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15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必考专题突破 实验15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解析版)

中考物理必考专题突破 实验15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解析版)

实验15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一、选择题1.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情形如图所示,其中所用金属块a和塑料块b的密度不同,但重力均为1.6N.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浮力的大小为0.3NB.利用甲、乙,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体积的关系C.利用乙、丙,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密度的关系D.利用丙、丁,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解析】A、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时,根据称重法测浮力可知,受到浮力的大小为F浮=G﹣F乙=1.6N ﹣1.0N=0.6N,故A错误;B、根据甲、乙可知,物体浸在液体的体积不同,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同,所以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故B错误;C、根据乙、丙可知,物体的重力相同、物体的密度不同、物体的体积不同,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时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同,测力计示数不同,探究浮力与密度关系时,需要控制物体的体积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物体的密度不同,故C错误;D、根据丙、丁可知,同一个物体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所以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2.小红用弹簧测力计、铁圆柱体、两个相同的大烧杯做“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其实验步骤和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为1NB.由甲、乙、戊三图可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C.由甲、乙、丁三图可知,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越深,所受浮力越大D.再增加一个体积和铁圆柱体相等的铜圆柱体,可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解析】A、由称重法测浮力可得,铁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为:F浮=G﹣F=5N﹣1N=4N,故A错误;B、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要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乙、戊中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故B错误;C、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故C错误;D、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要控制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只改变物体的质量,故增加一个体积和铁圆柱体相等的铜圆柱体(根据m=ρV可知质量不同),可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故D正确。

科学实验报告15篇

科学实验报告15篇

科学实验报告15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实验报告1今天上午,我去参加小记者活动,科学实验之染色工艺。

活动开始了,老师先告诉我们什么叫染色工艺。

染色工艺就是在布上染色,在布上不好染,所以我们今天要学习一下。

老师拿来三个盒子,她给我们介绍里面的东西,里面有三个空塑料小瓶子,还有捣蒜时用的捣棒、扣子、茶杯、夹子、冰糕棍等等。

老师还告诉我们染色工艺有许多种手法,我们今天要学习扎染和夹染。

老师拿出三袋颜料,分别是红、黄、蓝,她拿出小勺子挖了两勺放在小瓶子里,又倒了两厘米的水,再一晃就行了。

我们先试了试扎染,扎染就是把一张纸或是一块布折三折,像一个扇子样,然后再用皮筋扎起来,在两边扎一下,中间扎一下,然后再染色。

出来的形状是条条形的,非常美丽。

我们又试了夹染,这时冰糕棍或者扣子就派上用场了,夹染就是用夹子把扣子或者冰糕棍夹起来。

染色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滴太多了颜料,只能滴那么三四滴,滴多了就不好了。

滴完后,让颜料在纸上或布上蔓延出来,再把用夹子夹着的冰糕棍、扣子去掉,打开看一看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做出来的手绢上面印有扣子的形状,非常漂亮。

然后,我还染了一个商标牌,因为商标牌没法折,所以我是用夹染制作的。

最后,老师送给我了一个小手绢,我非常喜欢这个小手绢,因为这个小手绢里的颜色非常丰富饱满。

这次的活动真有意义!科学实验报告2实验内容 12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实验地点室外实验目的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实验器材温度计、黑色纸袋实验步骤1、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

2、看哪个升温快。

实验现象和阳光接触面集越大升温越快实验结论和阳光接触面集越大升温越快备注实验人实验时间科学实验报告3一、创意说明:实验是科学之母,才智是实验之子。

2022年全国生物中考真题(江苏河南广东四川湖南等)汇编专题15 实验探究(含详解)

2022年全国生物中考真题(江苏河南广东四川湖南等)汇编专题15 实验探究(含详解)

