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让人成为人》有感

合集下载

《教育:让人成为人——西方大思想家论人文与科学》读书笔记模板

《教育:让人成为人——西方大思想家论人文与科学》读书笔记模板

Ⅰ.科学与哲学 Ⅱ.知识的价值 Ⅲ.诗性知识
1.“教育”能够界定吗? 2.宗旨之间的关系 3.宗旨之间的冲突 4.宗教问题
读书笔记
这是《教育:让人成为人——西方大思想家论人文与科学》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教育:让人成为人——西方大思想家论人文与科学》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 录。
作者介绍
这是《教育:让人成为人——西方大思想家论人文与科学》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教育:让人成为人——西方大思想家 论人文与科学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文章
宗旨
人文
选文
思想家
人类
理念
思想家
教育
思想 教育

教育
文化
异议
宗教
灵魂
科学
异端
内容摘要
《教育:让人成为人——西方大思想家论人文与科学》为西方重要思想家的教育思想论集,选文均为在西方 教育思想史上引起强烈共鸣或激烈争议的文章,对于读者反思当下的教育现状、健全未来的教育宗旨,足为镜鉴。 《教育:让人成为人——西方大思想家论人文与科学》所选各家,或为哲人,或为文豪,或为科学家,或为文理 兼通的大师。文章皆为时而著,有感而发;针砭时弊,振聋发聩。人文精神,道德情怀,皆可称深极骨髓。全书 视野开阔,视角独特,思想深邃,文采斐然。第二版由编选者增补部分选文并修订译文,进一步丰富其内容。

论人性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作文500字

论人性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作文500字

论人性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人的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个体发展,第二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第三阶段是社会化发展。人在进入社会之前和进入社会之后的两个转变是不一样的。一个人在社会开始阶段的改变决定了他整个生命的转变;另一个人在社会期间会有一些改变,但这些改变影响不大。我们可以说每个人都可能发生这样和那样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影响一个人行为、能力的因素,分析人性和教育对人未来发展可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探讨教育或人性在促进个人发展中扮演何种角色。

一、影响人行为的因素

影响人行为的因素有很多,这就涉及到行为认知、心理、行为后果和行为策略这五个方面。要想实现行为规范,就必须要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要想实现行为规范,就必须要通过努力学习相关内容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良好行为。这五个方面也是人们行为动机、行为判断与选择、行为结果动机、行为计划力等。所以我们要从社会开始改变自己,首先就要让自己形成一个良好信念的基础上,再来考虑如何塑造行为。

二、人性和教育对个人未来发展有哪些影响?

人性和教育对个人未来发展影响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个人能力,教育

或者说人性的影响。对于每个人才,社会和教育体系都要付出代价,而代价就在于培养人才。人类有可能变成一个没有底线的动物:自私、贪婪、嫉妒、懒惰、冷漠、不负责任、任性、不讲道理、不公平等等都可能成为人们的榜样。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特色和风格,影响了人们不同类型的人格。教育或者说人性对人们未来发展可能起到以下几个作用:促进他们未来发展并最终影响整个人生阶段中人性和教育对个人未来发展会起到怎样地作用;改变人们个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与否、以什么方式实现个人生命旅程及其发展;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职业发展过程中所要求能力类型及特征,并能够适应行业和岗位竞争环境的人才;能让教育或者说人性影响每个人未来的个人发展方向与特点。

《艺术:让人成为人》读后感

《艺术:让人成为人》读后感

《艺术:让人成为人》读后感

一、缘起艺术

说起艺术,可能我们都觉得艺术离自己很遥远,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你家里的一幅画,看过的一本书,每天会听的音乐,最近看过的电影,这些都是艺术。没有人能够脱离艺术

