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方法论(系统方法)
弗朗西斯培根的科学方法论与大学研究

弗朗西斯培根的科学方法论与大学研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哲学家和科学家,他被誉为现代科学方法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经验主义及归纳法,深刻影响了后世的科学研究方法。
尤其是在大学研究领域,培根的方法论不仅激发了科学探索的热情,还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现代大学成为知识创造和传播的重要殿堂。
本文将探讨培根的科学方法论,并分析其在大学研究中的应用与意义。
培根的科学认识论弗朗西斯·培根生于1561年,他在其著作《新工具》中首次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强调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实证主义。
在培根看来,传统的演绎法往往基于先验理论,这种方法容易导致错误和偏见。
他认为,正确的科学研究应该从实际观察入手,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
这一认识论与现代科学的基本原则相吻合,即强调从事实出发,以数据和证据作为支持,逐步建立理论框架。
正是基于这样的哲学基础,培根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概念,包括对比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等,这些都是当今大学科研的基石。
培根归纳法与现代科研培根对归纳法的重视极大地推动了科学实验的发展。
他将归纳法定义为一种从个别案例到一般结论的推理过程。
在这种过程中,研究者需要系统地收集数据,通过实验验证假设,从而得到更为严谨的结论。
这一方法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也同样适用于社会科学等其他领域。
在现代大学中,各学科都普遍采用归纳法进行科研。
例如,在医学研究中,通常通过对患者群体的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推导出特定疾病的特征、病因及治疗方案。
又如在社会学研究中,学者借助调研数据,通过归纳出群体行为模式,为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具体案例分析以医学领域为例,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科研人员会首先进行大量实验以获取特定药物在不同条件下对细胞或动物的影响数据。
然后,这些实验结果被用来归纳出药物效果的通用规律,最终指导临床试验。
科学方法论

疱丁解牛 说十九年来,宰牛数千 头,而刀刃仍像新磨出 来的一样锋利。究其原 因,是以很薄的刀刃, 进入有空的骨节,这样 才游刃有余。于是,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 藏之。
方法论
方法多种多样,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其一般性 和特殊性,产生一门以研究方法为对象的科学,这就是方法论
三种层次之间的关系
第一层次的方法是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内容。
第二层次的方法是通常所说的“科学方法”。它是在第三层 次方法即最普遍的哲学方法的指导下,经过对第一层次方法 的高度概括和抽象而产生的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第三层次方法是对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方法的抽象,又反过 来指导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方法的发展,由哲学认识论方法 的普遍性决定。
方法论比方法抽象,因为它不局限于某一特定方法,但又比一般 哲学具体,因为它研究的对象比较确定,不做范范之论。
方法论是介乎科学与哲学之间的一门极富兴趣的学问。如历史方 法论,文学方法论《文心雕龙》。
科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探索方法的 一般结构,阐述它们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以及科学研究中各 种方法的相互关系问题。
柏拉图(公元前428-前348)发展了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提 出包含归纳法和演绎法的萌芽的“辩证法”。
古希腊逻辑方法
科学研究首先必须从仔细的观察开始,经过简单枚举 法或直觉归纳法而上升到一般原理;然后,再以一般 原理作为推理的大前提,运用演绎法推论出需要解释 的自然现象。
古希腊数学方法
柏拉图认为“万物的本源是理念”。但他承认理念可以用数 学模型来表征,错综复杂的自然现象可用数学上和谐的关系 来解释。数学模型是联结理念和可感觉事物的中介。
系统工程理论

4、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
中国系统工程专家顾基发和英国华裔专家朱志昌于90年 代中期提出
物理主要涉及物质运动的机理,通常要用到自然科学知识, 主要回答这个“物”是什么,它需要的是真实性;
事理是做事的道理,主要解决如何去安排这些事物,通常 用到管理科学方面的知识,主要回答怎样去做; 人理是做人的道理,处理任何事和物都离不开人去做,以 及由人来判断这些事和物是否得当,通常要用到人文社会 科学的知识,主要回答应当如何. WSR作为一个统一的工作过程 可由理解领导意图、调查分析、形成目标、建立模型、协 调关系、提出建议等6个步骤来构成
协同学
1 产生 原西德理论物理学家哈肯(Haken)长期从事激光理论 研究,发现激光呈现出丰富的合作现象,从而得出了 协同作用的重要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创立了协 同学。 哈肯认为系统由无序到有序的关键不在平衡、非平衡 或者离平衡态有多远。关键在于组成系统的各子系统 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非线性作用、相互协同和 合作,自发产生有序结构,因此强调了协同现象的普 遍性和重要性。
信息论
若某事件出现概率为p,则这一事件所具有的信息 量为 单位为比特(bit),信息量常用单位 计算出信源发出的每一个符号所包含的平均信息量, 这个平均值就是信源平均信息量,即信息熵。
