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18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
人教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鉴赏古代诗歌形象
课时作业23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 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第一组——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解析:B项,答非所问,运用李揆的典故,不是为了说明苏轼兄弟不敢自居第一。
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答: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
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
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做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解析:本题的答题范围是“首联”,题干一共有两问,第一问是性格特点,第二问是分析。
答题时一定要答出这两问。
首联写的是诗人寄居他乡总是与兄弟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但诗人不会因为兄弟远赴异国就落泪沾湿衣襟,这表明了诗人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
——第二组——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B.颔联中的“凤麟”指凤凰与麒麟,在诗中用其比喻义,喻杰出的、罕见的人才,作者用“凤麟”盛赞自己的兄弟。
C.颈联运用想象描写了遥远边地的“沙漠”和京城的“月”、杭州的“春”,以此来劝勉兄弟出使不要忘记故国,且突出兄弟间的情谊深重。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项对点练20 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含解析)
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1.(2019·辽宁大连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1)~(2)题。
杜鹃花真山民①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 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
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
②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1)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出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颔联对句紧承上句继续在写杜鹃鸟,仍然未写到杜鹃花,它传达出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无力回天只能留下遗恨的悲情,缠绵感人。
C.颈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D.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
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B[“仍然未写到杜鹃花”错,“寄芳丛”写到杜鹃花。
]★(意象作用)(2)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歌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作用?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案①本诗借“望帝啼血”的典故,写杜鹃鸟千古归心不改,声声悲啼,口角溅血,把满山的杜鹃花染红。
托物言志,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②《琵琶行》中,以杜鹃悲凄的啼鸣渲染谪居之地浔阳环境的恶劣,衬托(或“借景抒情”)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①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 ①(xī chì):水鸟名。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新人教版
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浣溪沙朱敦儒①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
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
江南春好与谁看?[注]①朱敦儒(1081 —1159),宋代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
②箨(tu © :竹笋的壳皮。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词以生动朴素的语言勾画了江南清明时节如画的风光,抒发了对江南春色的喜爱之情和满腔爱国热情。
B.“雨湿清明香火残”,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绘了江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色及扫墓时焚烧的香烛纸钱被雨水打湿后的情状。
C.“碧溪桥外燕泥寒”,写满江青色的春水荡漾,春寒料峭中,南来的燕子正啄泥准备筑巢,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与希望。
D.“日长独自倚阑干”传达出词人心中深沉的辛酸,把上阕中凄冷的景色与词人凄迷的心境妙合交融,富有深沉动人的韵味。
E.“江南春好与谁看”以反诘句收结全词,既与上阕孤独怆然的心境相呼应,又表达了自己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
解析:选AC A项,“抒发了对江南春色的喜爱之情”错,词人是用江南清明美景来衬托对故国灭亡的悲情;C项,“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与希望”错,词人写燕子啄泥筑巢,而叹惋自己流落江南,四处飘零,无以为家。
★⑵从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做简要的分析。
答:................. . .............................. .............................. .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爱国诗人形象。
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
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地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
词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由此可见。
2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鉴赏作业Word版含答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鉴赏作业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2题。