而生活,我们每个人,不是在创造艺术的路上,就是在享受艺术的过程中。所以,当我看

到《艺术:让人成为人》这个书名的时候,我突然生出一种生而为人的感动。收到这本书时,第一感觉――它确实是本艺术,太厚实了。

二、人文学

那么,人文学是什么?跟艺术又有什么关系?百度百科指出:艺术泛指人文,“人”,即是自然,“文”即是文化。自然文化,包罗万象。零零碎碎地开始了阅读,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讲述了人文学和我们的关系,介绍了人文学的各个学科,并讲解了人文学的各个主题。人文学刚开始只是从人文主义(humanism)一词而来,而现在,如果硬要规定人文学的定义,那只能说它包含人文学科和人文科学的全部范畴。

其实,当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因为它涵盖的内容太广泛,导致很多东西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深入解说,让我看着一片茫然。可是,再次细细品读的时候,我想说这也许正是

作者的用意所在,他们都强调综合性教育,他们认为人文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就像一

个人先得有骨架、一幢房子得先搭出结构框架一样,我们有了人文学的整体概念之后,学

起各个分科的内容来才会更有体系。

三、艺术与生活

说到“荷马史诗”估计我们都能记得历史课上学到过,可是荷马史诗讲的是什么呢?荷马史诗讲的就是希腊神话故事。众神之神――宇宙力量的化身:宙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芙洛狄忒等等众所周知的神话人物就是来自这里,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特洛伊木马计》。这部史诗,它也成为历来艺术家们创作时喜欢采用的素材,比如取材于希腊神话故事的各种雕像和绘画,就连电影,也喜欢拍摄这些题材,例如布拉特・皮特2004年主演

教育,让人成为人——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让人成为人——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让人成为人的艺术

这次很有幸参加了金华市教育局组织的“名师”培训活动,虽然中间有奔波劳顿之苦,但却有着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智慧,给我今后的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启发。现在我将做如下总结。

首先,不论是哪位老师,都应对当前教育进行重新审视。当下如何教育,和高考的指挥棒无关,而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关。毕竟教师才是课堂的实施者,要推进教学改革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教师自身,这点我尤为认同。思路决定出路,没有观念上的转变,就不可能有行为上的改变。

其实,当前很多教师不愿改变自身教学。原因不外乎有这三个,一个是不愿意冒着改革的风险,毕竟改革都有镇痛,也有风险和代价,何不按照传统,保险又省事呢。还有一个原因是,教学的功利心驱使。很多教师把教育当作赚钱谋生的手段,这样谁敢拿饭碗开玩笑,谁会以牺牲自己的利益而来考虑孩子的未来呢。其三是,很多老师在改革这条路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想改但不知路在何方,只能望“生”兴叹。而我认为我就是其中第三种,正徘徊不前,很是担心如果还不做些调整和突破,可能以后就定型,难以再改变。

而这次通过培训,我好像吃了颗定心丸,为我的教学改革指了条明路。如同马兰老师说的,改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我们的从哪来,到哪去?我将培训的心得总结为“从问题中来,到理想中去”,“从学生中来,到教学中去”,“从生活中来,到实践中去”。

当前我们满心搞教育,却不知为谁搞教育?搞教育为谁?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生命有思想的孩子,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我们应把“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做为教学的努力目标与方向。都说要寓教于乐,这点做到都不容易,何况是让学生幸福终身呢。说的永远比做到的容易,所以如何找到理想的教学模式,便成了让梦想照进现实的有效路径。

思想要提升,我该懂什么?5篇

思想要提升,我该懂什么?5篇

〃思想要提升,我该懂什么?〃

1我们在校园里积极践行这样三句话:让人成为人,让自己成为自己,让校园因我们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做校长,意味着要肩负起T分沉甸甸的责任。做个好校长,应是每位校长心中应有的良知与使命。我的感悟是,校长可以重点从以下两方面下功夫。

第一,办成什么样的学校,不是目的;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是根本。办学是为了育人,办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学校高质量发展是载体,是平台,学生高质量成长才是根本,才是目标。这就时刻提醒我们,不能将手段和目的颠倒,不能将教师、学生变成工具和手段,而把学校发展当成目的。把握好这个关系,我们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为何而出发,如何才能永葆初心。把握好这个关系,我们在办学中才能更加聚焦于人的发展,聚焦于培养能担负起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第二,提高思想水平。要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用党的创瘫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因为理论学习是每一个新时代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责无旁贷的义务,只有在工作中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

