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课外阅读练习《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含答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课外阅读练习《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含答案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
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作简或牍(dú)。
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
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作“册”,也写作“策”。
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
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
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
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
“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
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
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
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的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千克。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阅读短文,具体说说“册”与“缩微图书”的主要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3自然段中说“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中的“一般”可以删掉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列举法国谍报人员用信鸽传递情报的事例,意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4自然段运用( )和( )的方法将“册”与“缩微图书”的特点进行了说明。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年级水平: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变过程,认识甲骨文及其与现代汉字的关联。
2. 使学生掌握缩微图书的概念、制作方法和应用领域。
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在数字化时代下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甲骨文的特点及其与现代汉字的关联,缩微图书的制作方法和应用领域。
难点:甲骨文的识别和解读,缩微图书的制作技巧。
教学准备:计算机、投影仪、甲骨文和缩微图书的相关资料、实物或图片。
二、第一章:甲骨文概述1.1 甲骨文的定义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甲骨文的定义、产生背景和特点。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甲骨文的定义,即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2. 讲解甲骨文的产生背景,如古代祭祀、占卜等活动。
3. 分析甲骨文的特点,如线条简练、形态各异等。
1.2 甲骨文的发展历程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甲骨文的发展历程,认识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的关联。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甲骨文的发展历程,从商周时期到秦汉时期。
2. 讲解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的关联,如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许多现代汉字的形状和用法都能在甲骨文中找到依据。
三、第二章:甲骨文的识别与解读2.1 甲骨文的识别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甲骨文的识别方法,提高甲骨文阅读能力。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甲骨文的识别方法,如观察字形、对比字典等。
2. 进行甲骨文识别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字形,判断其与现代汉字的对应关系。
2.2 甲骨文的解读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解读甲骨文,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
教学活动:1. 向学生讲解甲骨文解读的方法,如结合历史背景、参考字典等。
2. 进行甲骨文解读练习,让学生通过解读甲骨文,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历史事件等。
四、第三章:缩微图书的概念与制作3.1 缩微图书的概念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缩微图书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缩微图书的定义,即利用光学、电子等技术将书籍或文献缩微化的一种出版物。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指瑕
山 东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总第 8 期 9
《 甲骨 文 到缩 微 图书》指 瑕 从
姜其 欣
( 山东省莒 南县坊 前 中学 , 山 东 莒 南 261) 767
摘要 : 本文分析 了《 甲骨文到缩擞 图书》 从 一文在 内容方面存在的 问题 扣在语 言中存在的 用字 、 击、 辞、 语 修 逻辑等 方面的
甲骨可 说是书籍的雏形 。 ” 笔者认为 , 上文对我 国文 字产生 时间的说 明及对 甲骨 文的定义不科学 . 关于 书籍雏形 的说 法也是 欠妥 的。熟 悉
