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卢秉恒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2-1.金属切削过程有何特征?用什么参数来表示?
答:
2-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
答:第一变形区:变形量最大。第二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刀面流出时有很大摩擦,所以切屑底层又一次塑性变形。第三变形区:已加工表面与后刀面的接触区域。
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在此处于工件基体分离,变成切屑,一小部分留在加工表面上。
2-3.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地控制它的手段是什么?答:在中低速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屑接触表面由于强烈的挤压和摩擦而成为新鲜表面,两接触表面的金属原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加工硬化,形成瘤核。瘤核逐渐长大成为积屑瘤,且周期性地成长与脱落。
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积屑瘤使工件已加工表面变得较为粗糙。
由此可见:积屑瘤对粗加工有利,生产中应加以利用;而对精加工不利,应以避免。消除措施:采用高速切削或低速切削,避免中低速切削;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采用切削液。
2-4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与一般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有无区别?若有区别,而这何处不同?
答: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流出时有很大的摩擦,因为使切屑底层又一次产生塑性变形,而且切屑与前刀面之间接触的是新鲜表面,化学性质很活跃。而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只是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并没有塑性变形和化学反应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
习题答案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第三章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及装备
3-1 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哪几种
答:(p69-70)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展成法。
具体参见第二版教材p69图3-2。
3-2 试以外圆磨床为例分析机床的哪些运动是主运动,哪些运动是进给运动
答:如图3-20(p87),外圆磨削砂轮旋转n c是主运动,工件旋转n w、砂轮的横向移动f r、工作台往复运动f a均为进给运动。
3-3 机床有哪些基本组成部分试分析其主要功用。
答:(p70-71)基本组成部分动力源、运动执行机构、传动机构、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支承系统。
动力源为机床运动提供动力;运动执行机构产生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传动机构建立从动力源到执行机构之间的联系;控制和伺服系统发出指令控制机床运动;支承系统为上述部分提供安装的基础和支承结构。
3-4 什么是外联系传动链什么是内联系传动链各有何特点
答:外联系传动链:机床动力源和运动执行机构之间的传动联系。如铣床、钻床传动链;
内联系传动链:执行件和执行件之间的传动联系。如车螺纹、滚齿的传动链。
外联系传动链两端没有严格的传动关系,而内联系传动链两端有严格的传动关系或相对运动要求。
3-5 试分析提高车削生产率的途径和方法。
答:(p76)提高切削速度;采用强力切削,提高f、a p;采用多刀加工的方法。
3-6 车刀有哪几种试简述各种车刀的结构特征及加工范围。
答:(p77)外圆车刀(左、右偏刀、弯头车刀、直头车刀等),内、外螺纹车刀,切断刀或切槽刀,内孔车刀(通孔、盲孔车刀、)端面车刀、成形车刀等。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机械加工方法
1-1 特种加工在成形工艺方面与切削加工有什么不同?
答:1
超硬脆材料和精密微细的零件。2
3
加工小。4故加工范围光、适应性强。
1-2 简述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激光加工和超声波加工的表面形成原理和应用范围。
答:1放电过程极为短促
企划的金属抛离电极表面
电极的形状相当精确的“复印”在工件上。生产中可以通过控制极性和脉冲的长
适应性强
火花加工中材料去出是靠放电时的电热作用实现的材料可加工行主要取决于材料
工件的材料硬度限制。2将电镀材
料做阳极
极的电镀材料就会逐渐的溶解儿附着到作为阴极的工件上形成镀层。并由电解液
应用范围管
次加工出形状
3通过光学系统将激光聚
焦成一个高能晾凉的小光斑
质爆炸式的喷射去处。激光束的功率很高
4
工作中超声振动还是悬浮液产生空腔
适宜加工各种脆硬材料
、淬火钢等也能加工
1-3车削加工能形成那些表面?答各种回转面和平面
1-4镗削与车削有什么不同?答(1)主运动不同(2)加工精度不同,一般车削高于镗削。1-5 简述滚切斜齿轮时的四条传动链。
第二章金属切削切学原理与刀具
2 - 1 .金属切削过程有何特征
答金属切削是会产生很大的力和切削热量。一般以刀具为准,刀具的几个重要参数:主倾角,刃倾角,前角,后角,副倾角,副后角
2 - 2 .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什么特点
答第一变形区
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
切屑
留在加工表面上。
2 -
3 .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
答在中低速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屑接触表面由于强烈的挤压和摩擦而成为新鲜表面,两接触表面的金属原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加工硬化,形成瘤核。瘤核逐渐长大成为积屑瘤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卢秉恒 答案 PPT课件
(4)辅助支承——为提高工件刚度和定位稳定性而 采用的不起定位作用的支承。
第12页/共27页
4-9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其实质是什么?
