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祝福教案答案
《祝福》教学设计与课后练习
《祝福》教学设计与课后练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理解封建礼教的本质。
2.学习本⽂综合运⽤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描写等塑造⼈物的⽅法。
3.体会本⽂环境描写的作⽤,理解本⽂倒叙⼿法的作⽤。
(⼆)学习难点 1.⼩说取名《祝福》的深刻含义。
2.理解⼀些含义深刻的句⼦。
⼆、课⽂知识点分析 (⼀) 字词辨析 寒暄:寒暖。
指⼈们见⾯时说些客套话。
暄,太阳的温暖。
百⽆聊赖:⽣活或感情上没有寄托。
不更事:经历世事不多,即缺乏社会经验,不懂世故⼈情。
更,经历。
俨然:⼗分庄重的样⼦。
沸反盈天:形容⼈声喧嚣杂乱。
沸反,像沸⽔⼀样翻腾。
盈,满。
讪讪:难为情的样⼦。
诡秘.诡诈神秘,使⼈难以捉摸。
窈陷:深陷。
窈、幽深。
惴惴:忧惧不安的样⼦。
(⼆)《祝福》的情节结构 把握情节结构是鉴赏⼩说的第⼀环节。
1.辨清⼈物⾝份及其关系 “我”——祥林嫂眼中的有⽂化的读书⼈形象,祥林嫂曾向我探问过“灵魂”有⽆的问题。
鲁四⽼爷是“我”的本家,⽐“我”长⼀辈,称为四叔,但⼆⼈谈话“总不投机”。
实际上“我”是⼀个具有进步思想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形象。
“我”是全⽂的⼀个线索型⼈物,由“我”串连起祥林嫂的整个命运,可以说祥林嫂的故事是“我”⽿闻⽬睹的。
鲁四⽼爷:是—个讲理学的⽼监⽣,对新党极其不满.是对祥林嫂的命运起着决定性的⼈物。
四婶:因为觉得祥林嫂是个“安分耐劳”的⼈⽽留下她,祥林嫂被婆家抢了回去,⼜时时叨念,但祭祀时却不准祥林嫂沾⼿。
柳妈:⿎动祥林嫂去捐门槛,地位与祥林嫂⼀样的下层劳动妇⼥形象。
祥林嫂:嫁过两个丈夫,⽣过⼀个⼉⼦,丈夫、⼉⼦先后死掉,最后沦落为乞丐,惨死街头。
2.把握情节脉络 《祝福》情节是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主体来安排的。
具备⼩说的情节要素。
序幕:⼩说开头交待了祥林嫂⽣活的社会环境,既有对阴沉,灰暗的年底景象的描绘,⼜有对家家准备祝福的盛况的介绍,更有对虚伪,反动保守的鲁四⽼爷及其书房的描写,为主⼈公祥林嫂悲剧的进⼀步发展提供了背景。
第9课 祝福 学案(含答案)
第9课祝福学案(含答案)第9课祝福学习目标1.梳理情节,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2.分析人物,把握祥林嫂的性格特征,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3.研究祥林嫂一步一步沦落致死的原因,确定小说的主题和社会价值。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寒暄草窠窈陷瓦楞尘芥歆享牲醴蹙缩桌帏俨然两颊渣滓答案xunkyolnjixnlcwiynjizhz2多音字监更间折薄嚼答案jin/jinn/njin/jinzh/sh/zhb/b/boju/jio/jio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234答案1暮霭/和蔼2谬种/绸缪3蹙缩/蹩脚4寒暄/喧哗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不更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百无聊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3沸反盈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4宽洪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5精明强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答案1缺乏生活经历,不懂人情世故。
更,经历。
错点提醒一般用于年轻人。
2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
3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沸,滚翻;盈,充满。
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
4形容人度量大。
5机警聪明,办事能力很强。
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每天清晨,我们都早早地来到教室,有的背古诗,有的读美文,真是沸反盈天啊2王熙凤虽为女子,却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贾府的实际大管家。
鲁迅《祝福》教案
鲁迅《祝福》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背景介绍鲁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祝福》简介: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彷徨》中,创作于1924年,讲述了一个关于封建迷信、人伦关系和女性命运的故事。
1.2 教学目标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祝福》的背景信息。
把握《祝福》的主题和情节。
第二章:文本分析2.1 故事情节梳理祥林嫂的悲剧:年轻守寡,被兄弟赶出家门,后成为乞丐。
封建迷信的影响:祥林嫂被认为是不祥之人,遭受村民的排斥和诅咒。
社会冷漠与个人命运: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反映出社会的冷漠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2.2 人物分析祥林嫂:善良、坚韧、命运多舛的女性形象。
柳妈:祥林嫂的婆婆,封建礼教的维护者。
其他人物:分析故事中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对祥林嫂命运的影响。
第三章:主题探讨3.1 封建迷信的批判分析小说中对封建迷信的描写,如祥林嫂被认为是不祥之人、柳妈的诅咒等。
探讨封建迷信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2 人性的探讨分析小说中人物对待祥林嫂的态度,如村民的冷漠、兄弟的抛弃等。
探讨人性中的善良与自私、同情与冷漠之间的矛盾。
第四章:教学活动设计4.1 讨论与思考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
