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和玉米生产对气候变化
干旱与冬小麦和玉米产量关系的分析
第 2 3卷第 3期
中国农 业气 象
20 0 2年 8月
干 旱 与 冬 小 麦 和 玉 米 产 量 关 系 的 分 析
王 位 泰
( 甘肃 省庆 阳地 区气 象局 , 西峰 75 0 4 0 0)
摘 要 : 庆 阳地 区前 一年 伏期 和秋 季 、 对 当年 春 季 和 春末 夏 初 大 气 干 旱 指 数 与 冬 小 麦 和 玉 米气 候 产
收 稿 日期 : 0 1 0 2 0 4—3 0
南部( 宁县 、 宁 ) 正 3片 , 旱 第 一 空 间 特 征 向 干
量 分 布 ( 差 贡 献 均 大 于 6 % ) 区 具 有 同 方 0 全
一
性 , 旱 发 生最 大 频 率 中心 出现 在 庆 阳 县 , 干
最小频率 中心在 西 峰 , 二至 第 四空 间特 征 第 向 量 反 映 了 四旱 的 3片 区 域 分 布 特 征 ( 旱 四
1 资 料 来 源 与 处 理 方 法
12 2 冬 小 麦 和 玉 米 产 量 的分 解 .. 用 正 交 多 项 式 法 从 冬 小 麦 及 玉 米 产 量 原 始 序 列 分 离 出 受 气 象 因 子 影 响 的 气 象 产 量 项 : Yw=Y —Y , 中 Y 即 式 为 气 象 产 量 , Y 为 实 际 产 量 , 由 非 气 象 因 子 决 定 的 趋 势 Y
作者简介 国家: 摹全堡县: 九五” 重点项目“ 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 资助, 课题编号: — 0 0 — 3 9 98 5 0 6
: 位 泰 (9 8一) 男 , 王 15 , 甘肃 省西 峰市 人 , 程师 工 参 加此项 工 作的 还有李 学文 和郭 江 勇同志 2 ・ 7
忠县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的影响
忠县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的影响忠县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地处川渝交界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其气候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
本文将对忠县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忠县的气候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温暖湿润的特点。
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多雨,春秋温凉,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在16摄氏度左右,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
这种气候特点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忠县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
由于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再加上丰富的水资源,忠县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
冬季温和的气候有利于冬季作物的生长,夏季的雨水则有助于夏季作物的灌溉。
忠县的气候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忠县的气候特点也带来了一定的农业灾害风险。
由于夏季多雨,忠县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农民在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时,需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防洪防涝的准备工作,以减少因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忠县气候条件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由于年降雨量较丰富,再加上地势较为平坦,忠县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为农作物的灌溉提供了保障。
这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保证了作物生长的需要。
在忠县的农业生产中,农民们会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水资源情况,选择适宜的农作物进行种植。
他们会根据季节的变化,及时调整种植作物的品种和种植方式,以应对气候条件的变化。
在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时,他们也会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行科学的灌溉管理,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忠县的气候特征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农业灾害风险。
农民们在进行农业生产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作物品种和种植方式,以应对气候条件的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政府和社会也需要给予农民们一定的支持和帮助,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农民的生计和生活。
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作物生产体系产量差特征解析
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作物生产体系产量差特征解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解析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作物生产体系的产量差特征。
华北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粮食产区,其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受气候、土壤、水资源、种植技术等多重因素影响,该地区作物生产体系存在显著的产量差异。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作物生产体系的产量差特征进行解析,以期为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提高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介绍华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土壤类型以及水资源状况等自然条件,分析这些条件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不同种植技术、管理措施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包括播种时间、种植密度、施肥量、灌溉方式等。
本文还将关注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分析其对产量差的影响。