十” “ 为商之 属国 ,人” (雀” “ 即贡进 ) 可见 , 当时的商 来 , 对 说. 龟甲为珍 物—— 而 日常其他需要书写刻记的内容 , 主 就 要用来源丰富 , 取材方便 的竹片 、 术片 , 样 ,册 ” 这 “ 这种载 文 的 就可能 由此 而产生 =这 虽是一种 可能 , 书“ 也不可 断然 予 以否定 。所 以 ,我 国 3 “ ∞0多年 前” 的 文字 是刻在 乌龟
一
现许多好像文字的东西 . 他感 到惊讶 。于 是把这 家药铺里 刻有这 种文字的 ‘ 龙骨 ’ 买下来 , 全 凭着他 对 中国古文字 的 很深的造诣 , 考证出这些 骨 ’ 龙 是殷商时 代遗 留下来 的乌 龟壳和 牛的肩胛 骨 , 上面 刻 的文字 就是那 时 使用 的 文字。 在这些 一片片的甲骨上记 载 了殷代 的祭祀 、 战争 、 农业 、 牧 业、 手工业 、 气象 、 组织 , 政权 以及文化生 活等方面的概况。 ” 这段 文字有 四处语病 。( 一)有一 次 , 他……发现许多 好像文字 的东西 , 他感到惊 讶。 是一个 由两个 分旬构成 的 复句. 中各分句的主语 均为“ , 其 他” 本着 省略能 “ 使得 句子 结构简化 . 语意 明快 . 后一 分句 的主语 “ 应 承前 省 其 他 略。( ) 于是把 这家药铺里 刻有这 种文字 的 ‘ 二 “ 龙骨 ’ 垒买 下来… …牛 的肩胛骨 。一 句缺 主语 . ” 应在 “ 是 后面加 主 于 语“ ” 三)凭着他对 中国古文字的很深的造诣 . 他 。( “ 考证 出 这些 ‘ 龙骨 ’ 商时代 遗留 下来 的乌龟 壳和牛 的肩胛 骨 , 是殷 上面刻 的文字就是那 时使用 的文字。 抛开这话叙 述的事 正 ” 确与否不谈 . 只语言逻辑上就有错误 : 凭着对古文 字的很 深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中二單元五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內容理解1. 在發明紙張之前,古代的人曾經用過哪些材料作為書籍用材?你認為後人為甚麼不再使用這些材料呢?2. 文中作者寫蔡倫發明了紙張以後,印刷術也隨之發明,兩者有甚麼關係?試簡單說明。
3. 作者說明了哪幾種「奇妙的書」?試以自己的理解介紹一下。
能力學習一理清篇章的中心思想1. 根據課文內容,完成下表。
2.根據以上資料,分析本文的中心思想。
3. 說明你是通過下面哪項來綜合出上面的中心思想,在適當的方格內加P。
(可選多於一個答案)□標題□段意□中心句二認識說明的順序——時間順序根據課文,說明書籍用材及印刷發展的時間順序。
三認識說明的方法——描述說明1. 找出描述說明甲骨文的一段,並簡介作者說明了甲骨文的哪一方面。
2. 分辨下面哪個片段運用了描述說明,在適當的方格內加P。
□正式的書籍,是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戰國時代出現的。
(第3段)□春秋末期,還出現了寫在綢子上面的書。
這種書叫做帛書。
它可以捲起來,一部書就是一卷或幾卷綢子,用木棒做軸,所以也叫它卷軸。
(第5段)□紙的發明,為書的發展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第6段)□雕版印刷質量差,效率不高,雕刻一套書版要幾年,而且一部書要刻許板,佔用大量房舍存放,發現了錯別字也不好改。
(第8段)□有一種書,插圖都是立體的。
把書打開,書裏的人和動物會站起來,躍然紙上,栩栩如生。
(第13段)四認識說明的方法——引用說明1. 說明第4段怎樣運用引用說明,並指出它要說明的事實。
2. 找出課文中其他運用引用說明的例子,並加以說明。
進階訓練1. 本文概括地說明了中國的書籍由古代至現代的演進情形。
作者先說書寫材質的出現,再寫紙張的發明,後說印刷術,最後說到電子化書籍,這種說明順序能反映甚麼?如果不按這個順序,隨意由其中一件事說起,會影響這篇文章的說明作用嗎?2. 根據課文中書籍的發展情況,用紙造的書籍將來會給淘汰嗎?試說出你個人的看法和理據。
3. 現代書籍日益多樣化,技術先進,但怎樣的書籍才能吸引你閱讀呢?試發表你的意見。
17科普说明文说明方法 (1)
• 1.科学性
• 2.知识性
• 3.生动性(趣味性)(一般编成生动有趣
的故事或运用成语)
• 4.通俗性(或客观性)
• (三)科普文的形式
• 1.描述式
• 2.自述式
• 3.故事式
4.谈话式
• 科普文: • (四)明确说明对象 • (五)对象特征或特点(文中找) • (六)说明顺序: • 1.空间顺序 • 2.时间顺序 • 3.逻辑顺序(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
• 3.诗歌题属句子赏析题:赏析句子要注意思考 三点:一是手法,二是内容(文本义),三是 情感。如果手法有多种,可分别列点作答① ②③,每点为手法+内容分析+情感。 4、语言运用题考查连贯补写,还有徽标徽 形图,写出构图要素及寓意;
•
科普文:
• (一)科普文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
• (二)科普文的主要特点: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 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 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 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真实、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 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 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 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真实、更有说 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成语、谜语、 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 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 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 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 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 有的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 来说,也属于分类别。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的阅读附答案阅读附答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的阅读附答案阅读附答案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①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
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
