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概论
戏剧艺术概论ppt课件
互动式戏剧的兴起
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还催生了一种新的戏剧形 式——互动式戏剧。这种戏剧形式注重观 众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让观众 能够亲身参与到剧情中,增强了观众的沉浸 感和参与感。
传统戏剧与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要点一
传统戏剧的创新与变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审美需求的改变,传统戏剧需要进 行创新和变革以适应市场需求。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内容 和形式上,也体现在传播方式和营销手段上。只有不断与 时俱进,才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并保持其生命力。
剧本的语言要求精炼、生动,能够传达角色的情 感和思想,同时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演员表演
演员是戏剧艺术的核心,他们 通过表演将剧本中的文字转化
为生动的舞台形象。
演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语言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以便准确地塑造角色形象,传
达角色的情感和思想。
演员的表演需要真实、自然, 避免过于刻意的表演痕迹,以 赢得观众的信任和共鸣。
详细描述
正剧通常以现实生活为题材,通过深入剖析人物内心世界和社会现象,展现人 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引发观众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反思。
荒诞剧
总结词
荒诞剧是一种非传统、非理性的戏剧形式,通常通过离奇、荒诞的情节和表现手 法来打破戏剧的常规。
详细描述
荒诞剧通常以离奇、荒诞的情节为特点,通过夸张、变形等手法,打破传统戏剧 的规则和逻辑,引发观众对现实世界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服装设计根据剧本的内容和 人物特点,为演员选择合适 的服装,以体现角色的身份 、性格和时代背景。同时, 服装也需要适应舞台布景和 灯光效果的要求。
化妆设计则通过改变演员的 面部特征、肤色和妆容等元 素,使演员更贴近角色形象 ,增强角色的表现力。适当 的化妆还可以强调角色的情 感状态或突出剧情中的某些 情节元素。
中国戏剧简介500字
中国戏剧简介500字
中国戏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戏剧起源于古代的祭祀仪式和民间艺术表演,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多样化的剧种和表演形式。
中国戏剧主要包括京剧、昆曲、豫剧、评剧、黄梅戏、越剧等多种剧种。
其中,京剧被誉为中国戏剧的代表,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京剧的表演形式独特,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现手段,演员通过化妆、服饰、道具等手段来塑造角色形象,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除了京剧之外,其他的剧种也各具特色。
昆曲以唱腔婉转柔美、音乐悠扬动听而著称;豫剧以其粗犷豪放的表演风格和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而广受欢迎;评剧则以其情感真挚、表演细腻而备受观众喜爱。
中国戏剧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在中国,戏剧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中国戏剧的演出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观众,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戏剧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演变。
现代戏剧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也融合了西方戏剧的表现手法和理念,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现代化的艺术风格。
总之,中国戏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戏剧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多彩的剧种和表演形式、以及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而备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戏曲表演概论
导言中国的传统戏剧有一个独特的称谓——戏曲。
历史上首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元代的陶宗仪,他在《南村辍耕录院本名目》中写道:“唐有传奇,宋有戏曲、唱诨、词说,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
”但这里所说的戏曲是专指元杂剧产生以前的宋杂剧。
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至近代的京剧和所有地方戏在内的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
王国维在《戏曲考源》里对戏曲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就是通过演员的唱念做打演绎一个故事。
戏曲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表演艺术。
它既包括时间艺术(如诗歌、音乐)又包含空间艺术(如美术)。
它要在一定的空间来表现,演员有造型,这就是空间艺术;但它在表现上又要有一个发展过程,因而它又是时间艺术。
这种综合性是世界各国戏剧文化所共有的,而中国戏曲所综合的艺术种类更多、其综合性也更强。
各种不同的艺术在戏曲中综合之后,都服从于角色创造,并集中统一于以表演为中心、以演员为枢纽的演出始终,成为戏曲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
戏曲是写意的艺术。
在世界戏剧史上,存在着两种表演艺术观。
一种是以西方为主的,以客观真实的反映生活为最高审美理想与创作原则的写实的艺术,也叫再现的艺术;一种是对生活进行了高度提炼,重在展现人的思想情感和内心境界,有诗一般美学追求的写意的艺术,也叫表现艺术。
这后一种,就以我们中国的传统戏曲为代表。
在不同艺术观的指引下,东西方的表演艺术在无数代人的艺术实践中,构成了各自的表演艺术体系。
本讲义就从戏曲表演的艺术观念、艺术规律和艺术创作的方法与技巧等方面,进行粗浅的探讨概述。