(9分)春夕旅怀[唐]崔涂①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注】①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
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
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上句描绘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写“我”依依不舍送春归去。
B.颔联的第二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C.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充满寥落之意。
D.诗中前四句都是对春夕之景的描绘,写春景之寥落;后四句重在抒情,抒发了凄婉动人的愁绪。
2.本诗蕴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2题。
(9分)渭上秋夕闲望①潘阆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
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
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做了铺垫。
B.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慢慢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C.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语文高考总复习对点精练一鉴赏诗歌的形象含答案
古诗鉴赏对点精练一鉴赏诗歌的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秋夜白居易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1)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首联描绘了一幅明月高悬、碧空如洗、宁静安谧的环境中,月下人形单影只、愁思萦怀的画面。
(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意象:溶溶的月光、凋残的菊花、疏篱、飘零的桐叶、寒井、急飞的塞鸿、迟鸣的鸡。
(写出四个即可)营造了一种清冷、寂寥的意境。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明孙昌胤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①。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②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注①陲:边陲,国境,靠边界的地方。
②沈冥:隐居的人。
诗中借用“林间鸟”这一意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诗借用“林间鸟”这一意象,感叹自己还不如林间的飞鸟快乐,写出了“林间鸟”自由地飞翔,还时不时梳理自己的羽毛的情景,表现了作者为世俗所累,顾及太多而无法达成本心,于是向往自由生活的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冯延巳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栏,西南新月眉弯。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注]春寒。
注特地:特别。
说说“双燕”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引发主人公的情思,既有对成双晚归燕子的羡慕,也有只见归燕而不见归人的怨怅。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对点训练: 第1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对点训练:第1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人教版)用?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
“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注】骆宾王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注】郑少府,骆宾王的朋友。
唐高宗显庆年间,契丹多次掳掠侵扰边境,东北辽阳一带战事不断。
郑少府正是在此时远赴边疆从军。
骆宾王写下了这首诗为他送别。
简析本诗主人公的形象,说说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
【参考答案】诗歌的主人公是一个侠客形象。
他豪爽而又雷厉风行,有很高的爱国热情与牺牲精神,有高超的武艺和勇于拼搏的大无畏精神。
作者采用烘云托月(答侧面描写、侧面衬托也可以)的手法刻画这一形象,如借写骑马弯弓侧面衬托侠客英姿飒爽、光彩夺人的形象。
1.(2019届芜湖一中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秋兴程馞【注】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
山翁招我坐桥边。
笑指菊花开遍。
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
滩头流下小渔船。
转过芦花不见。
【注】程馞:字墨仙,明朝休宁人。
(1)这首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山翁”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简析。
【参考答案】①通过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塑造了“山翁”怡然自安、超然自处的隐逸者的形象。
②“招”与“笑”,可见作者与“山翁”关系的亲密;“笑指菊花开遍”,可见二人共同的高雅的情趣。
作者正是通过“山翁”这一形象的塑造,传递出自己向往田园山水的隐逸情怀、高洁品性。
(2)这首词下阕描绘了哪几幅图景?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描绘了竹树潭烟、渔船下滩、芦花隐船三幅图景。
②叠词:“重重”写出“竹树”浓密蓊郁之态;“点点”营造“潭烟”轻盈迷蒙之境。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对点训练: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对点训练: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人教版)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
韩败,史受黥刑,死于贫困中。
②差池:形容燕子飞时尾翼舒张的样子。
《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本词描写燕子形神俱似,活灵活现,达到了“穷妍极态”的境地,请结合“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一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本词用人格化的描写将双双燕的心理、神情写得惟妙惟肖,观察细腻,用词精当。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生动地写出了燕子双双飞舞、戏弄春光的情景。
“飘然”绘出燕子轻盈的体态与舞姿;“快拂”,在花梢上飞快掠过。
既有快活、无忧无虑之意,也反衬了闺中人的忧伤。
“红影”紧承“花梢”而来,又与“翠尾”相衬映,色彩十分鲜明。
“分开”的翠尾像一把张开的剪刀掠过“花梢”,有力而艺术。
上句写轻快,下句写矫健。
至此,双双燕的形象十分丰满突出。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熏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试析“燃”字的妙用。