通过对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作物生产体系产量差特征的解析,本文旨在揭示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这些建议将有助于指导农民科学种植,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二、华北地区农业生产概况华北地区位于中国北部,地理上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相对丰富,气候适宜,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华北地区农业生产以粮食作物为主,其中冬小麦和夏玉米是两大主要农作物。
冬小麦是华北地区的主要冬播作物,其生长期主要集中在秋季至春季。
这一区域的气候条件适合冬小麦的生长,使得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都相对较高。
同时,华北地区的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为冬小麦的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夏玉米则是华北地区的主要夏播作物,其生长期主要集中在春季至夏季。
由于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使得夏玉米的产量也相对较高。
冬季种植什么粮食品种
冬季种植什么粮食品种冬季种植的主要粮食品种包括小麦、大麦、玉米和水稻。
1. 小麦小麦是一种重要的冬季粮食作物,适合在寒冷气候下生长。
常见的小麦品种包括春小麦和冬小麦。
春小麦适合在春季播种,生长期较短,适合于生长季较短的地区。
冬小麦需要在秋季播种,经过冬季休眠,到来年春季才能收获。
冬小麦充分利用了冬季的休眠期,增加了产量和品质。
2. 大麦大麦是一种早熟的冬季粮食作物,也适合寒冷气候。
大麦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强,抗寒性较好,因此适合在冬季播种。
大麦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和矿物质,是一种重要的食用谷物。
大麦还可以用于酿造啤酒和饲料。
3. 玉米玉米是一种夏季作物,但也有一些品种适合在冬季种植。
这些玉米品种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和抗寒性,能够在寒冷的环境下生长。
冬季种植的玉米品种在生长期较长,产量和品质较高。
玉米是一种重要的饲料作物,也可以加工成食品和工业原料。
4. 水稻水稻是主要栽培在南方地区的夏季作物,但也有一些冬季品种适合在北方地区种植。
这些冬季水稻品种对寒冷的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冬天生长发育。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占据了全球人口的重要比例。
水稻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维生素,是人们的主要食物之一。
冬季种植粮食品种的选择需要考虑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生产经济性等因素。
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合种植的粮食品种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选择种植粮食品种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合理选择,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此外,还需要注意选择抗病虫害、耐旱抗灾等优良品种,以增加作物的产量和抗逆性。
总的来说,冬季种植的主要粮食品种包括小麦、大麦、玉米和水稻。
不同的粮食品种适合不同的地区和气候条件,因此在选择种植品种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适应气候变化农业措施
适应气候变化农业措施1、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有哪些方法?拜托了各位谢谢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把农业发展、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资源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尽可能减少农业发展对农业资源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置农业发展于农业资源的良性循环之中。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农村经济和社会全方位的持续发展,要实现农民日益富裕、农业社会全面进步,使农村的资源环境、人口、经济和社会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可采取如下防御、适应和措施对策。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防御对策,首先是减少农业生产CO2排放源,提高其碳汇库容潜力。
具体措施包括培育抗旱抗病虫害等抗逆性和光合生产率高的新品种,以适应变化更为剧烈频繁的灾变;调整农业结构和布局,改进耕作体系,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增加土壤的植被覆盖率;开发推广新技术、新措施,在新的气候环境中变弊为利,变害为益,提高农业的自适应能力;发展农田林网,采用新的排灌措施,优化灌溉系统和方式,改善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条件;加强病虫害和杂草害的防治,开发研制高效低毒无污染的新型农药,开展生物防治,发挥自然天敌对病虫害的调控作用,以应对气候变暖导致的病虫害和草害可能加重的严峻挑战;加快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通过技术进步和经济手段,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结构,降低CO2的排放增长率。
加快退耕还林还草速度,大力加强植树造林,进一步制止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充分发挥森林吸收CO2的巨大潜力。
其次是突出区域治理重点,调整产业结构,走综合开发之路,提高各地农业和地方经济适应气候变化的实力。
其中,黄土高原区生态建设要与富民增收相结合,大力发展畜牧业,把草畜业作为保护治理生态环境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实现向农牧生态系统的转变。
北方草原区要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草场,减轻人为破坏;控制畜群数量,实行以草定畜,围栏封育,划区轮牧;加强人工草场的建设,培育新品种,建立人工饲草基地。
1981-2009年新疆小麦和玉米物候期与气候条件变化研究
1981-2009年新疆小麦和玉米物候期与气候条件变化研究肖登攀;齐永青;王仁德;刘剑锋;栗志强【摘要】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climatic changes,crop phenology has experienced major changes over the past decades.In thisstudy,statistical methods we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trends in phenology of crops (including spring wheat,winter wheat,spring maize and summer maize)during 1981—2009 on the basis of the phenological data from 17 agro-experimental stations in 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pring wheat sowing,heading and maturity dates were advanced by 2.0,3.2,and 3.3 d·10a -1,respectively.Within all stations