以期同学们对戏曲表演艺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第一章戏曲表演的艺术观念艺术观念是艺术创造的灵魂,它规定制约着人们的创作思想。
写实的艺术观决定着话剧、电影、电视等表演艺术的规律、技巧和全部形象,要求从环境到人物,从外形到内心,从行动到细节,都必须真切得使人相信它就是生活本身。
写意的艺术观则要把表现的生活变成诗一般的艺术。
中国古典戏剧概述
中国古典戏剧概述戏曲是指具有唱念做打等表演形式的剧种,其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戏曲的演员通常扮演各种角色,通过唱腔、念白、表演和武打来表达情感和故事情节。
著名的戏曲剧种有京剧、豫剧、越剧等。
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它起源于北京,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京剧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华丽的服饰和严格的表演规范而闻名于世。
杂剧是古代的民间戏剧形式,它以其俏皮幽默的表演风格而受到观众的喜爱。
杂剧通常通过小品、滑稽戏等形式来表达故事情节和情感,其表演形式灵活多样,具有很高的娱乐性。
杂剧最为著名的剧种是评剧,它起源于北方的民间演艺形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专业的表演形式。
评剧的表演形式注重唱腔和念白的技巧,剧情常以历史事件和传说故事为背景。
传统话剧是指以对话为主要表达形式的古典戏剧,它起源于明代。
传统话剧的对白以文言文为主,辅以白话,讲究语言的表达和艺术的修辞。
传统话剧的故事情节常以历史事件和传说为蓝本,扣人心弦的剧情和精彩的对白使其深受观众喜爱。
著名的传统话剧作品有《国士无双斯佳丽》、《红楼梦演义》等。
传统舞蹈剧是以舞蹈为主要表达形式的古典戏剧,它结合了音乐、舞蹈、戏曲和传统文化的元素。
传统舞蹈剧的动作舞蹈优美而独特,讲究形体的协调和舞姿的表达。
著名的传统舞蹈剧作品有《白蛇传》、《牡丹亭》等。
中国古典戏剧在演出形式上非常注重舞台的布置和服饰的造型。
舞台常常采用传统的器物和布景,服饰则追求古朴和华丽的效果。
演员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训练,具备了扎实的演技和专业的技能。
他们通过表演来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并向观众传达思想和情感。
古典戏剧的音乐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过唱腔和乐器演奏来表达情感和氛围。
中国古典戏剧深受观众喜爱,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戏剧,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的风俗和思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古典戏剧在现代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和传承,它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戏剧概论复习
一、名词解释导演构思导演构思是全部演出计划的核心和导演工作的基础,内容为,一,确定演出的目的和人物;二,设计演出的总体形象和技术方案,其中包括舞台环境,人物造型,场面设计,演出节奏等,并写出相应的剧本分析和导演阐释。
舞台调度舞台调度是导演把各种戏剧动作及环境因素,按照一定的审美原则组织起来,表现二度创作的立意构思,塑造舞台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
舞台美术舞台美术是舞台上各种造型艺术的总称。
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
它们的综合设计称为舞台设计。
其任务是根据剧本的内容和演出要求,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中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创造出剧中环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渲染舞台气氛。
悲喜剧悲喜剧是喜剧的一种,分为抒情悲喜剧、黑色幽默悲喜剧、荒诞派悲喜剧。
有嘲讽,但不像传统戏剧那样理性和无情;有幽默,也不像传统喜剧以轻松活泼的基调取胜,而带来感伤,晦涩以至荒诞的色彩。
正剧正剧是法国狄德罗提出,有喜剧和悲剧的因素,但绝非两者相加之和。
正剧是更生活化的戏剧、题材来源更加广阔、更加个性化的戏剧,即更加人性化的戏剧。
正剧有着现实、严肃、明确的特点剧场剧场是演戏与看戏的地方,有三部分组成,:舞台、观众席、演出人员休息、换装的地方。
剧场是一种公共建筑,规模、结构、材质、设备等物质条件,都会对观演活动产生一定影响。
剧场还具有消解社会等级的作用戏剧性戏剧性是戏剧艺术审美特性的集中表现,戏剧之所以成为戏剧的基本因素的总和。
戏剧文学之戏剧性是存在于人物的动作之中,戏剧性就是动作性。
戏剧性来自于人的意志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
有着集中性,紧张性和曲折性的特征。
舞台戏剧性是审美距离产生的公开性与突显性;表情、动作的恰如其分的夸张性;合乎规律的变形性。
戏剧风格戏剧风格,是由戏剧家的创作个性所表现出来的戏剧作品的艺术特色。
戏剧风格的形成和显现,是戏剧家和戏剧作品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人格是风格的种子,时代对戏剧风格的影响极大,民族传统是戏剧风格的主要因素。
戏剧艺术概论(汇编)
《戏剧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戏剧艺术概论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Drama Art考核类别:考试适用对象:本科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总学时、学分: 32学时、2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戏剧艺术概论》作为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的本科专业必修课程,其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充分、全面、完整地了解关于戏剧艺术的综合知识,对世界范围内的戏剧形态建立一个更加完整的、宏观的艺术视野,同时帮助他们观察当今世界戏剧发展的新现象、新动态、新趋势,建立对戏剧的总体性认识。
通过传授认识戏剧、感受戏剧的知识和理念,培养同学们对戏剧艺术的自觉的审美和爱好,明确戏剧艺术的重要性和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同时注重体悟戏剧、完善人格。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熟悉中外戏剧发展简史,掌握戏剧艺术基本理论。
三、先修课程《艺术概论》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首先,由于侧重总体上研究戏剧,因此教学的主要内容不只是单纯的戏剧,诸如戏曲、话剧、歌剧、舞剧、诗剧等,它还扩展到了包括戏剧史、戏剧社会学、戏剧哲学、戏剧心理学、戏剧教育学在内的一些命题。