【参考答案】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燃”字,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化静为动。
从而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气。
对活跃气氛、丰富画面无疑起了有益的作用。
同时也烘托出女主人公的喜悦心情。
1.阅读下面的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示例1)“长”字用得最好。
“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
(示例2)“畏”字用得最好。
“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钟声一响,朋友就要告别这里了。
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漂泊在外的凄楚。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含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
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三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鉴赏。
题型一鉴赏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如《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另一类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对其描绘可以是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者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读者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进一步补充。
教材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九类人物形象形象类型举例分析忧国忧民,心系社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历经磨难,坚持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展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真理的志士形象。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让我们看到一个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词人形象。
征战沙场,保家卫国“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英勇作战的战士们,即使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也不能改变他们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寄情山水,热爱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表现了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热爱田园生活的诗人形象。
2020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诗歌鉴赏·形象(教师版)
诗歌鉴赏——形象(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从军行张祜少年金紫①就光辉,直指边城虎翼②飞。
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
黄云断塞寻鹰去,白草连天射雁归。
白首汉廷刀笔吏③,丈夫功业本相依。
【注】①金紫:金鱼袋及紫衣,是唐朝官员的佩饰和官服,亦借指贵官。
②虎翼:古战阵名。
③刀笔吏:掌文书的小吏。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虎翼”既指战阵,又在直觉上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威猛凌厉的感受。
B.黄云横断边塞,仿佛找寻高翔的苍鹰,此景展现了边塞的雄奇壮丽。
C.尾联流露出不屑做文书小吏度此一生,而应以征战建功立业的思想。
D.整首诗歌节奏明快,笔力雄劲,气势磅礴,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2.颔联展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赏析。
(6分)1.B2.示例一:颔联展现了一个胆略过人(或威震敌胆、战功卓著)、武艺高强的英雄形象。
(2分)上句写少年仅凭一面卷起的旌旗,极少的兵力,就使上干敌骑投降(或理解成一挥旗就使上千敌骑投降)。
“一”与“千”相对举,突出了他胆略过人(或威震敌胆、战功卓著)。
(2分)下句写少年杀出敌军重围,毫发无伤,“万全”与“百重”相对,突出了他武艺高强,万夫莫当。
(2分)示例二:颔联展现了一个英勇胆大、武艺高强的英雄形象。
(2分)“千骑虏”“百重围”写出敌人的强大,战事的激烈,以反衬少年的胆大艺高。
(2分)“收”“出”二字表现了少年收服上千敌骑、冲出百重包围的高超武艺。
(2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哀郢①二首(其二)陆游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②。
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自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③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
【注】①哀郢:本是屈原《九章》中的篇名,陆游借以为题。
郢,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附近。
②徂岁:言岁月流逝。
下阪轮:下坡的车轮。
③章华:指章华台,楚国离宫。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先说荆州十月已是早梅初开的小阳春气候了,接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时光的流逝比作下坡的车轮。
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鉴赏古代诗歌语言含解析新人教版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时间:30分钟分值:33分)一、流程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雨中花·武康秋雨池上毛滂①池上山寒欲雾。
竹暗小窗低户。
数点秋声侵短梦,檐下芭蕉雨。
白酒浮蛆鸡啄黍。
问陶令②、几时归去。
溪月岭云红蓼岸,总是思量处。
【注】①毛滂是北宋词人,一生仕途失意。
本词作于作者自衢州推官改任武康县令之时。
②陶令:指陶渊明。
请简要赏析词的上阕中“数点秋声侵短梦,檐下芭蕉雨〞两句。
推导流程:(1)解读词句内涵。
根据语境,翻译出词句的意思,“侵短梦〞是说打破了短梦,而“秋声〞是指。
(2)分析词句的形式特点或运用的表达技巧。
本句运用了的手法,通过“芭蕉雨〞说明了秋天的环境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词人的情感。
(3)点明其表现的思想内容。
从景物描写对词人情感的作用上分析。
“芭蕉雨〞“侵短梦〞,表现了词人的心情。
自主尝试:[答案] 推导流程:雨声借景抒情仕途失意的惆怅自主尝试:作者正在小憩之时,雨打芭蕉的声音打破了自己的短梦。
词句借景抒情,通过雨打芭蕉之声,既写出了秋天的萧瑟,又表现了词人因仕途失意而产生的惆怅。