2.要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只有在工作中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

一、学懂弄通、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思想是言行的先导,在学懂弄通二十大精神上下功夫,联系自己的分管工作和业务,全力战胜前进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把学习贯穿始终,不断提高自己。

二、讲究方法,紧盯重点、发扬实干时刻对照《学校安全副校长工作职责》,对每一个时期的工作安科轿口完成情况进行思考,紧盯工作重点,理清工作短板,对不能及时完成的,及时分析原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通用21篇)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通用21篇)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通用21篇)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1

寒假期间,我认真研读《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两本书。从这两本书中,我认为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读出管理理念、办学方向;而思想者读出的更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这另本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

一、用知识武装自己

通过自学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二、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年轻人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青年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同样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教育:让人成为人》读后感精选

《教育:让人成为人》读后感精选

?教育:让人成为人?读后感

这个假期,我认真读了?教育:让人成为人?这本书,收获颇多,主要有以下两点:

1、“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教育是生活本身,那么教育应该充实人的生活,使儿童能够适应生活更新生活。他指出爱好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具有强大的潜在动力,教育必须尊重和利用这种动力。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社会是教育的归宿点,在这两点之间形成教育过程。他批评传统的教育过程强迫儿童死记硬背,填鸭式地灌输书本知识,这种教育无异于牛不饮水强按头,是对儿童天性的摧残和压迫。杜威呼吁把儿童从传统教育中解放出来,提出从儿童的现实生活中进行教育,激发儿童的学习需要和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杜威提出改变教育的重心,宣扬用“儿童中心〞取代“教师中心〞或“教材中心〞,围绕儿童组织一切教育措施,教师应是儿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启发者和指导者,彻底改变当时压制儿童自由和窒息儿童开展的传统教育。把教育看作生活、生长、经验改造的过程,就能使儿童在活用中活学各种知识,因此获得的知识就能帮助人们适应不断前进的社会,并能保证人类永远进步。

2、学即社会,威认为,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型的社会。〞在他看来,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

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作为一种制度,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在学校里,必须能够呈现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如同他们的`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所上所经历的过程。这样,“使得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以反映大社会生活的各种类型的作业进行活动……。当学校能在这样一个小社会里引导和训练每个儿童成为社会的成员,用效劳的精神薰陶他,并授予有效的自我指导的工具,我们将有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谐的大社会的最深切而最好的保证。

《使人成为人》读后感_读后感

《使人成为人》读后感_读后感

《使人成为人》读后感

《使人成为人》是这本书是放假第一天开始走进它的,美好的暑假,它便成为我形影不离的伙伴。

这本书是一本“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是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针对初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在一般意义的“活动课程”的基础上,吸引了现代人力资源培训机构广泛使用的“体验式培训课程”和“教练技术课程”的精髓,研发的一种独立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

虽然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主要是针对初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而研发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其中的很多理论对教育工作者了解和掌握被教育者的心理健康也是有用的。因此,它对于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本书里介绍了新的时代对所需要的人才的要求:“具有可持续学习与发展的兴趣和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高的的情感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具有参与国际竞争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这就是:“多元文化价值观、全球思维、信息素养、人文素养。”这就对人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如健康的心态,积极自我调整的能力,不怕苦难挫折和挑战,责任心,进取心,爱心,社会适应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基础教育永远是未来的事业,肩负着为祖国培养未来所需人才的重任。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为此,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就要不断加强对中小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能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做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做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功!

《艺术让人成为人》人文学成为自我发现之旅的起点

《艺术让人成为人》人文学成为自我发现之旅的起点

《艺术让人成为人》人文学成为自我发现之旅的起点

人文学何益?