专题15 实验探究1.(2022年福建中考卷)选取相同的绿豆种子40粒,清水浸泡10小时,平均分成4组。

对每组种子的子叶进行不同处理后,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10天,测量植株的高度,每组取平均值,具体见下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变量是“子叶完整程度”B.实验设计了甲组与其他三组对照C.实验结果是“子叶越完整植株越高”D.实验结论是“子叶贮存营养物质”2.(2022湖北十堰市中考卷)下列叙述不科学的是()A.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滴加油滴,防止量筒内水分蒸发B.模拟膈肌运动的演示实验,上推橡皮膜,气球回缩,模拟呼气过程C.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置明暗环境,形成对照D.使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b”,看到的物像是“d”3.(2022湖南株洲中考卷)下列实验中,实验用品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A.A B.B C.C D.D4.(2022四川凉州中考卷)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某生物兴趣小组在三个编号为甲、乙、丙的培养皿内各放入50 粒相同的蚕豆种子,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

甲、丙两组进行对照,说明种子萌发需要A.充足的阳光B.适宜的温度C.一定的水分D.充足的空气5.(2022四川凉州中考卷)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种子的呼吸作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装置实验前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B.乙装置试管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C.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排出的气体能让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燃烧的蜡烛放入丁装置里,火焰立刻熄灭,说明萌发的种子放出了二氧化碳6.(2022四川凉州中考卷)下列实验中,实验材料与实验目的不相符的是A.①B.②C.③D.④7.(2022四川眉山市中考卷)为了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四种实验方案。

四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实验1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解析版)

实验1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解析版)

实验十五、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剖析【探究目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器材】杠杆、钩码盒一套、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探究假设】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动力和力臂的乘积〃、〃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有关。

【实验步骤】①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②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用细线依次悬挂个数不同钩码【每一个钩50g=0.05kg,重为:G=mg=0.05kg×10N∕kg=0.5N],(假设左端破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阻力F2,右端钩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动力Fι,)先固定%大小和动力臂I]的大小,再选择适当的阻力F2,然后移动阻力作用点,改变阻力臂1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分别记录下此时动力Fi、动力臂k阻力F2和阻力臂∣2的数值,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固定%大小和动力臂k的大小,改变阻力F2的大小,在移动阻力作用点,改变阻力臂∣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记录下此时的阻力F2和阻力臂∣2的数值,并填入到实验记录表格中。

④改变动力F]的大小,保持动力臂h的大小以及阻力F2大小不变,再改变阻力F2作用点,直至杠杆重新平衡,记录下此时动力Fι大小和阻力臂∣2的大小,并填入到实验数据记录表。

⑤整理实验器材。

【数据记录】: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1动力F1(N)动力臂11(cm)动力义动力臂(NM阻力F2(N)阻力臂I2(cm)阻力又阻力臂(N∙m)步骤2步骤3步骤4[实验结论]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公式表示:F1L1=F2L2 o思考:在上述探究实验中,为什么每次都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答:可以方便用刻度尺来直接测出实验中杠杆的力臂大小【考点方向】:1、实验前杠杆的调节:左高右调,右高左调。

平衡后实验过程中不能在调节平衡螺母。

2、实验过程中将杠杆调成水平平衡的目的是:便于直接测量(读出)力臂。

3、选择杠杆终点作为支点的好处: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4、将祛码换成测力计的好处是:能直接测出拉力的大小,实验操作方便。

2021-中考物理(苏科版)实验(探究型)专题15-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探究(二)

2021-中考物理(苏科版)实验(探究型)专题15-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探究(二)

专题15-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探究(二)1、(2020•滨州)如图所示,某小组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实验中是通过比较海绵的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这种实验方法叫做法。

(2)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乙两次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的关系;通过比较图和图两次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这种实验方法是法。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做了进一步的交流讨论,分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固体,它对桌面的压力和它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这是因为它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力;它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力。

2、(2019·鄂州)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海绵等物品在水平桌面上进行探究。

(1)实验中用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2)比较甲、乙两图的实验可以得出;比较丙图和图,可以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本实验还采用了的研究方法。

3、(2020•黔东南州)如图甲、乙、丙所示,小明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本实验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有和转换法。

(2)通过比较图甲、乙,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通过比较图(填序号),说明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则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为p p′(选填“>”“<”或“=”)。

4、(2017•湘潭)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如图1至图3所示。

(1)图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海绵发生(选填“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来体现的,我们(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沙子代替海绵来完成实验。