注重戏剧研究的完整性。
不再割裂地谈东西方戏剧,比较全面而又系统地介绍东西方的戏剧史、戏剧美学、戏剧现象、戏剧作品中过去累积的、已经产生的、正在发展变化的一些重要问题;除了研究文本,还研究包括表演、导演、舞台美术、演出空间在内的更为广阔的演出学范畴的命题。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观摩演出、课堂讨论、艺术对谈等形式。
精选经典的戏剧艺术演出影像和图片,配合教学。
为了使戏剧课程更有其自身的特色,在讲授剧本文学和戏剧表演的时候,还会适当鼓励同学们自选片断和经典台词进行课堂表演,以增进他们对戏剧艺术的爱好和兴趣,提升他们学好该门课程的积极性。
因为戏剧知识的掌握不等于戏剧艺术的体验,学习戏剧一定要注重实践,不能单从理论到理论。
中国戏剧知识
中国戏剧知识中国戏剧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精神。
本文将介绍中国戏剧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并对几种代表性的戏剧形式进行概述。
中国戏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仪式和神话传说。
最早的戏剧形式是神话剧,表演者通过扮演神明和传递神话故事,来祈求丰收和祝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剧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娱乐和艺术形式,并在不同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剧种。
中国戏剧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
在古代,宫廷戏曲是最受尊崇的戏剧形式,它主要在宫廷中演出,供皇帝和贵族观赏。
元曲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融合了汉族、回族和蒙古族的戏剧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明清时期,京剧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中国戏剧的代表性形式之一。
近代以来,话剧、电影和电视剧等新的表演形式逐渐兴起,为中国戏剧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戏剧的特点之一是注重表演技巧和形式美。
戏剧演员通过身体动作、声音和表情等多种方式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京剧的脸谱和唱腔、豫剧的快板和曲调,都是中国戏剧形式中独具特色的元素。
此外,中国戏剧还注重舞台美术和服装设计,通过精心布置的舞台和华丽的服饰,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中国戏剧的另一个特点是注重道德教化和社会意义。
传统戏剧作品往往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文学名著为题材,通过塑造英雄人物和传递正能量的价值观,来教育观众。
故事情节通常以善恶对立和正邪斗争为主线,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伦理价值。
中国戏剧中有许多不同的剧种,每个剧种都有独特的特点和表演风格。
京剧是中国戏剧的代表,它以唱、念、做、打为基本表演形式,通过唱腔、动作和化妆等手法来表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豫剧是河南地区的传统戏剧形式,以其独特的曲调和快板演唱而闻名。
评剧是北方地区的一种戏剧形式,以评话和唱词为主要表演方式,通常讲述历史故事和名著改编。
湘剧是湖南地区的一种戏剧形式,以其婉转悠扬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而著称。
中国戏剧鉴赏
中国戏剧鉴赏
中国戏剧,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它是中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瑰宝。
从古至今,中国戏剧不断发展,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剧种,如京剧、川剧、粤剧、豫剧等,这些剧种各有特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京剧是中国戏剧的代表剧种之一,它的表演艺术具有高度的技巧性,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现形式。
京剧的表演讲究的是“亮相”和“亮相与走台”的有机结合,通过这种表演方式,京剧演员能够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京剧的唱腔优美动听,有着独特的韵味和节奏感,深受观众喜爱。
除了京剧之外,川剧也是中国戏剧的重要剧种之一。
川剧的表演艺术风格独特,擅长通过变脸、喷火等特技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川剧的唱腔高亢激昂,富有激情,给人以强烈的视听享受。
同时,川剧的表演形式也十分多样,既有传统的戏曲表演,也有现代的舞美设计,使得川剧具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另外,豫剧也是中国戏剧的一颗璀璨明珠。
豫剧的音乐旋律优美,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
豫剧的表演风格朴实自然,贴近生活,给人以亲切感。
同时,豫剧的剧本多以民间故事和历史事件为题材,具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
中国戏剧是中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中国戏剧的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民族精神的内核。
同时,中国戏剧也具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它能够带给观众无尽的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中国戏剧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在新的时代里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中国大百科全书1名词解释(戏剧概论)
中国⼤百科全书1名词解释(戏剧概论)中国⼤百科全书(戏剧卷)名词解释(戏剧概论)1.戏剧动作:戏剧艺术基本⼿段。
在表演艺术中,⼜称舞台动作。
2.戏剧情境:戏剧作品的构成要素之⼀,戏剧中⽤以表现主题的情节及情况。
3.戏剧冲突:表现⼈与⼈之间⽭盾关系和⼈的内⼼⽭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4.戏剧性:戏剧的特性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主要指在假定情境中⼈物⼼理的直观外观。