investigated,sowing date of winter wheat was delayed by 1 .2 d·10a -1,while the dates of heading and maturity occurred early by 4.7 d· 10a -1and 2.8 d·10a -1,respectively.The phenology of spring maize and summer maize mostly occurred in advance. Particularly,the sowing date of summer maize occurred early by 11 .0 d·10a -1 .Furthermore,the changes of crops phe-nology led to the corresponding changes in the durations of different growth stages.Vegetative growth stages (from sowing to heading)of spring wheat became shortened on average by 1 .2 d·10a -1,and reproductive growth phases (from head-ing to maturity)were shortened by 0.1 d·10a -1 in average.The changes of vegetative growth stages andreproductive growth stages of winter wheat showed opposite trends:the vegetative growth stage was shortened by an average of 5 .9 d· 10a -1,while the reproductive growth stage became prolonged by anaverage of 1 .9 d·10a -1,causing the entire growth stage shortened by an average of 4.0 d·10a -1 .All growth stages of spring maize and summer maize exhibited prolonged growing trends.Vegetative growthstages,reproductive growth stages,and the whole growth stages were extended by 0.8, 1 .5 d·10a -1and 2.3 d·10a -1,respectively,and these three growth stages of summer maize were prolonged by 7.2, 1 .2 d·10a -1and 8.3 d·10a -1,respectively.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trends in climatic factors during different crops growth stages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and minimum tem-perature during all crops growth stages were increased at most of the stations investigated.In addition,daily temperature variation during reproductive growth stages of all crops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The analysis of the precipitation trends during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showed that the changes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most stations were not obvious,except for increased precipitations during the reproductive growth stages of spring wheat and spring maize.%选取新疆地区1981—2009年17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作物(包括春小麦、冬小麦、春玉米和夏玉米)物候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作物物候和各生长阶段气候条件的变化趋势。
2022年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福建专用)(解析版) (3)
2022年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福建专用)地理(二)(本卷共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0年,北京时间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在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12月17日清晨,嫦娥五号探测器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
图1为嫦娥五号探测器着陆到月面的景观图,图2为嫦娥五号探测器返回器在地球上着陆地所在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1-3题。
1.嫦娥五号选择在11月24日凌晨升空,主要考虑的是()①地球公转速度②天气状况③太阳活动④便于观光欣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平整月面的物体影子下几乎看不见东西,其原因是()A.月面缺少阳光照射B.缺少大气的散射作用C.缺少月面反射作用D.阳光被月球大气吸收3.相比呼伦贝尔大草原,嫦娥五号返回器选择在四子王旗着陆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开阔,便于观测B.人口与建筑密度低,安全性高C.地面平坦,防止“打滚”D.距离大城市近,便于样品转移【答案】1.B 2.B 3.D【解析】1.火箭发射受地球自转速度影响大,而不是地球公转速度,排除①;海南岛处于热带区域,11月24日4:30气温较低,对流作用弱,大气环境稳定,有利于发射火箭,②正确;此时太阳还未升起,太阳活动对文昌发射基地影响较小,③正确;火箭择时发射不是为了观光欣赏,因此排除④。
故选B。
2.月球朝向太阳的一面并不缺少太阳照射,排除A;月面可以反射阳光,我们平时看到的月亮就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线,排除C;月球上几乎没有空气,因此不存在大气吸收阳光,缺少大气的散射作用,导致光线无法通过空气散射到影子里而的物体上,因此排除D,B正确,故选B。
3.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四子王旗相比,二者都具有地面开阔,便于观测、人口与建筑密度低,安全性高、地面平坦,防止“打滚”的优势,因此排除ABC,而从图可知,四子王旗南离北京近,交通便捷,有利于将样品尽快运输到北京进行,D正确,故选D。
山东省气候变化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
山东省气候变化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北纬34°22.9′--38°24.01′、东经114°47.5′—122°42.3′之间。
山东省有山区、丘陵、平原、海岸等多种地形,鲁中鲁西地区受到大陆性气候影响而东部半岛地区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各地降水量分布不均匀。
