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二语文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①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②: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释】①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中秋夜,词人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
词人南归已十二年,为收复中原,期间多次上书,慷慨激昂,反复陈说抗金恢复之事,但始终冷落一旁,未被采纳。
②姮娥,即嫦娥。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金波”即指月光,“飞镜”喻指天上月亮,一个“磨”字写出了月光分外皎洁。
B. 词上片最后句,词人向嫦娥发问,摧肝裂胆,流露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孤苦之情。
C. 词人乘风直上万里长空,视角由上而下,俯瞰大好山河皆被金人占领,悲痛万分。
D. 本词联想想象丰富,天上地下意境开阔,情感上气势豪迈,体现了辛词豪放特点。
(2)请简析“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的含义。
【答案】(1)C(2)①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可以让月亮洒给人间更多的清辉;②“桂婆娑”象征(比喻)阻挡光辉的黑暗,即主和(投降)派,甚至入侵的金人;表达词人扫荡黑暗,收复失地,把光明洒向人间的决心。
【解析】【分析】(1)C项,“皆被金人占领,悲痛万分”错,“皆被金人占领”字不合事实;“悲痛万分”不准确,下阕后两句“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表达了词人希望铲除黑暗势力以取得抗金胜利的豪情壮志。
故选C。
(2)解答此题,首先要解释诗句的意思,“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意思是听人说,砍去那些摇晃(婆娑)的桂树枝叶,月亮便会更加光明。
然后揭示其内在含义,由注释“词人南归已十二年,为收复中原,期间多次上书,慷慨激昂,反复陈说抗金恢复之事”可知,诗句中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宿府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
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
B. 诗人留宿幕府,悲从中来,诗人产生悲情的原因有官场失意、思乡情浓、战乱未平、身世凄凉。
C. “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
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已,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
D. 整首诗歌在立意构思、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2)有评论赞誉这首诗的颔联“景中有情,万古奇警”。
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对此联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1)B(2)①颔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②颔联写诗人“独宿”的所见所闻: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
③诗人借长夜的角声、中天的明月烘托出孤寂悲凉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情。
【解析】【分析】(1)B项,“官场失意”错误,应是“孤苦无依”。
故选B。
(2)此诗的颔联写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
答题时注意根据“角声”“月色”概括孤寂悲凉的氛围,根据“悲自语”“好谁看”分析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情。
故答案为:⑴B;⑵①颔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②颔联写诗人“独宿”的所见所闻: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
③诗人借长夜的角声、中天的明月烘托出孤寂悲凉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情。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019届高二语文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
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出题人:高虹审核人:潘松龄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晚次鄂州[注]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时值安史之乱的前期。
由于战乱,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不定。
曾作客鄱阳,南行途中,路过三湘,次于鄂州,写了这首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道出诗人归乡的急切心情,一个“犹”字,透露沉郁的心情,用笔腾挪跌宕,使平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
B.颔联用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所感,写的是船中常景,是看惯了的舟行生活,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
C.颈联“逢”字,将“愁鬓”与“秋色”熔于一炉,移愁情于秋色,将诗人的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乐景哀情,愁绪倍增。
D.“万里归心对月明”,作者借“明月”言乡情,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悲戚戚,亦有音书久滞、萦怀妻儿的凄凄苦苦,真可谓愁肠百结。
E.尾联交代了漂泊生涯的原因,将羁旅的无聊、厌倦,理想的落空和战争联系起来,更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唐/李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②,插羽破天骄③。
阵解星芒尽④,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⑤,独有霍嫖姚⑥。