(2)通过比较图1和图2,说明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选填“越大”或“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通过比较图(填序号)和图3,说明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实验探究题(15)(含答案)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实验探究题(15)(含答案)教科版
CF
三、综合题:
1.小明这样做不对。因为小明做实验时同时改变了两个条件,即两个变量,就无法判断结果是否与两个还是一个条件有关,所以不能确定。(意思正确)
2.(1)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吗?(或与电流强度有关)
(2)线圈的圈数30圈60圈90圈(可任选)
电池数量、铁钉大小、导线长度、大头针大小等。最少2个
(平均数)
3
6
14
16
30
42
63
62
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从1、2、3组数据可知,线圈圈数相同时,磁力越大;
从、 、组数据比较中发现:电流强度相同时, ________磁力越大。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还可能与Biblioteka 么因素有关?请提出另一个相关的问题。




一、填空题:
拱形、框架结构、斜拉索等
二、选择题:
3.电流强度越大(或电池数量越多)
3、6、8线圈圈数越多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铁芯到线圈的距离有关吗?(或导线粗细、有无铁芯等)




1.填空题主要是考查学生能否运用知识解释实际桥梁的结构特点。
2.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是否认识校园中的一些主要动植物,对于昆虫、绿色不开花植物的特征是否能分辨清楚。
3.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探究时的方法,做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情况,设计实验的能力及实验分析情况。
1.
2.我的实验设计:
(1)研究的问题:(可选择其中一个因素研究)
(2)改变的条件:怎样改变:
保持不变的条件:
3.全班小组实验汇总后,数据如下表:
实验组号
1
2
3
4
5

实验1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原卷版)

实验1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原卷版)

实验1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基础考点梳理1. 实验装置图2. 实验前(1)杠杆状态的判断:(2)选中点作杠杆支点的目的:(3)平衡螺母的作用及调节方法:(4)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3. 实验操作(1)弹簧测力计的读数(2)实验时调节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4. 实验数据分析(1)分析实验数据时发现的问题a.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计算出的结果不符合杠杆平衡条件,.b.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应为F1=F2,l1=l2的错误结论,原因是.(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5. 多次实验的目的:6.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根据F1l1=F2l2)(1)要使杠杆达到平衡状态,判断另一端钩码的数量或需要移动的位置.(2)杠杆平衡时,在杠杆两边同时加减相同的钩码或将两边的钩码移动相同的距离,判断杠杆向哪端倾斜.7. 实验时将一端的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如图)(1)优点:能直接测量出拉力的大小,实验操作更方便.(2)操作注意事项①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应该沿竖直方向拉杠杆,沿竖直方向拉的目的是方便读出或测出力臂的大小.斜拉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但是力臂的大小不好测量.①(3)保持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不变,弹簧测力计竖直拉与倾斜拉的相关判断①如果只将弹簧测力计从竖直拉杠杆变成倾斜拉杠杆,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这是因为拉力的力臂变小,如图中l1<l2.①竖直向下拉时,拉力最小.①不管竖直拉还是倾斜拉,拉力与其力臂的乘积不变.8. 实验结论拓展:杠杆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平衡时,F1l1=F2l2,此时动力作用的效果与阻力作用的效果互相抵消.如果杠杆受到动力F1、F2和阻力F3三个力的作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典型例题赏析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1.在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时.(1)将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这样操作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要点1.平衡螺母的调节:实验前杠杆左高左调,右高右调,实验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2)小明挂上钩码并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在下表中记录数据,然后改变钩码的________和钩码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2次杠杆平衡时的数据已填入下表,图乙是第3次杠杆平衡时的情景,此次杠杆右侧的阻力和阻力臂的数据为____、为_____.要点2.结论普遍性的操作:应多次改变动力或阻力的大小、作用点(位置)、方向.(3)分析实验数据,可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4)(科学推理)(2022安徽)第3次实验后,小明用带杆的滑轮水平向左缓慢推动右侧悬挂的悬线(保持上端悬点不动),如图乙,不计摩擦,杠杆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3.关键点解读:滑轮推动悬线实质改变的是力的方向,没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方向改变则力臂变小(5)(2022宜宾)如图丙所示,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杠杆的____(选填“左”或“右”)端会下沉;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不改变两侧钩码各自数量的前提下,仅需把左侧钩码______________.(6)(装置改进)(2022河南)实验小组对探究过程交流、讨论后,按图丁所示又进行了实验,老师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并指出用弹簧测力计斜拉也能避免得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的结论,因为这样做改变了_____________.在测量拉力F的力臂时,小组内有不同的意见,你认为拉力F的力臂应为_____(选填“OA”“OB”或“AB”).要点4.将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的优点:可以连续改变拉力的方向、直接读出力的大小.注: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7)(支点位置对结论影响)(2021湘潭)实验时,不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的中心位置保持在O点不变,将支点换到O′点,如图戊所示,发现A点处只挂1个钩码,杠杆仍然保持平衡,若每个钩码的重为0.5 N,则杠杆重力为_____N,由此可知,将杠杆支点设在___(选填“O”或“O′”)点进行实验,能避免杠杆自身重力影响实验结论的得出.要点5.杠杆的中点作为支点:使得杠杆的重心落在支点上,避免杠杆自重对实验结论产生影响.(8)(宽杠杆问题)(2021陕西)如图己是一个加宽的杠杆装置,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只将左侧的钩码改挂到A点正上方的B点,力臂是线段______(选填“OA”“OB” 或“AB”),此时杠杆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保持平衡.(9)(科学论证)(2022益阳)当货车所载货物重心太靠后时,货车会翘起来,如图庚所示,这样容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若以后轮为支点,货物对货车压力F的力臂用l1表示,货车重力G的力臂用l2表示,货车之所以会翘起来,是因为Fl1____Gl2.(选填“>”“<”或“=”)2.小明利用杠杆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1)实验前,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平衡状态(填“是”或“不是”),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调,此时调节杠杆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2)杠杆调平衡后,在左侧A位置挂上钩码,且保持左侧悬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不变(如乙图),调节右侧悬挂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使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对应的力F和力臂L1大小,绘制成图像如图丙所示。

