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遗症的中医综合康复治疗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脑梗死)发病 2 周至6个月处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
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三)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常见症状/ 证候施护(一)半身不遂1.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3.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
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5.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 1 )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中同煮1 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
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 1 次,留罐5〜10分钟。
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4)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6)中药热熨:遵医嘱取穴。
中药籽装入药袋混合均匀,微波加热》70C,放于患处相应的穴位上适时来回或旋转药熨15〜30 分钟,每日1〜2 次,达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以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治疗中风病的10首经方总结
续命汤是古代治风的准绳,今总结共有10首一、续命汤是古代治风的准绳古代治疗中风,盛行应用续命汤。
续命汤自古以来就是历代医生治疗中风的重要方剂,如大、小续命汤,收录在《古今录验》里。
这些方子流传的时间很长,《金匮要略》中也有收录,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八·诸风》中收录更全,是古代五脏偏枯中风的通治方,也就是中风的专病专方。
这些方子被唐宋医家奉为治风的准绳,在唐宋以前辨治真中风,主要就是用这些续命汤来加减化裁,治愈率是很高的。
孙思邈深有体会,认为“以古法用大、小续命二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续命汤……效如神”,“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
《千金要方》明末清初医家汪昂在《汤头歌诀》中小续命汤下的按语里说“此方今人罕用,然古今风方,多从此方损益为治”。
说明续命汤是古代治风的根本方。
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风第二》中对续命汤的理解更为深刻而简要:“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雄。
”然而到了金元时期,对中风的认识便开始转变了,逐渐抛弃了中风从风论治的大法。
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张从正等医家各持一说,刘河间主心火暴盛;张从正主肝风内动;李东垣主形盛气衰,本气自病;朱丹溪主湿痰生热。
后世大都效法这些学说,以为中风是心火、痰热、肝风内动等所致,治之多用平肝潜阳、清火化痰等药,而将自古辨治中风的良方续命汤弃而不用,这实在是舍本逐末。
二、续命汤用途广泛,亟待广发潜力对于中风,唐代医家孙思邈从临床特征上将中风分为偏枯、风痱、风懿、风痹四种类型,主要病因就是风邪。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风痹”不能算作中风病一类的病证,而应该属于风湿痹证的范畴。
对于中风的治疗,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八·治诸风方》中说:“夫诸急卒病多是风,初得轻微,人所不悟,宜速与续命汤。
”并在《千金要方》中收录了不少以治风为主的大、小续命汤等古方。
中风,不仅古代有,现代也是发病率非常高的大病、重病,如果得了中风,也就是现在的脑卒中,就可以据证应用续命汤,应用续命汤最好在24小时之内就开始服药,这样疗效是最好的。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优化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优化和疗效。
适用于肢体酸痛、冷痛、麻木、萎缩等症状。
二)口眼歪斜、失语、语謇1.观察患者吞咽、呼吸、语言、面部表情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
2.指导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溃疡、龋齿等并发症的发生。
3.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包括口腔肌肉锻炼、语音训练、听力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4.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1)针灸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针20~30分钟。
适用于口眼歪斜、失语、语謇等症状。
2)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3)中药热熨:遵医嘱取穴。
中药籽装入药袋混合均匀,微波加热≥70℃。
放于患处相应的穴位上适时来回或旋转药熨15~30分钟,每日1~2次,达到温和疗效。
适用于口眼歪斜、失语、语謇等症状。
三)肢体肌肉萎缩、关节疼痛1.观察患者肢体肌肉、关节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