答: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1)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产生的定位误 差——基准不重合误差△jb (2)定位副制造不准确产生的基准位移误差——基准位移误差△jw。
调夹具和成组夹具在结 • 上十分相似,但二者的设计指导思想不同。在设计时,通用可调夹具的应用对象
不明确,只提出一个大 • 的加工规模和范围;而成组夹具是根据成组工艺,针对某一组零件的加工而设计
的,应用对象十分明确。
第25页/共27页
4-19.数控机床夹具有什么特点?
• 答:数控机床夹具在机床上应对相对数控机床的坐标原点有严格的坐标位置,以保 证所装夹的工件处于规定的坐标位置上.为此数控机床夹具常采用网格状的固定 基础板,它长期固定在数控机床工作台上,板上加工出准确孔仅距位置的一组定位 孔和一组紧固螺孔,它们成网格分布,利用基础板上的定位孔列装各种夹具.结构要 求简单紧凑,体积小,采用机动夹紧方式,以满足数控加工的要求.
4-7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题图4-72所示定位方案中,各定位元件所限 制的自由度 (1)
答:a.左顶点 b.左圆锥销 c.下两支撑板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
第二章
2-1.金属切削过程有何特征?用什么参数来表示?
答:
2-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
答:第一变形区:变形量最大。第二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刀面流出时有很大摩擦,所以切屑底层又一次塑性变形。第三变形区:已加工表面与后刀面的接触区域。
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在此处于工件基体分离,变成切屑,一小部分留在加工表面上。
2-3.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地控制它的手段是什么?
答:在中低速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屑接触表面由于强烈的挤压和摩擦而成为新鲜表面,两接触表面的金属原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加工硬化,形成瘤核。瘤核逐渐长大成为积屑瘤,且周期性地成长与脱落。
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积屑瘤使工件已加工表面变得较为粗糙。由此可见:积屑瘤对粗加工有利,生产中应加以利用;而对精加工不利,应以避免。
消除措施:采用高速切削或低速切削,避免中低速切削;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采用切削液。2-4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与一般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有无区别?若有区别,而这何处不同?
答: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流出时有很大的摩擦,因为使切屑底层又一次产生塑性变形,而且切屑与前刀面之间接触的是新鲜表面,化学性质很活跃。而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只是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并没有塑性变形和化学反应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机械加工方法
1-1 特种加工在成形工艺方面与切削加工有什么不同?
答:1
和精密微细的零件。2
3
硬化、热影响度等也远比一般金属切削加工小。4故加工范围光、适应性强。
1-2 简述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激光加工和超声波加工的表面形成原理和应用范围。答:1放电过程极为短促金
属抛离电极表面
适应性
强
工件的材料硬度限制。2将电镀材料做
阳极
而达到尺寸加工目的。应用范围管
3
激光加工通过光学系统将激光聚焦成一个高能晾凉的小光斑
质爆炸式的喷射去处。
激光束的功率很高
4
工作中超声振动还是悬浮液产生空腔
形成粉末。适宜加工各种脆硬材料
、淬火钢等也能加工
1-3车削加工能形成那些表面?答各种回转面和平面
1-4镗削与车削有什么不同?答(1)主运动不同(2)加工精度不同,一般车削高于镗削。1-5 简述滚切斜齿轮时的四条传动链。
第二章金属切削切学原理与刀具
2 - 1 .金属切削过程有何特征
答金属切削是会产生很大的力和切削热量。一般以刀具为准,刀具的几个重要参数:主倾角,刃倾角,前角,后角,副倾角,副后角
2 - 2 .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什么特点
答第一变形区
面的接触区域。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
切屑
2 -
3 .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
答在中低速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屑接触表面由于强烈的挤压和摩擦而成为新鲜表面,两接触表面的金属原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加工硬化,形成瘤核。瘤核逐渐长大成为积屑瘤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
变得较为粗糙。由此可见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版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
第五章工艺规程设计
5-1 什么是工艺过程?什么是工艺规程?答:工艺过程——零件进行加工的过程叫工艺过程;工艺规程——记录合理工艺过程有关内容的文件叫工艺规程,工艺规程是依据科学理论、总结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制定出来的。
5-2 试简述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及设计步骤。
5-3 拟定工艺路线需完成哪些工作?