从⼴义⾓度讲,它是美学的⼀般范畴。
5.假定性:在戏剧艺术中,则指戏剧艺术形象与它所反映的⽣活⾃然形态不相符的审美原理,即艺术家根据认识原则与审美原则对⽣活的⾃然形态所作的程度不同的变形和改造。
艺术形象决不是⽣活⾃然形态的机械复制,艺术并不要求把它的作品当做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假定性乃是所有艺术固有的本性。
6.戏剧风格:由戏剧家的创作个性所表现出来的戏剧作品的艺术特⾊。
戏剧风格的形式和显现,是戏剧家和戏剧作品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7.戏剧流派:戏剧风格群体化现象。
通常以⼀两个风格鲜明的戏剧家为标帜,⼀群风格相近的戏剧家⾃觉地以组织形式进⾏艺术性、学术性聚合,或者由于受某⼀历史时期社会风尚和艺术风尚影响,⾃觉不⾃觉地表现出共同的创作倾向,互相呼应,从⽽构成有社会影响的戏剧流派。
戏剧流派⼤多产⽣于戏剧思想⽐较⾃由,戏剧事业⽐较繁荣的时期。
8.现实主义戏剧:戏剧主要流派之⼀。
它强调在舞台上客观地、精细地再现⽣活,塑造典型环境的典型⼈物。
9.浪漫主义戏剧:戏剧主要流派之⼀。
作为特定的历史现象,它是19世纪前期在欧洲(主要在法、德、英等国)兴起的戏剧流派。
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但有3条基本特征⼤致相同:(1)从产⽣背景来看,它坚决反对、冲破⼀切古典主义的既定规则,作为⼀种公然反叛的⼒量⽽崛起的;(2)从创作思想来看,它崇尚主观,强调艺术家的激情、想象与灵感,既⽆视艺术艺术程式的束缚,也不受⽣活真实的局限:(3)从艺术形式上看,它常⽤强烈的对⽐和夸张,使舞台上⾊彩斑斓,⾃由多变,充满机巧和突转,处处出奇制胜。
戏剧概论复习纲要
Chap.11.戏剧构成的五要素戏剧构成的五要素是剧本、导演、演员(习称“编、导、演”)、剧场、观众。
这五者是戏剧的“本体性”要素,或称主导要素;其余诸方面,如作曲、舞台美术、音响效果等等,可视为戏剧的附属性要素,或者叫做戏剧的次要元素。
如果把戏剧分为“观、演”两端,上述五要素的前三者——编、导、演属于“演”这一段,观众是“观”的这一端,剧场则是将“演”与“观”连接起来的纽带。
2.王国维关于戏剧起源的说法中国戏剧起源于巫觋说,近代学者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阐述此观点,他认为:歌舞之兴,其始于古之巫乎?巫之兴也,盖在上古之世。
即中国戏剧之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奴隶社会的一种原始宗教——巫术,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上古时代的戏剧,或称之为戏剧的雏形。
古代的神道,其主事者就是巫祝。
《国语·楚语》云:“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王国维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引用了许多古代典籍。
《说文解宇》云:“巫,祝也。
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
象人两褎舞形,与工同意。
”“巫”一方面扮演迎神者的形象,而在把神迎来之后,她就是神灵形象的扮演者了。
王国维由此而论说:是古代之巫,实以歌舞为职,以乐神人者也。
相传楚辞《九歌》,就是诗人屈原在楚王祭神灵形象地描绘,有的是对神灵的扮演者——“巫”的神采、服装与动作的刻画。
所以王国维说,这里面有“后世戏剧之萌芽”。
比“巫”晚出的表演者是“优”。
不同之处有三点:“巫”以漂亮女子为之,善于歌舞,“优”则以身材异常矮小的男子为之,善于滑稽调笑;“巫”的职能是迎神、扮神、沟通神与人,“优”的职能则是为人逗乐子,其始是专在皇帝身边提供笑料的小丑;“巫”的情调、风格出之于“庄”。
“优”则出之“谐”,前者是后事悲剧、正剧角色的滥觞,后者是喜剧、闹剧角色的祖先。
王国维在探寻戏剧源头时,不仅找到了“巫”,还发现了“优”,故有“后世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之说。
但王国维在考察中国戏剧起源、形成时, 也有很大的问题。
戏剧概论
戏剧概论第一讲“戏剧”总论一、所谓“戏剧”:本质与特征1、戏剧的本质亚里士多德《诗学》:人类生活中的三类科学:认识、实践、创造。
艺术:包括工艺和技术型制作,属于创造性科学。
其中,又可划分出“摹仿的艺术”。
摹仿的艺术:具有再现现实生活的功能,即摹仿“人的行动、生活和幸福”,并且,艺术所摹仿的现实生活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幻的。
摹仿的艺术——摹仿的媒介:画家和雕塑家“用颜色和姿态来制造形象,摹仿许多事物”,演员、歌唱家、朗诵者“则用声音来摹仿”,史诗“只用语言来摹仿”,而戏剧则“兼用上述各种媒介,即节奏、歌曲和‘韵文’”,“交替着使用”。
摹仿的对象:各种艺术在表现人物时具有不同选择性,即便在戏剧内部,悲剧和喜剧的摹仿对象也不一样。
摹仿的方式:史诗“时而用叙述法,时而叫人物出场”,抒情诗“始终不变,用自己的口吻来叙述”,而戏剧则要求演员“用动作来摹仿”。
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净化。
萨赛:戏剧艺术是普遍的或局部的、永恒或暂时的约定俗成的东西的整体,人靠这些东西的帮助,在舞台上表现人类生活,给观众一种真实的幻觉。
马修斯和汉密尔顿《戏剧论》:戏剧,乃是演员在舞台上以客观的动作,以感情的而不是理智的力量,当众表演的一场人与人的意志冲突。
综合说——王国维: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
瓦格纳:主张将歌、舞、诗这三种在戏剧起源之初就包括在内的要素再度结合在同一戏剧里,“三T主义”。
河竹登志夫:戏剧是一种凭借人的形体、即在“演员、剧本、观众、剧场”这“四次元”的世界实现戏剧性,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染人的能动艺术。
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论》:从戏剧的整体特征来看,舞台行动是它的本质属性。
或者说,戏剧的本质是行动性,戏剧是行动的艺术。
戏剧常识
(一)戏剧基础概论戏剧的定义及特征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
它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反映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矛盾冲突是戏剧的基本要素,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热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戏剧是需要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
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一:更典型、更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戏剧分类:(1)安表现形式分:话剧、歌剧、舞剧、哑剧。
(2)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独幕剧、多幕剧。