科学实验报告15篇(实验报告步骤)

科学实验报告15篇(实验报告步骤)
第8页 共29页
这一现象进行积极思考,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2)通过创设情景质疑-—猜想假设-—观察实验-—合作
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培养 学生掌握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 出结论等思维方法。
(3)在动手实验过程中,通过用看、摸、听、说等方法进 行探究。
三、[设计理念] 通过对以上的分析与思考,我们认为本课的教学应尊重学 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展开观察实 验活动,引导学生从相同现象的观察中进行抽象和概括,实现 认识上的跨越。为此我设计时安排这么几个循序渐进的活动: ①利用已有经验使物体发声,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②观察、 收集发声物体的变化特点,获得“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的初 步感性认识;③通过更多物体,采用实证与反证结合进一步证 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的。 四、[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会停止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的状态,并对
第6页 共29页
音,但不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本课在第一课的基础上来研 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后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控制声音》等课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由两个活动“观察发声的物体” 和“自制小乐器”两部分组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研究时就 要比较一下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中探 究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这两个活动是发展学生关于“声音的 产生”的科学概念的一系列有结构的探究活动,目的不仅是探 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和描述发 声体的状态,在大量的科学事实的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建构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科学概念。

中考物理必考实验精解精练专题实验15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含解析

中考物理必考实验精解精练专题实验15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含解析

实验15验证阿基米德原理考点聚焦阿基米德原理经典例题1..(2020•衡阳模拟)下列A、B、C、D四幅图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水所受重力关系”的过程情景。

请根据图示完成下面的填空。

(1)实验中所用圆柱体的重力为N;在情景图B中存在的错误是。

(2)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在情景C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N;圆柱体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N。

(3)实验结果表明: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物体排开水所受到的重力。

(4)圆柱体从刚接触水面到全部浸没水中,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选填“逐渐增大”“逐渐减小”或“保持不变”)。

【答案】(1)4;溢水杯未注满水;(2)1;1;(3)等于;(4)保持不变【解析】(1)由图B可知,实验中的所用圆柱体的重力G=4N;圆柱体放入水中前,溢水杯中的水应该满的,否则溢出水的体积将小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所以在情景图B中存在的错误是溢水杯未注满水,应改为在溢水杯中装满水;(2)由图C可知,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N,则圆柱受到的浮力F浮=G﹣F=4N﹣3N=1N;由图D可知,小桶和水的总重力G总=1.9N,由图A可知,空小桶的重力G桶=0.9N,则圆柱体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排=G总﹣G桶=1.9N﹣0.9N=1N;(3)由(2)可知,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所受到的重力;(4)纠正错误后,即溢水杯中的水应该满的,圆柱体从刚接触水面到全部浸没水中的过程,溢水杯中水的深度不变,由p=ρgh可知,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保持不变。