5-4 试简述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为什么同一尺长方向上粗基准通常只允许用一次?
答: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详见教材P212-214。粗基准通常只允许用一次的原因是:粗基准一般是毛面,第一次作为基准加工的表面,第二次再作基准势必会产生不必要的误差。
5-5 加工习题5-5 图所示零件,其粗、精基准应如何选择(标有符号的为加工面,其余为非加工面)?习题5-5 图a)、b)、c)所示零件要求内外圆同轴,端面与孔轴线垂直,非加工面与加工面间尽可能保持壁厚均匀;习题5-5 图d)所示零件毛坯孔已铸出,要求孔加工余量尽可能均匀。
习题5-5 图解:按题目要求,粗、精基准选择如下图所示。
5-6 为什么机械加工过程一般都要划分为若干阶段进行?答:机械加工过程一般要划分为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和光整加工阶段。其目的是保证零件加工质量,有利于及早发现毛坯缺陷并得到及时处理,有利于合理使用机床设备。
5-7 试简述按工序集中原则、工序分散原则组织工艺过程的工艺特征,各用于什么场合?
5-8 什么是加工余量、工序余量和总余量?答:加工余量——毛坯上留作加工用的材料层;工序余量——上道工序和本工序尺寸的差值;总余量——某一表面毛坯与零件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值。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卢秉恒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卢秉恒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04—28 12:49
第二章
2-1。金属切削过程有何特征?用什么参数来表示?
答:
2-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
答:第一变形区:变形量最大。第二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刀面流出时有很大摩擦,所以切屑底层又一次塑性变形。第三变形区:已加工表面与后刀面的接触区域。
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在此处于工件基体分离,变成切屑,一小部分留在加工表面上。
2—3。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地控制它的手段是什么?
答:在中低速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屑接触表面由于强烈的挤压和摩擦而成为新鲜表面,两接触表面的金属原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加工硬化,形成瘤核。瘤核逐渐长大成为积屑瘤,且周期性地成长与脱落。
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积屑瘤使工件已加工表面变得较为粗糙.
由此可见:积屑瘤对粗加工有利,生产中应加以利用;而对精加工不利,应以避免.
消除措施:采用高速切削或低速切削,避免中低速切削;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采用切削液.
2—4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与一般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有无区别?若有区别,而这何处不同?
答: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流出时有很大的摩擦,因为使切屑底层又一次产生塑性变形,而且切屑与前刀面之间接触的是新鲜表面,化学性质很活跃。而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只是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并没有塑性变形和化学反应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卢秉恒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卢秉恒答案
【篇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txt>foundation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technology 课程代码:0400421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工业工程
学时数:40学分数:2.5
执笔者:苟向锋编写日期:2004年3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研究机器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一门
学科,是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课程设置的目的
是为学生在机械制造技术方面奠定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并为
学习其他有关课程及以后从事机械设计和加工制造工作打下必要的
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了解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了解影响加工质量、生产率及成本的
主要因素。
2.了解常用刀具的结构特点,熟悉车刀的主要角度。
3.掌握常用加工方法的工艺特点,通过对各种表面加工的分析,具
有较合理的选用加工方法的能力。
4.熟悉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内容,了解制订加工工艺的原则和
方法,具有制订典型零件加工的初步技能。
5.了解特种加工和数控机床加工方法。
6.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新发展。
三、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
1.总论(2)机械制造业和制造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机械制造技术国内外现状,本课程研究内容、特点及学习方法。
2.机械制造工艺装备(8)金属切削刀具、机床、机床夹具。
3.切削过程及控制(6)切削过程及切屑类型,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工作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切削液,切削用量,磨削过程及磨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2-1.金属切削过程有何特征?用什么参数来表示?
