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原理教案第9章传热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
⾼频电⼦线路教案.
⾼频电⼦线路教案
说明:
1. 教学要求按重要性分为3个层次,分别以“掌握★、熟悉◆、了解▲”表述。学⽣可以根据⾃⼰的情况决定其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标。
2. 作业习题选⾃教材:张肃⽂《⾼频电⼦线路》第五版。
3. 以图表⽅式突出授课思路,串接各章节知识点,便于理解和记忆。
1. 第⼀章绪论
第⼀节⽆线电通信发展简史
第⼆节⽆线电信号传输原理
第三节通信的传输媒质
⽬的要求
1. 了解⽆线电通信发展的⼏个阶段及标志
2. 了解信号传输的基本⽅法
3.熟悉⽆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框图和组成部分
4. 了解直接放⼤式和超外差式接收机的区别和优缺点
5. 了解常⽤传输媒质的种类和特性
讲授思路
1. 课程简介:
⾼频电⼦技术的⼴泛应⽤
课程的重要性课程的特点
详述学习⽅法
与前导课程(电路分析和模拟电路)的关系课程各章节间联系和教学安排参考书和仿真软件
2. 简述⽆线电通信发展历史
3. 信号传输的基本⽅法:
图解信号传输流程
哪些环节涉及课程内容两种信号传输⽅式:基带传输和调制传输
▲三要素:载波、调制信号、调制⽅法
各种数字调制和模拟调制⽅法
▲详述AM、FM、PM(波形)
4. 详述⽆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
◆图解⽆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各单元电路与课程各章对应关系)
超外差式和直接放⼤式⽐较
5. 简述常⽤传输媒质:
常⽤传输媒质特点及应⽤
有线、⽆线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天波、地波
各⾃适⽤的⽆线电波段(⽆线电波段划分表)
作业布置
思考题:
1、画出超外差式接收机电路框图。
2、说明超外差式接收机各级的输出波形。
1. 第⼆章选频⽹络
初中物理教案:电的产生与传输
初中物理教案:电的产生与传输
一、引言
电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电的产生与传输原理是他们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生深入了解电的产生原理和它在日常生活中的传输方式。
二、电的产生
1. 静电产生:
静电是指物体之间由于摩擦、接触等导致带电现象。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向学生展示静电现象:头发贴近气球后会被吸附住、衣服脱下时会有“嗖”的声音等。进一步说明,当两个物体接触或摩擦时,其中一个物体失去或得到了电荷。
2. 金属导体内部的自由电子:
利用简单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金属导体内部存在着自由移动的电子,并且这些自由电子能够在金属导体内传输。通过敲击桌面让上面的铁片出现振动,引导学生思考为何铁片受到敲击后会振动起来。解释道:当我们用力敲打桌面时,桌面会振动,并使附近的金属铁片上的自由电子产生运动。
三、电的传输方式
1. 直流电和交流电:
直流电是指电荷在一个方向上持续不断地流动,如干电池。交流电则是指电荷在某一周期内改变方向,垂直于其传播方向形成特定的波形,如家庭用电。通过简单实验让学生观察直流电和交流电的区别:连接串联的两个灯泡并接通干电池与家庭插座之间的开关。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通过插座供应的灯光会闪烁,并解释交流电会快速改变方向,从而使灯泡快速明暗。
2. 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是能够传递电能(电子)的物质,比如金属物质;而绝缘体是不能传递或极少传递电能(电子)的物质,比如橡胶、塑料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铜线(导线)与塑料棍进行用蜡烛明火点燃实验后,观察哪一个能够传递火焰温度。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3连通器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3连通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连通器的作用;
2.掌握如何使用连通器连接电路中的元件;
3.能够运用连通器解答与电路连接有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连通器的作用;
2.掌握如何正确连接电路中的元件。
三、教学难点
1.掌握连通器的使用方法;
2.能够灵活运用连通器进行电路连接。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和教辅资料;
–准备将要连接的各种元件和连通器。
2.学生准备:
–配备物理实验工具和材料:导线、电池、电灯泡等;
–提前预习相关内容。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对于连通器的认识和使用进行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2. 理论讲解(25分钟)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教材的解读,向学生介绍连通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重点包括: - 连通器的定义和作用; - 连通器的种类和结构; - 连通器的使用方法。
3. 实验演示(20分钟)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实验演示,展示连通器的使用方法和连接效果。例如,可以进行以下实验: - 使用连通器连接电池和电灯泡,观察电灯泡是否能够亮起; - 使用连通器连接多个电池和电灯泡,观察电灯泡的亮度是否改变。