二、对点练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秋浦①途中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一、二两句描写水陆风光,景中蕴情,再现诗人风尘仆仆的身影和暗淡凄迷的心态。
B.“为问寒沙新到雁〞一句与作者?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一句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归雁来喻思归之人,表达出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
C.“来时还下杜陵无〞一句,轻声一问,把作者对故土、亲人的思念,羁旅的愁思,宛转深致地表现了出来。
D.这首诗透过景物的描写,蕴藉而含蓄地抒写怀抱,富有情韵,给人以深致的回味。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6 古代诗歌阅读 分点突破1 鉴赏诗歌的形象98
分点突破一鉴赏诗歌的形象一、专项练习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第1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潘阆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树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
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
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6分)答: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雨、鸣蝉三种意象。
(2分)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树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
诗人借助不同的景物,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
(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2题。
蝶恋花欧阳修腊雪初销梅蕊绽。
梅雪相和,喜鹊穿花转。
睡起夕阳迷醉眼。
新愁长向东风乱。
瘦觉玉肌罗带缓。
红杏梢头,二月春犹浅。
望极不来芳信断。
音书纵有争如见。
2.本词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6分)答:景色:冬雪有了融化的迹象,而梅花开始绽放。
梅花和白雪互相映衬,喜鹊绕着花朵飞来飞去。
这首词抓住了梅、雪、喜鹊这三个意象,描绘了一幅色彩洁净而又美丽的冬末春初景象。
作用: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下文主人公睡醒之后的愁绪。
_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第3题。
南乡子·秋暮村居纳兰性德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
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
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
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
家在寒林独掩扉。
3.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答:此词描绘了秋暮时节一幅山村田园风光图。
通过写红叶、寒溪、空山、万木、山峦参差、烟笼长堤、犬吠、鸡鸣、寒林村舍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疏朗、空旷的意境,透露出作者的欣喜、恬淡、闲适而又略显孤独的情感。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诗词鉴赏作业Word版含答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诗词鉴赏作业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送客归京【唐】白居易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①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②春。
东城送客马上【宋】贺铸向午孤烟起客樯,一陂春水两鸳鸯。
渔童解唱沧浪曲③,应笑尘埃马上郎。
【注】①九衢:纵横交错的大道;繁华的街市。
②曲江:唐长安城曲江池,为游赏胜地。
每逢科考放榜,皇帝常于此召集上榜举子举行宴会,饮酒赋诗。
③沧浪曲:《沧浪歌》载“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即盛世施展才华,乱世独善其身。
(1)白诗颈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首诗都写了“送客”,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运用了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
“有”与“无”形成强烈对比,“有”是为了反衬“无”。
这样写,将诗人的内心情感突出地表现了出来。
(2)①对杜诗伟大成就的赞美:前两联写杜甫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艺术上的特点,表达了对杜诗非凡成就的赞美。
②对杜甫坎坷人生的同情:第五句写杜甫多次在战乱中逃亡,几度陷于危难,表达了对杜甫的深切同情。
③对杜甫仁爱无私的伟大情怀的景仰:第六句写杜甫在困境中依然希望造福百姓,体现出对杜甫不顾个人安危、心系天下苍生的大仁大爱的景仰之情。
高考语文专项对点练:31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时间:40分钟分值:42分)一、流程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推导流程:本题考查鉴赏景物形象的能力。
(1)找景物。
诗中的典型意象有:。
(2)组画面。
根据上面筛选出的典型意象,运用联想和想象,把意象连缀成富有诗意的画面。
(3)析特点设意境。
根据画面内容概括画面特点,描绘了一幅画面。
自主尝试:[答案]推导流程:(1)游子、离歌、微霜、鸿雁、云山、关城树色、御苑砧声(3)寒秋送别的凄凉自主尝试:描绘了一幅寒秋送别的凄凉画面。
落地的寒霜透出了寒意,鸿雁的哀鸣令人悲伤,云山茫茫行路难,寒冷的树色令人悲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凄凉的画面。
二、对点练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9分)鹧鸪天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①玉瀣:一种美酒的名称。
②黄庭:一种道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第一句以自豪的口吻赞美了居住地的环境,暗示纷繁的人世无法比拟。
B.下片头三句表明词人贪图这种自在的生活,即使身体“衰残”也不放弃。
C.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创作的本意,“心肠别”戳穿了最高统治者的嘴脸。
D.全词写闲居生活的感受,但基调苍凉悲壮,直陈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
D[本题四个选项针对作品中关键语句和词语的意思以及词人的思想情感进行命题。
D项,“全词写闲居生活的感受”错误。
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没有写闲居生活感受,而是话锋一转,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使英雄无所作为地衰老,就像对待平常人一样。