信息论
2信息论启示 信息方法
运用信息的观点,把系统看作是借助于信息的获 取、传送、加工、处理而实现其有目的性的运动 的一种研究方法 信息方法在分析和处理问题时,把系统有目的的 运动抽象为一个信息变换过程。不对事物的整体 结构进行剖析,而是从其信息流程加以综合考察, 获取关于整体的性能和知识。 信息方法的意义就在于它指示了机器、生物系统 的信息过程,揭示了不同系统的共同信息联系; 有利于管理、决策科学化;指明了信息沟通的重 要性。
钱学森哲学思想评述————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构想及其哲学意义

钱学森哲学思想评述————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构想及其哲学意义钱学森哲学思想评述——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构想及其哲学意义胡昌善钱学森同志是我国最早提出现代科学体系构想的科学家。
他的这一构想最初是在1980年1月发表的《关于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一文中提出来的,随后又发表了不少文章,进一步阐述和深化他这方面的观点和主张。
在这些文章中,他以渊博的学识和一个自然科学家特有的眼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核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化和发展等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卓越的见解。
这些见解集中体现到一点,就是把哲学作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成果,经过哲学的升华把它们吸收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来,以便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本文试图对钱学森同志的哲学观点和见解作简要的介绍和评述。
一、钱学森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其崇高的地位,它既要指导一切科学技术工作者,又要使自身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怎样解决好这一问题呢?他提出一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构想作为答案。
这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包括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九大部门、九架桥梁。
钱学森同志说:“这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结构是:在最高概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下,分若干个大的科学部门,暂时有九个大部门;每个部门又有三个层次,一个基础理论学科层次,一个应用理论学科层次,和一个应用业务性或工程技术层次。
每一个大部门也有它自己的哲学概括,可以说成是这一部门过渡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殿堂的桥梁;这些部门的概括也可以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这九大部门及其哲学概括是:自然科学和自然辩证法,社会科学和历史唯物主义,数学科学和数学哲学(无数学),系统科学和系统论(不是所谓“一般系统论”,也不是所谓“老三论”、“新三论”),思维科学和系统论,人体科学和人天观,军事科学和军事哲学,行为科学和社会论(暂用语),以及文艺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美学。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学习总结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学习总结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这门课共学写了20课时,对于学生生涯最后一门社会科学类课程,我倍感珍惜,每次课都比较认真地听讲,老师们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对这门课的内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作为一名工科学生,进入这样一门完全陌生的领域后,感觉非常震撼: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学习就是开拓。
结合了网上的内容,对这门课的基本知识,我进行了一小点梳理。
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是一个完整的、开放的科学体系,它由实事求是、矛盾分析、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四个部分组成。
其中,实事求是是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其他三个方面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和展开。
此外,辩证逻辑方法,作为唯物辩证法在思维领域的应用,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的重要内容。
现代科学方法论主要是信息方法、控制方法、系统方法,它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方法。
尽管从学理上来说不能直接包含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体系内,但是给予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以启迪和补充。
比如系统方法,它很显然的补充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方法,所以是很有价值的。
(一) 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这个词出于《汉书·河间献王传》,原指一种治学态度。
在30 年代末,毛泽东就明确使用实事求是的概念,并进行新的解释,赋予了哲学命题的含义。
