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586b50cf84b9d528ea7a59.png)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1、《观沧海》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2、《观沧海》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3、《观沧海》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4、《观沧海》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5、《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6、《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与苏轼的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境相似,借月来表达美好祝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境相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以景写哀,衬托作者听到友人贬迁的消息后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借月抒怀,表达对即将远去的友人的关怀惦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融情于景,突出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写出贬谪之地偏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1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诗人对友人强烈思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13.《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9、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1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1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课时作业(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课时作业(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4e812327284b73f24250c3.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时作业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一、基础知识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jié) 水何澹.澹(dàn)B.山岛竦.峙(sǒng) 幸甚至哉.(zāi)C.杨花落尽子规啼.(tí) 风正一帆悬.(xuán)D.秋风萧瑟.(shè) 枯.藤老树昏鸦(kū)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水何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B.海日生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C.随君直到夜郎..西(人名)D.枯藤老树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3.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C.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下列诗句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D.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5.按要求默写。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句子:,。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
(4)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景抒情,表达羁旅之思的句子:,。
二、课内阅读(一)阅读《观沧海》,回答问题。
6.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做简要赏析。
7.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二)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
8.“我寄愁心与明月”中“愁心”指什么?9.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的妙处。
(三)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10.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四)阅读《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49e20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e.png)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古诗诗歌的相关知识,能够准确背诵和默写这四首诗歌。
2.培养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拥有豁达的心胸、积极乐观的精神。
绘壮丽之景,展非凡之志——《观沧海》赏析曹操的《观沧海》,融情于景,借壮丽之景,展现出他的雄才宏志。
诗人写景时,由近及远,由实到虚,动静结合,层次分明,描绘出大海浩淼无垠、吞吐日月的宏大气势。
从写景的远近上看,先写山岛、树木和百草,再写波涛汹涌的海水,最后写天空中的日月星辰。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这四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先写全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个“何”字,用得饱满有力,再着“澹澹”一词,使得整个沧海神韵俱全。
岛上“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显得一派生机盎然;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瑟瑟秋风中海浪汹涌起伏的壮观景象。
曹操独立寒秋,极写秋天海的气象壮阔,岛的高耸挺拔,草木的生机勃发,一洗历代骚人墨客悲秋的感伤情调,其壮志凌云和远瞻世界的非凡气度跃然纸上。
前四行诗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态之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态之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融想象和夸张于一体,意境阔大。
在千古诗人中,想必也只有曹操这样具有雄才大略、傲视群雄的风云人物才写得出这种宏阔气象的诗句吧。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唐天宝初年,王昌龄为了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被贬谪到离京城长安三千多里外的蛮荒之地,这就不能不使人同情和叹惜。
好友李白在扬州听到这个消息后,写下了这一情真意切的诗篇,表达了他对王昌龄的深切同情和慰藉。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4d02577e21af45b307a84c.png)
4 古代诗歌四首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竦.峙(shǒng) 萧瑟.(sè) B.天涯.(yá) 枯藤.(téng) C.沧.海(cāng) 碣.石(jié)D.澹.澹(dàn) 咏.志(yǒng)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3.按照提示默写诗句。
(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 ”。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两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 ”两句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4)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沧海》描写了沧海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其中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全诗的重点,因为这是诗人伟大抱负的写照。
B.王湾,唐代诗人,他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为人们称道。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绝句。
D.《天净沙·秋思》写景由近及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课内品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5~6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6.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二)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第7~9题。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ed7f5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70.png)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1.正确答案为B,应为téng。
2.正确答案为C,应为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1)“丛生”;(2)“海日生残夜,___入旧年”;(3)“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4)“落日熔金,一树如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4.正确答案为A,应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中的描写之一,不是全诗的重点。
5.诗人写了___尽和子规啼的景物,渲染了凄凉、萧瑟的气氛。
6.诗人表达了思念和离别的情感。
7.天净沙是地名,秋思是诗名,被誉为元曲中的代表作。
8.这些词语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
9.这首小令表达了思念之情,离别之苦。
10.诗人描写了船行经___的景象,融入了自然元素,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11.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
5.描述了杨花和子规鸟,渲染出了无限悲凉和感伤的气氛。
6.诗人听闻友人将左迁龙标,感到惆怅和恋恋不舍。
7.这首曲子的名字是《秋思之祖》。
8.这幅画描绘了深秋晚景。
9.表达了游子在天涯漂泊时的孤独和思念家乡的情感。
10.描述了船行得很快,让人感到急切、好奇和惊喜。
11.这个场景让人感到急切、好奇和惊喜。