引导学生思考封建迷信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4.2 写作练习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祝福》的读后感,重点关注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回顾《祝福》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5.2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引导学生关注现代文学中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人性探讨的主题。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学生参与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理解和观点。
6.2 学生写作能力评价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表达清晰、逻辑严密、观点明确等方面。
关注学生在读后感中的个性化理解和感受。
鲁迅祝福学案附答案
《祝福》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概括小说情节,体会倒叙写法。
2.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方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
3.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4.总结鉴赏小说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1.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
【学习难点】1.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要点】1.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2. 梳理概括小说情节,体会倒叙写法。
3. 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课前预习]【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等十五部。
《呐喊》收录了他自1918至1922年间所写的《故乡》《社戏》《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14篇作品,此时的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说集,收录了写自1924年至1925年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等11篇小说,这些作品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
他在《彷徨》书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后来在《题〈彷徨〉》一诗中说:“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写作背景】《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鲁迅祝福教案(6篇)
鲁迅祝福教案(6篇)鲁迅《祝福》教案篇一教学要点1、分析样林嫂所处的典型环境,剖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及小说主题。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祥林嫂的反抗。
3、深层把握“祝福”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人,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关系中的个人,而不是思想家们所理解的‘纯粹’的个人”。
文学反映人的生活整体,也只有通过“生活本身形式”(车尔尼雪夫斯基)才能得到完满的表现。
因此,在艺术作品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的“关键在于个别的环境”(马克思)。
那么,在《祝福》中,围绕和促成人物行动的环境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研读小说的环境描写1、提问:作者把祥林嫂的悲剧置于“鲁镇”这个“舞台”上来演绎,“鲁镇”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在那里表现出怎样的世态风情(1)学生集体朗读小说的第1~2段。
(2)学生勾画关键句子进行体会,然后前后桌进行交流。
(3)学生自由发言后,明确:①鲁镇是一个封闭式的社会。
许多传统习俗、封建观念、男尊女卑等封建等级关系在鲁镇的人与人之间被异常严格地遵守着。
如,当“我”离开五年之后重回鲁镇时,最强烈的感觉是一切“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准备“福礼”的是女人,而“拜的却只限于男人”。
②鲁镇弥漫着浓厚的迷信气氛。
“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人们的美好愿望寄托在对神的祈求上。
2、学生思考: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人(1)学生默读课文,摘录有关语句。
(2)思考后明确: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他崇拜祖先,思想僵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化。
他向“我”大骂康有为,康有为主张变法,但是他因循守旧。
他“案头”堆放的是“理学”著作,墙上挂的是朱子格言;孔孟之道流布于周身血脉,封建伦理浸透了通体细胞。
孔孟理学、封建伦常正是他处世立身、待物行事的准则。
可见,鲁四老爷是一个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
3、学生思考:祥林嫂周围的其他人对其态度如何明确:祥林嫂周围的人对她表现出令人颤栗的凉薄与冷漠。