2.进行肌肉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力量训练、肌肉协调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
3.进行关节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训练、关节稳定性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关节功能。
4.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1)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
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
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
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4)中药热熨:遵医嘱取穴。
中药籽装入药袋混合均匀,微波加热≥70℃。
放于患处相应的穴位上适时来回或旋转药熨15~30分钟,每日1~2次,达到温和疗效。
适用于肢体肌肉萎缩、关节疼痛等症状。
四)肢体麻木、萎软、乏力1.观察患者肢体感觉、肌力、肌张力等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方案
中风后遗症中医药康复治疗方案中风造成的功能障碍一般来讲有肢体瘫痪、失语失忆、吞咽困难、心理障碍等,治疗这些中风后遗症应遵医嘱按疗程坚持用药,并配合功能康复锻炼、理疗、心理障碍康复进行综合治疗。
(一)药物治疗坚持服用汤药以促进脑血管病变区域侧支循环的形成和丰富,改善脑血流循环和脑缺氧状态;激活和修复受损脑细胞,清除脑组织代谢产物;清除自由基,建立脑组织功能代偿;同时对降低血粘度和高脂血症,对硬化动脉有软化作用,可以达到标本兼治和预防中风复发的双重目的。
中药汤药常分两型:气虚血瘀型方用补阳还五汤,中成药可用华佗再造丸、三七总甙片等;阳亢络阻型方用镇肝熄风汤,中成药可用太极通天口服液等。
(二)功能康复锻炼1、肌力、关节活动度训练:是增强肌力、调节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方法包括被动训练、主动锻炼、助力运动,个别不能活动的患者可采用意识锻炼。
2、平衡和步行训练:包括坐位、站位平衡,有支撑无支撑、静态、动态平衡等,患者平衡训练应根据瘫痪恢复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程度进行,当站立平衡后方可进行步行训练,训练应循序渐进,不能运动过度,以免造成新的伤害。
3、日常生活训练:个人洗漱,行走动作、更衣等。
作业疗法:患者有目的进行动作训练,尽可能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如下棋、珠算、桌球、阅读、书写、刺绣等。
(三)理疗电疗、磁疗、高压氧治疗等,结合中医的针灸、推拿按摩。
针灸一般取穴百会、风俯、内庭、太冲。
上肢不遂加肩榆、曲池、手三里、外关;下肢不遂加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口眼歪斜加地仓、颊车、合谷、四白;舌强语涩加廉泉、通里。
推拿疗法能通过手法的作用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并能保护关节功能,防止患侧肌肉的萎缩,亦是本病康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推拿要点手法以揉捏、扣拍、点按为主,并应掌握轻松柔和、舒适透热为度,切忌暴力损伤肌肉。
一般操作如下:1、患者取仰卧位,按摩者站在其右侧,用右手拇指按揉膻中、中脘、关元等穴。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常规中风病又名卒中,多由忧思恼怒、饮食不洁等诱因,以致阴阳失调,气血错乱,临床表现为猝然昏迷、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亦有未见昏迷,仅见半身不遂者。
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了解患者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情况。
(3)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
(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5)中医证型①风痰瘀阻证。
证候:口眼歪斜,舌强语睿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
舌暗紫,苔滑腻。
②气虚血瘀证。
证候: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
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③肝肾亏虚证。
证候: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
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护理要点(1)按针灸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患者肢体正常功能位,防止关节强直,预防垂足、内翻、肩关节半脱位等合并症Q(3)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及四肢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等基础护理。
②患者出现头痛、颈项强直、呕吐时,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③注意患者安全,防呛咳窒息、跌倒坠床、压疮及烫伤、走失等意外。
④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4)给药护理:使用血管扩张剂时,注意血压变化,严格控制滴速;使用抗凝纤溶药物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严格掌握剂量。