【注】①渭桥:即中渭桥,在长安西北渭水上,是古代从长安到西域的要道。
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
③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
据《汉书·匈奴传》记载:“匈奴首领单于曾自称‘胡者,天之骄子也’”。
④星芒尽:指战争结束。
杨素《<出塞二首>其一》有“兵寝星芒落,战得月轮空”的句子。
⑤麟阁,即麒麟阁,汉高祖时造。
据《汉书·苏武传》记载:汉宣帝甘露三年,曾画十一位功臣像于阁上。
这里是用画像于麒麟阁来表示越的功勋和荣誉。
⑥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抗击匈奴名将,因功封嫖姚校尉。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即事陈起波光山色两盈盈,短策青鞋信意行。
葑草烟开遥认鹭,柳条春早未藏莺。
谁家艳饮歌初歇,有客孤舟笛再横。
风景无穷吟莫尽,且将酩酊乐浮生。
(1)请赏析颔联与颈联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整首诗分析诗人形象。
【答案】(1)选取早春湖边的典型景物;写景有层次,由远及近而后又到远;视听结合,白鹭水草、柳树黄莺,色彩鲜明,宴饮之歌与孤客笛鸣遥相呼应;呈现出早春特有的湖上风光;作者寓情于景,在对湖光山色的描摹中表达自己醉心山水的愉悦之情。
(2)热爱自然、随性自由、任情洒脱的诗人形象。
穿青鞋、携短杖,写出诗人的从容随性自由;“吟莫尽”,“酩酊”“乐浮生”写出其任情纵性畅游自然的旷达洒脱。
【解析】【分析】(1)本题诗的颔联选取早春湖边的典型景物,写景有层次,由远及近而后又到远。
从视觉角度描写了“草”、“鹭”、“柳条”、“莺”等动物和植物。
颈联则从听觉角度写,描写了作者在湖边听到的初歇的歌声和刚刚奏起的笛声。
视听结合,白鹭水草、柳树黄莺,色彩鲜明,宴饮之歌与孤客笛鸣遥相呼应。
这两联主要采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自然活泼,富有情趣。
(2)“波光山色两盈盈”面对美丽的春天景色,“短策青鞋信意行”诗人穿青鞋、携短杖,随意行走,写出诗人的从容随性与自由。
“风景无穷吟莫尽,且将酩酊乐浮生。
”面对无穷的美景,诗人尽情放歌,尽情饮酒,享受余生。
写出其任情纵性畅游自然的旷达洒脱。
故答案为:⑴选取早春湖边的典型景物;写景有层次,由远及近而后又到远;视听结合,白鹭水草、柳树黄莺,色彩鲜明,宴饮之歌与孤客笛鸣遥相呼应;呈现出早春特有的湖上风光;作者寓情于景,在对湖光山色的描摹中表达自己醉心山水的愉悦之情。
⑵热爱自然、随性自由、任情洒脱的诗人形象。
穿青鞋、携短杖,写出诗人的从容随性自由;“吟莫尽”,“酩酊”“乐浮生”写出其任情纵性畅游自然的旷达洒脱。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莎衣①(宋)杨朴②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紫绶金章贵③,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释】①莎衣:即蓑衣。
②杨朴: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一生布衣。
③直饶:犹纵使,即使。
绶:系印纽的丝带。
金章:金质的官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软绿柔蓝”是写作者眼里蓑衣的特点,“绿”“蓝”写色彩鲜明,“轻”“柔”点明质地轻柔。
B. 颔联中的“蒹葭”指芦苇,“菡萏”指荷花,“卧”和“披”写的是渔人披着蓑衣卧在船上。
C. 颔联出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对句从嗅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雨中美景图。
D. 颈联写到渔人醉酒之后及晚晴之时脱掉蓑衣,渔舍也因无暇整理而杂物乱堆,可见其洒脱豪放。
(2)尾句“未肯轻轻博换伊”中的“伊”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1)D(2)“伊”表面上指的是蓑衣,实际上指的是隐居生活。
尽管紫绶、金印极其尊贵,但作者也不肯轻易拿蓑衣去换取。
作者借对蓑衣的喜爱,表达了对亲近自然、洒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厌恶官场,不愿做官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D项,“颈联写到……渔舍也因无暇整理而杂物乱堆”错误,选项曲解诗句意思,“乱堆渔舍晚晴时”不是渔舍因无暇整理而杂物乱堆,而是在晚晴时,归棹拢岸拿蓑衣,乱堆蓑衣。
故选D项。
(2)从诗中来看,本题虽然是针对尾句设题,但考生需要关注全诗,要想知道“未肯轻轻博换伊”中“伊”所指的对象,需要对诗歌的标题以及诗歌的内容有所把握。
本诗的标题是“莎衣”,即“蓑衣”,而诗歌除尾联两句抒情言志以外,其余六句都是咏蓑衣的。
首联写渔人爱蓑衣。
颔联写渔人披蓑衣。
颈联写渔人脱蓑衣。
蓑衣虽然是用草和绳子编缀而成的,但是在渔人的眼里,它是色彩鲜明、质地轻柔的,穿着它是胜过衣服的。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曲江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唐军暂时击退叛军收复长安后。
杜甫时任左拾遗,因屡次进言,被皇帝疏远冷落,频遭贬官。
麒麟:传说中的瑞兽,此指冢边石塑之麒麟。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首联从花瓣飘飞的景象落笔,描绘出“风飘万点”的暮春图景,“落花时节”所牵动的不仅是诗人的伤春之愁,还有国家大难未靖、自己忠而见弃的哀愁。
B. “一片花飞减却春”表现出诗人非同寻常的敏锐感觉,美好事物的一点点缺憾便引起诗人惆怅。
此处“一片花飞”与成语“一叶知秋”异曲同工,堪称锤炼语言的典范。
C. 颔联写趁花还未落尽,赶快欣赏;不怕酒多会伤身,开怀畅饮。
句中的“且看”是只管看之意,“莫厌”是不推辞之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光、尽情行乐的愿望。
D. 颔联两句不仅形象丰富,对仗工整,而且“且”“莫”等虚字的运用,更利于传达丰富的意蕴和幽微的情绪,展现了格律与灵活辩证统一的特色。
E. 颈联与刘禹锡的两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内容和手法相同,都是以小见大,在荒凉破败之景中寄寓了诗人慨叹盛衰兴亡的伤感。
(2)尾联中的“物理”指事物变化的规律。
诗中诗人“细推”的有哪些“物理”?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C,E(2)物理:①春有始末,花有荣枯。
②家国有盛衰,人事有兴亡。
思想感情:诗歌表面上写诗人感到世间万物无常、得失难料,不欲留恋官位荣华,而思抛开世俗束缚、及时行乐,实际上写的是作者这种旷达之语背后的有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哀。
【解析】【分析】(1)C项对词句的分析不误。
“且”是姑且、暂且,并非“只管看”;“莫厌”是莫厌烦,并非“不推辞”。
