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地理
2009全国各地高考卷地理部分汇编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 自西向东B. 自东向西C. 自南向北D. 自北向南2. 下列哪个地理现象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A. 昼夜更替B. 四季变化C. 潮汐现象D. 地球磁场3. 我国主要的地形区中,黄土高原位于:A. 第一级阶梯B. 第二级阶梯C. 第三级阶梯D. 第四级阶梯4. 下列哪个城市不属于我国的四大直辖市?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天津5. 世界人口第三多的国家是:A. 美国B. 印度尼西亚C. 巴西D. 俄罗斯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地球自转速度是不变的。
()2. 地理信息系统(GIS)属于遥感技术。
()3. 水循环过程中,蒸发是最大的水汽输送途径。
()4. 城市化进程一定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5. 地球上所有地区都可以观察到昼夜更替现象。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地球上的水循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环节。
2. 我国的三大平原分别是:______平原、______平原、______平原。
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 城市化的标志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5. 世界上的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
2. 简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3. 简述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4. 简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5. 简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已知某地正午太阳高度为80°,求该地的纬度。
2. 某地位于北纬40°,求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3. 若某地年降水量为800mm,求该地可能属于哪种气候类型。
4. 已知某城市人口为100万,年增长率为2%,求10年后该城市人口。
[2009年高考地理]试题解析-地理
(%)35.2714.638.515~64岁(%)58.3683.1590.3965岁及以 上(%)6.372.221.113.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高考考点:人口年龄结构分析与人口增长类型。 解析:读该城市人口资料,可以看出该城市人口总数增加很 快,0-14岁和65岁以上人口所占百分比呈下降趋势,而1564岁人口所占百分比增加速度快,该城市人口数量剧增应该 为人口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 答案:D
36.(36分)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D湖泊(图6a)的湖面海拔约3800采,降水资料如图 6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 坦.发现有走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 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6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 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 并简述原因。(l2分)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4分)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 害及发生时间间。(8分) (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 (12分)
36 ( 2)
水文特征成 因分析
问答题
11
较 易
同上
水文特征成 因结构;等 高线与地形; 大气环流与 降水
36 ( 3)
问答题
16
较 难
同上
地形成因分 析
信息能力 (有效信 息提取能 三角洲成因; 力和审题 沉积作用、 能力); 侵蚀作用及 知识调动 其影响因素; 运用能力; 复合知识结 逻辑推理、 构:区域地 综合分析 理特征 能力;书 面表达能 力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综 地理 (全国 II 卷)【word精析版】
2009年高考(全国卷II)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试题解析09年高考地理试题选择题的难度较08年大,综合题第36题较08年稍易,39题难度相当。
三、试题解析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据此完成1-3题:1.这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接近A.原料产地 B销售市场 C能源基地 D研发基地2.以这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C.促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3.这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A.河南省B.山东省C.四川省D.吉林省图1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
读图1完成4—5题4.1951—2000年,该国A.是人口净迁入国B.人口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D.人口增长了15.1%5.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B.可能位于欧洲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D.20世纪未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图2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相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200千米的速度东移.据此完成6-8题6.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A.800米B.1500米C.1800米D.2100米7.上午10时,H地气温为12°C,甲聚落气温为17°C。
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A.15°CB.18°CC.21°CD.24°C8.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为A.晴天转阴雨B.大风有浮尘C.晴暖有微风D.阵风间暴雨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峰(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
(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最接近太阳)。
完成9-119.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6时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是农历A.初二 B.初五 C.初八 D.十一10.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是农历A.初二 B.初五 C.初八 D.十一11.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且欣赏到“雷峰夕照”,那么这时期A.华北平原小麦丰收在望 B.长江三角洲油菜花盛开C.松嫩平原稻谷飘香 D.山东半岛瑞雪迎春36.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90年代码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选做题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选做题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2009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6选做题(09年江苏地理第30题)30.【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A.[海洋地理]图16是杭州湾、舟山群岛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从天文角度看,形成钱塘潮“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日、地、月三者大致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其中位于中间。
