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科普馆设计
地质博物馆布展大纲2—岩石厅
第二单元岩石厅一、展厅概述展厅以“地壳岩石多样性”为主题,突出表现岩石的形成,岩石的演化过程,岩石的特征及用途,进而揭示地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岩石与人类文明进步的相互关系。
二、展厅设计展厅位置:展厅位于****展厅面积:面积约***平方米展厅设计:(附展厅设计平面图)三、展示内容(一)岩石简介1.知识点岩石概念、岩石成因、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2.展示形式展板/灯箱展示:采用文字说明、精美图片介绍知识点;3. 展示内容【岩石的概念】: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稳定外型的矿物集合体,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
岩石不仅是组成地球岩石圈最基本的要素,而且如同盔甲-般保护着她。
如果没有地壳表层的岩石圈,地球表面岩浆四溅,将会成为火球就更不可能有丰富多样的生命的延续。
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其中岩浆岩是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的岩石,也称火成岩或喷出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水、空气和冰川等外力的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变质岩是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由于其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岩石的发展】:46亿年前,地球形成液态岩浆覆盖了整个星球,此时的地球就像一个大火炉,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碰撞与爆炸,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
但数亿年后,大量陨石造访地球的同时也带来了珍贵的水资源。
随着地球温度降低,沸腾滚动的熔岩也渐渐冷凝分异,首先生成了富铁镁的玄武质岩浆,冷却后形成了玄武岩。
玄武岩中的硅铝质矿物的熔点较低,受热后硅铝质的矿物首先熔化,形成富硅铝的岩浆。
硅铝质岩浆的密度低于地球的平均密度,所以在浮力作用下,硅铝质岩浆“漂”到了地表附近。
在大约40亿年前时,以硅铝质为主要成分的花岗岩诞生了,石英、长石以及暗色矿物构成了花岗岩的主体,其颜色由浅到深各不相同,取决于各类矿物的含量比例。
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最初花岗岩的风化物质、火山碎屑及少量宇宙物质经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石。
上海地质科普馆
上海地质科普馆引言上海地质科普馆是一座位于上海市的科普馆,致力于向公众传播有关地球科学和地质学的知识。
作为一座现代化的科普馆,上海地质科普馆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展览和互动体验,旨在增强观众对地质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将介绍上海地质科普馆的历史背景、展览内容以及其对公众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上海地质科普馆创立于20世纪80年代,由上海市地勘局和上海市科技委员会共同投资兴建。
它的建立旨在满足当时公众对地质科学知识的需求,并向公众提供一个了解地球科学的平台。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上海地质科普馆逐渐成为上海市地质科学的重要教育和展示中心。
二、展览内容1. 地球演化展区:这个展区主要介绍地球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包括地球内部结构、板块构造、地质变迁等内容。
观众可以通过模型、展板和多媒体设备了解地球的奥秘。
2. 矿石与矿床展区:这个展区展示了地球上丰富的矿石资源和矿床类型。
观众可以近距离观察稀有矿石和珍贵宝石,并了解矿床形成的过程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3. 水文地质与环境展区:这个展区主要介绍地下水资源、水文地质特征以及水文环境保护。
观众可以通过模型和交互装置了解地下水的形成、水文地质的影响以及地下水的管理。
4. 地震与地质灾害展区:这个展区重点讲解地震的原因、预测与防治措施。
观众可以通过模拟地震的装置和多媒体设备,了解地震的危害和地震科学的研究成果。
5. 地质科学实验室:在科学实验室,观众可以亲自参与一系列小型实验,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这里的实验室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亲身体验地质科学的机会。
三、公众影响上海地质科普馆通过举办一系列公众教育活动和专题讲座,增加了公众对地质科学的兴趣和认识。
馆内的互动展览和模拟实验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此外,上海地质科普馆定期与学校、社区和其他科普机构合作,举办科普活动,向更多人群普及地质科学知识。
上海地质科普馆还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平台,促进了地球科学研究的交流与合作。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1. 引言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及其活动造成威胁或危害的事件。
地质灾害的治理工程是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来减轻、防止和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扩展,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本报告对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初步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
2. 项目背景2.1 项目概述本项目位于某市龙山区,是一处地质灾害频发区域。
在过去的几年里,该地区频繁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了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因此,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初步设计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2.2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工程设计和治理措施,减轻地质灾害对当地居民的威胁,确保其生命和财产安全。
具体目标包括: - 发现和分析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和特点; - 确定治理工程的合理位置和布局; - 设计合适的工程措施,减轻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损害程度; - 保障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安全。
3. 地质灾害调查与分析在本项目中,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分析。