【分析】(1)读出B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圆柱体的重力;用溢水法收集物体排开的水,将溢水杯装满水,然后将物体浸入水中,用其他容器(需先测出其重力)接住溢出的水,然后再测出装有溢出的水的容器的总重力,两者之差就是物体排开水的重力;(2)利用F浮=G-F可求得圆柱受到的浮力;用小桶和水的总重力减去空小桶的重力即为圆柱体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3)比较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和圆柱体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可得出结论;(4)根据p=ρgh分析圆柱体从刚接触水面到全部浸没水中,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

第11章 实验15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第11章 实验15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第十一章 交变电流 传感器
返回导航
(3)根据变压器原理可知原副线圈两端电压之比等于原副线圈两端电 压之比,即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应与其匝数成正比,实验中由于变压 器的铜损、磁损和铁损,导致变压器的铁芯损失一部分的磁通量,所以 副线圈上的电压的实际值一般略小于理论值,所以原线圈与副线圈的电 压之比一般大于原线圈与副线圈的匝数之比。
第十一章 交变电流 传感器
考点二 实验原理
例2 有 一 个 教 学用的可拆变压器,如 图甲所示,它有两个外 观基本相同的线圈A、 B,线圈外部还可以绕 线。
返回导航
第十一章 交变电流 传感器
返回导航
(1)某同学用一多用电表的同一欧姆挡先后测量了A、B线圈的电阻 值,指针分别对应图乙中的A、B位置,由此可推断__A__线圈的匝数较多 (选填“A”或“B”)。
第十一章 交变电流 传感器
返回导航
[解析] (1)此电路设计不妥当的地方是电压表的量程过大。 (2)因给定的电压表量程过大,则可以用已知内阻的电流表A2与定值 电 阻 R2 串 联 , 这 样 相 当 于 一 个 量 程 为 U = Ig(r2 + R2) = 5×10 - 3(20 + 1 180)V=6 V的电压表,则电路如图。 (3)根据电路的结构可得,测量初级 线圈的电阻表达式为 RL=I2Ir12-+IR2 2。
返回导航
(3)由于变压器工作时有能量损失,实验测得的原、副线圈的电压比
U1 U2
应当____大__于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原、副线圈的匝数
比nn12。
第十一章 交变电流 传感器
返回导航
[解析] (1)实验中若用干电池变压器不能互感变压,必须要有低压 交流电源提供交流电,B需要;需要用多用表测量电压,D需要;综上所 述需要的实验器材为BD;

生物实验报告通用15篇

生物实验报告通用15篇

生物实验报告通用15篇生物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1. 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 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以看出淀粉酶是否能催化这两种化学反应。

三、材料用具滴管、试管、火柴、试管架、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四、实验过程(见书P47)五、讨论1.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

为什么?2.两支试管保温时,为什么要控制在60 ℃左右(低于50 ℃或高于75 ℃)?3.如果2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生物实验报告2【探究内容】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目的】1、了解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

2、学会进行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

【探究器材】种子100粒、5个能盖紧的罐头瓶、小勺一个、餐巾纸10张、标签纸5张【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光的强弱会对种子萌发产生影响吗?水的多少会对种子的萌发产生影响吗?温度的高低会对种子萌发产生影响吗?空气的流通会对种子萌发产生影响吗?做出假设:光的强弱、水的多少、温度的高低都会对种子的萌发产生一定的影响。

制定计划:准备100颗绿豆种子,5个有盖的瓶子,10张纸巾,5张便利贴。

1号瓶的水只能湿透纸巾,并不能淹没种子,放在空气流通,有阳光的地方;2号瓶的水不但能湿透纸巾,而且能把种子淹没,放在空气流通,有阳光的地方;3号瓶的水只能湿透纸巾,并不能淹没种子,用盖子把瓶子盖上,使瓶子空气不能流通;4号瓶的水只能湿透纸巾,并不能淹没种子,放在冰箱里,尽量使瓶子里的水不结冰;5号瓶不放水,放在空气流通,有阳光的地方。