诗人没有“只管看”“不推辞”的率性无忌,看花和饮酒的举动在这里表现的是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无法挽回的悲哀,不能说尽情行乐。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尽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边这首诗,达成各题。
拟行路难(其六)鲍照①对案不可以食,拔剑击柱长惋惜。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② 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歇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况且我辈孤且直!【说明】① 鲍照南北朝诗人。
② 蹀躞:小步走路或停滞不前的样子。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诗的开头两句经过动作描绘,精准传神地刻画出主人公内心的难过。
B. 诗的第三、四句运用借代和反问表现作者辞官前的生计状态和感觉。
C. 第五至第十句描述了家庭平常生活的场景,与以前诗句内容组成反差。
D. 这首诗内容有张有弛,波涛顿挫,写法上较《拟行路难》(其四)直露。
(2)比较本诗与李白《行路难》在表达的感情方面有何异同。
【答案】( 1) B( 2)① 同样点:两首诗都在必定程度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闷不平易自我欣慰。
② 不一样点:鲍诗重视于抒写个人的失落情怀,并提高到了控告时世不公正的新高度;李诗还表现了一种对理想的不懈追乞降乐观的自信,思想境地更高。
【分析】【剖析】( 1) B 项,“借代”错,应为比喻。
应选B。
(2)本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简单,联合诗歌作答即可。
从感情的角度能够理解为:同样点:两首诗都在必定程度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闷不平易自我欣慰;不一样点:鲍诗重视于抒写个人的失落情怀,并提高到了控告时世不公正的新高度;李诗还表现了一种对理想的不懈追乞降乐观的自信,思想境地更高。
故答案为:⑴ B;⑵ ① 同样点:两首诗都在必定程度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闷不平易自我欣慰。
② 不一样点:鲍诗重视于抒写个人的失落情怀,并提高到了控告时世不公正的新高度;李诗还表现了一种对理想的不懈追乞降乐观的自信,思想境地更高。
【评论】( 1)本题考察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论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看法态度的基本能力。
新高二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新高二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①【唐】皮日休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螃蟹咏②薛宝钗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③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注释】①此诗作于唐末动乱时期。
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作者本人曾参加黄巢起义军,做过黄巢政权的“翰林学士”。
②皮里春秋:这里表示心机诡深。
③空黑黄:这里指花样再多也徒劳。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咏螃蟹呈浙西从事》是七言绝句,首句写诗人早知螃蟹之盛名,表达爱慕之情。
B.《螃蟹咏》是七言律诗,首联写环境,人们坐在飘散着桂花香气的桐阴下喝酒吃蟹。
C.薛宝钗认为纵使螃蟹再横行,最后还是要落入汤锅被蒸煮,落得被人吃掉的下场。
D.两首诗均以物取喻,寓意深刻而尖锐,极尽讽刺之能事,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2)这两首以“蟹”为主要内容的诗作,都是以小见大。
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这一手法的一项是()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C.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D.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王安石《北坡杏花》)(3)这两首诗分别塑造了怎样的螃蟹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献始兴公①王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
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
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
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注】①始兴公,即张九龄。
王维写此诗,希望获得张九龄的赏识提拔。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连用两个“宁”字,有利于作者抒发强烈的情感态度和追求志向。
B.第三句中的“粱肉”比喻富贵的生活,“不用”一词表明作者的厌恶之情。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武威同诸公过杨七山人,得藤字[唐]高适幕府日多暇,田家岁复登。
相知恨不早,乘兴乃无恒。
穷巷在乔木,深斋垂古藤。
边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农田今年又获丰收,自己在幕府多空闲,交代了拜访朋友的背景。
B. “乘兴乃无恒”一句,表达了诗人不能够常常乘兴拜访朋友的遗憾之情。
C. 诗人觉得对待杨七山人的款待无以回报,只能用喝醉酒的方法来致谢。
D. 这首诗叙事兼有抒情,语言未刻意雕琢,却能够于质朴中表达真性情。
(2)诗的颈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两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案】(1)C(2)第一问:小巷冷僻简陋,树木掩映;斋院深深,古藤缠绕。
营造了深远古朴、清净幽雅的意境。
第二问:既点明标题中的“得藤字”,又强化了诗人乘兴忘归的情志,还为尾联的抒情蓄势、铺垫。
【解析】【分析】(1)C项曲解诗意。
“无以回报”“只能用喝醉酒的方法来致谢”错误。
此项是对诗歌尾联的理解赏析。
本诗借拜访朋友来抒发心中“块垒”,尾联是借酒浇愁,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伸的苦闷心情。
故选C。
(2)本题中,颈联是写景,意象“穷巷”“乔木”“深斋”“古藤”,营造了古朴幽深的意境为;这两句诗在结构上点题,为尾联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伸的苦闷心情”蓄势,作铺垫。