4.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行组装电路,使用连通器连接各种元件,完成特定的任务。例如,要求学生使用连通器连接多个电灯泡,使得其中一个电灯泡熄灭,观察其他电灯泡亮度是否受到影响。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总结(10分钟)
传热学教案(1,2)
2013-7-11 21
2、热辐射的基本规律
所谓绝对黑体:把吸收率等于1的物体称黑体,是一种假想的理想物体。 黑体的吸收和辐射能力在同温度的物体中是最大的而且辐射热量服从于斯忒 藩——玻耳兹曼定律。 黑体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辐射热量服从于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即
T r b AT 4 cb A 100
具备分析工程传热问题的基本能力
掌握计算工程传热问题的基本方法 具有相应的计算能力 掌握热工参数的测量方法,并具有初步的实验技能
2013-7-11 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热量传递过程
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讲课教案
《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冶金传输原理
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Transport Phenomena in Metallurgy
课程代码:MPRC3019
课程类别:专业教学课程;
授课对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学分:2.0学分;学时:36学时;
主讲教师:许继芳;
指定教材:吴铿, 冶金传输原理(第2版),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6;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材料科学基础等
考试形式及成绩评定方式:闭卷成绩60%,平时成绩40%
一、教学目的
传输原理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基础课,阐述了冶金过程中的流体流动,动量、热量、质量传输的基本原理及其传递的速率关系,是冶金动力学过程的主要内容。动量、热量、质量传递有类似的机理和关系,也具有相互的关联和作用。分析冶金过程中三传问题及其基本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动量、热量、质量传输的基本原理,深入了解冶金过程中各种传输现象,以及各种因素对传输过程的影响,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开发,提高控制和设计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传输原理中流体的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主要介绍流体的基本概念。从物理与数学的角度介绍流体的模型,给出流体的基本性质与分类,并对流体力学的分析方法进行介绍。
本章重点:流体力学的主要任务和研究内容。流体的定义和特点;流体的连续介质假设;流体的密度和重度;流体的相对密度;流体的比容。流体的压缩性和膨胀性;可压缩流体和不可压缩流体。黏性的定义;牛顿内摩擦定律;黏度的表达式;影响黏度的因素;黏性流体和理想流体,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表面力和质量力;体系和控制容积;量纲和单位。
教案化工原理传热与传质计算
教案化工原理传热与传质计算教案:化工原理传热与传质计算
前言
化工工程领域中,传热与传质计算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准确计算传热和传质过程可以帮助我们设计高效的化工设备和工艺流程。本教案旨在介绍一些基本的传热与传质计算理论和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实际应用。
一、传热计算
传热是指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异而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在化工工程中,我们通常需要计算传热速率和传热系数等参数。
A. 热传导
热传导是一种通过物质内部分子间相互碰撞传递热量的方式。根据傅立叶热传导定律,热传导速率(q)与温度梯度(dT/dX)成正比,与传热介质的导热系数(λ)成反比。其数学表达式为:q = -λ * (dT/dX)
B. 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是指通过流体介质(如气体或液体)中的对流现象进行热量传递。常见的对流传热计算公式为:
q = h * A * (T1 - T2)
其中,q为传热速率,h为对流传热系数,A为传热面积,T1和T2
为温度差。
C. 辐射传热
辐射传热是指通过电磁波辐射传递热量的过程。根据斯特凡-玻尔兹曼定律,辐射传热速率与传热体表面的辐射率、温度差以及传热面积
之间成正比。其计算公式为:
q = ε * σ * A * (T1^4 - T2^4)
其中,q为传热速率,ε为辐射率,σ为斯特凡-玻尔兹曼常数,A为传热面积,T1和T2为温度差。
二、传质计算
传质是指物质之间由于浓度差异而发生的物质传递过程。在化工工
程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传质速率和传质系数等参数。
A. 传质速率
传质速率可以通过菲克定律来计算。菲克定律表明,传质速率(N)与物质浓度梯度(dC/dX)成正比,与传质介质的传质系数(D)成反比。其数学表达式为:
物理教案:电的产生与传输
物理教案:电的产生与传输
电的产生与传输
一、引言
电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了解电的产生与传输原理对于我们正确使用和安全使用电具至关重要。本教案将为大家介绍电的产生与传输。
二、电的产生
1. 静电现象
静电是指物体获得正负电荷,由于净离子或二次离子存在,发生静止充放电造
成的一种现象。当两个物体摩擦时,会发生电子在两者之间转移,并造成正负电荷的分离。
2.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也可以产生电流。通过在导体中进行化学反应,如在锌板和铜板之间