这些文字,直到1899年才发现。
②那是清朝光绪二十五年,有一位叫王挞荣的官员得了病。
他懂得医道,每次抓来的药,都要亲自看过,然后煎熬。
有一次,他偶然在一味叫做龙骨的药上面,发现有许多好像文字的东西,他感到惊讶。
于是把这家药铺里刻有这种文字的龙骨全买下来,凭着他对中国古文字的很深的造诣,考证出这些龙骨是殷商时代遗留下来的乌龟壳和牛的肩肝骨,上面刻的文字就是那时使用的文字。
在这些一片片的甲骨上一己载了殷代的祭扫、战争、农业、牧业、手工业、气象、政权组织以及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概况。
后来人们把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这可以说是书籍的雏形。
③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
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木片上,叫做简或牍。
就是把竹子木板劈咸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到8到14个字。
有的把简膜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
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筒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
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④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
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那些竹筒和木片有120斤重。
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1.用横线画出文段中与成语韦编三绝有关的一个句子。
2.在第一、二自然段中:①主要介绍了什幺?答:______②末句加点的可以说可否删去,为什幺?答:_______3.在第四自然段中:①作者采用了什幺层次安排方式?()A连贯式B.递进式C.总分式认并列式②作者使用了什幺说明方法?()A分类别、列数字努力学习,报效父母。
复句练习题(含答案)
句练习及参考答案汇复句练习题一、关联词练习1、()风吹雨打,我们()坚持到校学习。
2、()成绩再好,你()不能自满呀!3、我()这么用功,()成绩还是不如你4、有人口头上()讲得很好,()行动却做得很少。
5、()雨再大,路再滑,我们()要按时报到。
6、这种境界,()使人惊叹,()叫人舒服。
7、()怎么拥挤,他()能挤过去。
8、四合院的房子与房子之间,()相互连接,()各自分开,有分有合。
9、雷锋()死了,()他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
10、这个橡皮()我的,()李明的。
11、这样的住宅()有些拥挤、杂乱,()非常适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12、()水再上涨,江堤()有危险。
13、()困难再大,我们()要坚持上学。
14、()明天天晴,秋游()按期举行。
15、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16、上海()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是一个科学文化中心。
17、世界上的事物()有简单的联系,()有不少复杂的联系。
18、诚实是美德,()做什么,()要讲老实话,办老实事。
19、()想参加书法培训班,()得主动提出申请。
20、()靠别人,()靠自己。
21、刘胡兰()牺牲自己,()不出卖同志。
22、星期天你()去公园,()去奶奶家。
23、妈妈()看电视,()织毛衣。
24、做事()坚持不懈,()成功。
25、小明()学习好,()体育也很棒。
26、我()写完了作业,()写了些课外题。
27、这支笔()你的,()小红的。
28、()是学生,()应该好好学习。
29()天下雨,我们()不能在室外上体育课。
30、()鄞奋学习,()能提高成绩。
31、()明天爸爸不上班,他()会带我上公园。
32、为了祖国的边疆的安全,()忍受寂寞,()是值得的。
33、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34、()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加倍珍惜时间。
35、()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36、小艇()速度非常快,()还能做急转弯。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 作诠释 ) 2. 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比如,植物的光合
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 举例子 )
3.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那些竹简和木 牍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 列数字 举例子 )
4. 近年来,又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能活动的书,立体的书以及缩微 型的书等等。 ( 举例子 )
5. 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这种书比竹简轻便, 但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遍采用。 ( 作诠释 作比较 )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 二、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本段文字运用了____的说明方法。
作诠释、列数字、作引用
(方法)
(2)“竹简”、“木牍”与“竹片”、“木片”的区别
是
。
写有文字的竹片或木片叫竹简或木牍。
(的区别是
。
把竹简、木牍用麻绳、丝绳或皮条串编起来叫“策”。 (概念)
(4)在两千多年前出现的“正式的书籍”的名称是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书的名称
时间
书的特点
会说话的书
电视唱片 (视盘) 立体的书
近年来 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 带
近年来 把图像和声音录在“视盘” 上,外形像普通的唱片
近年来 书上的插图都是立体的
缩微图书 近年来 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从甲骨文到微缩图书
①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