实验15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实验15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实验15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
匝数的关系
梳理必备知识 回归教材
一、实验目的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原线圈通过电流时,铁芯中产生磁场,由于交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在不断变
化,铁芯中的磁场也在不断地变化,变化的磁场在副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副
线圈中就存在输出电压。本实验通过改变原、副线圈匝数,探究原、副线圈电
。(多选)
解析:(1)“探究变压器电压与线圈匝数关系”的实验中,需要的器材有学生
电源,提供低压交流电,同时要需要多用电表测量电压及可拆变压器和导线,
故BEG正确,ACDF错误。
答案:(1)BEG
[例1] [实验原理与操作] (2022·北京海淀区模拟)在做“探究变压器原、副
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教学用的可拆变压
D.多用电表
。(多选)
解析:(2)变压器正常工作需要交流电,因此本实验中需要用交流电源和交流
电压表(多用电表),不需要干电池和直流电压表,A、C错误,B、D正确。
答案:(2)BD
[例4] [实验原理的创新] 在“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和匝数的关系”实
验中,可拆变压器如图所示。
(3)为实现探究目的,保持原线圈输入的电压一定,通过改变原、副线圈匝数,测
答案:(1)A
[例3] [实验器材的创新] 如图甲所示为教学用的可拆变压器,线圈A和B由同种
材料且粗细相同的导线绕制而成,线圈外部还可以绕线。
(2)为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电压与匝数的关系,该同学把线圈A与学生电源连接,
另一个线圈B与小灯泡连接,如图乙所示。其中线圈A应连到学生电源的
(选
填“直流”或“交流”)输出端上,同时为保证人身安全,所用电压不要超过

实验15--(考点精讲)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备战2021年中考物理30个专题实验突破

实验15--(考点精讲)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备战2021年中考物理30个专题实验突破

实验15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猜想与假设】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1.主要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物体(液物ρρ>)、烧杯、水、盐水等;(1)弹簧测力计的使用:①在使用前,需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若没有,则需对测力计进行调零; ②读数时,弹簧测力计需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③测力计示数=大格示数+小格数×分度值.(2)实验中,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来说明浮力大小的变化,F 浮=G-F 示. 2.测量浮力大小的原理:称重法(拉浮F G F -=);3.实验步骤:(1)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①测量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如图a ;②把物体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处,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c 、d 所示;③测出物体所受的浮力。

结论一:。

(2)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的关系:①让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逐渐变大,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c所示;②测出物体所受浮力。

结论二:。

(3)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的关系:①把同一物体浸没在密度不同的液体中,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d、e所示;②测出物体所受浮力。

结论三:。

【分析与论证】①由(a)、(c)、(d)三组实验可知,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②由(a)、(b)、(c)三组实验可知,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③由(a)、(d)、(e)三组实验可知,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实验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的应用①控制液体的密度不变,用测力计提着同一个物体,以不同体积浸入同种液体,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体积的关系;②控制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不变,用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让它分别浸没于不同液体中,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③控制液体的密度及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不变,用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让它分别浸没于相同液体的不同深度,探究浮力的大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

2023科学实验报告精选15篇

2023科学实验报告精选15篇

2023科学实验报告精选15篇科学实验报告1实验内容 6改变生态瓶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实验器材生态瓶、小鱼、水草实验步骤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

2、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

实验现象1. 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2. 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实验结论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备注实验人实验时间仪器管理员签字科学实验报告2实验内容 7阳光下的影子实验地点室外实验目的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实验器材木板、白纸、橡皮泥、木棒实验步骤 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2、每隔十分钟,量铅笔影子的长度,在白纸上做下记录。

实验现象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实验结论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实验效果实验人实验时间仪器管理员签字科学实验报告3实验内容 1种子发芽对比实验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器材种子发芽实验盒、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 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2、将种子放入洞中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15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解析版)

实验15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解析版)