(1分)(2)舟山群岛的基岩海岸特点是、。
主要海洋自然灾害是。
(3分)(3)填表回答舟山群岛海域目前已利用的主要海洋资源类型及其利用方式。
(6分)主要海洋资源类型利用方式B.[城乡规划]图17是某古镇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和省道改线的两个规划方案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两方案中仓储用地布局的共同特点是,原因是。
(3分)(2)省道改线的目的有。
(3分)(3)试从拟建省道占用基本农田情况对两个方案作对比评价。
(2分)(4)两个方案中功能分区较合理的是。
(2分)C.[旅游地理]小王参加了“重走霞客路”的旅行考察活动。
他们从湖北武当山出发,到云南丽江结束。
图18是考察路线示意图及相关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该考察路线所经过的名山中,有两个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一个是黄山,另一个是,其重要价值是、。
(3分)(2)小王在桂林看到漓江两岸有大量的峰林、峰丛景观。
这些景观属于典型的地貌。
经过调查与走访得知,桂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很大,具体表现是、、。
(4分)、(3)小王在丽江感受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如纳西古乐、东巴文字等。
丽江古城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你认为丽江在旅游可持续发展中需注意哪些问题(3分)D.[环境保护]图19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
山东省2009年高考地理真题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综(地理部分)解析图1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A.水分B.热量C.地形D.土壤2.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B.热量C.水源D.土壤图2位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邻近海区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
读图回答3~4题。
3.此时降雨集中分布在飓风东北部的主要原因是A.气流上升速度快B.形成锋面雨C.凝结核多D.气温较低4.预计飓风中心经过70小时到达A市。
到达A市时,所在地的区时为A.8日13时B.8日23时C.9日13时D.9日23时【答案】3.A 4.B【解析】 3.读图可知,飓风东北部等压线比其他区域等压5.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①湖面低于海平面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④含盐量降低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6.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 围湖造田B 绿洲萎缩C 湖区汇水面积减少图4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 -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
读图回答7-8题7. 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8 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①林地②灌丛草地③建设用地④裸岩地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答案】7.D 8.B【解析】7.耕地在图中表现为水田和旱地,水田前期减少11000公顷,后期增长约6000公顷;旱地前期增长约26000公顷,后期减少展的基本要求。
图6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右上方小图是图6中C地实测高程点分布图(单位:m)读图回答(1)~(2)题。
(1)指出图6中主要的陆地地形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4分)分析B地年降水量少于A地的原因。
2009年天津市高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2009年天津市高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1.(4分)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如图),回答1﹣2题.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A.地壳上升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D.物质沉淀【考点】2S: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分析】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根据图中显示沉积物成层堆积导致湖泊面积缩小直至消失.所以图中的湖泊消失的原因是物质沉淀.这湖泊消亡导致当地的小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景观发生变化,也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解答】解:A.根据图中的岩层分布,看不出地壳有上升的运动痕迹,故不符合题意;B.该湖泊是自然消亡,所以不是水源的减少,故不符合题意;C.根据图中显示沉积物成层堆积导致湖泊面积缩小直至消失。
所以图中的湖泊消失的原因是物质沉淀,不是气候变干,故不符合题意;D.根据图中显示沉积物成层堆积导致湖泊面积缩小直至消失。
所以图中的湖泊消失的原因是物质沉淀,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区别内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结合题中的信息解题,难度一般.2.(4分)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如图),回答1﹣2题.湖泊的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脆弱性【考点】36: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专题】36:图文结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1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分析】区域的特征: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整体性指区域内部各地里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解答】解:由题可知,湖泊的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故选:A。
【点评】该题考察区域的整体性特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需加强对区域内部各地里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认识,进而充分理解区域内各要素构成一个统一整体的思想.3.(4分)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如图),回答3﹣4题.甲成为图中区域规模最大的村落和集市,最主要的条件是()A.地处河流上游,水质良好B.周围地貌多样,风景优美C.地形平坦开阔,交通方便D.背靠丘陵缓坡.滑坡很少【考点】43: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专题】114:评价区位、影响、条件类简答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不同的地表形态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规律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人数比较多;丘陵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人数少.【解答】解:从等高线图中可以看出,甲处于120米等高线以下,地形平坦开阔,有多条道路交汇,最易成为区域规模最大的村落和集市。