通过采集现场数据,结合地质地貌分析和相关文献调研,确定了以下几个主要地质灾害情况:3.1 滑坡滑坡是该地区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由陡坡地带的土壤松动和水分渗入引起。
滑坡的主要特点包括较大的滑坡体积、快速发展速度和破坏力强。
3.2 崩塌崩塌是由于地层岩石的破碎和坍塌导致的地质灾害。
崩塌的主要特点是瞬间发生、摧毁范围广泛和具有较强的冲击力。
3.3 泥石流由于强降雨、山洪暴发等原因,该地区经常发生泥石流。
泥石流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其具有较强的破坏力,能将河道两侧的建筑物、农田和道路冲毁。
4. 治理工程设计方案根据对地质灾害调查与分析的结果,我们制定了以下治理工程设计方案:4.1 滑坡治理针对滑坡灾害,我们计划采取以下治理措施:- 调整建筑物的布局,避免在滑坡影响范围内兴建建筑物; - 加固滑坡体并采取防护措施,如设置挡土墙、植被覆盖等; - 控制地下水位,减少水分对滑坡的影响。
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博物馆设计说明范文
设计分析说明——解读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建筑设计者:李亦农建筑师简介:李亦农,出生于北京。
1989至1997年间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习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专业,获得建筑学学士和工学硕士学位。
1999年进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2000年成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2006年获第六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
现任6-A-3建筑工作室室主任。
自从业以来建筑师一直保持着对建筑事业的热爱,在实践中不懈追求,并逐步树立自己的建筑观,认为建筑师及其作品应以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为根本宗旨,在设计中始终追求原创性,追求作品的高完成度。
工作范围涉及办公、科研、商业等各类公共建筑及居住区规划设计,尤其在办公建筑设计方面,成功完成了多个作品,并总结归纳出对于设计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
主要设计作品:北京燃气集团生产指挥调度中心工程,北京佳汇国际中心办公综合楼,金国际大厦—包括商业、办公、酒店共计441,600㎡等。
最新作品是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
文脉背景:北京市房山区拥有丰富独特的地质遗迹和历史悠久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是一处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地质遗迹集中分布地区。
于2006年9月18日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并授牌,成立“世界地质公园”。
此园位于北京市西南约40公里,地跨北京市房山区和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涞源县。
公园总面积953.95平方公里,划分为八个园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园区、石花洞园区、十渡园区、百花山-白草畔园区、云居寺-上方山园区和圣莲山园区属地为房山区;野三坡园区和白石山园区属地为保定市的涞水县与涞源县。
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它展现了中国华北地区数十亿年以来地球演化发展的历史画卷,记录了自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各个地质年代的动荡变迁,是一座浩瀚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而实现开园必须具备内容充实完善的博物馆。
房山区作为北京远郊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地方政府对这个博物馆的建设寄予厚望,希望它不只是科普宣传的窗口,同时能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乃至成为整个区域产业再定位的标志建筑。
地质馆策划方案
地质馆策划方案一、引言地质馆作为一种科普教育场所,承载着向公众传递地质知识的重要使命。
本文档将介绍一个地质馆的策划方案,包括目标、展示内容、展示方式、交互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二、目标地质馆的主要目标是提供一个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性的地质学学习环境,吸引并教育公众对地质学的兴趣和认识。
具体目标如下:1.传递基础地质知识,使公众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质事件;2.提供互动和体验式学习机会,激发公众的学习兴趣;3.培养公众的科学思维和环境保护意识;4.提供一个具有社交和娱乐功能的场所,吸引更多的观众。
三、展示内容地质馆将展示以下内容:1. 地球的演化史通过展示地球的不同时期地质图、化石、岩石和矿石等,向公众展示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质事件,让公众了解地球的形成和变化。
2. 地质现象和自然灾害介绍不同地质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影响,例如火山喷发、地震、洪水等,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3. 矿产资源和环境保护通过展示不同矿石的特征和用途,向公众介绍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同时,也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4. 地质勘探和科学研究介绍地质勘探的方法和技术,让公众了解地质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如何进行研究和应用的。
5. 当代地质问题和挑战向公众介绍当代地质问题和挑战,例如全球变暖、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
引导公众思考地球与人类的关系,并提高环境意识。
四、展示方式地质馆将利用不同的展示方式,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展示内容。
1. 实物展示通过展示大型化石、岩石标本、地质图等实物,让观众近距离观察和触摸,增加互动性和体验感。
2. 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地质现象的模拟、地球演化的动画、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等,以丰富的视听效果吸引观众。
3. 互动体验设置互动装置和实验台,让观众参与地质勘探、模拟地质现象等活动,增加参与感和学习乐趣。
4. 专题讲座和研讨会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和研讨会,邀请地质学家和专家分享最新的地质研究成果和知识,提供深入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地质灾害宣传册