放入硫酸溶液形成一个致密但活跃的环境时,就会使得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并产生出一定量的电流。
3. 应用场景:干扰雷达侦测飞机
利用静电产生和传输原理,可以设计出用来干扰雷达系统侦测飞机的设备。该
设备利用高压产生强大而短暂的脉冲信号,将其发送到雷达系统上,在雷达系统对真正的飞机进行侦测时,被这些干扰信号所覆盖,从而无法准确判断真实目标。
三、电的传输
1. 电流与电压
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数量,等于自由电子在导体中移动
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动。而电压则表示单位正电荷在两点之间移动所做的功。
2. 线路与导线
电力线路是将发电厂或其他供电设备产生的电能传输到终端用户的设施。其主
要由输入供应、输送和配送三大部分组成。而导线则是连接各个部分的金属材料。
3. 应用场景:蓄电池储能
蓄电池是利用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可逆反应来储存能量,并在需要时将其
转换为电能使用。蓄电池可以通常用于应急照明、汽车动力等领域,在这些场景中起到储存和传输能量的重要作用。
通信原理教案
云南民族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 通信原理
授课班级: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任课教师: 王霞
职称: 讲师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期: 大学三年级下学期
云南民族大学教案
(三)通过实验课提高实验水平,培养工程测试的能力。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课程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绪论
通信的基本概念
通信的目的:传递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
消息:是物质或精神状态的一种反映,例如语音、文字、音乐、数据、图片或活动
图像等。
信息:是消息中包含的有效内容。
实现通信的方式和手段:
非电的:如旌旗、消息树、烽火台…
电的:如电报、电话、广播、电视、遥控、遥测、因特网和计算机通信等。
电信发明史:
1837年: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
1876年:贝尔发明有线电话
1918年:调幅无线电广播、超外差接收机问世
1936年:商业电视广播开播……………
后面讲述中,“通信”这一术语是指“电通信”,包括光通信,因为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在电通信系统中,消息的传递是通过电信号来实现的。
通信系统的组成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信息源(简称信源):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如麦克风。信源可分为模拟信源和数字信源。
发送设备:产生适合于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
信道:将来自发送设备的信号传送到接收端的物理媒质。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大类。
云南民族大学教案
八、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教材:《通信原理》(第六版),樊昌信、曹丽娜主编,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1年8月第6版。
主要参考书:
1、周炯盘、庞沁华、续大我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8-08)
2、曹志刚、钱亚生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11)
冶金传输原理
电子教案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2008年8月
冶金传输原理
(Principles of Transfer in Metallurgy
第1次课课题:绪论(0.5学时)
一、本课的基本要求
1•了解课程的性质、基本要求、主要内容、特点、教材与教参、成绩评定2.了解传输原理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冶金过程中的传输现象。
二、本课的重点、难点
难点:课程的总体介绍,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参及教具
1.《钢铁冶金概论》李慧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
2•《有色金属冶金学》邱竹贤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
3•《冶金传输原理》华建社朱军等编冶金工业出版社
教材:《冶金传输原理》沈巧珍杜建明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
0绪论
0.1冶金的分类
冶金:钢铁冶金、有色冶金。
共同特点:发生物态变化固 '液态
物理化学变化原料与产品的性质、化学成分截然不同
1.钢铁冶金:原料是矿石产品是钢铁
钢铁工艺流程:长流程高炉一转炉一轧机短流程直接还原或熔融还原一电炉一轧机
(1)高炉炼铁:烧结矿或球团矿(铁矿石造块、焦炭(煤炼焦)熔剂一亠铁水
面临主要问题:能源和环保。
(2)非高炉炼铁:天然块矿、粉矿或造块、块煤或气体还原剂、熔剂炼制》海绵铁
(3)转炉炼钢:铁水、废钢、铁合金、氧气、造渣剂-次精炼T钢水
(4)电炉炼钢:废钢(海绵铁)铁水、铁合金、造渣齐卜-次精炼T钢水
2.有色冶金:原料是矿石产品是有色金属
(1)重金属:铜(造锍熔炼)铅(还原熔炼)锌(湿法冶炼)、锡(火法精炼)
(2)轻金属:铝冶金、镁冶金
(3)稀贵金属:锂冶炼、铍冶炼、钙锶钡制取、金银提炼
0.2课程概况
《通信原理》配套教学教案
《通信原理》
配套教学教案
【48学时提高基础部分教案】第8章
第9章
1.讨论无线信道的传播特性有哪些?
