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有效教学
新教学标准下高中数学学科有效教学策略探究课题中期报告
新教学标准下高中数学学科有效教学策略探究课题中期报告概述该报告旨在探讨学标准下高中数学学科的有效教学策略。
本次研究旨在提出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法,以帮助教师们在学标准的要求下更好地教授数学课程。
研究背景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学策略也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
学标准对高中数学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教学方法和策略。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适用于学标准下的高中数学学科的有效教学策略,并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研究方法在此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1. 文献综述: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了解当前研究进展和已经采用的有效策略。
2. 观察研究:通过观察实际教学情境,收集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获取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 问卷调查:设计并发放问卷,收集学生对不同教学策略的看法和体验,以了解他们的研究需求和偏好。
4. 实践验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策略进行实践验证,通过反馈和成效评估来验证其有效性。
研究发现根据我们的研究,我们发现以下几个有效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在学标准下更好地教授高中数学学科:1. 激发兴趣:设计趣味性强、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2. 多样化教学方法: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实践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3. 强调实际应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场景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4. 提供反馈和指导:及时为学生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提升研究效果。
5. 合作研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研究,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动和研究成果的共享。
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得出了一些适用于学标准下的高中数学学科的有效教学策略。
这些策略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应对学标准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我们希望这些研究发现能够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探析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探析重庆市沙坪坝区南开中学 谢少波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受到重视,进行教学改革也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满足素质教育发展,国家提出了新高考政策,在教学中需消除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合理成分,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新高考,采取合适对策实施有效数学教学。
一、夯实基础知识,强化学生认知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数学课程和其他知识的前提,也是学生数学知识架构的第一层,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重要。
无论是在新高考还是旧高考制度中,基础知识的版块内容所占比重都较大。
因此教师必须把握高考要求,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充分关注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这需要教师做好两方面的内容。
首先,教师要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将教材中包含的概念、定律、公式等为学生讲述清楚,要求学生充分掌握;其次,教师要在教学中把握教材每一章节所附带的习题,让学生根据习题进行练习,这些习题都是最为常见且与教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契合的题目,有效地运用能够引导学生更快地掌握该章节的知识。
二、发展数学思维,培养逻辑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新高考背景下更为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时所养成的数学思维习惯,关注学生的逻辑、推理、判断等能力,因此在考查学生时会关注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严谨性和合理性。
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与函数的交汇、二倍角公式的运用、圆的一般方程和标准方程的互换等。
这些知识的考查并不复杂,但需要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转换思维从另一个角度入手考虑,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那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总体认识,引导学生能够将多章节的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加深记忆。
其次,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从良好的预习习惯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把这种能力转化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再次,给学生足够开放的空间,鼓励学生自我思考、自我探究,引导学生从多思维角度探究数学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发散性思维下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逻辑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有效养成。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二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尝试分析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二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尝试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中教育也迎来了全新的改革,新高考走班制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改革内容,在多地逐渐得到了实施。