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
这些文字,直到1899 年才发现。
②那是清朝光绪二十五年,有一位叫王挞荣的官员得了病。
他懂得医道,每次抓来的药,都要亲自看过,然后煎熬。
有一次,他偶然在一味叫做‘龙骨”的药上面,发现有许多好像文字的东西,他感到惊讶。
于是把这家药铺里刻有这种文字的“龙骨”全买下来,凭着他对中国古文字的很深的造诣,考证出这些“龙骨”是殷商时代遗留下来的乌龟壳和牛的肩肝骨,上面刻的文字就是那时使用的文字。
在这些一片片的甲骨上一己载了殷代的祭扫、战争、农业、牧业、手工业、气象、政权组织以及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概况。
后来人们把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这可以说是书籍的雏形。
③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
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木片上,叫做简或牍。
就是把竹子木板劈咸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 寸至2 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到8 到14 个字。
有的把简膜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
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筒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
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④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
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那些竹筒和木片有120 斤重。
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 片竹简。
1 .用横线画出文段中与成语“韦编三绝”有关的一个句子。
2 .在第一、二自然段中:①主要介绍了什么?答:______②末句的“可以说”可否删去,为什么?答:_______3 .在第四自然段中:①作者采用了什么层次安排方式?()A 连贯式B .递进式C .总分式D 并列式②作者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A 分类别、列数字B .举例子、列数字C .列数字、作比较D .举例子、作比较4 .为使说明有条理,本文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A 空间顺序B .时间顺序C .逻辑顺序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崔金泰宋广礼早在三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PPT 苏教版 (共26张PPT)
解词:
造诣yi:学问、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 雏形chu: 未定型前的最初的形式。
谍报die:刺探到的关于敌方军事、政 治、经济、等方面的情报
生动活泼地像活的一样。 栩栩xu如生:
早期的定型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字是商朝后期写或刻在龟甲 、兽骨之上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 也有少数为"记事辞"。因为那时人们用被 灼烫过的甲骨上的纹络来判断事物的吉 凶。占卜完毕,就将占卜的时间、人名 、所问事情、占卜结果,以及事后验证 刻在上面,形成了具有明显特征的甲骨 文。
作品 作者
翟金生用泥活字印刷的 《泥版试印初编》图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翟金生用泥活字排印的 《泥版试印续编》图片
版活字后,将铁板加热,再用一平板压字面,以便将全部活字粘于铁板 版活字后,将铁板加热,再用一平板压字面,以便将全部活字粘于铁板 版活字后,将铁板加热,再用一平板压字面,以便将全部活字粘于铁板 版活字后,将铁板加热,再用一平板压字面,以便将全部活字粘于铁板 版活字后,将铁板加热,再用一平板压字面,以便将全部活字粘于铁板
写在竹简和木牍上的书
中国古代真正的书籍形式,是从 竹简和木牍开始的。竹简和木牍所开 创的书籍形式和制度,对后来的书籍 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册"、"卷"、 "编"等书籍的单位、术语,一直延用至 今。
竹简用的是皮薄而节长的竹子,先将
圆竹锯成一定的长度,再破为一定的宽度 ,削光整平后,即成为简片。然后再用丝 绳、麻绳、细皮条等分上下两道编连简片 ,即可用来书写文字。也有先写字,然后 再按顺序编联成册的。
写在锦帛上的书
所谓帛书,就是将文字、图象 写绘于丝织品上的一种书籍形式。 在纸张未发明前,帛书是和竹简同 时使用的一种书籍形式。在先秦的 一些著作中,往往是竹简和帛书并 提,说明帛在当时已是一种书写文 字的主要材料。
3种说明顺序的作
3种说明顺序的作用
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
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
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
具体表现在:
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
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
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例如《食物从何处来》就是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
又如:《向沙漠进军》一文,讲了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法,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说明,使用了逻辑顺序。
《苏州园林》运用了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阅读答案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阅读答案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阅读答案阅读《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选段,完成第1-6题。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