按照意境赏析题的答题规范整理答出即可。
故答案为:⑴C;⑵第一问:小巷冷僻简陋,树木掩映;斋院深深,古藤缠绕。
营造了深远古朴、清净幽雅的意境。
第二问:既点明标题中的“得藤字”,又强化了诗人乘兴忘归的情志,还为尾联的抒情蓄势、铺垫。
【点评】⑴此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
主要集中对诗意理解、诗歌主旨、诗歌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要读懂诗意,注意情感、形象、技巧等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壶中九华诗苏轼湖口人李正臣蓄九峰石,玲珑宛转,若窗棂然。
予欲以百金买之,与仇池石为偶,方南迁未暇也。
名之曰壶中九华,且以诗记之。
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
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
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明处处通。
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
【注释】此诗作于南迁途中。
“云峰”一说庐山。
《神仙传》中一个叫步公的人,常悬一壶,每夜跳入壶中,壶中别有天地山川。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篇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舟行疾速。
两岸山峰在眼中消失,却在梦中时现。
B. 颔联“莫愁”,正见家乡五岭渐渐远离的愁绪,但因“九华”俱在一石,稍慰愁情。
C. “天池水”“玉女窗”运用典故描写出天池水落、玉女现身的惝恍迷离的仙境。
D. 尾联告诉我们作者欲以百金购买九峰石的直接原因是他的“仇池石”太孤绝。
(2)清代查初白评此诗“带南迁意而不觉”,试分析隐藏于诗句中的迁谪意。
【答案】(1)C(2)①首联“电转”极写舟行迅速而失掉云峰,透露出南迁时对中原山水的依恋。
②写“莫愁”恰是有愁,是因为五岭离自己越来越远,是家乡越来越远。
③“孤绝”表面写“仇池石”,实际也表明作者南迁时的孤独寂寞。
【解析】【分析】(1)C项,“天池水落”没有用典,指的是山石层叠多姿,随着水落,一层层地展现出来。
“玉女窗”指山石的通透玲珑,并非“玉女现身”。
故选C。
(2)首联“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
”诗人从实际生活、从大处远处落墨:清清的溪流,斗折蛇行,迅转如电,舟行疾速,岸上入云的诸峰很快在眼中消失了。
“电转”极写舟行迅速而失掉云峰,透露出南迁时对中原山水的依恋。
苏轼此次南迁,背离中原,远至南荒,其心情是凄苦的。
颔联,景物描写透露了对中原山水的依恋之情。
五岭离自己越来越远,是家乡越来越远。
言“莫愁”,正见五岭千嶂之外之可愁;说“莫愁”,是由于“九华今在一壶中”,足以稍慰迁客寂寞之情。
高二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雨晴至江渡柳宗元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1】渡。
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搓【2】在高树。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1】愚溪:柳宗元出于被贬逐的惊激,自称为“愚”,并把居地永州冉溪改名为“愚溪”。
【2】浮搓(chá):水中浮木。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诗首句点题,为下文具体描写所见的江渡景象做铺垫。
B.柳诗末句,写洪水落后,浮槎高挂,一片菊条冷落景象。
C.韦诗末句“舟自横”是说雨后无人撑船,无法渡过涧口。
D.两首诗同写傍晚渡口,一写水落,一写潮涨,各有寄托。
(2)“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两句,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下列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A.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頭》)B.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虞世南《蝉》)C.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出居》)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3)贺裳《载酒园诗话》说“韦真有旷达之怀,柳终带排澶之意。
“结合两首诗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阁夜①杜甫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
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
②击柝,敲梆子巡夜。
《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是说设置多道屋门,击柝巡夜,以防强盗。
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日暮景色,山雾缭绕;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雾”“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比如“白雾昏”“月侵门”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
高二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孔巢父①赴河南军皇甫冉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②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注】①孔巢父,少时苦学,后辞官归隐,与李白、裴准等隐居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②陈琳,归附曹操后,管记室,军国书檄多为陈琳所作。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么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坐有感何梦桂①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②,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尘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③到夜深。
【注】①宋亡以后,何梦桂为了避免元朝的累次征辟,离开家乡,隐居湖南小西源。