新高考走班制的实施,对于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探索高二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尝试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二数学课堂的特点1. 课堂类型多样化新高考走班制下,学生的学习将不再受固定班级的限制,而是通过选修课程选择不同的课堂类型进行学习。
这意味着高二数学课堂可能会有混合班级,甚至跨年级的学生组成。
教师需要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开展多元化的教学。
2. 学生学习动机增强由于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因此他们在学习中的动机会更加强烈。
这对于高二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内容更加灵活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课程的设置更加灵活多样,教学内容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这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选择,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高二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尝试1. 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在新高考走班制下,学生的学习路径将因个人兴趣与能力而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
2. 实施个性化辅导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置个性化辅导时间,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辅导。
这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3. 强化表现评价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教师可以采用定期测验、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 加强教师自身素质培养因应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二数学课堂的变化,教师个人的素质也面临新的挑战。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增强对新教学模式的适应能力。
三、尝试效果及问题分析1. 尝试效果通过尝试,我们发现采取上述措施后,高二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有了较为显著的改善。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课堂的构建策略
S
用的 、 常见的数学思想 , 数列概 念本身就 包含 : 函数 与方程思想 、 数形结合思 想 、 类讨论思 想 、 归转 分 化 化思想等 , 这些思想不仅 对进一步学 习一般 的数列 有很大的帮助 , 而且对高 中数学其他 内容 的学 习也 有着辅助作用 。 2数 学 命 题 课 的 有 效教 学策 略 . 数学命题指 的是与数学知识 有关 的命题 。命题 通常指表达判断 的句子 , 有真假之 分。数学命题 主 要包括数学公理 、 定理 、 法则 、 公式。另外 , 数学 中大 量的有明确结论 的习题也可以作 为数学命题 。在一 个演绎 系统 中, 不需 要证 明而把它们作 为判断其 他 命题 的真假 的初始命题称为公理 。从公理或已被证 明的其他 真命题 出发 , 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推导出来 , 并可以进 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 真假 的依据的真命 题 , 为 定 理 。公 式 是 指 用 数 学 符 号 表 示 几个 量 之 称 间 的 关 系 的式 子 。 数学 命 题 课 问题 情 境 的 创设 应该 符 合 所 要 发 现 的数学命题 的条件 , 背景要 比较简洁 , 尽量少一些干 扰 , 尽 可 能 带 有趣 味性 , 现实 生活 相 关 联 。高 中 并 与 教材 中的许多数 学命 题 都来 源于 生产 、 活实 际。 生 在教 学 时 , 积 极 引 导 学 生 深 人 实 践 , 过 调 查 研 应 通 究、 访问求教 、 实验操作 、 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 , 了解 数学命题 的来源 、 背景和广泛应用 , 感受数学文化的 魅力 。数学问题情境创设 的一般途 径和 方法有 : 通 过数学知识 的实 际应用 设计 问题情 境 ; 通过利 用已 有的知识结构创设 问题 情境 ; 通过设疑 法来创设 问 题情 境 ; 用新 旧 知 识 间 的联 系 创 设 数 学 课 堂 问 题 利 情境 ; 直观演示创设 问题情境 ; 以数学史 中的经典问 题创 设 趣 味 问题 情 境 ; 数 学 问 题 来 创 设 教 学 情 境 用 等等。 例如 , 高中数学教学 中的命 题 主要 有立体几 何 中的公理 ; 、 、 位置关 系的性质 、 点 线 面 判定 定理 ; 几 何体的面积 、 体积公式 ;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 和差 、 倍 半角公式 ; 正余弦定理 ; 向量的数量积公式 ; 等差 、 等 比数列通项与求和公式 ; 平均值不等式 ; 直线的斜率 公式 ; 点到直线的距 离公式等等。命题教学中, 教师 应该 通过适 当的变式训 练提高学 生的基本 技能 , 加 深对数学命题证 明中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的理解巩 固。比如, 在三角函数和差倍角公式的复习教学 中,
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让教育界朝着更为科学、严谨、先进的方向迈进,同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
在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思维能力。
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仅靠教师的一方面努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数学教育研究人员不断深入研究,探索更好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以全面塑造学生的素质。
本研究以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探究课堂教学有效性,对于深入发展数学教育,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将有着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问题及研究目标2.1 研究问题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2.2 研究目标基于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现状,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三、研究方法及步骤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三种主要研究方法。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3.1 文献研究通过分析和总结国内外数学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获取和整合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现状以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提高学习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3.2 实证研究设计实验,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效果,找出相应的优秀新课程数学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建立标准化数据收集和分析机制,从而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3 案例分析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方法和措施,探讨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常常将教学策略和实际案例相结合,提炼出可供其他教师学习参考的策略。