陷入被紧迫又无意义的琐碎事件塞满的生活的泥淖中,文学和艺术正

成为一种奢侈品,我们似乎需要再使劲儿拧一把时间的海绵,才能为进入

这种精神的享受腾出一些余裕。

而或者,人文与艺术与我们相去未远,《庄子》中认为,道在蝼蚁,

道在稊稗,触目可及的一切都可能感召着我们的心灵,引领着我超脱于眼

前的、具形的所有束缚而进入心无挂碍的纯然的思索中。

《艺术:让人成为人》对生活中偶然闪现的这些时刻描述得更为具象:“令人眼花缭乱的科技进步既令人惊叹又使人迷失,在时空中找到自己的

位置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人文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避难所、一个可

以停泊的安静港湾,或者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人文学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

最新版《艺术:让人成为人》书封。

另外,比起一味地抬高文艺与知识的价值,《艺术:让人成为人》更

以极大的耐心旁征博引各种案例去帮助读者打开思维的局限,甚至热切地

给出门径,牵引着读者循着指引自我训练,培养一种批判性思维,更清楚

地对自己当下的所思所想进行拆解与分析。

关于“人文学”

人文学的定义已不像过去那样简单。

时至今日,人文学远不仅是文学、哲学、历史这一传统的“老三样”,更不仅仅是书面意义上的文本写作和文本阅读,而包括以其他材料(非语

言材料)为媒介的其他再现形式,读者也不仅仅是埋头于书案、心无旁骛

地拆解词与物的读者了。

按照《艺术:让人成为人》的界定,人文学科包括文学、艺术、音乐、戏剧、音乐舞台剧、电影和电视,其中艺术类又包括绘画、雕塑、建筑、

摄影和数字艺术。这些学科所涉及的人文主题包括宗教、道德、幸福、爱、生死、自然和自由。当然,这些仍然是分类学意义上的学科分类和主题归纳。

《艺术:让人成为人》读后感_心得体会

《艺术:让人成为人》读后感_心得体会

《艺术:让人成为人》读后感

一、缘起艺术

说起艺术,可能我们都觉得艺术离自己很遥远,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你家里的一幅画,看过的一本书,每天会听的音乐,最近看过的电影,这些都是艺术。没有人能够脱离艺术而生活,我们每个人,不是在创造艺术的路上,就是在享受艺术的过程中。所以,当我看到《艺术:让人成为人》这个书名的时候,我突然生出一种生而为人的感动。收到这本书时,第一感觉——它确实是本艺术,太厚实了。

二、人文学

那么,人文学是什么?跟艺术又有什么关系?百度百科指出:艺术泛指人文,“人”,即是自然,“文”即是文化。自然文化,包罗万象。零零碎碎地开始了阅读,本书分为三个部分,讲述了人文学和我们的关系,介绍了人文学的各个学科,并讲解了人文学的各个主题。人文学刚开始只是从人文主义(humanism)一词而来,而现在,如果硬要规定人文学的定义,那只能说它包含人文学科和人文科学的全部范畴。

其实,当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因为它涵盖的内容太广泛,导致很多东西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深入解说,让我看着一片茫然。可是,再次细细品读的时候,我想说这也许正是作者的用意所在,他们都强调综合性教育,他们认为人文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就像一个人先得有骨架、一幢房子得先搭出结构框架一样,我们有了人文学的整体概念之后,学起各个分科的内容来才会更有体系。

三、艺术与生活

说到“荷马史诗”估计我们都能记得历史课上学到过,可是荷马史诗讲的是什么呢?荷马史诗讲的就是希腊神话故事。众神之神——宇宙力量的化身:宙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芙洛狄忒等等众所周知的神话人物就是来自这里,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特洛伊木马计》。这部史诗,它也成为历来艺术家们创作时喜欢采用的素材,比如取材于希腊神话故事的各种雕像和绘画,就连电影,也喜欢拍摄这些题材,例如布拉特·皮特2004年主演的电影《特洛伊》。

