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概论简洁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创造技法
第一节 创造技法概述
第二节 头脑风暴法 第三节 列举法
发明专利文撰写
第四节 联想法 第五节 设问法
结业作业
பைடு நூலகம்
4
绪论
5
绪论
• 创造是人类特有的属性。人类的历 史就是一部创造史。
• 创造也是创造学这一特定科学体系 的基础
6
绪论
一、创造及其相关概念
1、创造
人首次获得崭新的精神成果或物质 成果的思维与行为的总和。三层意思:
四、参考教材
李嘉曾编著的《创造学与创造力开发训练》,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第2版 。
3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创造力
第一节 创造力概述
第二节 创造力的基本性质
第三节 创造力的分类与测评
第二章 创造性思维
第一节 思维的基本形成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的分类与特征
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 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 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13
实用性
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 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 效果。
14
创造与发现、发明等的关系
创造
发现
发明 其他
15
创造的过程
创造者
创造性思维
创造方法 创造技法
创造力
创造成果


(含发现、发明)
16
绪论
二、创造的作用与意义
1)人的思维与行为;
2)产生精神成果或物质成果;
3)这些成果均为第一次获取。(创造
的本质:新、突破和超越,前所未有、
与众不同)
7
绪论
一、创造及其相关概念
2、发现 人获得天然性成果的创造。
1)天然成果:指客观存在的物质、物质 的性 质、形状、运动规律等,既可以是 物质性的,也可以是认识性的。
2)发现是一种创造,但并非所有的创造 都是发现。
11
新颖性
• D、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 六个月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丧失 新颖性:
• 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 上首次展出的;
• 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 发表的;
• 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
12
创造性
• 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 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19
绪论
三、创造学的性质与任务
(一)创造学的定义
1、“活动观”(创造学以创造活动为主要研究 对象,是旨在探索创造活动特点、规律和方 法的科学。)
2、“能力观”(创造学主要研究人的创造能力, 是研究人在创造(发明)过程中表现出的创 造力的规律与方法的科学。)
3、创造学的综合定义(创造学是以创造为研究 对象,旨在探索创造的特点、机理、规律和 方法的科学。)
20
绪论
三、创造学的性质与任务
(二)创造学的研究对象
1、创造者 2、创造过程 3、创造(能)力 4、创造原理 5、创造方法 6、创造条件 7、创造教育 8、创造评价
21
绪论
三、创造学的性质与任务
(三)创造学的任务
1、研究创造机理; 2、探索创造规律; 3、总结创造方法;
4、开发创造能力。
22
绪论
创造学概论
1
《创造学概论》开课说明
一、开课理由 1、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创新型
国家”的战略决策; 2、个人兴趣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3、部分学生有此需求。
2
《创造学概论》开课说明
二、教学方式及课时
1、讲 授——24课时 2、课堂训练——8课时
三、教学要求及考试方式
1、不得缺课,积极参与。平时占40% 2、创造作品。占60%
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10
新颖性
• A、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 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发表过;
• B、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 实用新型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 方式为公众所知;
• C、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 实用新型由他人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 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 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8
绪论
一、创造及其相关概念
3、发明 人获得非天然性(或人为)成
果的创造。 1)非天然性成果:人类脑力、体力
的劳动成果,既可为物质性的,又 可以是认识性等精神属性的。
9
绪论
一、创造及其相关概念
3、发明 2)发明作为一种创造形式,《专利法》
给出了特定的含义: (1)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
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2)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
国外创造学的研究尤以美国和日本 为典型。
24
绪论
五、国外创造学研究现状 (一)美国的创造学研究
创造工程学的发源地 特点:
1、与教育结合 2、与科研结合 3、与生产结合
25
绪论
五、国外创造学研究现状
(二)日本的创造学研究
1、发展过程
*50年代前 翻译介绍国外作品 *50-60年代 消化吸收 *60年代中期以后 独立发展
2、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可以在帝国主义阵线最 薄弱环节的一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3、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
4、邓小平(“改革开放”、“一国两制”)
5、江泽民(“三个代表”)
6、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
与建设创新型国家
18
绪论
二、创造的作用与意义
(三)事业成功的突破口 1、爱迪生 2、牛顿 3、丁肇中 4、毕尔盖茨 5、企业增强竞争能力,
(一)文明进化的催化剂
在文明进化的关键时期,总是创造在起着催化剂 的作用。创造成果是人类文明进化的标志。
1、旧石器与原始文明:人类的第一件工具 2、蒸气机与近代文明:动力革命、材料革命、
工业革命 3、电子计算机与现代文明:四次换代飞跃,互
联网
17
绪论
二、创造的作用与意义
(二)历史飞跃的加速器
1、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
四、创造学的发展简史
(一)孕育阶段(远古至中古时期——
史前阶段或朦胧阶段,朴实的模仿)
(二)萌芽阶段(18世纪至20世纪)—— 文科阶段
(三)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50年 代)——工科阶段
(四)成熟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
—理性阶段或成熟阶段
23
绪论
五、国外创造学研究现状
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有七十 来个国家与地区开展了不同程度地创造 学和创造力开发工作。
2、特点
*实用性 *社会性
26
绪论
六、创造学在中国的发展
(一)历史根源
1、传统文化中的创新遗产
1)四大发明
2)成语文化成果:“推陈出新”、“标 新立异”、“别出心裁”、“出奇制胜” 等
2、现代教育史上倡导创造教育的著名教
育家陶行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
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3、育才学校的创造教育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