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木片上,叫做简或牍。
就是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然后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或用漆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
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可以写作“策”。
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简牍中间穿上一条绳索的样子。
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简牍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
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那些竹简和木片有60公斤重。
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
这种书叫做帛书。
它可以卷起来,一部书就是一卷或几卷绸子,用木棒做轴,所以也叫它卷轴。
后来,“卷“成了书的量词。
人们常说的“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就是从这里来的。
这种书比起竹简来,轻便多了,但它的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遍采用。
1.用简明的语言解释“简”和“册”这两个概念。
(字数不超过方格数,以下同)“简”是□□□□□□□□□□“册”是□□□□□□□□□□2.根据竹、木、帛做书的材料的缺点,我们可以推知,书的理想材料必须具备以下两个特征,一是□□□□,二是□□□□。
3.画线的句子能否改成“这种书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通采用,但比竹简轻便”?为什么?4.着眼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可以看出第3段中的“还”字,是与第1段中的“——”一词相照应的。
5.选文第1段中孔子的传说隐含了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意思是——,请再写出两条类似的成语——、——。
6.对选文内容概括恰当的一项是()A.重点介绍了我国早期的正式书籍——简牍和帛书的形式、制作方法及特点。
B.重点介绍了我国正式的书籍使用材料的演变和发展。
C.主要说明了我国正式的书籍产生的时间及发展过程。
初中语文课内阅读之升学指导
初中语文课内阅读之升学指导初中语文课内阅读之升学指导[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801更新时间:2004-3-26文章录入:admin ]一、现代文部分(一)《回忆我的母亲》(第6册)回到开头①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
②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③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
④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⑤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⑥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⑦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始担相处都很和睦。
⑧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⑨她自己是很节省的。
⑩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11)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摩,至今还在我。
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1.“母亲管束着我们……”一句用“管束”而不用“管教”,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下面两句的句式,原句有什么作用?原句: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
改句:到八九十岁还要耕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填空:A.最能体现“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的”一句是第__句B.最能体现“勤劳的家庭是有组织的”一句是第句。
4.找出从宽厚、仁慈、教子严三方面写母亲的具体内容。
(用原文回答)①写母亲宽厚:______③写母亲仁慈:_。
③写母亲教于严:_。
5.对写家人起床、家人劳作的语言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写家人起床句式整齐,写家人劳作用语错落有致B.写家人起床句式整齐,写家人劳作句式整齐C.写家人起床用语错落有致,写家人劳作句式整齐d.写家人起床用语错落有致,写家人劳作用语错落有致6.这段文字写了母亲对作者的影响,下面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崔金泰宋广礼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原稿这一段主要说明简牍文书
最后,要尽量选用一些简便的固定的说 法。有些描述性的话或者并列的词语, 在语言中已经有了相对固定的说法或者 可以用某个词语来代替,就要尽量选用 那个现成的说法。例如:
下面的句子中,没有重复口罗嗦毛病的是 ( D)
A.五星啤酒厂决定给陈新瑶等二人留厂察 看两年的处分,受处分期间每月只发生活 费,并免发奖金。
B.从他微弱的呼吸看,他没有死,还有一 息尚存。
C.“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 ,还是在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
D.是的,你没有死!你还活着,你活在万千 战士和人民的心里。
2、还有一种立体的会活动的书,也 很吸引人。它的插图都是立体的。当 你把书打开的时候,书里的人和动物 马上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崔金泰 宋广礼《从甲骨文到缩微图 书》原稿)
在选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时, 作了如下改动:
还有一种书,插图是立体的。打开 书,书里的人和动物会站起来,跃然 纸上,栩栩如生。
