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致病菌现场快速检测与鉴定压电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食品安全已成为当今世界性公共卫生热点[1]。
据WHO估计,全世界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数十亿人,每年约有二百万儿童死于腹泻,其中66%以上是由细菌性致病菌所致[2]。
食源性致病菌导致的疾病是食品安全的关键问题,而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因此,检测食源性致病菌是食源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细菌的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等,在实际检测中周期较长、工作量大,对致病菌的检测特异性不高、灵敏度低、操作烦琐耗时,不能实现及时有效的监测。
随着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已创建不少快速、简便、特异、敏感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明显加快了微生物检验速度,显著提高了检测水平,采用快速、准确而简便的食源性致病菌鉴定方法已成为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中的重要问题,因此快速、简便、特异的检测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
1、酶联免疫法酶联免疫法是以酶或者辅酶作为标记物,标记抗原或者抗体,用酶促反应的放大作用来显示初级免疫学反应。
既可测抗原,也可测抗体,可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该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结果判断客观准确、实用性强、样品处理量大等优点。
酶联免疫法主要分3类:间接法测抗体、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竞争法测抗原。
前两种方法主要用于测定抗体和大分子抗原,适用于临床诊断,而竞争法是测定小分子抗原的方法,尤其适用于食品安全检测[3]。
酶联免疫技术现已广泛地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验,酶联免疫法可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军团菌、大肠埃希菌0157等微生物。
其中沙门菌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最主要的致病菌,严重影响着食品安全。
传统的沙门菌检测试剂复杂、周期长,远远不能适应实际需要,而酶联免疫法则能方便、快速地检测出食品中污染的沙门菌。
文其乙等[4]应用直接酶联免疫法对500份蛋品进行检测,表明方法可靠,且阳性率比国标法高,经用生化实验进一步验证,确认国标法存在一定的漏检。
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研究报告
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研究报告摘要】目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快速检测奶类及肉类制品中沙门菌。
方法样品经增菌后,用ELISA法及国标法对样品中的沙门菌进行初步检测,并比较ELISA法检测结果与国标法灵敏性、特异性、符合率。
结果检测200份奶类制品和肉制品,经ELISA法检测阳性率为8.3%,国标法阳性率为6.7%。
ELISA法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97%,与国标法符合率达99.3%。
结论 ELISA法可快速、方便的对食品中沙门菌的污染情况进行初步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与国标法符合率高。
适用于食品中沙门菌的初步检测。
【关键词】奶制品肉制品沙门菌 ELISA沙门菌为常见的引起食源性疾病爆发的病原菌,在我国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中一直位居首位,而受沙门菌污染的奶、肉制品为造成人类感染的主要来源,因此沙门菌一直为医疗卫生、食品卫生及商检部门重点检验对象之一[1]。
本研究采用ELISA法检测奶、肉制品中沙门菌,并与国标法进行比较研究,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奶、肉制品分别来自本市8家不同超市,包括70份奶及奶制品样本,60份肉及肉制品样本。
取样均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
每份样品250ml或250g,经无菌包装后置冷链保存送实验室检测。
缓冲蛋白胨水,氯化镁孔雀绿增菌液,四硫酸钠煌绿增菌液,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亚硫酸铋琼脂,DHL琼脂,HE琼脂,WS琼脂,SS琼脂,三糖铁琼脂,蛋白陈水、靛基质试剂,尿素琼脂(pH7.2),氰化钾(KCN)培养基,氨基酸脱梭酶试验培养基,糖发酵管, ONPG培养基,半固体琼脂,丙二酸钠培养基,沙门氏菌因子血清。
均按国标相关规定进行。
ELISA相关试剂均购自试剂公司。
1.2实验方法样品按国标法相关规定预先增菌。
样品处理后于36°C培养4h,转种于100ml氯化镁孔雀绿增菌液中,42°C18-24h,另取10ml转种于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中,36°C18-24h。
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第3 4卷第 1 8期
F o o d R e s e a r c h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食品毛 } } 究与再发
专题 论述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5 - 6 5 2 1 . 2 0 1 3 . 1 8 . 0 2 8
i mmu n o l o g y,mo l e c u l a r b i o l o y g t e c h n i q u e s or f f a s t d e t e c t i o n o f oo f d b o r n e p a t h o g e n s ,s u mm e d u p s o me n e w
e f f e c t i v e l y me t h o d wa s d e t e c t oo f d b o me pa t h o g e n s. Tr a d i t i o n a l me t h o d s f o r d e t e c t i o n o f oo f d b o r n e p a t h o g e n s
( T e c h n i c a l C e n t e r f o r S a f e t y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P r o d u c t s , T i a n j i n E n t r y - E x i t I n s p e c t i o n &Q u a r a n t i n e B u r e a u ,
Ad v a nc e o n De t e c t i o n o f Fo o d bo r ne Pa t h o g e n i c Ba c t e r i a
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研究进展