这里词人明显在抱怨上天不公,对朝廷对待自己的态度表示不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古代诗歌鉴赏(二)【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二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观雨陈与义①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②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
此诗写于汴京失陷后诗人流寓湖、湘时。
②海:暴雨。
(1)第二、三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用了多种方法抒发感情,请任选两种进行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描写了雨前和雨中的景物变化。
屋前的江流和屋后的山岭云气无阻,连绵起伏的山脉与层层翠染的幽林送来隆隆雨声。
暴雨打得竹枝低伏了又顽强地挺起来,大风吹得乌云翻涌的山脊明明灭灭。
(2)( 示例 )①双关。
“晦”“明”“阴晴”等既是天气变化,也隐喻当时抗金的时局。
“雨”既指自然之雨,又指有助于抗金的政策、措施等。
②用典。
尾联上句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诗句,下句用《洗兵马》中“净洗甲兵不常用”的诗句(或武王与姜子牙的典故 ),表达了诗人不顾个人利害,渴望取得抗金胜利的愿望。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舍弟宗一①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 )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
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赏析本诗第二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一身”与“万死” 比,概括了人孤苦零落的凄惨和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上高度概括了人屡遭的距离遥和之;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技巧梳理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技巧梳理一.人物形象类型形象举例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4.矢志报国、慷慨激昂的形象。
5.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6.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的形象。
7.旷达自适、淡泊孤高的形象。
8.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9.爱恨情长、迷惘惆怅的形象。
10.孤单寂寥、闺怨相思的形象。
词汇储备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送别友人思家念亲、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人世飘零、世事变迁、历史沧桑吊古伤今、物是人非、昔盛今衰二、鉴赏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1)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的特征等,尤其是具体的创作背景。
(2)从人物的肖像(外貌)、语言、行动(动作)、心理、神态等角度入手分析,抓住反映感情的词语。
(3)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三、思想感情类型(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百姓的疾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逝去,壮志难酬的悲叹。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抒发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
对大好河山的讴歌。
(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
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
(4)离愁别绪依依不舍的留恋。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5)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昔盛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
青春易逝的伤感。
仕途失意的苦闷。
告慰平生的喜悦。
四、诗歌风格类型整体风格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细腻地描写想象。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古诗鉴赏 考点训练一 鉴赏古诗的形象
古诗鉴赏考点训练一鉴赏古诗的形象一、类题精练(一)人物形象1.(2012·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注][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位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从欣赏诗歌抒情主人公形象方面来把握诗歌情感。
杨万里喜欢描写自然景物,这首七绝描写了早春雪后晚晴优美的山色,抒发了诗人陶醉于自然的美好情怀。
可通过题目“最爱”和诗中词语“逐胜”“忘寒”“最爱”归纳出诗人的形象特点。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中感怀[宋]陆游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鹓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
注①鹓行:喻指朝官的行列。
②檀槽:指代乐器。
诗中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抒情主人公过去的形象特点是深受君王赏识、器重,壮志满怀;抒情主人公现在的形象特点是漂泊边城,壮志未酬。
早年,姓名都被君王记住,足见其被君王赏识、器重;说自己“壮心未许”,可见其早年壮志满怀。
如今,作客边城,漂泊憔悴,久沉下僚,白发新生,足见其壮志未酬。
(二)景物形象(含意境)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洛桥晚望孟郊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对点练18鉴赏古代诗歌形象(含解析)新人教版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一、流程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推导流程:本题考查鉴赏景物形象的能力。
(1)筛选典型意象。
诗中的典型意象有:。
(2)描述图景画面。
根据上面筛选出的典型意象,运用联想和想象,把意象连缀成富有诗意的画面。
(3)概括画面特点。
根据画面内容概括画面特点,描绘了一幅画面。
自主尝试:答案:推导流程:(1)游子、离歌、微霜、鸿雁、云山、关城树色、御苑砧声(3)寒秋送别的凄凉自主尝试:描绘了一幅寒秋送别的凄凉画面。
落地的寒霜透出了寒意,鸿雁的哀鸣令人悲伤,云山茫茫行路难,寒冷的树色令人悲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凄凉的画面。