阅读《什么是教育》读后感

阅读《什么是教育》读后感

阅读《什么是教育》读后感

阅读《什么是教育》读后感

阅读《什么是教育》读后感

今夏有幸阅读了《什么是教育》一书,本书作者思维开阔、观点突出。本书作者在书中有诸多阐述,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以下的观点:“哲思活动是绝对自由的自我存在的特殊表达”,“原初性的哲学思考者享用了通过思考而又超越思考的自由,他们不想在探求包含一切活动的存在本身时,寻找勉强的知识。”

《什么是教育》一书中的言论丰富且不乏许多闪光的地方,通过阅读这本书,些许体会得以有所心得。每每阅读有关书籍时不免感到只是一遍的阅读是不够的,还有待深入的学习。本书作者有着非同一般的论述,阅读本书不失为提高自己的阅读功底的一大帮助,我想随着工作和生活阅历的不同,读书的感悟定会大有不同,我期待在阅读中有所学习有所收获,以下仅述一些我的读书体会吧。

我整理了一些书中的言论希望这些论点能够与大家分享。

诸如“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

又如“教育依赖于精神世界的原初生活,教育不能独立,它要服务于精神生活的传承,这种生活在人们的行为中直接表现出来……”“我们生活在形成习惯的过去之中,不断形成和打破习惯是我们此在生成的坚实基础,没有习惯为底蕴,我们的精神的每一进步将是不可能的。”

如此等等,我希望通过以上的摘录与分享能够带给大家阅读的兴趣,同时希望这样能有益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多少能我们的工作起到一些有益的作用。

阅读《什么是教育》读后感

读完《什么是教育》,我受益匪浅。它是雅斯贝尔斯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之一,诠释了什么是教育。其教育思想是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灵魂的交流和生命的体悟,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的过程是个人整体精神成长过程,培养“全人”。注重精神陶冶在教育中

以全学科阅读推进全人教育——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实践为例

以全学科阅读推进全人教育——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实践为例

全学科阅读:探寻阅读育人新路径g國

以全学科阅读推进全人教育

—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实践为例

✓‘文I卢元伟

全学科阅读课程是指涵盖某学段各个学科的阅 读课程,它通过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突破校内外的 界限,使阅读者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实现对信息的获 取、处理、分析、利用。在课程设置上,全学科阅读 课程包括大文科课程、大理科课程、文理交融课程三 大板块,以学科交融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增强学生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旨在实现由全学科阅读到全人生长的育 人发展模式。这里的“全人教育”强调人发展的完整 性,倡导通过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南京师范大学 附属中学在过去的九年中,以全学科阅读为抓手,在 探索推广师生阅读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尝试,累积了一 些经验教训,在此与同行分享。

一、以民间读书社推动教师阅读

我们学校里有一些热爱读书的教师,大家聚在 一起,成立了“地平线读书社”。这个教师社团的最 大特色就是民间性,由教师自发成立,自主运营。教师们有时间就聚在一起,聊聊彼此推荐的书,谈 一些和教育相关的话题。人社、退社机制灵活,正 所谓“来者不拒,去者不追”,参加活动也允许迟到 早退。之所以强调社团的民间性,是因为我们觉得 在过往组织的各种阅读活动中,很多教师是被裹挟 进来的,阅读的积极性并不高。因为兴趣而发生的 热爱才是阅读最好的姿态,因此我们希望阅读活动能办成自发生成的状态。

在阅读作品的选择上,我们将其定位在人文通 识和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内容上。这些类别不受专业限 制,和教师的工作实际也有比较大的联系,容易引发 教师的阅读兴趣。在具体活动环节,我们一般采用导 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先由一位教师介绍全书的内 容框架,然后大家自由发言。讨论活动中,我们有一 个心照不宣的规矩—

教育就是做人

教育就是做人

教育就是做人

教育是什么,教育的终极目的又是什么?