232020年第33卷第1期 粮食与油脂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研究进展申 孟 ,杨宏苗,刘 杨,邵娟娟(河北农业大学理工学院,河北沧州 061100)摘 要:系统地介绍了几种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如免疫学检测、生物学检测、代谢学检测等方法以及这几种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现代检测技术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food borne pathogenSHEN Meng, Y ANG Hong-miao, LIU Yang, SHAO Juan-juan(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angzhou 061100, Hebei, China)Abstract: Several food borne pathogen rapid detection methods such as immunological detection, biological testing, metabolic testing method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detection methods were introduced.Key words: food borne pathogen; rapid detection; modern detection technology中图分类号:TS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78(2020)01-0023-03收稿日期:2018-02-02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QN2018254)作者简介:申孟(1998—),女,本科生,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通信作者:邵娟娟(1984—),女,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也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作者:胡婵娟胡莉吴志豪戚俊峰来源:《食品安全导刊·下》2024年第05期摘要:本文针对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迫切需求,深入分析了主要致病菌的特性,并探讨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多种方法及其面临的挑战。
文章重点介绍了核酸扩增、免疫分析、生物传感等技术的优势与局限,同时针对样品基质复杂性、低丰度致病菌的富集分離以及现场快速检测设备的稳定性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改进对策。
通过优化检测技术,可显著提升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操作便捷性,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核酸扩增The Application of Fast Food Safety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the Detection of Foodborne PathogensHU Chanjuan1, HU Li1, WU Zhihao1, QI Junfeng1,2*(1.School of Biological and Food Engineering, Huanghuai University, Zhumadian 463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General Medicine, Affiliated Zhumadian Central Hospital of Huanghuai University, Zhumadian 463000, 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rgent need for the detection of foodborne pathogens,analyzes in dep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pathogens, and explores various methods and challenges of rapid food safety detection technology.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technologies such as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immunoassay, and biosensing. At the same time, specific technical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address the complexity of sample matrices, the enrichment and separation of low abundance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the stability of on-site rapid detection equipment. By optimizing detection techniques, 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operational convenience of detecting foodborne pathogens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roviding strong technical support for food safety supervision.Keywords: foodborne pathogens; rapid detection;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食源性疾病是由污染的食物或水引起的疾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
食品中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食品中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食品中的致病菌往往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研究食品中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当前食品安全领域中的一些新兴技术,并讨论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首先,快速检测致病菌技术中的一项重要进展是基于PCR方法的检测技术。
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快速复制并扩增特定的DNA序列。
以此为基础,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系列快速、高灵敏度的PCR方法,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
这些方法通过检测食品样品中的致病菌特定基因的存在与否,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食品的卫生状况。
其次,近年来,光学传感技术的应用给食品检测带来了一系列的创新。
光学传感器可以通过测量食品样品中特定物质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致病菌。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快速检测,还具有灵敏度高、非侵入性等优点。
此外,激光散斑技术也被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快速致病菌检测。
激光散斑技术通过测量食品表面激光光斑的散射和衍射情况,可以对样品中的细菌进行非接触式的检测。
除了传统的实验室方法外,生物传感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中的致病菌快速检测。
例如,基于免疫反应的生物传感技术利用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致病菌。
这种技术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出食品中的致病菌。
另外,基于DNA杂交的生物传感技术也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这种方法通过将食品样品中的致病菌RNA与DNA探针杂交,然后通过特定的检测方法来测量杂交物质的存在,从而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致病菌。
当然,上述的技术只是众多食品安全领域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的冰山一角。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
例如,纳米技术可以通过纳米材料与致病菌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实现对致病菌的快速检测。