此诗乃此时所作。
②龙、云:指君臣风云际会。
③参差:即排箫,古乐器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暗点“夜坐”。
“无声”写夜之静谧,“沉”写漏声沉重,更显深夜静穆,“入”点明风露渗入衣襟,更进一步写夜深久坐。
B.颔联写周遭的夜景。
“洞龙熟睡”暗示南宋政权已不存在,“云归岫”化用陶潜“云无心以出岫”形象地表现出遗民闲居的情态。
C.颔联化用诗句。
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意,表明自己眷念故国故君和决不屈服于元朝的情怀。
D.尾联叙写了诗人高楼独坐、望断征鸿、深夜吹箫等行为,同时化用屈原“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的诗意,含蓄表达对故主的思念。
(2)本诗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借“梦”与“剑”来表达情感,两首诗歌借此表达的情感内蕴有何异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工部①蜀中离席(唐)李商隐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水龙吟·过黄河许有壬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
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
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
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
雄壮势、隆今昔。
鼓枻茫茫万里,棹歌声、响凝空碧。
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
我欲乘槎①,直穷银汉,问津深入。
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②。
【注】①槎:竹、木複。
②传说汉代张赛乘槎寻河源,见妇人浣纱,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云:“此支机石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开头两句从大处着笔,从时空角度写黄河气势之大、存在之久,奠定全词基调。
B. 黄河浪涛激越飞腾,气势磅礴,声响如震天之雷,让游赏者心生惊恐,徘徊不前。
C. “歌声、响凝空碧”描写手法和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纤歌凝而白云遏”相似。
D. 下片中“鼓枻”“乘槎”为实写,“直穷银汉”为虚写,虚实结合,韵味无穷。
(2)前人认为本词风格豪放,请结合“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作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从意境角度,用词雄壮,意境开阔。
“壮”有力量感,“汗漫”“绵邈”等词有开阔感,“飘飘”有洒脱感,营造出雄浑辽阔的意境。
②从诗人形象角度,诗人形象豪迈狂放,洒脱不羁。
诗人胸怀壮志,游览祖国壮丽河山,并希望能够咏唱吟颂。
③从情感角度,表达了作者壮游天下的雄心和吟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豪情。
【解析】【分析】(1)B项,“让游赏者心生惊恐,徘徊不前”无中生有,结合诗歌“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只是写出黄河波浪气势磅礴。
故选B。
(2)从取境角度,“壮游”指怀抱壮志而远游,“绵邈”指辽远,这里指山川绵远辽阔,“飘飘”表现人物的洒脱自在,所以说用词雄壮,取境开阔,意境深远;从创作主体角度,这几句写诗人壮游天下的雄心,由黄河之壮美联想到祖国河山之壮丽,激发了词人想要历尽祖国名山大川,饱览天下胜境,随处吟咏的愿望,展现了一个豪迈飘逸,狂放不羁,洒脱自由的诗人形象;从抒发情感的角度,这几句写了诗人壮游天下的雄心和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春①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②,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③。
【注】①题目为编者所加,原诗仅有诗前小序。
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诗人被贬黄州期间。
②酽,yàn,(汁液)浓;味厚。
③招魂,即《楚辞·招魂》。
传说宋玉因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怀王,希望他能悔悟,及时召回屈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设想“东风”为春之信使,城居的诗人没有感觉到春意,渴望春意的诗人于是主动出郊寻春、旧地重游。
B. 颔联宕开一笔,不写寻春所获,而作起议论来,表达感慨,诗意警策。
可结合作者同时期写的《前赤壁赋》来理解。
C. “江城”诗中指黄州。
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既表明这次春游的欢聚畅饮,也表现了苏轼在黄州的生活状况。
D. 最后两句是告慰故人,诗人表明自己在黄州过得很好,并邀请京城的朋友到此相聚,让友人不必为自己返京之事多操心。
(2)颈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表现了诗人虽身处逆境,却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
江城欢聚之乐、人情朴野之纯,都可以让人抛却烦恼的往事。
虽遭贬谪,诗人却欢聚此间,乐在此间,不以为意。
【解析】【分析】(1)D项,“邀请京城的朋友”错误,“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意思是“我们已经约定了,每年春季的时候都要出东门踏青,所以,我的老朋友们啊,你们就不必因为此事担心挂念了”,后一句中的“故人”是指老朋友,而前一句中的“约定”的不是京城老朋友,结合颈联“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可知,这里是与“野老”相约。
故选D。
(2)“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意思是“让我们去江城边上的酒馆,喝上三杯酒家自酿的好酒吧。
高二 语文 语文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汲江煎茶苏轼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第一句说,煮茶最好用流动的江水(活水),并用猛火(活火)来煎,所以只好到江边去汲取。
B.领联写月夜汲水的情景,说用大瓢舀水,好像把水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在水缸里,再用小水杓将江水舀人煎茶的陶瓶里。
C.第五句写煎茶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第六句说斟茶,用“松风”来形容茶声。