地质灾害宣传册地质灾害宣传册封面:1. 主题: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手册2. 设计:鲜明的封面图片,展示地质灾害的严重性和危害性3. 标题:预防地质灾害,共创安全家园目录页:1. 简明扼要地列出宣传册的内容概述第一部分:地质灾害的定义与分类1. 地质灾害的定义和原因2. 常见地质灾害的分类和特征3. 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的简介第二部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1. 地质灾害的严重性和危害性2. 如何提前预警和迅速应对地质灾害3. 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和方法4. 如何管理和监测地下水5. 合理的土壤利用和区域规划对灾害的防范作用6. 地质灾害的应急救援措施第三部分:地质灾害的案例分析与历史教训1. 列举一些历史上的地质灾害案例,并分析其产生原因和教训2. 介绍当地政府和居民群众采取的措施和应对方法第四部分:社区参与与地质灾害防治1. 社区居民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参与2. 介绍地质灾害防治的社区组织和管理模式3. 鼓励居民参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防治计划制定4. 提供社区居民参与培训和技能学习的资源第五部分: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与恢复重建1.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机制和组织2. 应急救援物资和资源的准备和调配3. 灾后恢复重建的规划和措施4. 灾后心理援助与社会支持封底:1. 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 提供相关部门和机构的联系方式3. 鼓励读者树立地质灾害防治的意识和责任感宣传册的整体设计应简洁明了,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展示地质灾害的现状、防治知识和社区参与等方面的内容,提高读者的意识和关注度。
宣传册不仅应向广大居民进行普及,还应作为教育机构、社区、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单位的宣传教材,以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科普宣传活动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科普宣传活动方案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科普宣传活动方案地质灾害是自然界的重要灾害类型之一,为了增强公众对地质灾害防治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本文提出了一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科普宣传活动方案。
参观防震减灾科普馆的美篇
参观防震减灾科普馆的美篇在这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地震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地震的发生会对人类的生活和财产造成巨大的威胁,因此如何提高自身的防灾意识和减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向公众普及关于地震、防震减灾的知识,建立和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防震减灾科普馆应运而生。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一家防震减灾科普馆,让我受益匪浅。
防震减灾科普馆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占地面积广阔,馆内的建筑简洁大气,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在进入馆内之前,馆内的工作人员首先向我们进行了简单的科普介绍,使我们对馆内的展示内容有了初步了解。
在科普馆内,一共有六个主题区域,分别是地震基础知识区、地震预警与预测区、防震减灾措施区、灾害事故案例区、国际合作与援助区、亲历者讲述区。
每个主题区域都采用了现代化的展示手段,配备了各种多媒体设备,使整个参观过程生动有趣。
地震基础知识区是科普馆的起始区域,通过大屏幕播放地震的动态画面和声音,向参观者讲解了地震的基本概念和成因。
通过这种形式的展示,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地震的威力,以及人类在地震面前所面临的挑战。
进入地震预警与预测区,我们看到了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这些设备能够及时监测地震的前兆,提前预警,给人们争取宝贵的逃生时间。
在这里,参观者还可以通过与工作人员互动,模拟地震发生时的紧急情况,增强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防震减灾措施区是科普馆最精彩的展示之一。
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了人们进行防震减灾工作的种种措施,包括建筑物的加固设计、地震应急逃生通道的设置、避震器的使用等等。
通过模型和图像的展示,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了这些措施的重要性和实际效果。
行走在灾害事故案例区,我们看到了一些历史上著名的地震事故的案例分析,如2008年汶川地震、2011年福岛核事故等。
通过这些事故的案例,我们深入了解了地震灾害的严重性和人们在灾害面前所面临的困境。
同时,这也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地震减灾的意识。
国际合作与援助区向我们展示了各国在地震减灾方面的合作与互助。
湖南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湖南地质博物馆观后感湖南地质博物馆如今已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地质科普教育基地,既展示了湖南丰富的地质资源,又向公众普及了地质知识。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湖南地质博物馆,不仅亲身感受到了馆内陈列的精美和科学性,更对地球的奥妙和湖南地质的独特之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进入博物馆大厅,透过玻璃幕墙,我看到了一个现代而富有科技感的空间。
整个馆内的设计简洁大方,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使得展品得以充分展示。
我被馆内的氛围所吸引,迫不及待地踏入展馆。
首先,我参观了地质历史陈列区。
在这里,模型复原再现了地质演化的历程,从地球形成到各个地质时代的变迁。
我仿佛置身于恢宏的地壳运动中,感受到了万物流转的魅力。
巨大的地球仪和各种地质标本,让我对地理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其次,我进入了地质资源陈列区。
来自湖南各地的矿石、岩石和化石展示在玻璃柜里,每一件都是如此珍贵。
我了解到,湖南是一个地质资源富集的省份,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锰矿等资源。
通过观看展品,我对这些宝贵的资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湖南的地质形成和变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接着,我进入了地质灾害陈列区。
在这个展区,我发现地质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威胁。
通过不同的模型和实例,我深刻意识到地质灾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同时,陈列区还详细介绍了湖南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和应对措施,让我增强了在灾害面前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意识。