此外,微流控技术的应用也有望在食品中的致病菌快速检测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利用微流控技术,可以实现对微小样品的高通量、自动化检测,从而提高食品样品的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食品中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参考文献:[1]李文印.芹菜芫荽保鲜法[J]. 北方园艺,1992,(1):51.[2]车芙蓉,马岩松.现代蔬菜果品贮藏保鲜产业中发展的若干问题(下)[J].中国果菜,2002,(2):46-47.[3]李容.几种蔬菜的无公害贮藏保鲜技术[J].西南园艺,2001,29(3):32-33.[4]李素芬,郑素月.MA包装对芫荽贮藏性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00,20(5):23-25.[5]顾振新,饭本光雄,田川彰南等.弱光照射和无机营养供给对冷藏绿芦笋(Asparagus offinalis L.)品质变化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1,24(4):84-88.[6]田浩,名和义彦,黑木吉,等.野菜の收获后にぉけゐ品质に及ほす光の影响(第1报)コマシナ(Detached leaf)の贮藏中にぉけゐ成分变化[J].食品综合研究所报告,1981,38:33-39.[7]富士原和宏,高久晃一,饭本光雄.收获后チャビルの低温贮藏のための赤色光グィォ-ドにょゐ弱光照射ゎょび养液ゲル利用[J].生物环境调节,1997,35(2):51-54.[8]小林玲子,高坦美智子,久保田智惠利,等.低温贮藏中の弱光照射ガクィワレゲィコンの影响[J].生物环境调节,1996,34(2):57-59.[9]潘瑞炽,董愚德.植物生理学(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67-11.食品中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陈庆森1,冯永强2,黄宝华1,魏国祥1,庞广昌1,胡志和1(1.天津商学院生物工程系,天津 300134; 2.天津市海河乳业有限公司,天津 300134)摘 要:本文从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的技术发展现状的角度出发,较系统地介绍了利用生物化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快速检测病原菌的技术和方法,特别是近几年来基因操作技术在病原菌快速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这些技术对该领域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索特 异性灵 敏度 高 、 简 捷 且 能 实 时监 测 与 控 制 的检
测 方 法 成 为 广 大 研 究 者 追 求 的 目标 。本 文 就 近 年 来
放 射测 量法 定量 测定 大肠 埃 希 菌 , 其 特 异 性 敏 感 性 均较传 统方 法高 。
4 ELI S A法
有关食 源性 致病 菌快 速检 测方 法 的进展 作一综 述 。
摘要 食 源性 致病 菌快 速检测方 法近年来得 到了较快的发展 , 目前研究较多 的是 电阻抗技 术、 微热量 技术 、 放射测量 法、 E L I S A法 、 P C R技 术、 基 因芯片技术 、 生物传感器技 术 , 这些新技 术均具有 特 异性强 、 灵敏 度高 、 检测 时 间短 等优 点。而 P C R技术 、 基因芯片技术 、 生物传感器技术是 目前研究 的热点 , 但均存在一定 程度 的不 足, 仍需要不断 的改进。
2 微 热 量 技 术
该 技 术 通 过 测 定 细 菌 生 长 产 生 热 量 的 变 化 来 判 断 是 否 存 在 细 菌 和 鉴 别 其 种 类 。 通 过 微 热 量 计 测 定 细 菌生长 产生 的热 量 等 数 据 , 并 经 过 计 算 机 处 理 后
在 记 录 器 上 绘 制 出 热 量 一 时 间 曲 线 图 。将 试 验 所 得 的 热 量 一 时 间 曲线 图与 已知 细 菌 的热 量 一 时 间 曲 线
5 P CR 技 术
抗 曲线 , 因 此 有 利 于 鉴 定 细 菌 。该 技 术 特 异 性 及 灵 敏性 较高 、 操 作 简单 、 反 应 快 ,目前 主 要 用 于 检 测 食
品细 菌总 数 、 大肠杆 菌 、 酵母菌 、 沙 门 氏菌 、 霉 菌 。 有
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及其标准化应用研究进展
吴鹏,孙雅和,朱旭丽,等. 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及其标准化应用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2024,45(5):426−437.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3060053WU Peng, SUN Yahe, ZHU Xuli,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n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Standardized Application of Foodborne Pathogens[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2024, 45(5): 426−437.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3060053· 专题综述 ·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及其标准化应用研究进展吴 鹏1,孙雅和1,朱旭丽1,周树华1, *,张成云2,*(1.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金砖国家标准化(浙江)研究中心,之江标准化智库,国家市场监管数字化研究与应用技术创新中心,浙江杭州 310007;2.文成县食品药品综合检测中心,浙江温州 325399)摘 要:随着新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改善了传统检测方法周期长、灵敏度低等缺陷,对于保障民众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标准化则是推动快速检测技术应用推广的关键和前提。
本文系统介绍了生理生化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分子检测技术等目前使用较多的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总结了各类不同方法的技术原理、研究进展及优缺点,并从标准化角度进一步介绍了国内外快速检测技术的标准现状以及应用实践情况。
新型快速检测技术具备灵敏、快速、特异性强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免疫检测技术抗体前处理较为麻烦,生理生化检测技术有污染菌混淆问题,分子检测技术有一定假阳性等。
化学技术在食品中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化学技术在食品中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食品中的致病菌问题更是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化学技术在致病菌检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化学技术在食品中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的应用。
PCR技术通过扩增致病菌的DNA片段,从而快速、准确地检测致病菌的存在。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和速度快的特点。
利用PCR技术可以迅速鉴定和检测食品中的多种致病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此外,PCR技术还可以进行致病菌的分型和毒力因子的检测,从而更好地了解致病菌的传播途径和危害程度。
第二种方法是质谱技术的应用。
质谱技术通过测量物质的质荷比,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和定量食品中的致病菌。
其中,质谱技术中的质谱仪是核心设备,可以对物质进行精确的分析和识别。
利用质谱技术可以检测到微量的致病菌,大幅提高了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灵敏度。
第三种方法是荧光标记技术的应用。
荧光标记技术通过将特定的荧光染料标记在致病菌的表面,利用该荧光信号进行检测。