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系统阐明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
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根据这样的解释“,实事求是”就是用中国语言表述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的思想方法。
作为思想方法,它要求人们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发挥主观能动性,探求事物内部的客观规律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以实践为基础,实践以理论为指导;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完整版)心理学研究方法知识点归纳

第二部分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与原则1.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1)心理学研究具有科学研究的四个基本特征: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控制性(2)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科学,兼具二者的特点,这使得心理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殊性:✧探究对象与研究者的特殊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被试)和研究这同属一类型,都是人。
✧研究过程的特殊性:一方面研究对象要根据研究这的要求或实验控制作出反应,另外一方面,研究对象的反映又反过来影响研究者的行为。
✧研究方法的特殊性:首先,任何实验处理、控制、操纵,都不能妨碍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人道主义精神,符合伦理性原则,这研究会使某些研究的客观性受到影响。
其次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目前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多属“黑箱方法”,只能通过比较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来推测心理过程。
第三,心理学的研究由于缺乏严格控制的实验,因而难确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测。
(2)系统性原则:要求研究者不仅要讲研究对象放在有组织的系统中进行考察,而且要运用系统方法去考察。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心理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
(4)教育性原则:要求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要符合被试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被试正常发展。
(5)伦理性原则:应特别注意在创设情境时切忌采取违背伦理性原则的方法,如欺骗隐瞒、威胁恫吓。
社会心理学中著名的实验“模拟监狱实验”因为了这一原则受到了广泛的批评。
除上述原则外,心理学研究者还应遵循发展性原则、科学原则和有效性原则。
第二节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体系1.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唯物主义辩证法2.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论——系统方法论所谓系统方法论是指“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第十章系统科学方法论

9
2)、白系统:指人们对其要素和结构已经知道得很清楚 的系统; 3)、灰系统:指人们对其要素和结构的认识若明若暗的 系统。
③、从系统所处的状态划分,可划分为: 1)、平衡态系统:指系统内部无差异的系统; 2)、近平衡态系统:指系统内部有差异但这种差异只能 使线性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系统; 3)、远离平衡态系统:指系统内部差异明显从而使非线 性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系统。
综合分析后的结论是:第三方案最能确保在短期内最 经济地完成阿波罗计划的全部目标。所以,决定采取第三 方案。结果,在1969年7月16日通过发射阿波罗11号飞船, 终于成功地把两名宇航员送上月球,并如期完成考查任务 后于7月24日返回地面。
13
二、控制论方法
从方法论上看,控制论方法的基本原理概括起来 大致有如下三条。
(2)、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 ①、整体性原则 ②、动态原则 ③、最优化原则 ④、模型化原则
11
例:美国的“阿波罗计划”
1961年5月25日,美国政府宣布了20世纪60年代末实现 人员登月计划,同时成立了阿波罗计划办公室。办公室根据 指定目标收集大量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已经论证,作出方 案比较,最后为实现登月宇宙飞行提出三个备选方案,给决 策者选择。
1、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来刻画系统的行为
环境对系统的作用在 控制论中被概括为“出入”, x1 如物质、能量和信息等的 X(t) x2
输入;系统对环境作用的 响应称之为“输出”,系统的
xm
系统
y1 y2
Y(t)
yn
输出集合及其变化,实际上是系统的行为。控制论就是用一
组分别表示输入和输出的时间函数来描述或刻画系统的行为
现代科学方法论_新三论_耗散结构论_协同论和突变论

,
就 有可 能 从 原 来 的 混沌 无 序 状 态 转 变 为 一种 稳 定有 序 的 状 态
协 同论 是 一 门 研 究 完全 不 同 的 学 科 中存 在 的 共 同 本质 特 征 的 横 断 学 科
,
它认 为
,
各
甚
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可 能 完全不 同