最后,我来到了地质科技交互体验区。
这里配备了各种现代化的科技设施和互动装置,使参观者更好地学习和感受地质科学。
比如,我通过触摸屏幕,了解了地震波传播的原理;还参与了模拟挖掘化石的互动游戏,感受了科学考古的乐趣。
这一系列的互动体验,让我对地质科学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在湖南地质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地球的奇妙和湖南地质的独特之处,更深刻地认识到保护和利用地质资源的重要性。
我深深被博物馆所传递的科普教育理念所打动,它通过简洁而美观的展示设计,将专业的地质知识以生动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地质灾害是自然界种类繁多的灾害之一,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的损失,需要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
本文就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技术要求进行探讨。
1. 项目背景该部分主要介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背景信息,包括项目的地理位置、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历史灾害记录等。
通过对项目背景的分析,能够更好地制定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方案。
2. 工程目标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时,需要明确工程的目标和任务。
例如,防治工程是否要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或改善环境。
工程目标的明确有助于制定适当的技术要求。
3. 地质勘察地质勘察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基础,也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地质勘察需包括对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分布特点等进行详细调查,为工程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4. 风险评估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中,风险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对地质灾害风险的评估,可以确定潜在风险区域,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风险评估应考虑灾害的可能性、影响范围、潜在损失等因素,以确定适当的防治措施。
5. 工程设计原则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以保证工程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这些原则包括:•综合防治原则:综合考虑各类地质灾害的特点,采取多种防治措施,达到综合防治的效果。
•适应性原则:根据不同地质灾害的特点,设计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工程能够适应不同条件下的灾害。
•科学性原则:设计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充分考虑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经济性原则: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程造价,并确保工程具有经济效益。
•可持续性原则:考虑工程的长期维护和管理,确保工程在灾害发生后仍然具有防治效果。
6. 工程设计内容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结构设计、材料选取、施工方法等。
工程设计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结构设计:根据地质灾害类型,设计相应的结构形式,例如抗震墙、抗滑坡结构等。
依托地球科学实验室 构建开放性实验活动——专访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地理教研组组长施双艳
依托地球科学实验室构建开放性实验活动——专访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地理教研组组长施双艳赵媛;张鹏;裴俊【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年(卷),期】2015(000)020【总页数】2页(P23-24)【作者】赵媛;张鹏;裴俊【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编者按:实验室是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品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中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特别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载体。
随着学科实验室的建设得到了资金支持与政策扶持,地理学科实验室也收获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了不少具有校际特色的“典型实验室”。
我刊特推出了本专题,通过走访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地球科学开放式重点实验室,并组织江苏、辽宁等地地理实验室教学应用案例直观反映各地在地理学科教育及实验室构建的情况,引发关注与交流,共同促进地理实验教学。
北京市教委于2012年启动了北京市普通高中开放式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全市共有50余所高中开展了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
其中,首都师范大学附中永定分校创新性地构建起了全市唯一一个以地理学科为基础和服务对象的地球科学开放式重点实验室,并于2015年年初建成并投入使用。
该校地理教研组组长施双燕老师作为负责人,组织参与了该实验室从规划设计、研讨筹备、搭建配置、到教学应用的全过程。
施双艳老师说:“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尽可能地寻找机会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感悟地球科学的魅力。
然而在现有条件下,不可能将所有地理教学都放到野外,于是拥有一间地理专业教室就成为我的一个梦想。
近两年,在市、区两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终于有机会可以使梦想变为现实了。
”学校先后走访了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天文馆等高等院校实验室和科普场馆,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运行模式,同时根据地理学科教学的侧重和高中学生的学习的特点,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对实验室的构建进行了初步设计。