(3)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历史剧、现代剧。
(4)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悲剧、喜剧、正剧。
(5)按演出场合分: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
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中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构成戏剧的根本因素。
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等的茅盾冲突,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的性格,进而体现剧本的主题。
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
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
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
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等等。
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
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
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话剧话剧的特点是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
对话必须是规范化的文学语言,要通俗易懂,便于观众接受,适于反映生活。
歌剧歌剧是一种声乐和器乐综合而成的戏剧形式,所以也称歌剧为乐句。
戏剧概论教学大纲
戏剧概论教学大纲1. 导言1.1 教学目的和目标1.2 课程背景和意义1.3 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2. 戏剧基本概念2.1 戏剧定义和特点2.2 戏剧的起源和发展2.3 戏剧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3. 戏剧的元素与构成3.1 剧本分析与阅读3.2 角色、情节和冲突3.3 舞台、布景与道具3.4 灯光、音响与服装3.5 戏剧表演技巧和表达方式4. 戏剧流派与经典作品4.1 古希腊悲剧4.2 亨利克·易卜生戏剧作品4.3 威廉·莎士比亚戏剧作品4.4 曾艳芬戏剧作品4.5 中国戏剧流派与经典作品5. 戏剧与社会5.1 戏剧对社会的影响5.2 戏剧在传达信息和宣传的作用5.3 戏剧与社会变革6. 戏剧创作与表演活动6.1 剧本创作与改编6.2 角色扮演与表演技巧6.3 导演与舞台艺术6.4 戏剧排练与表演过程7. 戏剧欣赏与批评7.1 戏剧赏析与分析方法7.2 戏剧批评与评价标准7.3 戏剧评论与反馈8. 戏剧教育与传承8.1 戏剧教育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8.2 戏剧教育的策略与方法8.3 戏剧文化传统的发扬与传承9. 戏剧与跨学科学习9.1 戏剧与文学、历史、社会科学的关联9.2 戏剧与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形式的关系 9.3 戏剧教育与综合素质培养10. 戏剧教学实践与案例分析10.1 实践课堂教学活动设计10.2 学生作品展示与演出10.3 案例分析与教学经验总结11. 总结与展望11.1 教学效果评价11.2 课程改进建议11.3 戏剧教育发展趋势本《戏剧概论教学大纲》旨在为戏剧概论课程提供指导和参考,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戏剧的基本概念、元素与构成,熟悉戏剧流派与经典作品,并探讨戏剧与社会的关系。
同时,通过戏剧创作与表演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对戏剧的欣赏与批评能力。
戏剧教育在综合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跨学科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综合能力。
戏曲概论第二讲-中国戏曲简史
(五)隋唐五代的参军戏与歌舞戏 1、参军戏 参军戏是于唐代开元时期盛行起来的一种新型戏曲,它是优戏——滑稽戏的唐代变 体,因此唐代人也将其看为滑稽戏。参军戏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源自于后赵石 勒时的滑稽戏《弄周延》,周延是参军,而唐代的滑稽戏与《弄周延》很相似,所以被称 为“参军戏”;另一种说法是唐朝开元中的优人李仙鹤擅长于《弄周延》一类的表演,唐 明皇就授予他为“同正参军”的官职,因此以“参军”之名来命戏名。 在演出时,参军戏一般有两个角色,一个为“参军”,另一个为“苍鹘”,演出时 由苍鹘嘲笑、戏弄参军。可以说,参军和苍鹘的出现是中国戏曲角色行当划分的最初形态。 唐代参军戏在最初之时,演员全部为男伶,到了唐肃宗之时,开始有女艺人加入。女 艺人的加入使得参军戏开始有了音乐和歌唱表演,从而步入了歌舞化、音乐化的道路。 后来,唐代的参军戏突破了两个演员的表演格式,至少有了三个人以上的表演。 参军戏在唐代的流传很广,诗人李商隐在《骄儿》一诗中写有“忽复学参军,按声 唤苍鹘”的诗句,表现了当时连儿童都在模仿参军、苍鹘的角色表演,可见它的演出活动 在民间之普遍。唐代的参军戏还出现了班社组织,唐代人范摅在《云溪友议》中记述了诗 人元稹在浙东遇到周季南领导的“周家班”,就是以演参军戏为职业的家庭戏班子。这可 能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的有记载的戏班子了。 到了五代时期,参军戏的演出活动仍兴盛,连皇帝以及宫廷大臣都参与进来,当时 的许多皇帝由于热爱戏曲,亲自登台演出,唐明皇李隆基是皇帝中开此先例者,他不仅精 通音律,善打羯鼓,还能制曲,他曾选“坐部伎”三百人、宫女数百人入“梨园”教习 “法曲”,称为“皇家梨园弟子”。正是因此,后来人们将从事戏曲艺术的人统称为“梨 园子弟”,而“梨园”也就成了戏曲的别名。
(一)《大面》,表现了北齐时兰陵王性胆勇,而貌若妇人,自嫌 不足以威敌,乃刻木为假面,临阵著之,于是在战争中获得了胜利 (崔令钦《教坊记》)。这里的“著以假面”,可视为后世戏曲脸 谱的雏型。
(完整版)戏剧概论
戏剧概论讲稿第一部分 10题一、何谓戏剧?戏剧的本质就是“演”和“观”的直接交流。
有表演者,有观看者,并且形成一种情感交流的互动,给人以娱乐,让人有所寄托,这就产生了戏剧,所以对古希腊以后的西方戏剧和东方戏剧来讲,就是以演员为中心的集合了编导、美设、服化道、灯光音响等诸多门类而形成的综合性演出艺术就是戏剧。
二、戏剧与文化的关系?人类文化不是自然至来就有的客体,也不是父母基因遗传来的东西,而是人类后天制作出来的。
人类的文化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物质文化——用以改善人的物质生活。
这是满足有人们本身的需求儿创造的文化产品。
包括从原始社会时代开始使用的工具,到现代社会的科技文明,凡是人类社会社会所需所有的都是物质文化。
(1840年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人类首先要解决衣食住行以后才会联想到艺术、科学、政治等,即“哲学”) 第二层次:社会文化——用以维护和改善人的生存环境与生活环境。