气候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季雨季,雨热同期,降水季节分布很不均衡,全年降水量有60%—70%集中于夏季,易形成涝灾,冬、春及晚秋易发生旱象,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光热资源充足,适合多种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生长,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玉米。
一、山东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1、热量资源的变化研究表明,1961年-2011年山东地区普遍呈升高趋势,主要表现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呈升高趋势。
山东省全省平均气温上升约1.1°C。
气温的升高让播种季提前,入春时间提早,入秋时间推迟,种植周期缩短,霜冻概率减少。
山东省气候变暖有利于小麦生产潜力提高。
根据折线图可以发现山东省自1983年开始至2010年平均气温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
气候变暖使得冬小麦种植线、作物一年两熟线、作物两年三熟线向北移动,作物产量明显增加。
目前来看气温逐年升高对山东省粮食产量提高利大于弊,但并不是说气温持续升高仍然会对粮食产量带来正面影响,因为气温升高带来的蒸发量提升、降雨量提升、旱涝灾害频发都会对粮食作物产量产生严重影响。
2、水资源变化山东省年降水量呈周期性变化,总体在1969年到2009年呈由丰水期向干旱少雨期转变,降水量逐渐减少。
山东省降水分布存在不均,东部偏多而西部偏少,雨季在夏季和秋季,常有涝灾、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而冬季春季降水较少,常有旱灾。
在1997年四五月份旱灾,全国先后有29个省(市、区)出现旱情,农作物因干旱受灾50217万亩,成灾30015万亩,绝收5937万亩。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Ⅰ.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北界和粮食产量可能影响的分析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Ⅰ.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北界和粮食产量可能影响的分析杨晓光;刘志娟;陈阜【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43)002【摘要】[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气温自20世纪80年代明显升高已成为共识,这一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尤其是对种植制度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中国政府和专家学者的重视.为了回答这一问题,笔者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把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分为2个时间段,分析和比较后一时段气候变暖对全国种植制度北界、冬小麦种植北界,双季稻种植北界、雨养冬小麦-夏玉米稳产种植北界的可能影响,以及由于种植北界的空间位移对作物产量可能的影响.[方法]依据全国种植制度气候区划指标、冬小麦和双季稻种植北界指标以及雨养冬小麦-夏玉米稳产种植北界的降水量指标,采用公认的农业气候指标计算方法,使用ArcGIS分别绘出1950s-1980年、1981-2007年2个时段全国种植制度北界图,以及冬小麦种植北界图、双季稻种植北界图、雨养冬小麦-夏玉米稳产的种植北界图.[结果](1)与1950s-1980年相比,1981-2007年一年二熟制种植北界,空间位移变化最大的区域在陕西省、山西省、河北省、北京和辽宁省.一年三熟制种植北界,空间位移变化最大的区域为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苏省和浙江省.在不考虑品种变化、社会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前提下,这些区域由一年一熟变成一年二熟,主体种植模式的粮食单产平均可增加54%-106%,由一年二熟变成一年三熟,主体种植模式的粮食单产平均可增加27%-58%.(2)与1 950s-1980年相比,1981-2007年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内蒙古、宁夏、甘肃省和青海省冬小麦的种植北界不同程度北移西扩.以河北省为例,冬小麦种植北界的北移,可使界限变化区域由春小麦改种冬小麦,单产平均增加约25%.(3)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和湖南省双季稻的种植北界向北移动,单从热量资源的角度出发,可使其粮食单产不同程度增加.(4)雨养冬小麦-夏玉米稳产的种植北界大部分区域向东南方向移动,这是由于近年来该区降水量减少造成的.[结论]在过去的50年中,由于气候变暖造成了全国种植制度界限不同程度北移、冬小麦和双季稻种植北界北移,熟制的变化可能使种植制度界限变化区域的粮食单产增加.然而降水量的减少造成了雨养冬小麦-夏玉米稳产北界向东南方向移动.【总页数】8页(P329-336)【作者】杨晓光;刘志娟;陈阜【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193【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VI.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种植制度北界的可能影响 [J], 杨晓光;刘志娟;陈阜2.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Ⅶ.气候变暖对中国柑桔种植界限及冻害风险影响 [J], 李勇;杨晓光;张海林;陈阜3.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Ⅱ.南方地区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及对种植制度界限可能影响 [J], 赵锦;杨晓光;刘志娟;成迪芳;王文峰;陈阜4.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Ⅳ.未来气候变暖对东北三省春玉米种植北界的可能影响 [J], 刘志娟;杨晓光;王文峰;赵俊芳;张海林;陈阜5.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Ⅴ.气候变暖对中国热带作物种植北界和寒害风险的影响分析 [J], 李勇;杨晓光;王文峰;陈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立冬节气的天气变化与农作物生长
立冬节气的天气变化与农作物生长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表示农历每年十月底或十一月初,太阳黄经达到225度时,这时已进入深秋,农作物的生长进入了尾声。
立冬节气标志着冬季正式开始,天气逐渐寒冷,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立冬节气的天气变化进入立冬节气后,气温逐渐下降,寒冷的天气逐渐来袭。
从气候学的角度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已经开始低于10摄氏度,甚至更低。
立冬节气以后,北方地区会出现更多的雨雪天气,南方地区则以多阴雨天气为主。
立冬节气期间,冷空气的南下频率增加,风力加大。
气温的骤降和雨雪天气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不便,同时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立冬节气对农作物的影响立冬节气和后续的冬季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一定的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 成熟作物的收割立冬节气是秋季作物的尾声,包括玉米、稻谷、棉花等的成熟期一般在秋季末期,通过立冬节气后的收割,保证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秋季小麦的种植立冬节气是北方地区冬小麦的播种时节。