(5)饮食护理①患者宜进营养均衡软食,以植物蛋白为主,限制动物脂肪摄入,忌肥甘厚味之品。
②患者应多饮水,多食纤维丰富的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③患者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有吸入性肺炎风险时,可采用鼻饲饮食。
(6)情志护理:①语言疏导法。
运用语言,鼓励患者间多沟通、多交流。
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家庭温暖是调节患者情志的重要方法Q②移情易志法。
通过娱乐、音乐等手段,或设法培养患者某种兴趣、爱好,以分散患者注意力,调节其心境情志。
③五行相胜法。
在情志调护中,护士要善于运用《内经》情志治疗中的五行制约法则: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85例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85例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015-01【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
方法:我校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病例共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脑活素溶于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脑复康加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口服维生素e、维生素b1、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中药配合针灸综合治疗。
结果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8例,好转7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48.8%;治疗组痊愈18例,显效9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
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能促进患者肢体和言语功能的恢复,明显提高疗效。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疗效观察中风泛指脑血管意外疾病,是以突然昏倒、意识不清、口渴、言蹇、偏瘫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病。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经过救治之后遗留下来的轻重不等的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弛斜等症状的总称,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不仅病死率高,且常易导致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后遗症。
近年来,我校附属医院采用中西医配合针灸的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校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病例共85例,其中右侧瘫痪39例,左侧瘫痪46例;伴言语不利、口眼歪斜13例。
肌力0级25例,ⅰ级29例,ⅱ级21例,ⅲ级1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
治疗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39岁~72岁,平均年龄58岁;其中脑梗塞21例,脑出血13例,脑血栓8例。
对照组男32例,女11例,年龄35岁~69岁,平均年龄61岁;其中脑梗塞19例,脑出血15例,脑血栓9例,病程在3个月~1年,平均病程在6个月左右。
中风病(脑梗塞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痰瘀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治疗应标本兼顾、扶正祛邪,后遗症期则以扶正固本为主。
因此,恢复期以益气活血、育阴通络为主要治法。
中医理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血 、按摩疗法 、拔 罐 、刮痧 、中医综合 康复等方 面进 行阐述 ,旨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其
在探讨 中医理疗法治疗 中风后遗症 的临床进展 。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上下肢肌力、语 言状况改善亦优于对 照
1 针 刺 疗 法
组 。王浩 [ J用腕踝针结合cT所示病灶在头皮的相应投射 区围 针 (简称 CT定位 围针 法 ),并采取较 长时 间留针 ,治疗 中风后
上海针灸杂志 ,2009,28(7):383—385.
将 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和对 照组 ,治疗组在对照 [5]李树伟 ,李 红霞.张力平衡针法结合康 复治疗脑卒 中后肌
组 治疗方案 的基础上 ,加用 中药 熏洗 配合十宣放血疗法 。结果
痉挛36例 rj].陕西中医 ,2008,29(10):1385—1386.
瘫痪与痉挛并 存 ,严重影响了患者 的生活质量 。中医理疗法是 益 民等[7]将 6O例 患者随机分 为治疗组 和对 照组 ,治疗 组30例
中医学独特的治疗方法之一 ,具有悠久 的历史和丰富 的内容 , 用针灸捻转进针浅刺法治疗 ,对照组30例用常规针刺法 治疗 ,
在 中风后遗症的康 复治疗 中具有独特优势 。近年来 随着各种 中医证候疗效 结果显示 ,治疗组总有效率 为86.0%,对 照组为
高 于对 照组 (P<0.05)。
[J].中医外治杂志 ,2011,20(2):29.