第10章
1.解释离散信源的自信息量和信源熵,二者是否相同?
第11章
第12章
第6章
第7章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一-二十二章教案(共9课时)
(二)、精典例题
例1:电话话筒里的碳精片和碳粒相当于一个
A.开关
B.变阻器
C.电磁继电器
D.电磁铁
例2: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哪些正确
A.真空中的波速小于光波
B.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电磁波的频率无关
C.真空中频率高,电磁波的波长短
D.在波形上两个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电磁波的波长
例3:能把声音和图像转化为电流的装置分别是
A.耳机和摄像机
B.话筒和摄像机
C.话筒和显像管
D.耳机和显像管
例4:下列通信工具中,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是
A.卫星电视
B.有线电视
C.公用电话
D.雷达通信
例5:无线电波的波长范围为50~100 m,试求短波段所对应的频率范围.
已知:λ1=50 m,λ2=100 m,v=3.0×108 m/s
求:f1=?f2=?
v
解:根据v=λf可得f=
f 1
=m 50m/s 100.38
1⨯=
λv
=6×106 Hz=600 kHz
f 2
=m 100m/s 100.38
2
⨯=
λv
=3×106 Hz=300 kHz
答:短波所对应的频率范围是300~600 kHz. ●活动与探究
[课题]从波形图算出其频率和波长
[内容]如图是某电磁波在10-5
s 内传播的波形图,请在图中标出一个波长的长度,并算出其波长和频率.
[过程][师]我们已经知道波长、频率、波速之间的关系,那么怎么才能根据所给的图计算出波长、频率呢?要想计算出来,就必须知道如下知识:
1.频率是每秒内电流振荡的次数.
2.波长:电流每振荡一次,就会出现一个波峰(或一个波谷),相邻波峰或波谷的距离为波长.
3.从图中可以看出有三个波峰:故
f =s 1035
电力拖动理论教案9热继电器
教学过程与内容要点:
(一)讲评作业
(二)新课讲授
一、热继电器种类
1、双金属片式
利用两种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通常为锰镍和铜板)辗压制成的双金属片受热弯曲去推动扛杆,从而带触头动作
2、热敏电阻式
利用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制成的热继电器。
3、易熔合金式
利用过载电流的热量使易熔合金达到某一温度值时,合金熔化而使继电器动作。
二、双金属片热继电器(结合实物讲解)
1、结构
热继电器包括加热元件、主双金属片、动作机构和触头系统以及温度补偿元件。
2、工作原理
由电阻丝做成的热元件,其电阻值较小,工作时将它串接在电动机的主电路中,电阻丝所围绕的双金属片是由两片线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片压合而成,
左端与外壳固定。当热元件中通过的电流超过其额定值而过热时,由于双金属片的上面一层热膨胀系数小,而下面的大,使双金属片受热后向上弯曲,导致扣板脱扣,扣板在弹簧的拉力下将常闭触点断开。触点是串接在电动机的控制电路中的,使得控制电路中的接触器的动作线圈断电,从而切断电动机的主电路。
3、安装
热继电器是电流通过发热元件发热,推动双金属片动作。热量的传递有对流、辐射和传导三种方式。其中对流具有方向性,热量自下向上传输。在安放时,如果发热元件在双金属片的下方,双金属片就热得快,动作时间短;如果发热元件在双金属片的旁边,双金属片热得较慢,热继电器的动作时间长。当热继电器与其它电器装在一起时,应装在电器下方且远离其它电器50mm以上,以免受其它电器发热的影响。热继电器的安装方向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进行,以确保热继电器在使用时的动作性能相一致。
现代交换原理-----教案
现代交换原理--教案
第一章:现代交换原理概述
1.1 教学目标
了解现代交换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理解现代交换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
掌握常见交换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1.2 教学内容
现代交换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现代交换系统的基本原理
现代交换系统的组成结构
常见交换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1.3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现代交换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现代交换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