四、研究内容及要点4.1.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现状统计和分析新课程高中数学的相关政策及课程标准,探究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及新课程背景下所需的数学教育策略。
4.2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念和特点探究课堂教学效果的概念、特点及其与学习成果的关系,以便在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应用。
新课程下如何进行有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下如何进行有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高中生无论从生理、心理来说,都比初中生成熟。
因此,自制力较强,学习相对主动。
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以下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
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复数的引入》这一课是整个复数这一章的第一课,在备课时应注意,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复数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解决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引伸到现实生活中,就是当我们遇到矛盾时,也要勇于面对矛盾,要有解决矛盾的决心和信心,促进矛盾的转化和解决,同时也就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
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
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
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三、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四十五分钟的内容在四十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
四新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创设生动、形象的 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案例教学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数学案例,引 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 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
学生之间是否能够积极合作和交流
学生成绩和反馈
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成绩是否反映出教 学效果
教师是否能够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 教学方法和策略
学生是否能够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和问 题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课堂教学有效性显著提升
通过实践四新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
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成绩普遍提高。
新教学方法的影响
1 2 3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
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 学、网络教学等,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高效。
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教师能够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水平进行个性化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合作学习的倡导
新教学方法提倡合作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 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 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 注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 和辅导。
04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函数概念的教学
引入生活实例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如气温随时间变化、汽车 行驶速度与时间关系等, 帮助学生理解函数概念。
强调函数三要素
高中数学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数学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数学教学的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对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一、引言高中数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科目之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新课程已经全面推进,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开展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有效教学变得尤为重要。
二、数学教学的目标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数学思维和创造思维。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教师应该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新课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举例、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来进行教学。
特别是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数学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有效教学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来进行即时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差异。
其次,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考察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情况。
最后,教师还可以定期进行阶段性的考试和综合性评价,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师角色在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多的充当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的学习合作者。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六、学生角色在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