并最终确立了兼顾教学和科研多种功能,既突出地理学科前沿——着眼未来,又注重学生地理体验和实际操作,尽可能多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和教学需要的设计理念。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科普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科普地质环境是指地球上各类地质因素和过程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自然环境。
地质环境的特点和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都有着深远影响。
然而,由于地质灾害的存在,我们在利用地质资源和开展各类活动时会面临风险和挑战。
了解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对我们的生活意义重大,接下来将科普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
一、地质环境地质环境包括地壳构造、岩石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方面。
1. 地壳构造:地壳构造是指地球上地壳的构成和排列方式,主要包括板块构造、断裂构造、褶皱构造等。
地壳构造的变化会导致地震、火山等现象的发生,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2. 岩石地质:岩石地质是研究地球上岩石的起源、组成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不同类型的岩石对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保护有直接影响。
3.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包括山地、平原、河流、湖泊等。
地形地貌的不同会影响水文地质和地理环境的分布。
4. 水文地质:水文地质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流动和利用的科学。
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二、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由地质环境变化引起的对人类生活和财产造成威胁的灾害事件。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1. 地震:地震是地壳内的应力积累释放所引起的地球表面振动。
地震可以造成房屋倒塌、道路断裂等破坏,严重时还会引发次生灾害如火灾、洪水等。
2.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球上火山岩浆爆发到地表的现象。
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的火山灰、热气和火山弹,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都造成威胁。
3. 滑坡:滑坡是地表土壤、岩石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性而发生的大规模滑动现象。
滑坡会导致房屋、道路等被埋毁,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泥石流:泥石流是在陡坡地区,由降水引发,带有大量泥沙的水流冲击引起的地质灾害。
泥石流的流速快、破坏力大,经常造成重大灾害。
三、如何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1. 加强科学监测:通过地震台网、火山监测站等科学设施实时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的演化和发展趋势,提前采取预警措施。
抗震减灾展厅方案
抗震减灾展厅方案一、背景近年来,地震灾害频发,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
为了更好地加强公众对抗震减灾的认知和了解,各地纷纷设立抗震减灾展厅,宣传抗震减灾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能力。
二、展厅内容和设计抗震减灾展厅的内容应该围绕着抗震减灾的基本知识、应急措施、安全用电、安全疏散等方面展开。
展厅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具有可视性和互动性的设计方案,以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引导参观者自主学习和探索。
1. 抗震减灾基本知识在展厅中,应以视频、图片等形式介绍抗震减灾的基本知识,如地震的成因、地震的影响、地震后的安全措施等。
展示抗震减灾的基本知识,有助于增强参观者的应对能力。
2. 应急措施在展厅中,应设置紧急救援设备展示区,展示各种应急设备,如应急灯、应急水袋等,让参观者了解使用方法和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同时,还可以利用VR等虚拟现实技术,演示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在展厅中,应设置安全用电展示区,宣传用电安全知识,介绍各类电气设备的安装和使用方法,同时还要介绍各类电气事故的案例,让参观者了解用电的重要性,防止用电事故的发生。
4. 安全疏散在展厅中,应设置实地仿真救援场景区,让参观者了解火灾、地震、气体泄漏等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方式和标准动作。
通过实体模拟,让参观者亲身体验,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三、展厅的评估标准展厅作为宣传抗震减灾知识的重要渠道,要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1. 效果标准展厅设计要突出抗震减灾的主题,能让参观者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2. 环保标准展厅要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使用资源要节约、环保、低碳,符合安全环保要求。
展厅必须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建设要求,保证展厅的参观者在访问展厅过程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4. 互动标准展厅要具有互动性,提供一系列互动式教育活动,丰富参观者的展厅体验和感受。
同时,还要不断提升展厅的互动性,以满足参观者的需求。
四、结论抗震减灾展厅的设计要符合现代公众宣传的需求,突出主题,丰富形式,具有可视性、互动性等特点。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方案
&东莞市凤岗镇玉泉七号路滑坡地形图及实测地形剖面图。
四、边坡治理设计方案
1、本场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黄洞村玉泉七号路南与四号路西交 处,玉泉七号路商铺南侧。坡前商铺以外为约15m宽的道路,道路北侧为新
建工业区。场区东面、西面和南面均可见大面积开挖削坡,人类工程活动频 繁。场区(滑坡)地处丘陵北坡(原坡顶高程114.51m,坡脚37.62m),原自 然坡度V30°。坡下人工开挖(约5〜15m)并削坡放坡,现状坡度18〜25°。 人工开挖等人类活动强烈破坏了岩土体的稳定,加剧滑坡体的下滑,出现滑 体土体严重开裂、错动、下陷、剪出等现象,并且险情正在进一步的发展中, 随时可能引起更剧烈的滑动,对附近建筑物、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潜 在严重威胁。同时,由于坡面裂隙发育,雨水沿裂隙入渗,加剧坡积土层的 软化,有加剧不均匀沉降和滑移的趋势。
XX
一、工程概况
本场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黄洞村玉泉七号路商铺南侧。坡前商铺