二、对点练2.(2019·大庆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九日①水阁韩琦②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①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
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
②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
北宋政治家、词人。
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
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颔联两句对仗工整,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
这两句从正面写九日赏菊。
B.颈联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芬芳。
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
C.尾联的两句写此时诗人年事已高,已不能豪饮和高吟诗歌,从侧面反映出他已真心服老。
D.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对点练(十八)鉴赏古代诗歌形象
一、流程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推导流程:本题考查鉴赏景物形象的能力。
(1)筛选典型意象。
诗中的典型意象有:。
(2)描述图景画面。
根据上面筛选出的典型意象,运用联想和想象,把意象连缀成富有诗意的画面。
(3)概括画面特点。
根据画面内容概括画面特点,描绘了一幅画面。
自主尝试:
答案:推导流程:(1)游子、离歌、微霜、鸿雁、云山、关城树色、御苑砧声
(3)寒秋送别的凄凉
自主尝试:描绘了一幅寒秋送别的凄凉画面。
落地的寒霜透出了寒意,鸿雁的哀鸣令人悲伤,云山茫茫行路难,寒冷的树色令人悲凉,这一切构成了一
幅凄凉的画面。
二、对点练
2.(2019·大庆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
九日①水阁
韩琦②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①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
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
②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
北宋政治家、词人。
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
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颔联两句对仗工整,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
这两句从正面写九日赏菊。
B.颈联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芬芳。
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
C.尾联的两句写此时诗人年事已高,已不能豪饮和高吟诗歌,从侧面反映出他已真心服老。
D.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
C[C项,“已真心服老”错,“漫有高吟力尚狂”展现的是一种豪情。
] ★(2)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6分)
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
①首联两句写诗人对住处的水阁古榭虽倾颓破败也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现了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
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
②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
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
③尾联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9分)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①绿蚁②,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①沈:同“沉”。
②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屑沫子,也叫浮蚁。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玉人浴出新妆洗”一句,以美人喻梅花,表现了梅花轻盈娇美、冰清玉洁的特征。
B.“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与作者《醉花阴》中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都运用了拟人手法。
C.词的上片和下片写梅花的角度不同,上片侧重于侧面烘托,下片侧重于正面描写。
D.全词移情于物,以景传情,意中有景,景中寄意,体现了李词的特色。
C[C项,应是上片侧重于正面描写,下片侧重于侧面烘托。
]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
(6分)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特征的题目,注意从对梅花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中进行总结,答题时先答出特征,然后结合词句进行具体的分析。
答案:①词中展现了梅花美丽明艳、冰清玉洁的形象。
②上片写寒梅雪中绽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冰清玉洁。
③下片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赞颂了梅花高洁的品格。
(每点2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①化枯枝。
湘东一目②诚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蜩甲:《庄子》中有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捕蜩,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
②湘东一目:《南史》载,梁湘东王萧绎,早年一目失明。
此处喻指围棋只有一“眼”,而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公事之余,双方开始下棋,既呼应标题中的“弈棋”二字,又引出下面的内容。
B.“碧落”指天空,这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
C.尾联以反问的句式表明了作者对一向珍惜光阴的人在下棋上浪费时间的不满。
D.诗歌重点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状态,而没有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
C[C项,“表明了作者……的不满”错,作者用反问的句式写下棋者十分专注,连时间都忘了,并没有不满之意。
]
★(2)颔联、颈联写出了弈棋者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答案:弈棋者的形象:心思缜密、神情专注、意志坚定。
(3分)作者把弈棋者的心思比作“蛛丝”,足见弈棋者心思缜密;以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写弈棋者神情专注;用湘东王萧绎一目失明的典故写弈棋者在处于不利局势的情形下的努力,突出弈棋者的意志坚定。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