鲁迅《祝福》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迅《祝福》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祝福》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分析鲁迅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3)掌握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剖析作品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合理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揭示社会现实的勇气和担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3)学会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弘扬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祝福》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分析鲁迅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3)掌握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刻画和社会背景的关联。
(2)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3)如何从作品中提炼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及其作品《祝福》。
(2)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了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把握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修辞手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作品背景,揭示作品的社会意义。
(2)分析人物形象,阐述鲁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3)讲解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享自主学习心得和小组讨论成果。
(2)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作品的重要知识点,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祝福鲁迅课后题答案
祝福鲁迅课后题答案祝福鲁迅课后题答案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答:这段文字主要写了鲁镇年底“祝福”景象,与小说开头形成呼应,以乐景衬哀景,与文中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形成鲜明的对比。
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或清新明快,或幽默讽刺,或沉郁悲哀,结合此段文字具体分析作者的语言风格。
答:《祝福》中的语言是沉郁悲哀的。
作者选择色彩不太强烈的字,声调不太响亮的字,造成稍长的句子,使大家读了,因语调的缓慢,文字的暗淡而感到悲哀。
例如,云是“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爆竹声是“钝响”,天色是“愈阴暗了”,满天飞舞的大雪,全无美感,“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写的是新年的气象,色彩却如此暗淡,情调是如此悲哀,乐景不乐,只让人觉得沉郁。
全段透过“我”的感受描写了祝福景象,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我在蒙胧中”,①“隐约听到”了:远处联绵不断的爆竹声。
(不超过10个字)②感受到了:联绵不断的爆竹声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感到懒散和舒适,且扫除了白天的疑虑。
“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作者以这样的语言收束全文,其美学价值在于:(不超过35个字)与祥林嫂在祝福中死去的惨象形成鲜明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开头一段文字中对鲁四老爷语言、外貌描写的作用。
答:为说明小说人物之间的关系拉开序幕;同时凸显了鲁四老爷冷漠无聊、顽固守旧的思想和性格。
在“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但中人是卫家山人,既说是邻居,那大概也就姓卫了”这句话中,“中人”的含义是什么?指的是谁?“大概也就姓卫了”体现了鲁镇人对祥林嫂怎样的态度?答:指中间人,即介绍祥林嫂到鲁家的人,是卫老婆子。
鲁镇人不在乎祥林嫂到底叫什么名字,一来因为女人本来就可能没名字,二来一个干下活的人,没必要知道名字。
所以他们并不深究。
祥林嫂从夫家逃到鲁镇后,成了鲁四老爷家的仆人,“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
祝福教学案及答案
《祝福》教学案【课前预习】1.zhēnɡshàn tuán kēpáo jiàn xīn lǐniù2. (1)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
(2)形容人声喧嚣杂乱。
(3)很顺从,很熟悉。
(4)难为情的样子。
3.小说一共写了三次“祝福”的情景。
第一次是鲁镇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通过鲁镇“祝福”环境的描写,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
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
写出了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逼上死路。
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三次是鲁镇的“祝福”情景。
主要是通过“我”的感受写的,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富人们的幸福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主题。
同时在布局上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4、理清线索和结构序幕写祝福景象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发展祥林嫂初卖改嫁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尾声再写祝福景象(倒叙)【分析人物形象及主题】1、初到鲁镇:顺着眼---表现他的老实、善良、忠厚;再到鲁镇:顺着眼,有泪痕,无精神——表现她内心悲哀、痛苦;临死之前:眼珠间或一轮----表现她精神麻木、呆滞。