答:
2-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
答:第一变形区:变形量最大。第二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刀面流出时有很大摩擦,所以切屑底层又一次塑性变形。第三变形区:已加工表面与后刀面的接触区域。
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在此处于工件基体分离,变成切屑,一小部分留在加工表面上。
2-3.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地控制它的手段是什么?答:在中低速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屑接触表面由于强烈的挤压和摩擦而成为新鲜表面,两接触表面的金属原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加工硬化,形成瘤核。瘤核逐渐长大成为积屑瘤,且周期性地成长与脱落。
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积屑瘤使工件已加工表面变得较为粗糙。
由此可见:积屑瘤对粗加工有利,生产中应加以利用;而对精加工不利,应以避免。消除措施:采用高速切削或低速切削,避免中低速切削;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采用切削液。
2-4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与一般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有无区别?若有区别,而这何处不同?
答: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流出时有很大的摩擦,因为使切屑底层又一次产生塑性变形,而且切屑与前刀面之间接触的是新鲜表面,化学性质很活跃。而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只是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并没有塑性变形和化学反应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卢秉恒主编,
第二章
2-1.金属切削过程有何特征?用什么参数来表示?
答:
2-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
答:第一变形区:变形量最大。第二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刀面流出时有很大摩擦,所以切屑底层又一次塑性变形。第三变形区:已加工表面与后刀面的接触区域。
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在此处于工件基体分离,变成切屑,一小部分留在加工表面上。
2-3.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地控制它的手段是什么?答:在中低速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屑接触表面由于强烈的挤压和摩擦而成为新鲜表面,两接触表面的金属原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加工硬化,形成瘤核。瘤核逐渐长大成为积屑瘤,且周期性地成长与脱落。
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积屑瘤使工件已加工表面变得较为粗糙。
由此可见:积屑瘤对粗加工有利,生产中应加以利用;而对精加工不利,应以避免。
消除措施:采用高速切削或低速切削,避免中低速切削;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采用切削液。
2-4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与一般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有无区别?若有区别,而这何处不同?
答: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流出时有很大的摩擦,因为使切屑底层又一次产生塑性变形,而且切屑与前刀面之间接触的是新鲜表面,化学性质很活跃。而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只是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并没有塑性变形和化学反应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刀具的静态角度是以标准安装状态下的假定主运动方向和进给运动方向来建立静 态参考系的。
刀具的工作角度是以实际安装状态下的合成切削运动方向和进给运动方向建立工 作参考系。 b、用途不同
刀具的静态角度是在设计、制造、刃磨和检验刀具时采用。 刀具的工作角度是在分析刀具切削状态时采用。 当刀具处于标准安装状态时�且进给速度相对于主运动速度来说非常小时�可以认为刀 具的静态角度与刀具的工作角度重合。
答�常用硬质合金有�钨钴类硬质合金、钨鈦钴类硬质合金、钨钛钽�铌�类硬质合金、碳 化钛基硬质合金、涂层硬质合金 钨钴类硬质合金�K 类�主要用于加工铸铁等脆性材料。因为加工脆性材料是�切屑呈崩碎 块粒�对刀具冲击很大�切削力和切削热都集中在刀尖附近�此类合金具有较高的抗弯强度 和韧性�可减少切削时的崩刃�同时�此类合金的导热性好�有利于降低刀尖的温度。 钨鈦钴类硬质合金�P 类�适用于加工钢料。因为加工钢料是�塑性变形大�摩擦很剧烈� 因此切削温度高�而此类合金中含有 5%�30%的 TiC�因而具有较高的硬度、耐磨性和耐热 性�故加工钢料时刀具磨损较小�刀具寿命较高。 钨钛钽�铌�类硬质兼有 K 类和 P 类的优点�具有硬度高、耐热性好和强度高、韧性好的特 点�既可加工钢�也可加工铸铁和有色金属。 碳化钛基硬质合金以 TiC 为主要成分�由于 TiC 是所有碳化物中硬度最高的物质�因此�TiC 基硬质合金的硬度也比较高�可加工钢也可以加工铸铁。 涂层硬质合金比基体具有更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有低的摩擦因数和高的耐热性�切削力和切 削温度均比未涂层刀片低�涂层刀片可用于加工不同材料�通用性广。 钨钴类硬质合金中粗加工时宜选用含钴量较多的牌号�例如 K30��因其抗弯强度和冲击韧 性较高�精加工宜选用含钴量较少的牌号�例如 K01��因其耐磨性、耐热性较高。 钨鈦钴类硬质合金的选用与 K 类硬质合金的选用相类似�粗加工时宜选用含 Co 较多的牌号� 例如 P30�精加工时宜选用含 TiC 较多的牌号�例如 P01。 钨钛钽�铌�类硬质合金中 M10 适用于精加工�M20 适用于粗加工� 碳化钛基硬质合金由于其抗弯强度和韧性比较差�因此主要用于精加工� 涂层硬质合金在小进给量切削、高硬度切削和重载荷切削时不宜采用。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2-1.金属切削过程有何特征?用什么参数来表示?