4 结 语
[17]李贤 ,江小荣 ,彭华.中药熏洗加十宣放 血治疗 中风后手 指 功能 障碍 的 临床 研 究 [J].辽宁 中 医杂志 ,2010,37
综上所述 ,综合运 用中医理疗 法在中风后遗症 的康复治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突发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中风药物治疗是迅速恢复患者体能的主要手段,但伴随着药物治疗的同时,中医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减轻病痛与并发症,促进康复。
本文将从饮食、按摩、针灸等方面介绍中风中医护理的方案。
饮食护理1.膳食清淡:中风患者饮食以清淡为主,不宜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葱、大蒜等。
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瘦肉、蔬菜、水果等。
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食物,避免食物单一导致营养不均衡。
2.饮食要规律:饮食定时、定量。
不得喝较多的酒,少吃咸腌食品,以免引起高血压或加重中风后的水肿乃至头痛。
3.绿色蔬菜:绿色蔬菜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血脂等功效,如菠菜、芹菜、茭白等。
建议每天多吃一些绿色蔬菜,有益于身体康复。
按摩护理中风后,患者的身体容易出现松弛、僵硬、肌肉无力等现象,需要进行按摩。
按摩的部位包括患侧或者对侧的面部、颈部、手臂、腿部等部位。
较为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揉、推、捏、拿等,具有活血止痛、促进血液循环、放松神经等作用,其中:1.手指按摩:用手指在太阳穴处、眉毛上方按揉10~20次,可促进头脑清醒、缓解头痛。
患瘫侧上肢揉按肩部和上臂,并用拇指在上臂外侧两头轻轻捏揉,有助于促进肌肉松弛,防止变形,避免多余不必要的疼痛。
2.搓背部:双手分别从正侧和对侧搓拿,在颈部区进行左右滑推,然后推至背部。
对侧的手臂位于胸前,保持肘部弯曲,患瘫侧的手臂向身体外侧平伸,或捧着一件物品,以含义促进肌肉运动。
3.抚摸腿部:手掌横于背侧,用力握拳,从腰际一直按摩到足跟。
将手按压在患一侧小腿后部,以上位向下按摩,以促进气血流通。
针灸护理针灸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特殊形式,重复针灸可以改善大脑功能,提高神经性运动障碍的康复率。
中风后的针灸护理主要有:1.电针治疗:向透瘫肢体行经的及穴以电刺激治疗的方法;电刺激不仅可以消除肌肉的痉挛、使肌肉得到松弛,而且有增加血流、增加患区吸收渗出液的作用。
中风病(中风后遗症)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中风后遗症)因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等为主症.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临床表现中风后遗症属中医"偏瘫”、"偏枯"、"偏废”等病证范畴。
根据其临床表现常可分为气虚血瘀、肝肾亏虚、脾虚痰湿等证型。
(1)、心肾阳虚型表现为意识朦胧或痴呆,健忘,舌强语謇,肢体不遂,畏寒肢冷,心悸气短,眩晕耳鸣,血压偏低,舌红干或胖嫩,苔白,脉沉细。
(2)、肝阳上亢型表现有高血压病史,常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咽干口苦,失眠多梦,中风偏瘫后血压持续升高,上述症状不减,且口眼歪斜,言语謇涩,脉弦滑或弦数,苔薄黄或黄腻.(3)、气虚血瘀型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神疲乏力,面白少华,头晕心悸,血压偏高或不高,舌质淡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弦细。
护理评估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一般护理1 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急性期要求在发病2周以内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
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3 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并适当被动运动患肢与关节。
4 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
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5 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病情观察1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智、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 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临症施护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可遵医嘱针刺大椎穴或耳尖放血.2元气衰败者,可按摩腹部,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关元、百会、涌泉穴等救治。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中医护理方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可以在患者的整个康复过程中持续 实施,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 个体化的调整和优化。