2009年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卷(全国卷Ⅰ)(答案解析版)
2009年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卷(全国卷Ⅰ)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图上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1﹣2题.1.(4分)甲市可能是( )A.西宁B.延安C.上海D.广州【考点】51: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分析】该题考查考生的基本能力﹣﹣﹣﹣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题目中给出的有关信息,可以计算出该市的总人口和死亡率.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自然增长率为﹣0.074%,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解答】解: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自然增长率为﹣0.074%,可以发现该地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负增长,人口总数大约为1384万人,从而可以判定应选﹣﹣﹣﹣上海。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掌握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2.(4分)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①B.②C.③D.④【考点】51: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分析】该题考查考生的基本能力﹣﹣﹣﹣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题目中给出的有关信息,可以计算出该市的总人口和死亡率.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自然增长率为﹣0.074%,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解答】解:A、①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为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故正确;B、②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为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故不符合题意;C、③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为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故不符合题意;D、④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为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故不符合题意。
2009年四川省高考文综卷地理试题及解析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解析高考资源网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n 卷(综合题)两部分。
第I 卷 1至7页,第n 卷8至16页。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高考资源网第I 卷注意事项:1 .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高考资源网3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 求的。
图1是亚热带欧亚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r )图11 .图示区域内拥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是A.瀑布飞流B. 湖光山色2 .下列四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合理的是C.云海日出 D. 奇峰峡谷A.———育用材林 C.丙一一种植棉花3.对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 A.①地位于三角洲 B. D.正确的是B. ———培育橡胶 丁一一发展茶园C.盛夏晴朗的夜晚④地常吹偏北风图2是沿36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 D. 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反深秋的清晨乙地比甲地更容易出现雾 读图回答 4-6题。
4.该月平均气温,图中②地高附近地区的原因是A.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5.有关图示地区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大C.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方D.该月等温线图上,③的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6.对图示纬线经过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②地与③地之间人口稠密B. ③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C.③地与⑤地之间森林广布D. ⑤地以东夏季高温少雨根据表1资料,回答7-9题。
2009年全国高考试题--世界地理部分
2009年全国高考世界地理试题汇编(桐乡二中高二地理组)一、选择题【09山东卷】图I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1. 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A水分 B热量C地形 D土壤2. 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 光照 B热量C 水源 D土壤【09宁夏卷】图2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2,完成6-8题。
6. 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原因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②④7. 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①热量丰富②光照充足③地形平坦④水源丰富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8.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09广东卷】图4为1987年与2004年世界能源供应构成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世界能源供应量增大 B.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较大C.增长最多的是化石能源 D.新能源增长量最小【09重庆卷】读图2,回答3-5题。
3.下列地区气候类型与甲地相同的是A.德干高原B.巴西高原C.黄土高原D.伊朗高原4.乙气候类型区的地带性土壤是A.棕壤B.黑土C.黄壤D.红壤5.甲、乙两地可能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分别是A.咖啡、甜菜B.花生、咖啡C.甜菜、亚麻D.亚麻、花生【09北京卷】读表1,回答第6题。
表1 非洲西海岸沿19°S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值6. 该海域沿岸A.存在上升流,为热带雨林气候 B.有暖流经过,为热带草原气候【09浙江卷】读图2,完成4-5题4. 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A ①温带海洋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B②热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C ①温带季风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D 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5.四季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1仅分布的北半球 B. ○2主要分布的赤道附近C.○3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 D. ○4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的大陆东岸【09江苏卷】图8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9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