三新背景下高中数学发生的变化及教学对策(发)
三新背景下高中数学发生的变化及教学对策数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老教材对学生学习的规律研究不够,缺少启发性和趣味性,不便于学生阅读,新教材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规律,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编辑内容。
教材在内容上注重联系实际,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一、新教材的主要变化及特点(一)教学目标新大纲中的高中数学教学目标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努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能够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削枝强干,精简更新新教材在保证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基本能力培养的前提下,本着“有用,基本,能接受”的原则,删减了初等数学中的次要的、用处不大而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内容。
新教材增加了一些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的、有着广泛应用而学生能够接受的新知识。
新教材更新了传统内容的讲法和部分数学语言。
(三)循序渐进,灵活可读新教材在编写上体现了较强的灵活性和弹性。
如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每一章节的练习、习题难易程度不同。
新教材的弹性还表现为对某些数学内容的讲授,采取“螺旋式”。
另外,在课时安排上,只安排了约占总授课时间90%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将剩余的教学时间作为机动,灵活安排。
(四)重视学法指导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新教材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向学生灌输的单一教学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中数学课程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调整。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教师们关注和探讨的焦点之一。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就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从课程理念出发,积极应对教学挑战。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程的理念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传统的课程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死记硬背,而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结合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得学生不再只是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是真正掌握了数学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
二、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之一是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以讲教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注重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通过讨论、合作,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采用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等方法,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程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课堂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协作中学习,通过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数学教学中兼顾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全面发展自己,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四、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关注学生的学习负担。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性教学探析
27 0 ) 7 0 0
三、 良好 的课 堂 互 动 模 式 的 建 立 是 提 高课 堂教 学效 率
的 重 要 环 节
如 何 构 建 具 有 互 动 性 质 的 课 堂 教 学 呢 ? 既 让 学 生 主
动 参 与 课 堂 教 学 . 在课 堂 上 实 现 师 生 互 动 、 生 互 动 , 又 生 在 整 个 教 学 过 程 中 . 学 生 参 与 教 学 的 形 式 可 以 是 多 种 多 样 的 , 体表现在 : 具
结 果 和 标 准 . 主 宰着 整个 教 学 活 动 . 此 , 学 目标 要 明 它 因 教
结 出实 验 结 论 ; 讲 授 新 知 识 的 时候 通 过 对 话 检 验 学 生 对 在
此 概念 的掌 握 情 况 ; 讨 论 的 时 候 通 过 对 话 传 递 所 要 表 达 在
确 具 体 . 一 节课 内 , 完 成 哪些 教 学 任 务 , 到 怎 样 的要 在 要 达 求 , 师 必 须 根 据 单元 教 学 要 求 和本 节课 自身 的 特师 生 间 , 生 间 的对 话 、 流 , 一 包 学 交 可 问一答 , 可讨 论 或 争 论 , 互 启 发 , 互 合 作 , 绕 着 教 学 相 相 围 目标 前 进 . 有 利 于 学 生 养 成 思 维 的 习惯 ,了 解 思 维 的 过 这
程 . 堂 课 从 引 入 到 新 授 再 到 反 馈 的 过程 中 都 可 以 将 师 生 一 对 话 的方 式 贯 穿 进 去 . 引 入 环 节 , 师 可 围绕 教 学 内容 , 在 教 创 设 情 景 , 用 问题 提 出 、 问 引 思 、 习 提 问 等 手 法 , 采 设 复 为 新 课 的 引 入 铺路 搭 桥 , 一 开 始 就 让 学 生 的 思 维 活 跃 起 来 . 从 在 新 授 的 过 程 中 , 是 离 不 开 这 种 对 话 , 做 实 验 的 时 候 更 在 通 过 对 话 引导 学 生 观 察 实 验 现 象 . 根 据 这 些 现 象 自己总 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探究胡雪梅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探究胡雪梅发布时间:2021-10-28T03:14:02.519Z 来源:《教育学》2021年7月总第256期作者:胡雪梅[导读] 创新教学方式,从而优化整个教学过程,推动高中数学教学改革。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224000随着新课程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所共同探讨的问题。