由于荧光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因此可以用于高效地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
此外,荧光标记技术还可以与其他检测方法相结合,如PCR技术、质谱技术等,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除了上述的方法,化学技术在食品中致病菌检测中还有其他一些应用。
例如,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可以通过表面增强效应,实现对致病菌的高灵敏度检测。
此外,纳米颗粒技术可以通过表面修饰的纳米颗粒与致病菌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实现对致病菌的富集和检测。
这些新兴的化学技术在食品中致病菌检测中具有很高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总之,化学技术在食品中致病菌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聚合酶链式反应、质谱技术、荧光标记技术等是常用的方法,可以实现对致病菌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检测。
此外,新兴的化学技术如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纳米颗粒技术等也在不断发展和应用中。
食品过敏原压电型免疫传感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食品过敏原压电型免疫传感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方向与背景随着现代化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不断变化,各种不同类型的食品也不断出现。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对食品过敏的人群数量不断增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有2%~3%或者更多的成年人和8%的儿童在生活中有食品过敏问题。
致敏原过量摄入之后,对人体的影响范围十分广泛,轻则导致皮肤过敏、消化道不适等症状,重则可能危及生命。
为了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检测出致敏原究竟是哪种,许多科学家在进行相关研究。
压电型免疫传感器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手段,通过利用材料在受力下的产生的电压,来检测样品是否携带了应该检测的生物标记物。
以往的研究中,压电型免疫传感器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检测酸奶中的嗜酸菌等,未来可望将其应用于食品质量和安全的监测中。
针对当前饮食中出现的食品过敏问题,采用压电型免疫传感技术制定快速检测技术,即“食品过敏原压电型免疫传感快速检测技术”,在实际生产和食品安全监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研究目的本文主要目的是通过食品过敏原压电型免疫传感快速检测技术,实现对常见的食品过敏源物质,如鸡蛋、牛奶、小麦、大豆等的快速检测,提高食品安全的监管水平。
三、研究内容1.对食品过敏原相关背景知识、免疫传感器技术、压电型免疫传感器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2.通过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建立针对压电型免疫传感器在食品过敏原检测中应用的相关技术体系,确定关键技术和方法;3.设计和制作压电型免疫传感器检测装置,进行正样品和验证样品检测实验,测试样品的检测灵敏度、指示性能等,得出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检测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评价。
四、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 阅读现已发表的相关文献,理解食品过敏原检测的当前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构建研究框架;2.实验室法: 确定实验步骤,选取适量的食品样品,进行检测实验,测试压电型免疫传感快速检测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3.数据分析法: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准确性和灵敏度。
PCR技术在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中的应用
P C R 技术 在 快 速检 测 食 源 性致 西南 宁市 邕宁 区疾病 预 防控 制 中心 , 广 西 南 宁 5 3 0 2 9 9 E—ma i l : 5 2 4 4 1 7 7 4 7 @q q . c o n) r
摘 要 : 食 品污 染 引 起 的 疾 病 是 目前 世 界 上 公 共 卫 生 问题 之 一 , 食 源 性 致 病 菌 是 食 物 中毒 和 食 源 性 疾 病 暴 发 的 重 要 因素 , 是食 品安 全 的 重 要 风 险 隐患 。如 何 快 速 准 确 检 测 食 源 性 致 病 菌 是 控 制 食 物 中 毒 和 食 源 性 疾 病 暴 发 的 关 键 环 节 。 笔者介绍并分析 P C R 技 术 在 食 源 性致 病 菌 快 速 检 测 中 的应 用 。
随 着 生 活 水 平 的提 高 , 食品安全 问题受 到人们越 来越 多 的 重视 , 已 经 成 为 社 会 关 注 的 热 点 之 一 。 据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 W HO) 统计 , 2 0 0 5年世 界 范 围 内有 1 5 0万 人 死 于 腹 泻 等 疾 病 , 其 中有 7 O 为食源性 因素造 成_ 1 ] 。在 我 国 食 源 性 疾 病 暴 发 事 件 中, 微 生物性食物 中毒 的暴发 事件 数 和患者 数最 多 , 占 总 数 的4 o . o 9 和6 1 . 9 2 l _ 2 ] , 食 源 性 微 生 物 是 导 致 食 源 性 疾 病 的 主 要 原 因 。传 统 的 检 测 方 法 繁 琐 复 杂 、 周 期较 长 , 不 能 实 现 有
要前提 。 P C R技术 即聚 合酶 链 反应 ( p o l y me r a s e c h a i n r e a c t i o n ) 是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 . 速纸 片法 2快
测 试 片 为 预 先 制备 好 的培 养基 系统 和一 种 冷 水
可 溶性 的凝 胶 剂 , 以及 由于 检测 项 目不 同而不 同 的指
示 剂 。它 由上 下 2 薄 膜组 成 , 层 的聚 乙烯 薄膜 上 层 下
印 有 网格并 且覆 盖有 细 菌生 长 的培 养基 , 层是 聚 丙 上 烯 薄膜 。使 用 时接 种 1 L待测 样 品 的稀释 液 在下 层 m 的培 养 基上 , 上 上层 聚丙 烯 薄 膜 即可 完 成 , 常 只 盖 通
需 2~8 4 4 h即可得 出结 果 。纸片法 已成 功用 于大肠 杆
H本 流行 ,0 6年更是 横 扫 了 日本 除冲绳 岛 和青森 外 20 的所有 县 , 患者 人数 已近百万 I 因此 , 强对 食源 性 。 I 。 加
致 病微 生物 的监 测 ,发 展快 速 灵敏 的检 验 检测 技术 ,
成或 显微 点 样技 术 将 大量 D A探 针 有 序地 固化 于支 N
2 酶 联 免 疫 吸 附 法
酶 联 免 疫 吸 附 ( ny —ikdi mu oob n s E zme l e n m n sre t — a sy 简 称 E IA)是 一种 崮相 酶 免 疫 分 析 方 法 , 是 a, LS , 它
文章 编 号 :0 5 4 4 ( 0 0 0 — 0 6 0 10 — 94 2 1 )6 0 9 ~ 4
近年来 , 随着 人 们 生 活水 平 的不 断 提 高 , 品 安 食 全越 来越 受到 重视 和关 注 。 济 贸易全球 化 又使得 食 经 源性 疾病 成 为世 界性 公共 卫 生 问题 , 无论 是 发 展 中 国 家还 是发 达 国家都 不可 避免 I 诺 罗是一 种病 毒 , 们 I 。 人 通 常 因为吃 了牡蛎 之 类 的贝类 感 染 , 引发 急 性肠 胃 并 炎 和食物 中毒 。自 2 0 0 4年开 始 , 罗病 毒连续 2 在 诺 年
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仪器及新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应用