答:
2—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
答:第一变形区:变形量最大.第二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刀面流出时有很大摩擦,所以切屑底层又一次塑性变形。第三变形区:已加工表面与后刀面的接触区域。
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在此处于工件基体分离,变成切屑,一小部分留在加工表面上。
2-3。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地控制它的手段是什么?答:在中低速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屑接触表面由于强烈的挤压和摩擦而成为新鲜表面,两接触表面的金属原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加工硬化,形成瘤核。瘤核逐渐长大成为积屑瘤,且周期性地成长与脱落。
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积屑瘤使工件已加工表面变得较为粗糙。
由此可见:积屑瘤对粗加工有利,生产中应加以利用;而对精加工不利,应以避免.
消除措施:采用高速切削或低速切削,避免中低速切削;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采用切削液。
2—4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与一般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有无区别?若有区别,而这何处不同?
答: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流出时有很大的摩擦,因为使切屑底层又一次产生塑性变形,而且切屑与前刀面之间接触的是新鲜表面,化学性质很活跃。而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只是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并没有塑性变形和化学反应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卢秉恒 答案 教育课件
答案 (2)
2-2 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何特点?它 们之间有什么关联?(1)
答:第一变形区:剪切变形区,金属剪切滑移,形成切 屑,主要为塑性变形;
第二变形区:摩擦变形区,切屑排出时与前刀面发 生强烈的挤压和摩擦;
第三变形区:加工表面变形区,已加工表面与后刀 面挤压摩擦,产生变形。
2-7车削时切削合力为什么常分解为三个相互 垂直的分力来分析?分力作用是什么?
答:车削时,主运动为旋转,进给运动为车刀的纵向进 给,或横向进给,三者方向两两垂直,恰可以分解为三 个相互垂直的力Fx,Fy,Fz。Fz—主切削力或切向力, 是计算车刀强度、设计机床主轴系统、确定垂直机床功 率所必需的;Fx—进给力或轴向力,是设计进给机构、 计算车刀进给功率所必需的;Fy—切深抗力或背向力、 径向力、吃刀力,是计算工件挠度、机床零件和车刀强 度的依据,与产生振动有关。
2-8背吃刀量和进给量对切削力的影响有何不 同? (2)
而f增大一倍,Fz约增大0.8倍,因为f增大,切 削功增大,切削力也相应增大,而f增大,切削厚度 也成正比增大,ac增大,ξ减小,μ减小,又会使切 削力减小,这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使切削力的增大 与f不成正比。
2-9切削热是如何产生和传出的?仅从切削热 产生的多少能否说明切削区温度的高低?
答:不一样。切削速度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背 吃刀量最小。从他们的指数可以看出,指数越大影响越 大。为了有效地控制切削温度以提高刀具寿命,在机床 允许的条件下选用较大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比选用打 的切削速度更为有利。
机械制造基础卢秉恒课后习题答案
参考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于骏一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卢秉恒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第一章绪论
产品开发的重要性;制造活动的定义;生产类型与组织形式;零件的制造过程。
重点要求:制造活动的定义;生产类型与组织形式;零件的制造过程。
第二章切削过程及控制
基本概念;刀具角度;刀具种类;刀具材料;刀具选用;金属切削层的变形;切屑的类型及控制;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温度;刀具的磨损与破损、刀具生命及刀具状态监控;切削用量;磨削机理
重点要求:刀具的角度;刀具的材料;切削力;磨削机理
第三章基准及其工件安装基础
机床夹具的概念、用途和分类;基准概念;定位原理及其夹紧机构;定位误差及其计算;工件的安装方案设计。
重点要求:定位原理及其应用;夹紧的基本概念;定位误差计算。
第四章机械加工方法与装备
车削、铣削、刨削、磨削、钻削和镗削加工方法;机床的基本结构、分类和型号。
重点要求:常用机床和加工方法的分类、特点及其主要和应用。
第五章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
机械加工精度与误差;工艺过程的统计分析;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重点要求: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误差;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内应力重新分布引起的误差;加工误差的正态分布规律及其计算与分析方法;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使用性能的影响;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影响加工表面物理机械性能的因素。
第五章工艺规程设计
工艺规程及设计原则和所需的原始资料;工艺规程设计的内容和步骤;工艺路线的拟定;加工余量的确定;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时间定额的确定;工艺方案的经济分析;机器装配与装配工艺系统图;装配精度与尺寸链;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装配工艺规程设计;机械加工工艺性评价;机器装配工艺性评价。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2-1.金属切削过程有何特征?用什么参数来表示?