诗人熟练地运用了象征、比拟的手法,显得十分形象、逼真。
D.这是一首关于茶道的七律,诗中描写了从取水、煎茶到饮茶的全过程,表现了诗人通达从容的人生态度,构思奇特,描写精美细致,笔风清新简淡。
(2)“自临钓石取深清”句,看似只是平淡的叙事,实则用意颇工,内涵丰富,请分析该句内涵。
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①(唐)白居易宿雨洗天津,无泥未有尘。
初晴迎早夏,落照送残春。
兴发诗随口,狂来酒寄身。
水边行嵬峨,桥上立逡巡。
疏傅②心情老,吴公③政化新。
三川④徒有主,风景属闲人。
【注】①李尹侍郎,即李绅,新任河南尹。
②疏傅:西汉疏广、疏受叔侄在任太子太傅、少傅时,称病引退后,用皇帝赐给的金银在家乡广设学馆,从不收取学子分文。
③吴公:汉孝文帝时的河南太守,他能行善政,号称天下第一。
④三川:指洛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欣赏着天津桥周围的景致,兴致来了就随口吟诗表达感受,心情澎湃就以饮酒来抒发情绪。
B.诗人在天津桥上时而伫立远眺,时而徘徊流连,水边巍峨耸立的高山好像和他在一起向前行走。
C.诗人分别使用“疏傅”和“吴公”的典故,将个人际遇和对李绅突出政绩的称赞巧妙表达出来。
D.这首诗描写了春夏交际天津桥的美景,对仗工整,通过衬托、用典等手法使作品更富有表现力。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宿府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
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
B. 诗人留宿幕府,悲从中来,诗人产生悲情的原因有官场失意、思乡情浓、战乱未平、身世凄凉。
C. “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
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已,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
D. 整首诗歌在立意构思、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2)有评论赞誉这首诗的颔联“景中有情,万古奇警”。
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对此联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1)B(2)①颔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②颔联写诗人“独宿”的所见所闻: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
③诗人借长夜的角声、中天的明月烘托出孤寂悲凉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情。
【解析】【分析】(1)B项,“官场失意”错误,应是“孤苦无依”。
故选B。
(2)此诗的颔联写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
答题时注意根据“角声”“月色”概括孤寂悲凉的氛围,根据“悲自语”“好谁看”分析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情。
故答案为:⑴B;⑵①颔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②颔联写诗人“独宿”的所见所闻: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
③诗人借长夜的角声、中天的明月烘托出孤寂悲凉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情。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 古诗词诵读专项练习(诗歌鉴赏)(原卷版+解析)
古诗词诵读专项练习(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出塞隋·薛道衡边庭烽火惊,插羽夜征兵。
少昊①腾金气,文昌动将星。
长驱鞮汗北,直指夫人城。
绝漠三秋暮,穷阴万里生。
寒夜哀笳曲,霜天断雁声。
连旗下鹿塞,叠鼓向龙庭。
妖云坠虏阵,晕月绕胡营。
左贤皆顿颡②,单于已系缨。
绁马③登玄阙,钩鲲临北溟。
当知霍骠骑④,高第起西京⑤。
【注】①少昊:上古帝王名,主兵戈事。
②顿颡:叩头。
③绁马:拴马。
④霍骠骑: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
天子让人为他修建宅院,他却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⑤西京:指长安。
燕歌行唐·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筛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下列对《出塞》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以烽火陡燃、夜间征兵起笔,突出军情紧迫,继写将士出征,长驱敌境。
B.“绝漠”四句写暮秋大漠寒夜笳声、孤雁哀鸣,烘托出战士悲凉的思乡之情。
C.“连旗”四句展现双方交战的情形,出塞将士所向披靡,敌军已现溃败迹象。
D.“左贤”六句写隋军将士势不可挡,大破敌军,擒获敌首,立下了赫赫战功。
2.这两首边塞诗结尾处都运用了典故。
请根据诗歌内容,分析其所用典故表达的不同情感。
3.薛道衡的边塞诗雄壮刚健,请结合《出塞》诗中的相关意象赏析这一风格。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听颖师弹琴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送僧往湖南刘商闲出东林日影斜,稻苗深浅映袭裟。
船到南湖风浪静,可怜秋水照莲花。
(乙)送濬上人刘商木落山前霜露多,手持寒锡远头陀(注)。
眼看庭树梅花发,不见诗人独咏歌。
【注释】头陀:行脚乞食的和尚。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甲诗“闲”字写出僧人出东林乃随性而为,犹如白云无心出岫。
B. 甲诗运用光影、色彩对比,写出僧人与自然妙合无痕,富有禅意。
C. 甲诗末句僧、秋水、莲花融为一体,烘托了一种凄清的氛围。
D. 乙诗中的落叶、寒山与老僧构成一幅淡远萧疏的画面,诗中有画。
(2)这两首诗皆为送别诗,请简要分析二者情感的不同。
【答案】(1)C(2)不同:甲诗——欣赏。
写出诗人对僧友澄明洁净的内心世界和出尘风致的欣赏之情。
乙诗——遗憾。
表达了诗人对潜上人远行后不能同在梅树下吟咏诗歌的遗憾之情。
【解析】【分析】(1)C项,“甲诗末句僧、秋水、莲花融为一体,烘托了一种凄清的氛围”表述错误,应为澄明纯净的氛围,没有凄清之意。
故选C。
(2)本题中,甲诗后两句“船到南湖风浪静,可怜秋水照莲花”写船行南湖,诗人内心与南湖风浪一般俱静,诗人以“秋水”喻心境的澄明通透,“莲花”喻人心洁净无垢,表达了诗人对僧友澄明洁净的内心世界和出尘风致的欣赏之情。
乙诗后两句“眼看庭树梅花发,不见诗人独咏歌”写眼看着庭院中的梅花就要绽放了,只有诗人独自歌咏,表达了诗人对濬上人远行后不能同在梅树下吟咏诗歌的遗憾之情。