北方地区的农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会忙着进行冬小麦的种植工作。
冬小麦的种植期一般在立冬节气后的一到两周内,以确保小麦足够早地进入越冬期。
3. 农作物的养护农作物在干旱、寒冷的冬季天气下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在立冬节气后,农民要进行适当的养护措施,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如加强管理、修剪和施肥等。
4. 冬季作物的种植立冬节气之后,南方地区会进入适宜种植冬季作物的季节,如蔬菜、水果等。
冬季作物的种植不仅可以供应本地市场,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5. 农作物的越冬立冬节气过后,北方地区进入了严寒的冬季,许多作物进入了越冬期。
农民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作物,防止受到冻害和过冷冻融灾害。
三、立冬节气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及应对策略立冬节气的天气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农民需要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采取一些措施,以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1. 合理的收割时机农民要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天气变化的预测,选择合适的收割时机。
鲁西地区小麦玉米“双晚”高产栽培技术
鲁西地区小麦\玉米“双晚”高产栽培技术摘要阐述鲁西地区小麦适当晚播技术和玉米适当晚收技术,包括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氮肥后移技术、田间管理等玉米一增四改技术和适当晚收技术,以为小麦、玉米的稳产、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玉米;规范化播种;田间管理;一增四改;鲁西地区小麦、玉米是鲁西地区主要农作物,通过与气象部门联合研究发现,近年来鲁西地区冬前积温有明显增多的趋势,气候向变暖的趋势发展,研究表明小麦播期随气候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和小麦栽培管理水平,实现节本增效,积极应对气候变暖、高温期后移的新情况,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对传统的大田耕作制度进行适当变革,总结出一套小麦适期晚播、玉米适当晚收的“双晚”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并且通过2年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小麦晚播高产栽培技术1.1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1.1.1 品种选择。
经过多年试验和大田推广应用,适宜种植的冬小麦品种有济麦22、良星99等。
播前要进行种子精选和包衣[1]。
1.1.2播前准备。
充分应用现有先进的农业机械,把玉米秸秆全部粉碎还田以培肥地力,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
根据鲁西地区土壤状况,在测土的基础上,成功选出茬平县小麦施肥最佳配比为1∶0.4∶0.8,一般施N∶P∶K配比为20∶10∶16的复合肥750 kg/hm2左右。
1.1.3播种。
大量试验表明,茌县小麦最适宜的播种期为10月5―12日[2],近10年该县冬前积温为640 ℃左右,冬前能够形成壮苗,确保小麦安全越冬,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
播种时使用精播或半精播机械播种,播种深度为3~5 cm,行距一致,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
1.2冬前管理在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遇雨或土壤板结时,要及时划锄,破除板结,通气保墒,促进根系生长。
浇好冻水,利于保苗越冬。
年后墒情适宜返青快,应于小雪前后浇冻水,浇水量不超过600 m3/hm2。
并配合划锄,疏松土壤。
气候对玉米种植区域分布的影响
气候对玉米种植区域分布的影响玉米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谷类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在水稻与小麦之后,居总产量的第三名。
要想提升玉米产量与质量,需要了解气候因素对玉米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区域间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等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根据气候条件对玉米种植的影响,中国已经划分出了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玉米种植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位于天山中段南麓,总面积1.59万km2,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平均气温保持在7.4℃,年降雨量95 mm。
随着气候环境的不断变化,现阶段中国玉米种植适宜区域也在不断变化,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玉米品种不断进行改良,生育期延长,这也势必会改变中国玉米适宜种植地区范围。
拜城县光热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具有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巨大优势,同时拜城县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要的粮食基地及油料基地。
自然环境、土壤类型、人类活动等因素都会影响玉米种植,因此,应加强研究影响玉米质量及产量的重要气候因素,推动中国玉米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
1中国玉米种植区划分1.1气候最适宜区中国最适宜种植玉米的省份为辽宁省和吉林省,这些地区处于中温带和寒温带,为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很少出现极度寒冷和极度高温的情况,非常适宜玉米生长。
1.2气候适宜区除了气候最适宜区之外,其余适合种植玉米的气候适宜区,都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这些地区灌溉设施广泛,能够满足玉米生长所需水分,地区主要包括山东省、云南省、四川省等。
1.3气候次适宜区气候次适宜区主要包括浙江省、海南省等地区,这些地区虽然雨热条件较好,但常年降雨量偏多,而且十分炎热,不适宜大量种植玉米;此外,例如甘肃省等地区,虽然日照十分充足,但昼夜温差较大,常年降雨量偏少,气候十分干燥,不利于玉米生长。
2影响玉米生长的气候要素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水分、温度、光照等条件都会对玉米产量及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要想提高玉米产量,就必须在玉米成熟期间,保证气温在20℃左右即可。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三零诊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成都石室中学22022~32023学年度下期高224024届零诊模拟考试地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华北某地进行研学。