康德说教育是为了“使人成为人”,马斯洛说,是“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托马斯说,“为一个尚未出现的世界培养人才”。

显然,教育首先应属于“人学”范畴,其次,它是一项面对未来的事业。儿童是国家的希望,是人类的未来,是世界的财富。对儿童的态度体现了教育者对教育的认知高度和道德境界。我们必须学会羞愧,成人对儿童世界的肆意侵占和野蛮开采,都属非道德的强暴行为,无论以任何理由多少籍口,教育都应立即停止为所欲为,大胆修正自身的错误,尽管这样的齿轮泵修正有多么艰难。教育即信仰,天降大任,总需要有人站出来,去承担使命,去践行道义,去创造真理。教育的方向和旨归是人性。

教育要使儿童成为傲然挺立的“人”。这个大写的人,至少要身心健康、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至少要敢于担当,富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至少要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的儿童才能称为“新儿童”,这样的学生才能称之为“新学生”、“新人类”。“新人类”族群将决定着教育的意义和人类最终的成败。

然而,教育是一项极其棘手、繁琐、复杂的工程。但终究有一条指向于人性的大道。这条道就叫“从儿童出发”,它意高压齿轮泵味着的是,教育者必须以人性的光芒烛照儿童,去发现、认识、尊重、包容、接纳、呵护、激赏儿童的一切。而这样的教育就是——在心灵上写诗、种花。

在心灵的大地上书写诗行、种植鲜花,是一件多么美好,令人神驰向往的事。教育的浪漫应首先教会儿童敬畏生、热爱活。可畸形的教育一般不注重生,更有意鄙夷活。脱离生活的教育只能把“天才”造就成分数的奴仆、能力的弱者、精神的伤员、道德的逃兵。我相信教育真正的用意一定是着眼于生活的。

《人的教育》读后感范文

《人的教育》读后感范文

《人的教育》读后感范文

《人的教育》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教育专著。这本书由法国教育家罗伯特.幼狄所著,是他对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的产物。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我们在教育中应该关注的问题。

在书中,罗伯特.幼狄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的教育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他还强调了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主张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我深深认同这些观点。如今,教育往往过分注重考试和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教育应该是一个全面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我也深深体会到了教育与生活的紧密关系。教育不仅仅发生在学校里,它还应该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应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更加有效,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激发了我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我将铭记幼狄的教育理念,努力成为一名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者,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罗伯特.幼狄的《人的教育》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教育专著,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深深认同幼狄的教育观点,我相信只有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教育与生活相结合,才能使教育更加有效,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我将秉持幼狄的教育理念,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造就成功人生》读书笔记

《教育造就成功人生》读书笔记

《教育造就成功人生》读书笔记

第一篇:《教育造就成功人生》读书笔记

《教育造就成功人生》读书笔记

《教育造就成功人生》是当代教育家刘永胜所著,其内容为:首先,教育家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有对教育的独到见解,有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思想是否平庸应当就是教书匠和教育家的根本区别。自古以来,每个人对教育的期望、对教育的理解都会有所侧重、有所不同,然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应当更深刻、更系统、更自觉、更富有创见,并且更能坚持和实践自己的教育信念。

其次,教育家不仅有深刻的思想更需要有丰富的教育实践,可以说教育家就是有思想的实践家。能否把抽象的理论、先进的理念融会到每一个具体的教育细节之中,这是教育思想家和教育家的明显区别。教育家应当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教育思想,不断丰富教育智慧,不断提高教育艺术;应当善于把知识的传授与人的发展结合起来,将优化学生健康成长环境视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应当善于把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结合起来,能够在教师集体团队中发挥引领作用。

再次,教育家是改革的实践家、创新的实践家,他们能够与时俱进,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创新。善于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善于捕捉新机遇,采取新措施,建立新机制,这是当代教育家的明显特征。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形势,面对富有时代特点和新鲜体验的生龙活虎的学生们,他们应当能够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并且敢于领时代之先,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和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他们应当敢于超越自己,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不断确立个人和学校发展的新目标。

全书包括了“我能行”教育的基本理念、“我能行”教育植根于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有助于学生实践“我能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体验我能行、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相信我能行等六章内容。

《人文主义教育论》读后感:追寻人文精神的光芒

《人文主义教育论》读后感:追寻人文精神的光芒

《人文主义教育论》读后感:追寻人文精神的光辉

《人文主义教育论》读后感:追寻人文精神的光辉

《人文主义教育论》读后

感:追寻人文精神的光辉

教育,从它诞生时就寄托着人们对它的热切期望:通过教育使人成为人!但是,从自己的学生时代一路走来,如今站在三尺讲台,承受着学生的仰望,在教师这一职业的笼罩下,却越来越感觉到我们的教育似乎丧失了什么。教育究竟该给学生带来什么?我们所走的这一切究竟能否使人成为人?