,
,
但他 们 从无 序 到 有 序 转 变 的 机 制 却 是 类似 的
耗 散 结 构论 研 究的 是 一 个系统 从 混 沌 向有 序转 化的 机 理
一 个 远 离平 衡态 的开 放 系 统
,
条件和规律
,
。
他认 为
。
,
在外 界 条 件 变化 达到 一 个 特定 临界值 时
通 过 涨 落发 生 突
。
变 即非 平衡 相 变 种 系统千 差万 别
至 是 相 同的 入 未 知领 城
,
它 用精 密
直 观 地 播述 了 在 临 界 点 附近
,
外 部 条 件微 小变 化 引
。
去
起的 系 统 突 然 的 质 变 的 规 律
耗 散结 构 论 杂的 世 界而 努 力
、
,
对 于 防止 突变
促 使事 物向 良好预 后 转化 有重 大 意义
,
协 同 论 和 突 变论 都 紧紧 围 绕 临 界点 进 行 深 入 分 析
我们 的 事 业 就不 可 能开拓 前 在实 践 中对 改 革和 建 设 的不 同意见 和 不 同的理 论 观 点是 会 经常 发生 的 我们 应 当坚
马 克思 主义 不 发展
,
持 马 克思 主 义 发 展 论 为 不 同 观 点 和 意见 的 民主 探 讨创 造 良好 的 条件 否 则 就不 可 能 突破 , 械实践 证 明 的 那 些 不 正 确 的或不 适 合的 判断 和结 论 就不 能 冲破 长期 形 成 的 僵 化封 闭的
论系统论方法在科学认识的方法论意义

自然辩证法概论论文论系统论方法在科学认识的方法论意义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班级双研2014学号 **********姓名 YHL指导教师 ***论系统论方法在科学认识的方法论意义摘要系统论方法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发展的产物。
它突破了以往的只侧重分析的机械方法的栏栅,指导人们从整体上来进行思维,探索科学认识发展的新思路。
由于系统论反映了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以及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因而其理论和方法得以广泛地应用。
系统论方法的产生更新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为人们对复杂系统的分析、设计、研制、管理和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为研究跨学科的交叉问题提供了钥匙,为解决一些综合性较强的社会系统的优化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原则。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自觉运用系统论方法,为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系统论;科学认识;方法论意义一.系统论方法概述系统论是由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创立的。
他在 1952 年提出了系统论的思想,1973 年提出了一般系统论原理,奠定了这门科学的理论基础。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通过优化系统结构使其达到整体最优目标。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都是以系统方式普遍存在的。
大至渺茫宇宙的宇观系统,小至原子细胞的渺观系统,而我们常见的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交通系统、环境系统等都属于现代社会存在发展的一种宏观系统。
由于系统论反映了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以及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因而其理论和方法得以广泛地应用。
系统论不仅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而且也为解决现代社会中的各种复杂问题提供了方法[1]。
二.系统论方法原则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2]。
对系统科学方法论的浅显感想

对系统科学方法论的浅显感想徐弋茗1001011036经亨颐学院文101对于系统,我们可以列举出很多有关名词,例如:生态系统、神经系统、行政系统等等。
而对于系统,在哲学意义上的含义,我们又真正了解多少呢?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世界观和本体论意义上的系统应该是一个全面体现系统本质和特征的具体(辩证)概念。
在现今科学和社会领域,我们已经无法割离和系统思想的关系。
各个学科的树状和网状的发展网络,使得学科不仅仅是大类的泛泛学习,而是日益趋向于完善和层次性的科学体系。
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产生了跨学科领域的发展,为科学进步提供了崭新的有效的途径。
而这一切系统论的方法论指导下的种种进步,都源自于20世纪初的系统论和系统科学的产生。
现代一般系统论的公认的奠基者,系统论之父是加拿大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Bertalanffy,190l—1972)。
他从在生物学界长期存在的两个争端——机械论和活力论中整合出了有关于系统论的最初雏形,20年代提出了新机体论思想:一是系统观点,认为有机体都是一个系统;二是动态观点。
认为一切生命现象本身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活的东西的基本特征是组织。
主张从生物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说明生命的本质,并把生命机体看成是一个能保持动态稳定的系统;三是等级观念,认为各种有机体都是按严格的等级组织起来的,生物系统是分等级的,从活的分子到多细胞个体,再到超个体的聚合体,可谓层次分明,等级森严。
从而演化为哲学意义上的系统的四个性质:相关性、整体性、结构功能性和层次性。
以此为基础理论的系统科学方法也就应运而生。
所谓系统论方法,就是指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将所思考和研究的对象放到系统思维的形式中,从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性、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处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