12.描述了千嶂之外的长烟和落日,以及孤城的闭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ed694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1.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东临碣石(jié) 水何澹澹(dàn)B. 山岛竦峙(sǒng) 秋风萧瑟(sè)C. 子规啼(dí) 杜鹃(juān)D. 风正一帆悬(xuán) 枯藤老树昏鸦(téng)2.下列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观沧海》曹操)B. 杨花落尽子规啼(tì)。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C.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lǜ)水前。
(《次北固山下》王湾)D. 断肠(cháng)人在天涯(yá)。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C. 《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 《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其词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马致远,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4.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下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山岛竦峙竦峙:耸立。
(《观沧海》曹操)B. 闻道龙标过五溪道:道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C. 乡书何处达达:到达。
(《次北固山下》王湾)D. 断肠人在天涯天涯: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6.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 枯藤/老树/昏鸦D.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https://img.taocdn.com/s3/m/190a550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8.png)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一、观沧海/曹操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一、《观沧海》曹操【原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主题思想】《观沧海》描摹了大海气吞山河、笼涵宇宙的雄伟景象,抒发诗人雄浑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统一祖国的愿望。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观沧海》中,描述诗人想象中的景象,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个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动摇荡,山岛高耸高耸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赏析选择题:3、次北固山下/王湾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A.这首诗经由过程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解析】D“悲从中来”是错误的,应该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
2、下列对《观沧海》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朴实。
[古诗文阅读]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课后题及答案【精品文档】
![[古诗文阅读]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课后题及答案【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6818a51e87101f69f31951f.png)
[古诗文阅读]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课后题及答案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疑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古诗文阅读]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课后题及答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课后题及答案一朗读、背诵这四首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1.《观沧海》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胸怀?2.发挥你的想象,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情景。
3.《钱塘湖春行》描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4.《天净沙秋思》中,富有特征的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富有情味的画面,假设你身处这样的情境中,会有怎样的感受?此题要抓住四首古代诗歌的内容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1.《观沧海》描写了沧海、碣石、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等景物,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并暗含统一天下的雄心。
2.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可以揣摩诗人的感受,并表达出来;也可以发挥想象,描述自己的感受。
诗人当时应该是心胸开阔的、心愿美好的。
3. “水面初平”(见注释)—#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end#春水初涨;“早莺”—初春时飞来的莺;“争暖树”,“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未退,故莺争集其上;“新燕”—似曾相识的燕子飞回来了,这是初春的信号;“浅草”—初春时草刚长出来。
这些语句都透露出诗歌描写的是初春景色。
4.这也是一道开放题,重在培养想象力。
要求学生认真品读此曲,并激发想象,谈自己的感受。
二仿照下面的示例,从本课或课外找一首律诗,看看诗中有哪些上下对仗工整的诗句,说说是怎样构成对仗的,并对诗句作简要赏析。
示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对“春风”,“烧”对“吹”,“不尽”对“又生”。
“原上草”被火烧过,可根还在地下,来年春风吹过,又长出新草。
这两句表现了草顽强的生命力。
此题意在了解古代律诗的格律,学会分析律诗的对仗句。
追加题:本课中四首诗歌,哪几首是律诗?每首律诗中有哪几联是对仗的?请简要分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dc818f0242a8956aece46d.png)
附参考答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观沧海》一、常识填空诗。
_______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______ 《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1家、_________ 家、________末年 ______, ________ ,字 ________ 、观沧海》的作者是2见称。
___________ 。
他的诗以______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二、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________________、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写全景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4、5”写的是动景,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的前八句描写观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写的是静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探究提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word版有答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word版有答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93f7dfc4a7302768f9939bc.png)
《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积累与运用】1.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星汉..灿烂(星星和月亮)B.次.北固山下(停泊)C.我寄愁心与.明月(给)D.幸甚至.哉(达到极点)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枯藤/老树/昏鸦。
C.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4.下面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观沧海》——曹操——东汉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青莲居士C.《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明代5.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意的萧瑟和作者悲怆凄楚的心情。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两句诗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将诗人身在江南,却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几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愁心”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6.文学常识填空。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 _____。
“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2)《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
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精编练习题(有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精编练习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4158d5e009581b6bd9eb43.png)