这是人类为满足群体需要而形成的文化产品、包括政治组织、民族结构、宗教制度、经济贸易法律法规等。
第三层次:精神文化——用以改善人的精神生活。
这是为满足和调节人类精神需要和心理机制而创造的文化产品,包括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等。
精神文化的特性在于:1、在这三种不同层次上的文化中,精神文化(包括戏剧文化)是为了满足人类精神心里和情感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本身具有理解人与社会、人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的功能,特别是心理调适和消解的功能,因而它有调节人的生命本能与“超我”之间的矛盾的作用,所以站在戏剧文化(影视文化同样如此)和生命原则的人道立场上看,作为精神文明中的一部分,它与人的自然人性或属性,有着更亲近的关系,在精神本质上是和撒种精神的“自然之子”。
2、人类精神文化产品的根本特征,是他的非强制性,也就是说,精神文化功用的发挥,靠熏陶,靠濡染,靠潜移默化,一句话靠“化”。
3、戏剧自然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自然离不开艺术的特征。
戏剧概论基本知识精华版
戏剧概论基本知识精华版术形式成为戏剧分类的主要因素或者间接因素)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舞台美术、音响效果等等,可视为戏剧的附属性要素,或者叫做戏剧的次要元素。
如果把戏剧分为“观、演”两端,上述五要素的前三者——编、导、演属于“演”这一段,观众是“观”的这一端,剧场则是将“演”与“观”连接起来的纽带。
3、戏剧的四方面特征:从言说方式,艺术构成方式,艺术运做流程,传播方式四个方面认识戏剧的3了,从而形成了全新的“戏曲—话剧”二元格局,这是中国戏剧现代化进程中的所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
2、歌剧——表演艺术与音乐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以技巧性的美声为主要表演手段,音乐具有决定性4、傀儡剧——表演艺术与造型艺术的结合,当代5戏曲——表演艺术与多种因素的结合,是中国民族特色的戏剧,具有写意化、程式化、自由化等高度的综合性。
第二部分:从剧情构成内容三要素不同区分 1、情节、性格、思想这三者成为构成戏剧作品内容的三大要素,因其在剧中的所占比重不同,便造成了不同的戏剧类型。
2、传奇剧、通俗剧、佳够剧。
此类剧以骑着离奇的情节取胜。
3、问题剧、政治剧、理念剧:都是重思想 轻情节与性格。
问题剧:易卜生的四大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政治剧:三江好》、《最后一计》)和《放下你的鞭子》4、性格剧和心理剧:分别一情节或思想作为剧情构成的重心。
像一些莎士比亚的悲剧和喜剧1、含“革命历史剧”)三个特征:历史的真实性、具有历史主义精神、对当代现实生活的启示性。
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再现2):以真人真事为一、剧作家的“提示语音”45三、 潜在的语言,又叫“潜台词 四、 (三)戏曲程式与角色创造 1鼓、锣、波为“武场”,由板、鼓领奏。
京胡、二胡、三弦、笛子、唢呐之类为文场,京胡主奏。
根据节奏的快慢,又分出各种不同的板式、如慢板(4/4节拍,一板三眼)、原板(2/4节拍,一板一眼)、流水板(1/4节拍,有板无眼) ②念白也有程式。
《中国戏剧史》复习重点汇总
《中国戏剧史》复习重点汇总1第一章戏曲概说第一节、什么是戏曲一、什么是戏曲?1、戏曲”名称的最早出处:至咸淳(1265-1274),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声歇。
——[宋]XXX《水云村稿·词人XXX2、其它文献中的“戏曲”名称:元人XXX《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七《杂剧曲名》有“戏曲”一词,凡二见。
明人XXX《南词引正》:“清唱谓之冷唱,不比戏曲。
戏曲藉锣鼓之势,有躲闪省力,知者辨之。
”中国近代学者XXX撰写了《戏曲考原》、《宋元戏曲考》等著作,最终确定了用以指称中国传统戏剧样式的“戏曲”概念。
然后代之戏剧,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
故真戏剧必与戏曲相表里。
——XXX《宋元戏曲史》戏曲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种因素而以音乐和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
——《辞海》3、现代戏曲学的奠基人XXX(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清朝秀才,著名学者。
1907年起任XXX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著有《曲录》《宋元戏曲史》《人间词话》等,开创了研究戏曲史的风气。
1913年起从事中国古代史料、古器物、古文字学、音韵学的考订,尤致力于甲骨文、金文和汉晋简牍的考释。
1925年任XXX教授,除研究古史外,兼作西北史地和蒙古史料的整理考订。
4、现代戏曲学的另一位奠基人XXX(1884-1939),字XXX,号XXX,长洲(今姑苏)人。
戏曲作家、表演家、实际家、教育家、收藏家。
著有《奢摩他室曲话》《顾曲麈谈》《曲海目疏证》《中国戏曲概论》《元剧研究》《瞿安读曲记》《曲学通论》《南北词简谱》。
有名门人有任二北、XXX、XXX、XXX、XXX、XXX等。
第二节、戏曲戏剧曲艺1、戏曲与戏剧同一关系:在中国古代,戏曲是戏剧的唯一形式,戏曲就是戏剧,戏剧就是戏曲。
并列干系:在今世,戏剧有时专指西方话剧,和古代戏曲形成并列干系。
属种关系:在一般情况下,戏剧包括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样式。
戏剧艺术概论
戏剧艺术概论戏剧艺术是一种通过表演来传达故事情节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追溯到古代。
戏剧艺术包括戏剧表演、剧本创作、舞台设计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元素的综合运用,创造出一个具有独特氛围和情感的艺术作品。
戏剧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希腊戏剧被认为是戏剧艺术的鼻祖。
古希腊戏剧分为两种形式:悲剧和喜剧。
悲剧是以神话故事为基础,通过主人公的冲突和悲惨结局来表达人类的命运和道德观念。
而喜剧则以幽默和滑稽的方式描绘生活中的笑料和荒诞情节。
戏剧艺术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中国,戏剧艺术被广泛发展和传承。
中国传统戏剧有京剧、豫剧、越剧等多个剧种,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点。