故答案为:⑴C;⑵不同:甲诗——欣赏。
写出诗人对僧友澄明洁净的内心世界和出尘风致的欣赏之情。
乙诗——遗憾。
表达了诗人对潜上人远行后不能同在梅树下吟咏诗歌的遗憾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出题人:高虹审核人:潘松龄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晚次鄂州[注]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时值安史之乱的前期。
由于战乱,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不定。
曾作客鄱阳,南行途中,路过三湘,次于鄂州,写了这首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道出诗人归乡的急切心情,一个“犹”字,透露沉郁的心情,用笔腾挪跌宕,使平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
B.颔联用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所感,写的是船中常景,是看惯了的舟行生活,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
C.颈联“逢”字,将“愁鬓”与“秋色”熔于一炉,移愁情于秋色,将诗人的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乐景哀情,愁绪倍增。
D.“万里归心对月明”,作者借“明月”言乡情,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悲戚戚,亦有音书久滞、萦怀妻儿的凄凄苦苦,真可谓愁肠百结。
E.尾联交代了漂泊生涯的原因,将羁旅的无聊、厌倦,理想的落空和战争联系起来,更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唐/李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②,插羽破天骄③。
阵解星芒尽④,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⑤,独有霍嫖姚⑥。
【注】①渭桥:即中渭桥,在长安西北渭水上,是古代从长安到西域的要道。
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
③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
据《汉书·匈奴传》记载:“匈奴首领单于曾自称‘胡者,天之骄子也’”。
④星芒尽:指战争结束。
杨素《<出塞二首>其一》有“兵寝星芒落,战得月轮空”的句子。
⑤麟阁,即麒麟阁,汉高祖时造。
据《汉书·苏武传》记载:汉宣帝甘露三年,曾画十一位功臣像于阁上。
这里是用画像于麒麟阁来表示越的功勋和荣誉。
⑥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抗击匈奴名将,因功封嫖姚校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场景,在“弯弓”“插羽”之间就迅速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颈联描写“破天骄”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紧张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E.尽管全诗笔力雄健,气势雄浑,基调乐观高亢,意境壮美,但作者在结句仍不免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高阳台·西湖春感张炎①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②斜日归船。
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更凄然,万绿西泠③,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④,草暗斜川⑤。
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⑥。
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
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①张炎,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即落魄纵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
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
②断桥:西湖孤山侧桥名。
③西泠:西湖桥名。
④韦曲:在长安南皇子陂西,唐代诸韦世居此地,因名韦曲。
⑤斜川:在江西庐山侧星子、都昌二县间,陶潜有游斜川诗,词中借指元初宋遗民隐居之处。
⑥“见说二句”:沙鸥色白,因说系愁深而白,如人之白头。
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1)下面对词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A.这首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
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凄凉。
“能几番游”二句最沉痛,抒发出人生短暂的无限哀愁。
B.“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
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意谓连悠闲的鸥,也生了新愁。
白鸥之所以全身发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
C.“当年燕子知何处?”此句代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
D.“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开帘”照应“掩门”,“飞花”照应“卷絮”,“啼鹃”照应“巢莺”;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风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
E.这是一首写春暮时景的咏物词。
写春天的景色等是实写,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
以景示情,以情带景,读耐人寻味,耐人咀嚼,很有豪放派的词风。
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
秋霖[注]张维屏秋霖十日失高秋,独眺江天起暮愁。
正寂寥时惟有雁,极空濛处并无舟。
濛濛路滑征夫骑,漠漠寒生思妇楼。
已苦阴霾害禾稼,更催霜雪上人头。
[注] 秋霖:秋天的淫雨。
(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的首联中“独眺”起到统领的作用,下面的景色都紧扣“眺”字展开。