其实,系统科学方法论并不仅仅是应用于生物学领域,它更方方面面影响和应用于如控制论、信息论、博弈论、对策论、运筹学等逐渐兴起的学科。
自然辩证法之 第四讲·科学技术方法论

西方科技哲学思想与现代科学方法主要内容⏹西方科技哲学思想逻辑实证主义波普的证伪主义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库恩的历史主义⏹现代科学方法数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本章要点】在了解目前西方关于科学发展的主要哲学流派的基础上,简要介绍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两个现代科学方法。
两者不仅适用于科学研究,而且适用于技术研究,具有通用性和综合性。
本讲探讨数学方法的基本特征、科研功能和数学模型方法,考察系统科学方法的产生,以及几种重要的系统科学方法:系统分析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控制方法、黑箱方法、功能模拟方法。
一、西方科学哲学思想1.逻辑实证主义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主要学派和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表明科学哲学的一个显著发展趋势:从逻辑主义到历史主义的转变,由科学结构的逻辑模型到科学发展的历史模型的转变。
逻辑实证主义是科技哲学的一个派别,又是现代分析哲学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
它发源于中欧,后来逐渐扩展到英美,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思潮,维也纳学派是逻辑实征主义的主体。
他们以科学为旗帜,以新逻辑为武器,以传统思辨哲学为对手,以罗素和维特根斯坦为先导,旨在力图把经验传统尤其是实证传统和逻辑传统结合起来,把哲学的任务归纳为对科学语言进行逻辑分析。
逻辑实证主义的先驱罗素最先提出逻辑是科学的本质.意思是把哲学同逻辑等同,把科学哲学逻辑化。
他认为,科学的任务在于描述、整理经验现象,把经验材料化繁为简、系统化。
科学家的任务在于对科学的陈述进行逻辑分析,目的是检查它们在化繁为简的逻辑系统化过程中是否完全符合逻辑规则,有无因违反逻辑规则而混乱,以确保科学体系的逻辑严密性及内容正确性。
维特根斯坦是罗素的学生,他前期主张逻辑原子主义,后期主张日常语言分析。
在《逻辑哲学论》一书中的基本观点和老师一致,认为全部哲学就是语言的批判。
德国哲学家鲁道夫·卡尔纳普读过罗素的一本著作,受到罗素的巨大影响。
他说:“对逻辑的研究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逻辑为哲学提供了研究的方法,正像数学为物理学提供了研究的方法一样。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二——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系统方法(转)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二——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系统方法(转)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二——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系统方法(转)系统(System)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物质或精神的整体。
这个很普遍的系统概念在今天的科学里有很多解释,因而引起了一系列不同的有关系统的概念。
确定它的一个普遍方法即把客体理解为具有精确定义的属性的元素或系统。
在这些客体的整体中存在的秩序,构成一个同样精确定义的有关系统类型的结构。
系统的表达不仅在不同的系统联系方面使用,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含义。
因此,在科学史中可以找到许多种关于系统的概念,它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以及当时的事物联系相适应。
对于同样或类似的情况,有时也使用如整体、机体、结构、组织等概念。
现有的系统概念,总和一定的科学和哲学思维形式有联系。
在20世纪,系统概念的形成和系统理论的发展达到空前的高峰。
它用特殊的方式表达了与本世纪生产力巨大发展有关的现代科学一体化发展趋势。
由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 ,1901-1971)倡导的一般系统论(或普通系统论)的产生,是现代系统理论的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这是人类科学发展史中第一个专门把一般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
这不仅在不同的领域内形成比较全面的,对于其他系统也有意义的系统概念,而且现代科学本身也形成我们对现实的认识的相互联系的一个系统,而同时比以往更清楚地指出物质世界的统一。
今天发展的系统概念首先显示出如下的特点,即与从前大多数系统概念不同,它采用了精确的数学定义,并逐渐纳入数学理论范围。
贝塔朗菲在创立系统论时曾经明确地认为,系统论思想的提出最初就是反对生物学的理论和研究中存在着的机械方法。
一般系统论是针对机械论方法而产生的。
系统科学在40年的发展中正在逐步形成一个庞大的系统科学体系。
系统方法就是系统科学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论,它指明了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办法,它是解决形形色色的系统问题与规律的科学方法论。
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曲阜师范大学2010教育技术升本大雁团队一、什么是系统在我国古代《申鉴·时事》中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某人到林中见别人布了一张补雀的大网,捕到的雀都是一个鸟头钻进一个网眼。
于是,他回家后,用一截截短绳结成许多互不相联的小绳圈,也准备去网雀。
有人问他:“这些小绳圈是做什么用的?”他说:“网雀用的。