京剧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戏剧形式之一,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戏曲和舞台设计等多种元素,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戏剧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它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通过戏剧艺术,人们可以反思和探讨社会问题,传达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戏剧作品往往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激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戏剧艺术的表演需要演员的精湛技艺和情感表达能力。
演员要通过身体语言、声音和表情等多种方式来传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绪变化。
此外,舞台设计也是戏剧艺术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舞台布景、灯光和音效等元素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场景,增强戏剧作品的感染力和观赏性。
戏剧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剧本的创作。
剧本是戏剧艺术的灵魂,它包含了故事情节、角色设定和对话等元素。
优秀的剧本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沉浸在戏剧世界中。
剧作家要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观察,创作出具有深度和内涵的作品。
戏剧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通过表演、剧本和舞台设计等多种元素的结合,创造出一个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作品。
戏剧艺术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思想的传达和社会的反映。
通过戏剧艺术,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悲哀,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思想上的启迪。
概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春柳社与进化团
改良的中国戏曲,虽对西方戏剧有所借 鉴,但还不是真正的话剧。学生演剧, 虽有些接近话剧,也只能看作是中国话 剧的准备,一般戏剧史学家把1907年春 柳社在东京上演的《茶花女》和《黑奴 吁天录》作为中国话剧史开端的标志。
春柳社
本世纪初以来,日本成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 义革命派的大本营,也是中国生识青年向西方 学习的一个窗口。大批留学生爱好文艺或倾向 革命在当时盛行日本的新派剧的影响下,一部 分爱好文艺的留学生于一九0六年底,在东京 成立了春柳社。“旨在研究新戏曲。冀为吾国 艺界改良之先导”。
们把学生演时事新 剧.ppt作为中国早期话
剧的先驱。
学生演剧.ppt
清末的戏曲改良运动.ppt
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宣传的驱动
“日本之变法,赖俚歌与小说之力”
“你看从前法国路易十四的时候,那人心风俗不是和中 国今日一样吗?幸亏有一个文人叫做福禄特尔的,做了 许多小说戏本,竟把一国的人从睡梦中唤起来了。” (《劫灰梦》)
文明戏的发展及衰落
文明戏是当时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的产物, 是中国话剧的一种“不中不西,亦中亦西,不新 不旧,亦新亦旧,杂糅混合的过渡形态”。尚缺 乏自己的东西和找到自己的文化定位。尽管它曾 兴盛一时,但还没有扎下根来。随着辛亥革命的 失败,文明戏也逐渐衰落,出现一批迎合小市民 的庸俗趣味的家庭剧,一味展示家庭的丑恶,把 表现男女私情也搬上舞台如《雌老虎》、《贪色 报》、《妻妾争风》之类,很快被观众所厌弃, 也促使文明戏走向自已的末路。
另一原因则是幕表制方式的局限。所谓幕表制, 即演出前根本没有剧本,演出组织者只是提供 一个人物名单、出场次序、大致情节或主要台 词,便由演员自行排演,有时连必要的排练也 没有,或将故事梗概画成连环画,或缩写在纸 条上,张贴于后台,供演员上场前看上几眼。 至于到了台上怎么办,就全凭临场发挥了。显 然,根本无法保证艺术质量,也反映了戏剧文 学的薄弱。
一九一四年以后,辛亥革命随着其果实被袁世
凯之流窃取而归于失败,文明新戏也从鼎盛走 向了衰落。
新剧活动遭到以封建军阀为代表的反动势力的查禁
文艺界的复辟逆流 演剧方针的改变
衰落时期的文明戏团
六大剧团:郑正秋的新民社、张蚀川的民鸣社、
孙玉声的启民社、苏石痴的民兴社、朱旭东的开明社、
陆镜若的春柳剧场
“欧美学校,常有于休业时学生会演杂剧者。盖戏曲为 优美文学之一种,上流社会喜为之,不以为贱也。” (《饮冰室诗话》)
“采用西法,戏中有演说,可长人见识”(《论戏曲》)
“以改革恶俗,开通民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 想,为唯一之目的”,“以翠玉明珰,唤醒钧天之梦; 清歌妙舞,招还祖国之魂”(《<二十世纪大舞台>发 刊词》)
李叔同.ppt
春阳社
春阳社,中国境内第一个新剧(话剧) 团体,1907年10月由王钟声创办于上海, 演出了《黑奴吁天录》,以后又先后上 演了《秋瑾》、《徐锡麟》等剧。该社 曾得到马相伯、沈仲礼的资助。主要成 员有徐半梅、萧天呆、陈镜花等。1911 年王钟声在天津被杀后,该社解体。
王钟声.ppt
第三,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 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 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第四,对话性。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 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讲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 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 特定的时、空内完成戏剧内容。
对后期文明新戏的转变起直接影响作用的是郑正秋 组织的新民社。
新民社
郑正秋本名伯常(1883—1935),出生在上海一个潮州籍商 人的家庭。 辛亥革命前一年,即1910年11月,他21岁时,开始以正 秋的笔名,在于右任主办的《民立报》上发表戏剧评论,很 得于右任赏识,"惊为奇才"。1911年2月,《民立报》附刊 《民立画报》创刊时,便请郑正秋"主笔政",任该刊"记者", 就是撰稿人兼编辑。同年10月,《民立画报》停刊后,郑正 秋又任宋教仁主办的《民权报》附刊《民权画报》的"记者", 直到1913年5月。 1913年郑正秋拍摄电影《难夫难妻》后,组建新民剧社 搞新剧,虽然是由于不忍演员们生活无着,但也是因为他认 定新剧的发展潜力和社会功能。 从1913年到1926年离开舞台,把精力全部投入电影创作, 郑正秋从事新剧约13年,编演新剧剧目约500部左右。这些 剧目都是没有剧本,靠演员即兴表演、临场发挥的"幕表戏"。