04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优化建议
完善护理方案内容
01
02
03
丰富中医护理技术
结合患者病情,灵活运用 中药汤剂、针灸、推拿、 拔罐等中医护理技术,以 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加强护理人员与中医医师的沟通配合 ,更好地贯彻治疗方案,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 成良好的团队氛围,提高整体护理效 果。
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意识
加强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中风相关知识 宣教,提高患者对中风的 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鼓励自我锻炼
鼓励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 行适当的自我锻炼,增强 体质,促进康复。
运动康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 康复计划,包括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 和心理疏导等。
02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评 估
评估指标和方法
评估指标
包括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 肢体活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 生活质量等方面。
评估方法
采用临床观察、护理记录、患者 满意度调查和随访等方式进行评 估。
定期随访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 解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 整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效 果。
05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未来发展展 望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应用前景
扩大应用范围
随着中风患者的增多,中医护理 方案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广 泛的应用,为更多患者提供有效
的护理服务。
深化护理内容
中医护理方案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包括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康复指导和预防保健等方面的内容 。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 总结分析报告
中医的综合治疗方法
中医的综合治疗方法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并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与西方医学的治疗方法相比,中医注重平衡和整体观念,追求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和谐。
其中,综合治疗方法是中医的核心理念之一,本文将介绍中医综合治疗的原则和常用方法。
一、中医综合治疗的原则:1.辨证施治: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通过四诊(望、闻、问、切)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确定治疗的方向和方法。
2.因势利导:中医治疗注重因势利导,根据患者的体质、气候、季节等因素来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
3.中西医结合:中医综合治疗强调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实现整体治疗效果的提升。
二、中医综合治疗的常用方法:1.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综合治疗的核心方法之一。
中医通过草药的配伍和煎煮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如补益药物、攻下药物等。
中医的中药调理是通过使用草药、植物、矿物等天然物质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恢复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的目的。
中药调理基于中医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人体的病理状态和个体特点,选用适当的药物组合,通过内服、外用等方式达到治疗效果。
中药的制备方式包括煎煮、泡服、熏蒸、外敷等。
常见的中药形式包括汤剂、丸剂、散剂等多种剂型。
中药调理具有疗效确切、疗效持久、副作用少等特点,常常被用于慢性疾病、体虚阳衰、气血不足、脏腑功能紊乱等病情的调理。
比如,对于消化系统疾病,中药可以调理脾胃功能,改善食欲、消化吸收能力;对于妇科疾病,中药可以调节内分泌、补益气血,调理月经周期等;对于呼吸系统疾病,中药可以开通经络,祛除痰湿等。
综上所述,中医的中药调理是一种通过草药、植物、矿物等天然物质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恢复脏腑功能的治疗方法。