以外为约15m宽的道路,道路北侧为新建工业区(厂房三层、员工住宅六层)。 场区东面、西面和南面均可见大面积开挖削坡, 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场区(滑 坡)地处丘陵北坡(原坡顶高程114.51m,坡脚37.62m),原自然坡度V30°。 坡下人工开挖(约5〜15m)并削坡放坡,现状坡度18〜25°。人工开挖等人 类活动强烈破坏了岩土体的稳定,加剧滑坡体的下滑,出现滑体土体严重开 裂、错动、下陷、剪出等现象,并且险情正在进一步的发展中,随时可能引 起更剧烈的滑动,对附近建筑物、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潜在严重威胁。
(2)残积层(Qel)
为碎屑岩风化土,据现场调查主要为长石砂岩、泥质粉砂岩风化而 成的粉质粘土,局部含较多风化碎石。
深圳大鹏地质博物馆介绍
深圳大鹏地质博物馆介绍深圳大鹏地质博物馆是一座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的地质科普教育场所。
它是深圳市为了推动地质科普教育而兴建的一座现代化博物馆,于2016年正式对外开放。
下面将对深圳大鹏地质博物馆进行详细介绍。
深圳大鹏地质博物馆占地面积约5400平方米,分为地质展厅、化石展厅、矿石展厅、科普教育区等多个展区。
博物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和地质构造,建筑外观独特,宛如一座现代艺术作品,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
步入博物馆,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地质世界,展示了地球演化、地质构造、矿产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在地质展厅,游客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模型解说、互动体验等方式,了解地球的形成、地质构造和地质灾害等知识。
展厅中生动再现了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地震等地质现象的过程,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此外,展厅还展示了地球演化的历程,从古生代到现代,逐步展示了地球上各个时期的生物和地质变化,让人感受到地球的无限魅力。
化石展厅是深圳大鹏地质博物馆的一大亮点。
这里陈列着世界各地的珍贵化石,包括恐龙化石、古植物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等。
这些化石不仅展示了生物演化的历史,还让人们了解到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各种奇特生物。
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这些化石,感受到时间的长河和生命的伟大。
矿石展厅展示了世界各地的矿石资源,包括金、银、铜、铝等常见金属矿石,以及钻石、翡翠等宝石矿石。
通过展示矿石的外观、质地、成因等信息,让人们了解到地球内部的丰富宝藏和矿产资源的重要性。
同时,展厅还介绍了矿石的开采、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了人们对矿产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除了展览区域,深圳大鹏地质博物馆还设有科普教育区。
这里提供了各种地质科普教育活动,包括地质实验室、科普讲座、地质考察等。
通过这些活动,人们可以亲身参与到地质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中,加深对地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地质主题的展览和活动,吸引了众多地质爱好者和科普教育的参与者。
滑坡泥石流科普方案
滑坡泥石流科普方案一、科普目标。
让大家轻松愉快地了解滑坡和泥石流是啥、为啥会发生、有啥危害以及怎么预防,增强大家应对这两种地质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二、科普受众。
普通大众,不管是住在山区、城市,还是其他地方的小伙伴们,都应该了解这些知识哦。
三、科普内容。
# (一)滑坡是啥?1. 形象比喻。
小伙伴们!滑坡就像是大地打了个“滑梯”。
原本好好待在那儿的土啊、石头啊,就像小朋友在滑梯上一样,一下子就滑下去了。
比如说,你在山坡上看到有一大块地方像被切了一刀似的,然后土和石头开始慢慢或者突然地往山下溜,那很可能就是滑坡啦。
2. 引发原因。
雨水太多:老天要是一个劲儿地下大雨,雨水就像个调皮的小家伙,钻进土里把土弄得湿哒哒的。
土就像被泡软的面包一样,支撑不住上面的石头和更多的土,然后就“哗啦”一下滑下去了。
人类乱搞:有时候我们人类也会闯祸。
比如说在山上乱砍树,树就像小卫士一样保护着山坡,树没了,山坡就容易出问题。
还有在山脚下乱挖乱建的,把山坡的结构都破坏了,这就像是在一个快倒的积木塔下面还乱晃悠,可不就容易引发滑坡嘛。
# (二)泥石流是啥?1. 形象比喻。
泥石流啊,就像是大自然搞的一场超级混乱的“泥巴石头粥”大游行。
想象一下,山上的土、石头,还有水混在一起,像发疯了一样从山上冲下来,就像一大坨巨大的、又脏又猛的流动怪物。
2. 引发原因。
暴雨是主谋:暴雨就像个大坏蛋,它下得又猛又急的时候,山上的水就特别多。
水就带着泥土和石头一起跑,越跑越多,越跑越快,最后就形成了泥石流。
这就像你用水龙头冲沙子,水大的时候沙子就跟着水到处跑,一个道理。
地震帮忙:地震这个捣蛋鬼要是在山区晃悠一下,那可不得了。
它把山都震得七零八落的,石头松动了,土也散了。
这时候要是再来点水,哪怕是一点小雨,也很容易引发泥石流,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一样,连锁反应就开始了。
# (三)滑坡泥石流的危害。
1. 破坏房屋。
滑坡和泥石流要是冲到房子上,那房子可就惨了。
应急安全科普实训体验馆设计与建设指南
应急安全科普实训体验馆设计与建设指南
一、概述
应急安全科普实训体验馆是通过现场体验及多媒体模拟展示,使公众能够了解城市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知识和安全意识培养的场馆。
其设计建设应用人性化的视角和手段,通过互动实验让公众真实感知危险,并在教育训练中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
二、设计原则
1. 活动参与性强。
将危险性简化模拟,通过实际体验让公众参与其中,使安全知识更加形象易懂。
2. 教育为主导。
所有设施均以安全教育为目的,通过游戏化手段传达安全讯息。
3. 多媒体交互。
运用、等多媒体手段,模拟灾害场景引导培训。
4. 人性化关怀。
全程注意参观安全,令公众在安心中学习。
五、主要设施
1. 实验区。
汽车撞击实验台、消防救援模拟等。
2. 体验区。
地震火灾救援、防汛抗洪等。
3. 智慧安防馆。
展示各类安防设备及其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4. 安全知识馆。
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传播安全常识。
5. 安全文化广场。
丰富安全主题展览及公益宣传活动。
六、建设保障
严格控制安全性能,常备应急救援预案,保证参观过程的安全科普。
以上内容仅为范例,实际情况请结合实际场馆功能进行调整完善。
希望通过此顾指南为广大应急安全科普馆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
第六章第二节地质灾害教学设计—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4.深入了解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选择一种技术,如InSAR、地震预警系统等,分析其原理、应用及优缺点。提交不少于300字的简述。
5.阅读一篇关于地质灾害防范的学术论文或新闻报道,撰写阅读笔记,内容包括:文章主题、观点、启示等。提交纸质版。
1.培养学生对地质灾害的敬畏之心,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学习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使学生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