2009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4(中国地理)
1.选择题(09年全国卷文综Ⅰ第11题)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km²,表1为该地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下图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的地形构成。
表1 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类型箭竹及灌丛阔叶林旱地水田石砾地、裸地高山灌丛草甸比重(%)28.90 25.30 10.40 3.10 5.70 0.0111.该水源地位于A.长江三峡谷地B.青藏高原C.汉江谷地D.江南丘陵答案:C【解析】该地为亚热带,且为调水的水源地、谷地。
选C,汉江谷地。
(09年全国卷文综Ⅱ第11题)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锋(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
(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11.若该旅行团在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并欣赏到“雷峰夕照”,那么这时期A.华北平原小麦丰收在望B.长江三角洲油菜花盛开C.松嫩平原稻谷飘香D.山东半岛瑞雪迎春答案: A(1)在图幅中部,用“==>”符号(“==>”画成3厘米左右长),表示该区域年降水量递减变化的总趋势。
(2分)(2)小冬作文中写道:“……烈日当空,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惊呆了。
眺望山下,湖水碧波荡漾;俯视陡崖,使人心颤汗冒。
下午,更神奇了。
下山途中,突然,天空滚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哗哗而下。
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在天空又露出了笑脸……”小冬所登山是图中我国著名的旅游名山,它的名称是;作文中描述的降水,按成因划分属雨,这种类型的降水在图示区域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6分)(3)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多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测该地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有。
(4分)(4)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
(12分)答案:(1)(2分)箭头指向左,在图内大致呈水平状(2分)。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试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图1是中国局部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
读图1,回答第1题。
1.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比Ⅳ区高,主要因为Ⅰ区A.夏季大气逆辐射强B.年平均气温比较高C.正午太阳高度角大D.天气晴朗且海拔高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
图2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
读图2,回答2-3题。
2.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B.随纬度的增高而递减浓度而增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D.随大气CO23.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小B.平流层气温降低C.酸雨区面积缩小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图3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
读图3,回答第4-5题。
4.图中山地年降水量A.随海拔升高而递减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5.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A.①和②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读表1,回答第6题。
A.存在上升流,为热带雨林气候B.有暖流经过,为热带草原气候C.有寒流经过,为热带沙漠气候D.盛行东南风,为热带季风气候图4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4,回答7~9题。
7.图中A.乙处为河流冲积扇B.丙处侵蚀比对岸强C.丁处矿床为天然气D.戊处位于背斜谷内8.岛内最大零售商业点位于甲村,主要形成原因是该村①地形平坦,交通便利②商业从业人口多③商业组织形式复杂④人口数量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在海岛开发的过程中,该岛A.人口容量最主要受耕地资源、矿产资源限制B.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甜菜、香蕉和橡胶C.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开阔,适宜建设深水港D.需要防范强风、暴雨、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图5显示某年湖北省与相邻省级行政区往来货物的铁路运输量差异。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卷地理(全国卷ii)及解析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Ι卷(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据此完成1~3题。
1.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该近A.原料产地 B.销售产地C.能原产地D.研发基地2.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产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C.促进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3.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A.河南省B.山东省C.四川省D.吉林省图1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图1完成4~5题4.1951——2000年,该国21世纪教育网A.是人口净迁入国B.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D.人口增长了15.1%5.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B.可能位于欧洲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图2中。
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
据此完成6~8题。
6.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A. 800米B.1500米C. 1800米D.2100米7.上午10时,H地气温为12℃,甲聚落气温为17℃。
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A.15℃B.18℃C.21℃D.24℃8.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为A.晴天转阴雨B.大风有浮尘C.晴暖有微风D.阵风间暴雨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锋(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
(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完成9~11题。
9.若旅行团在某日16时左右看到了“月到中天”,则该日式农历A.初二B.初五C.初八D.十一10.若该旅行团在某日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式农历A.初二B.初五C.初八D.十一11.若该旅行团在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并欣赏到“雷峰夕照”,那么这时期A.华北平原小麦丰收在望B.长江三角洲油菜花盛开C.松嫩平原稻谷飘香D.山东半岛瑞雪迎春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大题,共160分。