高中数学学科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还是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具体包括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郁等,对此,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进行解决,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具体可以从加强师生互动、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有效题型、进行课程整合等方面进行强化,教师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从而优化整个教学过程,推动高中数学教学改革。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数学知识可以转换成具体的数学问题,而教师则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将具有意义的问题创设出具体的问题情境,再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共同解决相关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十分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主动地去进行学习活动,全面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掌握有关的技能。
因此,教师创设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情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质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得出结论。
教师则需要对学生的结论进行评价,如果学生的分析不够全面,教师可以将其作为任务,让学生在下一节课进行分析和讨论。
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足够的兴趣和动机去进行探索,并提高学生的动脑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
3 6 2 3 0 0 )
面内作射线O A, 能否崩O A与 平 面 B 所成的角来度量 二面角 的 大小? 如图 ( 2 ) , 不行 , 这 个 角 的 大 小 也 是 不 确 定 的 。 对 学 生 的 思 维设 置 障碍 ,使 学 生 的思 维受 挫 ,从 而 激 发 学 生 的 探 究 欲 望. 培 养 学 生 思 维 的批 判性 反思 : 如 何 寻 求 正 确 的答 案 ?
:
_
黄 木 兴
新 课 程 背 景 下 高 中数 学教 学 的 有 效 实施
( 南 安 国光 巾学 , 福建 南安 课 堂 教学 是 实 施 高 中 新 课 程 教 学 的 主阵 地 . 也 是 对 学 生 进 行 思想 品德 教 育 和 素 质 教 育 的 主 渠 道 。在 教 学 中不 但 要 加 强双基 , 而且耍提 高学生智力 , 发展 学生能 力 , 尤 其 要 发 展 学 生的创造力 : 不但要 让学生学会 , 而 且要让学 生会学 , 特 别 是 自学 。尤 其 是 在课 堂上 , 不但要发展学 生的智力因素 , 而且 要 提 高 学 生 的 学 习 效 率 ,在 有 限 的 时 间 里 , 出 色地 完成 教 学 任 务 。 那 么 如 何 有效 实施 高 中数 学 教 学 呢? 1 . 关 注学 生 的 “ 预习” 。 淡化 课 堂 笔记 对 于 一 些 浅 显 易 懂 的 教 学 内容 应 该 让 学 生 提 前 预 习 , 给 学 生 自主 学 习 的机 会 ; 对于有些概念性 强 、 对 思 维 能 力 要求 比 较 高 的教 学 内 容则 不 要 求 学 生 预 习 。 为 什么 呢 ? 对 于 大 多数 学 生而言 . 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 他 们 缺 乏课 堂 上 钻研 问题 的 热情 .忽 视 了思 考 问题 时 所 用 到 的 数 学 思 想 方 法 ;更 可 惜 的 是 .由于 他 们 没有 充 分 参 与 解 决 问 题 的 过 程 ,失 去 了直 面 困 难、 迎难而上的磨炼的机会。 2 . 以老 师 的 无 为 造 就 学 生 的 有 为 在教 学 中 , 我坚持这 样一种做法 : 上课时老 师尽量少 讲 , 主 要 是 给 学 生 腾 出大 量 的 时 间 与 空 间 , 让 学生更 主 动 、 更 积 极地 去 学 正 是 由 于 有 了学 生 的 深 层 次 参 与 . 才 能 取 得 过 去 以 老 师 的 教 为 主 所 不 可 能 达 到 的效 果 。我 在 备 课 时 首 先 想 的 问题 . 也是想得最 多的问题是 : 什 么 内 容 非 讲 不 可 ?什 么 内 容 可以不讲? 3 . 工 夫 用 在 备 课 上 备 好 课是 搞 好 教学 的 基 础 和 根 本 ,教 师 只 有 深 入 钻 研 教 材, 精 心 设 计课 堂 教 学 , 才 能 取 得 良好 的 教 学 效 果 。我 认 为 备 课 时 至少 要 做 到j 点 : 备 大纲 、 备教材 、 备学生 。 案例一 : 在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教学 巾 , 首 先 阐 明引 入 二 面 角 的平 面 角 的必 要 性 。 创 设 问题 情 境 : 如何 度 量 二 面角 的 大/ h ? 我 们 已经 知 道 了 如 何 刻 画 异 面 直 线 所 成 的 角 ( 平 移 为 共 面化 归为 平 面 角 ) ; 直 线 与平 面 所 成 的 角 ( 作射影 , 转 化 为 平 面 角) 。 能 否 也 用 一 个 平 面 角体 现二 面 角 的 大 小 呢 ? 其次是 阐明 概 念 的合 理 性 。 引导 学 生 探 索 : 用 什 么样 的平 面角 能说 明二 面 角 的大小? ( 引 导 学 生 进 行 类 比联 想 . 激 发 进 一 步 学 习 的 动 机 ) 让学 生尝 试 找 一个 平 面 角 使 得 它 能 体 现 二 面角 的 大 小 。 有 的同学在棱 L 上 任 取 一 点 0,在 两 个 半 平 面 内 分 别 作 射 线 O A, O B, 此 时 A O B 能否 体现二 面角的大小 ? 如 图( 1 ) , 不行 , 这个 角 的 大 小 不 确 定 。有 的 同学 在 棱 上 任 取 一 点 0, 在 半 平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探索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探索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高中数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我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从师生互动、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题型、课程整合等几方面实施有效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推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一、创设理想的课堂教学情境教学情景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
课堂教学情景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科学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行之有效的调节方式,引导学生沉浸在智力高度紧张、情绪异常愉悦的氛围中,代表了师生双方感情的融洽与和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课堂调控直接影响着教学心理气氛。
因此,营造理想的课堂情景,教师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注意分配能力,既要注意讲授内容,根据学生反应及时调节讲授的节奏、特色及自我情绪,又要密切注意整个班级的课堂气氛及个别学生的反映,处理好个体与整体的关系。
同时,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机智,对于课堂突发事件,教师应因势利导,把握教育分寸,恰到好处地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吸引、感染学生。
二、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
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
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
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