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交换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1.4 教学评价
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现代交换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的掌握情况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现代交换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的理解程度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常见交换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电路交换原理
2.1 教学目标
了解电路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掌握电路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
了解电路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
2.2 教学内容
电路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
电路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
电路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
2.3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电路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电路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案例分析法:分析电路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
2.4 教学评价
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电路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电路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的理解程度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电路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存储交换原理
3.1 教学目标
了解存储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掌握存储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
了解存储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
3.2 教学内容
通信原理教案
教案1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I, II
授课日期: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章绪论
授课班级:
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了解通信的进展历史与进展前景,培育学习兴趣。表达通信系统的构成,包括仙农模型、数字系统模型、模拟通信系统模型,已及通信网的构成。给出通信系统有效性与牢靠性的目标,介绍熵、带波特率、比特率、频谱效率、误符号率、误比特率、信噪比(功率信噪比、归一化信噪比)的根本概念。介书主要内容、重点及教辅书籍。
教学重点:
1通信系统的构成,数字通信系统构成、模拟通信系统构成
2有效性:带宽、频谱效率及其相关物理量,熵、波特率、比特率
3牢靠性:信噪比、误码率(误比特率、误符号率)
教学难点:
1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
2区分通信系统的不同模型的适用范围与内部根本功能模块间的关系
3区分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与牢靠性参数
4把握熵的计算、两种信噪比间的换算
教学方法:
1通过图形形象表征通信系统,从而树立抽象概念的直观印象。
2通过例题/提问/习题的形式,在练习与接触中使学生得到启发与感受。
3 比较不同系统、不同概念的异同,使学生系统把握根本概念。