2009年高考山东卷地理(高清解析版)
2009年高考山东卷地理(高清解析版)20 °2009年高考山东卷地理图1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图11、农业地带沿0。
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2、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 、光照 B 、热量 C 、水源 D 、土壤图2为邻近海30 ° 图回答A 、水分B 、热量C 、地形D 、土壤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区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
3?4题。
40图例22种植业为主| - 种植业和畜牧业o &交畜牧业为主匚二游牧业 |~主要林区匸荒漠河流25 °85 °80 °7520 °图例匚二I雨区运等压线(hPa)HZ:l飓风路径图23、此时降雨集中分布在飓风东北部的主要原因是A、气流上升速度快 B 、形成锋面雨C、凝结核多 D 、气温较低4、预计飓风中心经过70小时到达A市。
到达A市时,所在地的区时为A 8日13时B 、8月23时C 、9日13时D 、9日23时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的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图3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吐鲁番-1°0m* - 150m0 5 10km图例匚口约1.1万年前I 一’约0.6万年前匚N现代6、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40000图例匚前期(1973-1990年)匡|后期(1990-2002年)7、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5、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①湖面低于海平面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A 、①③B 、③④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④含盐量降低C 、①②D 、②④ A 、围湖造田B、绿洲萎缩 C 、湖区汇水面积减少D、气候变干图4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 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
读图回答30000 2000010000顷公{积面化变10000 —20000, —30000水田旱地林地灌丛用设裸岩地A 、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B 、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C 、前期幅度最大的是旱地D 、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8、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①林地②灌丛草地③建设用地④裸岩地 A 、①③ B 、②④C 、①④D 、②③26、(25分)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地理2009年高考各省试题及解析
四、例题分析1.读图①,②,③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A.荒漠土壤、森林土壤、草原土壤B.草原土壤、荒漠土壤、森林土壤C.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D.草原土壤、森林土壤、荒漠土壤参考答案:1.D【解析】测量目标:生物对土壤形成和发育的主要作用的理解。
难度:0.2825。
教材中有关森林与草原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内容,是用文字表述的,试题是以垂直分布图表现的,试题通过文图转换,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知识的能力。
(教材P74,阅读:生物与土壤有机质——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生物对土壤形成和发育的主要作用,是向土壤中输入有机质,这个过程主要是由植物完成的。
草地植被的生物量虽远不如森林植被大,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却超过森林,这是因为草类的生命周期短,每年死亡的大量地上茎叶和底下根系,提供了相当数量腐殖化的有机质,而树木的生命周期长,大量的有机质储存在活的植物组织内,每年的残落物归还量并不很大。
其次是有机质剖面分布的差异:草原土壤的有机质向下逐渐减少,森林土壤有机质集中表层,向下急剧减少。
原因是草类以地下经常死亡的根系作为土壤的有机质来源,而森林植物的根系是多年生的,有机质主要来自地表的枯枝落叶,并在地面分解和积累。
故①,②,③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草原土壤、森林土壤、荒漠土壤,答案D正确。
本题反映出不少考生忽略教材基础知识的倾向。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完成。
回答2~3题。
2.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3.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参考答案:2.B 3.A【解析】测量目标: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理解。
【地理】2009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地理
2009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地理1.选择题(一)宇宙中的地球(09年全国卷文综Ⅱ9~10题)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锋(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
(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9.若旅行团在某日16时左右看到了“月到中天”,则该日式农历A.初二B.初五C.初八D.十一答案:B10.若该旅行团在某日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式农历A.初二B.初五C.初八D.十一答案:C(09年天津文综第5题)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了太阳照片。
观察照片(下图)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A. 正北 0:00B. 正北 12:00C. 正南 0:00D. 正南 12:00答案:A(二)地球概论(09年重庆文综第1~2题)图1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答案:B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答案:C(09年福建文综第10,11,12题)读图5,完成10-12题.10.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A.0°-20°NB.0°-20°SC.20°N -23°26′ND.20°S -23°26′S答案:C11.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 .悉尼(约34°S )夏季昼变长 答案:A12.若O 为北极点,H 、P 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交点,则E 点的时间可能为 A .5月23日8时 B .6月22日18时 C .11月23日6时 D .12月22日18时 答案:D(09年山东文综第4题)图2为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邻近海区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
2009年高考试题——地理(上海卷)解析版
2009上海地理试卷解析本试卷共12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全卷包括两大题:第一大题为选择题:第二大题为综合分析题.包括共同部分和选择部分。
考生注意:1. 答卷前.务必用圆珠笔或钢笔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将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等填写清楚。