3.增强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国家发展的情感。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地质灾害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地质灾害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关注地质灾害问题,培养探究精神。
2.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帮助学生构建地质灾害知识体系。
3.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培养学生运用科技工具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5.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使他们在学习地质灾害知识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以上措施,使学生在本章节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补充讲解,确保学生对地质灾害知识点的掌握。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地质灾害相关习题,如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等,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地震科普馆建设方案
地震科普馆建设方案一、建设目标与宗旨地震科普馆的建设旨在提高社会公众对地震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减少地震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通过展示地震科普知识、互动体验、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普及地震预防与应对方法,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安全意识。
二、科普内容规划1.地震基本知识:介绍地震的成因、震级、烈度等基本概念,让公众了解地震的原理和特点。
2.地震监测与预测:介绍地震监测设施、方法和技术,以及地震预测的原理和实践,让公众了解地震预测的最新进展。
3.地震防范措施:介绍建筑抗震设计、结构加固方法、家庭防震准备等防范措施,让公众了解如何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应急准备。
4.地震应急救援:介绍应急救援的理念、技能和方法,包括急救技能、灾后搜救、灾后防疫等,让公众了解如何应对地震灾害。
5.地震案例分析:介绍国内外典型地震案例,包括灾情分析、应对措施、经验教训等,让公众了解地震灾害的真实情况和实践经验。
三、展览布局设计1.入口区域:设置接待台、存包处、洗手间等设施,方便观众使用。
2.科普展示区:根据科普内容规划,设置多个展区,包括地震基本知识、地震监测与预测、地震防范措施、地震应急救援、地震案例分析等。
每个展区采用图文、模型、实物等多种展示形式,让公众直观了解地震科普知识。
3.互动体验区:设置多种互动体验设施,如地震模拟器、紧急救援模拟等,让公众亲身体验地震和应急救援的过程。
4.实践操作区:设置一些实践操作项目,如急救技能实践、家庭防震演练等,让公众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应急技能和安全知识。
5.休息区:设置休息座椅、饮水设施等,方便观众休息和补充体力。
四、科技手段运用1.多媒体展示:采用投影仪、大屏幕电视、音响等设备,播放地震科普视频和音频资料,提高公众的视听体验和学习效果。
2.虚拟现实技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地震模拟场景和应急救援模拟器,让公众亲身体验地震和应急救援的过程。
3.互动式展示:采用触摸屏、互动桌等设备,让观众与展示内容进行互动,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地质灾害与防治课程设计
地质灾害与防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影响,掌握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特点。
2. 学生能了解地质灾害的预测、预警及防治措施,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理。
3. 学生能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并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
2. 学生能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查询等方法,收集地质灾害相关信息,提高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地质灾害防治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地质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 学生能关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树立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勇于探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科学领域,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质灾害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地质灾害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等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地质灾害的类型与成因- 岩石与土壤的性质- 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特点2. 地质灾害的影响与预测- 地质灾害对人类生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地质灾害的预测方法和技术3.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防治地质灾害的基本原理- 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及综合治理案例4. 实践活动与案例分析- 实地考察:了解学校周边地质灾害情况,观察地质灾害遗址-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地质灾害案例,探讨防治措施的有效性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地质灾害的类型与成因第二课时:地质灾害的影响与预测第三课时: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第四课时:实践活动与案例分析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课本第四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相关,涉及第四节“地质灾害与防治”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形式: 互动训练
产品介绍
10、趣味知识抢答