中国话剧有别于中国传统戏曲,它不以歌舞演故事,而 是以对话、形体动作和舞台布景创造真实的舞台视觉。 但在艺术精神上,同中国的传统戏曲乃至中国的文学艺 术建立了内在而深厚的联系。它把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 转化具有现代性和民族特色的中国戏剧样式,成为中华 民族文学艺术的组成部分。
第一节 中国话剧的起源
进化团
任天知和他领导的进化团,受日本新派剧的影 响,时值辛亥革命前夜,进化团以文明戏演出 鼓动革命,遂运动长江两岸,使文明戏乘势而 起。任天知在中国话剧史上功不可没,和他的 进化团一样,是中国话剧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流 星。在文明新戏高潮时期众多的剧团中,进化 团是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进化团是中国现代 戏剧史上第一个话剧职业剧团。
话剧艺术的特点
话剧艺术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舞台性。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 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有二: 一利演员表演剧情,一利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第二,直观性。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 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 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 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 特征。
中国戏曲(一).ppt
第一章 中国话剧
话剧:一种以对白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最早 出现在辛亥革命前夕,当时称作“新剧”或“文明戏”。 新剧于辛亥革命后逐渐衰落。“五四”运动以后,欧洲 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 和“白话剧”. 1928年洪深提议定名为话剧。话剧是在 本世纪初才由外国传入中国的。1907年由中国留学日 本东京的曾孝谷据美国小说改编的《黑奴吁天录》,是 中国早期话剧的第一个剧本。
概说 中国戏剧
中国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 曲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戏剧,话剧则 是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
中国戏曲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 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 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 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 三大古剧。
中国新兴话剧萌芽于戊戌变法至辛亥革 命年间。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的影响下,伴随着传统戏曲的改良和文 明新戏的崛起,中国戏剧迈出了从古典 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第一步。
一、学生演剧与戏曲改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西方戏剧是涌入中国 之时,中国传统的戏曲也经历着变革思潮的冲 击,掀起一股戏曲改良的热潮,遂有了“时事 新戏”,已溶入了话剧的形式。1899年,上 海圣约翰书传统经曲迥然不 同,其中一些情节是从传统戏曲中化用过来, 为后来以文人演剧活动奠定了基础。所以,人
三、“慨清政不纲,愤然弃轩
冕”
——汪笑侬的改良京剧 汪笑侬(1858 1918)原名德克金,又名德舜,后自称汪舜,字 仰天,号孝侬,满足人。出身官宦家庭,自幼聪明,22岁中举, 但他无意追求功名。其父给他捐一河南太康知县,因性情刚直,被 劾罢职。转而投身戏曲界。曾访汪桂芬告以志愿,桂芬答以“谈何 容易”。遂自励奋发,勤学苦练,终于登上舞台。并改名汪笑侬以 自勉。汪笑侬是一位集演、编、导为一身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除去 演出京剧传统剧目外,还在自编自演了许多新创剧目。也移植改变 了许多其它剧种的优秀剧目,在他新创或改变的剧本里,充满对当 时腐败政治和黑暗社会的有力抨击,有激励爱国痛悼沦亡的《哭祖 庙》、《煤山恨》,有揭露卖国求荣、讽刺投敌辱节的《桃花扇》、 《献地图》,有对当道者无情嘲笑的《受禅台》、《骂阎罗》、 《骂毛延寿》、《骂王朗》,有宣扬爱国主义的《博浪椎》,有匡 扶道德端正伦理的《马前泼水》、《孝妇羹》,有痛斥汉奸的《柳 如是》、《李香君》等等。同时汪笑侬还和上海新舞台的潘月樵、 夏月润兄弟等进步京剧演员一起,尝试编辑演抨击时政的“时装新 戏”,如《潘烈士投海》、《黑籍冤魂》等,他甚至借欧洲时事纺 演了鼓吹“非团结,用铁血主义,不足以自存的洋装戏《波兰亡国 惨》
话剧是泊来的西方戏剧品种,较之源远流长的 中国戏曲艺术,它是后起之秀。是在中国封建 社会走向衰亡,西方列强以武力轰开大清国门 之后,伴随着中国社会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 被中国人引进的西方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 被中国人不断地吸纳和改造,从而实现了创造 性的转化。
话剧的起源
中国人最早接触西方戏剧的是一些出使西洋的 外交官。稍后,随着中国沿海口岸的对外开放, 一些西方传教士和外国侨民涌入中国。上海成 为他们主要的聚集地。1866年,侨民在上海 建立了第一座西式剧院——兰心大剧院。戏剧 博物馆网站.htm
春柳社的发起人为李叔同和曾孝谷。不久,欧 阳予倩、陆镜若也相继加入,并成为该社的主 要领导者。
春柳社(早期)
李叔同、欧阳予倩诸人创办的春柳社于1907年春, 在东京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的名剧《茶花女》的第三 幕,获得了在东京的中外人士的称赞。他们的演出 “全部用的是口语对话,没有朗诵,没有加唱,还 设有独白、旁白”。这种演出形态,可以说已是话 剧。不久,又演出了根据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 叔的小屋》改编的话剧《黑奴吁天录》。此剧在内 容上很有现实性,采用分幕方法以及对话的动作演 绎故事的特点,有接近生活真实的舞台形象,确立 了中国前所未有的新剧形态,即后来才定名的话剧 艺术形态。新民晚报-数字报纸.htm
在文明戏误入岐途时,一支学校演剧队伍却异 军突起。它就是新式的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 受过西方教育,他把学生演剧纳入学校教育之 中,于1914年南开新剧团成立。采用西方写 实主义的方法,反映了社会现实问题。南开新 剧团的演出为当时的剧坛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