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及新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上的运用(论文)摘要:研究、开发和应用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是保证食品安全、提高食品速测效率、提高准确率,增加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阐述了八大类最新食品检测技术、仪器、方法及新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运用等。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检测仪器、微生物检测、应用食品安全问题最令世人关注,是热点问题、敏感问题,有误区也有误导和误解。
近几年来形势得到根本性的好转。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贸易大国,2006年我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总产值21586.95亿元,进出口食品贸易额达404.48亿美元(不包括农产品)。
2006年全国食品抽查合格率为77.9%,2007年上半年合格率上升85.1%,31个省、市食品质量平均合格率89.2%,2007年下半年上升到95%以上,2008年上半年抽查合格率为95.8%,这与近几年来我国全面启动和建设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运用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分不开的。
下面就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最新检测仪器及新技术在微生物检测方面的运用分别论述。
一、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检测仪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八大类仪器与方法:检测农药残留的仪器;检测兽药、渔药残留的仪器;检测有毒有害元素及其价态分析的仪器;致病菌检验和细菌鉴定的仪器;转基因农产品检测仪器;检测农产品品质和营养成份的仪器;样品前处理的仪器设备;实验室必备的中小型仪器设备。
(一)检测农药残留的仪器。
包括以下几大类。
1、有机氯农残检测的仪器。
2、有机磷农残检测的仪器。
3、氨基甲酸酯农残检测的仪器。
4、除虫菊酯类农残检测的仪器。
5、除草剂农残检测的仪器。
6、农药多残留检测的仪器。
当今农药多残留检测得到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我国也公布实施8个农药残留检测的国标,所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方法各异,但所用的仪器均为GC-MS或LC-MS-MS。
(二)检测兽药、渔药残留的仪器。
兽药大致可分15类,检测的方法和仪器有同有异。
(1)农残检测主要仪器是配有各种检测器的GC,辅以HPLC,并用GC-MS定性和验证。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与传统的检测技术和方式相比较袁微生物检测的检测速度更快袁准确性更高袁是一种快速检测技术[1]遥快速检测虽不是最终的确证方法袁但是由于在实际食品安全检测中样本尧监管等均具有分散性袁且样本的量均存在较大差异性遥因此在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首先应用快速检测方法对相关样本进行初步筛选袁然后再应用仪器对存在可疑性的样本进行确证袁可大大缩短检测时间袁提高检测工作效率遥本文就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新进展做如下综述遥1.微生物培养法的改进淤疏水网膜法渊HGMF冤遥应用疏水网膜将接受检测的样本进行过滤袁疏水网膜的小格会将存在于样本中微生物捕获袁然后将适量的琼脂倒在疏水网膜上袁进行适当时间的培养后便可对微生物进行计数遥于快速纸片法遥将事先已经进行制备的凝胶剂作为测试片袁测试片分为上尧下层薄膜袁上层为聚丙烯薄膜袁下层为聚乙烯薄膜袁且在下层薄膜中有网格袁还覆盖有细菌生长培养基遥应用该种方法时袁将适量的检测样本稀释液倒入下层的培养基上袁然后将上层薄膜盖上即可袁等24-48h便可得出结果遥盂特异性显色培养基法遥该种方法主要是根据特异性显色反应来实现对微生物进行检测的遥将适量人工合成的无色底物融入到分离培养基中袁存在于微生物细胞中特异性酶发生作用袁导致显示出荧光或者相应的颜色袁通过对颜色及荧光来对菌株进行鉴定遥榆免疫磁性微球法遥该种方法是在磁性颗粒表面耦联存在特异性的抗体袁使之与受检样品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所具有的特异性发生结合作用袁促进存在于微生物中的磁性颗粒发生聚集袁进而实现分离并浓缩遥2.酶联免疫吸附法酶联免疫吸附渊ELISA冤为一种固相酶免疫分析方法袁其主要是通过将抗原抗体免疫在反应过程中存在的特异性与酶具有的催化作用结合起来的新型检测方法[2]遥应用该种方法均可对抗原尧抗体进行有效检测遥ELISA是将接受检测的抗原渊抗体冤加入到相载体吸附抗体渊抗原冤中袁然后在添加适量的酶标记抗体渊抗原冤促进反应袁最终生成一种复合物袁该种复合物的成分主要为抗体渊抗原冤尧待测样本抗原渊抗体冤尧酶标记抗体渊抗原冤三种遥最后袁生成的复合物与酶的底物发生作用进而产生有色产物遥按照吸光度值将待测样本的产物量进行精确计算遥ELISA在应用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袁因此该种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尧准确性高尧重现性好等诸多优点袁在微生物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遥3.PCR技术PCR技术是聚酶链式反应的简称袁该种技术同时还可称为体外酶促基因扩增法或者无细胞分子克隆系统遥该种技术主要以2条待扩张的DNA链作为模板袁以一对寡核苷酸当做介导袁存在于DNA中的聚合酶发生促进反应袁使存在特异性的DNA在体外发生序列扩增袁进而导致存在于末端的特异性片段成指数形式累积[3]遥该种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主要表现出操作简单尧反应速度快尧特异性强尧灵敏度高等诸多优点袁其凭借这些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尧分子生物学等众多领域中袁对大肠杆菌尧沙门氏菌等致病微生物进行检测遥4.基因芯片渊DNA chip冤鉴定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发展与上个世纪90年代袁其是一种由多门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种高新技术遥该种技术主要通过对显微点样或原位合成技术的应用袁有序地将数量较大的DNA探针固化在支持物的表面袁然后使之与样本进行杂交袁通过对杂交信号进行检查分析获取受检样本的相应基因序列及表达信息等遥DNA chip技术可平行化尧大数量尧高通量地对功能基因进行精确的分型袁并进行相应的鉴定遥该种技术中应用的基因芯片具有极高密度袁其可在同一时间实现对众多种样本进行微生物检测袁并快速进行全面分析袁大大提高了微生物检测效率和质量遥目前袁基因芯片研究受到我国高度重视遥5.直接计数法淤直接落射荧光滤过渊DEFT冤技术遥部分样品经过多聚碳酯盐滤膜过滤后还存在部分细菌袁将这些细菌进行荧光染色后袁应用落射荧光显微镜对其进行计数袁将所得结果伊放大系数便可算出存在于原样本中的细菌数遥抗体-DEFT技术主要是通过对靶细胞荧光抗体进行选择性染色袁快速将存在于新鲜蔬菜尧包装沙拉等中的李氏杆菌进行检测袁也可以对大肠杆菌进行检测遥于固相细胞计数渊SPC冤法遥SPC法结合应用了落射荧光显微镜技术和流式细胞计数法袁应用该种方法时可省略前期增菌环节袁直接对存在于滤膜上的细胞进行计数遥使用滤膜将存在于基质中的相关微生物进行分离袁然后通过氩渊Ar冤激光对其进行标记荧光袁再应用激光扫描仪器进行自动计数遥SPC主要应用于水中活细胞总数测定袁对存在于饮用水中的特殊微生物进行测定是便经常用到该种技术遥6.