既然一只雀只钻一个网眼,我这种绳圈岂不比一张大网省事吗?”不言而喻,此人是一只雀也不会网到的。
我们知道,网虽然是由网眼组成的,但网无论在质上和功能上都有别于许多单个的网眼。
因为网中的每个网眼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被相互制约地联结在一起,所以网才具有单个网眼所没有的捕雀功能。
在这个故事中可以把类似网眼这种组成部分或者成分称之为要素,而把类似鸟网这种特定的相互作用方式联结着的要素构成的具有新质的整体,就叫做系统。
我国著名学者钱学森教授定义: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素,为了达到一定目的,以一定方式组合起来而形成的整体。
弄清了什么是系统,就不难理解系统方法的基本涵义。
二、系统方法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北宋年间,汴梁皇宫为大火烧毁,大臣丁渭受命限期重建。
工地“患取土远”,又远离水道,运输材料困难,面对如此多的困难和即将到来的最后期限,他该怎么办呢?经过勘察和思考,他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一是在皇宫旧址前大街上挖出宽大渠道,取土烧砖;二是再引开封附近的汴水入大渠道,将上游木材水运至宫门;三是皇宫建好后,用工程遗留下来的碎砖废土填塞河道。
“丁渭的工程”终以“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
”绝佳的建筑方案赢得汴京官民的称赞。
丁渭将建宫殿看成一个系统工程,将各种要素统筹兼顾,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并不是分头解决挖土烧砖制瓦,运输建筑材料和清除瓦砾灰壤,而是把三者看成一个相关的整体而加以协调处理,从而找到一个获得最佳效果的方案。
这是一种符合系统思路的系统思想和方法,受历史和科学的局限,对系统整体功能原理的认识,古人还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但古人高超的辩证思维和对系统整体性功能原理的熟练运用,则是难能可贵和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方法 系统观念

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方法系统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方法系统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世界观是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和理解,而方法论则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在我们的思维过程中,世界观和方法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来认识和理解世界。
科学方法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方法论,它是一种有组织、系统的方法来探索、解释和预测现象。
科学方法的核心在于观察、假设、实验和推理。
通过观察现象,科学家能够发现规律和模式。
通过提出假设,科学家能够对现象进行解释。
通过实验,科学家能够测试假设的有效性。
通过推理,科学家能够得出结论并进一步推广和预测。
科学方法的优势在于其严谨性和客观性。
通过严密的观察、量化和实验设计,科学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观性和误导性的因素,并以客观的方式来描述和解释现象。
科学方法的使用使得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准确和可靠。
然而,科学方法也有其局限性。
科学方法只适用于那些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现象。
对于一些主观性和复杂性较高的问题,科学方法可能无法提供令人满意的解释。
科学方法也受到科学家个人背景、经验和观点的影响,因此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偏见。
这时,系统观念的概念进入我们的讨论。
系统观念是一种综合和综合的方法论,它强调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系统观念认为整个世界是由一系列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而不是孤立的个体。
通过系统观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因为它在考虑问题的将其放入更广泛和更全面的背景中。
系统观念的核心在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理念。
它强调整个系统的特征和特性是由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所决定的。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单独分析和解决问题,而是要考虑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通过系统观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看到问题的更全面和更深入的一面。
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现代科学方法论(系统方法)

图像—数字—图像的转变,是101010这种数码 起了决定作用,其中奥秘是邵雍发现的。他把 阴爻¦看作0,把阳爻(Yao)︱看作1,二者不 同组合叠加,可实现任何事物的象(图像)与 数(数码)之间的转变。通过0与1引申,八卦 符号就可以变成一切数字,如乾111,坤000, 震001,离101,坎010,兑011,艮100,巽 110,,可分别与易经八卦阴阳二爻变幻对应, 所有卦象都是0和1的组合。复卦坤卦就是 000000,乾卦就是111111,大有卦就是111101 等等。邵雍的伏羲图的六十四个卦象,正好是 二进制从0到63有规律的数码排列图,是前无古 人的创新。
数理逻辑学家、哲学家怀德海(1891-1947年) 1925年发表《科学与近代世界》, 认为分析 方法把人引入歧途,提出用机体论来代替决定 论,主张把科学理论建立在完整机体的概念上。
美国的劳特卡1925年发表《物理生物学原理》
德国人克勒在1927年发表《论调节问题》,提 出了系统论的基本原理,这些对当时学术界都 产生影响。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思想就是在 如此条件下孕育而成。