答:
2—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
答:第一变形区:变形量最大.第二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刀面流出时有很大摩擦,所以切屑底层又一次塑性变形。第三变形区:已加工表面与后刀面的接触区域。
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在此处于工件基体分离,变成切屑,一小部分留在加工表面上。
2—3.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地控制它的手段是什么?答:在中低速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屑接触表面由于强烈的挤压和摩擦而成为新鲜表面,两接触表面的金属原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加工硬化,形成瘤核.瘤核逐渐长大成为积屑瘤,且周期性地成长与脱落。
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积屑瘤使工件已加工表面变得较为粗糙。
由此可见:积屑瘤对粗加工有利,生产中应加以利用;而对精加工不利,应以避免. 消除措施:采用高速切削或低速切削,避免中低速切削;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采用切削液。
2-4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与一般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有无区别?若有区别,而这何处不同?
答: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流出时有很大的摩擦,因为使切屑底层又一次产生塑性变形,而且切屑与前刀面之间接触的是新鲜表面,化学性质很活跃.而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只是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并没有塑性变形和化学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卢秉恒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04-28 12:49
第二章
2-1.金属切削过程有何特征?用什么参数来表示?
答:
2-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
答:第一变形区:变形量最大。第二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刀面流出时有很大摩擦,所以切屑底层又一次塑性变形。第三变形区:已加工表面与后刀面的接触区域。
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在此处于工件基体分离,变成切屑,一小部分留在加工表面上。
2-3.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地控制它的手段是什么?
答:在中低速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屑接触表面由于强烈的挤压和摩擦而成为新鲜表面,两接触表面的金属原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加工硬化,形成瘤核。瘤核逐渐长大成为积屑瘤,且周期性地成长与脱落。
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积屑瘤使工件已加工表面变得较为粗糙。
由此可见:积屑瘤对粗加工有利,生产中应加以利用;而对精加工不利,应以避免。
消除措施:采用高速切削或低速切削,避免中低速切削;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采用切削液。
2-4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与一般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有无区别?若有区别,而这何处不同?
答: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流出时有很大的摩擦,因为使切屑底层又一次产生塑性变形,而且切屑与前刀面之间接触的是新鲜表面,化学性质很活跃。而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只是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并没有塑性变形和化学反应
2-5车刀的角度是如何定义的?标注角度与工作角度有何不同?
答:分别是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P17)。
工作角度是以切削过程中实际的切削平面、基面和正交平面为参考平面确定的刀具角度。
2-6金属切削过程为什么会产生切削力?
答:因为刀具切入工具爱你,是被加工材料发生变形并成为切屑,所以(1)要克服被加工材料弹性变形的抗力,(2)要克服被加工材料塑性变形的抗力,(3)要克服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力和后刀面与过度表面和以加工表面之间的摩擦力。2-7车削时切削合力为什么常分解为三个相互垂直的分力来分析?分力作用是
什么?
答:
2.8背吃刀量和进给量对切削力的影响有何不同?
答:
2-9切削热是如何产生和传出的?仅从切削热产生的多少能否说明切削区温度的高低?
答:被切削的金属在刀具作用下,会发生弹性和塑性变形而消耗功,因此切削热的主要来源就是切屑的变形功和前、后刀面的摩擦功。
不能,因为产生切削热的同时,还通过切屑、刀具、工件将一部分热量散入到空气中,因此无法说明切削区温度的高低。
2-10切削温度的含义是什么?他在刀具上是如何分布的?他的分布和三个变形区有何联系?
答:切削温度一般是指前刀面与切屑接触区域的平均温度。三个发热区与三个变形区是相对应的。
2-11背吃刀量和进给量对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影响是否是一样?为什么?如何指导生产实践?