自动化仪器分析技术及综合法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新进展李晓燕大同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摘要院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袁食源性微生物是导致食品出现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遥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进行检测是一项极为繁杂的工作袁因此袁加强对其快速检测技术及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遥关键词院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渊下转第66页冤灭菌器具有完善的灭菌功能袁特别是无菌要求很高的情况下袁灭菌设备一定要考虑到威胁无菌状态的任何因素袁确保无菌的保证遥对于器具尧无菌衣等物品的灭菌来说袁野专冶字体现在灭菌器对环境的无污染和灭菌后无菌状态的保持上曰对于脂肪乳尧氨基酸等治疗性输液的灭菌来说袁野专冶字体现在灭菌器对药品的抗氧化保护上遥野通冶指的是灭菌器不再是一台单纯的灭菌设备袁而是附带辅助功能的灭菌处理系统遥一台灭菌器除了灭菌功能外袁还具有清洗尧检漏尧干燥除湿等功能曰一台灭菌器不仅要可以对安瓿灭菌袁还要能对器具尧衣物进行灭菌处理遥此外袁湿热灭菌设备的发展方向还有以下方面院1尧硬件配置的完善遥对设备的使用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袁要增加各种安全保护装置来确保设备使用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曰在设备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种情况袁合理配置各种安全装置袁确保设备在各种意外情况下的安全遥比如袁现在很多压力灭菌器的门只有电气连锁保护而没有机械连锁保护袁而当电气连锁措施失效时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遥同时袁针对各种意外情况应当设置各种警报和提示信息袁提请操作人员注意袁确保使用安全遥2尧控制软件的完善遥灭菌设备的操作要有严格的权限分级控制袁对设备进行的各种操作尧修改都要有不可篡改的记录袁满足FDA21CFRPart域的要求曰要求控制系统的温度和压力等关键工艺参数应有双重不同系统记录袁便于随时校对和确保记录可靠安全遥五尧结束语总之袁医药企业对于灭菌设备的管理提高重视程度袁要克服传统校准的缺陷袁采用科学手段进行验证袁保证准确性遥参考文献:[1]JJF1308原2011袁医用压力灭菌设备温度计校准规范咱S暂[2]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轻和地方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计量司.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北京院中国标准出版社袁2004[3]王文苹袁袁明.微波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咱J暂.青海医学院学报袁2013袁24(1):37原38.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遥动微生物鉴定系统是计算机技术与微生物数码鉴定方法的结合遥该种系统可自动对相关生化反应进行判定袁然后组成数码袁将这些数码与储存于数据库的相应分类单位进行比较袁进而获得最终鉴定结果遥综合法主要包含ATP生物发光法尧阻抗法尧放射性示踪法遥ATP生物发光法主要被应用于牛奶尧鲜肉尧啤酒等多种领域的检测遥阻抗法可在6-12h对各种食品中存在的总菌数进行测定袁并可选择性地对各种非致病菌和致病菌进行检测遥7.结束语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地推动下袁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技术及方法不断得到完善和改进袁各种快速检测技术不断涌现遥快速检测技术凭借操作简便尧灵敏度高尧特异性强尧准确性高等诸多优势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中袁并发挥着重要作用遥参考文献[1]赵广英,张晓,窦文超,等.一次性免疫传感器快速检测阪崎肠杆菌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3,5(10):31-32 [2]马恒太,赵笑云.食品中微生物快速检验方法进展[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11,12(7):485-486. [3]顾鸣,韩伟,关嵘,等.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基因芯片鉴定技术[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9(1):624-625.2.3水电汽的大致估算水的估算院根据机器的用量和产量估算水电气的使用量袁在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t香肠用水量7t袁其中1t香肠中需要加水0.4t袁这是在配方里面的要求袁清洗1t香肠里面的原料肉需要用水3.3t袁清洗辅料需要用水0.3t袁灌装机冷却水用量2.7t袁这些都是大体用水袁还有其他用水约0.3t袁总合计为7t遥1t香肠用水量约7t袁其实香肠和火腿的用水量很相近袁例如清洗尧灌装冷却等但是香肠中的淀粉含量要比红肠少所有用水量也要少袁还有各种辅料的用量也会少很多袁这样就是香肠的用水含量减少了很多袁最后经计算等到的水含量接近7t袁通过对每吨火腿和香肠水用量的计算袁计算出每日的用水量袁水约每日用量200t遥电的估算院按照28.6t的生产计算袁每天生产16小时袁根据大概的机械设备的功率可以大概估算出出设备的每日用电量遥还有其他的辅助设备和生活用电,日常用电的占设备用电的140%遥因为有时加班的需要约5000度遥汽的估算院按照生产设备的说明书和在生产中的应该,每个设备都有各自的压缩空气的因为还有其他的辅助设备占设备的140%袁按照28.6t的生产估算压缩空气用量约50t遥3小结本设计主要是在对我国香肠的工厂设计的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袁根据年产一万吨香肠的工厂设计任务书广泛收集了大量资料渊工艺尧设备尧设计基础等方面冤袁拟定在武汉市郊区投资年产一万吨香肠火腿的生产厂遥依据拟定的产量对生产车间进行了物料尧热量衡算曰进而依据国际市场要求进行了车间的工艺设计袁进行了主要的设备选型遥参考文献院[1]汤继扬援日产300吨高品质酸奶节能环保型工厂设计援江南大学硕士论文袁2008,08,01:21-26[2]徐粉林援年产3万吨酸乳车间设计援江南大学硕士论文袁2007,09,01:33-39[3]朱蓓薇援食用食品加工技术援化学工业出版社袁2003 ,56-88作者简介:胡梅(1985-),女,湖北仙桃人袁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营养与安全渊上接第50页冤渊上接第64页冤。
食源性疾病现场采样技术
用于盛放和保存食品样本的容器,应具有密 封性、耐压、耐温等特点。
采样勺、铲
用于采集固体或半固体食品样本的勺、铲, 应清洁、无菌。
采样刀具
用于切割、分离、取样的刀具,应锋利、清 洁、无菌。
采样试纸
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化学物质或微生物的试纸, 应符合相关检测标准。
04
食源性疾病现场采样流 程
采样前的准备
现场采样技术还能够提高疾病防 控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政府和卫
生部门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02
食源性疾病概述
食源性疾病的定义
01
02
03
04
食源性疾病
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 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
性质或中毒性质的疾病。
致病因子
包括各种致病菌、毒素、化学 物质和寄生虫等。
感染性质
指食源性疾病是由病原体感染 引起的,如细菌、病毒、寄生
05
04
食品种类与来源
不同食品种类和来源可能携带不同的 病原体,导致不同的食源性疾病。
03
现场采样技术基础
采样原则
代表性原则
随机性原则
公正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
采样应具有代表性,能 够反映整体食品的卫生
状况和安全水平。
采样应随机抽取,避免 主观偏见和选择性偏差。
采样过程应公正、公开、 透明,确保结果的客观
确定采样目的
明确采样的目的和要求,如了解污染 源、污染程度、污染范围等。
制定采样计划
根据采样目的制定详细的采样计划, 包括采样点位、采样对象、采样方法、 采样数量等。
准备采样工具
根据采样计划准备所需的采样工具, 如采样器、容器、标签、记录表等。
了解现场情况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May. 2020 CHINA FOOD SAFETY179食品科技在21世纪,食源性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疾病,每年会造成数百万人次患病,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障碍。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并不能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的传播,反而呈上升趋势。