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正确涂写准考证号码和校验码。
2.第一大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铅笔涂黑。
注意试题题号与答题卡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
答案不能涂写在试卷上。
涂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3.第二大题采用人工阅卷。
考生应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用铅笔答题或写在答题卡上一律不给分。
所有考生应完成本大题共同部分。
选择部分分为A、B两组.两组试题分值相同;A组为考试手册中“任选模块一”的试题.B组为“任选模块二”的试题:考生须任选一组答题,如果考生应答了两组试题,只对A组的应答进行评分。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个正确答案)(一)经过建国以来60年的奋斗,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中国正崛起于世界东方。
1.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我国近年来社会经济变迁的是①石油出口量不断增加②铁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③农业人口比例不断降低④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解析思路】:建国60年,经济发展与变化;旨在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原理解读社会现象的能力。
从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就已经由石油净输出国变为净进口国,能源危机日益严重。
交通运输得到幅度提高、发展,尤其西部省份,通车里程逐年增加;工业化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镇居民比重日益增大;科技、良种等农业要素的不断革新与加大投入,使粮食单产量渐增。
故选:D【区分度】:低2.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上海60年来社会经济变迁的是①港区布局由沿江向沿海发展②钢铁工业由分散到集中③郊区农业用地面积由小到大④第三产业比重由低到高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解析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本区域地理地理事物的发展及变化特点的了解、掌握、归纳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地理(一)宇宙中的地球(09年全国卷文综Ⅱ9~10题)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锋(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
(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9.若旅行团在某日16时左右看到了“月到中天”,则该日式农历A.初二B.初五C.初八D.十一10.若该旅行团在某日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式农历A.初二B.初五C.初八D.十一(09年天津文综第5题)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了太阳照片。
观察照片(下图)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A. 正北 0:00B. 正北 12:00C. 正南 0:00D. 正南 12:00(二)地球概论(09年重庆文综第1,2题)图1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09年福建文综第10,11,12题)读图5,完成10-12题10.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A.0°-20°N B.0°-20°SC.20°N -23°26′N D.20°S -23°26′S11.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12.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A.5月23日8时 B.6月22日18时C.11月23日6时 D.12月22日18时(09年山东文综第4题)图2为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邻近海区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
读图回答4.预计飓风中心经过70小时到达A市。
到达A市时,所在地的区时为A 8日13时B 8 日 23时C 9日13时D 9日23时(09年辽宁,宁夏文综第3,4,5题)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7706'58''E︒)正式开站。
根据此完成3-5题。
3.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A.5时25分B.6时25分C.12时25分D.13时25分4.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A.820千米B.1020千米C.1220千米D.1420千米5.与中山站相比,昆仑站所在的地点A.年降雪量较大B. 气压较高C.年太阳辐射较强D.年均风力较小(09年浙江文综第11题)11.图5中,当a,c值相差020时,该地的纬度值为A.023N B. 063N C. 043.5N D. 027N(09年四川文综第10,11题)图3是经纬网图,已知M地位于赤道,N地比P地先见到日落,此刻,图中70度以内为极昼,再过8小时,N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
读图回答10-11题。
10.此刻,太阳直射A.世界著名渔场 B.世界著名油田 C.暖流流经地区 D热带沙漠地区11.图中辐范围内A.此刻,各地在同一日 B.此刻,大部分地区是黑夜C.此日后,各地白昼逐渐增长 D.此季节,N地原野一篇片枯黄(09年江苏地理第3,4题)图2所示为以38 N、0 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
读图回答3-4题。
3.“水半球”的极点位于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4.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A.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 B.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 D.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09年广东地理第12,13,21,22,23题)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
读图4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
12.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 .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 .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 .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13.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 .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C .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 .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读图8,回答21~23题。
21.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这两地是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 22.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 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8时B . 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C . 一年中正午太阳调度角只有一次最大值D . 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丙地23.若甲地位于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上,乙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当甲地日出时,可能乙地的地方时是A .4时40分B .8时40分C .16时40分D .20时40分(09年海南地理第1,7,8,9题)1.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