备注:
教案2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I, II
授课日期: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其次章确定性信号分析
授课班级:
教学目的及要求:
复习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相关内容,把握由角频率、频率表示的傅立叶变换间的关系,了解余弦形式的叶
变换;把握相关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把握各种常用带宽定义;把握功率谱密度的概念;把握希尔伯换
的定义及其性质;把握解析信号含义;理解频带信号含义;把握复包络、包络、同相重量、正交重量义。
SDH原理教案
光端专业训练教案(SDH原理)
目录
第一课SDH原理基础 (3)
一、SDH的基本概
念 (3)
二、SDH的设备类型 (7)
三、SDH网络拓扑 (8)
第二课SDH帧结构及开销字节 (10)
一、SDH的帧结构 (11)
二、SDH的开销字节 (14)
第三课SDH同步复用映射结构 (20)
一、参与复用与映射的单元 (21)
二、复用与映射的过程 (23)
第一课SDH原理基础
教学提要
课目:SDH原理基础
目的: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使大家掌握SDH的基本内容。
内容:一、SDH的基本概念
二、SDH的设备类型
三、SDH网络拓扑
实施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
教学对象:光端专业学员
时间:45分钟
地点:教室
要求: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教学保障:微机1部,投影仪1台
SDH原理基础
教学进程
教学准备———————————————2分钟
1.清点人数,检查器材设备;
2.引子:本节课主要学习SDH原理基础的主要内容;
3.宣布教学提要。
教学实施———————————————45分钟正文:
一、SDH的基本概念
(一)SDH的概念:
在讲SDH传输体制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SDH到底是什么。那么SDH是什么呢?SDH全称叫做同步数字传输体制,由此可见SDH是一种传输的体制(协议),是一套可进行同步信息传输、复用、分插和交叉连接的标准化数字信号的结构等级,就象PDH——准同步数字传输体制一样,SDH这种传输体制规范了数字信号的帧结构、复用方式、传输速率等级,接口码型等特性。
(二)PDH 的固有弱点:
那么SDH产生的技术背景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要求通信网能提供多种多样的电信业务,通过通信网传输、交换、处理的信息量将不断增大,这就要求现代化的通信网向数字化、综合化、智慧化和个人化方向发展。
冶金传输的原理及应用教案
冶金传输的原理及应用教案
1. 引言
本教案将介绍冶金传输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方法。冶金传输指的是将金属和矿石等冶金材料从一个地区或设备输送到另一个地区或设备的过程。冶金传输是冶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到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2. 冶金传输的原理
冶金传输的原理包括物料输送性质和传输方式选择两个方面。
2.1 物料输送性质
物料的输送性质主要包括密度、流动性和粒度。密度决定了物料在输送过程中的重量和体积特点,流动性则影响了物料在管道和输送设备中的流动性能,粒度则决定了物料通行过程中的颗粒间摩擦和堵塞情况。
2.2 传输方式选择
冶金传输的方式主要包括机械传输、气力传输和液力传输。机械传输是利用机械设备如输送带、斗式输送机等进行物料的输送,适用于物料密度较大且粒度较大的情况;气力传输则是利用空气流动的原理进行物料的输送,适用于物料流动性好且粒度较小的情况;液力传输则是利用液体介质进行物料的输送,适用于物料流动性好且密度较大的情况。
3. 冶金传输的应用
冶金传输在冶金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3.1 堆场物料输送
在冶金工业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将堆场中的物料输送到矿石破碎机、筛分设备等设备中进行处理。这时可以使用机械传输方式,通过输送带或斗式输送机将物料从堆场中输送到目标设备。
3.2 矿石破碎和磨矿过程
矿石破碎和磨矿过程是冶金工业中重要的一环,需要对原料进行细碎和磨细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用气力传输方式,通过气体流动将原料输送到破碎机和磨矿设备中,以实现对原料的细碎和磨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知数:T,vx, vy, vz