例题点拨 考题1(2000年全国)为使下面画线 的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需要 删掉一些词语。在删改时哪些词语是 必须保留的?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记得在①一次②期末③考试④中⑤ ,在⑥考完⑦了⑧语文⑨后⑩,我感 觉相当不错,兴奋了很长时间。
必须保留的词语 :
②③④⑦⑨
下面一段话中有重复罗嗦的地方,在不影响 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有哪三处?把要 删除部分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只填3个。 (98年高考题)
简明,就是简要、明白。
简要,表达同样的意思,用 的语言要尽可能少,不用可 有可无的字词,不重复罗嗦。 明白,意思清楚明白,不致 产生误解。
语文教案-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语文教案-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甲骨文到缩微图书的演变过程,增强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甲骨文的基本特点及其与现代汉字的联系。
2.缩微图书的制作方法及阅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1.甲骨文的辨认和解读。
2.缩微图书的阅读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甲骨文的认识1.导入(1)展示甲骨文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甲骨文的发现及意义。
2.甲骨文的基本特点(1)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一种文字,主要用于卜辞和铭文。
(2)甲骨文具有图画性、象形性、指事性等特点。
3.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的联系(1)展示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的对比图,引导学生发现相似之处。
(2)讲解甲骨文对现代汉字的影响。
4.甲骨文的辨认与解读(1)展示甲骨文图片,让学生尝试辨认。
(2)讲解甲骨文的解读方法。
第二课时:缩微图书的制作与阅读1.导入(1)展示缩微图书实物,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缩微图书的制作及阅读方法。
2.缩微图书的制作方法(1)讲解缩微图书的制作过程。
(2)展示缩微图书的制作工具和材料。
3.缩微图书的阅读技巧(1)讲解缩微图书的阅读方法。
(2)展示缩微图书阅读工具。
4.缩微图书的欣赏与应用(1)展示缩微图书实物,让学生欣赏。
(2)讲解缩微图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课时:课堂实践1.实践任务(1)分组讨论:如何将甲骨文应用到现代生活中?(2)个人作业:制作一份缩微图书。
2.课堂分享(1)学生分享实践成果。
3.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强调甲骨文和缩微图书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甲骨文和缩微图书,让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甲骨文和缩微图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国人阅读兴趣的变迁
中国人阅读兴趣的变迁记者王磊裴彤央视网(记者王磊裴彤)又到世界读书日!当我们感叹中国人读书少的时候,不由得梦回曾经那些崇尚阅读的时代。
自甲骨文诞生至今的几千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中国人阅读的内容、目的和载体不断发生着变化,每个时代的阅读习惯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书的载体:从甲骨文到电子书笔者初中时曾学过一篇语文课文--《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文章对中国人阅读载体的演变进行了梳理: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我国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即甲骨文,刻有这种文字的乌龟壳和骨头就是书籍的雏形;到了战国和秦汉时代,竹简和木牍出现了,东方朔曾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西汉的造纸术,于是出现了用纸抄写的书,比以往轻便了许多;后来有了雕版印刷,现存最早的雕版书籍是唐朝咸通九年的《金刚经》;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从此印刷的效率大大提高;到了近代,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提高和造纸工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书,如油印书、石印书、铅印书、胶板彩印书、影印书以及静电复印等;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又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带香味的书、能活动的书、立体的书以及缩微型的书……如今,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很方便地利用电脑、手机、Kindle阅读器等终端下载和阅读电子书,轻松携带海量“图书”。
古人热衷读书古时,中国社会十分崇尚读书。
古代社会以节奏缓慢著称,人们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花在阅读上。
而且,大凡兴衰成败和朝代更迭之际,总会有许多士子热切求索先人的“间接经验”于书籍,形成某种“读书热”。
经过秦始皇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建立和汉武帝实行察举制度,朝廷对官员条件的要求有了相对进步性和公平性,“德行才学”成为其中的标准,以至“唯才是举”、“唯学是举”。
到了隋唐,公开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主要考察应试者对人文经典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文字的组织能力。
此后,不读书者不能为官成为定例。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就对吗?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就对吗?