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 A .华盛顿时间14:00~16:00 B .北京时间14:00~16:00 C .华盛顿时间2l :00~23:00 D .北京时间21:00~23:00一些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时的影子OM 和正午的影子ON 之间夹角——∠MON 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7~9题。
7.某校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间∠MON 接近直角,该校可能位于 A .中亚 B .西亚 C .东南亚 D .南欧8.我国某学校,每年有两天不存在∠MON ,该校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A .滇 B .湘 C .皖 D .鄂9.江苏某学校,在一个月内观测到∠MONA .3月B .6月C .9月D .12月 (09年上海地理第二题)(二)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
3.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A. 日月升落B. 极昼极夜C. 月相变化D. 四季转换 4.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A .23小时56分B . 24小时零4分 C. 24小时56分 D . 24小时(09年广东文基第51,52题)图5中a 为晨昏线,e 为经线,b 为c 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
读图回答51~52题。
51.当a 、c 两线重叠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北京和海口昼夜等长B .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C .b 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D .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52.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b 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三) 地球的大气环境(09年天津文综第10,11题)读某日08时地面天气图(下图)和文字信息某气象小组学生探讨天气图中a →b 天气的空间变化。
10.在学生绘制的图中,接近a →b 天气实际状况的是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发展到一定强度的热带气旋,可给所经过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11.若判断天气图中的台风能否登陆台湾岛,最有价值的信息是台风的 A.形成原因 B.形成源地 C.移动路径 D.移动快慢(09年全国卷文综Ⅰ第3,4,5题)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 地气压高于P 地. 3.则 N 地风向为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4.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A. M地B. N地C. P地D. Q地5.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 巴西高原处于干季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C. 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09年全国卷文综Ⅱ第7,8题)下图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7.上午10时,H地气温为12℃,甲聚落气温为17℃。
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A.15℃B.18℃C.21℃D.24℃8.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为A.晴天转阴雨B.大风有浮尘C.晴暖有微风D.阵风间暴雨(09年重庆文综第3题)读图2,回答3.下列地区气候类型与甲地相同的是A.德干高原B.巴西高原C.黄土高原D.伊朗高原(09年福建文综第5,6题)云量是以一是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
图3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完成5-6题。
5.据图中信息判断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差大于乙地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6.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 B.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09年山东文综第3题)图2为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邻近海区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
读图回答3.此时降雨集中分布在飓风东北部的主要原因是A气流上升速度快 B形成锋面雨C凝结核多 D气温较低(09年浙江文综第4,5题)读图2,完成4-5题。
4.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温带海洋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B. ②热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C.①温带季风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D. 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5.四季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仅分布的北半球B. ②主要分布的赤道附近C.③主要分布在纬度030—040的大陆西岸D. ④主要分布在纬度040—060的大陆东岸(09年四川文综第4,5,6题)图2是沿36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读图回答4-6题。
4. 该月平均气温,图中②地高于附近地区的原因是A. 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 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5. 有关图示第七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 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大C .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方D .该月等温线图上,③的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 6. 对图示纬线经过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②地与③地之间人口稠密B. ③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C .③地与⑤地之间森林广布 D. ⑤地以东夏季高温少雨 (09年广东地理第19,20题)读图7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0题。
19.甲地此时的风向是A .东南风B .西北风C .西南风D .东北风20.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 . M 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B . M 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C . 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D . 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09年海南地理第10,11,12题)图2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 mm ,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