它可以应用于多种疾病和症状的调理,但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在接受中药调理时,应当确保药物的安全和疗效,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2.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综合治疗的又一重要手段。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最新资料推荐------------------------------------------------------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脑梗死)发病 2 周至 6 个月处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
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三)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半身不遂 1. 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 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3. 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
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4. 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5. 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 1~2 项:1 / 16(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中同煮 15 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 1~2 次,每次 30 分钟。
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 1 次,留罐 5~10 分钟。
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4)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浅谈中医中药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
浅谈中医中药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我国的中医药治疗中风病具有一定的优势与特色,而且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用药方法经验。
特别是近十余年,通过对中医药治疗中风病及后遗症的系统研究,国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风病的证治理论,在继承前人经验,发掘古方综合各类手段的基础上,遴选出众多的治疗方药和方法,并利用现代科技方法与手段,提高了治愈率。
脑中风后遗症为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后仍存在的一系列症状,包括口眼歪斜、言语謇涩、吞咽困难、精神及智力的异常、一侧肢体麻木萎软(动则乏力、久卧在床)或痉挛(常见的上臂“挎筐”、下足“内翻”)或肢体无力(走路画圈)等。
中医称本病为“痿病”“偏枯””偏风“ ”身偏不用”,概因其“气血不足,脑髓失养,痰瘀阻络,半身不遂”,主为“络脉空虚”风邪入中,深浅不一,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症。
临床上这一类的病人很多,大多数人一是缺乏脑中风后续康复治疗的概念;二是觉得急性期治疗之后,多在家卧床休养;三是经济条件达不到而无法更好的得到调理和康复治疗。
其实,度过急性期之后对脑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才是重点。
中药调理中风后遗症病位在脑,病机为气血逆乱、脉络阻滞、脏腑功能失调,因此使用中药调理时,要注重益气活血通络,平衡脏腑气血,以及对应出现的病症做出相应的调理。
清代王清任指出中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是由于“气虚血瘀”所致,名方补阳还五汤,方中大量使用生黄芪以补益正气,气行则血运,逐五脏间恶血,同时还能承载其他药物运行周身;中药不同部位就有不同的作用,方中应用当归尾破血而不伤血,专治积滞肿痛;此病病位在脑,而川芎具有活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之用,引药上行于头脑;地龙是生活中之常见动物药材蚯蚓,具有活络通经、周行一身之血的作用,现在临床主要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余者桃仁、红花、赤芍均有通血逐瘀之效。
方7味药君臣佐使,攻补兼施,共奏补气活血之效。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出现兼有其他症状,如出现失语,中药采用“凉血通瘀”法,有学者认为瘀热阻窍为急性脑血管病的病因,针对病因采用天麻、半夏、胆南星、陈皮、地龙、僵蚕、全蝎等药物,以及采用补血益气法,加用人参、五味子、石菖蒲、鹿角’等药物治疗。
脑中风后遗症中医特色治疗
脑中风后遗症中医特色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中医特色治疗个人观点:脑中风后遗症多见于脑出血,脑梗塞,脑栓塞等,其中,脑出血和大面积的脑梗死或多或少均可留下一些后遗症,这里有必要在提提脑出血病症:大于30-----50毫升的出血一般在急性期我不主张手术,注意是进行icu治疗方案。