2、A.第一次是青黄,第二次还是青黄,第三次是黄中带黑;B.脸色的变化-----表现了她生活情况的逐渐恶劣,更说明心理的极大负担,身心的极度悲痛。
3、总结祥林嫂形象:祥林嫂是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个被践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视的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4.通过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叙述,批判封建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对人的毒害,也揭示广大民众的病态灵魂,引起疗救的注意。
5、探讨以“祝福”为题,而不以“祥林嫂”为题的意义:(1)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
(2)通过这个标题,就把“凶人的愚顽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不幸,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表现主题方面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祝福学案及答案
《祝福》复习学案小组姓名学习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
2. 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和典型意义。
(二)能力训练点1.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体会社会环境对形象塑造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3.理解文中含蓄的语句。
(三)德育渗透点1.认清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懂得反封建的必要性。
2.认识鲁迅对封建文化的鞭挞的现实意义。
一、基础知识1、选出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寒暄(xuān)踌蹰(chóu)朱拓(tuò)百无聊赖(lài)B.监生(jiàn)惴惴(zhuì)俨然(yǎn)少不更事(jīnɡ)C.间或(jiàn)形骸(hái)谬种(miù)沸反盈天(fâi)D.陈抟(tuán)驯熟(xùn)炮烙(pào)咀嚼鉴赏(jǔ)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寒暄雕梁画栋走头无路内帏厮混B.诡密百无聊赖彩绣辉煌寻死觅活C.蹙缩文彩精华咀嚼赏鉴讪讪D.蹒跚俊眼修眉牲醴伶俐可爱3、下列多音字读音一致的一项()A中肯中意中伤中看 B简称称职自称称道C巷道小巷巷战深巷 D着陆着落着手附着4、列各句横线上填入的一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①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
他是不到别家去玩的;各处去一问,__没有。
②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开去;女人们却不独__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
③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________的神色。
A.果然宽恕悲哀 B.果然饶恕悲凉C.竟然宽恕悲郁 D.竟然饶恕悲苦5、出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军训结束那天,我们举行队列表演,下午三时,操场上歌声嘹亮,沸.反盈天...,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
祝福学案及答案
《祝福》导学案预习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学常识和字词等基础知识。
2、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2、背景介绍《祝福》发表于1924年。
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而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
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了。
3、相关知识(1)贞节: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趋于保守、僵化、反动,反映这种趋势的理学出现了,代表人是程颐、朱熹。
理学口号是“存天理,灭人欲”。
夫权自然是“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
理学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
祝福学案答案
《祝福》学案(第一课时)一.1、字音积累钝(dùn )响朱拓(tà)间(jiàn )或踌(chóu )蹰俨(yǎn )然谬(miù)种呜咽(yè)贺家墺(ào )桌帏(wéi )讪讪(sh àn )咀嚼(jǔ)瞥(piē)见悚(sǒng )然蹙(cù)缩门槛(kǎn )窈(yǎo )陷惴惴(zhuì)歆享(xīn )寒暄(xuān )尘芥(jiè)堆蹒跚(pán )(shān)拗(niù)不过不更(gēng )事沸反盈(yíng )天2字义识记俨然∶形容庄重严肃。
讪讪:不好意思的样子怔怔:呆愣的样子。
怨府:大家怨恨所集中的对象。
沸反盈天:沸:滚翻;盈:充满。
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
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二、文学常识:1、《祝福》选自《彷徨》,作者是鲁迅,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呐喊》和《故事新编》,散文集是《朝花夕拾》,散文诗集是《野草》,还有杂文集17本。
2、“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典著作。