实验十五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目的】: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器材】:杠杆、钩码盒一套、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探究假设】: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动力和力臂的乘积”、“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有关。

【实验步骤】:①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②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用细线依次悬挂个数不同钩码【每一个钩50g=0.05kg,重为:G=mg=0.05kg×10N/kg=0.5N】,(假设左端砝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阻力F2,右端钩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动力F1,)先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再选择适当的阻力F2,然后移动阻力作用点,改变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分别记录下此时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改变阻力F2的大小,在移动阻力作用点,改变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记录下此时的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填入到实验记录表格中。

④改变动力F1的大小,保持动力臂l1的大小以及阻力F2大小不变,再改变阻力F2作用点,直至杠杆重新平衡,记录下此时动力F1大小和阻力臂l 2的大小,并填入到实验数据记录表。

⑤整理实验器材。

【数据记录】: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动力F1(N)动力臂l1(cm) 动力×动力臂(NM阻力F2(N)阻力臂l2(cm)阻力×阻力臂(N•m)步骤2步骤3步骤4【实验结论】: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探究结论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表示:F1L1=F2L2思考:在上述探究实验中,为什么每次都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答:可以方便用刻度尺来直接测出实验中杠杆的力臂大小【考点方向】:1、实验前杠杆的调节:左高右调,右高左调。

平衡后实验过程中不能在调节平衡螺母。

2、将杠杆调成水平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3、选择杠杆终点作为支点的好处: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课15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实验课15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法,C即.转为到便位于探置究a,接,先右保边持两原线个圈接匝线数柱和(标电有压不“-”变) ,改变副线圈的匝数,研究
其对D.副转线到圈位电置压b的,接影右响边,A两正个确接;变线压柱器只(标能有改“变-”)交流电流的电压,测量原、 副线(A2.)实圈如的验图电用乙压控所,可制示用变实多量验用法中电,用,表下可中列拆的说交变法流压正电器确压,能的表方是,B错便误地;从根据不。原同副接线线圈柱匝上数选 取 之比不等同于匝输数入的输线出圈电压之比可知,原线圈接0、4接线柱,副线圈接0、8接
线柱B.测,副量线原圈电、压副约线为圈原的线电圈压电,可压的用2多倍用,C正电确表;若中没的有直铁流芯电,原压副表线圈的磁 线 通量C圈.不原电等线压,圈变的压接2倍器0、的4输接入线电柱压,副与输线出圈电接压0、之8比接不线等柱于,原副副线线圈圈电匝压数约之为比原,D关闭 错(1)误DD.。若(2没)A有C 铁芯,变压器的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之比还是等于原副
答案 (1)ACE nb (2)b到a A
考向1
考向2
考向3
-14-
实验探究拓展——变压器电压与匝数关系的实际应用
生活中我们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变压器,不管哪一种变压器,其工
作原理都是电磁感应的互感问题。假若是理想变压器,则满足关

U1 U2
=
n1 n2
;假若是非理想变压器,由于存在铜损和铁损,副线圈输出
考点三
-6-
2.将不同的原线圈接入线路测出线圈当中的电压填入下表:
原线圈 匝数 n1 100 100 100 200 400 600
副线圈 匝数 n2 200 400 600 200 200 200
原线圈 电压 U1 6V 6V 6V 6V 6V 6V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源学校高三化学备课组2012-10-13
实验探究(十五)
(韶关一模)33.(16分)氯气和漂白粉是现代工业和生活常用的消毒、杀菌剂。

(1)实验室拟用下列装置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请按照气体从左向右流动的方向将仪器进行连接:H→、→、→;并指出其中广口瓶Ⅱ中的试剂为;
(2)写出工业上用氯气和石灰乳制取漂白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实验室有一瓶密封不严的漂白粉样品,其中肯定存在CaCl2,请设计实验,探究该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其它固体物质。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该漂白粉未变质,只含;
假设2:该漂白粉全部变质,只含;
假设3:该漂白粉部分变质,既含有Ca(ClO)2又含有CaCO3。

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请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限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试管、滴管、带导管的单孔塞、蒸馏水、自来水、1mol/LHCl、品红溶液、新制澄清石灰水。

(提示:不必检验Ca2+和Cl-)
有付出就一定有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