该地正在打造“太阳山”工程——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下图示意该地等高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研学小组发现大面积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主要分布在()A.甲B.乙C.丙D.丁2.图中桥梁与山峰的高差可能是()A.500米B.540米C.570米D.590米【答案】1.B 2.B【解析】【1题详解】在山区建设光伏发电站,要求地形坡度较小,土地面积较大,同时要光照条件好。
根据图片分析可知甲位于山脊的阴坡,太阳辐射不足,A错误;乙地位于山地的南坡,太阳辐射能强度大,阳光受阻挡较小,等高线稀疏坡度小,土地面积较大,B正确。
丙地位于河谷,地势较低太阳辐射不足,且受河流影响,不利于大面积铺设太阳能设备,C错误;丁地位于山脊,且南侧海拔较高,遮挡阳光,光照条件较差,D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读图可知,根据瀑布的高差约为52m,而等高距为100米,则可计算出桥梁的海拔在352-400米之间,山峰海拔为915米,交叉相减可知,桥梁和山峰的高差应当为515-567米,B符合该范围,B正确,ACD均错误。
本题选B。
【点睛】光伏发电站选址原则:应建设在光照充足且光照时间较长,地形平坦且土地面积较大的地区,有利于发电量的稳定,也有利于大量布置光伏发电设备,使设备正常运转。
模型模拟华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模型模拟华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张明伟;邓辉;李贵才;范锦龙;任建强【摘要】Spatial and temporal mismatches between coarse resolution output of global climate models (GCMs) and fine resolution data requirements of crop models are the major obstacles for assessing the site - specific climatic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production of winter wheat. Based on the output of IPCC AR4 model and observation data, statistical downscaling relationship of precipitation, minimum temperature, and maximum temperature in North China was analyzed. With the combination crop model and climate mode,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winter wheat production of North China were simulated. Some conclusions from the study might be drawn as follows ; Under the IPCC - Bl Scenario, the length of winter wheat growing season in North China would be shortened from 2010 to 2099, and its yield would be decreased.%该文利用IPCC AR4模式资料和基于多年观测资料生成的格点数据,建立降水、最高/最低气温的统计降尺度关系,获取华北地区高分辨率未来气候情景空间分布;利用作物模型模拟IPCC - B1情景下冬小麦生长期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最高/最低气温模拟结果与观测值比较,相关系数(R2)大于0.70;降水模拟结果与观测值比较,相关系数最小为0.63;IPCC - B1情景下,华北地区冬小麦生长期总体上变短,产量下降.【期刊名称】《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年(卷),期】2011(032)004【总页数】5页(P45-49)【关键词】气候变化;作物模型;冬小麦;华北【作者】张明伟;邓辉;李贵才;范锦龙;任建强【作者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100081;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粮食安全是个世界性问题,是一个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1]。
二十四节气中国古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
二十四节气中国古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在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中,人们通过观察和研究二十四节气,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从而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
二十四节气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为依据,每个节气标志着一个时间节点,同时也与大自然的变化紧密相关。
以下将详细介绍中国古代农作物在二十四节气中的生长规律。
立春:新的一年开始,立春标志着冬天的结束。
在此期间,农作物开始从休眠状态中苏醒,渐渐恢复生长。
早春作物如春麦、春菜、早熟的玉米等农作物开始播种或者出苗。
雨水:随着气温的升高,雨水变得更加充沛,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雨水节气中,使得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迎来了生长的黄金时期。
惊蛰:惊蛰意味着春雷始鸣,蛰伏在土中的昆虫开始复苏。
由于气温回升,适宜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进一步改善。
一些速生作物如豆类、黄瓜等开始播种。
春分:春分是昼夜等长的时刻,在此期间农作物的生长进入了快速发育的阶段。
一些禾本科作物如大麦、玉米等开始抽穗或结实。
清明:清明时节,大地上万物生机盎然,正是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季节。
此时播种的早稻和一些速生蔬菜开始拔节生长。
谷雨:谷雨时节正值春天的尾声,气候趋于稳定,是久旱补雨、静待秋收的好时机。
谷雨后将进入隆冬作物生长的关键期。
立夏:立夏表示夏季的开始,气温不断升高,对于夏熟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此时,早春播种的作物进入到了收获的季节。
小满:小满意味着农作物的生长进入到了全面开花的阶段。
此时,大豆、葡萄、黄瓜等作物开始结荚结实或者花果成熟。
芒种:芒种是农作物即将成熟的节气。
此时,小麦、大麦、鲜食豆类等作物进入到灌浆的阶段。
夏至: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节气,同时也是农作物生长发育到达顶峰的时刻。
此时,稻谷、棉花等作物开始结穗或结荚。
小暑:小暑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期,农作物在这个时候需要更多的水分和阳光。
此时,玉米、茄子等作物开始进入生长旺盛的状态。
大暑:大暑是夏季的高温阶段,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开始变缓。
冬小麦–夏玉米周年生产条件下夏玉米的适宜熟期与积温需求特性