周敦颐(北宋,公元1016-1073年)
《太极图》提出 了一个描述世界 的构成和发展的 系统模型。
邵雍(北宋,公元1011-1077年)
创立了系统的象数体系,以《先天图》作为解释宇宙 发生的系统模式。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本体“太极” 演化出来。太极演为两仪,两仪演为四象,四演为八, 八演为十六,十六演为三十二,三十二演为六十四。 认为演化的过程好像“根之有干,干之有技,枝之有 叶”。这里的两仪(动、静 )、四象(阴阳刚柔)、 八卦 (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太柔、太刚、少 柔、少刚)是“象”,与这“象”相适应的一、二、 四、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是“数”。用这种一 演为二,二演为四,四演为八,八演为十六……的简 单方法,推演出一个神秘的数的系统,用它来说明宇 宙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莱布尼茨(公元1646-1716年)
单子“是事物的元素”;“是一种组成复合 物的单纯实体”;“复合物不是别的东西, 只是一些单纯物的堆积或聚集”;“宇宙是 被规范在一种完满的秩序中”的统一体系。 还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在联系中显现出来的, 《单子论》 都是在系统中存在的,系统联系规定每一事 物;而每一事物又能反映系统和联系的总貌。 可见莱布尼茨具有完整的系统思想,他的许 多论点与现代系统论很接近,他的系统观点 对现代控制论和系统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N·维纳称他为控制论的哲学“守护神”, 贝塔朗菲说:“莱布尼茨的单子等级看来与 现代系统等级很相似”。
(三)现代系统论的产生
系统论的产生与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生物学中的机 体概念以及对活的有机体研究有关,它的直接思想 来源是机体论。 曾有学者这样表述道:“生命可以被定义为是一件 侥幸做成的艺术品,而理论生物学则要探索它是如 何做成的?”在如何做成这一问题上,机械论和活 力论有不同的回答。前者拘泥于简单还原观点,后 者乞求于非科学的神秘因素,贝塔朗菲则独辟蹊径, 对有机论的观点重新界定并加以探讨。
康德(公元1724-1804年)
第一个提出人类知识的系统性问题的人。他 把知识理解为一种有秩序、有层次、有一定 要素组成的统一整体。在康德看来,用作为 系统整体的目的观点来看待和研究事物,对 于深入揭示自然的奥妙大有好处。贝塔朗菲 对康德评价很高。认为他的整体论、目的论 观点就包含着系统论的要素。
第四章 系统论方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系统论的产生与发展 系统的本质 系统的特征 系统方法
第一节
系统论的产生与发展
从对系统论历史考察中可以看到:系统论的产 生决非偶然的时髦的产物,而是有着深远的历 史、思想渊源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的。 它的产生是经过古代——近代——现代的三个 不同阶段,才从古代的系统观逐渐发展到今天 的系统论。
二、系统的分类
1.从组成系统的内容来看,可以分为物质系统和观念系统。 物质系统 (1)物理——化学系统 如基本粒子、原子、分子、行星、恒 星、星系 (2)生物系统 如细胞、生物体的器官、有机体的联合体(类、 属等)、植物、动物、地球的生物圈。 (3)社会系统 如人、小型组织(家庭、生产组等)、中型组 织(大的居民点、小型中型企业、职业联合会、大型企业的车间 等)、大型组织(大城市、生产部门、政党、职工联合会等)、 特大型组织(国家、国家联盟、整个社会)。 观念系统 包括人的认识和认识本身的全部内容(哲学世界观、 政治、法权观点、道德、宗教观点、知识体系等)。观念系统存 在着从属关系,划分为大系统(世界观),中系统(部门科学)、 小系统(个别知识、某一小门类的观点体系等)。
数理逻辑学家、哲学家怀德海(1891-1947年) 1925年发表《科学与近代世界》, 认为分析 方法把人引入歧途,提出用机体论来代替决定 论,主张把科学理论建立在完整机体的概念上。 美国的劳特卡1925年发表《物理生物学原理》 德国人克勒在1927年发表《论调节问题》,提 出了系统论的基本原理,这些对当时学术界都 产生影响。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思想就是在 如此条件下孕育而成。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由“鱼嘴”分水工程、“飞 沙堰”分洪排沙工程、“宝瓶口” 引水工程结合而成,三个主体工程 和120个附属渠堰工程形成相互联结 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没有“鱼 嘴” 就不可能把大量沙石排入外江; 没有“宝瓶口”的束水作用和“宝 瓶口”附属部分,离堆的顶托就不 会形成回旋流,泥沙就过不了“飞 沙堰”;而没有“飞沙堰”,“宝 瓶口”就会被沙石阻塞,内江之水 就无法流入成都平原。都江堰这个 整体发挥了三个孤立部分所发挥不 了的作用,所以才能分导岷江急 流.使其驯服地灌溉十多个县五百 多万亩农田。
在他的学术生涯即将完结之时,他蓦然回想起 新婚燕尔时与妻子的一段对话:“玛丽亚,我 应当成为一位生物学家呢?还是应当做一位哲 学家呢?”她回答:“我认为你最好以生物学 作为职业,因为生物学家更被人们所需要。而 且一个生物学家能够利用他所知晓的、什么是系统 “系统”(system)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 语中,意思是部分组成的整体。从系统论产生 的历史中,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曾多次明 确地把“系统”理解为“统一体”、“集合 体”、“综合的整体”。恩格斯曾指出:“世 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 集合体”。系统并不神秘,它广泛存在于自然 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之中。系统是由相互 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要素)组成的具 有确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黑格尔(公元1770-1831年)