答:不一样。切削速度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背吃刀量最小。从他们的指数可以看出,指数越大影响越大。为了有效地控制切削温度以提高刀具寿命,在机床允许的条件下选用较大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比选用打的切削速度更为有利。2-12增大前角可以使切削温度降低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前角越大切削温度越低?
答:因为前角增大,变形和摩擦减小,因而切削热减小,但前脚不能郭达,否则到头部分散热体积减小,不利于切削温度的降低。
2-13刀具的正常磨损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特点是什么?刀具的磨损应限制在哪一阶段?
答:(1)初期磨损阶段新刃磨的道具后刀面存在粗糙不平之处以及显微裂纹、氧化或脱碳层等,而且切削刃较锋利,后刀面与加工表面接触面积较小,应力较大,所以该阶段磨损较快。
(2)正常磨损阶段刀具毛糙表面已经磨平,这个阶段磨损比较缓慢均匀,后刀面磨损量随着切削时间延长而近似地称正比例增加,这一阶段时间较长。
(3)急剧磨损阶段刀具表面粗糙度值增大,切削力与切削温度均学苏升高,磨损速度增加很快,一直刀具损坏而失去切削能力。
2-14刀具磨钝标准是什么意思?他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刀具磨损到一定限度就不能继续使用,这个磨损限度称为磨钝标准
2-15什么叫刀具寿命?刀具寿命和磨钝标准有什么关系?磨钝标准确定后,刀具寿命是否就确定了?为什么?
答:一把新刀或重新刃磨过的刀具从开始使用直至达到磨钝标准所经历的实际切削时间叫做刀具寿命。
2-16简述车刀、铣刀、钻头的特点。
答:
2-17切削用量对刀具磨损有何影响?在VTm=C关系中,指数m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不同刀具材料m值为什么不同?
答:切削速度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背吃刀量最小,和对切削温度影响顺序完全一致。
m是刀具寿命线的斜率。因为不同的材料耐热性不同,因此有不同的m值,耐热性越低,斜率越小,切削速度对刀具寿命影响越大,也就是说,切削速度改
变一点,刀具寿命变化很大,反之亦然。
2-18选择切削用量的原则是什么?从刀具寿命出发时,按什么顺序选择切削用量?从机床动力出发时,按什么顺序选择?为什么?
答:(1)首先尽可能选大的背吃刀量,其次选尽可能大的进给量,最后选尽可能大的切削速度。
(2)
2-19粗加工时进给量选择受哪些因素限制?当进给量受到表面粗糙度限制时,有什么办法能增加进给量,而保证表面粗糙度要求?
答:粗加工时以提高生产率为主,同时要保证规定的刀具寿命,因此一般选取较大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切削速度不能很高。
要保证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时,则往往逐渐减小贝齿道理那个来逐步提高加工精度,进给量的大小主要依据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来选取。
2-20如果初定切削用量后,发现所需的功率尝过机床功率时,应如何解决?答:分两次或多次进给降雨量切完。
2-21提高切削用量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
2-23刀具材料应具备那些性能?常用的材料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1)高硬度、高耐磨性、高耐热性、足够的强度和韧性、良好的工艺、良好的热舞理性和耐热冲击性能。
(2)碳素工具钢:硬度高,价格低廉,但耐热性较差,温度达到200°C时就会失去原油硬度,淬火时易变形和裂纹。
合金工具钢:与碳素工具钢相比,热处理变形减小,耐热性有所提高。
高速钢:其耐热性比前两者有显著提高,600°C时仍能正常切削,许用的切削速度较高,强度、韧性、工艺性都较好。
硬质合金:耐磨、耐热性好,许用切削速度高,但强度和韧性比高速钢滴,工艺性差。
2-24试比较磨削和单刃刀具切削的异同?
答:磨削的切削刃很多,所以加工过程平稳、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值小。
2-26高速切削有何优点?
答:加工效率高、加工精度高、加工表面质量高、加工能耗低、节省制造资源
2-27分析切削切削时切削力、切削热、与切削速度变化的关系?
答:(1)切削开始时,随切削速度的增加,摩擦因数增加,剪切角减小,切削力增加。但在高速切削范围内,则随切削速度提高,摩擦因数减小,剪切角增大,剪切力降低。
(2)随切削速度的提高,开始切削温度升高很快,但达到一定速度后,切削温度的升高逐渐缓慢,甚至很少升高。
补充:为什么横向切削时,进给量不能过大?
转自:中国教育视频网考研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