4 古代诗歌四首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 zhì(竦峙) jié(碣)石澹.澹(dàn)萧瑟..(xiāo)(sè) 枯téng(藤) 天yá(涯)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A.我寄愁心/与明月B.江春/入旧年C.杨花落尽/子规啼D.断肠/人在天涯(解析:断肠人/在天涯)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东临.碣石(登上、到达)(2)潮平两岸阔.(开阔)(3)海日生.残夜(升起)(4)乡书.何处达(信)(5)断肠..人在天涯(形容悲伤到极点)4.填空。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诗中最能反映诗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A.《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C.《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其词牌名,秋思是其题目,作者马致远,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解析:“天净沙”是曲牌名。
)6.为增强同学们对诗歌的兴趣,感知诗歌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实践活动。
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吧。
(1)在这次综合性实践学习中,你准备建议开展哪些活动?(至少举出三个)示例:诗歌朗诵、手抄报、作文比赛、知识问答比赛等。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cbcadec8d376eeafaa3124.png)
4.古代诗歌四首一、常识填空《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
他的诗以见称。
《观沧海》是一首诗。
二、按要求写出诗句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2、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3、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4、勾勒出海岛草木茂盛,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的诗句是,。
5、描写大海风急浪涌,惊涛拍岸的壮阔景象的诗句是,。
一、常识填空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是代诗人。
二、按要求写出诗句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3、表现江面开阔,帆船飞速直前的长江景致的句子是:,。
4、表现诗人思乡思亲之情的诗句是:,。
一、常识填空1、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天净沙”是,“秋思”是。
2、《天净沙秋思》作者,是代著名作家二、按要求写出诗句1.《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2、此曲以萧索凄凉之境衬托游子内心悲苦,其中最为典型的两句是:和。
予以形成对比构成一幅清新、恬静景象的一句是:。
一、常识填空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字,号,是代著名诗人。
2、王昌龄是代诗人。
左迁的意思是。
二、按要求写出诗句1、写景兼点时令并含有飘零之感的诗句是:。
2、表明作者写这首诗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时:。
3、抒发诗人对友人深切同情和关怀的句子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时作业04 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时作业04 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60e3f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f.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时作业一、字词书写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ɡzhì(____)(____)jié(____)石澹.澹(____)萧瑟..(____)(____)子规啼.(____)残.夜(____)二、选择题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jié)水何澹.澹(dàn)B.山岛竦峙..(sǒng zhì)幸甚至哉.(zāi)C.星汉灿.烂(càn)歌以咏.志(yǒng)D.杨花落尽子规啼.(dì)枯.藤老树昏鸦(kū)3.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诗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B.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家、散曲家。
他的《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词牌名。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称为“诗仙”。
D.王湾,唐代诗人。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雁”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寄托乡思的鸟类。
4.下面诗句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C.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下列各项中对本课四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观沧海》写登山望海的景象,气势雄浑,表达了诗人壮阔的胸襟和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B.《天净沙·秋思》通过叙写秋野萧瑟凄凉的景色,抒发了一个飘零他乡的游子在旅途中思念故乡的寂寞情怀。
C.《次北固山下》通过写北固山外江春之景,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和同情之情。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观沧海》是曹操写的一首乐府诗。
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观海望天,气势恢宏,表达了自己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宽广胸怀和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
部编人教版 语文 七年级上 古代诗歌四首 练习题 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 语文 七年级上 古代诗歌四首 练习题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26c93aff00bed5b8f31d18.png)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①“”。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②,次写海面上的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3分)2、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
思想内容:(2分)表现手法:(1分)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4.请对本诗画线句作简要赏析。
(2分)答:5、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
(写出两点即可)(3分)答:6.(1)这首诗以“”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2分)(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2分)答:二、《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2分)答: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答案:3. “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2分)答: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答:5.颈联中的哪两个字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3分)答:6.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7.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分)答: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练习题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04课古代诗歌四首(基础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04课古代诗歌四首(基础训练)(解析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6ae13c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9.png)
第04课古代诗歌四首【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下面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花即柳絮。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诗人运用这两种南国独特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B.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
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
C.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D.诗人远在扬州、行踪不定,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把思念之忧送到身在贵州桐梓的老友。
【答案】D【详解】D.“夜郎”在本诗中指的是今天的“湖南怀化”,不是贵州桐梓;故选D。
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下面对这首元曲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元曲的曲牌名是《天净沙》,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
B.这首元曲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萧瑟的景色让人满目凄凉,再加上夕阳斜挂在山头欲落还留的样子,飘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断肠呢。
C.这首元曲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和无穷的乡愁。
主旨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更是直接抒发了天涯游子寂寞愁苦的情思。
D.这首元曲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答案】B【详解】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详和温馨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43df94aa00b52acfc7cae5.png)