三、文本整体感知,梳理情节:1.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请列出小说情节结构。
情节内容顺序序幕:鲁镇祝福的气象和鲁四老爷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倒序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发展:祥林嫂被迫改嫁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尾声: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小说中哪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叙的?答案:倒序“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片断,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3.作者在结构上采取倒叙的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造成悬念;形成对比,突出主题。
四、合作探究:1.小说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描写主人公的,文中有几处突出的肖象描写,写出她什么性格特点,请找出并分析点拨:第一次初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年轻寡妇,生活贫困,但身体还健康。
《祝福》导学案答案
《祝福》导学案答案《祝福》导学案(三课时)编制:黄毅审核:2011年3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4、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学习重点:1、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学习难点: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内容:1、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2、掌握课文中重要词浯。
3、熟悉课文内容,把握小说情节一、独立自学(A级)1、知识链接:①相关背景《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_____》中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
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
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
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②关于“祝福”“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
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2 祝福 鲁迅教案(4)
第2课祝福祥林嫂是不幸的:新寡又迫嫁,丈夫却病亡,守子且艰生,幼儿又惨死。
可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祥林嫂,本应得到些同情,却备受嘲弄、侮辱和伤害。
新寡再嫁丧夫,成为阻碍她平等生存、正常生活的一座大山;儿子惨死狼口,又成为别人一遍一遍茶余饭后的谈资。
人们对于她的伤口,不仅撕开来看,而且再撒上一把盐。
在封建礼教、封建迷信的双重打击和人们的风刀霜剑中,就在这家家“祝福”之中,在这天地圣众歆享牲醴赐福人们的爆竹声中,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女人,躺在了写着“吃人”二字的封建礼教的铡刀下!①在当下,中学生有三怕:怕奥数、怕英文、怕鲁迅。
对于前两者,我倒心有戚戚焉;对【课内挖掘】课内素材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使国民在精神上、思想上受到极大的毒害,造成国民的愚昧、无知、冷酷。
那个时代的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
祥林嫂悲剧命运之所以能够产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周围人们的冷漠、无情,甚至残忍。
祥林嫂在鲁镇女人们的“鄙薄”“烦厌”的神色中,在四婶“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的慌忙语调中,在短工“简捷”“淡然”的回答中,在“我”的应付中,在当时整个社会民众的“看客”心理活动中,一步一步走向了死亡。
这种死亡在保守、自私、顽固、麻木、毫无温情的世界里是必然的。
[运用角度] “社会的冷漠”“让世界充满爱”“伸出温暖的手”等。
【课外运用】冷漠,是存在于人类中可怕的病毒,是杀人不见血的魔鬼。
只有拒绝冷漠,人与人之间才能真正地和谐相处,人生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社会才能稳步前进,世界才会充满爱。
阻止道德的滑坡,托举向善的力量,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温暖他人,温暖世界。
(节选自《拒绝冷漠》)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寒暄.(xuān) 踌.蹰(chóu) 朱拓.(tuò)百无聊赖.(lài)B.讪讪.(shàn) 惴.惴(zhuì) 俨.然(yǎn) 少不更.事(jīnɡ)C.间.或(jiàn) 形骸.(hái) 谬.种(miù) 沸.反盈天(fèi)D.正.月(zhēnɡ) 驯.熟(xùn) 炮.烙(pào) 咀.嚼鉴赏(jǔ)解析:A项,“拓”读“tà”,B项,“更”读“ɡēnɡ”;D项,“炮”读“pá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祝福教案答案教学目的:通过本文的学习,思想上:了解旧中国下层劳动妇女的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认识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
故乡鲁镇:闭塞落后愚昧迷信主要人物是谁?她的身份是什麽?她有怎样的人生经历?死前景况:2.写出:其人生悲剧的情节提纲:3.分析:在她身上哪些方面的表现是劳动妇女的特质?在她身上哪些方面的表现是一般劳动妇女所不具备的特质?点拨:两次丧夫和失去爱子均属不可避免的天灾;婆婆的虐待迫使她逃出,过上“满足”的生活;婆婆的强卖反使她“交了好运”有夫有儿;两次在鲁家做女佣均没有受肉体的打骂虐待和工资的克扣5.自行组成四人学习小组讨论:哪麽,真正造成她不幸的原因是什麽?是从什麽开始的?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以“试析造成祥林嫂悲剧性命运的主客观原因”为题,写一篇500字的文学评论。