经济日益开展下的今天,我们过多地注重了教育现象的物理

性质,而社会也把如何提高经济效益放到了首位,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又直接涉及到学校

的教育,滚滚浪潮下,教育也日益失去了她原本的色彩。学校里的一切学习

活动似乎只奔一个目标而去:学习好工作好赚钱多,久而久之,这样循环往复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在这样的扭曲的状态下,教育也不禁让人感到失望和沮丧,对于相当一局部人来说,他们从教育中所获得的也许只能是一种非人化!

环顾四周,切身之体会

,越来越觉得教育本应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要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开展,教育要走在开展的前面,而教育的人文意义在今天看来尤显重要。

纵观《人文教育论》一一书,他从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学入手,探究人文教育的历史

轨迹,反思

人文教育的存在和本质,比拟中西方人文教育的两种境界,研究科学和人文教育学的两种思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科学的人文教学

论。

细细读来,很多平时经常看到,想到,说到却不甚理解的名词理论知识,都在书中有了详细独到的诠释,读后令人豁然开朗,不在停滞在一知半解的迷雾之中。也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人文教育绝非是说说想想做做就能到达的,必须在脑中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屏弃固守的观点,还需要不断实践,要禁得起非议和失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教师读书随笔征文大赛

读《教育:让人成为人》有感

单位:海阳市龙山街道初级中学

姓名:徐荣萍

电子信箱:

联系电话: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通过读书活动,才能改善教师内在素养分子的结构。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让我们的教师多些书卷气,享受职业快乐,美丽幸福人生;让我们的校园多些书香味,净化教育环境,促进学校发展。《教育:让人成为人》就成为了我的阅读首选,因为它一下子启动了我的思索之门:怎么样的人才算是人呢?怎么样的教育才会让人成为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呢?……不容分说,《教育:让人成为人》便悄悄跨进了我的“阅读书苑”。

当我打开扉页,阅读内容简介时,“震撼”是我的第一反应,原来这是一本由让全世界都震撼不已的十八位西方重要大教育家、大理论家、大思想家的文墨所汇集的教育论集,而且本书选取的文章均为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引起强烈共鸣或激烈争议的文章,对于读者反思当下的教育现状、健全未来的教育宗旨,足为镜鉴。然而,看着读着,“尴尬”似乎笼罩了自己:这本书里的内容太深奥了,很多语句的表达、思想的呈现不能一下子能理解,此时的我不由地怪罪起自己的知识匮乏。然而我相信:细品之后才会知道其味道,才会发现它的精彩。

于是,我开始静静阅读、细细品味、慢慢咀嚼,开始斟酌每一个文字与段落,试图寻找“宝藏”、吮吸“奶蜜”……

每读一篇新文章,我都会先认真得了解作者的生平;每读一段文字,我又都会“反弹”几次,因为确实很深奥;每读到一个案例或有启发作用的地方,我都会轻轻地用笔划上记号,并在书角折上折痕,以便回看。虽然,直至看完都没有完全通透所有的内容及所有名人的教育论点,毕竟有很多是带有不同国家色彩的,但至少我还是找到了