临床评估风险,及病情发展情况。
稳定后,在采用保守治疗方案。
否则采用钻髅碎吸术或开髅术。
30毫升以下我们主张内科保守治疗。
对脑梗塞的急性期的治疗主要是根据病人的病情,发病状况,体质,禁忌症,家属的经济情况和治疗要求,以及时间治疗窗,院方设备技术决定治疗方案。
1:pcpR血管内旋抽吸溶栓支架固定术。
设备技术经济要求较高。
2:尿激酶,链激酶,蚓激酶。
巴曲酶或重组纤维ra-t等治疗方法。
3:奥扎格雷。
阿司匹林等,4:扩管药的应用戊己可可碱。
尼莫地平等药物。
还有中药的针剂,例如:丹红,脉络宁。
清开灵,血塞通,灯盏花素等,疗效是肯定的。
中风分三期第一期,急性期。
急性期指的是发病以后的两周以内,发病两周以内就是急性期。
中脏腑这个昏迷的病人急性期最多一个月,就中经络的在两周以内,中脏腑的在一个月以内,这个病程期间叫急性期。
急性期的关键就是救命,你不抢救,不救命那病人死亡率很高的,这急性期的特点要救命当然怎么发挥中医的作用,我下面都要讲,中医能发挥作用在这个急性期。
第二期,恢复期第二个,恢复期。
恢复期就两周一个月以上到在半年以内,这个恢复期。
这个恢复期的主要的目的是降低他的致残率,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都是这个残废呀!所以恢复期的治疗的重点是降低他的致残率,这个致残率,这个阶段西医是没办法的全靠中医发挥优势,尤其这个作用针灸和锻炼,加上中药,这是很大的关键。
而且这个恢复呢一个月以内,一个月到三个月,叫他恢复一天一天可以恢复,所以治疗对路他的半身不遂,今天手指不能动也许明天就能动了,很快后遗症期就几乎就致残了。
他的后遗症有三个:一个是语言蹇涩,尤其出血或者梗阻在左半侧,左半侧因为语言中枢在左边,那就往往语言不利,最难恢复的就语言。
简述“中医综合疗法”在中风病防治中的运用
KI 曙- o r d 8 T CM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t h e r a p y ; a p o p l e x y ; t r e a t me n t e x p e ie r n c e
中风 病 历来 被 公 认 为 内科 四大 疾 病 之 首 , 截 至 目前 , 中西 医学 界 对 其 病 因病 机 的认 识 时 有新
说, 尤其在 治 疗原 则与 方法 的见 解 上 , 更是 层 出不 穷 。但 正 因如 此 , 诸 多医 家在 具体 治疗 时 , 见仁 见 智各 有千 秋 , 致使 患者 所获 得 的疗效 千差 万 别 。 笔
者从 医 4 0年 , 锲而 不舍 地研 究 总 结临床 正 反 两方 面经 验 与教训 , 于 拓创 之 际 , 感《 素 问・ 异法 方 宜论 篇》 日: “ 故 圣人 杂合 以治 , 各 得其 所 宜 ” , 《 伤寒论・
名为 中风 。” [ 。 关 于 中风病 的病 因, 当今 大都概 之 为风 、 火、 痰、 瘀、 虚五端 , 细 分之 下 , 自然包 括外 感 六 淫和 内伤 七情 ( 笔者 称之 为 一级病 因[ 2 ] ) 及 由之 而 生 的痰 饮 瘀 血 等病 理 产 物 ( 二 级 病 因) , 也 有 在 此基 础 上形 成 的初级病 机 ( 例如 肝 肾 阴虚 等 , 称 之
a n d t h i n k i n g . Th e t h e o r y c o u l d n o t o n l y d i s p l a y T CM a c a d e mi c r e s u l t s c o mp l e t e l y , b u t a l s o i s e fe c t i v e i n r t e ei n g c o mmo n d i s e a s e ,f r e q u e n t l y e n c o u n t e r e d d i s e a s e ,s t u b b o m d i s e a s e a n d c i r t i c a l d i s e a s e ,e s p e c i a l l y i n p r e v e n t i o n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观察
明 1 0 , 麻 8—1 g 钩藤 l 1 g 葛 根l s s 5~3 g 天 2, 0— 2 , O— o ; 偏 瘫 日久 加重 活血 药而疗效 不 明显者可 用水蛭 等虫类
药 破瘀通 络 ; 中气不 足者加 重黄芪 用量 , 以增强 补益 中
ef cie,wot y o lnia p ia in. fe tv rh fci c a pl to l c K e o d I e rtv e ii e; sr k e u l e;efc y w r s:ntg aie M d cn to e s q e a fe t 。
i r v me ti a e mp o e n n 6 c s s,efcie i a es c s s, te ttlefc e c fe tv n 7 c s ,4 a e h oa fii n y;t e r ame r u h te t ntg o p,21 a e , t a i e o e y i a e c s s he b sc r c v r n 5 c s s, sg iia ti infc n mprv me ti c s s efci e n 8 a e , I ai c s o e n n 8 a e , fe tv i c s s nv ld 0 a e; t tlef cie r t b t e te t g o s P < 0 0 oa fe tv ae ewe n h wo rup 5, t a h h tt e
I t g a i e M e i i e C l c lO b e v to n Tr a m e fSt o e S q l e n e r tv d c n i a ni s r a i n o e t nto r k e ue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后遗症的中医综合康复治疗方案
主讲人:张志明
中风后遗症是临床常见病,且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脑血管疾病抢救成功率的不断提高,中风后遗症患者也不断增多,治疗难度也越来越大。
