏剧,话剧则 是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
中国戏曲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 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 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 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 三大古剧。
一九一四年以后,辛亥革命随着其果实被袁世
凯之流窃取而归于失败,文明新戏也从鼎盛走 向了衰落。
新剧活动遭到以封建军阀为代表的反动势力的查禁
文艺界的复辟逆流 演剧方针的改变
衰落时期的文明戏团

六大剧团:郑正秋的新民社、张蚀川的民鸣社、
孙玉声的启民社、苏石痴的民兴社、朱旭东的开明社、
陆镜若的春柳剧场
李叔同.ppt
春阳社
春阳社,中国境内第一个新剧(话剧) 团体,1907年10月由王钟声创办于上海, 演出了《黑奴吁天录》,以后又先后上 演了《秋瑾》、《徐锡麟》等剧。该社 曾得到马相伯、沈仲礼的资助。主要成 员有徐半梅、萧天呆、陈镜花等。1911 年王钟声在天津被杀后,该社解体。
王钟声.ppt
在文明戏误入岐途时,一支学校演剧队伍却异 军突起。它就是新式的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 受过西方教育,他把学生演剧纳入学校教育之 中,于1914年南开新剧团成立。采用西方写 实主义的方法,反映了社会现实问题。南开新 剧团的演出为当时的剧坛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文明戏虽然衰落了,但也为“五四”新剧的诞 生准备了条件。1928年,戏剧家洪深提议, 将主要以对话和动作来表情达意的戏剧样式, 正式定名为“话剧”。南开的话剧运动.ppt
话剧是泊来的西方戏剧品种,较之源远流长的 中国戏曲艺术,它是后起之秀。是在中国封建 社会走向衰亡,西方列强以武力轰开大清国门 之后,伴随着中国社会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 被中国人引进的西方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 被中国人不断地吸纳和改造,从而实现了创造 性的转化。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剧的起源
中国人最早接触西方戏剧的是一些出使西洋的 外交官。稍后,随着中国沿海口岸的对外开放, 一些西方传教士和外国侨民涌入中国。上海成 为他们主要的聚集地。1866年,侨民在上海 建立了第一座西式剧院——兰心大剧院。戏剧 博物馆网站.htm
文明戏的发展及衰落
文明戏是当时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的产物, 是中国话剧的一种“不中不西,亦中亦西,不新 不旧,亦新亦旧,杂糅混合的过渡形态”。尚缺 乏自己的东西和找到自己的文化定位。尽管它曾 兴盛一时,但还没有扎下根来。随着辛亥革命的 失败,文明戏也逐渐衰落,出现一批迎合小市民 的庸俗趣味的家庭剧,一味展示家庭的丑恶,把 表现男女私情也搬上舞台如《雌老虎》、《贪色 报》、《妻妾争风》之类,很快被观众所厌弃, 也促使文明戏走向自已的末路。
第三,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 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 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第四,对话性。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 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讲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 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 特定的时、空内完成戏剧内容。
四、春柳社与进化团
改良的中国戏曲,虽对西方戏剧有所借 鉴,但还不是真正的话剧。学生演剧, 虽有些接近话剧,也只能看作是中国话 剧的准备,一般戏剧史学家把1907年春 柳社在东京上演的《茶花女》和《黑奴 吁天录》作为中国话剧史开端的标志。
春柳社
本世纪初以来,日本成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 义革命派的大本营,也是中国生识青年向西方 学习的一个窗口。大批留学生爱好文艺或倾向 革命在当时盛行日本的新派剧的影响下,一部 分爱好文艺的留学生于一九0六年底,在东京 成立了春柳社。“旨在研究新戏曲。冀为吾国 艺界改良之先导”。
话剧艺术的特点
话剧艺术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舞台性。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 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有二: 一利演员表演剧情,一利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第二,直观性。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 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 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 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 特征。
隐名活动家任天知.ppt
春柳社(后期)
文明新戏兴盛时期的另一支重要力量, 是从日本归国的春柳派。他们的活动稍 晚于进化团,活动的时间则较后者更长。 一九一二年,陆镜若在上海召集原春柳 社的部分成员,并加以扩充,成立了新 剧同志会,主要的领导人有陆镜若.ppt
和欧阳予倩.ppt。
五、衰落时期的文明戏
中国戏曲(一).ppt
第一章 中国话剧
话剧:一种以对白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最早 出现在辛亥革命前夕,当时称作“新剧”或“文明戏”。 新剧于辛亥革命后逐渐衰落。“五四”运动以后,欧洲 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 和“白话剧”. 1928年洪深提议定名为话剧。话剧是在 本世纪初才由外国传入中国的。1907年由中国留学日 本东京的曾孝谷据美国小说改编的《黑奴吁天录》,是 中国早期话剧的第一个剧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