6:课后感想第二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鲁迅本文揭示的“礼教吃人”的主题;明白一个人不能盲目的反抗命运教学方法:师点拨,置疑,生讨论发言教学步骤:1:检查作业2:讨论造成祥林嫂悲剧性命运的主客观原因。
先看祥林嫂反抗精神的表现:逃出婆家却到讲理学歧视寡妇的老监生鲁四老爷家;反抗被卖是为了遵从“从一而终”的礼教,却不知贺老六是个可以依托的好人;想自食其力坚强地活下去却又来到被封建礼教统治着的鲁镇和鲁四老爷家想摆脱被歧视的境遇却采用并不被人们认可的捐门槛的方式所以说,主观上,祥林嫂虽有反抗精神,但受环境和时代的局限,带有极大的盲目性。
但她毕竟是生活在封建社会下层并不自觉的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我们不能苛求她。
再来看她先后两次到鲁镇人们对她的态度有何变化?第一次:鲁四老爷:皱了皱眉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人们:都说她“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第二次:鲁四老爷:暗暗地告诫四婶:“这种人---败坏风俗的---不干不净”人们:“音调和先前很不同:笑容却冷冷的;笑影又冷又尖女人们带着“鄙薄的神气”大家对她“烦厌和唾弃”他们的笑容和声调“是在嘲笑她”为什麽有这麽大的变化?谁的话揭破了谜底?柳妈的话:“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
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
”什麽大罪名?-----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妻有别,朋友有信夫妻有别“别”在何处?男人可以借七种借口遗弃妻子并可拥有三妻四妾女人只能必须遵从“三从四德且“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活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宋明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他们注定妇女必须过那掩藏的生活,而使妇女的再醮成为犯罪行为。
崇拜贞节-----这是理学家在妇女界中竭力鼓吹的---变成心理上的固定的理想,妇女因此须付社会道德上的责任,而男子则对此享着免杀的特权。
妇女更须负责以保全名誉而提高品格。
这一点,男人家也常热烈予以赞美,盖至此其主眼已从寻常家庭妇德转移于女性的英雄主义与节烈的牺牲精神。
”--------林语堂《吾国吾民.第五章.妇女生活》“社会上多数古人模模糊糊传下来的道理,实在无理可讲;能用历史和数目的力量,挤死不合意的人。
这一类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里,古来不晓得死了多少人物;节烈的女子,也就死在这里。
-----社会公意不节烈的女人,既然是下品,他在这社会里,是容不住的。
”----------鲁迅《我之节烈观》小结:全镇人都将学和礼教奉为金科玉律,她一个下层妇女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一妇两嫁怎不会被视为“败坏风俗的”败类受到歧视、鄙薄、嘲笑、厌弃呢?所以即使做了乞丐,人们也不给她施舍,并对她的死十分冷淡,甚至她生前“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卖命服务过的主家鲁四老爷还骂她“是一个谬种”。
这样说来,祥林嫂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和时代的悲剧。
残害祥林嫂的也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封建礼教思想,是鲁镇上深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人们,是他们组成的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自觉或不自觉地用礼教这把软刀子杀害了祥林嫂。
大家都不是凶手,又都是凶手。
他们的行为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封建礼教思想的驱使,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了封建礼教卫道士的角色。
所以可以这样说,本文表现的是一出“礼教吃人”的悲剧。
鲁迅生前好友许寿裳先生说:《祝福》的主题“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其实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被礼教吃掉的又何止一个祥林嫂?看看古徽州和全国各地遗存的贞节牌坊,哪一座牌坊下不埋葬着一个被礼教吃掉的无辜妇女的冤魂?难怪鲁迅在小说《狂人日记》里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因此,鲁迅大声疾呼要掀翻这吃人的筵席,“要除去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
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
---还要发愿:要自己和别人,都纯洁聪明勇猛向上。
要除去虚伪的脸谱。
要除去世上害己害人的昏迷和强暴。
”三,再研讨1,本文既然是一出悲剧,还为何以《祝福》为题? ----祝福是鲁镇的一种封建迷信活动,充满了“男尊女卑”等封建礼教色彩,祝福之时也正是封建思想对人们影响和制约最深的时候,也是人们对祥林嫂歧视和迫害最甚的时候。
以此为题可突出主题。
----“祝福”与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息息相关,是人物命运转变的契机和背景。
“祝福”展示了初到鲁镇的祥林嫂的勤劳能干,“祝福”时使一向勤快能干的祥林嫂受到了鲁家的冷遇和歧视,即使她倾其所有,花费了“历年积存的工钱”“在土地庙捐了门槛”后也没有改变。
这使她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总是惴惴的,有如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最后被逐出鲁家,沦为乞丐,惨死雪夜。
----所谓“祝福”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
其实像祥林嫂这样的处在封建思想和制度压迫下的劳动人民哪有福可“祝”?又岂能“祝”来幸福?以“祝福”为题有反讽之意。