•引入三个动量平衡(N-S)方程 和 连续性方程 (引入p) •再加上对流换热微分方程:
17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
•F-K 方程
(9-5)式
•N-S 方程 式
(3-47)~(3-49)
•连续性方程 (3-44)式
•换热微分方程 (9-3)式
28
•平均换热系数
29
•强调: •以上结果条件是 Pr >1 及T < 的层流情况, •但一般也可放宽到液态金属以外的层流流体。
30
•对于液态金属 :
•液态金属的 h 常用Pe表示。 •Pe — 贝克列数。
•Pe大,温度场不稳定, •且 Pe大,Re大,湍流程度大。
31
9.4 圆管内强制层流对流换热 p200 (×)
、管径、管 长、管子排列方式、垂直放置或水平放置等。
13
注意:
1. 流体物理性质与温度有关。 2. 用以确定物性的温度称 “定性温度”。 3. 定性温度的选择方式: a. 可以选择流体的平均温度, b. 可以选择璧面的平均温度, c. 可以选择二者的平均温度:
取Tm = 0.5(Tf+Ts)
14
•(9-3) 对流换热系数 h 的计算式
,也叫 “换热微分方程”
12
9.1.4 影响对流换热系数 h 的因素 p187
• 1 流体的物理性质:影响较大的物性如密度、比热cp
、导热系数λ、粘度等;
• 2 流体的状态:液体、气体、蒸汽及在传热过程中是否
有相变。有相变时对流传热系数比无相变化时大的多;
• 3 流体的运动状况:层流、过渡流或湍流 (Re); • 4 流体对流的状况:自然对流,强制对流; • 5 传热表面的形状、位置及大小:如管、板、管束
•W / m2K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W / mK
•1/ m
•——局部努塞尔 (Nusselt) 数
•平均对流换热系数
23
•努塞尔数 Nu 表达的是同样温度下对流与传导的传 热速率之比。
•导热热阻
•对流热阻
•对于液态金属,Pr值小,一般不满足Pr 0.6的条件。
•1) 边界条件为均匀壁温——P.194,(9-14) 式
(2) 温度边界层与速度边界层厚度一般不相等。
(3) 温度边界层同样有层流与紊流之分。
层流:热量传输以传导为主
紊流:热量传输以对流为主
(4) 紊流时,温度边界层在壁面法线上有: 过渡区, 紊流区 三个区域。
层流底层区,
(5) 温度边界层特点:
A: 较薄。
B: 沿厚度方向温度变化大。
8
•速度边界层和温度边界层 关系:
39
•3。 自然对流换热中,起决定作用的准数是格拉晓 夫准数Gr。
• ——温度膨胀系 数L——平板长度 •T = Ts-Tf
•Gr 越大,自然对流越强烈
40
•4。 流体沿垂直壁面自然对流,也形成速度边界层和温度边 界层。其特点为 (设流动 x 方向):(p211 图 9-19)
•(1) 若Ts >Tf,则边界层中流体 温度沿着y方向(远离壁面方向)上 流体温度Tf 单调递减。
•未知数:T,vx, vy, vz,p,h •理论上可以求解。
•(见P.191)
18
9.3 流体流过平板时, 层流对流换热 p192
•9.3.1. 平板边界层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 (层流,稳定)
•换热微分方程 (9-3)
•F-K方程 •(9-9)
•N-S方程 •(3-94)
•连续性方程( 3-92)
•● 2. 从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分: •内部流动对流换热:管内或槽内 •外部流动对流换热:外掠平板、圆管、管束
•● 3. 从流动状态分: •层流:整个流场呈一簇互相平行的流线。( Laminar flow) •湍流:流体质点做复杂无规则的运动。 •(Turbulent flow)
4
•● 4. 从流体有无相变分:
•热量平衡
•速度分布
•积分 •边界条件:
•与r无关,且 •与 r 无关
34
•再积: •边界条件: •得:
•——温度分布式
35
•平均温度 •把速度分布式和温度分布式代入,得到:
•(9-47)
36
•5 由温度分布,代入换热微分方程求h。
•所以,对于壁面恒热流条件下,温度充分发展区段 的圆管内层流流体,Nu=4.36。 •其它情况,见P.203,表9-1。
传输原理教案第9章传热
2
•第二篇 : 热量传输
•第九章 对流换热
•对流换热的分类: •● 1. 从流动起因分:
•自然对流:流体因各部分温度不同而引起的密度差异 所产生的流动(Free convection)
•强制对流:由外力(如:泵、风机)作用所产生的流 动(Forced convection)
3
•1. 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2. 温度分布受速度分布的 影响,但是它们的分布曲线 并不相同。速度边界层厚度 和温度边界层厚度不相等。
9
•紊流条件下的温度边界层分为三个区域: •(1)紊流区 (p186特点) •(2)过渡区, •(3)层流底层区.
10
•第二篇 : 热量传输
•第九章 对流换热