很多与现实教育实际相关联、相接轨的内容,引发了我的很多思考,可以说对自己的工作提高和个人素养培养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在这本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大教育家伯特兰.罗素的“教育与纪律”一章中的“可是凡是存在友善的地方,就没有必要预先为了对付‘淘气’学生而制定规矩,因为冲动可能导致正确的决定,而如果学生感到你喜欢他,几乎任何决定都是正确的。凡是规矩,不论多么聪明,都替代不了温情和机敏。说得多么有道理,就拿班主任工作来说,我是深有体会:再严明的制度,也需要建立在温情和机敏的基础上。我们都知道,在班级管理中,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班规,以此来约束学生的不文明的言行,使班级各项工作都能顺利开展。于是新学期一开学,我就来了一个下马威,把事先制定好的班级制度在班会上向大家宣读:下课不能在教室大声说话,不能打架,不能骂人,走廊上不能跑,站队不能说话,上课必须遵守纪律,……平时我总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下课了,只要看到谁违反了纪律,我会大声呵斥他,所以学生看见我,总是远远躲着我,不敢靠近,更别说喜欢我了,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从很多家长的口中,我知道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是个严厉的老师。可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我严厉的班级管理中,学生却不断地违反纪律:作业不完成,午睡说话,上下楼梯奔跑,说脏话……而且任课老师都反映我们班上课纪律不好,问题到底出现在

哪里,通过和同任老师交流,我从自己身上找到了原因:班级管理中,我只做到了对学生晓之以理,却忽略了对学生动之以情, 平时也没有和

学生及时沟通,学生虽然在我面前遵守纪律,但是他的心里却并不认可我的要求,当我批评违反纪律的学生时,他口口声声说:好好好,是是是,但心里却有多么不服气,有的学生甚至出现了逆反心里,所以班级就出现了纪律涣散的现象。

通过读杨自伍老师的《教育让人成为人》之后,我深刻的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式,没有从学生自身考虑,一味的强压,拿规章制度制约学生,没有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更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学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应做到:教师想尽量直截了当地帮助学生改正缺点,把他的缺点公之于众,以使其他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不犯类似的错误,这种方法是最不成功的,因为这无异于开“批判会”,把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地方--自尊心、个人

尊严、自豪感统统暴露于外,并使之受到伤害,这种教育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无法弥补的。

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特别是面对的是一群纯洁得如同一张白纸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等待着老师的喜爱和关心,期待着老师去彩绘那张珍贵的白纸。

然而,有一些老师就往往忽略了这些,而是用自己的自私表现“压迫”了学生本该享有的快乐。有些教师因为疲劳或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情绪低落、心情糟糕、烦扰重重,甚至有很多的怨气要发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有一定的职业修养的话,在学生面前依然是微笑,依然是和谐;但反之,如果缺乏了应有的素养,就会把情绪带给学生,甚至把学生当成出气筒,看什么都不顺眼,做什么都要无情阻止,根本谈不上要对学生保持一份本能的喜爱这一职业底线,而是无情地把学生关锁在一个没有阳光、没有氧气、没有水分的空间里。可想而知,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学生能健康吗?能快乐吗?

不管我们平时对学生有如何深厚的感情储备,不管我们过去在学生心目中有多高的威望,也不管我们以前对学生进行了多少“行之有效”的教育,只要我们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心灵--也许是一记耳光,也许是一句辱骂,甚至也许只是一个鄙视的眼神--那么,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了!在细细的品读中,我卸下了自己的“尴尬”,虽然这本书真的花费了我挺多的时间,但我悟出任何书都会藏着无穷的魅力和价值,要将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要潜力品尝各种“味道”的书,做到“营养”齐全,而不是单一就行。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爱学生是首要,微笑、友善、尊重地对待是必要,是学生“接收器”,他们会接收教师的爱与好;学生是“回馈器”,学生他们在被爱的氛围中会懂得回馈,会成为发展健全的孩子。因此,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对保持学生一份本能的喜爱,不要因为个人原因而莫名其妙地让学生遭受不应属于他们的不快,而是让爱与友善牵动师生情,让阳光与快乐充溢师生心。

在我的“阅读书苑”中,每一本书都会是一朵绽放的花朵,或是红色的、或是绿色的、或是紫色的……只有拥有了这些单一的颜色才会汇成一苑的五彩斑斓。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对学生一生负责、为学生一生奠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成长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