强调把真理和科学作为有机的科学系统加以 考察的重要性,指出系统与要素的内在联系 的历史性和层次性。 称“绝对概念”为“系统”,把这种系统理 解为一个“过程的集合体”。他认为一切存 在都是有机的整体。 用系统的方法构造出完整的哲学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过程、乃至整个世界都是由无数 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所形 成的统一整体。 恩格斯:“宇宙是一个体系,是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 马克思、恩格斯曾明确提出系统概念和系统思想。马克思著作 中多次使用了“系统”、“有机系统”、“系统发展为整体性” 等概念。恩格斯也说:“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 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 还说“由于三大发现和自 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够指出自然界中各个 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指出各个领域之 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 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 画。” 马克思用系统观去分析社会问题。他以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 前进,科学而清晰地描述了社会发展的系统形式。
(二)近代系统观的形成
十五世纪下半叶,近代科学开始兴起,天文学、力学、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从哲学中分离出来,获得迅速 发展。这时自然科学处在初期,主要是收集材料,积累 经验,初步进行整理。研究方法主要是分析方法,把事 物分成各个独立部分,分门别类孤立地进行考察。这种 方法对自然科学的发展是必要的,但把这种考察方法移 植到哲学中,就成为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它撇开总体 联系来考察事物的过程,堵塞了从了解部分到了解整体、 洞察普遍联系的道路 。尽管,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在 知识上、甚至在材料的整理上高过了古希腊,但是它在 理论地掌握这些材料上,却缺乏系统观点、缺乏辩证思 维,因而在一般的自然观上却低于希腊古代。
在大学预料学习阶段,贝塔朗菲即涉猎了荷马、 柏拉图等人的著作,还接触到拉马克、达尔文、 马克思、等人的理论,并掌握了微积分。他爱 好广泛,还尝试写过诗、戏剧和小说。在家庭 图书馆中,他熟悉了显微镜,同时开始练习动 植物的解剖。贝塔朗菲早期对生物学的兴趣, 与环境的熏陶有关。母亲的朋友、也是他们的 邻居,保罗·卡默勒是一个生物学家,信奉拉 马克主义,经常与贝塔朗菲一起讨论生物学问 题,对贝塔朗菲日后生物学观点的形成有着重 要影响。与众不同的求学生涯,使得贝塔朗菲 能自由地涉猎广阔的知识领域,为他以后的博 学和跨学科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老子(公元前580--前500年)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 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万物抱阴而负 阳„„” 老子用有与无、始与母、一与 二、阴与阳的对立统一关系来 表达自然界的统一性,这里就 包含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关系。
贝塔朗菲(1901~1972)
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1926年获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在该校任教。1937年起,先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加拿大渥太 华大学、阿尔贝塔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等处任教。1954年,创 建一般系统论研究会。 提出生物学中有机体的概念,强调把有机体当作整体或系统来 研究,才能发现不同层次上的组织原理。1932年的《理论生物 学》和1934年的《现代发展理论》中提出用数学模型研究生物 学和有机体,把协调、有序、目的性等概念,形成三个基本观 点,即系统、动态和层次观点。1937年在芝加哥大学哲学讨论 会上第一次提出一般系统论概念。由于当时生物学界的压力, 没有发表。1945年在《德国哲学周刊》18期上发表《关于一般 系统论》,但不久毁于战火,没有引起注意。1947~1948年在美 国讲学和参加专题讨论会时进一步阐明一般系统论思想,指出 不论系统的具体种类、组成部分性质和它们之间关系如何,存 在着适用于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和规律。虽然一般系统论几 乎与控制论、信息论同时出现,但直到60~70年代才受到重视。
图像—数字—图像的转变,是101010这种数码 起了决定作用,其中奥秘是邵雍发现的。他把 阴爻¦看作0,把阳爻(Yao)︱看作1,二者不 同组合叠加,可实现任何事物的象(图像)与 数(数码)之间的转变。通过0与1引申,八卦 符号就可以变成一切数字,如乾111,坤000, 震001,离101,坎010,兑011,艮100,巽 110,,可分别与易经八卦阴阳二爻变幻对应, 所有卦象都是0和1的组合。复卦坤卦就是 000000,乾卦就是111111,大有卦就是111101 等等。邵雍的伏羲图的六十四个卦象,正好是 二进制从0到63有规律的数码排列图,是前无古 人的创新。
对物质的结构作了探
讨,认为一切事物都 是由原子和空虚组成 的。他还著有《世界 大系统》一书,这是 最早采用“系统”这 个词的著作。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
其系统思想对系统论形成有重 大影响,贝塔朗菲说:“亚里 士多德的世界观及其固有的整 体论和目的论的观点就是这种 宇宙秩序的一种表达方式。亚 里士多德的论点‘整体大于它 的各部分的总和’,是基本的 系统问题的的一种表述,至今 仍然正确。”。亚里士多德的 整体论、目的论、组织论和四 因论是古代朴素的系统观点、 系统思想的最高表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