可以产生毒素引起食源性疾病的致病菌种类很多,其中大肠杆菌、蜡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产气荚膜梭菌等最为常见。
目前,生物传感技术以其独特的灵敏度、较低的检测下限、操作简单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
与传统的分析方法相比,生物传感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实时性,它可以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利用过程中每一刻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快速,整个过程只需要5~15 min,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测量大量的样品;特异性;简单,不需要标记。
新兴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已被开发并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分析中,其灵敏度和选择性可与传统方法相媲美,这使得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成为可能。
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简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识别生物分子信息信号并将其转变为为电信号的一种分析检测装置,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生物感受器和换能器。
生物识别元件是电化学生物感受器的核心部件,由于生物识别元件对待测物质具有特定的识别功能,所以生物传感器可以选择性识别目标分子并将其捕获到电极表面,并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固定在电极表面。
将生物识别元件通过生物固定化技术固定在电极上,电极将生物分子间的特异性反应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等信号转换成电流、电压和电阻等物理量,并作为特征检测信号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张 华 临沂市检验检测中心摘 要:食源性致病菌作为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发展简便、快速、高灵敏度和低成本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对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费时、费力、昂贵,无法满足食品快速检测的要求。
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具有简单、实时、灵敏度高、小型化、检测速度快与成本低等优点,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源性致病菌现场快速检测与鉴定压电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摘要:设计一组对食源性致病菌(以常见致病菌大肠、金葡、沙门为例)的挥发性代谢产物有特异性识别的探针阵列,与响应灵敏的压电传感器连在一起,构建食源性致病菌现场快速检测与鉴定压电传感器。
具体内容包括⑴食源性致病菌培养基筛选:通过选择合适的培养基,使致病菌在其中生长,并能产生所需的典型挥发性代谢产物组;⑵探针阵列的设计:构建一系列特异性的传感探针,能与食源性致病菌的典型挥发性代谢产物发生反应引起压电传感器灵敏的频移响应,从而实现致病菌的快速检测;⑶提出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对象从致病菌的标准菌株,过渡到营养要求较高的食品分离菌株,再到实际食品样本;⑷结合神经网络分析等手段,提出致病菌鉴定方法;⑸提出食源性致病菌压电新技术。
该传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可望使食源性致病菌的诊断时间由原来的6天缩短至4小时左右,并实现致病菌的现场快速检测与鉴定,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种病菌感染,确保人类健康。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压电传感;探针;代谢产物;快速检测与鉴定(一)立项的依据与研究内容1、项目的立项依据世界贸易的全球化同时也带来了食品安全风险。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屡屡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如:美国爆发感染大肠的“菠菜中毒事件”,感染沙门菌的花生酱“沙门事件”,日本上万人葡萄球菌肠毒素导致的雪印牛奶中毒、英国的疯牛病、法国的李斯特氏菌感染、泰国的禽流感等等。
全球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高达数十亿例,发达国家发生食源性疾病的概率也相当高。
每年由数十亿例食源性疾病而导致的医疗费增加、不安全食品的召回、以及产品的销毁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1]。
快速、准确地检测和鉴定食品中的致病菌,进而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菌感染,是保证人类健康、经济免受损失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培养鉴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2]、多聚酶链式反应(PCR)[3]、电阻抗技术[4]以及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5]等。
培养鉴定法是将经过前处理的样本接种于营养肉汤,然后肉眼观察细菌的菌落生长,进行阴阳判定。
对于阳性样本,再通过生化试验进行菌种的鉴定。
该方法大多要耗费6 8天时间,而且程序复杂,所用试剂繁多,费时费力,等结果出来,疫情可能已经发生;ELISA是把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检测技术,它既可测抗原,也可测抗体。
该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强,但所需试剂昂贵,且需多次洗涤及培养过程;PCR技术采用体外酶促反应合成特异性DNA片段,再通过扩增产物来识别细菌。
PCR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等特点,但假阳性和假阴性率过高是影响其应用的关键问题。
电阻抗技术原理是细菌在培养基内生长繁殖的过程中,将会使培养基的阻抗发生变化,通过检测培养基的电阻抗变化情况,判定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繁殖特性,即可检测出相应的细菌。
该法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但由于电路的稳定性问题,导致假阳性率过高;法国生物梅里埃集团公司出品的Vitek-AMS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属当今世界上最为先进、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细菌鉴定仪器之一。
它无须经过微生物分离培养和纯化过程,就能直接从样品检出特殊的微生物种类和菌群来。
但该系统和配套试剂价格昂贵且需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了我国食源性致病菌检验水平的提高。
因此,灵敏、快速、准确而且价格便宜的食源性致病菌现场检测与鉴定新技术的研究迫在眉睫。
压电传感器由于响应快速、灵敏度高、价格便宜和操作简便,深受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6-7]。
基于非质量响应的串联式压电传感器是由空气中振荡的石英晶体与一对插入介质的电导电极串联组成。
它能灵敏地响应电极间介质电参数的变化,并维持极好的频率稳定性。
与传统阻抗方法相比,它有很强的抗背景电解质干扰的能力,能在大量电解质存在下使用,在一定背景下响应灵敏度和稳定性均成倍提高[8]。