B.诗歌的颔联则从仰视和俯视的两个观察角度进行描写:大雁南飞,江面无舟。
C.诗歌的颈联主要写征夫在湿滑的路上骑行,开始思念起远在家乡的妻子。
D.诗歌的尾联运用比喻手法,写阴霾损害作物,诗人感到伤心,因此头发开始变白了。
E.诗歌的语言很富有表现力,如“害”“更”“霜雪”更能突显诗人对百姓的同情。
5.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题。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①(其二)元好问惨淡龙蛇②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
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③有冤填瀚海,包胥④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今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注]①1232年,蒙古军围攻汴京,令哀宗去帝号称臣,将士激愤,杀使者及随从,和议失败。
十二月城中粮尽,哀宗只得率兵出京,前往河朔,这就是所谓的“车驾东狩”。
第二年正月,金兵与蒙古军在黄河北岸交战,金兵大败。
当时元好问留守汴京,目睹了国破兵败的惨剧,写下了这组律诗。
②龙蛇:比喻双方军队。
③精卫是《山海经》中所载的炎帝之女,因溺于东海,化而为鸟,立志衔西山之木石以填东海。
④申包胥是春秋楚国大夫,其时郢都为吴国等诸侯军所破,他到秦国痛哭七天七夜,终于感动秦王,发兵救楚。
(1)下面有关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概括了敌我双方战争的酷烈以及战争造成的深重灾难,“惨淡”写出了战争阴惨恐怖的气氛。
B.颔联进一步渲染战争的气氛,描写了山河改色、血雨腥风和满目凄然,宗庙社稷所遭厄运的惨烈尤其可见。
C.作者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局面,忧心如焚,只恨自己报国无门,无力回天,自己的冤屈像精卫一样无以填海。
D.诗的前两联描写、叙事、渲染,就是为后两联抒发自己的感慨怀抱积蓄气势,也突出了诗的主旨。
E.在故国沦亡之秋,诗人寄希望于“并州豪杰”,呼唤爱国将士,虽然狂澜已倒,兵败如山,但我们气势不能丢,还要直捣井陉!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曲江对酒①杜甫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②远,老大徒伤未拂衣③。
[注]①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是杜甫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
一年以前,杜甫只身投奔肃宗李亨,受职左拾遗。
因上疏为宰相房琯罢职一事鸣不平,激怒肃宗,遭到审讯。
以后,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
②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③拂衣:指辞官。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苑外江头坐不归”中的“坐不归”,表明诗人迷恋江头美景而在此坐了多时。
B.“水精宫殿转霏微”,在“宫殿”“霏微”间,又着一“转”字,突出了景物的变化。
C.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显得恬适而富有情趣。
D.“纵饮久判人共弃”,言下之意为既然人家嫌弃我,不如借酒自我排遣。
E.第三联采用正话反说的方式,含蓄委婉地揭示出诗人内心牢骚之盛。
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花底①杜甫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②县,堪留卫玠③车。
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注释:】①花底:一般解释为花下.也有花前、花旁边等含义。
写此诗时,诗人四十七岁。
②潘安,西晋,仁为河阳令,令全县种桃花。
③卫玠,风神秀异,乘羊车入市,见者以为玉人。
(1)对这首诗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首联运用互文与夸张的修辞方法。
“萼”和“花”指的都是花瓣,“蕊”和“须”指的都是花蕊。
“万萼”“千蕊”为夸张笔法,写出花的繁盛与壮观。
B.颔联写诗人赏花时的天气情况。
面对着可爱的花,忽然天上下起雨来,光线像是暮色朦胧,昏暗不明,不知为何,云雨散去,天上出现了绚丽朝霞。
C.颈联运用典故,正面写花。
用潘岳为河阳县令时令全县种桃花的典故,写花的繁多;用长相“风神秀异”的卫玠停车驻足观赏,表现花的美艳无比。
D.尾联是对全诗的总结。
“好颜色”是点睛之笔,概括花朵的特点一一美丽。
“莫作委泥沙”是希望这样美丽的花朵永久地驻留,不要掉落在泥沙之中。
E.这首诗作者追求辞藻,富丽精工,刻画不吝笔墨,想象奇特丰富,意境浓艳华美,与其沉郁顿挫的诗歌创作风格相比,呈现一种截然不同的审美趣味。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水龙吟•过浯溪张孝祥平生只说浯溪,斜阳唤我归船系。
月华未吐,波光不动,新凉如水。
长啸一声,山呜谷应,息禽惊起。
问元颜①去后,水流花谢,当年事、凭谁记。
须信两翁不死。
驾飞车、时游兹地。
漫郎宅里,中兴碑下,应留屐齿。
酌我清尊,洗公孤愤,来同一醉。
待相将把袂,清都归路,骑鹤去、三千岁。
【注】①元颜:元结、颜真卿。
元结文,颜真卿字和摩崖石碑被誉为“浯溪三绝”。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首句中的“说”通“悦”,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体现作者平生对“浯溪”的喜爱之情。
B. 词的第二句写出了寂静清冷的景象,第三句以动衬静,营造出凄冷孤寂的氛围。
C. 词中通过对自然景物、历史陈迹的实写和“驾飞车”等情形的虚写,具体表现出作者“说”之所在。
D. “元颜”之“问”,既有对古人的崇敬与凭吊,又有自己消遣自然,不甘孤寂的寄托。
E. 全词抚今追古,内容丰富,感情充沛,具有豪放词的风格特点。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宋]姜夔①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②未出马先嘶。
白头居士无呵殿③,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
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注】①姜夔:南宋词人,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②笼纱:即纱笼,指灯笼。
③呵殿:前呵后殿,指身边随从。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笼纱未出马先嘶”一句从正面着笔,描述了临安元宵节前士庶纵情游赏花灯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