作者:xx
来源:《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6年第04期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说明文单元的必选篇目,经过多年的试用,篇名由原来的“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而变成了今天为大家都能普遍接受的“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后来就一直没有作再次的变动。
笔者认为以此作为定论仍有不妥之处。
《现代汉语词典》“从”条解释:表示“拿……作起点”。
中学教材中有《从三到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篇目;电影有《从奴隶到将军》;平日我们会常说“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左到右”、“从上海到北京”。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从……到……”这一结构所联结的两个概念应该属于同一范畴或处在同一平面,它所反映的是事物在地点、数量、程度、范围、时间、身份、位置等方面的发展或变化。
再看《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全文所讲述的是我国图书发展形式变化的历史过程。
《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以及各类历史教科书都对“甲骨文”一词做出大致相同的定义: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现代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可见,“甲骨文”只是一种文字的书写形式,不可以说它是书的样式。
它应该是和金文、隶书、草书、楷书等同属一个范畴,构成了我国文字形式的发展史。
因此我们认为:只有“龟甲和兽骨”才是殷商时代记录文字信息的载体,才能称得上是“书籍的形式”,也只有这“甲骨残片”才可以和“缩微图书”进入同一层面,来用“从……到……”加以联结。
所以,我们说《从殷商甲骨到缩微图书》作为文章的标题,才更能切合地总括文章的内容。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抓住书籍演变过程中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说明书籍演变过程的写法
2.学习运用做诠释、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各阶段的书籍
教学方法:
结合书后练习,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正音解词
懿(yì)煎熬(jiān)(áo)造诣(yì)殷商(yīn)
肩胛骨()祭祀(sì)雏形(chú)牍(dú)
东方朔(shuò)帛书(bó)谍报(dié)
解题:
“从……到……”句式,常常用来表示空间位置的移动,或表示事物的发展过程。
甲骨文是我国起源最早的殷商文字,“缩微图书”是采用电子或激光技术把图书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四十八分之一。
课文的题目“从……到”表示了一种演变过程,文章说明的既不是“甲骨文”也不是“缩微图书”,而是书籍的发展历史。
快速阅读课文,在课文中标注各类书籍名称,出现时代、使用材料、制作方法及特点。
按要求填写书后练习一的表格(订正)。
根据上面的图表,看看书的发展演变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一)雏形阶段(甲骨文)
(二)远古阶段(简牍、帛书)
(三)古代阶段(手抄、雕版、活字书)
(四)近代阶段(形形色色的书)
(五)近年阶段(奇妙的书)
在介绍书籍演变过程中,哪些阶段详细介绍?哪些写得简略?为什么?
(古代以前的书籍介绍较详细——因为这些知识一般人知道得不多,详细些才能说清书的源流。
近代书籍,说明得简略——因为平时使用多,比较熟悉,所以从略。
近年出现的“奇妙的书”介绍较详细——因为它代表先进技术,预示书籍发展的前景,一般人还比较生疏,所以介绍得较具体。
)
就从古至今的这些书籍来看,哪些介绍得具体?
(甲骨文,不但具体介绍,它的材料制法、内容,还特讲了一个故事,说明了甲骨文的发现过程——因为甲骨文是书籍的“雏形”,是源头。
简牍,详细说明了制作方法,还讲了三个故事,以证明确有这种书,说明了简牍的笨重,增加文章知识,趣味性,活字印刷的书——因为它一直沿用至今,是书籍演变进程的一个里程碑。
视盘和缩微图书——它们是“奇妙的书”的代表,而且技术新颖,需向读者说明,且缩微图书以其小,方便、容量大与笨重不便的远古简牍形成鲜明对比,是本文介绍书籍演变进程的终点。
)
第二课时
课文分析:
“早在3000多年前”点明演变过程的开始时间。
2节、由甲骨文上记载的内容,推断出是殷商时代的收籍,进一步推断出“书籍的雏形”,“可以说”三字,对雏形予以限制,说明这是根据现在发现的材料所作的结论。
3节、点明“正式的书籍”出现的时间,照应了雏形书籍出现的时间,说明这是书籍演变过程的第二阶段。
准确的说明事物的概念,也就是准确的说明了事物的特点,课文在这里就解释了“简、牍、策”的概念,在说明“策”的时候,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引用传说)概念给人以抽象的印象,而传说则给人以具体的印象。
制书的材料有哪些呢?比较缺点:
8节、比较两种印刷技术
总结1.书籍演变的总特点?(由落后变为先进)
2.为什么书籍在不断演变呢?(科学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