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8, 44(1): 137-143 /ISSN 0496-3490; CN 11-1809/S; CODEN TSHPA9E-mail: xbzw@本研究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SQ2017YFNC05006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1629)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2-20)资助。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State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Food Production Enhancement and Efficiency Innovation” Key Special Project (SQ2017YFNC050063),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31671629), and the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 Industry System (CARS-02-20).*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张吉旺, Tel: 0538-*******, E-mail: jwzhang@ **同等贡献(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任佰朝, E-mail: renbaizhao@; 高飞, E-mail: 1006182152@Received(收稿日期): 2017-03-13; Accepted(接受日期): 2017-09-10; Published online(网络出版日期): 2017-09-28. URL: /kcms/detail/11.1809.S.20170928.1842.018.htmlDOI: 10.3724/SP.J.1006.2018.00137冬小麦–夏玉米周年生产条件下夏玉米的适宜熟期与 积温需求特性任佰朝** 高 飞** 魏玉君 董树亭 赵 斌 刘 鹏 张吉旺*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泰安 271018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冬小麦–夏玉米周年生产条件下黄淮海区夏玉米的适宜熟期与积温需求特性。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李祎君;王春乙【摘要】气候变化引起水热条件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我国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人们采取不同措施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影响.为了清楚地认识气候变化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影响以及适应措施,利用<中国农业统计年鉴>1980-2007年资料和1961-2007年全国逐日平均温度观测数据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布局和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变暖,粮食作物种植比例变化明显.小麦种植比例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波动大;水稻种植比例变化南北方反向,且变化幅度趋缓;玉米种植比例持续增加,增幅加大.三大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均以2000年为分界点,呈现不同增减趋势.而作物熟制、复种指数也发生明显变化,种植北界持续北推.黑龙江地区大面积扩种水稻,原来的玉米优势种植区为水稻所替代.【期刊名称】《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年(卷),期】2010(006)002【总页数】7页(P123-129)【关键词】气候变化;种植结构;小麦;玉米;水稻【作者】李祎君;王春乙【作者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7;S51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与社会系统中,农业系统是受全球变化影响最为显著的部门之一[1],气候变化使我国农区的热量资源普遍增加、农业气候带北移,导致熟制边界北移,作物的种植范围扩大。
农业生产遵循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通过改变其种植量、种植结构、种植地域以及种植时间来适应气候变化[1]。
人为适应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布局与结构调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种植制度的变化上。
种植制度是一个农区在一定的历史发展时期,为了不断满足社会需要,因季节、土壤、灌溉等条件而进行的各种农作物的基本安排。
一个地区多年所形成的种植制度是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和经济、文化、种植习惯等一系列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平衡的结果,其中气候条件的影响最为明显,而气候条件中又以温度影响最为显著[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背景和目标 冬小麦和玉米产量与关键气候因子时空分布特征 冬小麦和玉米产量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主要结论
1.1 研究背景
分析探讨我国气候变化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可 能影响,可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供科学依 能影响,可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供科学依 据,对实现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 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1982
1
长春
32.69
9.096
20 0 -20 -40 60
40 20 0 -20 -40 -60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0.50
农业产量气象预报 按预报时效:年景预报、趋势预报和定量预报三种。 按预报时效:年景预报、趋势预报和定量预报三种。 年景预报。 a 、 年景预报 。 根据对未来天气气候的长期预测 结果, 结果,结合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对气象条件的需 求,评述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利弊影响 而编制的农业气象预报。一般在作物播种前后发布, 而编制的农业气象预报。一般在作物播种前后发布, 它对指导种植计划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对指导种植计划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b、 经济作物产量预报 。 经济作物产量预报主要包 、 经济作物产量预报。 括棉花产量预报、油菜产量预报和花生产量预报等。 括棉花产量预报、油菜产量预报和花生产量预报等。 目前我国多数省、区气象部门都开展此项业务, 目前我国多数省、区气象部门都开展此项业务, c、名特优小宗农产品产量预报 。 主要包括绿豆 、 、 名特优小宗农产品产量预报。主要包括绿豆、 红小豆、板栗、金丝小枣等农产品产量预报。此项 红小豆、板栗、金丝小枣等农产品产量预报。 预报是国内个别省、区、县气象部门根据用户的特 预报是国内个别省、 殊要求而开展的非常规业务预报。 殊要求而开展的非常规业务预报。