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参考答案: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
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
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肃杀之感,但是疾风劲草,方显其英雄本色;洪波汹涌,愈见其生命不息!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
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展现的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涌动。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参考答案:写“杨花”“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
“子规”即杜鹃,喜欢悲哀凄惨地啼叫。
这样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渲染出一种寂寞萧条的气氛,也为下文表现作者对故友遭贬谪的同情、无奈,以及思念之情做了铺垫。
三、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
参考答案: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堤岸相平。
大江之上一叶孤舟,海风吹来,船帆满起,江水不停地拍打船身,小舟奋力地向前驶去……上下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成对偶句式,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景美而富有生机,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尤其是“阔”字,既表“潮平”的结果,又抒发胸怀,展示诗人开阔的胸襟;“悬”字说明风力强劲,把船帆吹得鼓涨,可以想到船行速度飞快,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回到故乡的急切心情。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训练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26197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3b.png)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一、积累与运用1.下面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xiē) 山岛竦峙.(zhì)B.水何澹.澹(dàn) 海日生残.夜(cán)C.秋风萧瑟.(sè) 枯藤.老树昏鸦(téng)D.幸甚至哉.(zāi) 杨花落尽子规啼.(tí)2.下面对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京沪高铁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将建的众多铁路专线中最主要的一条,以后京广、京哈、沈达、陇海线也将相继建设。
B. 意想不到的微笑,在童老师的眼底一闪:“好,问得好,这说明你们已经掌握这些知识了。
”C.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D. 人生百年,是为个人的名利而苦苦钻营?还是为国家振兴、民族强盛而不懈奋斗?这是每个人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观沧海》是曹操写的一首乐府诗。
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观海望天,气势恢宏,表达了自己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宽广胸怀和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
C.《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然通篇写景,但是怀乡之情却贯串始终。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天风和日丽的景色和作者急欲归家的欢快心情5.根据要求默写。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勃勃生机的诗句是:,;展现大海的壮丽景象和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2)崔颢在《黄鹤楼》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也有两句与此意境相似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古代诗歌四首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竦.峙(shǒng) 萧瑟.
(sè) B.天涯.(yá) 枯藤.
(téng) C.沧.海(cāng) 碣.
石(jié)
D.澹.澹(dàn) 咏.志(yǒng)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3.按照提示默写诗句。
(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 ”。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两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 , ”两句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4)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描写了沧海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其中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全诗的重点,因为这是诗人伟大抱负的写照。
B.王湾,唐代诗人,他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为人们称道。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绝句。
D.《天净沙·秋思》写景由近及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课内品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5~6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6.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二)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第7~9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7.“天净沙”是,“秋思”是,《天净沙·秋思》被誉为“”。
8.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9.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0~11题。
舟过谢潭三首(其一)
[宋]杨万里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帏①急看紫巉岩②。
注①褰(qiān)帏:掀起帘子。
②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10.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字相呼应,写出了。
11.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13题。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一个“”字,概括了塞外景色的总体特征;“, ”两句概括描写了边地荒凉冷落的景色。
13.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做简要分析。
综合性学习
14.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辑古诗】
(1)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反映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诗集名称:《》
次北固山下王湾
春望杜甫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品诗句】
(2)下列是同学们对上述诗歌的品析,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入”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此联既写美景,又含哲理。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写解愁的动作;白发“更短”,突出愁的程度。
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更添悲愁。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夕阳西下,崇山峻岭间,狼烟升起,城门早早关闭。
此句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D.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一座,流水潺潺,几户人家,幽静安适。
此句反衬出游荡他乡孤独无助的游子内心的凄凉。
体验中考
15.(2016四川雅安)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③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④
C.③①⑤②④
D.⑤①③④②
知能演练·活用
1.A 解析 A项,“竦”读音应为“sǒng”。
2.B 解析 B项的朗读节奏应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D 解析 D项,诗眼应是“断肠人在天涯”。
5.杨花和子规鸟。
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6.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7.曲牌名题目秋思之祖
8.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9.表达了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10.忽船行之快
11.急切、好奇、惊喜。
12.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3.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因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思乡而不能回的心理。
14.(1)《思亲集》或《思乡集》(包含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等意即可)
(2)C 解析 C项,该句营造了一种辽阔荒僻、萧瑟悲凉的氛围。
15.C 解析话题的中心是“乡愁”与诗歌的关系,首先确立总起句③,①句中“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与③句中的“惆怅”联系,⑤句紧承①句举例,②句中的“亦”字最关键,应放在第⑤句后,而④句中的“这么”显然是在指示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