展品介绍: 以有趣的互动抢答的形式向观众介绍地 震的相关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 让观众更好的掌握防震避震技巧,提高 自救互救能力
表现形式: 多媒体播放
产品介绍
4、地震形成演示仪
展品介绍: 展品详细介绍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当地 震发生时,地球内部是怎样变化的让我 们更直观的了解地震的发生过程。同时 还配有文字和语音讲解,可以深入的了 解地震的相关知识,将实践和理论相结 合,配合灯光控制,使演示效果更加逼 真
表现形式: 互动体验
地震体验区:真实地震小屋、VR地震逃生体验、建筑物抗震演示
震后救援区:紧急救护训练、防震避险游戏、知识抢答
场馆需求
现场需求
1、建议选择一楼 2、层高≥3.5m
供电需求
1、需380V电压
02
设计方案
平面布局图
空间效果图
空间效果图
平面布局图
平面布局图
平面布局图
03
产品介绍
产品介绍
1、小球大世界
表现形式: 互动体验
产品介绍
8、防震避险游戏
展品介绍: 防震避险游戏是一款高科技体验游戏, 它利用大型显示器及压力系统将参观者 的动作与计算机互联。该游戏模拟地震 发生的恶劣情况下,应该如何正确的逃 生。每个场景都有多种避险方法,试探 观众是否能正确的选择逃生方式
表现形式: 多媒体互动
产品介绍
9、紧急救护训练
产品介绍
5、真实地震体验小屋
展品介绍: 全方位立体式的真实地震过程体验可以 使观众感受大地震来临时的紧张感,通 过真实可怕的灾难再现促使体验观众了 解和学习地震中避免灾难以及如何逃生 自救等知识技能,提高体验者的灾难意 识,减少地震及次生灾害所带来的生命 财产损失
表现形式: 互动体验
产品介绍
6、地震VR逃生体验
地震科普馆的作用
作用
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许多科普教育基地所在的单位都 是专业性很强的单位。因此一些学校的课程完全可以放在相关的 科普教育基地进行。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避免“填鸭 式”和死记硬背的教育和学习方式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从以道德建设为主向以道德建设与科技文化建 设相结合转变。随着科普教育的深入发展,科技文化建设日益成为 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精神文明建设开始从以道德建设为 主向以道德与科技文化建设相结合转变。
展品介绍: 内投影地球仪形式,介绍全球地震板块 分布和火山的分布以及三亚地区8条断 裂带
表现形式: 多媒体互动
产品介绍
2、历史上重大地震
展品介绍: 历史上的重大地震灾害介绍,标明震级 及伤亡人数、财产损失等情况
表现形式: 展览展示
产品介绍
3、地震来临前征兆
展品介绍: 采用视频或Flash动画形式制作成地震宏 观前兆多媒体软件,展示比较常见水位、 水质异常,动、植物的习性异常等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人口稠密、建筑物抗震能力低。因此,我国的地震灾 害可谓全球之最。二十世纪全球发生的震级大于等于8.5级以上的特别巨大的地震 一共有三次,即1920年中国宁夏海原8.6级、1950年中国西藏察隅8.6级和1960年 智利8.5级地震。二十世纪以来,全球两次造成死亡20万人以上的大地震全都发生 在我国。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死亡23.4万人;另一次是1976年唐 山7.8级大地震,死亡24.2万人。
02
03
突出科技元素
本设计70%的内容(产品)采用高科技开发完成, 其中包括2D/3D劢画、游戏、体验装置、多媒体
展墙等单元内容,充分突出科技元素。
01
场馆规划
Hale Waihona Puke 规划内容场馆面积 66㎡
资金预算 68万
区域规划
前 言 区:前言主题墙、小球大世界
地震科普区:地震与火山分布图、三亚断裂图、历史上重大地震、 地震形成演示仪、地震来临前征兆
展品介绍: 沉浸式体验,模拟地震现场切身体验及 学习发生地震时正确的逃生方式
表现形式: 多媒体互动
产品介绍
7、建筑物抗震对比
展品介绍: 观众观察在震动台模拟地震的情况下采 用不同减隔震技术的结构的抗震表现。 演示抗震减震技术原理,了解建筑减隔 震的基本方法。同一频率下不同结构不 同抗震减震手段的效果比较
地质灾害科普馆设计
生命安全
重于泰山
前言 QIAN YAN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活动频繁。地震不但在世界上最 多、最大,而且分布广泛,除浙江和贵州两省之外,其余各省均有6级以上强震发 生。
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 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 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 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 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成 为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相关研发专利
本公司研发团 队根据相关市场需求, 不断进行科技创新, 现在已经在多个领域 拿到了四个领域的多 项专利证书。
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和地震发生时的自救能力。
场馆功能定位
01
教育性
鄙弃传统教学局限性, 缺乏实际感受,展示课 题与现有科技手段有机 结合做到生动活泼
02
体验性
以安全文化导入为基 础,注重现场实训
03
真实性
还原真实场景,切身 体验学习
04
科技性
各种展项通过新科技 手段,吸引观众眼球
场馆建设的原则
多种展示方式
公司主要产品有:模拟灭火、模拟烟道逃 生、模拟地震体验、地震平台、地震屋、模拟报 警电话、红绿灯斑马线模拟、模拟自行车驾驶、 知识抢答、知识查询、虚拟翻书、电子留言、电 子翻书、抠像系统设备、电子沙盘、投影互动、 触摸屏、灭火体验、模拟报警电话、仿真地震体 验,仿真坠梯体验、高空坠物、全息成像等多媒 体产品。
摈弃传统展馆以展板为主的展示模式,替之以参不体验、 游戏、3D劢画、多媒体展墙等多种展示方式的综合应用, 丰富的展示手段,增强展示内容的趣味性,提高视觉冲击
力,最终起到提高展示、宣传的质量和效率。
01
突出观众参与性
传统的展示方式主要以“看”为主,无 形地将展示内容与观众分割开来,致使 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劢状态。 我们的设计理念要求,60%的内容均以 参与体验的形式展出,提高观众的参与 性,激发参观的主劢性,提高展示宣传 的效果
处保质期内有关于产品质量引发的 费用,由我公司承担。质保期外, 在接到用户的维修通知后,按用户 要求的时间、地点,派出维修人员 进行维修处理,只收取备件产品的 成本费及差旅费;终身为用户提供 售后服务。
工作三
06
公司介绍
公司简介
北京盛世民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始于2009 年,注册资金5000万元,总部位于北京经济技 术开发区(国家级),是一家集的设计、研发、 制造的集成产业公司主要业务有消防、地震、防 灾减灾、交通安全、人防民防、企业安全、居家 安全、低碳环保等科普安全馆的设计、施工、互 动设备的生产制造。
表现形式: 互动抢答
04
成功案例展示
成功项目展示
成功项目展示
成功项目展示
成功项目展示
成功项目展示
成功项目展示
成功项目展示
05
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
出售的产品设备保修期为1年, 保修期内免费上门维修,人 为因素或不可 抗拒的自然现 象所引起的故障或破坏除外。
工作一
工作二
如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我公 司在接到通知后,2小时内响 应,24小时内到现场与甲方 共同检查情况,48小时之内 给予保修并达到设计使用要 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