中国传统医学之中药、针灸、推拿疗法是本病症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中对本病症的中药、针灸、推拿、保健康复等疗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临床与理论研究,取得一定成果,现将中风后遗症的中医学综合证治研究总结如下。
本病症的病理基础是大脑组织的损害,其损害面积的大小,部位的差异,病程的长短均与日后的康复有很大的影响。
损害面积越大,时间越长,康复预后也就越差。
本病的中医康复治疗应以促进大脑组织损害的康复为第一目的。
立法应遵循醒脑开窍为主,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为辅的治疗法则。
经过临床验证,我们认为补阳还五汤仍是本病首选的中药方剂,葛根、石菖蒲对脑血管的供血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是醒脑开窍的重要药物,可常用且剂量宜稍大,每剂以葛根50~100克,石菖蒲20~30克为宜;再者黄芪、党参可益气养血、周行全身,亦应多用,并以大剂量为佳。
每剂以黄芪100~250克,党参100克为宜。
风池为足少阳胆经经穴,风府为督脉经穴,两穴均位于颈
部,从解剖学分析,两穴均处于脑后颈部之枕骨大孔、延髓中枢体表处。
此二穴能使针感通过枕骨大孔、延髓中枢到达颅内,直接起到改善脑组织功能的作用。
研究证实,针刺风池、风府穴对脑血管有扩张作用,并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血浆纤溶活性增强。
因此我们认为风池、风府穴是本病症针灸治疗的主要穴位,且针刺此二穴时,还应掌握一定的针刺手法及适当的深度,方能发挥最好的治疗作用。
经临证研究我们体会,采用“留气法”效果较好,深度以1.5寸为宜。
其余肢体穴位应以多气多血的阳明经穴为主,用补法以调和气血,振奋阳气,再酌加阴经穴位以柔筋通络,配合保健穴以扶正治瘫;关节肿痛可选配关节周围穴位以通利关节功能。
此外,推拿疗法能通过手法的作用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并能保护关节功能,防止患侧肌肉的萎缩,亦是本病康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推拿要点手法以揉捏、扣拍、点按为主,并应掌握轻松柔和、舒适透热为度,切忌暴力损伤肌肉。
本病患者在临证治疗的同时,家庭保健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可以说中风所致的瘫痪、失语、生活不能自理是最令老年患者担心的,年轻一些的患者则往往对此症有绝望的心理,因此通过家庭保健的心理康复,饮食调理,语言训练及主被动运动环节,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重返社会。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是指对发生中风以后所遗留下的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残疾症,综合协调地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减轻残疾和因残疾所带来的后果,使残疾者的残存功能和潜在能力在治疗后获得最大的发挥,获得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重返家庭和社会,平等地享受人类的各种权利,提高生活质量。
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必须争取早期康复治疗,尤其在发病后的前三个月内的康复治疗是获得理想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但对病程长者,其潜在功能恢复力也不容忽视,应当继续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也可达到改善功能的效果,根据临床经验,在发病后两年内,如果康复措施得当,还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中风后遗症属难治病症,综合康复治疗被认为是当前最佳方案。
我们所采用的主要有效康复措施如下:
一、中药康复治疗:对半身不遂者,在软瘫期多使用有益气活血通络作用的补阳还五汤加减;在硬瘫期多用有养血平肝熄风活络作用的四物汤合天麻勾藤饮加减。
对语言障碍者,常用有祛风化痰作用的解语丹加减;肾虚者合用左归饮加减。
老年痴呆者,常用益脾肾补脑髓化瘀豁痰开窍的河车大造丸合安脑丸。
在药物的加减选用和每味药的用量方面我们都有新突破,
这是疗效高于传统用药的关键所在。
二、针灸康复法:除用常法取穴外,我们多采用针刺某些特效穴确能提高疗效,如下肢瘫软针隐白、肩关节不能活动者针对侧“中平负”,腿不能提起者刺“提腿负”、颈部无力者针“筋缩”等。
在针刺手法上,要求每针都能出现酸痛胀或定向走窜的感觉,对有些穴位,如软瘫针隐血时应让患肢出现抽动抬腿动作则疗效会明显迅速。
若配合灵龟八法按时取穴法往往会出现奇效。
由于采用了不同于传统取穴的特效穴法和特殊的针刺手法,使残肢功能的恢复上了新台阶,甚至使原来都认为不可能站起来的瘫痪患者上下楼梯、出入家门。
三、科学的运动功能训练:包括肢体的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运动,以及“作为康复治疗法”等。
这套现代康复医学运动功能训练方法,应当在康复技师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
这项康复医学中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目前即使在最大的医院里,能够掌握和运用的医生还为数甚少。
四、其他康复方法,如:“中风治疗仪”的运用、在被动运动期配合推拿康复法、气功诱导康复法等,都有一定效果。
重视心理治疗,建立患者良好心理状态,使患者主动参与进行肢体运动的康复训练,对残疾功能的恢复也极为重要。
这里还应包括一项“康复护理”,以便配合实施康复计划的完成,也可
防止患者二次伤残的发生。