随着信息技术和微机加工技术的高速发展,压电传感器的电路还可微缩到一块很小的芯片上,电导电极可选用间距在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的叉指电极,很容易实施现场实时快速监测。
因此,串联式压电传感器广泛地应用于食品检测,微生物中天门冬酰胺酶活性的测定,离子色谱检测器以及微生物的定量检测等[9-12]。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食源性致病菌现场快速检测与鉴定压电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大量研究表明,挥发性代谢产物的模式与微生物种类、培养基成分以及培养时间有关,不同的模式可能对应于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生长[13-15]。
食源性致病菌在特殊培养基中生长与繁殖所产生的挥发性代谢物组的典型模式,可潜在地用作其生物标志物。
结合当前先进的探针制备技术,构建一系列检测用探针,能特异性地结合致病菌在筛选出的培养基中所产生的典型挥发性代谢产物,并获得灵敏、快速的频移响应信号,从而实现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利用得到的响应信号数据组,结合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实现对菌种的鉴定;在对食源性致病菌模拟体系成功检测和鉴定的基础上,进行致病菌实际样本的检测和鉴定,提出食源性致病菌现场快速检测与鉴定新技术。
该技术的提出,可提高致病菌检测的速率和质量,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种致病菌感染,保证人类健康发展,社会免受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1] Velusamy, V., Arshak, K., Korostynska, O., Oliwa, K., Adley, C., An overview of foodbornepathogen detec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biosensors. Biotechnology Advances, 2010, 28: 232–254.[2] Bennett, R.W.,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nd its rapid identification in foods by 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based methodology. J Food Prot, 2005, 68: 1264–70.[3] Li, Y.X., Li, Y.Q., Zheng, B., et al., Determination of foodborne pathogenic bacteria bymultiplex PCR-microchip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with genetic algorithm-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optimization. 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09, 643(1-2): 100-107.[4] Yang, L.J., Bashir, R., Electrical/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for rapid detection of foodbornepathogenic bacteria. Biotechnology Advances, 2008, 26(2): 135-150.[5] Gibb, A.P., Crichton, M., Cefpodoxime screening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spp. byVitek for detection of organisms producing 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 Diagnostic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 2000, 38(4): 255-257.[6] Chen, H.; Su, X.; Neoh, K.G., Choe, W.S., QCM-D Analysis of Binding Mechanism of PhageParticles Displaying a Constrained Heptapeptide with Specific Affinity to SiO2 and TiO2. Anal.Chem., 2006, 78(14): 4872-4879.[7] Edvardsson, M.; Rodahl, M.; Kasemo, B.; Hook, F., A Dual-Frequency QCM-D SetupOperating at Elevated Oscillation Amplitudes. Anal. Chem., 2005, 77(15): 4918-4926.[8] Shen D Z, Kang Q, Liu Z C, et al., Oscillation condition for a series piezoelectric sensor.Analytica Chimica Acta., 1997, 340(1-3): 55-60.[9] Ren, J.L., He F.J., Yi, S.L., A new MSPQC for rapid growth and detection of 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 Biosens. Bioelectron., 2008, 24: 403–409.[10] Bao L L, Tan H W, Duan Q, et al., A rapid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Staphylococcusaureus based on milk coagulation by using a series piezoelectric quartz crystal sensor.Analytica Chimica Acta, 1998, 369 (1-2): 139-145.[11] Chang K S, Jang H D, Lee C F, et al., Series quartz crystal sensor for remote bacteriapopulation monitoring in raw milk via the Internet. Biosens. Bioelectron., 2006, 21(8): 1581-1590.[12] Ren. J.L., He F.J., Zhang, L.,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new PPY-MSPQC forL-asaparaginase activity assay. Sens. Actuators, B, 2010, 145: 272-277.[13] Aathithan, S., Plant, J.C., Chaudry, A.N., et al., Diagnosis of bacteriuria by detection of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urine using an automated headspace analyzer with multiple conducting polymer sensors. J. Clin. Microbiol., 2001, 39: 2590-2593.[14] Phillips, M., et al., V olatile markers of breast cancer in the breath. Breast J., 2003, 9: 184-191.[15] Turner, A.P.F., Magan, N., Electronic noses and disease diagnostics. Nature Rev. Microbiol.,2004, 2(2): 161–166.2、项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目标研究食源性致病菌的现场快速检测与鉴定新技术,所研究的技术具有价格便宜、响应灵敏度高、准确、快速,且操作简便等特点,且适合于各类食物中致病菌的现场快速检测与鉴定,最终达到预防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保障人民生活健康,经济免受损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