不少学生反映,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正在逐步推行,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就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
高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而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更好地适应当前教育的要求。
一、提倡启发式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和实验的方式,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教育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如数学软件、互联网资源等,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辅助,比如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数学建模、图形绘制等,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充分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数学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获取丰富的数学教学案例和资料,以便更加生动地解释和展示数学知识,从而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和有效。
三、多元化评价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评价方式也需要与教学目标相适应,体现出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考察,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笔试、口试、实验探究、作品展示等,以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
教师还可以引入自评和同学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创设合作共建的学习氛围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合作共建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通过分组、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合作来激发思维,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剖析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剖析仇 伟(海阳市第四中学 山东 海阳 265100)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新的问题,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文中以新课程背景为着手点,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提高师生互动质量,奠定高效数学课堂建设的基础。
数学教学时要考虑学生情况,主动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高中数学教学时受到一些因素影响,造成课堂教学效率偏低,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着手点。
高中数学题目考查单一知识点或多个知识点。
学习时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考查单一知识点,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通过解题熟练掌握数学知识点。
数学学习时一些学生并没有将知识点灵活掌握,遇到类似题目后无法灵活运用知识点。
数学解题的第一步就是审题,审题不到位直接影响到解题效果。
学生通过审题,明确已知量、未知量及求解方向,根据题干中给出的条件推导结果。
但实际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审题不到位,大致浏览一遍题目就开始做题,经常出现答非所问、解答错误的情况;数学解题时不但要做对题目,还要熟练掌握同类题目的解法,灵活运用多种知识点解决问题。
但部分学生数学思维不灵活,日常解题时习惯使用一种方法,不会考虑其他解法,甚至存在死记硬背现象,缺少创造性思维。
此外,不能发挥草稿纸的作用,影响到解题效率提升。
2、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2.1 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探索性,很多数学概念、定理及公式的发现就是不断推理与探索的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实验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准备一些实例与教具,探索相关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继而通过猜想、实践及对比等过程,实现提高学生抽象能力的目的。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是 对 教 材 补 充 、 伸 、 展 、 组 , 掘 学 科 特 有 的 价 值 , 注 延 拓 重 挖 并 重教 材 与 社 会 生 活 和 学 生 经 验 的 联 系 和 融合 ,教 学 内 容 的组 织 与整 合 要 根 据 学 生 的 实 际 水 平 和 认 知 状 态 对这 些 内 容进 行 “ 度 开 发 ” 对 课 程 内容 做 出“ 本 化 ” “ 本 化 ” 再 , 校 、生 的处 理 , 使 教学 内容 更 切 合 学 生 的 实 际 , 更有 利 于 学 生 的 学 习 与发 展 。 教 学 内容 的组 织 与 整 合 要 突 出重 点 、 突破 难 点 。 把 握 教 学 内 容 要 在 整个 教 学 体 系 中 的地 位 和 作 用 ,分 析 具 体 一 节 课 教 学 内 容 的 重 点 和难 点 ,并 通 过 合 适 的 内容 有 效 地 突 出 重 点 、突 破 难 点 。 别 是 要 根 据新 课 改 的要 求 , 择 学 生熟 悉 的或 有 价 值 的 特 选 学 习 材料 来 组 织 教 学 内容 。教 学 内容 的 组 织 与 整 合 要 符 合 学 生 的 思 维 习惯 和认 知 规 律 。教 师 对 教 学 内容 的 合 理 而 精 心 组 织 与 整合 , 向学 生 展 示 他们 最熟 悉 的 知识 点 , 学 生 已有 的 知 离 识 点 越 近 , 越 容 易 让 学 生 理解 要学 习 的 知识 , 是 如 果 教 学 就 但
1课 堂教 学 内容 的 组 织 与整 合 。 . 组 织 与整 合 教 学 内容 是 保 证 教 学 内容 有 效 性 的一 项 重 要 工 作 。 学 内 容 的组 织 与整 合 要 切 合 学 生 的 实际 。 程 资源 开 教 课 发 是 本 次课 程 改 革 的一 个 亮 点 ,课 程 意 识 的确 立 和 课 程 资 源 的 开 发 , 教 学 从 内 涵 到外 延 都 产 生 了 很 大 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化 。 新 课 程 使 在 标 准 下 , 地 、 校 可 以根 据 学 生 的不 同实 际情 况 选 择 不 同 的 各 各 教 材 , 学 中再 也 不 以 “ ” 本 , 教 材 作 为 “ 经 ” 读 . 教 本 为 把 圣 解 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有效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出现了低迷的现象,例如从传统教学的“一讲到底”,走向所谓的新课改的“一练到底”,从以往教师的个人演讲,说得很好讲得很精彩,走向了全堂板演、低级运算等等。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育策略研究,激发了我们对此问题的关注,如何去伪存真,追求真实自然,达成共同发展,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的主旋律。
一、去除低效的新课改教育教学行为