9. 1. 2. 牛顿冷却公式 (Newton,1702)
•(2) •a. 壁面处,流体流速为零。 •b. 在边界层外,由于无温度差,流 速度也为零。所以 y 方向有 vx 的极 大值。
41
•(3) 在流动方向上,流速vx不 断增加(这与强制流动相反), 存在层流向紊流的转度,边界层 厚度增加,对流换热因素降低, h 值减小。紊流区,h 值稳定。
42
•9.6.1 垂直平板层流自然对流换热精确解 p212
•-关系与Pr有关。 •Pr=1,温度分布与 速度分布规律相同。
21
•气体 — Pr数一般为0.6~1,且几乎不随温度变化。 •一般液体(水,有机液体等) — Pr >1 (Pr=2~50), > T •液态金属 — Pr << 1, << T
22
•已知温度分布,可以求得对流换热系数h
•Pr ≥0.6时,
•1. 圆管内速度分布
•亥根-泊肃叶方程 (P.45)
•2. 温度分布 T = T (r, z, t)
•1 定义无量纲温度
•(1)
•截面上流体 混合平均温度
•2 恒壁温或恒热通量条件下,流过一段距离的流体截面 上 分布不随时间变化,且在不同截面的径向分布相同 (不随z改变),此时称充分发展的温度分布。
义
•普朗特数Pr表示:动量传输和热量传输能力的相对大 小。在边界层理论当中,Pr是速度边界层与温度边界 层的相对厚度指标。
•Pr > 1, > a , > T •Pr=1, > T
20
•方程组精确解 (实际包含了近似处理) 示于p.194,图9-8。 •纵坐标—无量纲温度
•横坐标
•图9-8,各种Pr下的平板上层 流边界层内的无量纲温度分布
(1) 温度分布: 令
•边界条件: •若令
25
•得:
•或
• (2) 边界层厚度 •将上式代回积分方程,并注意到
•及
•(9-20) •——温度分布式
•得
26
•解之,得
•由边界条件:x = x0 时,T=0 (x0 为温度边界层起始位置) •得
27
• (3) 求h
•由温度分布式(9-20),代入换热微分方程,得
• 边界条件:(平 板温度不变)
1) y=0时, • vx =0, vy =0, • T =Ts=T0
• 2) y=时, • vx =v , • T =T
微分方程和运动微分 19 方程形式一样,板面
温度不变时,边界条
件也相似。显然,普
朗特数/a 表达了速
度与温度分布的相似
性•定。
•——普朗特数(物性准数)
•A. 基本方程: (连续性方程+动量平衡+热量平衡)
•B. 边界条件: 壁面温度恒定 •边界层外
43
•C. Ostrach (奥斯特拉茨)解:
44
•平均换热系数
•单相换热: (Single phase heat transfer) •相变换热:凝结、沸腾、升华、凝固、融化等 •(Phase change): Condensation、Boiling
5
6
7
9. 1. 1 温度边界层
流-固界面对流换热:
(1) 由于速度边界层的存在,导致温度边界层的产生。
9.2 对流换热的数学表达 p189
•由能量守恒定律,有如下关系式:
•对流输入的热量 - 对流输出的热量
•+传导输入的热量 - 传导输出的热量
•=微元体内能的累积量
15
•经推导,最后得到热量平衡方程 :(9-5)和(9-6) • 也叫做傅立叶---克希霍夫方程(F-K 方程)
•(9-5)
•实体导 数
37
9.5 紊流对流换热(了解)(×)
38
•9.6 . 自然对流换热 p211
• 1。自然对流:静止流体接触固体表面,如果两者 有温度差,则靠近固体表面的流体中因温度场不均 匀,导致密度差的产生,引起自然对流。(一般是 在浮力作用下的流体上下相对运动)
• 2。自然对流换热:自然对流下的热量传输过程为 自然对流换热。自然对流换热有大空间和有限空间 的区别。(P.211)
•(9-6)
•——傅立叶-克希霍夫导 热微分方程
•条件:1) ,,,cp均为常数,不可压缩流体。
•
2) 无内热源,无粘性耗散。
•纯固体导热(没有流动):
•(8-10)
16
•柱坐标系下的热量平衡方程 : P.191, (9-7)式 (×) •球坐标系下的热量平衡方程 : P.191,(9-8)式(×)
•2)边界条件为均匀壁面热通量 • Pr > 0.5时, —— (9-15)式 • 0.006 Pr 0.03 时,—— (9-16)式
24 9.3.2. 平板边界层对流换热积分方程组 p195 (了解 )
•对于Pr=/a > 1,流体温度T,流速v,只考虑y方向上的导 热
•热量积分方程:
•(9-18)
•(2)
32
•3 恒热流条件下,充分发展区:
•——与 z 无 关
•由(1), (2), (3)式可得,
•( P.201, 9-40 式)
•9-40表明:恒定热通量情况下,圆管内层流中充分发展温 度区段中流体各点的温度、平均温度,以及壁温都随着 Z 作 线性变化。
33
•4 建立热量平衡微分方程(9-43),求解得到温度分布
•Ts, Tf 分别为璧面温度和流体温度, •F是换热面积,h是对流换热系数, •Q 是热流量, q是热流密度。
•h——是对流换热系数,是一个把众多 影响对流换热因素综合而成的系数。
11
•9.1.3. 对流换热系数 h 的计算式
•固体壁面处(y=0), 该处的热量传输只有导热。 •导热速率=对流换热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