1.2 研究目标
分析研究区域1982~1998年冬小麦、玉米产量和气候因子的时空 分析研究区域1982~1998年冬小麦、玉米产量和气候因子的时空 研究区域1982 分布特征,以此为基础, 分布特征,以此为基础,分别建立代表区域冬小麦和玉米的产量 与其对应生长期内积温和降水因子的拟和关系式; 与其对应生长期内积温和降水因子的拟和关系式;
作物数据:1982 1998年研究区域作物产量(总产、单产);全国小麦、 作物数据:1982~1998年研究区域作物产量(总产、单产);全国小麦、 年研究区域作物产量 );全国小麦 玉米1949 2004的总产 单产和播种面积。(来源: 的总产、 。(来源 玉米1949~ 2004的总产、单产和播种面积。(来源:中国种植业信息网 194 农作物数据库、FAO、省市年鉴、网络) 农作物数据库、FAO、省市年鉴、网络) 气象数据:1982 1998年与研究区域对应站点的日均温和日降水。(来源: 气象数据:1982~1998年与研究区域对应站点的日均温和日降水。(来源: 年与研究区域对应站点的日均温和日降水。(来源 WMO) 因为本文研究的是我国冬小麦和玉米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合这两种 因为本文研究的是我国冬小麦和玉米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文研究的是我国冬小麦和玉米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作物的栽培和所掌握的数据情况,选取研究区域如下表: 作物的栽培和所掌握的数据情况,选取研究区域如下表: 表2-4 本文研究区域的选择
建立较大范围的作物产量和气象因子关系, 建立较大范围的作物产量和气象因子关系,结合模拟的未来气候 变化情景,对未来粮食作物产量进行预测,并据此分析未来区域 变化情景,对未来粮食作物产量进行预测,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1.3 研究思路
1.4数据来源与分析,研究区域选择
定量预报。 c、定量预报。根据作物播种前后至收获前一个月 的气象条件及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利弊影响和对未 来天气气候的预测及影响评价而对作物产量进行预 测、预报的一种农业气象预报。一般在收获前一个 预报的一种农业气象预报。一般在收获前一个 发布,对指导粮食储运、 月发布,对指导粮食储运、流通和消费有一定的参 考价值。 考价值。
北京
7.00 6.00 5.00 4.00 8.00
单产 变化率
7.2
34.26
40 20 0 -20 -40 100
2.2 玉米产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图 4 | 16 黄 淮 海 平 原 研 究 区 夏 玉 米 单 产 年 际 变 化
青岛
7.00 6.00 5.00 4.00 7.00
单产/103kg.ha.-1 6.50 6.00 5.50 5.00 4.50 4.00
3 冬小麦和玉米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产量分离方法 研究区冬小麦和玉米气候单产提取以及和气候因 子的拟合关系 全国冬小麦和玉米产量和气候因子的关系 我国冬小麦和玉米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预测
3.1 产量分离方法
趋势单产定义
yi = yi (t ) + yi ( w)
yi
yi (t )
实际单产; —— 实际单产; 趋势单产, —— 趋势单产,表征社会经济条件和生产力技术水平对实际单产 的贡献,随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条件改善呈现上升趋势, 的贡献,随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条件改善呈现上升趋势,逐渐逼 近一个极限值; 近一个极限值;
年份
图4-14 东北研究区域春玉米单产量年际变化 -
变 化 率 /%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1989 1988 1987 1986 1985 1984 1983 1982
8.00
7.332
79.05 50
0
25.65
济南
-50 6.527 30 20
10 0 -10 -20 -30
5.50
徐州
5.00 4.50 4.00 3.50 3.00
5.333 24.02
30 20 10 0 -10 -20
单产区域性差异较大,平均单产 以东北产区最高(长春、沈阳和哈 尔滨);以黄淮海产区青岛、北京 和济南为较高,徐州次之;西南 (成都)产区最低;西安产区次低。 而且东北产区单产整体比较稳定, 北京减产幅度最大,青岛、徐州、 济南以及西安产量较为稳定,成都 玉米单产增长最为稳定。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2 玉米产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11.00 150
哈尔滨
9.00 7.00
126.53
单产 变化率
8.788 100
50 5.00 3.00 1.00 10.00 0 -50 40
单 产 /1 0 3 kg .h a -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9.00
北部冬小麦区 北京 东北春玉米区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北京 济南 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区 青岛 徐州 西安 西南冬小麦区 成都 西南玉米区 西安 成都
黄淮海夏玉米区 济南 青岛 徐州
2 冬小麦、玉米产量与气候因子的时空分布 冬小麦、
6.50 6.00 5.50 5.00 4.50 4.00 3.50 3.00 6.50
按预报对象:粮食作物产量预报、 按预报对象 : 粮食作物产量预报 、 经济作物产量预 报和名特优小宗农产品产量预报三种。 报和名特优小宗农产品产量预报三种。 三种 a、 粮食作物产量预报 。 粮食作物产量预报在我 、 粮食作物产量预报。 国气象部门开展得比较广泛, 从国家到省、 国气象部门开展得比较广泛 , 从国家到省 、 地 、 县 基本都已投入业务运行。 其内容主要包括粮食总产 基本都已投入业务运行 。 量预报、 小麦产量预报、 玉米产量预报、 量预报 、 小麦产量预报 、 玉米产量预报 、 双季早稻 产量预报、 一季) 稻产量预报、 产量预报 、 中 ( 一季 ) 稻产量预报 、 双季晚稻产量 预报、大豆产量预报等。 预报、大豆产量预报等。
k =1
yij (t ) ——第j 年趋势单产滑动平均值,即第 年趋势单产yij (t ); ——第 年趋势单产滑动平均值,即第j
c j − k +1 ——滑动平均系数; ——滑动平均系数 滑动平均系数;
——滑动步长年间第 滑动步长年间第( )年的实际单产; yij − k +1 ——滑动步长年间第(j-k+1)年的实际单产; P ——滑动平均时间步长。 ——滑动平均时间步长。 滑动平均时间步长
徐州
4.617
西安
4.819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成都
108.09
100 50 0 -50 -100
年份
变 率 化 /%
-10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6.00 5.50 5.00 4.50 4.00 3.50 3.00 6.00
5.922
15
北京
9.45
单产
变化率
10 5 0 -5
2.1冬小麦产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图 4 | 6 研 究 区 域 冬 小 麦 单 产 年 际 变 化
6.294
-10 20
15 10 5 0 -5 -10 -15 15
青岛
4.00 3.50 3.00 6.00
5.50 5.00 4.50 4.00 3.50 3.00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5.00 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