1、师生互动有形无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因此,不少教师往往采用一问一答的简单方式,刻意营造出有形无实的互动形式。
如直线的方程课堂教学中,教师问到是不是平面上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可以用点斜式来表示,学生齐声回答:不是的。
教师问:那什么样的直线不能用点斜式来表示呢?学生答:与x轴垂直的直线不能用点斜式表示;教师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是不是感到学数学要思维缜密?学生答:是的。
又如,一个学生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后,教师仍然要问:他回答得对不对?学生齐答:对。
教师仍继续追问:他的回答好不好?学生齐答:好。
诸如此类,整堂课充斥着正确的废话,给人造成虚假的师生互动情景。
这种形式上的交往,难以对学生的智力活动构成挑战,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如果只追求课堂教学中热热闹闹、华而不实的外在形式,弱化知识与技能,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从教学中剥离出来,企望通过讲授来实现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使人与人精神的契合,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形式的互动不具有教育性。
2、活动场面造作矫情
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
基于这一理念,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情境创设,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新亮点,但是我们却看到一些精心创设的“情境”并没有多少数学知识含量,严重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水平,学生被大量无关的事物所吸引,没有真正将注意力集中在所学的数学知识上。
为了营造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有些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有明显的做作成分。
某校教师在美术班平面向量数量积教学中,从物理中能量的转化到受力分析再到具体怎么求做功,并美其名曰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场面非常热闹,却使人感到这像是一堂物理课。
再如,一个非常简单的数学问题,学生都能完全理解或者解答,教师仍然要求四个学生或者六个学生一个小组,进行5分钟的讨论,讨论后各组选代表发言,结果发言完全一样,这种热闹的场面,造成了教学双方无法达到学习期望,失去了学科教学的互惠性。
教师大可不必为情境而绞尽脑汁、为情境而情境,更不能把数学课上成语文阅读课、口语训练课、思想品德课、物理课,不能为了打破学科本位而忽略数学本身。
数学课上就要上出数学味来,体现数学的本源性。
二、建构数学教学温馨的育人氛围
课堂教学改革涉及多个方面的问题,而如何建构师生之间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育人环境,营造师生教学“温馨共同体”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我们期望通过教师富有创意的实践和探究,建构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情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1、平等对话
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不仅指他们之间简单狭隘的语言谈话,也是双方敞开和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是双方共同在场、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接纳与分享。
当然,数学课堂教学要在师生之间完全实现平等对话是不现实的,但以这种理念来改革当前的师生关系却是必要的。
2、相互尊重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做到相互尊重。
教师尊重学生,就会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不会轻易棒杀与自己教学思路不一致的笨拙的奇思怪想。
例如,算法和流程图这一课,讲授如何求S=1+2+3+…+100时,教师引导学生从S←0,I←1出发,
利用循环结构中的循环体S←S+I,I←1逐步得到所求。
然而却有一个学生突发奇想,他直接利用顺序结构由n←100,S←得出结果,教师与他热情对话,鼓励学生说理,指出这样做简化了程序,体现了算法语句的优越性,但是在处理类似问题比如S=12+22+32+…+1002仍存在局限性。
教师的教学行为不仅使这位学生受到了鼓舞,也激发了其他同学的探究热情。
3、彼此批判
人与人之间存在特殊性和互异性,这决定了主体之间教学互动的必要性、复杂性与多样性。
师生要在这复杂多样的交往中达成理解,离不开彼此的批判。
彼此之间的批判,不是诋毁,而是为了使他人接受自己的思想、观点,也是为了使自己很好地获得他人的支持,形成共识,从而塑造自己与发展自己,通过彼此批判,形成思想的碰撞,增进了解,加深师生感情,提高教学效益。
三、制定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创新思维是一种集中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有机结合,而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导成分。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应用各种情境和方式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1、自主交往式
以合作学习为基础,以激励学生个体自主学习,调整学习习惯和方法,引起学生心理共鸣的交往为重点,自助参与,合作学习,共同提高,是自主交往式教学方式的基本特征。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都是学生学习的方式,二者没有优劣之分。
教师在教学中要使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一定会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发挥个体作用又发挥群体效应,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发现探究式
探索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两种学习方式各有其不同的内涵和功能,各有利弊,各司其职,不可偏废。
该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着力点,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常在概念、定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通过再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3、情境体现式
这种教学方式是作用于学生的心理过程,促使学生个性生动活泼、积极发展的教学方式。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和改善学生的学习心态与学习行为,为每个学生提供并创造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机会,是这种教学方式的基本要求,“情境——活动——体验”是教学活动的基本模式。
4、过程活动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教师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期望,让学生感受到激励和鼓舞。
这种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中以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等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个体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