2,本文的叙述顺序是什麽?3,这样安排有什麽好处?,首尾两段可否删掉?布置作业:1,作者运用了什麽方法又抓住什麽来描写祥林嫂的?2,作者在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时写道:“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请你写出脱落的上联。
3.思考一下:此处这样的描写有无深意?四:布置作业:将本课对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分析整理一下,写一篇人物评论。
五,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训练强化语文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习题训练教学步骤:一、1,检查作业请一位同学填写上联。
2.有何用意?二.研讨:1。
对祥林嫂的描写中最突出也最成功的是什麽方法?2。
“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骂的还是康有为”。
这一句该怎样理解?这是一个表认知行为的单句,宾语是一个复句结构形式。
话语字面的指称语义是清晰的,骂的是康有为。
之所以骂康有为,是因为康有为是戊戌变法中改良主义的领袖,有违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由此更进一步揭露了鲁四的政治立场。
但这句话还蕴含了一个言外之意。
“还是”,仍然是,竟然是。
时值辛亥革命前夕,清王朝已知大厦之将倾,“新党”的内涵早已发生了变化,用来指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党人。
鲁四所骂的竟然还是、仍然是康有为,其不谙世事变迁和社会进步的落后腐朽性便昭然弥彰了,而中国农村笼罩在封建统治之下死水一潭的社会状况也可想而知了。
这段平实的叙述和简洁的评议入木三分地刻画出鲁四的形象特征,平实之中寓深刻,言近旨远,辛辣地对形象进行了嘲讽和鞭挞;绵里藏针,含蓄之中,闪烁着尖锐的批判的锋芒。
面对这样一个人物,“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叙述者“我”与鲁四立场的对立,其民主进步的倾向也清楚地表现出来。
3,“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一句该怎样理解?称呼依旧。
“仍然”,副词,表示情况继续不变或恢复原状。
但祥林嫂的生活和命运已经改变了,故事情节已经发展了,再嫁的一段遭遇绝不是虚无的梦幻。
“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
这一淡淡的似乎不经意的过渡语,在具体语境中却隐含着深刻的蕴涵,反映出鲁四一家对祥林嫂的第二次婚姻冷酷而坚决地不予承认的态度。
“仍然叫她祥林嫂”,而不是“贺六嫂”,绝不是习惯使然,而是反映了封建礼教观念对寡妇再嫁的完全否定。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整个鲁镇社会在伦理观念上与鲁四仿佛是形成了共识的,音调的变化,笑容的冷冷,反映出人物关系的变化,充分表现出社会环境与祥林嫂的严重对立。
4.对“我独坐在”到“为人为己也都还不错。
”一段话该怎样理解?5.在祥林嫂被劫后,四叔先后两次说“然而---------“,他未说明的意思是什麽?《祝福》教案张艳侠教学目的:通过本文的学习,思想上:了解旧中国下层劳动妇女的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认识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
故乡鲁镇:闭塞落后愚昧迷信主要人物是谁?她的身份是什麽?她有怎样的人生经历?死前景况:2.写出:其人生悲剧的情节提纲:3.分析:在她身上哪些方面的表现是劳动妇女的特质?在她身上哪些方面的表现是一般劳动妇女所不具备的特质?点拨:两次丧夫和失去爱子均属不可避免的天灾;婆婆的虐待迫使她逃出,过上“满足”的生活;婆婆的强卖反使她“交了好运”有夫有儿;两次在鲁家做女佣均没有受肉体的打骂虐待和工资的克扣5.自行组成四人学习小组讨论:哪麽,真正造成她不幸的原因是什麽?是从什麽开始的?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以“试析造成祥林嫂悲剧性命运的主客观原因”为题,写一篇500字的文学评论。
6:课后感想第二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鲁迅本文揭示的“礼教吃人”的主题;明白一个人不能盲目的反抗命运教学方法:师点拨,置疑,生讨论发言教学步骤:1:检查作业2:讨论造成祥林嫂悲剧性命运的主客观原因。
先看祥林嫂反抗精神的表现:逃出婆家却到讲理学歧视寡妇的老监生鲁四老爷家;反抗被卖是为了遵从“从一而终”的礼教,却不知贺老六是个可以依托的好人;想自食其力坚强地活下去却又来到被封建礼教统治着的鲁镇和鲁四老爷家想摆脱被歧视的境遇却采用并不被人们认可的捐门槛的方式所以说,主观上,祥林嫂虽有反抗精神,但受环境和时代的局限,带有极大的盲目性。
但她毕竟是生活在封建社会下层并不自觉的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我们不能苛求她。
再来看她先后两次到鲁镇人们对她的态度有何变化?第一次:鲁四老爷:皱了皱眉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人们:都说她“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第二次:鲁四老爷:暗暗地告诫四婶:“这种人---败坏风俗的---不干不净”人们:“音调和先前很不同:笑容却冷冷的;笑影又冷又尖女人们带着“鄙薄的神气”大家对她“烦厌和唾弃”他们的笑容和声调“是在嘲笑她”为什麽有这麽大的变化?谁的话揭破了谜底?柳妈的话:“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
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
”什麽大罪名?-----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妻有别,朋友有信夫妻有别“别”在何处?男人可以借七种借口遗弃妻子并可拥有三妻四妾女人只能必须遵从“三从四德且“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活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宋明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他们注定妇女必须过那掩藏的生活,而使妇女的再醮成为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